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部字數為四十四萬多字,將六十與八十《華嚴經》的〈十行品〉與〈十迴向品〉進行詳細解析與比對研究,經文的「偈頌」已全部下註,並將〈十迴向品〉中所有的「名相法數」進行「數字化」分類。如果您想跟隨菩薩如何修持與達到〈十行品〉境界,那就必讀這〈十行品〉的法義;不讀〈十行品〉,不知菩薩修行偉大的境界。如果您這一生所修的八萬四千法門功德資糧,不知道應該怎樣「正確如法」的「迴向」,那就一定不能錯過《華嚴經》的〈十迴向品〉法義;不讀「十迴向品」,不知佛法浩翰無窮盡的法相名數。
本書全部字數近17萬字,450頁。佛陀宣說了「數千個」手印,我們終其一生都學習不完。本書內容以「佛典經疏」為主,採「以經解經、以印解印、同印異名」的方式將「手印」做徹底的研究與分析。介紹諸佛菩薩專用手印約108種,有超過360張彩色手印詳細圖示。當我們剛開始改成以《藏經》為主的「如法標準手印」;但卻與「祖師」所教的不同,這時你可能就會被冠上「欺師滅祖、背師叛祖」的毀謗流言,但請您「理性」冷靜的思考一下:都改成以《藏經》為主的「手印」,會被冠上「欺師滅祖、背師叛祖、非師弟子、大逆不道」的「罪名」?那違背佛陀於《藏經》中所說的「手印」,這也應該可以冠上「附佛外道、欺佛滅道、非佛弟子、離經判道」的「罪名」吧?
本書全部字數約有8萬多字,將東晉.佛馱跋陀羅譯的六十《華嚴經‧四諦品》與唐.實叉難陀譯的八十《華嚴經‧四聖諦品》做一詳細比對與解釋。唐代澄觀大師的《華嚴經疏鈔》對「四聖諦品」共440個名相定義,只解釋了72個;亦即註了16%的名相,其餘84%都沒註,本書已將全部名相作出詳註。佛說人生有「八苦」,透過經論可計算出共有110種苦,願眾生皆能知「苦」而發願「求生淨土」之「道」;知「苦」而應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前,世世與佛相值遇。「四聖諦」理除了小乘經典的重視外,在大乘經論中也對「四聖諦」進行更深的義理闡釋,如《華嚴經》、《勝鬘經》、《大般涅槃經》、《思益梵天所問經》、《中論》等。
本書全部字數接近10萬字,《華嚴經》的〈淨行品〉,幾乎是被關注、被印刷、被整理、被講授、被書寫、被誦念、被修持、被共修最多的其中「一品」內容。傳統分類皆作〈淨行品〉有141願,但據筆者將〈淨品行〉四種「漢譯本」(不加入藏譯本的比對)重新分類整理後,總數應可擴充歸納到162願的。藥師佛與地藏菩薩有執持「錫杖」的特徵,均未見載於任何顯密的「純經典」中,本書引《藏經》證明「佛如來」與「菩薩」皆有執持錫杖的情況;那藥師佛與地藏菩薩有執持「錫杖」的造形,就不足為疑了!本書還附有「海印三昧」與「佛華嚴三昧」的經文詳細比對解釋。
本書全部字數接近10萬字,《華嚴經》的〈十住品〉出自八十《華嚴經》的第十六卷,這個〈十住品〉,前後被傳譯了700多年,非常的特殊。詳細說應該有七個譯本,因為東晉‧祇多蜜譯《佛說菩薩十住經》與劉宋‧求那跋摩譯《佛說菩薩內戒經》,兩者譯本有99%是相同的,所以扣除一個譯本,成為六個譯本,本書即以此六個譯本作詳細的比對曁研究。詳細說應有七個譯本,扣除一個譯本外,本書以六個譯本作詳細的比對曁研究。「十住」是《華嚴經》所說大乘菩薩修行階次最開始的源頭,然後再經「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等共「四十一位」而成就佛果。既然是修行的起始點,所以「十住菩薩」法義在《華嚴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意義。本書還特別探討了「十住菩薩」與佛的「十力之智」梵文轉譯問題。
《楞伽經》有三個譯本,關於〈遮食肉品〉內容,以元魏.菩提流支譯的《入楞伽經》內容是最為「豐富精彩」的,全文約有四五○二字。歷代引用「斷肉素食」的經文,尤採用《楞伽經》是最多的。本書把裡面的經文用三種不同譯本作詳細比對與研究,並整理佛陀說為何一定要「素食」的十八個原因。後面還附有筆者在一九八八年所撰寫的《雞蛋葷素說》(修行先從不吃蛋做起)。祈望大家在閱讀這些內容後,能對「素食齋戒」的「道心」永遠不退,也要勇敢的拒絕與抵抗任何「蛋類」的迷思與誘惑。
本書全部字數約有七十五萬六千多字,以[明]員珂法師的《楞伽會譯》為底本,再進一步的逐段、逐句對照與修訂,並將《楞伽會譯》中的錯誤完全修訂,成為最完整的《楞伽經》三種譯本對照。古人認為三個譯本都有「難懂、難讀」之處,其實只要細心將三個譯本作比對,加上「梵文」原始的單字,再怎麼困難的經文字句都能完全「破解」成功的。
書名為《毘首羯磨菩薩與雕刻佛像之研究》(全彩版)。毘首羯磨在「顯教」經典中一律稱他為「天神」,但在「密教」經典中則改稱他為「大菩薩」名。毘首羯磨菩薩被稱之為「宇宙之建造者」(宇宙之神),及「工藝之神」,擔任諸神之「工匠」與「建築設計師」。毘首羯磨從最早期的《阿含經》就被討論,一直到「大乘經典、密教經典」,甚至在《南傳長部經典》中;都被不停的「引用、介紹」,這在整個《藏經》中很少有「天神」具有這種的特色,從「小乘」不斷的被討論到「大乘」,從沒缺席過的一位特殊人物。本書還討論幾個章節,如「佛頂肉髻與法相標準、觀音菩薩頂上『立佛』、執樂天神」等。
相傳「大梵天王」傳授總共七十二字的「梵音字母」在人間,但現在只流傳「五十一字母」而已,經筆者整理《大藏經》的結果,總數應可達到七十七字的。本書引用顯密經典三十一本以上與歷代密咒譯師;對字母「釋義」與「發音」的研究,做詳盡的研究與註解。
本書將原本名《穢跡金剛法全集》(增訂本),改成了《穢跡金剛法全集》(全彩本),就是全書都成為「彩色書」的意思,並增加許多精彩的內容。將原書366頁擴增至近600頁、30萬字,新增許多與「金剛杵」的經典研究文獻,如:「金剛杵」與「穢跡金剛杵」造型的解說、修持「穢跡金剛杵」的方法、供養「穢跡金剛杵」的方法。並新增與「穢跡金剛法」有關的「五部佛典&三部論著」,本書都已儘可能的加上註解了。本書亦增「九尺木雕彩繪版穢跡金剛圖像集」供欣賞。
本書將原本名《穢跡金剛法全集》(增訂本),改成了《穢跡金剛法全集》(全彩本),就是全書都成為「彩色書」的意思,並增加許多精彩的內容。將原書366頁擴增至近600頁、30萬字,新增許多與「金剛杵」的經典研究文獻,如:「金剛杵」與「穢跡金剛杵」造型的解說、修持「穢跡金剛杵」的方法、供養「穢跡金剛杵」的方法。並新增與「穢跡金剛法」有關的「五部佛典&三部論著」,本書都已儘可能的加上註解了。本書亦增「九尺木雕彩繪版穢跡金剛圖像集」供欣賞。
本書為「全彩書」,計22萬字。《蘇婆呼童子請問經》是「密教經典」中非常重要的經典,也是所有修習「密咒、唐密、東密、藏密、密宗、真言宗」等人必讀的經典,主要是由執金剛(金剛手)菩薩對蘇婆呼童子宣講「真言行者」一定要知道的「持咒法要」與「律儀」。關於署名善無畏譯、一行法師筆的《蘇磨呼童子請問經》已被完整「破解」與「還原」其經文的位子了。本書還附有失譯的密教部《佛說毘奈耶經》解析,也是密宗必讀經典,千萬不可錯過。
本書為彩色書共三十六萬多字,本經深受南北禪宗如神秀、普寂、鑑宗等大師的重視。主要內容為思益梵天及網明菩薩跟佛陀的對答、思益梵天與文殊及網明菩薩的互相詰問,本經還涉及「如來藏、往生佛國淨土、中觀緣起、密咒修學」等豐富內容。各宗派祖師競相引用修持講解此經至少有七十位以上,您千萬不可錯過此經的精彩內容。
本書為彩色書共四十七多萬字,將《悲華經》與《大乘悲分陀利經》兩種譯本重新比對與歸納整理,主要內容為釋迦佛往昔作寶海梵志時所發下的「五百大願」,及「淨土成佛」與「穢土成佛」的不同思想。明末四大師之一的智旭大師也曾廣弘此《悲華經》,修淨土宗的行者千萬不可錯過此經的精彩內容。
本書為彩色書共八萬多字,乃從筆者的《《悲華經》兩種譯本比對暨研究(全彩版)》中獨立節錄而出版,專門研究釋迦佛的「五百大願」,分成「大願標題名稱」與「經文詳細比對」二種內容。如果我們不立刻發願「西方作佛」;而繼續選擇「三界輪迴」的話,如何能對得起釋迦佛的「五百大願」呢?又如何能有「真實」報答佛恩的一天呢?
本書為彩色書共三十萬字,將曇鸞的《往生論註》作一個完整的「佛經論典」補充歸納整理,編撰方式採「以經解論」及「以經解經」,讓大家在讀《論》的當下,同時又可讀到很多「純佛經原典」的法義,避免對內文產生過多的猜測知見與擴充想像。曇鸞的《往生論註》曾消失在漢傳佛教中長達將近一千三百年,直至一九三二年才又重回到世人的眼前。在《往生論註》中至少引用超過七十部以上的「佛經論典」,非常的精彩,您絕對不可錯過此書。印光大師曾說:曇鸞法師撰《註》詳釋,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註》文暢達而義深邃,洵足開人正智,起人正信,乃淨業學人之大導師。
本書收錄筆者研究《華嚴經》與《楞嚴經》有關的論文作品,共計12萬多字。《華嚴經》與《中論》「緣起性空」哲學思想研究--以〈十定品〉及〈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經文為例。《楞嚴經》「想陰十魔」之研究。從《楞嚴經》中探討「世界相續」的科學觀。從《楞嚴經》中探討八指頭陀燃指的行門意義。期待本書能獲得廣大迴響,為佛教學術界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
本書為彩色書,將漢譯《維摩詰經》四種譯本重新比對與歸納整理,有支謙、鳩摩羅什、玄奘三種譯本,加上《龍藏》版的《維摩詰所說大乘經》,另參考《梵漢對勘維摩詰所說經》一書而作了梵文原意上的補充,並附上其他大乘經典當作輔證註解。後面還附上:從《維摩詰經》中探討須菩提與維摩詰有關「乞食對話」之研究論文。整本書計有55萬3千字。
本書為彩色書,是《六祖壇經》問世以來,第一本將「敦博本」與「宗寶本」完整詳細的比對與校訂,以近代學者黃連忠所校訂的「敦博本」與「敦煌本」《壇經》對校經文為主,筆者再與「宗寶本」《壇經》互相比對,這兩版本內容原本的「順序」並不一致,本書已將其全部還原,並附上其他大乘經典當作輔證註解,整本書計有36萬6千字。
本書主要是收錄唐‧義淨大師所譯《佛說無常經》,此經亦名《三啟經》。除了收錄《佛說無常經》外,還有《佛說阿彌陀佛經》,以及非常重要的「為臨終亡者開示內容」,這部份是根據佛教經典《修行道地經》的〈五陰成敗品〉而整理並參考《西藏生死書》內容。為了方便大家「讀誦」,字體已經加大,並加上「彩色」標示。
本書將燉煌菩薩竺法護譯的《持人菩薩經》與鳩摩羅什譯的《持世經》兩種譯本作一詳細比對,這部經非常重要,只要熟讀此經就可以通達《楞嚴經》有關「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無自性、無自體、非因緣、非自然、不在內外中間、眾因緣」等的高深義理。
本書乃從《楞嚴經原文暨白話語譯之研究(全彩版)》一書中「獨立」出「純白話語譯」的部份,後面再附上一篇〈從《楞嚴經》中探討「世界相續」的科學觀〉的論文資料。適合介紹給從不認識《楞嚴經》的人閱讀,內容淺顯易懂,可以讓您快速進入《楞嚴經》的精彩義理。全書共44萬5千字。
本書乃將《楞嚴經》中的「五十陰魔」經文獨立抽出,並做詳細註解,末後並附上〈《楞嚴經》想陰十魔之研究〉的論文資料可參考。本書適合各種「學派、靈修、冥想、宗教、宗派、有信佛、無信佛」……等廣大社會人士閱讀,幫助您認清「宗教」上的亂象,以及如何分辨「正」與「邪」。
本套書將《楞嚴經》的全部經文作最詳細的譯文,是自《楞嚴經》翻譯以來,1300年後第一本「全彩書」的白話語譯本。本書參考了歷代祖師及現代人的著作,並採用「以經解經、以經證經」的模式,讓《楞嚴經》的深奧經文能得以完整清晰的呈現出來。全書共62萬字。本書與《楞嚴經圖表暨註解之研究(全彩版)》一書同時販售,不獨立分售。二本一套共1800元。
末學於十餘歲便開始持誦「楞嚴咒」與《金剛經》,經咒合一,近三十年來從未間斷,這本「袖珍型」的梵音「楞嚴咒」(《房山石經》版)暨《金剛經》課誦版是末學三十年來的「隨身法本」,多年來都是委託影印店特別製作這樣的「規格尺寸」,因為是「一般」的影印法本,所以很快就會「翻爛掉」了,這三十年來約翻爛了上百本。三十年光陰一下子就這樣過去了,這幾年來,持誦「梵音」羅馬拼音版的「楞嚴咒」四眾弟子逐漸增加,很多人也想跟末學「訂購」這樣「袖珍型」迷你版咒語以供隨身持誦,於是興起末學重新編撰印刷的念頭。本次製作採用最高級「耐撕、耐翻、防水」的「合成紙」印刷製作(大小為140 x 100 mm活頁裝),咒語以《房山石經》版的梵音「楞嚴咒」為主,加上《金剛經》與《彌陀經》及「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有關「梵音」的「楞嚴咒」發音問題可參考末學另一本書《唐密三大咒‧梵語發音羅馬拼音課誦版》(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ISBN 978-957-739-925-0),該書後面有【附贈電腦教學DVD】,您就可以獲得「完整的學習」,也可上youtube網站,打上「果濱」&「楞嚴咒」即可找到學習的方法。末學平日擁有這樣「袖珍型」迷你版法本多達數十本,為何呢?因為要讓自己隨時拿得到「法本」,便可隨時「持誦經咒」。依我個人放置「迷你版」隨身法本的地點有:佛堂、書房、睡房、上班的辦公桌、所有的隨身行李、所有的隨身袋子、包包、汽車內、常往返的親人家中……等。這樣只要我出門,隨便拿的任何袋子、包包,裡面都有這個法本可以持誦經咒,坐捷運、等車、等人、等飛機……的所有「時間」都可利用來修行,這樣一天要念誦「楞嚴咒」七遍以上絕無任何的困難!最後祈望諸位愛好「楞嚴咒」與《金剛經》的三寶弟子也可多多利用這樣的「迷你版」法本來修行。
《唐密三大咒.梵語發音羅馬拼音課誦版》,這三大咒指的是「千句大悲咒、大隨求咒、楞嚴咒」。本書僅提供整理好的「私人課誦本」,裡面全都是經過仔細校對過的梵音「羅馬拼音」版,沒有詳細的解釋及複雜的說明,只能提供您「課誦」專用。至於咒文的「發音」部份及詳細的「校訂」過程解說「講義檔」,可上youtube,打上「果濱」即可找到,或者參考本書後面【附贈教學DVD】就可以獲得「完整的學習」。本書除了「唐密」的「三大長咒」以外,另外還附上一百多條的「梵音版」小咒語。本書採用「耐翻、耐撕、防水、不反光」的「合成紙張」製作,非常適合您當作日常修行「梵咒」的「課誦本」。本書目錄如下: 安 樂 妙 寶 結 壇 結 界 儀 軌 咒 語 集。頁9。大佛頂大陀羅尼(大佛頂首楞嚴王神咒)。頁21。唐‧不空三藏譯《大隨求大明王無能勝大陀羅尼》。頁64。隨 求 大 護 明 王 大 心 陀 羅 尼。頁89。千 句 大 悲 咒。頁95。觀 音 四 十 二 手 眼 密 咒。頁120。十小咒。頁131。破 地 獄 咒 語 集。頁140。超 拔 滅 罪 咒 語 集。頁142。開 智 慧 咒 語 集。頁160。福 德 咒 語 集。頁168。華 嚴 部 咒 語 集。頁170。金 剛 護 法 咒 語 集。頁173。普庵神咒(梵音版)。頁181。增 長 功 德 咒 語 集。頁184。
本書主要針對《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否真的如經文所說的「貴觀音而遺勢至」的探討?法不誤人,是人心自誤也。
本書將深入漢譯的佛典經論,將有關「中陰身」的學問做一徹底研究分析。並探討了「佛典的瀕死現象」與「臨終前後」及「往生六道」等諸多與「中陰學」相關的研究。
本書乃筆者多年講授「《華嚴經》與科學」的論文寫作結晶,內容探討《華嚴經》的「心識、宇宙論、分形、全息、華藏世界」的哲學觀與科學觀。
本書《漢譯〈法華經〉三種譯本比對暨研究〈全彩本〉》是《法華經》有史以來的「全彩本」,書末並附上《薩曇分陀利經》之研究論文,全書計595頁,52萬5千字。重新將三種漢譯的《法華經》歸納整理,保留原有的「卷名、品名」,再細分為若干「小標題」,所有的「難字、生字」均有詳細解說,您絕對不可錯過的一本《法華經》專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