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漢學家分佈在全球,若要收集他們的資料大不容易,所以學界對這些漢學家的了解也相當有限,本書收錄歐美漢學家二十四人的生平傳記和他的專長特色,可供青年學者研究歐美漢學的入門書之用。
歐美漢學家分佈在全球,若要收集他們的資料大不容易,所以學界對這些漢學家的了解也相當有限,本書收錄歐美漢學家二十四人的生平傳記和他的專長特色,可供青年學者研究歐美漢學的入門書之用。
「日本思想」是否就必須是日本「固有」的?若是,則儒學這一與東亞有所關聯,而且是「外來」的思想,是否就淪為與日本思想本質無關的、在研究對象之外的呢?然而事實卻是,自古以來至近代終戰為止,日本儒學不僅以各種形態介入政治、道德、教育層面,亦不斷參與建構大和民族之自我認同,乃至輔翼宣揚日本軍國主義!日本儒學在社會實踐與制度化方面的嘗試摸索,期間歷經援用儒學、改造儒學、曲解儒學到反思儒學,而最終走向純粹學術研究,一言以蔽之的「日本儒學」,彷彿一位千面郎君,誰知廬山真面目?
近代日本《論語》詮解法,從「會箋」經「弁妄」、「講義」、「物語」等詮解法之流變到教科書化,既有追求「知識的《論語》解讀」,亦有追求「體認的《論語》解讀」,更有追求「文化的《論語》解讀」。而藉由分析探討近代日人詮解《論語》之形態與變貌,我們既可窺知日本漢學的近代發展,更可發現在東亞世界,不同國家之文化傳統可以在經書詮解過程中彼此交融,形成一種新的力道和新的整合,甚至產生創新又獨特,乃至變異的整合。
近代日本《論語》詮解法,從「會箋」經「弁妄」、「講義」、「物語」等詮解法之流變到教科書化,既有追求「知識的《論語》解讀」,亦有追求「體認的《論語》解讀」,更有追求「文化的《論語》解讀」。而藉由分析探討近代日人詮解《論語》之形態與變貌,我們既可窺知日本漢學的近代發展,更可發現在東亞世界,不同國家之文化傳統可以在經書詮解過程中彼此交融,形成一種新的力道和新的整合,甚至產生創新又獨特,乃至變異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