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經典 書系 ,共計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論語.大學.中庸

孔子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9/01/14 出版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言行為主的言論匯編,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一手資料。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帝內經

佚名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8/11/14 出版

《黃帝內經》由《素問》和《靈樞》組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至西漢時期。它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了中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始終指導著中國醫學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素問》《靈樞》各有九卷,八十一篇,所論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陰陽五行、臟象氣血、腧穴針道、病因病機、診法病證、治則治法、醫德養生、運氣學說等,較為詳盡地論述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有關內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了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的基本理論。   流傳了兩千多年的《黃帝內經》是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中醫理論經典,書中提出的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等理念,一直被人們視作養生保健的最高準則。黃帝擁有一支通曉醫藥的能人隊伍,如岐伯、雷公、伯高、少師、少俞等。書中敘述群賢研究醫療的心得,都鞭辟入裏,後人難以望其項背。在遠古時代,沒有注射筒、血壓計、體溫計等基本的醫療器材,更沒有顯微鏡、X光、超音波、斷層掃描等複雜的檢驗設備,也沒有經過多年臨床試驗的藥物。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會擁有如此高的智慧,能夠建立起一套顛撲不破的醫學理論呢?   如同道家經典的玄妙縹緲,《黃帝內經》的內容也十分深奧,後人很難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雖然歷代名家批註迭出,但大多無法成為天下公認的範本,即使是金元四大家也只能參透其中的一部分。試問在科學昌明的現代,醫學家們能否追根究底,一窺這部寶典的全貌與真髓呢?   有位學者說:「得訣歸來好看書。」同樣的,若要讀懂《黃帝內經》,必須將貫穿書中的幾項基本元素詳加拆解,唯有進一步瞭解陰陽、氣血這些關鍵字匯的真實含義,剖析其物理規則,並用現代白話、科學語言來解釋,使其通俗易懂,才能拉近《黃帝內經》與我們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充分得到它的灌溉與滋養。   西方醫學之父、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說過:「人體內擁有的自然療癒力量,是我們遠離疾病的最佳稟賦。」這位古希臘的醫生在西元前四百多年就已告訴我們,自己的身體潛力無限,足堪依靠。在東方,幾乎在同一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也有相同的看法,養生的智慧就在於瞭解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係,順應自然界的運行規律,並且善於培養自身的能量,這才是我們避免疾病、健康延年的養生之道,也是診治疾病、救死扶傷的醫學之道。   「道以醫顯」,醫道也是中國文化最集中的體現,陰陽、五行、中庸等觀念在醫道中無不盡顯;另一方面,「從醫入道」又是掌握傳統文化精髓的快捷方式。   《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的地位非常獨特,它幾乎是唯一一本以聖王命名的書。這就意味著生命之學在我國古代文化中被認為是帝王之業,是大功德和大慈悲。因此,學習《黃帝內經》是在培固我們的智慧元氣,是一種根本性的學習。在古人眼裏,身體就是天下,就是國家。中國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為本。所以,中醫有一句話,叫作「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上醫醫國」的意思,是「天下即人身」,就是掌控好了人身的人就可以治理整個國家。千百年來,什麼都變了,但是人沒有變,人的本性沒有變,而所有的思想都是從人的身體中發出來的。因此,無論世界如何風雲變幻,世界上最高的學問始終是研究「人」的學問,而中國文化更是以人為本的文化。   為了闡述《黃帝內經》這部書的學術思想,幫助後學者更好地閱讀原書,編者在書中每篇之前添加了說明,對該篇的主旨進行了概括,在篇末對部分篇目作了簡要的評析。在白話文的翻譯上也參考了國內已出版的許多版本,但《黃帝內經》內容艱深,翻譯中難免有誤讀、誤解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經新賞

顏興林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8/08/15 出版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詩經》共305篇,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稱為「笙詩」,所以有「詩三百」之稱。 《詩經》所產生的區域,大約在今天的山東、河南、山西、陜西以及湖北、安徽等地,其作者有民間歌手,也有文人學者。作者的身份有帝王和朝廷重臣,也有宦官、走卒和農夫、農婦。 關於《詩經》的來源,歷代說法眾多,主要有王官采詩說、公卿賦詩說和孔子刪詩說。「王官采詩」,即周朝廷派專門的使者在農閒時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再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周天子看。天子看這些並不是因為他愛好文學,而是想從這些民謠中瞭解民情。周朝時的交通還不是很發達,主要靠竹簡記錄語言,編一部詩歌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所以說《詩經》的收集是由朝廷發起的的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工程,是有道理的。 「公卿賦詩」,即周天子聽政,命公卿列士獻詩,其目的依然是通過詩歌瞭解當時的民生情況。《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準編選了其305篇,整理出《詩經》,但後世很多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通常認為《詩經》是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採集,之後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很有可能也參與了這個整理的過程。 《詩經》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廣為流傳,是中國幾千年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也常用《詩經》來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後,《詩經》與《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並稱「五經」,以後的封建朝代,都大力提倡學習《詩經》。雖然秦始皇曾焚書,但《詩經》由於學者的口頭傳誦,得以流傳下來。 孔子曾經用三個字來評價《詩經》,就是「思無邪」,用現代的話概括就是「不虛假」。的確,《詩經》中所表現的愛恨情仇都是那樣的直接,尤其是關於愛情的作品,充滿了自由開放、天真無邪的浪漫氣息。《詩經》的諸多名篇名句已經傳誦千年,經久而不衰。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也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對周代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詩經》作為一部文學經典,在歷代都倍受推崇,而對於《詩經》的研究,從《詩經》成書的那個年代就開始了。歷代大儒對《詩經》多有解讀,觀點也是層出不窮,不能盡同,因而同一篇詩歌,經常有多種理解,其相去亦遠矣。本書中儘量論及各派觀點,然終不能盡皆羅列,編者唯有擇其以為是者而詳論之,讀者大可不必局限。 本書為《詩經》全本全注,至於譯文,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捨去。一來詩歌之含義,本來就未統一;二來古文韻文之美,在其文字本身,不論如何譯,都不能盡得其善。《詩經》這部經典,需要我們靜靜地用心去體會。望讀者明察、謹思而不妄從。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唐詩三百首大全集

新視野New  出版
2018/05/14 出版

本書在參考清代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的基礎上,兼顧詩歌發展脈絡及讀者的審美需求,所選詩作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傳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見錄於一般選本的遺珠,或寫影抒懷表達人生感悟,或贈別懷人敘寫情愛相思,或詠史懷古抒發愛國豪情,或詠物寄興表現壯志難酬,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唐詩的總體風貌。 為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原作,我們對每篇作品進行了注釋、評析。 閱讀最經典的唐詩,開拓閱讀視野,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品味。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宋詞三百首大全集

新視野New  出版
2018/05/14 出版

宋詞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璀璨奪目的,詞是繼詩之後新興的文學體裁,起於隋唐的曲子詞,經五代至兩宋而臻於極盛。 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佔據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題材使人一新耳目,宋詞已經不僅限於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託了當時的人們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詞是古典文學寶貴的文化遺產,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本書精選宋詞名篇,並配有通俗易懂的譯注,以幫助讀者理解和記憶,提升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魯迅語錄

新視野New  出版
2018/04/12 出版

魯迅(1881.9.25~1936.10.19),本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為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文學思想家。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魯迅不僅是文學家,也是備受爭議的思想家。這是由他幾十年來的言行文采所證明的,而不是有任何人硬戴在他頭上的桂冠。本書是由魯迅作品中的精彩言論摘錄出來,分類整理,編成語錄體,為喜歡魯迅的人們提供了簡明方便的通俗讀本。 今天生活的世界,與魯迅所處的時代相比,已經有了相當的差距變化。我們應該正確地、全面地、完整地理解與認識魯迅,使之在今天的精神文明中閃耀出新的燦爛光彩。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容齋隨筆

洪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8/04/12 出版

《容齋隨筆》原版是古代文言筆記小說。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容齋隨筆》內容繁富,議論精當,是一部涉及領域極為廣泛的著作,自經史諸子百家、詩詞文翰以及歷代典章制度、醫卜、星曆等,無不有所論說,而且其考證辨析之確切,議論評價之精當,皆倍受稱道。其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本書是由原文、注釋和譯文三部分構成。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著的筆記,和北宋沈括《夢溪筆談》齊名,《夢溪筆談》以科學技術見長,《容齋隨筆》則長於史料和考據,被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 本書特色 《容齋隨筆》是毛澤東喜歡讀的一部有高價值的筆記體書。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周易話解

劉思白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8/03/14 出版

《周易》即是我們所熟知的《易經》,也是十三經的第一經。而劉思白的《周易話解》是近代最為寶貴的易經白話解讀文本,筆者一生致力於易經的研習,他以日常生活的經驗來詮釋易經的內涵,令人耳目一新,易懂易學。本書糾正了諸多研究專家引喻失當,辭難達義的缺失,以及迷於占卜、離諸人事等誤區。因此,本書重現有讓易學界,不啻撥雲見日,仿若滄海遺珠綻放光明,並開啟了新白話易經之鑰!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魯迅評傳

曹聚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8/03/14 出版

我想,與其把你寫成為一個「神」,不如寫成一個「人」的好。――曹聚仁答魯迅問 在數十種關於魯迅的傳記評論中,本書是最具個性的。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空裡,筆者曾說,他寫魯迅既不仰望,也不俯視,他把魯迅視作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透過對魯迅的心路歷程、文藝觀、思想政治觀的述評,剖析他對文學的態度以及想利用筆來改造社會疾病的快意,同時擺脫了有心人士在魯迅死後,想要造神的企圖,使我們看到了一個身為普通人的魯迅。在作者筆下,魯迅是一個認真的人,一個有趣的人,一個廉介方正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