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收文章即為2015年11月27日「宗教與啟蒙」及2017年10月2-3日「近代啟蒙脈絡下的思想論爭」學術會議文章所彙整而編成。本書集中於啟蒙的議題上,對於現代性在歐洲啟蒙與東亞、跨宗教的處境多有著墨。啟蒙既是一個現代性的指標,卻也是傳統文化或政治體制面臨現代性衝擊挑戰時所點燃的戰火。從啟蒙在歐洲脈絡所引發的種種爭議,到跨越邊界、散佈到其他地域時所引發的效果,都是檢視現代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本書收錄了在中研院文哲所比較哲學研究室「近代東亞與西方思想交流中的跨文化現象」主題計畫所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中的部分論文。對應於主題研究計畫「近代東亞與西方思想交流中的跨文化現象」,本書也以《近代東西思想交流中的詮釋探問》為標題,但是,來回於漢語文化的傳統資源以及西方傳統的吸收轉化之間,本書並不受限於東、西格局,也不再重複中、西比較的單純對立。相反地,不論在中華文化的傳統中,或者更大的東亞脈絡下,儘管都像是對比於所謂西方的思想資源時,但不論是方法的提示、或是議題的回應,都有一種不可忽略的多元性潛藏其中。
本書收錄了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比較哲學研究室「近代東亞與西方思想交流中的跨文化現象」主題計畫所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中,來自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臺灣的學者所發表的論文。書名為「近代東西思想交流中的跨文化現象」。「跨文化」是指一種跨越異文化藩籬、並藉此跨越來重新釐清自我與異己的身分,冀望突破東西漢學/哲學領域的某些固有思維。本書所收的八篇論文,係由「概念轉換」及「西方學說東傳」之二個徑路,站在東亞的立場來考察西學東傳、東學西漸之際,彼此的文化回應與跨文化對話。討論的主題大致上可分為三組:第一組論文的主題是近代東西思想交流中的概念轉換問題,第二組論文的主題透過京都學派哲學家的論述中呈現其重要哲學觀念的發展(「場所」、「有的無化、無的有化」、「物之哀」),第三組論文則討論了近代東亞思想與西方知識方法論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