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類別 ,共計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電子書】佳龍帶你遊台中

林佳龍  著
遠景  出版
2014/04/15 出版

台中縣市合併是山與海的複音交響,從武陵農場到高美海濱,生態多樣,物產富饒,人情溫潤。 林佳龍深耕台中十年,親逢城市轉型關鍵,因此以學習的心情,踏遍山巔水湄,握過無數雙熱情的手,用虔敬的腳印繪製出這幅大台中的行旅圖。 本書深掘在地文史以奠基,筆觸平易近人,以說故事的方式帶領讀者慢遊大台中,走訪各區令人感動的人、事、物,是結合旅遊、美食、社區、產業與文史的貼心導覽手冊。 台中是美好台灣的縮影,而要認識大台中,就請跟著林佳龍的腳步,從本書開始。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經典緬甸:意想之外的紅土地

李昱宏  著
遠景  出版
2012/04/12 出版

緬甸,總是與軍政府、翁山蘇姬,甚至是動盪不安等負面的形容詞繞在一起。欠缺基礎建設的緬甸,每逢雨季便成水鄉澤國,旅行其中,鞋子根本是多餘;軍政府的鎖國愚民政策,以及國際上的經濟制裁,使得緬甸成了地球上唯一可以找到「古董級汽車」與二戰時期遺留下的Willys吉普車到處跑的國家;還有遍地需要收費的寺廟、遍地已傾頹的古都殘骸、遍地蒸騰著熱氣的紅土地──這些,都是李昱宏對緬甸最深刻的印象。然而,李昱宏仍是毅然決然地揹起背包、相機,完成了旅行。他認為,唯有勇敢的獨闖,才能探觸到這個神秘國家的真實溫度,也才能觀看到真正屬於這個國度的靈魂核心。李昱宏對於大景的攝影,總能等待並捕捉到那最驚心動魄的土地與大氣間的脈動;而出版過黑白人物攝影集的他,更是擅長黑白人物群像。冷調的畫面,使讀者專注於人們表情上的瞬間微動,以及隱含在冷漠無感下的苦憂悲愁。但即使經歷了那麼多苦難,緬甸人民仍能保有原初純樸與友善的面目,因此,在李昱宏心中,緬甸,依然可稱經典!出版過多本旅遊文學的李昱宏,今年再度用筆、用鏡頭,帶領台灣讀者一窺緬甸之堂奧!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好

王濱  著
遠景  出版
2011/11/05 出版

聽我說這些好看、好玩又好吃的地方,你怎能不愛「台灣」!為什麼大陸人都喜歡到日月潭、阿里山?究竟外婆的澎湖灣長甚麼樣?大陸人之所以嚮往這些旅遊景點,除了傳說中的自然美景之外,很多時候單純只是因為一首歌的唱頌而憧憬,因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因為澎湖灣的陽光沙灘、因為冬季來台北看雨……,我們旅行的理由,總是起因對於那些沒去過的城市或地方感到嚮往,純以衝動滿足想像。來過台灣以後,有許多大陸觀光客看見台灣的美,從前詩化的印象轉為親眼目睹的迷戀,而且願意一再地到台灣來遊歷,原因無他,台灣的親切與熱情,是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台灣並不是陌生的異國,語言上的親近,以及台灣人普遍禮貌、善良,具有熱誠與人談話,台灣不若其他國家冷漠或別有居心,他們是如此純樸而樂於幫助別人,讓觀光客在這座島嶼上感覺賓至如歸。「台灣好」,好在〈台灣好樓〉裡富有人文或歷史意義的特色建築,從台灣頂點「台北101」到羅大佑唱的「鹿港」小鎮,遊覽台灣從過去到現代的文化價值;好在〈台灣好美〉裡獨特的山光水色,從舉世罕見的野柳岩石奇景到阿里山、日月潭的煙波飄渺,看遍台灣魔幻迷人的自然景觀;好在〈台灣好拜〉裡虔誠的宗教信仰,龍山寺、中台禪寺、佛光山等各地寺廟撐起台灣人的精神支柱;好在〈台灣好買〉裡繁榮的百貨商圈,從台北西門町到高雄夢時代,時尚潮流讓人眼花撩亂;好在〈台北好住〉裡精緻富麗的商旅,中國經典的圓山大飯店或別具風格的汽車旅館,見識下榻台灣賓至如歸的舒適體貼;好在〈台灣好吃〉裡的特色小吃,從國際知名的鼎泰豐小籠包到各地夜市,不論是店裡路邊賣的一樣好吃。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美,體會這片土地上人、事、物的可愛之處。

特價1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

連美恩  著
遠景  出版
2010/10/12 出版

給自己去流浪的機會  這本書記錄的,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關於一個二十四歲的女孩,獨自在歐洲流浪十四個月。  「流浪」,這兩個字對台灣人來說,充滿了不切實際的輕狂和浪漫幻想。如果流浪的意義就是在於花很多錢,跑到很遠的地方,跟一個外國人談戀愛,和俊美的荷西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如果流浪的意義就是在於花很多錢,跑到很遠的地方,跟一個外國人談戀愛,莫怪許多台灣的家長都無法理解孩子一心嚮往流浪的心態。  台灣長大的小孩,從小到大什麼也不缺,唯一缺乏的,其實是和自已相處的時間。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家人,兄弟姊妹,鄰居,老師,同學,電視節目,隨時隨地陪在我們身邊,隨時都在教導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我們不懂得和自己相處,也不會處理寂寞。一剛開始我們以為,爸媽喜歡的東西就是我喜歡的東西,長大一點以後,同學喜歡的東西就是我喜歡的東西,再過一陣子,男朋友喜歡的東西就是我喜歡的東西,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天,一個目標,一個信仰。  學生時代的目標很簡單,建中北一女就是我們的信仰,全班第一名就是我們的信仰,同學喜歡你就是我們的信仰,打扮得像蔡依林就是我們的信仰。我們忙碌著,像幫女王蜂採蜜的工蜂一樣,每天忙得團團轉,我們以為我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從來不想停下來仔細問問自己,這是否真的就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們的社會不容許停頓,我們的父母從小希望我們贏在起跑點上,我們已經習慣放學就去補習班報到,成績單一發下來心裡就計算著自己贏了還是輸了,不管情不情願,對於比別人慢一步這回事,充滿了恐懼。因為根本沒有機會跟自己相處,所以我們很難真的認識自己,直到有一天突然一覺醒來,赫然發現自己大學畢業了,念了二十年的書,卻好像沒有地方可以發揮,覺得自己滿腹的才華,卻好像沒有伯樂懂得賞識,更甚的,好手好腳,卻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作者覺得現在的年輕人不是沒有能力,也不是沒有才華,更不是所謂的草莓族或者水蜜桃族,我們缺乏的,不是能力或者才華,我們也不是不能吃苦,我們心底最迷惘最害怕的,是想要做自己卻又怕跟別人不一樣,是想要努力卻不知道為了什麼?  古羅馬的諺語說:「人啊,認識你自己。」  「做自己」的口號早已經在台灣流傳好多年,做自己沒有什麼不對,做自己很好,但最可悲的是,我們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又怎麼能做自己?  作者在二十四歲那年大學畢業,陷入了一段非常迷惘的時光,她花了一段時間工作,也申請上研究所,眼前有幾條看起來很不錯的路讓她選擇,她很想快點決定卻又總覺得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最後,她放棄了研究所,放棄了很照顧她的老闆,放棄了對她呵護備至的家人和朋友,背起七公斤的行李,獨自踏上歐洲大陸。  作者回想起:  那是我人生中最特別的一年,現在回想起來,都不知道是怎麼渡過的,我穿著最不起眼的破大衣,拿著超級市場塑膠袋偽裝成的包包,走過歐洲的大街小巷,我睡了將近八個月陌生人家的沙發,經歷了許多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一剛開始,我常常寂寞得想哭,常常想家,遇到事情只能跟自己討論,但是漸漸的,因為遠離了舒適圈,遠離了那些叮嚀的聲音,我逐漸慢慢找到自己的模樣,那種感覺,好像小時後颱風天家裡突然停電,你摸索著五斗櫃的抽屜,摸啊摸啊摸,最後終於摸到一支圓滾滾的蠟燭,那種驚喜的感覺。  與其把流浪說得那麼浪漫,不如說,流浪讓我們遠離了所有我們最習慣的東西,流浪把我們送上和自己獨處的道路上,流浪很辛苦,但流浪讓我們認識自己。  願不管什麼年紀的人,都給自己一個去流浪的機會。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