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宮操子(原名河原操子)自述其於二十世紀初,先後在清代的上海務本女學堂及內蒙古喀喇沁旗的毓正女學堂擔任教師的經歷與見聞。當時的內蒙鮮有外國人進駐,作者以一女子孤身進入內蒙古喀喇沁貢桑諾爾布王府,是在日俄戰爭的背景下,受日本駐華公使內田康哉及武官青木宣純之命,肩負為日本軍方傳遞情報的祕密任務。當時日俄兩國都極力拉攏蒙古王公,以求擴展在中國東北的利益,而喀喇沁王貢桑諾爾布便是其中的重要人物。本書雖未揭露作者的情報工作,但卻鮮活記錄了她在中國的教育事業及其所見之風俗、民情與物產文化等,是研究清代女子教育以及內蒙古的珍貴史料。書末另附保田與重郎的〈河原操子〉長文。*本書日文初版於1909年,書名《蒙古土產》;1944年再版,書名《新版蒙古土產》;後於1969年另更名為《カラチン王妃と私——モンゴル民族の心に生きた女性教師》重新出版。*本書中譯版定名為《內蒙風物——喀喇沁王府的日本女教習》,唯內文係譯自1944年的版本,故書中收錄之日文版序跋,提及本書時,仍沿用《蒙古土產》此一初版書名。
作者寺本婉雅為繼河口慧海(1866-1945)之後第二位進入西藏的日本人,《藏蒙旅行記》是寺本婉雅三度出入西藏,於旅途中所記述的日記。這三次入藏之行分別為:第一次(東藏篇),日記始於明治31年(1898年)7月,至明治33年(1900年)4月止;第二次(蒙藏篇),日記始於明治34年(1901年)11月,至明治38年(1905年)8月止;第三次(青海篇),日記始於明治39年(1906年)9月,至明治41年(1908年)2月止。書末另有寺本婉雅於明治41年(1908年)6月及7月兩度登五臺山之行的日記。寺本婉雅於日記中記錄每日行止、觀察,以及對日本拓展西藏勢力的建議,是研究日本在中國邊疆外交情形的重要史料。當時的西藏和日本同樣信仰佛教,寺本婉雅代表東本願寺以僧人的身分進藏,與西藏僧人討論佛法、研究經典,並代表日本與達賴喇嘛會面。基於傳播佛教的使命感,寺本婉雅積極地建立日本與西藏的友誼橋樑,盼能攜手弘揚佛法。本書為昭和四十八年日文初版的中譯本,書中記載當時西藏的自然狀況、風土人情、神話傳說、政經制度與寺院制度等豐富資料,書前並附三十幅照片,內含關係人士與寺本婉雅往來書信等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