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霞作品 書系 ,共計2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南方誌:這些人那些事,臺南最迷人的社區圖像

王美霞  著
麥田  出版
2016/04/28 出版

美麗的府城地方誌,不容錯過的迷人社區史。 「文化從社區出發!」 2016第一本臺南地方人文書寫! 在社區中,我看見信仰的力量,善良的百姓依靠著虔誠的信仰,度過貧窮、忍受失去,不怨不艾,在土地上等待春天!背著大崎媽踏上遷徙的長路,扛起黑面祖師、池府千歲,生根落葉,豐收時,以牛犁歌禮讚神祇,困難的時候,別怕,用宋江陣保護家園,若土地上農作長成了,就迢迢千里路,肩挑手提,買賣來養家活口,現今,一個個社區更努力行銷活化成為自給自足的企業型社區。 ─王美霞 社區有史,是臺南土地的幸福。 懂得與天地共生的和諧與喜悅,才是做為一個人的存在條件。 八個社區,安靜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用每一天的故事,為大地寫詩。 鹽水(橋南社區)、安平(國平社區)、西港(檨林社區)、新化(口埤聚落)、官田(大崎社區)、白河(虎山社區)、新營(大宏社區)、安平(王城西社區)八個社區,王美霞的鄉野之路越走越遠,體悟與感動卻越來越深。 《南方誌》鮮活而翔實的介紹我們可能從來不識也不曾到過的臺南社區。王美霞款款深情筆下的臺南,彷彿躍然紙上,近在咫尺、甘醇回味;一方土地滋養,人人有情。當我們閱讀這部生動的臺南常民生活史,也才更能深刻體會:關於土地的命運,關於生存的勇氣。 本書精選八個臺南社區發展典範,從「史」、「事」、「人」入手,細膩爬梳觀察老社區如何活化產生新活力,以及新社區如何帶動創新臺南文化……王美霞細讀資料,勤訪當地居民及社區推廣菁英,表述了每個社區在經濟、人文、環保、文創等面向的發展與成長,以及他們如何自覺地回歸土地,敘說自己的故事。 這是一本美麗的府城地方誌,更是一本不容錯過的迷人社區史: ‧從鹽水月津八景之南瀛第一街──橋南出發,鹽水港港埠已遠、風華不再,然而古風猶存,王美霞踏查新舊更迭的社區,重塑老鹽水的水色人文風貌。 ‧原來的臺江內海潮湧之地,搖身一變成為城市中的桃花源、新故鄉;安平國平社區的新農民如何與新土地共存?作者如何書寫出屬於新社區的「擊壤歌」? ‧青暝蛇指的是什麼?「檨林」又是如何演化而來?充滿奇幻想像的地名,以及鳳安宮的宋江陣、保安宮的牛犁歌、胡麻花開、芬芳的藺草,這些都因檨林人默默耕耘與傳承對天地神明的崇仰,以及與生俱來的善良天性,盡職護守傳統產業。 ‧位在新化邊陲的口埤、九層嶺西拉雅部落,三十年前的族群正名,以及一九九七年一場族群覺醒運動至今,臺灣最早的平地原住民,他們是如何凝聚重建自己漸漸散佚的文化與尊嚴?「扁擔」圖騰對西拉雅族人又有何重大意義?且看作者走訪部落耆老,為我們爬梳出一個遺失已久、寫在山中的平埔名字──西拉雅,最感人的身世。 ‧原來位居曾文水庫底的故土,後為日本人迫遷至現址的大崎村村民,他們背著大崎媽(神祇)離開故鄉,神明是信仰、神話、故事,更是歷史。崎,是陡坡,他們與土地搏鬥周旋,改善農耕、讓藝術走入社區、發揮農產創意。還有七十二歲的阿嬤勇騎野狼一二五,載著菱角粿趴趴走,社區的新生,都在這些人臉上看得到。 ‧白河虎山社區由木屐寮、虎仔墓、十七戶等聚落集合配置,三個聚落各有其生成的傳奇背景。一則則令人稱奇的民間故事,在作者虎虎生風的字裡行間,彷彿沉睡的老虎再度躍起了。不論是虎神,抑或王得祿不凡史蹟、戴烏紗帽的土地神,彷彿一路護持著虎山人的努力,致使農產與人文皆豐沛,社區人秉著「沒有工作是別人的,大家不做的,我都來做!」的精神,開創出自己的社區農村再生之路。 ‧以「魚菜共生的理念,實現一個環保夢想」的大宏社區,位在曾為臺南縣治中心的新營。為什麼沒有王公廟,就沒有大宏社區?王公廟的「過火」儀式與他處有何迥異特色?「耀舍娘宅」為何落得只餘深深庭院?這個在新舊之間拔河的社區,究竟潛藏多少社區人與事的感動? ‧安平人稱古堡為王城,王城西之名即地理位置位於城堡之西而得名,且這是一塊劍獅護佑的土地。安平古堡、東興洋行、安平天后宮、盧家古宅、王家古厝、小砲臺、外國劍獅、怒目劍獅、日式鹽場宿舍、熱蘭遮城外北牆遺跡等,這些耳熟的文化資產有何驚人的魅力與逸事? 本書特色 ◎府城人文地景書寫好手王美霞,再次用溫柔的筆,刻畫府城地方社區小史,集人文、史話、民間軼事,重樹人與土地最初始而篤實的情感。 ◎本書是近年難得一見、有別於時下旅遊介紹式的府城書,深入臺南八個活力社區,多次採訪互動後的精華結集。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南方六帖:王美霞的「裡台南」生命書寫

王美霞  著
麥田  出版
2015/03/31 出版

感性書寫「裡台南」第一人──王美霞 第一本結合「個人生命歷史」與「台南在地文化」的庶民生活美學書。   王美霞是目前書寫台南最具知名度的女作家。她的《台南的樣子》、《台南過生活》已成為愛台南最受注目的書。平實卻感性的文字,加上長年居住台南,深耕台南在地文化,參與台南各種重要文史活動,使得她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在地重要的人事物,加上她勤於閱讀與找資料,因此她的台南書寫,不流於表面的敷衍或過客般的匆促,而是如她的人給我們的感覺一樣:親切,純靜且動人!   本書是她繼《台南的樣子》、《台南過生活》之後,更具企圖心的重要代表作。她書寫自己生命中重要的歷程與重要的人物故事,配合台南的重要文化代表如茶,樓,木,衣,書店,美髮等,兩廂結合,串出一幅感人的台南人文圖像,也串出她自己個人生命的重要畫卷。   全書共六個章節:   ‧髮 對於頭髮的記憶,我是從母親開始的。母親年輕時,有長髮披肩,一如黑瀑,攏著少女的夢。後來,那縷黑瀑,乾涸了,她甚少提及年輕,我只從那發黃的相片中看見少女的她的幸福。……   從老照片的長髮母親寫起,到走訪台南最老的美髮師、目前唯一僅存的茶道美髮桑……,一連串代表台南的「髮」的故事,就此產生……   ‧衣 母親,是裁縫師,她用一針一線縫出了我的童年,隱隱約約好像有一種來自啓蒙時的視覺,是以針線交織的圖騰,圖騰裡,有母親溫煦的愛……   從母親為一家生計輪著裁縫車,到自己青春三年珍藏的綠色制服出發,輔以台南的服飾發展與代表店家為軸,書寫一系列自己與台南「衣」的故事。   ‧木 自我省知人事,有一種香,便如影隨形在我生命裡,那是檜木香、樟木香、楠木香以及許多木材在刨刀掀起細皮時,散發的氣味!忘不了,因為我是木匠的女兒。……   從我的木匠爸爸說起,結合台南具代表性的與「木」有關的店家故事,款款說起相關的文化與歷史。   ‧茶 老茶,收盡所有的獨領風騷的滋味,讓你品來,獨獨留下茶味最樸素的原初。從各具辨識茶品身份的滋味,到無分無界的老茶香,轉眼間,花開花落幾度秋。   轉眼間,閒敲棋子落燈花,一夜過了; 轉眼間,「新竹已成堂下筍,落花都上燕泥巢」,一年過了; 轉眼間,「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日望河清」,青春過了。 十年,十年,堆疊幾次,一生走完了……但是,只是一杯茶的「轉眼間」。   從自身品茶的經驗,帶入台南人與茶不可分割的生活連結,府城台南的風韻,在充滿茶香的一間間茶店或一件件茶語中,台南的茶號版圖于焉展現!   ‧書 母親的臉龐彷彿剛入學的新生幼孩,在書冊的輝映裡,微光閃亮。   對於書本,我向來是宿醉的!有人可以醉酒、有人可以醉茶,而我醉書一如書蠹。   《過於喧囂的孤獨》寫實描述人們對待書本與文字到很殘酷的境界,在數位化的時代,也許這種輕忽與踐踏會不斷演繹,但是,多麼希望有一切具足的能量讓書店成為城市的地標與風景,如此一來,就不會再有惜字亭倒下來!   以一座百年惜字亭在府城倒下作為對書癡迷的開端,講述自己生命中與書的因緣,從識字不多的母親教導愛書談起,到自己求學在書堆裡檢閱文及嫁作人婦的書箱嫁妝……。自己是個愛書的人,台南也是個具書香氣息的城市;從具有六十年歷史、府城最老的二手書店金萬字談起,多少文人藝士,多少珍古舊書坊,對線裝書的愛……,讓人流連!   ‧樓 紅樓,是我的青春。   台南女中的紅樓前,有一棵玉蘭花,近百年的樹身在很高的天空線開著淡米色的玉蘭花,玉蘭花開時的清晨或是夜暮,緩行走過樹下,會聞到淡香隨風滑下來,又幽幽飄散而去,那若有似無的淡香掠過,像極了閨中女子「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悄悄地提起裙裾踏襪而過。   從自己曾經就讀及後來任教的「紅樓」舊事談起,台南的「樓」一向具有文化歷史風貌。台南有多少老樓房,它們的背後又深藏著多少動人的故事?聽王美霞道來,竟然發覺它們都一一鮮活了起來!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