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快樂已經成為當代顯學,讓人不計代價地追求。光是美國,一年就投注數百億美元在各種讓人幸福快樂的課程與產品上,可是在全球幸福快樂排行榜上,美國甚至落後非洲國家。移居美國的英國記者,露絲‧惠普曼,也被捲入這場「快樂風暴」,她秉持著英國人的冷靜與譏諷,加上在英國廣播公司被訓練出的記者專業,展開尋找真相的旅程。 惠普曼混入快樂課程、潛入幸福企業、拜訪樣板化的宗教社區,再從觀察孩子的教養、社群媒體的邪惡,到最新的正向心理學,一一破解當代最火紅又昂貴的「快樂產業」的騙局。 最終,她更發現得到快樂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本書特色: 「露絲‧惠普曼絕頂聰明;她的寫作是極品。」──《哈芬登郵報》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讀者真幸運!」──《新共和國雜誌》 「一部出眾有趣、發人深省的作品。」──舊金山書評 「露絲‧惠普曼寫了一本思考通透、風格優美、頗有份量的書。」──《今日心理學》雙月刊
快樂已經成為當代顯學,讓人不計代價地追求。光是美國,一年就投注數百億美元在各種讓人幸福快樂的課程與產品上,可是在全球幸福快樂排行榜上,美國甚至落後非洲國家。移居美國的英國記者,露絲‧惠普曼,也被捲入這場「快樂風暴」,她秉持著英國人的冷靜與譏諷,加上在英國廣播公司被訓練出的記者專業,展開尋找真相的旅程。惠普曼混入快樂課程、潛入幸福企業、拜訪樣板化的宗教社區,再從觀察孩子的教養、社群媒體的邪惡,到最新的正向心理學,一一破解當代最火紅又昂貴的「快樂產業」的騙局。最終,她更發現得到快樂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本書特色:「露絲‧惠普曼絕頂聰明;她的寫作是極品。」──《哈芬登郵報》「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讀者真幸運!」──《新共和國雜誌》「一部出眾有趣、發人深省的作品。」──舊金山書評「露絲‧惠普曼寫了一本思考通透、風格優美、頗有份量的書。」──《今日心理學》雙月刊
人到了這個年紀,能做的事情越來越有限。看得越多,敢做的就越少,這是歲月的禮物,讓我更能享受生命的平和。 從教職退休後,經歷許多新的人生關卡,謝芬蘭決定來一趟環遊世界一百零八天的航海旅行。她不只旅行,也在郵輪上生活,維持打坐的習慣,日日關照內心世界的轉變,寫下這本《只想成為我自己---環遊世界108天的航海日記》。 從日本出發後,和平號郵輪繞過赤道、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經過巴拿馬、蘇伊士兩座運河;遊歷黑山、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古巴、秘魯,墨西哥等二十一個國家,錯過極光,卻看到冰島的黃金荒原,還在馬丘比丘看到跨越古城的雨後彩虹,這是一趟奇幻旅程。 這趟旅行也像人生的縮時攝影。一千個人在同一艘船上生活一百零八天,根本是個小社會,有人打架,有人死去,也有人差點被驅逐下船;感冒如瘟疫蔓延時,全船警戒;通過海盜出沒的海域時,軍艦護衛隨行;白頭髮冒出來,皺衣服找不到時間燙平;明明想安靜,卻避不開交際,明明想表達友善,卻表錯情。這就是生活啊。 這是本獨特的「遊記」,謝芬蘭降低交際,試著在紛雜的船上「修行」。她不僅分享旅行的美好,也分享路上的陰暗。書籍的寫作也分成兩個部分,每篇的開頭都是一段Line,謝芬蘭習慣每日傳一通Line給朋友,說說今天的行程與心情,哪怕船上根本傳不出去,也假裝在與朋友問好。內文則是旅遊雜記與心靈筆記,除了記述景點外,更寫了自己內在心境的轉換。 一百零八天的旅行,看似向外探索,內心世界卻跟著震盪。 在旅程的開始,謝芬蘭進行了一場三天的小閉關,紛亂自問: 我有那麼不愛和人接觸嗎?為什麼要不停地逃離人群?既然要逃離人群,又為何把自己關進充滿人群的船上?要如何和解自己與陌生人的關係?會到這裡,難道是海的呼喚?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決定。 當繞行過海洋愈來愈多,她感慨: 如果沒有走過這麼多海,就不會想到太平洋也分南北。船在大海中變得渺小,彩虹卻變得好大,點點滴滴都讓人懂得自己真的很小。 在極圈錯過極光時,她卻不遺憾: 海上旅行更依賴大自然,一切難以預期。明明一路上都是藍天,盼望著到了北極圈可以看到壯麗極光,沒想到一入北極圈卻淒風苦雨,寒風刺骨。 儘管沒有極光,但我們還是看到了壯麗的冰雪山峰。親眼見到白雪冰山,跟明信片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四周瀰漫著冷冽的空氣,酷寒無孔不入地侵襲。嚴寒雖苦,卻是親近冰山才能感受到的。在龐大冰雪山頭的俯視下,人類何等渺小脆弱。 極光也許是對寒冷地帶人們的恩典,獎賞他們無畏寒冷,一份刻骨銘心的禮物。 走過秘魯後,她說: 時間是界限,期限裡能夠拿到多少東西是個人的選擇和能力。告別的時間來臨了,寒風又起,再度回到港口的接駁車站。秘魯從陌生憧憬,到每個人都可以說上十幾個小故事,這大約就是旅行的意義。 當旅程即將結束,回到日本了,謝芬蘭卻自在曬太陽,她寫著: 甲板上有編織課,我們一起編織。旅程即將結束,我有編織、有靜寂、有藍天、有海風,還有搖擺的風浪,而我竟然是坐在甲板上!多麼大的幸福…… 沒有永久的幸福,能擁有多久就擁有吧! 書中還有很多美麗的段落,是只有環遊世界的旅程才能體會的。因為船不斷地移動,所以人們不是停在原地等季節到來,而是迎向季節;也因為船不斷移動,所以每隔幾日就要調整時差,人們賴以為基準的時間,成為變動的。 謝芬蘭跟著郵輪環遊世界,笑自己「用昂貴代價,過清靜生活」,卻也在旅程結束時發現: 無論世界多麼寬廣,我們只能成為自己。 本書特色: 在銀髮族與郵輪議題正夯的此刻,謝芬蘭的郵輪之旅,寫出郵輪上的真實,也寫出剛邁入銀髮之際,對自己的種種質疑,最終安心的歷程。
人到了這個年紀,能做的事情越來越有限。看得越多,敢做的就越少,這是歲月的禮物,讓我更能享受生命的平和。 從教職退休後,經歷許多新的人生關卡,謝芬蘭決定來一趟環遊世界一百零八天的航海旅行。她不只旅行,也在郵輪上生活,維持打坐的習慣,日日關照內心世界的轉變,寫下這本《只想成為我自己---環遊世界108天的航海日記》。 從日本出發後,和平號郵輪繞過赤道、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經過巴拿馬、蘇伊士兩座運河;遊歷黑山、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古巴、秘魯,墨西哥等二十一個國家,錯過極光,卻看到冰島的黃金荒原,還在馬丘比丘看到跨越古城的雨後彩虹,這是一趟奇幻旅程。 這趟旅行也像人生的縮時攝影。一千個人在同一艘船上生活一百零八天,根本是個小社會,有人打架,有人死去,也有人差點被驅逐下船;感冒如瘟疫蔓延時,全船警戒;通過海盜出沒的海域時,軍艦護衛隨行;白頭髮冒出來,皺衣服找不到時間燙平;明明想安靜,卻避不開交際,明明想表達友善,卻表錯情。這就是生活啊。 這是本獨特的「遊記」,謝芬蘭降低交際,試著在紛雜的船上「修行」。她不僅分享旅行的美好,也分享路上的陰暗。書籍的寫作也分成兩個部分,每篇的開頭都是一段Line,謝芬蘭習慣每日傳一通Line給朋友,說說今天的行程與心情,哪怕船上根本傳不出去,也假裝在與朋友問好。內文則是旅遊雜記與心靈筆記,除了記述景點外,更寫了自己內在心境的轉換。 一百零八天的旅行,看似向外探索,內心世界卻跟著震盪。 在旅程的開始,謝芬蘭進行了一場三天的小閉關,紛亂自問: 我有那麼不愛和人接觸嗎?為什麼要不停地逃離人群?既然要逃離人群,又為何把自己關進充滿人群的船上?要如何和解自己與陌生人的關係?會到這裡,難道是海的呼喚?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決定。 當繞行過海洋愈來愈多,她感慨: 如果沒有走過這麼多海,就不會想到太平洋也分南北。船在大海中變得渺小,彩虹卻變得好大,點點滴滴都讓人懂得自己真的很小。 在極圈錯過極光時,她卻不遺憾: 海上旅行更依賴大自然,一切難以預期。明明一路上都是藍天,盼望著到了北極圈可以看到壯麗極光,沒想到一入北極圈卻淒風苦雨,寒風刺骨。 儘管沒有極光,但我們還是看到了壯麗的冰雪山峰。親眼見到白雪冰山,跟明信片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四周瀰漫著冷冽的空氣,酷寒無孔不入地侵襲。嚴寒雖苦,卻是親近冰山才能感受到的。在龐大冰雪山頭的俯視下,人類何等渺小脆弱。 極光也許是對寒冷地帶人們的恩典,獎賞他們無畏寒冷,一份刻骨銘心的禮物。 走過秘魯後,她說: 時間是界限,期限裡能夠拿到多少東西是個人的選擇和能力。告別的時間來臨了,寒風又起,再度回到港口的接駁車站。秘魯從陌生憧憬,到每個人都可以說上十幾個小故事,這大約就是旅行的意義。 當旅程即將結束,回到日本了,謝芬蘭卻自在曬太陽,她寫著: 甲板上有編織課,我們一起編織。旅程即將結束,我有編織、有靜寂、有藍天、有海風,還有搖擺的風浪,而我竟然是坐在甲板上!多麼大的幸福…… 沒有永久的幸福,能擁有多久就擁有吧! 書中還有很多美麗的段落,是只有環遊世界的旅程才能體會的。因為船不斷地移動,所以人們不是停在原地等季節到來,而是迎向季節;也因為船不斷移動,所以每隔幾日就要調整時差,人們賴以為基準的時間,成為變動的。 謝芬蘭跟著郵輪環遊世界,笑自己「用昂貴代價,過清靜生活」,卻也在旅程結束時發現: 無論世界多麼寬廣,我們只能成為自己。 本書特色: 在銀髮族與郵輪議題正夯的此刻,謝芬蘭的郵輪之旅,寫出郵輪上的真實,也寫出剛邁入銀髮之際,對自己的種種質疑,最終安心的歷程。
英國亞馬遜心靈勵志類第一名憂鬱的時候,不要逼自己「努力好起來」,給自己一點時間,以及很多很多溫柔,每天快樂一點點就好。菲恩.卡頓,英國有名的節目主持人。她聰明美麗,家庭幸福,事業成功,卻依然得了憂鬱症。她為什麼跌到谷底,又如何一步一步離開烏雲籠罩的黑暗深淵?十一個篇節,十堂快樂課,五十道小練習,每天試著快樂一點點就好。快樂的平衡 不要跟任何人比較,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覺得舒服自在。快樂的當下 跌到幽谷時告訴自己:這一切終將過去。快樂的臉龐 放膽讓內心的小瘋子出來玩耍吧!快樂的選擇 狂暴時,暫停一秒鐘,離開混亂的現場,重新思考。快樂的腦袋 記得,我們握有人生主導權,不要讓腦中想像的恐懼控制你。快樂的身體 我們的哀愁與悲傷,都讓身體承擔,別忘了,好好謝謝它。快樂的家族 每個家族都有黑洞,然而,每個人也都是因為愛而誕生。快樂的感謝 生活再苦,都仍有吉光片羽的燦爛時刻。快樂的分享 沒有人應該寂寞,每個人都該被堅固的愛與友誼包圍。快樂的愛情 溫柔處理失去愛的憂傷,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愛從未遠離。律師娘林靜如溫柔分享:「因為對所有事物的感激,讓我心懷善意,好事一件接一件的發生,我突然覺得,我得到的不是憂鬱症,是快樂病,它讓我覺得原來所有的好事都不是理所當然,所有的壞事不見得是壞事。」
英國亞馬遜心靈勵志類第一名憂鬱的時候,不要逼自己「努力好起來」,給自己一點時間,以及很多很多溫柔,每天快樂一點點就好。菲恩.卡頓,英國有名的節目主持人。她聰明美麗,家庭幸福,事業成功,卻依然得了憂鬱症。她為什麼跌到谷底,又如何一步一步離開烏雲籠罩的黑暗深淵?十一個篇節,十堂快樂課,五十道小練習,每天試著快樂一點點就好。快樂的平衡 不要跟任何人比較,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覺得舒服自在。快樂的當下 跌到幽谷時告訴自己:這一切終將過去。快樂的臉龐 放膽讓內心的小瘋子出來玩耍吧!快樂的選擇 狂暴時,暫停一秒鐘,離開混亂的現場,重新思考。快樂的腦袋 記得,我們握有人生主導權,不要讓腦中想像的恐懼控制你。快樂的身體 我們的哀愁與悲傷,都讓身體承擔,別忘了,好好謝謝它。快樂的家族 每個家族都有黑洞,然而,每個人也都是因為愛而誕生。快樂的感謝 生活再苦,都仍有吉光片羽的燦爛時刻。快樂的分享 沒有人應該寂寞,每個人都該被堅固的愛與友誼包圍。快樂的愛情 溫柔處理失去愛的憂傷,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愛從未遠離。律師娘林靜如溫柔分享:「因為對所有事物的感激,讓我心懷善意,好事一件接一件的發生,我突然覺得,我得到的不是憂鬱症,是快樂病,它讓我覺得原來所有的好事都不是理所當然,所有的壞事不見得是壞事。」
百分之十的人具備亞斯特質,卻不自知; 與世界格格不入,也從來不被瞭解,卻不知道為什麼。 根據BAP研究,台灣至少有兩百萬個亞斯人。亞斯人看待世界,一如迷霧。他們不懂人類主流「社交大腦」的詭譎、曖昧、浮動、壓抑;而他們黑白分明的特質,也不被理解,總是被貼上諸如「白目」、「不長眼」、「自以為是」的標籤。 唯有喚醒所有人對亞斯特質的理解,才能減輕亞斯人的痛苦,讓所有人不再彼此錯待,也讓他們的天賦才華不被虛耗。 我是誰?我為什麼存在於這個世界?我為什麼會成為這樣一個人?──這是我們對人生最大的探問。 透過閱讀這本書,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大亞斯。別急,別怕,這是個好的開始,至少,你往前邁了一大步。 自閉症光譜,如河道漫長,如星團散布。在光譜相對遙遠一端的人,不是自閉/亞斯伯格症,卻具備了「亞斯特質」,這特質與生俱來,深深地影響他們的人生。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是台灣第一本本土談論成人亞斯特質的書,作者陳豐偉本身即具備亞斯特質,亞斯人經歷的被誤解、懊悔,他都經歷過。為了解決自己的困頓,他大量閱讀,最終,不只理解自己,更寫出這本書。 書裡的第一個故事,從希臘神話的女神卡珊德拉談起。在拒絕阿波羅的追求後,卡珊德拉被詛咒:「妳的預言,將無人相信。」亞斯人的伴侶就如同卡珊德拉,她們婚姻中的痛苦,無人相信。 至於難以理解的「亞斯人」,陳豐偉則用電腦系統來比喻。一般人的大腦,就像Android作業系統,開放性強、相容性高,但較無效率;亞斯人則像iOS作業系統,封閉、講究規則與秩序、有點強迫性格。這兩個系統沒有對錯,我們僅需理解、學習不同的使用方法,就已足夠。但人們總是硬要將iOS塞進Windows裡,兩敗俱傷。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從「遺傳學」研究,到「女人擇」,談亞斯基因的重要性;從「生物多樣性」,到「神經多樣性」,談人們應如何看待亞斯特質;從亞斯男性的困境,到被忽略的亞斯女孩,喚醒人們對亞斯女孩的忽略;從亞斯的特質、痛苦、懊悔,講亞斯人錯失的戀情。 寫到最終篇,陳豐偉說:「就算無法改變自己,我也想瞭解自己。」 發現自己的亞斯特質,是一條「和解之路」,讓生命中錯失的、被傷害的一切,有了解釋,也有機會和解。 亞斯人在迷惘中尋找生存之道,在一定年紀後,漸漸雲淡風輕,不再放在心上。然而,每個亞斯人心中總有許多悔恨,也許是離去的妻子,也許是背棄的友情。這一切的追悔,是否可以因為理解自己是亞斯,而避免,而確實得到幸福?或至少,原諒自己。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本土亞斯特質專書。 由具備亞斯特質的醫生撰寫。 台灣亞斯覺醒日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