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元宵節,澎湖都比過新年還要熱鬧,所有的人,不分大人小孩,都帶著心願去「乞龜」。 什麼是「乞龜」?怎麼「乞」呢?有什麼龜可以乞求呢? 肪片龜、米龜、麵線龜、丁香魚龜、巧克力龜、花生龜,還有氣球龜,好多好多的龜,你想求哪一隻?你又想許下什麼心願呢? 清乾隆年間《澎湖紀略》記元宵活動,有這麼一段話: 元宵,各家先於十三夜起,門首掛燈,廳中張燈結彩;至十五日夜,各家俱備牲醴碗菜,供奉三界。闔家燕飲,鳴鑼擊鼓,極為熱鬧。間亦有裝扮故事,往別澳遊玩者。各廟中張燈,男女出遊,謂之看燈,廟中札有花卉人物。男婦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求,求得花一枝或亞公仔一個,回家供奉。如果添丁,到明年元宵時,另做新鮮花卉、人物以酬謝焉。 這是臺灣通判胡建偉對於澎湖的節慶觀察,由此可知,澎湖歡慶元宵的習俗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後來隨著鄉土民情的演化,向神明乞「壽龜」,成為元宵節諸活動的一大盛事。據說吃了這種用米糕或麵粉做成的壽龜,全家人會得長壽、平安、健康、且對家宅、事業、財富等來福氣,所以每年到廟宇乞龜者絡繹不絕。 鶴壽龜齡,龜不但是長壽的象徵,且是吉祥動物,因此,善男信女於元宵以米麵做成「龜」形的「龜粿」拜祭及酬謝神明,祈求平安及幸福。根據傳統習俗, 如果今年到廟裡乞得「壽龜」,家裡的人分吃得平安健康,必須於第二年還願,酬謝神明,做個加倍大的壽龜還給廟方,表示信守及感謝神明的保佑。這些壽龜,大都由祈願者為還願而送回廟宇,放在共桌上,讓人求祈。 如此年復一年,壽龜也就愈做愈大,有些更是經過刻意的打扮,才能上供桌,以示對神明的尊敬。向神明乞龜,有一定的規矩,須得聖筊三次為佳,得神明允諾後才可以將它拿回家分享,與神明同登壽域。 近幾年來,由於經濟繁榮、生活富裕,乞龜時許的願也愈來愈大,於是出現愈做愈大的米龜,這種農業社會流傳下來的習俗,特別具有人情味。各廟宇也紛紛推出別出心裁的米龜、肪片龜、麵龜、金龜…等以別苗頭。各式各樣的壽龜令人目不暇給,使人神關係更顯親近和睦,這種傳統習俗,不但古色古香,且令人發思古幽情。 乞龜活動身具「祈」與「乞」多元作用,過去都為宮廟與祭祀圈內信眾的契約互動關係,然而商業活動發達後,逐漸增劇活動的規模,所乞之物不單龜品,還有發財金、汽車、電視、各式生活用品,為乞龜之俗的後現代延續,尤以澎湖特為著重。它象徵著吉祥賜福的意義,元宵節民眾到廟宇祭拜,「乞龜」祈求延年益壽、吉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場面熱鬧非凡。 澎湖由於島民大多依海維生,人人祈願出海豐收、平安歸來,而「龜」與「歸」同音,取其諧音字義,「平安龜」也就成為元宵乞龜儀式上面龜供品的通稱。隨著經濟環境改善,平安龜的種類推陳出新,規模也越來越大,米龜動輒數千斤,黃金龜最大已達兩百兩以上,每年熱鬧盛況甚至超越春節。 「上元玩三暝」,從正月十五一直歡慶到正月十七,除了提燈看乞龜,還有神明遶境、猜燈謎、賞花燈、鑽燈腳、走七星平安橋等活動。當然澎湖最特別的還是「乞龜祈福」的習俗,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供人乞求的物品繁多,材質開始五花八門,各種亮麗的造型也讓人目不暇給,種類千變萬化,如:麵線龜、麻糬龜、巧克力龜、蛋糕龜、花生糖龜、黑糖糕龜、丁香龜、蝦米龜、高麗菜龜…等等,亦是和各地方產業結合的一種展現。 地方諺語有云:「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尾,存家伙;摸龜殼,事業穩達達;摸龜腳,金銀財寶滿厝腳。」台灣各地皆有歡慶元宵的大型民俗活動,著名的「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四大元宵活動,其中「西乞龜」正是澎湖元宵節最具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如何保存傳統文化、彰顯地方特色,是澎湖人神聖的使命。
花宅?是鳥語花香的地方嗎?有什麼奇特的風土民情呢?有精采的故事嗎? 花宅在哪裡呢? 如詩般吟唱,似畫般描繪,花宅的美麗與哀愁,花宅的古老與神祕, 追憶花宅過往的熱鬧繁華,寄望將來的修復和文化的傳承。 在離島的離島,望安島上的一處美麗海灣, 那個村落上,像朵花般的聚落,孩子在花心上放風箏,大人出海捕魚,魚灶裡飄散著鮮美的海味,還有白浪追逐著沙灘…… 夏天,硓石古石牆邊開著天人菊,妝點成道地的「花宅」。 房子前,有粿葉樹,樹下有井。 大家在井邊挑水、殺魚、洗衣服。 黃色的花朵掉落媽媽們頭上、背上,安慰她們的辛苦…… 花宅位於澎湖群島中的望安島上,因為剛好位於島的中央,後來改名為「中社」。 先民於300年前,也就是明末清初,從大陸閩南地區和金門渡海而來,看到村子的中央有一座小山丘像「花心」,花心的周圍有好幾座山丘,好像花瓣環抱花心,所以就稱這個村落為「花宅」。
慰勞五營兵馬鎮守村莊的宮廟音樂課 學習古早人家保存食物的智慧生活課 參與平安醮廟會,祈求豐收過好年的社會課 晃晃老師的課堂時光,帶給「無敵六人幫」美好回憶 最後,他們決定要送給老師的禮物是……? 學校來了一位總是在街上逛來逛去的「晃晃老師」,晃晃老師帶「無敵六人幫」和同學們,體驗了最特別的校園生活!利用海洋垃圾做出獨特作品的美術課,解說修復古厝、如何蓋房子的數學課;用自己的雙腳走遍五營圍出的村落邊界,這堂體育課令人充實又驚奇! 澎湖的每個聚落都有由宮廟主神派遣的神軍,分別在五個方位守護整個村莊,也因為澎湖獨特的五營信仰,每逢初一、十五,大家便合作無間,在廟埕舉辦熱鬧的廟會,備牲禮犒賞辛苦的五營將士軍馬。更在秋收冬立之際,舉行盛大的酬神祭典──平安醮,答謝神明、祈求來年豐收、保佑生活平安。
我家的隔壁,是阿公辛苦擔來硓(石古)石蓋成的古厝 隔壁的隔壁,是大家乘涼賞月、曬花生、菜乾的好所在 遙遠的隔壁的隔壁,是風吹過來的地方、是我的家鄉 歡迎大家一起來我家、還有我家的隔壁的隔壁玩喔! 澎湖的房子順應大自然的法則、終年強風的照拂,以就地取材的硓(石古)與石灰岩等建成冬暖夏涼的房子;平頂形式的屋頂「磚坪」,更是全家人共同乘涼、曝曬作物的好地方;而古厝的壁面與窗櫺等裝飾更有許多老祖宗智慧的傳承與精緻藝術的呈現。 在澎湖當地遺留了不少已無人居住、年久失修的古厝,或許是古早人家的牛舍、豬舍,也可能是水井或菜宅,也因為這些日漸凋零的老房子,增添了澎湖當地與眾不同的地景風貌,保留了先人生活的珍貴記憶,更默默守護生活在這一塊土地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