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一位來自美國母親的身份,述說一雙子女就讀日本小學的經驗。人類學家的背景,讓作者成功的扮演著觀察家與母親的角社色,不僅點出日本教育體制的優點,並對值得仿效的地方提出建議。透過作者詳細的剖析,我們看到日本公立小學低整年的生活,也走入他們的教室,知道日本教育實際有著輕鬆的結構、積極的活動,不同的教學風格,老師也不是一板一眼、高高在上。這一本書結合了母親與人類學家的觀點而記錄的日記與省思,輕鬆活潑,可讀性極高,一定能獲得許多對教育、日本、乃至於養兒育女有興趣的讀者的喜好。《日本小學教育》未上市先轟動「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述說故事的寫作方式,在人類學家的領域日益風行,而班傑明的文筆更有如行雲流水,不僅是從一個來自美國的母親的角色度述說著自己以及她的子女面對日本小學的經驗,也對教室、學校,甚至課程描述的一清二楚。就我所知,過去沒有論述教育的書是從母親的觀點來看學校,更別說是兼顧跨文化與語言等複雜的觀點。日本的經驗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台北縣由於實施開放教育,國小三至六年級的教師需依教學科目指導小朋友至少完成一件專題報告,學校在學期結束前也要辦理各學年的教學成果發表。這項屬於「做中學」的成果發表會,事實上是督促老師將孩子的學習活動帶到另一個更生活化、更系統化的領域。 開放教育強調學習是孩子自主性的活動過程,本書不標榜開放教育的理論,只著重可行作法的提供,因此,這是一本隨時可翻閱、參考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