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研究叢書 書系 ,共計1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魏晉荀學

段宜廷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4/01 出版

從學術思潮來看,漢魏之際重刑法之學,正始時期倡道家學說,到了元康之時則玄風大開,一些魏晉名士,即便談到儒家思想,也只是拉上儒學的旗幟而已。因此目前所謂魏晉「儒道會通」的研究,實際上大都是站在道家的立場上,鮮少以儒家為主體。此即本書寫作意旨,本書意在指出:魏晉儒家,並未退出歷史舞台。本書用時代為分期,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八位儒者:荀悅、徐幹、杜恕、傅玄、裴頠、歐陽建、袁宏、王坦之。並用哲學分析的方式,分析這八位儒者的思想,實可溯源於先秦荀子。藉此說明,魏晉儒家的一些基本特徵都與荀學關係密切。證明以荀學為進路,不但可以合理地解釋該時期的儒家思想體系,同時還可以使魏晉儒家研究更為深刻化與系統化。由此可知,魏晉儒學的思潮氛圍,其實是以荀學作為主要表現的。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元代宋詩學研究:以總集為中心的考察

凌頌榮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3/01/01 出版

不少論者以為元詩成就有限,往往以「宗唐得古」為概括,把崇唐風氣當作元代詩學的全貌。然而元代承接南宋,政權更迭不可能斷絕源自宋詩的脈絡。事實上,入元以後,宋代的創作風氣與詩學議題猶在,甚至乘著時局轉變推陳出新。本書希望探討國變以後,宋人如何把其詩學帶進新時代,以及往後的發展狀況。在各類材料中,總集尤其值得注意,因為元代的詩文總集數量可觀,其選錄原則、編纂方法多有革新,當中更有許多成於宋人之手,或以宋詩為主題之作。研究者可由此梳理出宋詩學在元代的不同面向,包括遺民的情感、宋詩的價值和理學的詩學主張等。這些都是尚待發掘的研究範圍,有助準確掌握元代詩壇的面貌。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元代宋詩學研究:以總集為中心的考察

凌頌榮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3/01/01 出版

不少論者以為元詩成就有限,往往以「宗唐得古」為概括,把崇唐風氣當作元代詩學的全貌。然而元代承接南宋,政權更迭不可能斷絕源自宋詩的脈絡。事實上,入元以後,宋代的創作風氣與詩學議題猶在,甚至乘著時局轉變推陳出新。本書希望探討國變以後,宋人如何把其詩學帶進新時代,以及往後的發展狀況。在各類材料中,總集尤其值得注意,因為元代的詩文總集數量可觀,其選錄原則、編纂方法多有革新,當中更有許多成於宋人之手,或以宋詩為主題之作。研究者可由此梳理出宋詩學在元代的不同面向,包括遺民的情感、宋詩的價值和理學的詩學主張等。這些都是尚待發掘的研究範圍,有助準確掌握元代詩壇的面貌。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

劉怡君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2/11/01 出版

《唐律疏議》,中華法系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上稽秦漢魏晉之大成,下立宋元明清之楷模,為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與中南半島等地域所仿效,在東亞法文化中具有極為關鍵的地位。本書將《唐律疏議》置於經學研究的視域之中,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尋繹蘊含於其中的經學思維,考察《唐律疏議》「援經入律」的情形。全書共分八章,從「經」與「律」的關係談起,繼而說明「引經決獄」、「引經解律」、「引經制律」的歷史發展,再論證《唐律疏議》的核心價值根植於儒家經典的義理思想,並分就「婚姻」、「親屬」與「君臣」等主題論述,研究進路由形而上向形而下落實。研究所得成果對經學史、法學史、思想史與東亞法文化的研究者,或具有提供實證資料及開拓跨領域研究的正面助益。

9 特價5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

劉怡君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2/11/01 出版

《唐律疏議》,中華法系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上稽秦漢魏晉之大成,下立宋元明清之楷模,為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與中南半島等地域所仿效,在東亞法文化中具有極為關鍵的地位。本書將《唐律疏議》置於經學研究的視域之中,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尋繹蘊含於其中的經學思維,考察《唐律疏議》「援經入律」的情形。全書共分八章,從「經」與「律」的關係談起,繼而說明「引經決獄」、「引經解律」、「引經制律」的歷史發展,再論證《唐律疏議》的核心價值根植於儒家經典的義理思想,並分就「婚姻」、「親屬」與「君臣」等主題論述,研究進路由形而上向形而下落實。研究所得成果對經學史、法學史、思想史與東亞法文化的研究者,或具有提供實證資料及開拓跨領域研究的正面助益。

7 特價46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通過孟荀而思:荀學視域下儒家心理結構與人格特質的批判性重建

曾暐傑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9/01 出版

孟學與荀學作為兩種儒家心理的原型,而儒學又作為中國思想場域的大傳統,是以可說思想史脈絡中的孟荀論辯與交鋒,即為建構中國思想場域中人格特質的關鍵來源。亦即思想史上尊孟抑荀的現象,事實上便是孟學意識型態所形塑之性善心理結構對於性惡陰影的潛抑現象。那是在孟學「四端」理論下所形塑儒家存有具有一不可見卻如四體般存在的「良知器官」之集體驅力。亦即在中國思想場域中的存有只能是「道德人」,而不存在西方基督宗教場域中「生物人」脈絡下的自我認同與表述。而這樣的孟學心理結構已然成為具有集體性的無意識,驅動著存有的思維與行動,是以產生性善的權威、成聖的焦慮、他律的創傷與政治的昇華等現象。本書將通過孟荀而思,藉由荀學視域涉入孟學意識型態形塑下之儒家心理結構,去反思、批判與重建存有的心理結構,進而作為思索當代華人乃至東亞儒學場域之人格特質的來源與基礎。

9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通過孟荀而思:荀學視域下儒家心理結構與人格特質的批判性重建

曾暐傑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9/01 出版

孟學與荀學作為兩種儒家心理的原型,而儒學又作為中國思想場域的大傳統,是以可說思想史脈絡中的孟荀論辯與交鋒,即為建構中國思想場域中人格特質的關鍵來源。亦即思想史上尊孟抑荀的現象,事實上便是孟學意識型態所形塑之性善心理結構對於性惡陰影的潛抑現象。那是在孟學「四端」理論下所形塑儒家存有具有一不可見卻如四體般存在的「良知器官」之集體驅力。亦即在中國思想場域中的存有只能是「道德人」,而不存在西方基督宗教場域中「生物人」脈絡下的自我認同與表述。而這樣的孟學心理結構已然成為具有集體性的無意識,驅動著存有的思維與行動,是以產生性善的權威、成聖的焦慮、他律的創傷與政治的昇華等現象。本書將通過孟荀而思,藉由荀學視域涉入孟學意識型態形塑下之儒家心理結構,去反思、批判與重建存有的心理結構,進而作為思索當代華人乃至東亞儒學場域之人格特質的來源與基礎。

7 特價39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王鳴盛《尚書後案》研究

王利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0/10/01 出版

《尚書後案》是清代乾嘉學者王鳴盛(1722-1798)的經學代表作,其主旨在於「發揮鄭康成一家之學」。本書從兩個層面論述:一、文獻考證,分析王鳴盛輯佚、疏解鄭玄注的原則、方法、得失等;二、學術史論,考察王鳴盛與不同學人之交往,先辨析其暗用他人之說,再論述其與戴震、焦循等人的學術關係,希冀揭示其學之緣起、變化、影響等。王鳴盛的《尚書》學研究集清初以來之大成,上承閻若璩、惠棟辨偽之業,由輯佚入手,獨尊「鄭學」,輯存馬融、王肅佚注,輔以偽孔,又不廢今文、朱子學,在清代《尚書》學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轉折地位。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清小說倭患書寫之研究

曾世豪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0/10/01 出版

有別於過去說部的異族書寫研究(戰爭主題),多將目光放在長城或四裔,本書將視野轉移到海疆,探索明清小說中的日本(倭)形象,發現相關作品中出現了「內/外」、「我/他」、「新/舊」纏繞之敘事特色。由於「嘉靖大倭寇」、「萬曆朝鮮戰爭」、「日本乞師」、「甲午戰爭」、「乙未戰爭」等歷史事件的衝擊,催生了豐富的創作,彼此有相互影響的狀況。昔日橫行東亞的海賊集團、豐臣秀吉「一超直入大明國」之雄圖、明治維新後的帝國殖民者,甚至明清鼎革、英法聯軍等,不同記憶被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複雜的日本人臉譜。本書以歷時性方式進行梳理,除了窺探文本中的海洋社會史材料外,也分析不同時期的小說發展特色,並帶來總結歷史教訓的籲求。

9 特價7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王鳴盛《尚書後案》研究

王利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0/10/01 出版

《尚書後案》是清代乾嘉學者王鳴盛(1722-1798)的經學代表作,其主旨在於「發揮鄭康成一家之學」。本書從兩個層面論述:一、文獻考證,分析王鳴盛輯佚、疏解鄭玄注的原則、方法、得失等;二、學術史論,考察王鳴盛與不同學人之交往,先辨析其暗用他人之說,再論述其與戴震、焦循等人的學術關係,希冀揭示其學之緣起、變化、影響等。王鳴盛的《尚書》學研究集清初以來之大成,上承閻若璩、惠棟辨偽之業,由輯佚入手,獨尊「鄭學」,輯存馬融、王肅佚注,輔以偽孔,又不廢今文、朱子學,在清代《尚書》學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轉折地位。

7 特價40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儒行與禮典:《孔子家語》思想探究

徐其寧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0/04/01 出版

本書主要研究《孔子家語》之思想,試圖從思想之尺度,重新釐定《孔子家語》之學術定位,並釐清其成書爭議。經由後人整編的《孔子家語》,文獻上雖有先秦的源頭,但思想卻呈顯出漢末士風精神。全書核心由「禮」貫穿,從冠、婚至吉凶喪葬終始制禮制,具有「禮典」意涵。其所論禮制事例,無論是墓葬制度或服術原則,都有尚情的傾向,若干事例甚且為魏晉重要禮議問題。在思想上,《孔子家語》強調全身自保,藉由道家戒滿損益的觀點,建構全身、成己的安身之論。因此《孔子家語》就是一本以孔子之言,提點士人、國家的禮儀之作。是書成書雖晚,但當中文獻多可見於先秦兩漢傳世典籍,因此,是書之學術價值當在保全儒門言語行誼,以供後世參考。對儒學來說,這批孔門事語,恰可補原始儒家論述之不足,而為重建先秦儒家之資。

7 特價46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虞夏之際篇

古育安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4/01 出版

本書的主題為「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旨在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此研究涉及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範圍甚廣。這方面研究的先驅是顧頡剛,因此在緒論中,除了對西方的記憶研究以及兩岸學者的引介作一簡述,還要對顧頡剛史學觀點中可與當代記憶研究接軌的「古史觀」研究概念與「移置」之說作進一步介紹。本書主要內容為「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談虞代記憶的建構,以及虞夏之際最重要的人物鯀、禹、啟記憶的建構等。這些問題從古史辨時期以來不斷有學者以新材料與新觀點進行研究,本書也將透過出土戰國文獻材料帶來的啟發重新檢視之,並提出新的解釋。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虞夏之際篇

古育安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4/01 出版

本書的主題為「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旨在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此研究涉及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範圍甚廣。這方面研究的先驅是顧頡剛,因此在緒論中,除了對西方的記憶研究以及兩岸學者的引介作一簡述,還要對顧頡剛史學觀點中可與當代記憶研究接軌的「古史觀」研究概念與「移置」之說作進一步介紹。本書主要內容為「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談虞代記憶的建構,以及虞夏之際最重要的人物鯀、禹、啟記憶的建構等。這些問題從古史辨時期以來不斷有學者以新材料與新觀點進行研究,本書也將透過出土戰國文獻材料帶來的啟發重新檢視之,並提出新的解釋。

7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從指南山到湯遜湖:中國的知識、思想與宗教研究

劉芝慶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3/01 出版

這個世界很大,卻一切只跟自己有關,學術研究也是如此。課題的選擇、視野的切入,無不與本身的專業與才性發生聯繫,但這種喜歡,必然是藉著事物而呈現,不可能都是情緒而已。「好讀書,不求甚解」,只是瀟灑,其實真正的重點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每有會意,舉一反三,引申觸類,學而時習之,反映在一篇篇的論文,一次又一次的授課,遙吟俯暢,逸興遄飛,不知中年將至!

9 特價5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從指南山到湯遜胡:中國的知識、思想與宗教研究

劉芝慶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3/01 出版

這個世界很大,卻一切只跟自己有關,學術研究也是如此。課題的選擇、視野的切入,無不與本身的專業與才性發生聯繫,但這種喜歡,必然是藉著事物而呈現,不可能都是情緒而已。「好讀書,不求甚解」,只是瀟灑,其實真正的重點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每有會意,舉一反三,引申觸類,學而時習之,反映在一篇篇的論文,一次又一次的授課,遙吟俯暢,逸興遄飛,不知中年將至!

7 特價43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