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已進入科學昌明的時代,宗教的幽靈似乎無處不在。許多宗教團體都介入醫院的經營,新興的宗教團體也以替人治病或教人養生吸引信徒,民眾生病之時,不但求醫也求神,為什麼宗教與醫療會如此緊密相連?本書收錄了十二篇論文,探討中國傳統宗教、道教、佛教、基督宗教在中國與臺灣社會的醫療布教活動,介紹其疾病觀念與治病方法,並分析宗教醫療與世俗醫學之間的關係模式。透過本書,我們可以了解,無論是宗教人物從事醫療工作,還是民眾生病時尋求宗教救助,在中國和臺灣,都是根深柢固的文化傳統。宗教對於世俗醫學有時會貶抑或拒斥,但通常會兼容並蓄。至於醫者則常視宗教醫療為迷信,並批評病人「信巫不信醫」或「棄醫而就巫」的行為。
什麼是流行病?什麼是造成疾病流行的原因?流行病對於人類社會和文明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人類如何因應流行病所帶來的衝擊?「疾病」是一種客觀存在還是一種文化或社會建構?人類如何看待、詮釋、利用或療癒「疾病」?疾病是人類共同的生物性經驗之一,其存滅與盛衰,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文明的變遷,有著緊密而複雜的關係。我們不僅隨時隨地在「感知」,也在「製造」疾病;不僅在「界定」(frame),也在「建構」(construct)疾病。本書所收錄的十三篇論文,企圖以若干個案說明人類看待、認識、詮釋、利用或療癒「疾病」的古今之變,並探索疾病史研究的可能途徑、課題、材料、方法,以及寫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