1結合鐵道建築專業+作者親自領隊「大人青春鐵道旅程」的經歷趣聞2百張精美彩照:收錄經典日本鐵道照片,鐵道迷必收!「青春不是年華,青春是心境。」——詩人烏爾曼(Samuel Ullman)一致強推——Hally Chen 《我熱愛的東京喫茶店》作者米力 視覺設計師工頭堅。旅行長 Youtuber/作家周永暉 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吳典宜(《60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老青春背包客的樂活遊學日誌》 作者)吳東龍 日本設計觀察家洪致文 鐵道作家、台師大地理系教授詹偉雄 文化評論人謝哲青 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青春不只18壯遊不限50應援三倍青春的旅行能量絕美移動建築大公開!鐵道迷必收!睽違二十年,有「資深鐵男」之稱的建築教授李清志,全面公開,一生一次必須搭乘的日本鐵道,更親帶大家登上日本的「移動式建築」——鐵道火車,從日本最西邊的九州,一路橫跨至最北北海道。什麼是「大人味」的旅行心境「大人的」一詞源自於日文,強調能夠展現優雅、知性美感,以及成熟魅力的事物,相較於強調可愛、稚氣的小孩品味,形成強烈的對比。而「大人的鐵道旅行」便是提煉出大人品味的成熟路線。本書以大人的日本鐵道旅行為主軸。火車旅行不僅復古懷舊,搭火車的過程,本身就是旅行的一部分。喜歡鐵道旅行的建築教授李清志,帶領大家搭上他著迷的「移動的建築」,感受各列車帶來的浪漫情懷、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的速度,以及地方歷史記憶的探索,並在過程中,整理出屬於自己的旅行意義。「我特別對於昔日日本文豪們的鐵道經驗感到興趣,因此會去搭乘鐵道列車,體會作家文豪們的心情,例如川端康成《雪國》裡的鐵道經驗,太宰治家鄉的暖爐列車、西村京太郎推理小說裡的東京車站飯店等等,這些鐵道旅行經驗讓原本的文學閱讀,產生了立體化的想像空間,讓文學作品真正有了生命!」邀請您跟著本書一起鐵道旅行,在大人式的餘裕裡重啟探索世界的想望。【名人推薦語】三十年前,建築學者李清志開始寫書,那是一個充滿冒險精神的都市偵探,穿梭在建築、電影、文學與都市間的探險。二十年前,李清志跨足鐵道,配合建築的觀看視角,寫出了《鐵道建築散步》這樣讓鐵道成為另一種連結探險者的路徑。如今,已經成為「大叔」的李清志,給了我們大人的日本鐵道旅行,一種青春不只18的新世界。我們常覺得,鐵道是連結空間的交通工具,帶著人們四處旅行。然而,唯有人的感受,才能透過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視角,在同一個鐵道空間裡,暢遊更寬廣的世界。透過李清志這本新書,你看到的不只有青春的旅行熱情,也有身為一個大叔在鐵道旅行時的浪漫。就讓我們跟著李清志的文學腳步,坐上這一班鐵道列車,開啟一趟不一樣的鐵道旅行!——洪致文(鐵道作家、台師大地理系教授 )以列車旅行貫穿百年鐵道文化體驗,用鐵道觀光探索在地亮點特色,青春不只18壯遊不限50,樂見共賞台日鐵道交流再現新作。——周永暉(交通部觀光署署長)看到一半就有了搭火車的風景。由建築學者書寫的鐵道旅行不但能看車廂裡外的設計,而且能看目的地的建築。五感俱足!——米力(視覺設計師)喜歡東瀛鐵道旅行,不管特急的風馳,或者快速的慢行,總有繽紛的城際鄉野光影風情。李老師口袋的16條鐵道,確實「青春不只18!」;更是老青春背包客的療癒旅程。——吳典宜(《60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老青春背包客的樂活遊學日誌》 作者)
1結合鐵道建築專業+作者親自領隊「大人青春鐵道旅程」的經歷趣聞2百張精美彩照:收錄經典日本鐵道照片,鐵道迷必收!「青春不是年華,青春是心境。」——詩人烏爾曼(Samuel Ullman)一致強推——Hally Chen 《我熱愛的東京喫茶店》作者米力 視覺設計師工頭堅。旅行長 Youtuber/作家周永暉 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吳典宜(《60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老青春背包客的樂活遊學日誌》 作者)吳東龍 日本設計觀察家洪致文 鐵道作家、台師大地理系教授詹偉雄 文化評論人謝哲青 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青春不只18壯遊不限50應援三倍青春的旅行能量絕美移動建築大公開!鐵道迷必收!睽違二十年,有「資深鐵男」之稱的建築教授李清志,全面公開,一生一次必須搭乘的日本鐵道,更親帶大家登上日本的「移動式建築」——鐵道火車,從日本最西邊的九州,一路橫跨至最北北海道。什麼是「大人味」的旅行心境「大人的」一詞源自於日文,強調能夠展現優雅、知性美感,以及成熟魅力的事物,相較於強調可愛、稚氣的小孩品味,形成強烈的對比。而「大人的鐵道旅行」便是提煉出大人品味的成熟路線。本書以大人的日本鐵道旅行為主軸。火車旅行不僅復古懷舊,搭火車的過程,本身就是旅行的一部分。喜歡鐵道旅行的建築教授李清志,帶領大家搭上他著迷的「移動的建築」,感受各列車帶來的浪漫情懷、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的速度,以及地方歷史記憶的探索,並在過程中,整理出屬於自己的旅行意義。「我特別對於昔日日本文豪們的鐵道經驗感到興趣,因此會去搭乘鐵道列車,體會作家文豪們的心情,例如川端康成《雪國》裡的鐵道經驗,太宰治家鄉的暖爐列車、西村京太郎推理小說裡的東京車站飯店等等,這些鐵道旅行經驗讓原本的文學閱讀,產生了立體化的想像空間,讓文學作品真正有了生命!」邀請您跟著本書一起鐵道旅行,在大人式的餘裕裡重啟探索世界的想望。【名人推薦語】三十年前,建築學者李清志開始寫書,那是一個充滿冒險精神的都市偵探,穿梭在建築、電影、文學與都市間的探險。二十年前,李清志跨足鐵道,配合建築的觀看視角,寫出了《鐵道建築散步》這樣讓鐵道成為另一種連結探險者的路徑。如今,已經成為「大叔」的李清志,給了我們大人的日本鐵道旅行,一種青春不只18的新世界。我們常覺得,鐵道是連結空間的交通工具,帶著人們四處旅行。然而,唯有人的感受,才能透過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視角,在同一個鐵道空間裡,暢遊更寬廣的世界。透過李清志這本新書,你看到的不只有青春的旅行熱情,也有身為一個大叔在鐵道旅行時的浪漫。就讓我們跟著李清志的文學腳步,坐上這一班鐵道列車,開啟一趟不一樣的鐵道旅行!——洪致文(鐵道作家、台師大地理系教授 )以列車旅行貫穿百年鐵道文化體驗,用鐵道觀光探索在地亮點特色,青春不只18壯遊不限50,樂見共賞台日鐵道交流再現新作。——周永暉(交通部觀光署署長)看到一半就有了搭火車的風景。由建築學者書寫的鐵道旅行不但能看車廂裡外的設計,而且能看目的地的建築。五感俱足!——米力(視覺設計師)喜歡東瀛鐵道旅行,不管特急的風馳,或者快速的慢行,總有繽紛的城際鄉野光影風情。李老師口袋的16條鐵道,確實「青春不只18!」;更是老青春背包客的療癒旅程。——吳典宜(《60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老青春背包客的樂活遊學日誌》 作者)
20週年經典作品再現「我相信斗篷、貓頭鷹、鐵道以及蒸汽火車頭,都是具有魔法的神奇事物。哈利波特便是到第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搭十一點的火車,才到得了魔法學校⋯⋯」20週年經典作品再現走進書裡,帶您重回旅程現場如果你不相信鐵道具有魔法,看完本書就會相信了。本書精彩介紹日本、歐洲等地極具特色的火車、電車,以及鐵道沿途代表性建築;每一條鐵道、每一個車站、每一種火車,都有令你驚豔之處,都能為你的世界開啟一道通往夢想的窗。作者本身是位建築學者,又酷愛旅行和攝影,因此在這本以「鐵道」旅遊為主題的書中,時時可見傑出建築、設計的精彩解說和圖片,以及令人驚豔的藝術美。北海道極具科幻味的先進列車「特級北斗」、長崎如賓士房車般豪華的「海鷗號」、滑鐵盧車站令人目眩神迷的月台頂棚、倫敦有著玻璃天窗的朱庇利地鐵⋯⋯每一站都有令人欣喜的邂逅。同時,作者偶而會將該景點有關的電影、文學作品中的情節帶入,閱讀的視覺和想像空間都十分豐富。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散步文學」寫作。
*橫跨十五年,完整記錄東京咖啡風景 *收錄五十家東京咖啡介紹,以及三百五十張東京咖啡名店彩照 *由喫茶一級研究士Hally Chen親自帶路,公開達人必訪喫茶愛店 *附店址QRCODE,一掃立即紙上咖啡行旅 再次眼神確認,喚醒你對東京與老咖啡店的熱愛。 跟著喝 一次就讓你愛上東京! 一致推薦—— Podcast《日本大特搜》研究生 Keith、方序中(究方社負責人、SIDOLI RADIO小島裡視覺總監)、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李惠貞(獨角獸計畫創辦人)、陳頤華(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 由台灣「喝最多杯日本咖啡的男人」Hally Chen帶路 走一趟咖啡內行人路線,暢享喫茶店擄獲人心的滋味 日本指標性的咖啡城市,首推東京!在這座資訊和店家數量多到爆炸的城市,同時存有日本戰前(明治)、乃至戰後(昭和)的咖啡名店,多樣精彩,百花齊放,其展現的咖啡文化完整度和豐富度,可說是日本咖啡史的縮影。本書將東京視為一間超級豪華的喫茶旗鑑店,由台灣「喝最多杯日本咖啡的男人」Hally Chen領路,帶你走一趟東京咖啡的內行人門路,一次讓你戀上東京喫茶! 東京,就是一間超級豪華的喫茶旗鑑店 推開這扇大門,展開香濃美味的日本咖啡探險吧! 本書將東京分成「東東京」和「西東京」兩大部, 跟著Hally Chen推開東京的門戶——上野, 一起「喫茶東西軍」,展開紙上喫茶漫遊! 第一站,喫茶迷必拜碼頭:日本第一間喫茶店源頭「可否茶館」遺址 去上野,見識日本經濟起飛時期,「奢華喫茶」華麗閃亮的氣派模樣 去淺草,點一盤時尚雜誌總編用一生推的炸雞早餐 沿著御茶之水散步,拜訪日本大作家們交稿後,犒賞自己的咖啡愛店 去神保町,吃被咖哩飯耽誤的喫茶名店 去東大前,拜訪東大學霸必去的那家咖啡店 去神田,吃迷倒日本人一百年的可愛草莓蛋糕 去銀座,品嚐改寫日本飲食排行榜的蛋包飯 去日本咖啡大師關口一郎的名店,感受「琥珀女王」收編全世界的魅力 去日本上班族聖地新橋,一齊坐在富士山下吃午餐 去虎之門,吃「布丁仙人」每日現搖的限量布丁 去池袋,感受右腳進澡堂、左腳來咖啡店的雙重享受 去吉祥寺,吃一頓宮崎駿每天必吃的「喫茶飯」⋯⋯ ⋯⋯ 繼《喫茶萬歲》之後,壯遊日本咖啡文化的最後一塊黃金拼圖 你喝的不只是咖啡,一口喝進交織著歷史、經濟、流行文化、建築藝術、飲食、職人技藝⋯⋯的美味能量 散步東京,邊走邊喝,五十杯人情繁華的喫茶店滋味 作者Hally Chen整合超過十五年的東京喫茶記錄,這次以全台喝過最多家喫茶店咖啡的「一級喫茶店研究士」身分,前進大家最愛的城市「東京」。本書將東京以一間喫茶旗鑑店的規模,用散步東京的方式,帶領大家看見何謂「東京喫茶經典」。在一趟東京喫茶名店巡禮中,一次全面大晉級,完整領會:喫茶店的歷史、建物、家飾、職人技藝和咖啡人情故事⋯⋯以及你絕對不能錯過的,被喫茶店耽誤,改寫日文飲食文化的喫茶美食。 邀請你喝咖啡、吃喫茶飯,一起愛上東京喫茶! 【名人推薦語】 「國內有幾位作者的書,我一定會珍藏,Hally是其中之一。讀Hally的書,能讀到深厚的誠意,不僅是對讀者的,也是對店家的誠意。因而閱讀過程像是深度旅行,去到奇妙且充滿氛圍感的地方,進入空間及人的生命故事裡。對喫茶店並不熟悉的我,被每一篇文章吸引,心裡不斷冒出『有趣!』的讚歎。好書令人雙眼發亮,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獨角獸計劃創辦人/李惠貞 跟著 Hally 的文字神遊,時光彷彿回到了二戰後的東京。喝一杯咖啡,吃一口甜點,坐在令和的喫茶店裡,做著昭和的夢。—— Podcast《日本大特搜》研究生 Keith 「喫茶店是一個充滿復古與魔幻氛圍的世界,而喜歡喫茶店的人通常是純真、懷舊,且充滿溫柔情感的人。」——都市偵探、建築學者/李清志 「某一段旋律,某一杯咖啡,某一個充滿歲月刮痕的吧檯,某一個重新讓我們調整腳步,回到美好年代的那個角落,都能在這本書裡與你相遇。」——究方社負責人、SIDOLI RADIO 小島裡視覺總監/方序中 「如果要選擇一趟東京喫茶店的巡禮,我願意用上所有的時間,按圖索驥跟著Hally,從青春到老派,嚐盡歲月留下的濃郁香甜。」 ——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陳頤華 【本書精彩劃線重點】 .經典必訪:東京喫茶名店巡禮,一次完整領會日本獨有的喫茶風采:咖啡歷史、建物和家飾看點、咖啡職人技藝和庶民飲食文化 .改寫日本飲食文化的「喫茶飯」:應援兩屆日本奧運的PIZZA土司、義大利吃不到的日本國菜拿坡里義大利麵、人氣雙雄:蛋包飯和咖哩飯、甜點雙后:百滙和法式豪華大布丁⋯⋯飽餐一頓日本獨有的「喫茶飯」 .日本人情味最後保存地:上百張照片,見證走過歷史的老店風景和人情故事 .疫情前後的喫茶店:老店不死,存在的意義,提供台灣咖啡店年輕老闆,邁向有故事的老店經營參考
*橫跨十五年,完整記錄東京咖啡風景 *收錄五十家東京咖啡介紹,以及三百五十張東京咖啡名店彩照 *由喫茶一級研究士Hally Chen親自帶路,公開達人必訪喫茶愛店 *附店址QRCODE,一掃立即紙上咖啡行旅 *超豪華!首刷限量送:金運招財貓貼紙乙張 再次眼神確認,喚醒你對東京與老咖啡店的熱愛。 跟著喝 一次就讓你愛上東京! 一致推薦—— Podcast《日本大特搜》研究生 Keith、方序中(究方社負責人、SIDOLI RADIO小島裡視覺總監)、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李惠貞(獨角獸計畫創辦人)、陳頤華(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 由台灣「喝最多杯日本咖啡的男人」Hally Chen帶路 走一趟咖啡內行人路線,暢享喫茶店擄獲人心的滋味 日本指標性的咖啡城市,首推東京!在這座資訊和店家數量多到爆炸的城市,同時存有日本戰前(明治)、乃至戰後(昭和)的咖啡名店,多樣精彩,百花齊放,其展現的咖啡文化完整度和豐富度,可說是日本咖啡史的縮影。本書將東京視為一間超級豪華的喫茶旗鑑店,由台灣「喝最多杯日本咖啡的男人」Hally Chen領路,帶你走一趟東京咖啡的內行人門路,一次讓你戀上東京喫茶! 東京,就是一間超級豪華的喫茶旗鑑店 推開這扇大門,展開香濃美味的日本咖啡探險吧! 本書將東京分成「東東京」和「西東京」兩大部, 跟著Hally Chen推開東京的門戶——上野, 一起「喫茶東西軍」,展開紙上喫茶漫遊! 第一站,喫茶迷必拜碼頭:日本第一間喫茶店源頭「可否茶館」遺址 去上野,見識日本經濟起飛時期,「奢華喫茶」華麗閃亮的氣派模樣 去淺草,點一盤時尚雜誌總編用一生推的炸雞早餐 沿著御茶之水散步,拜訪日本大作家們交稿後,犒賞自己的咖啡愛店 去神保町,吃被咖哩飯耽誤的喫茶名店 去東大前,拜訪東大學霸必去的那家咖啡店 去神田,吃迷倒日本人一百年的可愛草莓蛋糕 去銀座,品嚐改寫日本飲食排行榜的蛋包飯 去日本咖啡大師關口一郎的名店,感受「琥珀女王」收編全世界的魅力 去日本上班族聖地新橋,一齊坐在富士山下吃午餐 去虎之門,吃「布丁仙人」每日現搖的限量布丁 去池袋,感受右腳進澡堂、左腳來咖啡店的雙重享受 去吉祥寺,吃一頓宮崎駿每天必吃的「喫茶飯」⋯⋯ ⋯⋯ 繼《喫茶萬歲》之後,壯遊日本咖啡文化的最後一塊黃金拼圖 你喝的不只是咖啡,一口喝進交織著歷史、經濟、流行文化、建築藝術、飲食、職人技藝⋯⋯的美味能量 散步東京,邊走邊喝,五十杯人情繁華的喫茶店滋味 作者Hally Chen整合超過十五年的東京喫茶記錄,這次以全台喝過最多家喫茶店咖啡的「一級喫茶店研究士」身分,前進大家最愛的城市「東京」。本書將東京以一間喫茶旗鑑店的規模,用散步東京的方式,帶領大家看見何謂「東京喫茶經典」。在一趟東京喫茶名店巡禮中,一次全面大晉級,完整領會:喫茶店的歷史、建物、家飾、職人技藝和咖啡人情故事⋯⋯以及你絕對不能錯過的,被喫茶店耽誤,改寫日文飲食文化的喫茶美食。 邀請你喝咖啡、吃喫茶飯,一起愛上東京喫茶! 【名人推薦語】 「國內有幾位作者的書,我一定會珍藏,Hally是其中之一。讀Hally的書,能讀到深厚的誠意,不僅是對讀者的,也是對店家的誠意。因而閱讀過程像是深度旅行,去到奇妙且充滿氛圍感的地方,進入空間及人的生命故事裡。對喫茶店並不熟悉的我,被每一篇文章吸引,心裡不斷冒出『有趣!』的讚歎。好書令人雙眼發亮,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獨角獸計劃創辦人/李惠貞 跟著 Hally 的文字神遊,時光彷彿回到了二戰後的東京。喝一杯咖啡,吃一口甜點,坐在令和的喫茶店裡,做著昭和的夢。—— Podcast《日本大特搜》研究生 Keith 「喫茶店是一個充滿復古與魔幻氛圍的世界,而喜歡喫茶店的人通常是純真、懷舊,且充滿溫柔情感的人。」——都市偵探、建築學者/李清志 「某一段旋律,某一杯咖啡,某一個充滿歲月刮痕的吧檯,某一個重新讓我們調整腳步,回到美好年代的那個角落,都能在這本書裡與你相遇。」——究方社負責人、SIDOLI RADIO 小島裡視覺總監/方序中 「如果要選擇一趟東京喫茶店的巡禮,我願意用上所有的時間,按圖索驥跟著Hally,從青春到老派,嚐盡歲月留下的濃郁香甜。」 ——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陳頤華 【本書精彩劃線重點】 .經典必訪:東京喫茶名店巡禮,一次完整領會日本獨有的喫茶風采:咖啡歷史、建物和家飾看點、咖啡職人技藝和庶民飲食文化 .改寫日本飲食文化的「喫茶飯」:應援兩屆日本奧運的PIZZA土司、義大利吃不到的日本國菜拿坡里義大利麵、人氣雙雄:蛋包飯和咖哩飯、甜點雙后:百滙和法式豪華大布丁⋯⋯飽餐一頓日本獨有的「喫茶飯」 .日本人情味最後保存地:上百張照片,見證走過歷史的老店風景和人情故事 .疫情前後的喫茶店:老店不死,存在的意義,提供台灣咖啡店年輕老闆,邁向有故事的老店經營參考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臺日雙語 ‧ 空拍臺灣旅遊書】 『我想從老鷹的背上俯瞰全世界,發現臺灣。』 日本旅臺攝影作家 小林賢伍 ————從空中鳥瞰臺灣———— 全臺空拍祕境—60處 小林旅行札記—57則 部落鄒族故事—3篇 ▍ ☻ 臺灣 ‧ 空拍祕境……………………..精選60處北中南東離島秘境 ‧ 從天空的視角鳥瞰美麗臺灣。 ☻ 小林 ‧ 旅行札記……………………..旅行路上的景色與故事57則 ‧ 傾訴對島嶼和人的感動心情。 ☻ 部落 ‧ 鄒族故事……………………..阿里山天空部落遊記 3篇 ‧ 和老鷹的子民一起記錄神話大地。 ▍ 我想從老鷹的背上俯瞰全世界。 在臺灣寫下的日記,已經2,190天了。 當時訴說這夢想的青年,如今跨海而來,在島國上眺望著天空。 活火山的鼓動、大海的生態系、高山綻放的滿天星斗。 百聞不如一見。 你,將成為飛鳥的眼睛,隨著風的方向,在山海中盤旋。 心中不斷地掀起向上高升的氣流。 天空,總會與你同在。 Be Sky Taiwan ▍ 風起臺灣,風たちぬ、台湾。 『身為日本人的我,帶著敬意與誠意的心情,記錄並讚頌這片大地,風起,臺灣。』 『日本人として、敬意と誠意を込めて記録した大地讃頌、風たちぬ、台湾。』 ————攝影師 ‧ 旅行作家 小林賢伍 KENGO KOBAYASHI ▍ 我遇到了許多景色與故事。 就像是被風從背後推著,我跑遍了整座島嶼。 日本旅台攝影師作家小林賢伍,2018年拍攝了「宜蘭聖母峰」引起許多共鳴,在他命名下,這座山成為人人皆知的「抹茶山」,也締結小林與臺灣人的深厚情誼。有感於臺灣人在311大地震時對日本的支持,小林來臺旅居,這段期間,他愛上這裡的人,這片土地,並希望藉由自己的才華——攝影與寫作——向世界傳達臺灣之美。 在臺灣生活的2,190個日子裡,就像是有一陣風從背後推著,推動著他持續探索這座島嶼的美景,臺灣總能帶給他出乎意料的驚喜。呼應年少時「我想從老鷹的背上俯瞰全世界」的夢想,《風起臺灣》是他首度以空拍視角拍攝臺灣,全書共收錄北中南東離島60祕境,搭配小林走訪各地的旅行札記與心情,美麗且獨特的照片和文字,讀來格外觸動人心。 本書是小林賢伍送給臺灣人的禮物,亦是他向空拍大師齊柏林先生的致敬之作,「身為日本人的我,帶著敬意與誠意,記錄並讚頌這片大地。您出生的國家,如今依然很美。」他說,深刻心情都記錄書中。 ▍ 臺日企劃——作者、編輯、翻譯、校對、設計共同製作 ☻ 臺日合作企劃——旅臺日本作家和臺灣出版社合力策劃,所推出的嶄新拍攝與書寫主題。 ☻ 臺日雙語對照——雙語對照設計,除了本地讀者,作者希望更多日本朋友也能認識臺灣。 ☻ 兩地製作團隊——日文寫作、臺灣翻譯審訂、臺灣與日本人校對、臺灣出版社製作發行。 ☻ 精美典藏設計——名設計師田修銓操刀,書衣燙銀、內封打凹、攤平線裝、美術紙印刷。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臺日雙語 ‧ 空拍臺灣旅遊書】 『我想從老鷹的背上俯瞰全世界,發現臺灣。』 日本旅臺攝影作家 小林賢伍 ————從空中鳥瞰臺灣———— 全臺空拍祕境—60處 小林旅行札記—57則 部落鄒族故事—3篇 ▍ ☻ 臺灣 ‧ 空拍祕境……………………..精選60處北中南東離島秘境 ‧ 從天空的視角鳥瞰美麗臺灣。 ☻ 小林 ‧ 旅行札記……………………..旅行路上的景色與故事57則 ‧ 傾訴對島嶼和人的感動心情。 ☻ 部落 ‧ 鄒族故事……………………..阿里山天空部落遊記 3篇 ‧ 和老鷹的子民一起記錄神話大地。 ▍ 我想從老鷹的背上俯瞰全世界。 在臺灣寫下的日記,已經2,190天了。 當時訴說這夢想的青年,如今跨海而來,在島國上眺望著天空。 活火山的鼓動、大海的生態系、高山綻放的滿天星斗。 百聞不如一見。 你,將成為飛鳥的眼睛,隨著風的方向,在山海中盤旋。 心中不斷地掀起向上高升的氣流。 天空,總會與你同在。 Be Sky Taiwan ▍ 風起臺灣,風たちぬ、台湾。 『身為日本人的我,帶著敬意與誠意的心情,記錄並讚頌這片大地,風起,臺灣。』 『日本人として、敬意と誠意を込めて記録した大地讃頌、風たちぬ、台湾。』 ————攝影師 ‧ 旅行作家 小林賢伍 KENGO KOBAYASHI ▍ 我遇到了許多景色與故事。 就像是被風從背後推著,我跑遍了整座島嶼。 日本旅台攝影師作家小林賢伍,2018年拍攝了「宜蘭聖母峰」引起許多共鳴,在他命名下,這座山成為人人皆知的「抹茶山」,也締結小林與臺灣人的深厚情誼。有感於臺灣人在311大地震時對日本的支持,小林來臺旅居,這段期間,他愛上這裡的人,這片土地,並希望藉由自己的才華——攝影與寫作——向世界傳達臺灣之美。 在臺灣生活的2,190個日子裡,就像是有一陣風從背後推著,推動著他持續探索這座島嶼的美景,臺灣總能帶給他出乎意料的驚喜。呼應年少時「我想從老鷹的背上俯瞰全世界」的夢想,《風起臺灣》是他首度以空拍視角拍攝臺灣,全書共收錄北中南東離島60祕境,搭配小林走訪各地的旅行札記與心情,美麗且獨特的照片和文字,讀來格外觸動人心。 本書是小林賢伍送給臺灣人的禮物,亦是他向空拍大師齊柏林先生的致敬之作,「身為日本人的我,帶著敬意與誠意,記錄並讚頌這片大地。您出生的國家,如今依然很美。」他說,深刻心情都記錄書中。 ▍ 臺日企劃——作者、編輯、翻譯、校對、設計共同製作 ☻ 臺日合作企劃——旅臺日本作家和臺灣出版社合力策劃,所推出的嶄新拍攝與書寫主題。 ☻ 臺日雙語對照——雙語對照設計,除了本地讀者,作者希望更多日本朋友也能認識臺灣。 ☻ 兩地製作團隊——日文寫作、臺灣翻譯審訂、臺灣與日本人校對、臺灣出版社製作發行。 ☻ 精美典藏設計——名設計師田修銓操刀,書衣燙銀、內封打凹、攤平線裝、美術紙印刷。
官方認證徒步完成「從布達佩斯到菲斯特雷角」朝聖之路第一人,以插圖、照片記錄沿途的風景、人情和心情。移動、相遇,到不了的地方,我們一起紙上旅行。 1個女孩、4個月、5個國家, 每天出發朝地圖上那一點走去,就像即將拜訪一位陌生的朋友。 移動只為了相遇,Buen Camino ! 「這條橫跨5個國家/地區的長途路線,行程超過4000公里,觸及15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黃色箭頭是聖雅各之路象徵性的貝殼符號,朝聖者可從我們這裡獲得GPS路徑,確保自身的安全,我們同時還提供了住宿清單。第一個完成整個旅程獨自行走的是來自台灣的女孩Hazel Chang,我們堅信因為這些國家的多樣性,這將會是一個美妙的經歷。」(引自〈4100公里的歷史漫步─從布達佩斯到菲斯特雷角〉 WALKING THE HISTORY:4100 KM FROM BUDAPEST TO FINISTERRE. ) 「2020年三月我在西班牙,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課程改線上,且哪裡都去不了。回想還是去年(2019)四月至八月的長途移動,簡直不可思議,也彷彿上個世紀的故事了。移動,原來這麼珍貴。想念我3500公里的相遇,想好好問候他們一聲:你好嗎?」 一個女孩、4個月、5個國家、3500公里,與其說朝聖,更真實的是「想要用雙腳實際走上這麼長一段距離,了解會是什麼樣的感受」;與其說勇敢,不如說是「為了好奇與陌生的相遇」。 雙腳猶如縫紉機的車針,慢慢的、縝密的在陌生的土地上,縫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細細品味沿途風景;每天出發朝地圖上那一點走去,就像即將拜訪一位陌生的朋友;夜晚投宿一處無法預期的住所,或者以天地為廬⋯⋯未知、未知,未知就是所有全部,也因此開啟各式各樣的驚豔與驚險,足以圖文記錄,傳達給你當時的心情。
官方認證徒步完成最長朝聖之路第一人,以插圖、照片記錄沿途的風景、人情和心情。移動、相遇,到不了的地方,我們一起紙上旅行。 1個女孩、4個月、5個國家, 每天出發朝地圖上那一點走去,就像即將拜訪一位陌生的朋友。 移動只為了相遇,Buen Camino ! 「這條橫跨5個國家/地區的長途路線,行程超過4000公里,觸及15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黃色箭頭是聖雅各之路象徵性的貝殼符號,朝聖者可從我們這裡獲得GPS路徑,確保自身的安全,我們同時還提供了住宿清單。第一個完成整個旅程獨自行走的是來自台灣的女孩Hazel Chang,我們堅信因為這些國家的多樣性,這將會是一個美妙的經歷。」(引自〈4100公里的歷史漫步─從布達佩斯到菲斯特雷角〉 WALKING THE HISTORY:4100 KM FROM BUDAPEST TO FINISTERRE. ) 「2020年三月我在西班牙,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課程改線上,且哪裡都去不了。回想還是去年(2019)四月至八月的長途移動,簡直不可思議,也彷彿上個世紀的故事了。移動,原來這麼珍貴。想念我3500公里的相遇,想好好問候他們一聲:你好嗎?」 一個女孩、4個月、5個國家、3500公里,與其說朝聖,更真實的是「想要用雙腳實際走上這麼長一段距離,了解會是什麼樣的感受」;與其說勇敢,不如說是「為了好奇與陌生的相遇」。 雙腳猶如縫紉機的車針,慢慢的、縝密的在陌生的土地上,縫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細細品味沿途風景;每天出發朝地圖上那一點走去,就像即將拜訪一位陌生的朋友;夜晚投宿一處無法預期的住所,或者以天地為廬⋯⋯未知、未知,未知就是所有全部,也因此開啟各式各樣的驚豔與驚險,足以圖文記錄,傳達給你當時的心情。
一百年前人類奇蹟・史上最英勇求生事件 唯有堅忍,方能征服 By Endurance We Conquer 探險年代最讓人尊敬的一幕 比成功更光榮的一場失敗 第一手珍貴黑白照片 重建28人/700天堅忍現場 100年來,人們傳誦這個故事, 因為這是人類與大自然的極地, 絕望與堅毅的極地,挫敗與凱旋的極地。 「薛克頓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率領世界第一支隊伍攀登聖母峰的希拉瑞(Edmund Hillary)說:「他有著無比的勇氣和高昂的精神,而他高超的領導能力更在前述二者以上。」然而,「你給我一個英雄,我給你一齣悲劇。」後人對於薛克頓的最深記憶,竟是來自一次失敗的南極遠征,在這一次長達七百天的極地求生經歷中,看見他的樂觀與堅毅。 本書重建了薛克頓一行人此番的遭遇,作者以冷靜的筆描寫了這一趟堪稱史上最偉大的探險求生記。除了文字細膩引人之外,本書震懾人心的,是隨隊攝影師所拍的照片。有了照片,我們可以更深刻認識這一群看似平常其實非凡的人。在其中一張照片上,這一群人站在冰天雪地中,直視攝影鏡頭;他們彷彿直直看著死亡,毫不扭捏退縮。那種姿態和眼神,不是恐懼驚慌的人所能展現的。那麼,他們為什麼神色自若?從隊員的日記和回憶錄可以知道,那是因為薛克頓。就算三度遠征南極未果,但作為一個領導者,薛克頓無疑是成功的。 有些失敗比勝利更光榮。 ------------------------- 摺頁 1914年8月1日,英國籍的船隻「堅忍號」(the Endurance)從英國的倫敦出發,打算航行至南極圈的威德爾海。全船共載有28人,成員包括水手、軍人與科學家,由曾參與過兩次南極探險活動的薛克頓(Ernest Shackleton)率領。這艘船載了英國「跨越南極小隊」將要登陸南極洲,企圖締造記錄,成為第一支徒步穿越南極大陸的隊伍。 1915年2月22日,「堅忍號」來到南緯77度,距離南極陸地144公里處── 這是他們所能到達的最南點了。此後,「堅忍號」被困在浮冰中,隨之漂流,離陸地漸遠,船身逐漸承受不住流冰群的擠壓。船上眾人不得不棄船,轉移至浮冰上紮營;不多久,「堅忍號」爆裂折毀。 28個男人自此展開了雪地求生記。隊長薛克頓以過人的樂觀精神帶領著這一群性格迥異的人,他們儘管時有摩擦與齟齬,但始終能以一個團隊的方式互相支持,在薛克頓的領導之下,為了讓心志堅強,他們保持規律的作息;為了維生,他們獵殺企鵝與海豹;為了活著回家,他們甚至兩度冒險搭乘沒有遮篷的划槳小木船,在雪狂風急的極區海域中朝著可以登陸的島嶼而去;第一次,連續划了七天的槳,第二次則足足航行了十七天,一行人吃盡了肉體上的苦頭,嘗夠了心靈上的折磨──終於,在受困於雪地二十個月之後,他們見到了久違的人類同胞;28個人全活著,一條命都沒丢。 本書作者研讀了船上多位人員所留下的日記和各種資料,重建了「堅忍號」這趟行程。 引人入勝的敘述,配合珍貴照片,讓讀者彷彿親身經歷了這一場堪稱史上最英勇的人類求生事件。本書所採用的照片,是「堅忍號」隨隊攝影師賀理(Frank Hurley)的作品,訴說了南極懾人的美,並記錄了船隻受困ヽ傾覆與毀裂的經過,以及隊友們在極端受限的條件下如何生活。賀理原本共拍攝了五百多張照片,後來為了要划船逃生而不得不丢棄專業的攝影配備和四百張感光片版,這些照片與感光底片,被賀理從將沈的 「堅忍號」上搶救出來,曾在浮冰上飄盪。航過南極圏的惡水,被焊在兩層錫罐裡封凍在零下幾十度的雪地下──現在,經過重製,它們第一次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 「堅忍號」的南極之行沒有達成預定目的,但隊員們的返鄉之路可能是探險年代裡最光榮的一次凱旋。
一百年前人類奇蹟・史上最英勇求生事件 唯有堅忍,方能征服 By Endurance We Conquer 探險年代最讓人尊敬的一幕 比成功更光榮的一場失敗 第一手珍貴黑白照片 重建28人/700天堅忍現場 100年來,人們傳誦這個故事, 因為這是人類與大自然的極地, 絕望與堅毅的極地,挫敗與凱旋的極地。 「薛克頓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率領世界第一支隊伍攀登聖母峰的希拉瑞(Edmund Hillary)說:「他有著無比的勇氣和高昂的精神,而他高超的領導能力更在前述二者以上。」然而,「你給我一個英雄,我給你一齣悲劇。」後人對於薛克頓的最深記憶,竟是來自一次失敗的南極遠征,在這一次長達七百天的極地求生經歷中,看見他的樂觀與堅毅。 本書重建了薛克頓一行人此番的遭遇,作者以冷靜的筆描寫了這一趟堪稱史上最偉大的探險求生記。除了文字細膩引人之外,本書震懾人心的,是隨隊攝影師所拍的照片。有了照片,我們可以更深刻認識這一群看似平常其實非凡的人。在其中一張照片上,這一群人站在冰天雪地中,直視攝影鏡頭;他們彷彿直直看著死亡,毫不扭捏退縮。那種姿態和眼神,不是恐懼驚慌的人所能展現的。那麼,他們為什麼神色自若?從隊員的日記和回憶錄可以知道,那是因為薛克頓。就算三度遠征南極未果,但作為一個領導者,薛克頓無疑是成功的。 有些失敗比勝利更光榮。 ------------------------- 摺頁 1914年8月1日,英國籍的船隻「堅忍號」(the Endurance)從英國的倫敦出發,打算航行至南極圈的威德爾海。全船共載有28人,成員包括水手、軍人與科學家,由曾參與過兩次南極探險活動的薛克頓(Ernest Shackleton)率領。這艘船載了英國「跨越南極小隊」將要登陸南極洲,企圖締造記錄,成為第一支徒步穿越南極大陸的隊伍。 1915年2月22日,「堅忍號」來到南緯77度,距離南極陸地144公里處── 這是他們所能到達的最南點了。此後,「堅忍號」被困在浮冰中,隨之漂流,離陸地漸遠,船身逐漸承受不住流冰群的擠壓。船上眾人不得不棄船,轉移至浮冰上紮營;不多久,「堅忍號」爆裂折毀。 28個男人自此展開了雪地求生記。隊長薛克頓以過人的樂觀精神帶領著這一群性格迥異的人,他們儘管時有摩擦與齟齬,但始終能以一個團隊的方式互相支持,在薛克頓的領導之下,為了讓心志堅強,他們保持規律的作息;為了維生,他們獵殺企鵝與海豹;為了活著回家,他們甚至兩度冒險搭乘沒有遮篷的划槳小木船,在雪狂風急的極區海域中朝著可以登陸的島嶼而去;第一次,連續划了七天的槳,第二次則足足航行了十七天,一行人吃盡了肉體上的苦頭,嘗夠了心靈上的折磨──終於,在受困於雪地二十個月之後,他們見到了久違的人類同胞;28個人全活著,一條命都沒丢。 本書作者研讀了船上多位人員所留下的日記和各種資料,重建了「堅忍號」這趟行程。 引人入勝的敘述,配合珍貴照片,讓讀者彷彿親身經歷了這一場堪稱史上最英勇的人類求生事件。本書所採用的照片,是「堅忍號」隨隊攝影師賀理(Frank Hurley)的作品,訴說了南極懾人的美,並記錄了船隻受困ヽ傾覆與毀裂的經過,以及隊友們在極端受限的條件下如何生活。賀理原本共拍攝了五百多張照片,後來為了要划船逃生而不得不丢棄專業的攝影配備和四百張感光片版,這些照片與感光底片,被賀理從將沈的 「堅忍號」上搶救出來,曾在浮冰上飄盪。航過南極圏的惡水,被焊在兩層錫罐裡封凍在零下幾十度的雪地下──現在,經過重製,它們第一次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 「堅忍號」的南極之行沒有達成預定目的,但隊員們的返鄉之路可能是探險年代裡最光榮的一次凱旋。
19大郵輪必體驗亮點x精選10條航線x超低價購票祕笈 青年旅館的價格,頂級飯店的享受。 快快帶著最重要的人一起上郵輪! 我喜歡郵輪,是因為它是一種不斷提醒自己,人生本來就該是豐盛的旅行方式:人本來就該活得精采,發光發熱;人生本來就該活在當下,並且勇敢航向未知。 完成八十天環遊世界的夢想後,從小嚮往大海的美筑應旅行社邀約上船體驗郵輪旅行的樂趣。搭乘郵輪旅行與在陸上自助旅行的經驗大不相同:買了一張船票,就能參與郵輪上各式精彩活動;一日冒險後在船上沉沉睡去,醒過來就是新的國度、新的故事;船上的旅客朝夕相處,培養出散不去的友誼。只要掌握了訣竅,郵輪旅行並不如想像中的花費高昂,但卻如幻想般的豐盛無比。她從此愛上了郵輪,愛上了乘船的自在與從容,決定以分段航海的方式再次環遊世界。 十二年來,美筑已航行過十九條郵輪航線、一百零七個港口,在海上生活超過三百天。這段時間內她也從單身女郎變成妻子、母親,從背包客變成了旅行團領隊,不斷將航海的快樂帶給親人、朋友與萍水相逢的旅客。地圖上的線不斷串連起來,「分段環遊世界」的目標即將圓滿,想與眾人分享郵輪之樂的心更加急切,她遂記下了航海所見,為讀者描繪船上不容錯過的樂趣,精選十條航線並整理出購票、遊程教戰手則,希望能幫助大家體會郵輪旅行的豐饒與美好。 人生就像是一張頭等艙船票,允諾我們一段豐盛的航行,但許多人從來就不知道怎麼運用它、不敢放膽去嘗試。何不快快拿起船票,現在就上郵輪學習一堂樂活人生的課?
◆曾經曇花一現的「加利福尼亞共和國」&正在改變世界的金色加州。 ◆絕美罕見的自然奇景,和你所不知道的加州,盡收眼底。 ◆喜愛登山、健行、攝影、觀星者,深度的人文知性之旅。 ◆二百張自然寫真,一覽加州獨特的自然地貌與山水之最。 加州氣候宜人、陽光充沛,是旅遊聖地也是移民者的天堂。它的幅員遼闊物產豐饒,是全美最重要的蔬果、乳製、與葡萄酒產區,其他如電腦和生化科技、好萊塢影視文化、娛樂、航空和各種輕工業也不遑多讓。而且今日引領世界科技尖端的蘋果、谷歌、臉書都在加州。加州可謂富可敵國,GDP名列全美第一,人口也最多,是名符其實的第一大州。 2016年的最新數據加州已成為全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不但是美國科技重鎮和農產中心,在地理、物產、或人口結構都十分多樣,堪稱是全球最多元文化的一個地區。 加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種地形地貌,也因氣候溫和少雨,幾乎一年四季都能從事戶外活動。林心雅、李文堯大學時期喜歡登山,赴美求學後在加州工作生活了二十五年,這裡不但是他們探索世界的第一道窗口,也已成為第二個故鄉,不僅深深感受西方世界自由開放的氣息,加州金色陽光、宜人氣候、和經由環保先驅努力而完整保存至今的美麗大地,更讓他們眷戀著迷,開始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人生壯遊。 本書傾囊分享作者的經驗和驚艷,以清新、廣袤、獨特的視角記錄加州的繽紛與壯麗。從歷史人文、自然景觀,一步一腳印帶著大家探索得天獨厚的加利福尼亞――歷史加州、環保加州、山水加州、生態加州、科技加州。不僅分享私房秘境,還有鮮為人知的加州之最――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樹、世界上最高的樹、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美國本土最高峰,美國本土最大的國家公園、西半球最乾最低最熱之處,以及加州孕育的特殊生態……。這些獨特壯闊的大自然傑作,和地表罕見的奇景都在加州。藉由一張張自然寫真,將我們帶到那豐富而深邃的絕美之境。
獲選2000年中國時報開卷版「中文創作類」年度十大好書榜 獲選2000年誠品書店Top100好書 獲選金石堂十大最有影響力的書 獲選中國時報影響2000新銳作家 本書是兩個台灣女生相約進行一趟絲路之旅的真實紀錄。1998年6月,杜蘊慈與黃惠玲各自背著重達20公斤的行李展開了千里奔馳,她們搭火車穿越戈壁、在蒙古高原上奔馳千里、在貝加爾湖上航行、在西伯利亞鐵路上穿越亞歐大陸、在芬蘭灣旁眺望彼得大帝凝視過的歐洲;走上古老的的絲綢之路,穿越中亞的沙漠、草原及山脈,像千年前的駱駝隊商一樣,往盡集所有絢麗繁華的異國古城前進。 一直到11月10日晚上,背著磨損的背包,靴上帶著塵土,兩人回到臺北。習慣了蔽舊的旅館與臥鋪,習慣了三餐不繼,習慣了幾天不能換洗,習慣了陌生的語言與異國的城市,習慣了積雪的高山、乾熱的沙漠、遼闊的草原、湖泊與大河、雨雪與冰川,經歷了歡欣、離別、無助與希望……五個月,穿越陸路2萬7千公里,結束了,兩人回到台灣。書中紀錄了這一切──悠遠、遼闊、歡喜、憂愁與難忘。
人一生中用什麼樣的速度移動,決定他所看見的人生風景! 旅行的移動牽動著我們內心的嚮往,好像移動會帶我們到更好更美的地方。——李清志 建築人文學者 / 旅遊作家李清志耗費兩年時光的一趟「速度旅行計劃」。全書採移動+速度分類,作者在各個章節中納入由快到慢的速度旅行(公里、海里、漫步、靜止),到以這個速度所能抵達的地點(城市、海島、小鎮、墓園),看建築、看文化、看風景、說故事,是一趟結合建築、藝術和人文的當代建築之旅。 本書分作「旅行人生故事」和「速度旅行概念」兩段式書寫,前者李清志回顧人生中各個階段(童年、青年、壯年、中年)的旅程,藉此反思旅行和生命的意義(人生故事 / 旅遊哲學 / 生活態度)。透過解構跳躍的書寫方式,重新定位(旅程)(速度)(距離)三者之間的關係,和隨之而來生命體驗的感動,真摯坦誠的人生告白,帶你進入這位用生命旅行的建築人內心世界。 後者傳遞的是由快到慢的速度之旅,快可如高鐵250-350 km/hr的飛速移動,慢則是回歸內心平靜的墓園散步,也象徵著人一生當中的高低起伏移動節奏。輕鬆詼諧的文字,精彩的影像直擊,所描繪的各種(小故事)(小情節)(小對白)(私生命歷程),除了豐富整本書的情節畫面,也和讀者暢談了一場他的生命旅程、他的人生風景、他的速度旅行告白。 從思想、生命、觀看、移動出發———李清志的 20種旅行概念 “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Albert Camus 01探索之旅|旅行改變了我們,也塑造了我們,正如安藤忠雄所說的:「旅行,造就了人。」 02思考之旅|人開始移動,思緒果然會有不同的連鎖反應。 03創作之旅|大部分喜歡旅行的人,會在移動中產生創作靈感,在旅行中尋找不同的創意題材。 04文學之旅|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就特別描述從早稻田搭乘荒川都電到大塚站的經過 。 05記憶之旅1 |我在搭乘火車時,內心還會有一種熟悉幸福的感覺,這樣的感覺揉合了童年的鐵道經驗。 06記憶之旅2 |小時候我總是幻想著,火車上的人要去哪裡?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07尋根之旅1|父親多次跟我提到,在那寒冷的門司港口邊,喝到了他一輩子喝過最好喝的味增湯。 08尋根之旅2|或許世上最好喝的味增湯,是因為它撫慰了孤單遊子的胃與心靈,帶來了家庭的溫暖與記憶。 09壯遊之旅|經過了壯遊,眼界會更為開廣,心胸更為寬大,這樣的旅行是面對世界、是改變自己的開始。 10抉擇之旅|每個交流道都像是人生命運的一個選擇,下了交流道就進入一個不同的城鎮。 11人生之旅|生命的沙漏不斷地流逝,沒有人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去完成未竟的渴望。 12偵探之旅|學習從小事物去發現新意義,從小線索去找到城市的某個真相,做一個「都市偵探」。 13建築之旅|在路面電車與古老典雅的城鎮建築,在這種尺度之下,速度也變得緩慢起來。 14速度之旅|不同速度反映內心的生命狀態,詩人波特萊爾曾說:「移動一直讓我靈魂引以為樂!」 15飛行之旅|飛行很有旅行的「存在感」,飛行速度的強烈體驗,才是真正旅行的感覺。 16鐵道之旅|電車車廂猶如在一座移動的建築,可以欣賞窗外景色流轉,任腦海中思緒飛翔。 17公路之旅1|夜晚的公路一片漆黑,孤寂與悲壯,感覺似乎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前行! 18公路之旅2|公路旅行是人生的縮影,在孤寂的公路上奔馳,思索著自己的人生要往何處去? 19航海之旅|航海終究是「浪漫卻孤寂」的旅行方式,讓我們沉澱修煉平靜安穩的心靈。 20迷途之旅|迷路是旅行的開始,享受迷路的樂趣是高級城市偵探的權利。 本書特色 ◎李清志和他旅行人生哲學 建築人李清志首度披露人生中各個階段的旅行故事,從人生故事、旅遊哲學、生活態度分析生命各時期的「旅程」、「速度」、「距離」,和隨之而來的生命意義和感動。 ◎我和我的人生壯遊 解構跳躍式的「旅行人生故事」書寫,李清志回顧童年、青年、壯年、中年各時期的旅程,真摯坦誠的人生告白,帶你進入這位用生命旅行的建築人內心世界。 ◎世界速度的旅行 300 km/hr的飛速、2 km/hr的徒步、0 km/hr的靜止⋯⋯7種由快到慢的速度旅行(公里、海里、漫步、靜止)、18篇私密旅遊書寫(城市、海島、小鎮、墓園),進行一場跨時空的「速度概念」之旅。 ◎Special Feature 特別企劃「李清志的旅行思路講堂」,從「思想」、「生命」、「觀看」、「移動」4種角度出發,啟發的20種嶄新生活旅遊概念,探索旅行和人生的意義⋯⋯and more!
林心雅、李文堯大學時參加登山社,愛上高山之美以及大自然的波瀾壯闊。畢業後赴美深造,足跡遍及美國著名的國家公園,之後受到日本國寶級生態攝影家星野道夫的啟發感動,展開他們的極境之旅。1994年第一次來到阿拉斯加時就愛上這片遼闊的荒野,自此每年都會來此探險,並且結識了一些特別的朋友;例如保護美國國鳥白頭海鵰的珍‧金恩,還有在遠離文明的無人島上,奇特的象牙海岸,有日夜守護海象安全的守護者…… 作者初識高齡八十的神鵰女俠,發現看似平凡的金恩有著過人的意志,她在零下三十多度刺骨的凜冽寒風中,費力的切割冰凍的魚,再拋丟給住家四周等待的白頭海鵰,不但三十年如一日,還能甘之如飴,這種恆心毅力實在讓人望塵莫及。然而金恩的特立獨行也惹來不少爭議,一般猛禽是禁止餵食的,但她無私的付出,拯救了瀕臨絕種的美國國鳥,當地政府特別給予豁免許可。如今這些恣意翱翔天際的白頭海鵰,讓阿拉斯加的神秘與莊嚴增添幾許自由奔放的氣息。 作者擅長生態攝影、兼具深厚的人文素養,透過細膩的體會與長期的觀察,流露出對於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一種深情的共鳴。書中以妙筆綴織這些璀璨的生命故事,讀來興味盎然,還帶進相關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搭配一張張生動的寫實的自然景觀和野生動物們,這些令人屏息的美景,讓人彷彿身歷其境,有如親臨現場般的神奇感動。本書特色林心雅和李文堯深入探索阿拉斯加這片最後的荒野,不只喜愛它四季變換遼闊的自然景致,也因近十年長期去到那裡,結識了一些特別的朋友,書中這些人物主角都是「築夢人」,他們無懼於阿拉斯加極端嚴酷的氣候環境,生活簡單樸實,隨著內心的鼓聲,追尋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憑著一股傻勁,認真執著地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這些人或許自認平凡,但他們的特立獨行,不僅活出精采,也為這世界增添不凡的美麗色彩。阿拉斯加不僅擁有渾然天成的自然美景,這裡也是可以跟宇宙對話的不可思議的空間;作者在冰河小屋度過寧靜的夜晚‧冷冽的北風吹過,抬頭仰望星辰,感受宇宙的神祕與浩瀚,感動的無法自已……;這些單純熱情的人,都希望盡一己之力保護這邊境荒野,這些人生風景也在阿拉斯加冰冷的夜空中熠熠閃耀著光芒。
★沙發客又要上路囉!這一回,我們要.歐亞非走透透,發現旅行真正的意義!更多生動的照片、更豐富的美景人文,更精采刺激的旅程就要勾引你上路!經濟不景氣,那就買本書躺在沙發上遊世界吧!★我旅行,因為想多看、因為想多聽、因為想滿足我牡羊座的好奇心。因為旅行,我到過不同的城市、睡過不同的沙發、認識不同的人與文化;從北極圈、到撒哈拉沙漠、到阿爾卑斯山、到紅海,我看見、我聽聞、我發現了世界、也讓自己的潛能被激發。於是我說:旅行,可以是天涯、可以在咫尺、也可以在於對自己的觀察。★嚮往沙發旅行嗎?現在就上網加入沙發客大家庭由美國大男生凱西范頓Casey Fenton在突發奇想之下產生的沙發客網站,是喜歡旅行交朋友的背包客新天堂!任何願意接待陌生人、沒錢住旅館的人都可以在這個公開的園地(www.couchsurfing.com)尋找你的下一張床。沙發客網站www.couchsurfing.com在2004年一月份成立,如今已在200多個國家有總共超過50萬的會員!Couchsurfing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方式,顧名思義就是睡人家的沙發,或提供自己家裡的沙發或床給旅遊者借宿,當然有的時候,主人提供的不止是沙發,還會大方分享居家空間、招待豐盛好料,甚至當起導遊、傳授私房景點,沙發客與主人之間可不是市儈的交易,而是世界地球村般的友誼交流。沙發客網站也並不單單是一個找尋免費住處的地方,藉由提供沙發、搜尋沙發、與客人喝咖啡、跟當地人接觸等各種形式,深入自身文化也認識他人生活,甚至從中重新對人產生信任,達到沙發客的終極目標---絕對不誇張---世界和平。2008年,作者的處女作《你家沙發借我睡》出版上市,將各種千奇百怪的沙發客經驗公開與人分享,並鼓勵大家加入這個大家庭的行列,引起廣大迴響。
這個夢很多人在做,大家都做了很久,但是前年美筑決定了,要在30歲之前,環遊世界80天……美筑約了高中同學一起企劃、籌備旅行、尋求贊助……原先預計2003年11月10日至2004年1月29日的行程,因為經費短缺和簽證趕辦不及而延至2003年12月15日出發……姊妹倆世界繞了一圈後,終於在2004年5月返抵國門。兩人的世界之旅路線如下:倫敦=>巴黎=>義大利=>埃及=>蘇伊士運河=>葉門曼德海峽、亞丁灣=>橫渡印度:孟買=>瓦拉那西=>加爾各答=>麻六甲海峽=>新加坡=>香港=>橫濱=>橫越美國:舊金山=>大鹽湖=>芝加哥=>紐約=>巴西里約熱內盧=>英國利物普=>倫敦美筑和同學的旅行,在籌備階段發生了變化,出發時,旅行者變成了美筑和美倫(美筑的妹妹)。這兩姊妹的世界之旅似乎有某種象徵意義,那是什麼?世界不再遙遠、科技發達,訊息取得方便、交通工具便捷快速……嗎?答案很多很多,其中有一個答案是 讓人感覺高興並且樂見的,那就是台灣現在的年輕人,很願意去實現夢想,而且他們喜歡用一種創意的方式去實踐美夢,他們樂於計畫,喜歡接觸世界,勇敢探索,並且真實呈現,! 這種態度讓夢想容易成真,使人生眼界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