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最糟的一次旅行。再多錢也買不到。」 原以為是走遍地中海21座城市的浪漫旅行, 命運卻把它搞得像緊急逃生。 那八個月,他像騙子又像垃圾般的活著, 抱怨這是此生最糟的旅行, 當時卻不明白, 這是他這輩子最珍貴的故事。 ◆ 也許很多城市你都去過,但是到處撿垃圾的旅行你肯定沒聽過。 ◆ 10款獨家跑路工具,希望你別用到。 ◆ 收錄作者「再見之後再見」影像/裝置拉頁式紀錄。 ◆ 全彩印刷,讓國際新聞裡的顛沛流離與你近距離接觸。 ◆ 裸背線裝,跟這場最糟旅行一樣的純粹。 一場人生裡的逃生,需要甚麼方法跟工具呢? 像個金光黨招搖撞騙?帶一根牙刷與一個空姐鍋? 或者,像讓自己像一本筆記,用力的聽、靜靜的寫滿別人的故事? 旅行有多魯蛇或遭遇有多震撼,書裡有的這裡不再贅述。所有的意義都是事件發生才慢慢成形,讓我們把時間快轉到旅行之後。作者施權峰說:「當時也不知道自已原來可以笑著面對這些事情。回到台灣才慢慢領悟,其實這段歷經兩百多個晨昏的旅程還沒結束。」旅行結束,他的生活並沒有變得更順遂,可是他居然變得可以面對這一切。 這就是這段旅程的力量。 這場旅程啟動了施權峰的藝術創作生活。因為旅行,而有了影像裝置展;因為展覽,他開始有了各種創作機會;因為創作,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跟從前變得不一樣了。然而這些都微不足道,因為他認為更重要的,是把那些改變他的故事記錄下來,用更好的方式散播出去,所以有了這本書。 故事會引來故事,故事也會照亮故事。無論你剛畢業一片茫然只想逃出國打工遊學,或是工作不順換跑道之前想來一場放逐流浪,施權峰並不能給你甚麼方向感,也完全不能充當旅遊書,但這樣迷路在人生裡的故事,會陪你好好走一段。也許,你也將擁有一段最糟的旅行,可是一輩子都會拿來說嘴說不停。 這是為什麼施權峰在書裡引用小說家赫拉巴爾的句子:「像是坐夜行列車,我們窺見了旁人微微發亮的人生。」
地球上最偉大的工程,由義工守護的美麗步道!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最初的感動 一個把生命奉獻給步道的人 2003年,一開始因為參加『刷青苔,救步道』活動,心中留下了對人工步道不解的問題。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她遠赴美國學習手作步道,在行動和學習中打開她的視野。回到台灣後,加入千里步道協會,將所學所見投入自己的家園山林,以新的人生生命山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並集結心血交出了《地圖上最美的問號》(2008年出版,舊作)一書,分享在美國學習手作步道的歷程。 花費近十年的時間,不間斷地在人類需要的步道與自然回應的訊息中對話之後,她發覺,只是去思考如何做出最自然影響最小的方式是不夠的。 2015年,舊作在絕版多年後,決定再出版,一方面因應台灣各界近年來對於自然環境,已開始有了重返土地的意識的需求,另一方面透過本書帶著讀者們從追尋夢幻步道的旅程中開始,進而一起重頭思考,除了用雙手做出一個對自然、對山林影響最小,供人類行走的步道,我們對於自然的思考層次,是否能有其他的投入,可以透過行動,實際與自然的互動。 夢幻的阿帕拉契山徑步道 位於美國東岸、被稱為夢幻步道的阿帕拉契山徑,全長3500公里, 1937年全線貫通,近八十年來,全靠來自各地的義工維護整建,是地球上由義工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 2006年的夏天,徐銘謙帶著心中的問號,跟四個月旅程的家當,上路了。四個月的步道工作假期,徐銘謙帶回來的不只是夢幻步道的故事,或是整建步道的技術訣竅。她在學習手作步道的過程中理解「山」是如何思考我們在它身上的所作所為。她試著進入山裡,學習山的語言、學習像山一樣思考,反思所謂「建設」、「發展」以及「人工」,如何與「自然」維持平衡。 本書的再出版,希望引領讀者在作者的學習經驗之外,進一步觸發像山一樣行動,開始從社會運動角度進入山林,行動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同通的語言,透過實踐的行動去了解自然,以新的典範取代舊的觀念,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