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上吉光片羽——女性修行者的虔愛日記 在上師座下修行,領悟真我的意義 拉瑪那尊者與信徒的對話,有三大經典:《對話真我》、《日處真我》與本書《真我信箋》。這三套書都載述尊者的生活起居及與訪客、信徒間的談話,讓我們一窺道場的風景。本書與另外兩部對話錄不同的地方,正是作者娜葛瑪獨有的蕙質蘭心,敏銳與溫柔並存,以她女性生命體驗的角度,用書信的方式,將道場上的所見所聞,忠實記錄下來,轉達給心繫道場的哥哥,也是本書的英譯者D.S. 夏斯特里。 娜葛瑪初見拉瑪那,她回憶道:「大廳裡只有絕對的靜默與清淨。我抬起頭來,只見尊者凝視著我。他慈愛的眼神,舒緩了我焦躁的心。我難以承受這個目光,不自覺地低下頭。雖然尊者一言不發,但是我深受感動。我發現,他是我一直以來,夢中偉大的上師;他也具備了悟者一切特質。他看起來了無執著,就像荷葉上的水珠,在太陽的照耀下,晶瑩剔透。」 歷盡滄桑的娜葛瑪,在見到拉瑪那後,終於找到靈魂的依歸,從四十歲開始,便長住道場,就近學習拉瑪那的教導,直到尊者離世。拉瑪那經常叫喚她,交代她種種泰盧固文相關事務,也讓其他信徒都覺得,娜葛瑪是個非常幸運的信徒。 娜葛瑪筆下的道場世界,樸質動人而發人深省:整天泡在道場,不想嫁人的女孩,在新婚後偕同還穿著禮服的夫婿來向尊者告別;一盤腿就腳麻的歐洲訪客;提到早期如母親般守護著他的信徒,尊者也會鼻酸;要大家善意對待道場的動物,不論螞蟻、松鼠、猴子、牛或孔雀,牠們都是因緣來集;食物再怎麼好吃,尊者喜歡的還是虔愛的味道⋯⋯ 本書載述尊者辭世前最後五年在道場的生活起居。舉凡尊者對信徒的開示、尊者日常作息、道場的庶務運作、廚房勞作、用膳、節慶法會等,皆刻劃入微;而尊者講述諸多神話故事及昔日憶往,也極為精彩生動。 閱讀本書,等於認識尊者其人其事其教誨,也見到作為弟子在修行上的掙扎與精進。凡有興趣瞭解拉瑪那尊者的讀者,本書誠為極佳的入門讀本。
萬物不離真我 印度拉瑪那道場(Sri Ramanasramam)給初訪之尋道者的推薦讀物 拉瑪那尊者教誨的三篇入門 —〈我是誰?〉 —〈探究真我〉 —〈靈性教導〉 「這個世界,不過是心思的呈現而已。 若能超越思維,這個世界便從眼前消退,安享真我的幸福境界。」 印度拉瑪那道場正式授權唯一中譯本 本書輯錄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三篇經典性重要專論:〈我是誰〉、〈探究真我〉、〈靈性教導〉,是瞭解其教誨的入門之階,也是登其堂廡的直捷通道;其中〈我是誰〉是教誨的大旨,〈探究真我〉是踐行的方法,〈靈性教導〉則其羽翼,三篇專論組構成拉瑪那教誨的核心論述。今日拉瑪那道場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皆建議閱讀這三篇專論,足見其重要性。 拉瑪那的教誨,在破解生命的幻象,拔除人生的苦厄。〈我是誰〉是釜底抽薪的根治之道。〈探究真我〉則是引水歸源的自力救濟。根治與自救,為吾人靈魂解脫的關鍵手段,這是拉瑪那核心教誨的特色。在吾人的生命裡,心思殘痕、記憶剪影、習性沉屙,包攝在隱微而虛幻的自我(「我」)裡,潛伏於靈魂轉角的陰暗處,宰制一切,蹂躪生命,成為生命揮之不去的鬼魅、人生永難拔離的苦難;拉瑪那尊者給你翅膀,要你插翅高飛,遠離陰暗,迎向光明,翱翔在晴麗的天空、廣闊的大地,那是諸神的召喚、上帝的懷抱,而使你振翅高飛的雙翼,就是〈我是誰〉與〈探究真我〉這兩篇專論。 【拉瑪那的不言之教】 ○ __談我是誰: 若除去「我是這個身體」的思維觀念之情態,則其他之三身及五身層,將自行剝落。 ○ __談心思: 吾人被心思的走作所駕馭,乃認同此身為「我」,及「我」處於這個呈現的世界中,亦即誤以自我為真實,因此輾轉於愛恨之間,依違在善惡之行,結果困縛於人世生死的流轉。 ○ __談世界: 世界本身並不真實,亦無法離卻真我而存在。 ○ __談自我(生命個體): 當生命個體我在看到其個體自己時,其實那正是藉著意識的映照,生命個體的自我在呈現運作。 ○ __談神之相: 祂即是「我-我」之姿相。 ○ __談瑜伽呼吸法: 觀想個人的神性在輝耀時,心思宜專注在這兩個部位之一:當專注在心臟時,則有八瓣蓮花;若在腦門,也有八瓣蓮花,據說也有千瓣或一百二十五小瓣的。 讚美 達賴喇嘛(Dalai Lama)讚美:「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榮格(C.G. Jung)曾說:「拉瑪那是真正的印度之子,醇乎其醇,其生平與教誨,乃印度潔淨精微之所在,救贖世人,宛如千禧之詠。」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950年4月16日專文盛讚拉瑪那:「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當代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說:「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拿見到他、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是有福報之人。」
「你的責任,不是去成為這個或那個,而是如如其在。」 拉瑪那道場信徒傳閱的入門讀物 務實的修行指導,幫助你探究內在的神性 這本拉瑪那尊者教誨的書,於1939年出版後,在拉瑪那道場傳閱甚廣,風評甚佳。因為載述的內容扼要而樸素,尊者的教誨精警而出塵,迄今仍為全球尋道者熱愛閱讀。 前去尋求拉瑪那尊者協助的信徒,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也是我們在求道的過程中可能會有的。我們可能已經長久反覆浮沉在這些問題中,不斷掙扎,卻找不到出路。尊者給與的答案,是神性智慧的精髓,時而沉默,時而雄辯;他的答語對追求真理的尋道者,是無可估量的珍貴。 內容分上下卷,共計十四章,主題有:工作與棄世、虔愛與真知、了悟真我、上師與恩典、平靜與幸福、悟者與世界等。讓本書帶領你跨越心思的藩籬,以你內在的神性,活出你生命的實相。要瞭解拉瑪那的教誨,本書可作為初階的讀本。 讚美 艾克哈勒・托勒(Eckhart Tolle):「拉瑪那尊者指出,超越頭腦的維度,便是覺性的真我。其教誨是教人了知覺性本身不受制約,此乃尋獲真正的幸褔之道。」 當代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說:「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能見到他、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是有福報之人。」 達賴喇嘛:「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榮格(C. G. Jung)曾說:「拉瑪那的生平與教誨是印度的精華所在,宛如一首千禧讚歌,傳唱世間的救贖,人生的解脫!」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文盛讚拉瑪那:「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受拉瑪那祝福的傳記作品 知名學者大衛・戈德曼評定為最權威版本 【拉瑪那唯一親自校訂的傳記】 「來這裡的人不會空手而回。 不信神者會信神;信神者會成為信徒; 信徒會變得有見地;有見地者會成為真知者。」 人的一生,是宇宙意識導演的一場戲。也就是說,這世間發生的一切,本是一場大夢,唯有臣服,方能解脫,因此名為《神的遊戲》。 本書作者為拉瑪那親近的門徒。這本傳記是拉瑪那尊者在世時出版的,作者多次祈請尊者修訂內容,也因而被認為是最權威的版本。本書保留了許多尊者不為人知的故事,讀來或許覺得不可思議,卻又感受到字裡行間對上師深深的敬愛。其中尊者與信徒間的互動,相當啟發人心;而尊者對於動物同伴的關懷,也讓人為之動容。除了詳述尊者打破長年靜默,對慕尼開示的機緣,還有許多珍貴的記錄,特別是尊者與其母互動的片段,也讓人了解尊者是如何的身體力行、教人探究真我。 自母親搬入道場,尊者便開始一連串的修行訓練,不斷打破傳統習俗加諸於其母的桎梏,也帶領母親突破親情的枷鎖。習俗本身是小事,但若過度重視,便會阻礙修持。為確保母親不再遵循這些習俗,尊者會開她玩笑。例如,正統印度教女子不食洋蔥。尊者便會指著道場中的洋蔥,笑稱是辣木。按照習俗,辣木也是阻礙她上天堂的食物。尊者告訴她,這些習俗有其侷限,信仰是在這些規範之上。再者為母親對兒子之執著。母親疼愛兒子,也盼兒子對她有同等回報。此枷鎖難以掙脫,但卻必須要破除。每當她對尊者有關愛之舉,尊者便會予以斥責,甚至有幾次忍不住為此落淚。不過母親也漸漸了解尊者的用心。恰似母親提供了他肉身,他也想給她永恆的生命。最後,母親證得解脫。 拉瑪那尊者的存在,集印度靈性之大成,尊者日常的行住坐臥,皆是修道者的典範。拉瑪那行不言之教,即便在門徒、信眾之前,許多時候都默然以對,宛如靜默的阿魯那佳拉聖山,以肉身示現芸芸眾生,在長處三摩地之中,給予參謁者無盡的恩典。 知名的門徒查德威克問尊者,他是否從不以手觸啟蒙,也不接受某些人成為其弟子。尊者說:「何必要如此大動作呢?沒有手觸,你就不覺得被接受了嗎?」事實上,每個人內心皆知其是否有被接受。雖然拉瑪那一生從未收過弟子,也沒有指定的傳人,不過當代許多靈性導師都宣稱師承拉瑪那。 誰是拉瑪那尊者? 他在印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傳是濕婆神、聖山阿魯那佳拉化為肉身的聖人。 印度一位十六歲的少年,突然歷經瀕死後,頓悟生命的真實本質,於是毅然拋下一切,只留下一紙字條,離家修行。少年沒有在字條上署名,不再自稱「我」,而以「這個」替代。只因開悟後,那個俗世的名字、我執的身分,已然消失。這個少年,便是當代最著名的印度靈性導師,直探生命真我的大悟者:拉瑪那。 此後,拉瑪那渾融在真我的輝耀中,教導世人自問這個「我」是誰,俾找到真實的自己,而拔離無明,破一切苦厄。這個「真我」與「神」無異,人駐止於真我,即是與神同在而合一。 拉瑪那與羅摩克里虛那、甘地、奧羅賓多並列近世印度四大聖者。拉瑪那聲名遠播,海內外信徒訪客,紛來請益,如英國哲學家保羅.布倫頓、名作家毛姆、法國攝影師布列松等皆不遠千里,前往印度參訪,留下許多寶貴的紀錄。 而拉瑪那過世之後,名聲不墜,他的智慧透過文字傳播,成為全球當代修行者的明燈。著名的超個人心理學家肯・威爾伯(Ken Wilber)在坐禪二十年後,讀到拉瑪那的一句話,仍舊感受到拉瑪那智慧的震撼,其後更努力繼續修煉,直到自我死亡。那句話是這麼說的:「在熟睡的夢境中,不存在的東西就不是真的。」而當代重要的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也多次指出,他雖然未曾見過拉瑪那,但與拉瑪那有種特別的連結,對他影響很大,可見拉瑪那的靈性力量所及之宏大深遠。 讚美 達賴喇嘛:「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榮格(C. G. Jung)曾說:「拉瑪那的生平與教誨是印度的精華所在,宛如一首千禧讚歌,傳唱世間的救贖,人生的解脫!」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1950年4月16日專文盛讚拉瑪那:「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當代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說:「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能見到他、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是有福報之人。」
「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 能見到他、讀過他書的,都是有福報之人。」 ——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連續四年紀錄 █一窺拉瑪那道場的日常,沐浴於尊者熠熠生輝的智慧之在 █恆在平靜與幸福的終極指南 著名超個人心理學家肯恩‧威爾伯的荒島書單——《對話真我》 《對話真我》是韋克塔拉邁爾,從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九年共四年多,對拉瑪那尊者與訪客信徒之對話的紀錄。這並不是一本輕鬆易讀的書,但對尋道者而言,卻是在尋求真理的旅途上,不可缺少的指導標竿。 提問者的發問百百種,尊者也因材施教,無標準答案。尊者時常在答語的背後,另建問題,以反問的方式,修正發問者。若發問者提出不相干而無價值的問題時,尊者不會迎合發問者毫無意義的好奇心,或苟同他們錯誤的想法。他也不會讓對方的狀況,停在原地不動,正如一位信徒指出的,「所有的問題,都從我們的立場提出,而拉瑪那從他的立場答覆。問題不僅迎刃而解,而且也被摧毀。」 每位訪客前來接近聖者的心態,各自不同,有心存懷疑者、敵對者、有神論者、無神論者、探索奇蹟者、尋求神通者等。每個人自然將其心中最重要的問題提出,而問題的品質,依個人的態度與興趣而定。尊者以其智慧之光,將其人提問的基礎態度與興趣,擱置一旁,促使其能慕道而向道,期使了悟至上真理。 前來道場的一些訪客,時常向拉瑪那提出有關神祕靈力及神通現象。 問:「獲得神祕靈力,如他心通,是不好的嗎?」「使身體消失不見,是智慧成就的徵象嗎?」「人能祕讀他人的心思嗎?」尊者對諸此問題的答覆是,神通與奇蹟,皆非屬靈性,而超自然的神通,在至上靈性的道路上,誠然障礙多於助益。 又有提問者對死亡感興趣而問道:「到底死亡是怎麼回事?人能看到死後的事情嗎?」拉瑪那重申,諸此問題,並不重要,在道上尋覓之人,不應寄以關切。 拉瑪那尊者教誨的核心是「探究真我」;與其要知道這個及那個,不如去了知真我;與其探知千百個事物,不如去探問「我是誰?」 探究真我似乎是所有修行中最簡易者,但因為我們一直是自己真我的陌生者,故探究真我似乎又不易。其實,我們要去做的,是很簡單——駐在真我。這是終極的真理,這是人在生命之恆在、自然、本有的原始狀態。我們應探究這個自我之根、問這個虛假的我,是從何處而萌生?直到探究之極致,則自我泯滅,而恆在的真我炳然輝照。 若人交出自我給上師或神,則這個人便了悟真我。拉瑪那尊者在本書中的教誨,給每個人帶來無比的希望,沒有人在無法救贖之列。若傾聽拉瑪那尊者在本書所記錄的智慧字語,則我們身上的壞,都必將一掃而空。 讚美 達賴喇嘛:「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榮格(C. G. Jung)曾說:「拉瑪那的生平與教誨是印度的精華所在,宛如一首千禧讚歌,傳唱世間的救贖,人生的解脫!」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1950年4月16日專文盛讚拉瑪那:「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當代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說:「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能見到他、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是有福報之人。」
萬物不離真我 印度拉瑪那道場(Sri Ramanasramam)給初訪之尋道者的推薦讀物 拉瑪那尊者教誨的三篇入門 —〈我是誰?〉 —〈探究真我〉 —〈靈性教導〉 「這個世界,不過是心思的化現而已。 若能超越思維,這個世界便從眼前消退,安享真我的幸福境界。」 印度拉瑪那道場正式授權唯一中譯本 本書輯錄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三篇經典性重要專論:〈我是誰〉、〈探究真我〉、〈靈性教導〉,是瞭解其教誨的入門之階,也是登其堂廡的直捷通道;其中〈我是誰〉是教誨的大旨,〈探究真我〉是踐行的方法,〈靈性教導〉則其羽翼,三篇專論組構成拉瑪那教誨的核心論述。今日拉瑪那道場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皆建議閱讀這三篇專論,足見其重要性。 拉瑪那的教誨,在破解生命的幻象,拔除人生的苦厄。〈我是誰〉是釜底抽薪的根治之道。〈探究真我〉則是引水歸源的自力救濟。根治與自救,為吾人靈魂解脫的關鍵手段,這是拉瑪那核心教誨的特色。在吾人的生命裡,心思殘痕、記憶剪影、習性沉屙,包攝在隱微而虛幻的自我(「我」)裡,潛伏於靈魂轉角的陰暗處,宰制一切,蹂躪生命,成為生命揮之不去的鬼魅、人生永難拔離的苦難;拉瑪那尊者給你翅膀,要你插翅高飛,遠離陰暗,迎向光明,翱翔在晴麗的天空、廣闊的大地,那是諸神的召喚、上帝的懷抱,而使你振翅高飛的雙翼,就是〈我是誰〉與〈探究真我〉這兩篇專論。 【拉瑪那的不言之教】 ○ __談我是誰: 若除去「我是這個身體」的思維觀念之情態,則其他之三身及五身層,將自行剝落。 ○ __談心思: 吾人被心思的走作所駕馭,乃認同此身為「我」,及「我」處於這個呈現的世界中,亦即誤以自我為真實,因此輾轉於愛恨之間,依違在善惡之行,結果困縛於人世生死的流轉。 ○ __談世界: 世界本身並不真實,亦無法離卻真我而存在。 ○ __談自我(生命個體): 當生命個體我在看到其個體自己時,其實那正是藉著意識的映照,生命個體的自我在呈現運作。 ○ __談神之相: 祂即是「我-我」之姿相。 ○ __談瑜伽呼吸法: 觀想個人的神性在輝耀時,心思宜專注在這兩個部位之一:當專注在心臟時,則有八瓣蓮花;若在腦門,也有八瓣蓮花,據說也有千瓣或一百二十五小瓣的。 【讚美】 達賴喇嘛(Dalai Lama)讚美:「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榮格(C.G. Jung)曾說:「拉瑪那是真正的印度之子,醇乎其醇,其生平與教誨,乃印度潔淨精微之所在,救贖世人,宛如千禧之詠。」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950年4月16日專文盛讚拉瑪那:「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當代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說:「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拿見到他、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是有福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