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影音可以兩倍速,學哲學經典也能追求最強TP值。100字極簡摘要✖經典POINT✖400字補充解說,公共哲學界名師寫出經典哲學新觀點,破解亂世思維,給我們不同以往的生存啟示。 人生好難古今不變,短短100字,讓你關關難過關關過!你的苦,2500年前的古人都經歷過,作者用有趣的解說,對應現代人遇到的各種煩惱, 50篇沒人教,你不懂的人生攻略: ◎ 好想得到幸福啊~~究竟該怎麼做呢?羅素告訴你,別想著自己的不幸,幸福就來了。 ◎ 職場上懷才不遇,天天都在走心……孔子表示,只要勤學成長、敬愛他人、體貼待人,總有一天還你公道。 ◎ 關係好、能力強,就能升官嗎?馬基維利告訴你,要像狡猾的狐狸和勇猛的獅子一樣,才能百戰百勝。 ◎ 忍耐才會出頭天,真的嗎?叔本華不愧是悲觀主義始祖,透過禁欲看破紅塵,孤獨即自由啊。 ◎ 最近也太衰,不知道是水逆的關係,還是時候到了?梅亞蘇開示:「你以為的偶然,都是人生的必然。」該遇到的總會來。 教條年分OUT,用50本書瀏覽2500年(BC399-AD2020)的哲學史。完整涵蓋中日歐英美哲學史入門必備知識。用淺顯易懂的圖像及文字詳盡說明,讓哲學親民又有趣! 【本書特色】✓超浮誇圖像記憶法✖綱要式理解每本書一分鐘,用N倍速穿越2500年,最超值的閱讀體驗。 ✓故事好玩又好看,才是學哲學最好的方法! 創造歷史的是人,留名青史的是經典,先看懂創作背景,才能真正記憶。畢竟誰能忘得了有哽有料又好笑的事。 ✓沒有哲學背景OK!理解哲學無壓力又有趣!從哲學家的人設切入,融合時代背景考證,看懂古人的自保智慧和人生課題。
★全球暢銷現代哲學作家萊恩.霍利得首度推出斯多葛美德系列新作★ ★售出中、韓、越、俄、波、匈、德、荷、義、英等15國版權★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暢銷書★ ★美國亞馬遜編輯選書★   「恐懼」常扼殺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而「勇氣」則是實現所有事情的關鍵! 你的勇氣,決定了你的極限!   本書探索了65種實現勇氣和克服恐懼的方法!   此系列作品透過豐富的歷史名人事蹟,結合斯多葛哲學的核心思想, 深入探討「勇氣」、「自律」、「正義」和「智慧」四大美德,探索了古希臘哲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方式。 無論是追求個人成長,還是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尋找方向,這些古老的美德猶如指南針,帶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此系列的第一部作品,首先探討人類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勇氣」。 它代表了膽量、堅韌、榮譽與犧牲,幫助我們直面人生的種種挑戰,成為更勇敢、更強大的自己。   勇氣── 一種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強大且無窮的力量,澎湃而深邃。   我們時常感受到它的迫切需求,卻又經常感到它的匱乏。這使得我們需要反思: 在面對挑戰時,我們是否能克服內心的恐懼? 我們是否敢於走出舒適圈,迎接未知的風險? 我們是否願意在困境中堅持不懈,迎難而上?   我們生活在充滿挑戰的時代,每天必須面對自我、他人和世界的壓力。 這使我們感到猶豫、焦慮和害怕── 不敢向前、不敢冒險,害怕失去、害怕失敗、害怕未知。   然而,勇氣並非毫無畏懼,而是即使在恐懼面前也能堅定不移地前行。 它是克服萬難、挑戰自我的力量。   勇氣不僅體現在應對外在挑戰的表現上,更顯示在克服內在恐懼的過程中。 因此,我們需要發掘內心深處的勇氣,克服猶豫、質疑、和焦慮, 並在面對逆境時戰勝恐懼,超越自己,實現潛能。   在勇氣的旅程中,勇者將經歷三種考驗── 起初,勇氣呼喚我們超越恐懼和膽怯; 隨後,它促使我們勇敢面對各種困境、挑戰和極限; 最終,在幫助他人的那一刻,它呼喚我們成為英雄。   這些挑戰不僅考驗我們的外在行動,更是測試我們內在勇氣的深度與廣度:   ►恐懼的考驗: 是什麼阻擋了勇氣? →恐懼就是勇氣的最大敵人,不管是害怕、事不關己、還是自我設限。 為什麼我們經常止步,不去做那些我們有能力做且應該做的事? →因為我們缺乏堅定的信念和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而這些正是克服恐懼的關鍵。   ►勇氣的考驗: 如何面對和戰勝恐懼? →勇氣就是管理和克服恐懼,無論是在危急時刻還是日常挑戰中。 我們如何在危急時刻或日常挑戰中堅持不懈? →在關鍵時刻的選擇能展現我們的品格和意志,因此當別人都放棄時,我們需要扛起責任,展現自我領導力。   ►英雄的考驗: 什麼是英雄? →英雄是那些為了他人而冒險的人,他們不僅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或更大的目標而無私奉獻。 如何成為他人心目中的英雄? →英雄願意超越自我,為了拯救他人無私奉獻,並展現出無畏的精神。   本書透過描繪從南丁格爾到柴契爾夫人,從戴高樂到納爾遜等歷史名人的事蹟, 讓我們見證了勇氣與恐懼的對峙,以及人性的偉大與堅韌,並深入檢視何謂真正的勇氣:   ►南丁格爾,出身名門,卻毅然成為一名戰地護士,將其一生奉獻給醫療照護的使命。 ►柴契爾夫人,英國首位女首相,被稱為「鐵娘子」,以保守頑固和不屈的改革精神振興經濟。 ►霍雷肖.納爾遜,身受重傷後仍堅守崗位,帶領部隊贏得特拉法加海戰。 ►戴高樂,承擔極大壓力,在全國人民放棄的絕望時刻,獨自拯救了法國。   歷史不是童話,而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勇敢地與命運搏鬥的故事。 我們所追求的偉大事業,往往也是讓人感到戰慄的挑戰。 成就大事的人,沒一個不曾和內心的疑慮、焦慮、缺陷及惡魔拔河過。 然而,正是透過戰勝這些恐懼,我們才能超越自我,實現目標和夢想──   勇氣,便是關鍵。   向斯多葛主義學習勇敢:   •    面對恐懼和不確定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起身而行。 •    人在一瞬間就能鼓起勇氣,無論面臨大事或小事。 •    當你遇到真正的勇氣時,你會感受到它強大的能量。 •    勇氣不是蠻勇,而是在行動中保持冷靜、理性和審慎。 •    真正的勇敢往往是默默無聞的,不追求誇耀。 •    我們必須不斷挑戰自己,去做那些讓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 •    困境實際上有助於推動你向前,只需專注於這一點,就無需害怕。 本書特色 •    這本書探討了古代哲學家和改變世界的領導人所實踐的法則,以幫助我們鍛鍊勇氣並實現目標。作者所闡釋的勇氣並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和行動所必需的力量。無論我們追求的是何種美好生活,勇氣都是改變行為的強大動力。 •    當我們深刻理解恐懼與勇氣的本質時,便能夠克服恐懼帶來的種種限制,從而更加專注地完成工作,更加清晰地洞察局勢,更加真誠地愛護他人和自己,以及更加無私地服務社會。同時,我們也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並勇敢地追求我們心中的目標,從而實現我們的夢想與抱負。 國際推薦   「對於任何想要制定目標的人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用以打造有意義的人生。這本書筆法嫻熟,閱讀起來極為流暢,運用從古代到現代所有領袖面臨的真實故事。每個章節的推進都在旅程的每一頁呈現了寶貴的見解。本書的主題將伴隨著你,並在你閱讀完後持續地給予你力量。」──詹姆士.馬提斯將軍(General Jim Mattis),第26任美國國防部長   「《勇氣在召喚》追溯了勇氣的歷史及其在各個時代的多種面貌,並在當今發出緊急的號召,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奮起。當我們內外搏鬥時,我們會選擇應勇氣的呼喚而奮起,還是應懦弱的低語而羞愧屈膝?這個問題的回答關乎我們的使命感,關乎我們的自由。不僅僅是勝利與失敗,而是我們的生存。這取決於我們,取決於你,取決於我們所有人。敢於挑戰吧!」──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奧斯卡影帝   「《勇氣在召喚》就像是給我們提供了適當的勇氣,一種在現代社會中需要的精神支持或鼓勵。」──喬治.瑞佛林(George Raveling),名人堂籃球教練,前Nike國際籃球事務部總監   「萊恩.霍利得在這本書中展現了自己的勇氣,不隨波逐流,敢於直言不諱,向我們展示了為何如果我們要優雅地、保有人性地共同前進,就不能妥協於恐懼。他引用了歷史上的例子——從古希臘羅馬世界到佛蘿倫絲.南丁格爾,再到他對我們自己時代的「空洞的勇氣」的批評,霍利得展示了為什麼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美德。」──南希.謝爾曼(Nancy Sherman),喬治城大學哲學教授   「在一個充滿著擔憂且深深害怕冒險的世界裡,在所有生活領域中培養勇氣是我們救贖的道路。在這本書中,萊恩.霍利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而鼓舞人心的指南,教我們如何發展這人類最高美德。」──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作者   「在這本書中,作者清楚地呼籲讀者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他引用了從蘇格拉底到索忍尼辛等眾多傑出人物的故事。這是一本充滿真誠與激情的好書。」──莎蒂.巴許(Shadi Bartsch),芝加哥大學古典文學教授  
★罪犯用死亡讓一個人沉默,但法醫會讓屍體開口說話! 百萬粉絲「天才捕手計畫」大熱專欄,篇篇閱讀量10萬+, 讀者口碑炸裂!深入罪案肌理,探尋人性的幽微! 一部法醫兄弟的真實驗屍手記,一幅法醫視角的人性浮世繪。   ★蟬聯數月當當新書總榜前50 ★讀者超好評! 豆瓣讀書評分9.1   【專業推薦】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戴伸峰 「無聲的遺體說出破案的契機」!不管是哪一種案件,唯一能完整呈現犯罪真相的就是被害者。 「讓被害者永遠沉默無聲」是加害者無所不用其極的目標。 本書將「被害者的語言」透過法醫的鑑識,忠實還原,極具可讀性。   ▎「永遠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對自己的,對他人的。」 10宗真實案件,懸念迭起! 當解剖刀劃開真相,屍骨之下惡念叢生。 法醫要為那些無名無聲的屍體竭盡全力,找回尊重和回家的路。   ▎「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看多了人性的陰暗和險惡,      我反而更加珍惜陽光下的生活,其實法醫就是這樣的職業,身在黑暗,心向光明。」 18年來在案發現場與屍骨「對話」,20餘種專業法醫手法。 法醫兄弟親自敘述真實重案!   ‧4年間3起命案,北方夏末秋初的「青紗帳」成為罪惡和恐懼的代名詞。 ‧一棟老宅,6年間陸續有8人入住其中,自位女租客在屋中被殘忍殺害後,又接連發生2起命案,老宅成為名副其實的「凶宅」…… ‧胸部和腹部明顯被銳器所傷,下體被切掉一塊,子宮內有一成形胎兒。嫌疑人竟畏罪自殺!難道凶手的死另有隱情?   ▎揪心 ╳ 驚險 ╳ 道盡人性,比故事更黑暗的是現實,比黑暗更深不可測的是人心。 罪犯用死亡讓一個人沉默,但法醫會讓屍體開口說話。 從體表損傷判斷屍體死亡時間、矽藻檢驗、顳骨岩檢驗、CT掃描⋯⋯ 技術之下,所有罪惡都有跡可循。  
★ 穿過無數絕望,摸索到一個希望...... 百萬粉絲「天才捕手計畫」大熱專欄,篇篇閱讀量10萬+, 讀者口碑炸裂!深入罪案肌理,探尋人性的幽微! 一部法醫兄弟的真實驗屍手記,一幅法醫視角的人性浮世繪。   ★ 蟬聯數月當當新書總榜前50 ★ 讀者超好評!豆瓣讀書評分9.1   【專業推薦】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戴伸峰 「無聲的遺體說出破案的契機」!不管是哪一種案件,唯一能完整呈現犯罪真相的就是被害者。 「讓被害者永遠沉默無聲」是加害者無所不用其極的目標。 本書將「被害者的語言」透過法醫的鑑識,忠實還原,極具可讀性。   ▎「我們不過是社會的一個縮影,無數法醫一次次站出來為死者發聲,為生者維護權利,我更希望的是,天下太平。」 10宗真實案件,懸念迭起! 每個離奇案件的真相背後,都是一個令人唏噓的人生故事。 深入罪案肌理,探尋人性的幽微。直視人性,是為了無懼黑暗。   ▎「我也只是見慣屍體,並不是見慣生死。」 18年來在案發現場與屍骨「對話」,20餘種專業法醫手法。 法醫兄弟親自敘述真實重案!   ‧車禍現場送屍疑點重重,牽出城市入海口處的「屍體黑市」,那裡的屍體明碼標價、生意火爆! ‧遇害一年多的女孩,父母兄弟俱在,卻無人關心,他們擔心的是需要給殯儀館付保管費…… ‧樹林裡的無名白骨屍,案發現場沒有針頭,沒有繩索,沒有刀具。現場既沒有吸毒用具,也沒有自殺工具!人是怎麼死的呢?   ▎懸疑 ╳ 燒腦 ╳ 直擊人性,比故事更黑暗的是現實,比黑暗更深不可測的是人心。 DNA檢驗鑑定技術、煮骨斷齡、精斑檢測、顱骨復原、人皮手套…… 所有罪惡都有跡可循。  
★雙城雙法醫視角★ 正因為看過人性之惡,就越該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 通曉善與惡的法醫破案實錄,兩冊一次收藏!   百萬粉絲「天才捕手計畫」大熱專欄,篇篇閱讀量10萬+, 讀者口碑炸裂!深入罪案肌理,探尋人性的幽微! 一部法醫兄弟的真實驗屍手記,一幅法醫視角的人性浮世繪。   ‧蟬聯數月當當新書總榜前50 ‧豆瓣讀書評分9.1   【專業推薦】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戴伸峰 「無聲的遺體說出破案的契機」!不管是哪一種案件,唯一能完整呈現犯罪真相的就是被害者。「讓被害者永遠沉默無聲」是加害者無所不用其極的目標。本書將「被害者的語言」透過法醫的鑑識,忠實還原,極具可讀性。   《我的骨頭會說話:法醫真實探案手記1》──南方法醫‧廖小刀 ▎「我們不過是社會的一個縮影,無數法醫一次次站出來為死者發聲,為生者維護權利,我更希望的是,天下太平。」 10宗真實案件,懸念迭起! 每個離奇案件的真相背後,都是一個令人唏噓的人生故事。 深入罪案肌理,探尋人性的幽微。直視人性,是為了無懼黑暗。   ▎「我也只是見慣屍體,並不是見慣生死。」 18年來在案發現場與屍骨「對話」,20餘種專業法醫手法。 法醫兄弟親自敘述真實重案!   ‧車禍現場送屍疑點重重,牽出城市入海口處的「屍體黑市」,那裡的屍體明碼標價、生意火爆! ‧遇害一年多的女孩,父母兄弟俱在,卻無人關心,他們擔心的是需要給殯儀館付保管費…… ‧樹林裡的無名白骨屍,案發現場沒有針頭,沒有繩索,沒有刀具。現場既沒有吸毒用具,也沒有自殺工具!人是怎麼死的呢?   ▎懸疑 ╳ 燒腦 ╳ 直擊人性,比故事更黑暗的是現實,比黑暗更深不可測的是人心。 DNA檢驗鑑定技術、煮骨斷齡、精斑檢測、顱骨復原、人皮手套…… 所有罪惡都有跡可循。   《我的骨頭會說話:法醫真實探案手記2》──北方法醫‧劉八百 ▎「永遠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對自己的,對他人的。」 10宗真實案件,懸念迭起! 當解剖刀劃開真相,屍骨之下惡念叢生。 法醫要為那些無名無聲的屍體竭盡全力,找回尊重和回家的路。   ▎「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看多了人性的陰暗和險惡,我反而更加珍惜陽光下的生活,其實法醫就是這樣的職業,身在黑暗,心向光明。」 18年來在案發現場與屍骨「對話」,20餘種專業法醫手法。 法醫兄弟親自敘述真實重案!   ‧4年間3起命案,北方夏末秋初的「青紗帳」成為罪惡和恐懼的代名詞。 ‧一棟老宅,6年間陸續有8人入住其中,自位女租客在屋中被殘忍殺害後,又接連發生2起命案,老宅成為名副其實的「凶宅」…… ‧胸部和腹部明顯被銳器所傷,下體被切掉一塊,子宮內有一成形胎兒。嫌疑人竟畏罪自殺!難道凶手的死另有隱情?   ▎揪心 ╳ 驚險 ╳ 道盡人性 罪犯用死亡讓一個人沉默,但法醫會讓屍體開口說話。 從體表損傷判斷屍體死亡時間、矽藻檢驗、顳骨岩檢驗、CT掃描⋯⋯ 技術之下,所有罪惡都有跡可循。   【書籍特色】 ▎從業18年法醫兄弟親歷真實重案 兩位作者是大學法醫專業上下鋪的兄弟,畢業後一南一北,講述生涯最離奇震撼的20宗真實案件。 ▎20場與「屍骨」對話,20餘種專業法醫手法 在案發現場與屍骨「對話」,不斷挖掘出的證據串起案件全貌,抽絲剝繭尋找案件真相,用技術擊破完美犯罪的假像! ▎命案中最撕裂的人性 自私、好色、冷漠、偏見、霸道、虛偽、狡猾……,在震撼的閱讀體驗之外,感受人性複雜和生命柔軟。  
從911恐攻、伊拉克戰爭、烏克蘭戰爭再到以巴衝突 , 仇恨的連鎖犧牲了上萬條人命。 寬恕會是無盡黑暗中的一線曙光嗎?   我們每個人都被傷害過、也傷過人, 需要被原諒,同樣也需要原諒他人。   然而那些無法抹滅的意外傷害、暴力侵犯、甚至是蓄意謀殺, 讓憎恨與原諒間的巨大鴻溝,難以跨越。   對於那些造成我們永久傷痛的人, 以及那些無法改變的歷史與集體暴力事件, 我們能夠放下仇恨並寬恕嗎?   →目睹以色列軍隊殺害巴勒斯坦孩子,巴桑.阿拉敏在十六歲時嘗試投擲手榴彈,轟炸以色列軍隊車隊。多年來飽受以色列軍隊殘暴折磨的他,最後總算一報血仇。他說:「我內心深深渴望報仇,於是加入解救城鎮災難的團體,雖然我們自稱是自由鬥士,但外界稱呼我們恐怖分子。」   →蘿比.戴米里恩的兒子大衛在以色列軍隊擔任後備軍時,遭到巴勒斯坦籍狙擊手槍殺身亡,當政府派人到家中通知噩耗時,她說出:「請不要打著我兒子的名義尋仇報復。」   →真.亞隆本來是為了保衛以色列加入以色列國防軍,數度參與對抗巴勒斯坦人的暴力圍攻後,他開始後悔加入國防軍,質疑他怎能自詡是一個關愛孩子的父親,卻不把巴勒斯坦的孩子當人看待。    英國獨立出版商圖書獎(IPPY)時事類金獎記者、 非營利組織「寬恕計畫」創辦人瑪琳娜.肯塔庫奇諾, 深入調查、探索了複雜難解又扣人心絃的「寬恕」主題長達二十年, 範圍涵蓋個人、團體、宗教、組織、社會,乃至國家; 採訪了上百位需要「自我寬恕」以及「寬恕他人」的人們,並蒐羅他們的故事。   這些人包括: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目睹兒子被處以死刑的母親、 被父親強暴的女孩以及意外害死自己的朋友、寵物和孩子的人……   有些人憶起並直視內心傷痛,並且開啟寬恕與解決的可能。 有些人為了復仇,而緊抓痛苦的記憶。 有些人拒絕寬恕,導致身體生病且難以康復。 有些人無法原諒自己,一輩子活在羞愧和罪惡感中。   因而對於寬恕的體認也有千百種: 寬恕不是原諒罪行,而是人性本質。 寬恕不是一次性的行為,而是一個持續修復自我的過程。 寬恕並不是忘記過去,而是摒棄那些傷害我們思想和生命的毒刺。   透過這些悲傷而動人、真實又深刻的故事,糾結徘徊於原諒與憎恨間的人們, 我們能夠更理解、思索「究竟什麼是寬恕」如何突破痛苦帶來的循環, 以及最終,修補一顆破碎的心。 本書獻給每一位曾經在寬恕他人或正在取得寬恕中掙扎的人們。  
華人第一本、孫中興教授睽違四年全新力作 社會學x詐騙現象 一場制度、歷史、性別、心理、階級與道德的人性研究!   為什麼人們願意相信陌生人畫的大餅? 為什麼人們即使得知真相,依然執迷不悟? 為什麼聰明人在騙局面前也不堪一擊? 為什麼貪心會上當,但好心也會被騙?   當詐騙幾乎成為全民體驗、無所不在之時,社會學能提供的不是「學會從此不上當」, 而是能從更核心且宏觀的角度去思考、意識: 我們不想受騙,卻又多麼不經意地說謊? 如果什麼都不相信,是不是就不會被騙? 在各種大大小小、無意識與有意識的謊言中(從「下次約吃飯」、考試作弊到詐騙集團),人們失去什麼又得到什麼? 金錢、權力、愛情、親情、人際、知識、政治……最終,人們害怕與期待的究竟是什麼? 本書整合了臺大社會學系名譽教授孫中興, 多年來以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哲學、歷史經典及相關實驗研究等資料, 深入「詐騙」到「信任」互為因果、表裡的關係,從個人內在到生活情境,剖析他人也反思自己, 讓我們想想如何能夠做得更好,甚至做出改變--創造一個真誠、值得信任的人生。   本書特色 ◇華人第一本貫通東西方文獻、相關學科理論與實驗的詐騙現象專書 ◇社會現象就用社會學來解--從社會學、心理學、社會生物學到歷史經典,跨領域解析無所不在的詐騙! ◇幽默、平實文字遇上專業、學術研究,融合日常案例與經驗,深入淺出,讓看似有難度的學問變得適口好讀!  
★幽默文字、深入淺出的角度、接地氣的觀點,輕鬆連結經典智慧與現世困境! ★以醫家天人之學,闡道德之旨趣,備一家之妙論! ★從修道養性、中醫養生、管理哲學、到投資理財都要讀的一本書!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道德經》中有大智慧, 於現世能修道求真、明心見性, 當世道越艱難,我們越需從《道德經》尋求解方, 透過老子的通達之言,將人生難題化繁為簡, 獲得生活方向的指引。   自古以來,醫道本同源,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 通過幽默筆調與獨到見解,融會貫通醫學與道學中的大智慧, 並在人事紛繁當中,安定人心,以不變應萬變, 儘管身處紛亂世道,仍能不著相、時刻不忘本心與本性。   而老子的智慧,即便在現代,也能付諸實踐於生活: 如養身修道,以「抱樸守拙」、「綿綿若存」為發心; 想健康長生,可以多練正椎、晃海,是為練功以守竅; 炒股之道,須銘記「禍福相依」、「柔弱處上」; 經營公司、領導下屬,從「其政悶悶」、「治大國若烹小鮮」做起; 所有生活煩擾,都能從本書獲得領悟,並踏上屬於自己的大道之途。   ▍為何我們要在現代讀《老子》(亦即《道德經》)—— 1.充滿智慧大道,提升個人成長與內在寧靜,歐巴馬、愛因斯坦也在讀!  2.成為心靈寄託與生活指引,幫助人們從欲念中解放,重新思考人生意義。  3.遵循四時八卦養生健體,連結自然與人的關係。    【本書特色】 1.大道貫之——醫道同源,尋求身、心、靈的共同解方 中醫藥博士胡塗醫,從小熟讀醫道經典、 學習古傳中醫, 熟稔養生之道,從心至身,自內到外,入世間帶你領略老子大智慧。   2.盡付笑談間——不走尋常路的講經之道 「焚經經在,注經經亡」,為避免失意傳言,此書並非逐字逐句講解, 而是在作者的行文談笑間,讓讀者輕鬆領略《道德經》蘊含的深廣內容。   3.現世困境求生——當代社會最需要的生存智慧 無論是對內的靜心冥想、練功強身,對外職場管理、投資炒股, 皆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現況的經文,得出圓融的解決之法。   4.凡你所問,皆能回答——特別收錄〈求道解惑QA〉 彙整大眾的問答精華集,從經書解惑到修道之法, 都能透過胡塗醫醍醐灌頂般的回覆得到解答。  
★★★ 「英國心理學界的特種部隊」凱文.達頓最新著作 ★★★ 全球影響力教父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盛讚: 「閱讀本書後,你將重新定義『思考』這件事。」   藍營vs綠營、黑vs白、好vs壞、喜歡vs討厭、男vs女、認同vs不認同…… 新聞、媒體、社群上充斥巨量資訊,讚後不理成為新一代文明病 ──────你也被二元思維綁架了嗎?! 別讓非黑即白的分類規則,摧毀你的思辨力!   Facebook 有 70 幾種性別分類,Netflix 有 76,000 個電影分類、Spotify 有 4,000 種音樂類型…… 世界太多變,兩種分類不夠用,快升級你的二元大腦!   講到選舉,腦海中就只有兩大勢力:「藍營/綠營」、「民主/共和」? 各種社會議題討論,只要不是「我方」,就是「敵方」? 英國脫歐後,「英國人」和「歐洲人」便不能再混為一談?   從日常到政治、戰爭、演化……所有決策,都是劃線、分界得出的結論。 該從何劃線、劃出的線是否真確,取決於我們對思維的認知與覺察。   ▼我們為什麼習慣用二分法思考? 二元思維始於人類演化歷程,透過劃清「戰鬥或逃跑」、「我們與他們」、「正確或錯誤」的分界,幫助遠古時代的先人生存。 例如:看見樹叢裡的黑影,他們只會想「那是什麼,可以吃嗎?」跟「那是什麼,會吃我嗎?」 時至今日,在環境步調及社群媒體的影響下,現代人更傾向劃出明確界線,以幫助自己縮短思考時間、做出立即判斷。   ▼二元思維的問題是什麼? 非黑即白的棋盤式思維易引發極端對立、歧視與偏見。 例如:對伊斯蘭國(ISIS)成員來說,世上只有「穆斯林」跟「非穆斯林」兩種人; 若「白人」與「黑人」同時拿著某樣東西,黑人往往會被認為是手持武器。 個人若侷限於二元思考,則容易忽略選項、錯失機會、喪失判讀真相的思辨能力。   英國前特種部隊SAS戰士、知名小說家安迪.麥克納布(Andy McNab)曾說: 「黑與白不只是黑與白,而是無限的灰階。」   假消息愈趨猖獗,在流量與點擊率之間,事實已然被網路部落私有化; 建立灰階認知,重新劃定僵化分界,是後真相時代人人必備的思辨練習。   本書特色   1. 現代人被家庭、職場、社群媒體制約,導致我們只會選邊站。本書是當代社會的思辨力補藥。 2. 作者透過自身心理學專業,搭配時事、案例、訪談與各界理論,一舉突破日常決策和真相判讀的盲點。 3. 零盲點思維、超級說服力大師……多元思考好處多?本書提升讀者思考維度,掌握優化自我的機會!
人類未來與經濟發展的啟示之書 一部橫跨人類學、哲學、經濟、科學與生態的前瞻巨作   透過傑森.希克爾的宏觀視野帶領讀者橫跨了幾個世紀和大陸,整合了學科,全面探討經濟發展於對於當代人類與環境的影響。   閱讀本書,不但能明白現今問題的生成,更明晰了未來解決方案。   人類存在於地球將近三十萬年,卻在資本主義興起的幾百年內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甚至揭開「第六次大滅絕」的序幕——氣候變遷、生態失衡、資源耗竭。   關於危機,我們必須先問:   •資本主義造成氣候變遷和生態崩壞,其運作方式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應對? •經濟成長能夠與資源和能源使用脫鈎嗎?「綠色成長」究竟是「聖杯」還是「白日夢」? •經濟成長不斷超越我們的脫炭努力,然而「科學」與「成長主義」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化解?   這本書可以帶領我們: •脫離瘋狂的「成長主義」,建立一個更美好、更平等的社會。 •縮小貧富差距,投資全民公共財,更公平地分配所得和機會,讓人類從消費主義中解放。 •降低對生態系統的衝擊,讓人類活得更幸福。   我們從新冠危機的處理中了解,全球面臨攸關生存的共同危機之時,人民和政府齊心就能做到看似不可能的事。氣候危機亦然。當我們重新聚焦於人類福祉而非資本積累,意識正確方向、提出建設性的解方,便能重新校準、挽救崩壞的環境。   【關於歷史】 探究資本主義的悠久歷史,了解我們如何陷入「成長」的掌控,它又如何強加於世界各國的制度,顛覆了我們與生命世界的平衡。   【關於經濟學】 我們必須從債務制度到金融系統,打造一個後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將人民、企業、政府,甚至讓創新從成長的桎梏解放出來。   【關於科學】 GDP是結合能源和資源使用,到了二○五○年人類的材料消耗量會超過兩千億噸,超出安全界限四倍,棄成長勢在必行。   【關於人類學】 地球本身運作得像一個有生命的超級有機體。我們必須學習與其餘生命世界不同的看待角度,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與自然的關係。   【關於哲學】 資本主義下的主流哲學思想貶低生命的價值,剝削自然,把土地變成財產、生物變成東西、生態系統變成資源,以達到成長的目的。   【關於生態學】 昆蟲是生命網的關鍵節點。科學家發現至少十%昆蟲物種面臨滅絕。如果昆蟲消失,一切將會崩垮。   得獎紀錄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書籍  ★ 美國亞馬遜讀者好評4.7星  ★ Goodreads 4.5星
當法律只能保護懂法律的人時......這些法律問題,別再說與我無關!   未來是老年化社會,許多與老年相關的法律問題將會越來越受重視, 儘管老後充滿未知,但我們到底該怎麼過生活才能自在舒心? 遇到生活問題、生病問題、親子問題、財務問題、遺產問題時,又該如何面對與處理? 以故事為起點,輔以呂律師法律觀點解析, 呂律師將未來的老後生活可能狀況,化為一篇篇值得細細思考的人生法律問題, 40篇與熟年有關的自我、婚姻、親子家庭關係、財務規劃、繼承等法律思考, 給現在的父母,未來的自己,一本最實用的熟年生活法律指南。   留下自己的愛,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愛不等於錢!   關於 熟年的自己 ☆ 我該離婚嗎?伴侶生病了我該怎麼辦?與同居伴侶分手財務怎麼分?我無婚無伴,該寫遺書嗎?我生病了可以指定監護人嗎?   關於 熟年的親子關係 ☆ 我想再婚孩子卻關心財產?我的兒子成年了住在家裡卻不工作該怎麼辦?為何我辛苦拉拔長大的孩子會不聽我的話?我的孩子被地下錢莊威脅、我打了媳婦她要告我、我生了一個跨性別的孩子……   關於 熟年的財務規劃 ☆  伴侶在外欠債跟我有關嗎我需要代他償還嗎?我未婚但有孩子,我的財產以後有可能被孩子的生父拿走嗎?房子借名登記給孩子,我想要回來可以嗎?離婚後的財產到底該如何協議?過戶給媳婦的房子可以要回來嗎?   關於 熟年的死亡問題 ☆  繼承人有負債時該如何處理?拋棄繼承也有無效的時候?兒子太不孝,該如何剝奪他的繼承權?我的孩子去世了,我跟他的未亡人要怎麼分遺產?我該怎麼寫遺囑?我可以決定我過世後要如何安葬嗎?   本書特色   1.故事:40篇故事代表著可能發生在許多家庭中的熟年生活困境,值得大家思考並預習老後的法律問題。 2.呂律師聊天室:呂秋遠律師用一貫幽默的口吻,解析難懂的法律,也因處理過太多親人間的官司,讓身為律師的他有許多的感悟並提出建議。   
這些人生難題,絕對都可能發生...... 760,000人FB有感追蹤,全台最會說故事的律師 呂秋遠 從婚姻問題、親子關係到熟齡生活, 將帶給你 情 · 理 · 法全解答! 呂律師寫給你的生活法律雙書套組:(限量簽名版) 《幸福了,然後呢?:你該知道的家事法律》 《預見熟年的自己:老後自在的生活法律》 《呂律師跟你說的暖心叮嚀書籤》組 一次擁有滿滿的生活法律故事與解說, 以及四張暖心叮嚀的律師形象照書籤! ────1.《幸福了,然後呢?:你該知道的家事法律》──── 感情、健康與金錢都類似, 你不該急著去獲得,而是要經年累月的平衡。 婚姻與家庭是社會中重要的基石, 但往往發現最親近的人可能帶來更深的傷害。 如何與伴侶、家人相處,是一生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書主題根據民法中的家事法,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人生法律難題, 呂律師將用他最擅長的方式,寫出人人有感易懂並深思的一本生活法律書。 【內容簡介】 愛,不該以任何暴力與控制的形式存在   當關係尚未破裂,我們該如何在陷入困境中,更有智慧的面對伴侶、家人之間相處的難題。 本書有關於婚姻、親情、財產對應的法律問題共30大篇, 每篇從故事、呂律師觀點到QA答問,這些問題也有可能是你將面對的問題。 那些被網友們喻為「家庭鬼故事」的家庭關係百態, 請看從呂律師的視角如何解讀這些家庭與婚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 【關於婚姻,呂律師說】 * 面對婚姻的困境,可以不必忍受,困難的點在於要不要決定改變。 * 婚姻的本質是信任,騙得到的人,都是最相信你的人。擔心錢會被分走,那就乾脆不要結婚,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 在離婚訴訟裡,並不是先提離婚就先贏。什麼是贏?當然是得到你要的東西才叫做贏。 * 時間到了,所以要結婚,時間到了,也會想離婚。 ★ 這些法律你要懂→ 侵害配偶權、剩餘財產分配、免除分配額、家庭生活費用、保護令、離婚協議……   【關於親情,呂律師說】 * 這個世界裡,沒有天生的父愛或母愛,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父母。你不必體諒這一點,但是你得體會這件事。 * 人跟人之間,不會有無緣無故地愛與恨,不要被血緣綁架了自己。特別是談到錢的時候,優先照顧自己才是真的。為了別人,毀了自己,一點也不值得。 * 跟家人的物質界線,永遠都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予家人「即使不還也不會犧牲自己生活品質」的錢,超過這個限度,不能給也不該給。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並不是罵人的話,而是血淋淋的事實,這種責任真的太累,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 這些法律你要懂→ 監護權、扶養義務、改姓、探視權、借名登記、跟蹤防制、監護宣告、撤銷贈與…… 【關於財產,呂律師說】 * 感情、健康與金錢都類似,你不該急著去獲得,而是要經年累月的平衡。 * 人生最怕的不是死,而是沒死,但不能由自己決定事情 * 許多人在爭取遺產,要的並不是錢,而是愛。 * 遺產沒有公平可言,因為在遺產之前,叫做親情。 * 錢這種東西,沒用完的叫做遺產,用完的叫做財產。     ★ 這些法律你要懂→ 遺產分配、拋棄繼承、自書遺囑、特留分、分割遺產、偽造、侵占、意定監護……   本書特色 1. 人人都需要一本了解自身權益、不讓家庭失和的生活法律書。 2. 從故事到呂律師法律觀點,再到QA法律問答,多重呈現各種婚姻家事難題。 ────2.《預見熟年的自己:老後自在的生活法律》──── 當法律只能保護懂法律的人時......這些法律問題,別再說與我無關! 未來是老年化社會,許多與老年相關的法律問題將會越來越受重視, 儘管老後充滿未知,但我們到底該怎麼過生活才能自在舒心? 遇到生活問題、生病問題、親子問題、財務問題、遺產問題時,又該如何面對與處理? 以故事為起點,輔以呂律師法律觀點解析, 呂律師將未來的老後生活可能狀況,化為一篇篇值得細細思考的人生法律問題, 40篇與熟年有關的自我、婚姻、親子家庭關係、財務規劃、繼承等法律思考, 給現在的父母,未來的自己,一本最實用的熟年生活法律指南。 【內容簡介】 留下自己的愛,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愛不等於錢! 關於 熟年的自己 ☆ 我該離婚嗎?伴侶生病了我該怎麼辦?與同居伴侶分手財務怎麼分?我無婚無伴,該寫遺書嗎?我生病了可以指定監護人嗎? 關於 熟年的親子關係 ☆ 我想再婚孩子卻關心財產?我的兒子成年了住在家裡卻不工作該怎麼辦?為何我辛苦拉拔長大的孩子會不聽我的話?我的孩子被地下錢莊威脅、我打了媳婦她要告我、我生了一個跨性別的孩子…… 關於 熟年的財務規劃 ☆  伴侶在外欠債跟我有關嗎我需要代他償還嗎?我未婚但有孩子,我的財產以後有可能被孩子的生父拿走嗎?房子借名登記給孩子,我想要回來可以嗎?離婚後的財產到底該如何協議?過戶給媳婦的房子可以要回來嗎? 關於 熟年的死亡問題 ☆  繼承人有負債時該如何處理?拋棄繼承也有無效的時候?兒子太不孝,該如何剝奪他的繼承權?我的孩子去世了,我跟他的未亡人要怎麼分遺產?我該怎麼寫遺囑?我可以決定我過世後要如何安葬嗎?   本書特色 1.故事:40篇故事代表著可能發生在許多家庭中的熟年生活困境,值得大家思考並預習老後的法律問題。 2.呂律師聊天室:呂秋遠律師用一貫幽默的口吻,解析難懂的法律,也因處理過太多親人間的官司,讓身為律師的他有許多的感悟並提出建議。 【套書限定《呂律師跟你說的暖心叮嚀書籤》組】   尺寸:5×15cm 紙張:凝雪映畫 240g 數量:一組共四張 印刷:全彩
感情、健康與金錢都類似, 你不該急著去獲得,而是要經年累月的平衡。 婚姻與家庭是社會中重要的基石, 但往往發現最親近的人可能帶來更深的傷害。 如何與伴侶、家人相處,是一生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書主題根據民法中的家事法,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人生法律難題, 呂律師將用他最擅長的方式,寫出人人有感易懂並深思的一本生活法律書。   愛,不該以任何暴力與控制的形式存在   當關係尚未破裂,我們該如何在陷入困境中,更有智慧的面對伴侶、家人之間相處的難題。 本書有關於婚姻、親情、財產對應的法律問題共30大篇, 每篇從故事、呂律師觀點到OA答問,這些問題也有可能是你將面對的問題。 那些被網友們喻為「家庭鬼故事」的家庭關係百態, 請看從呂律師的視角如何解讀這些家庭與婚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   【關於婚姻,呂律師說】 * 面對婚姻的困境,可以不必忍受,困難的點在於要不要決定改變。 * 婚姻的本質是信任,騙得到的人,都是最相信你的人。擔心錢會被分走,那就乾脆不要結婚,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 在離婚訴訟裡,並不是先提離婚就先贏。什麼是贏?當然是得到你要的東西才叫做贏。 * 時間到了,所以要結婚,時間到了,也會想離婚。 ★ 這些法律你要懂→ 侵害配偶權、剩餘財產分配、免除分配額、家庭生活費用、保護令、離婚協議……   【關於親情,呂律師說】 * 這個世界裡,沒有天生的父愛或母愛,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父母。你不必體諒這一點,但是你得體會這件事。 * 人跟人之間,不會有無緣無故地愛與恨,不要被血緣綁架了自己。特別是談到錢的時候,優先照顧自己才是真的。為了別人,毀了自己,一點也不值得。 * 跟家人的物質界線,永遠都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予家人「即使不還也不會犧牲自己生活品質」的錢,超過這個限度,不能給也不該給。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並不是罵人的話,而是血淋淋的事實,這種責任真的太累,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 這些法律你要懂→ 監護權、扶養義務、改姓、探視權、借名登記、跟蹤防制、監護宣告、撤銷贈與……   【關於財產,呂律師說】 * 感情、健康與金錢都類似,你不該急著去獲得,而是要經年累月的平衡。 * 人生最怕的不是死,而是沒死,但不能由自己決定事情 * 許多人在爭取遺產,要的並不是錢,而是愛。 * 遺產沒有公平可言,因為在遺產之前,叫做親情。 * 錢這種東西,沒用完的叫做遺產,用完的叫做財產。 ★ 這些法律你要懂→ 遺產分配、拋棄繼承、自書遺囑、特留分、分割遺產、偽造、侵占、意定監護…… 本書特色   1. 人人都需要一本了解自身權益、不讓家庭失和的生活法律書。 2. 從故事到呂律師法律觀點,再到QA法律問答,多重呈現各種婚姻家事難題。
誰是受害者?是精神病讓他們殺人,還是社會逼他們犯罪? 辯證精神罪犯真正該承擔的罪責, 回歸人性原點,思考真正能降低這類社會案件的方法!   ▌10多年豐富經驗,處理超過2500宗個案的司法精神醫學權威, 以精神科╳法律的專業視角,潛入罪犯心理,揭開罪行背後的意義。▌   台灣近幾年陸續出現幾則重大社會刑案, 例如2012年台南湯姆熊隨機殺人案、2015年北投文化國小女童命案、 2016年內湖小燈泡案、2020年車站殺警案等…… 這些案件的被告因為精神病的緣故, 除了逃過死刑,更在判決下獲得無罪, 如此的判決,讓人不得不想,是不是「精神病=免刑、免死金牌」?   本書從法醫精神科醫師的角度切入, 藉由十則真實案例,呈現精神科醫師與精神罪犯的第一線對話。 這些犯案者,究竟是病人,還是犯人? 他們犯下的罪行,究竟是謀殺, 還是社會不斷忽略、噤聲他們,因而造成的一種結果? 在這些罪行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真相與社會問題? 探尋加害者與被害人之間最模糊的界線, 辯證精神罪犯真正該承擔的罪責, 回歸人性原點,思考真正能降低這類社會案件的方法。   ◎破除社會大眾誤解,真實的「法醫精神科」! 法醫精神科是精神醫學的一個專門分支, 主要為監獄、監獄醫院或於社區內的精神病犯人提供精神病評估和治療, 以及為法庭撰寫犯人的精神報告。 透過真實案例,讀者將能理解他們如何鑑定這個人有病、 有什麼病、這個病對犯罪行為的影響,以及對其刑責的建議。   ◎十個真實案例,反映社會不能忽視的問題! 弒母的孩子、殺了寶寶的母親、 手刃前夫女友的女子、拿刀恐嚇兒子的父親…… 本來正常的普通人,為何突然跨越道德邊界、法律底線, 犯下罪行,成為被告?   ◎是精神病讓他們殺人,還是社會逼他們犯罪? 原本正常的她因丈夫外遇,有了一個破碎的家庭, 前夫新女友禁止她探訪女兒,甚至疑似施虐…… 她難以成眠,陷入憂鬱,卻遲遲得不到她需要的幫助。   ──當社會無法提供幫助時, 他們是不是只剩下「自己解決問題」,這個選擇?   ◎因為他有精神病,理當被如此對待? 她智商略低,自小就常被強勢大姐欺負, 出嫁以後,迎接她的卻是小叔與丈夫的暴力, 她想照顧自己的寶寶,卻沒有能力,終於失手殺了孩子……   ──當社會不願正視、接納精神病時, 病人要怎麼得到正確的對待及相應的治療?   ◎因愛而生的病,如何找到出口? 青春期的他,因為在意異性而開始減肥, 沒想到因此得到父親的認可, 為了父親,他勤奮減肥到犯了厭食, 父親卻視他為家恥,讓他壓抑成疾,開始偷竊、偷吃……   ──為了家人顏面,他無法坦承病情, 若非因為對重要他人的愛,這些人,怎麼會犯下罪行? 名人推薦 ──精神科醫師 沈政男 專文推薦──
「台灣已經進入『人瑞時代』。」——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楊培珊 21世紀,人類正式走入「百歲時代」。 全球醫療系統都尚未準備好, 但巨大的醫療商機卻悄悄浮現; 社會動力普遍老化, 卻讓銀髮上班族有了翻轉人生的機會! 全民長壽的此刻, 我們該如何「活得久,又活得精采」? 當人生真的70才開始, 家庭、健康、心理、醫療、工作型態與商業活動,都將產生鉅變! 形塑長壽社會的未來樣貌,第一本全球老化時代的最佳指南。   【內容簡介】   數據顯示:2019年出生的小孩,預計可以活到100歲。 202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預計將永遠超越5歲以下人口。 當你60歲,你敢退休嗎?你的錢真的夠嗎?你的資源可以維持到何時?   英國——每十張病床中,就有一張躺著其實可以出院,卻無處可去的老人。760萬人成為家人的專職照護者,其中67萬人照顧失智症患者。 日本——老爺爺老奶奶在便利超商櫃檯打工,沒有人敢搞丟飯碗,因為老人年金與福利根本不夠。 中國——無數子女北漂,但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下,子女若冷落或忽視父母,則屬違法。孝與不孝,該如何界定?子女已難生存,奉養這門功課,又該如何完成? 全球——教育程度低且社經地位不佳的人,由於壓力荷爾蒙經常性過高,生理年齡會比教育程度高的高階主管還要提早衰老,形成了一種社會不正義。   然而,人老了,絕不能只是眼巴巴地望著終點線到來。 人生後半場延長賽,應該要是生命給我們的禮物。本書將告訴你以下驚人事實:   ——心理影響生理,若能隨時更新「老年」定義,年輕的心態將打造年輕的生理年齡! ——只要在生活中植入小小的運動飲食改變,我們就能讓自己有病在身的時間壓縮到最短。 ——退休族轉換跑道繼續工作,吸收新知迎接新挑戰,才是超級保健、護腦的良方。 ——「退而不休」成為歐美新趨勢,各大企業開始發現,他們正需要有技術經驗、有責任心又有人脈的「初老年/中年活力」! ——歐美各國開始吹起「退休村」、「青銀共居」、「熟女共居組織」等風潮,既能阻止孤獨死情況發生,又能有效預防長輩失智發生。 ——德國開始提撥預算,給付負責照護工作的家人,減緩其被剝奪感,增加其認同感。 ——荷蘭的「鄰里照護網」大大增強照護師與病患的「信任感」,客製化的照護方案,為國家和病患都省下掛病院、看心理諮商的大筆預算。 ——可偵測生命徵象的穿戴式科技與照護機器人的研發,將有效協助家屬掌握長輩健康狀況。 ——生物專家正努力解密長壽基因,幹細胞與白藜蘆醇等「抗細胞老化藥品」的使用,可望於十年內正式問世。   「初老年」與「中老年」的活法也大大不同,我們都應該努力延長充滿活力的「初老年」,將行動不便的「中老年」時間壓到最短。倘若各國政府或各界人民團體,能致力於「改變老年的定義」、「介入民眾的飲食與運動控制」、「創建全民永生工作制度」、「研發新神經元增生與長壽基因之改良」、「打造機器人協助的醫療空間」、「為民眾創立生活圈與生活目的」,人民就有機會脫離絕望、虛弱無力的老年生活,重新定義長壽的價值。   【本書特色】  理解百歲時代來臨現象,重新定義長壽價值 理解歐美、日本面臨全民長壽,針對社會政策面的對應措施 理解歐美、日本面臨全民長壽,針對醫療照護方面的新趨勢
搶先全球英文版 版權已售全球 日本、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荷蘭等18國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 楊永明專文導讀   來到後疫情時代,我們真的有解答了嗎? 2020年全球因為一隻新冠病毒天翻地覆,歐盟暫停運作、民主制度停頓、資本主義停滯,失業率飛升。這不只是一場死傷慘重的瘟疫,其嚴重性更超越二十一世紀兩大危機:恐怖主義和金融危機。早在五、六年前,比爾・蓋茲就已提出警告、美國國家情報會議預測過,世界將會有一場全球疫病大流行,這場可被預測卻難以想像的「灰天鵝」,最後還是癱瘓全球的政治、經濟、社會運作。這場帶來失序,看不清未來面貌的新冠肺炎,為何讓所有評論家都說回不去?究竟是哪些事情徹底被改變了? 歐洲政治學家伊凡.克雷斯戴(Ivan Krastev),同時也是索菲亞自由戰略中心(Center for Liberal Strategies)的主任,長期在《衛報》、《紐約時報》等撰寫政論。本書根據一篇為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for Foreign Relations)撰寫的文章改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地緣政治風險的精彩絕倫的國際視角。   本書不只帶我們近距離看見社交距離背後所代表的排外如何破壞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鏈、獨裁制度趁勢而起;不同的政權如何因應,美國總統大選是否能終結中美新冷戰關係等目前熱門議題。 克雷斯戴觀察到在這些議題下,還暗藏尚未被梳理清楚的幾項矛盾: * 全球化真的走到了盡頭? * 政治人物是否意識到這場疫情真正的危機? * 疫情的反反覆覆會帶來國家內部分裂? * 當經濟危機遠超過公衛危機,人民還能相信政府嗎? * 歐盟會因為這場疫情大流行,失去其影響力,成為有名無實的存在嗎? 臺大政治學系兼任教授楊永明老師為本書撰寫導讀。針對作者的觀點,延伸出台灣在防疫有成後,歐洲已然改變,他們會如何牽動全球局勢的改變。身處亞洲的我們,要如何關注局勢。東西方政治學者的思維碰撞也是本書的看點之一。   名人推薦   了解趨勢,必讀推薦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王文靜|著名媒體人、前「商周集團」執行長
★TIME 2019年度風雲人物 ★2019諾貝爾和平獎被提名人 ★2019年瑞典年度最重要的女性 ★2019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青年代表 ★完整收錄葛莉塔22篇精彩演說全文(中英對照)   2018年6月瑞典,每週五都有一個15歲女孩在國會前靜坐,身旁放著一個牌子寫著:「為氣候罷課」。 這個女孩是葛莉塔‧通貝里(Greta Thunberg)。   11歲時,葛莉塔被診斷出有亞斯伯格人格、選擇性緘默、憂鬱症、厭食症等問題。 原因居然是她發現氣候變遷造成人類存亡危機,人們卻毫無作為。 而「為氣候罷課」是她能救自己、救下一代、救地球的方式。   如今,這項運動在全球引發熱烈迴響,她也成為環保運動的重量級人物, 而她勇於一人站上街頭,不畏眼光、追求真相,更是全球「青年力量」浪潮的代表。   這一年多來,她疾呼各國正視氣候變遷問題的努力,成功凝聚全球聲量; 她身體力行減低碳足跡,拒搭飛機,而是費時一個月搭零碳排帆船橫渡大西洋,參加聯合國大會。 不單單如此,她確實讓民眾對氣候議題改觀,帶動世界各地青年走上街頭,為氣候而戰。 她也讓各國領袖承認阻止地球升溫是當務之急,成功推動英國國會表決通過法案,要求政府消除碳足跡。   當網路上開始出現酸民散播謠言,說有人「在背後」操控她,或者攻擊她的亞斯伯格人格, 她並不沉默,針對所有的指控仍用她最在乎的氣候變遷議題成功反擊, 她的高度與格局連美國總統歐巴馬、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都盛讚。   本書不僅記錄葛莉塔從普通少女變成氣候運動家的歷程, 也看到她與家人所經歷的痛苦,她為此額外付出的努力。 更收錄她在聯合國高峰會、美國國會、世界經濟論壇等15篇演講全文。 言詞鏗鏘有力,展現高度、震撼眾人,值得一讀。 【本書特色】 *唯一一本由葛莉塔與母親合著,深度認識葛莉塔,看見她關注氣候危機的起始。 當人們認為這是個龐大複雜的議題,她如何起身行動,甚至影響世界各地的青年。 *除了氣候議題,也是鼓勵年輕人為正確的事情勇於發聲。 *特別合併收錄葛莉塔的演講書全文(中英對照)。
這個時代,只有孔子,能讓你找到生命的位置。   現在的你, 看了很多,卻不知道懂了什麼。 讀書很好,卻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 有個工作,卻做得索然無味,過得庸庸碌碌。 身是活著,心是空著。 是一個人,卻不知道要成為怎樣的人——   關於時代,他說:「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 人人都說好、點閱率高的,就是該追逐的嗎?大家都討厭的,那就該死嗎? 對於「眾好」或「眾惡」,或許你可以做個更有思考的人。   關於當下,他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所有的時間不都該被虛擲,去活在當下,去做重要的、有價值的事,去跟你愛的人在一起; 不要做那些做完了就沒用、你也根本不在乎的作業, 不要修無聊的課,不要做浪費生命的事,因為你真的沒有多少生命可以浪費。   關於人生,他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要成為怎樣的人,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要進的是你,要停下來的也是你; 不能與不為,就是一念之間。而你,是最有力量的。   這不是一本關於聖人的書,只是勾勒一個跟學生不斷對話的老師,怎麼活過他的一生, 如何在渾沌不明的時代安頓自己,指引他人,以及窮盡一生地追求理想。 從西元前到二十一世紀,他關心的、思慮的與我們煩惱的,依然相同; 這個時代,依然值得好好讀一遍孔子——
在一場場的人性試煉中, 該面對的考驗,我們始終無從躲避!   • 小三主動來幫「男友」詢問離婚官司,究竟圖的是甚麼? • 在眾人面前求來的婚,何以婚後立刻形同陌路? • 想從軍報國的年輕人,卻因一場車禍官司喪失報考資格。他,還會有機會嗎? • 事業有成的商人,被迫捲入一場刻意安排的賭局,最後該如何脫身……?   本書以人生與婚姻為主調,用32篇故事娓娓訴說,破碎婚姻中的你爭我奪、或人生中許多陰錯陽差造成的荒謬結果,但當我們決定採取法律途徑時,是否想過就算贏了官司又如何?那些所付出的代價早已超過想像,而我們到底該如何重新面對之後的人生? 台灣最會說故事的律師呂秋遠,既扮演噬罪人的角色,也同時有話事、陪伴、心理導師等多重身分,也因此書中故事有了更多的人性關懷。在篇篇觸動人心的故事中,道盡身為律師的責任與使命,並提出更深層的人生價值與人性觀照。不禁讓人思索,關於人生,最重要、最該在意的為何?關於人性,儘管備受考驗,但看似脆弱不堪一擊的表象外,卻又感受到微小的勇氣與希望正萌芽......   【本書特色】   1.以微小說形式,寫出一篇篇揪心、且值得深切思索的人性故事。 2. 32篇故事中,深刻描繪兩性婚姻、罪與罰、以及人性中的貪婪與欲望,每讀一篇,都能感受到內心裡的深沉的震撼!
或許,我只是個噬罪人,每天吞噬著別人的罪惡維生而已……   有形的責罰,是否真能撫慰悲痛憤恨的心? 無形的責罰,又如何一輩子烙印於加害者之身? 一個立誓的律師,如何能捍衛法律,保有真我與感覺?   法律,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只有人性才是! 台灣版《罪行》真實上演,挖掘人性中黑暗與光明間的模糊地帶!   律師將經歷千人以上的人生為靈感,幻化成一則則屬於台灣的寫實版故事,在追溯人性的本質中,透過故事呈現世間所有凡夫俗子的脆弱、慾望與溫情……藉由律師的社會之眼與正義之心,體會到情理法之間的衝突、糾葛,以及許多人生中無解的難題。   「當我們可以洞察人性的軟弱與自由的可能性, 我們才能體會身為人的主體性與珍貴性。」 --呂秋遠    § 精采摘文 §   很多時候上帝的大手一揮,我們自以為是的成就、 美滿的人生、幸福的一切,從此灰飛湮滅, 我們也不會知道為何命運如此安排。 --<沒有終點的流浪>   想要把他人塑造成妖魔,自己就必須是天使。 父母對於孩子而言,應該是天使,但是,他們是嗎? 就算是,也是背棄上帝的路西法(Lucifer)而已。 --<幸福就是>   他們遞出了撤回告訴狀,十五年來的情感、恩怨, 在那天下午都結束了。但是我一直在想,是什麼樣的力量, 讓她願意接受,十五年、一千萬,換一聲對不起。 --<為愛落淚>   我始終沒忘記,當事人責怪我的眼神,他趴在桌上的眼淚。 或許,我只是個噬罪人,每天吞噬著別人的罪惡維生而已。 --<下次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