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哲思 類別 ,共計1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日落落日:最長之戰在緬甸1941-1945(上、下冊)

黎明文化  出版
2025/09/10 出版

本書特色蒐集珍貴歷史照片44幅、地圖34張及作者自製的圖表,內容豐富極具研究價值 ★本書獲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4 顆星好評緬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可以說也是最兇猛、最多樣化的戰役。它是英國陸軍歷史上最長的撤退,也是日軍在陸地上遭受的最大失敗。1941年太平洋戰爭發生後七天,日本發動自南緬進攻緬甸的戰爭。當時英軍不敵潰退,致中國十萬遠征軍援緬失利,日軍聯合翁山義勇軍攻陷毛淡棉,迅速控制全緬。盟軍被迫在雨林、泥濘與疫病中艱困撤退,緬甸美麗地貌遂成為殘忍的殺戮戰場。緬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度之一。先經過印度大陸的烘烤,之後再飛越緬甸濃綠的森林,對眼睛是一種恩賜;但這森林卻是病菌的溫床,足以毀滅一整個師的戰力。所以這場戰爭,除了刺刀戰、炮戰、空戰外,也是醫療戰。它更是一場運輸戰,勝敗往往取決於空中或是陸上、水上的補給,而且經常是不足的。它是一場場非常殘酷的戰鬥,有時當場斃命會更勝於被俘。指揮官的絕望,逼使士兵走上自殺攻擊是下策,而對違反軍令者的懲罰,更回復到十九世紀的野蠻。科希馬戰場豎立的石碑,刻有簡潔卻道盡辛酸的文字:當你們到家以後告訴他們︰我們為了你們的明日獻出自己的今天但那些犧牲者究竟是為了誰的「明日」?是為一個瀕臨自我解體的帝國?她知道無法再用那太脆弱且毫無自信的軍隊,來維持以往富裕的領地?然而,認為這些犧牲者死得毫無價值,那也太簡單。如果讓日本最有野心的牟田口廉也中將的夢想實現,如果他侵入印度毫無阻礙,情況會是如何?他見到有機會可以將印度從英人手中奪走,擊潰英國在東方的勢力,逼英國必須從這場戰爭撤退。倘若加上與通過高加索及波斯的德軍聯手,日本可能會達成目的;雖非擊敗美國,而是孤立美國於盟軍之外,最終可能造成個別的談和。與這群在日本及德國近代歷史上最糟的壞蛋妥協,會造成一個「極權-軍國主義」的灰暗世界。作者路易斯.艾倫(Louis Allen)歷時四十年嘔心瀝血寫成此書,並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及借鑒日本、英國和美國官方歷史、回憶錄、將軍傳記、日記和報紙報導,做了詳盡研究。他以優美文學筆法將此書寫成一部深具史詩性的戰爭敘事鉅著,書中闡述從最高統帥部到小兵無數的故事,清晰、連貫的事實,系統深入探討戰爭各層面。故事的範圍,遠遠超出了純粹的軍事歷史,是多層次,並客觀地分析與細膩刻繪人類在面對戰爭的死亡、傷殘、病苦、行刑、逼供、飢渴的多重無助和荒涼地域之中,所生殘酷、野獸性與性慾宣洩的總反應,將日本作繭自縛之跡,誠實作成深刻記錄。本書也探討軍事事件的政治和民族文化背景。因為熟稔日文,作者參考最大量的英、日文史料,又加上若干法、緬、泰、印度資料,對衝突各面,觀察入微,並對敵、友、我方,給予同等的人性關懷。他掌握書中人物的情緒,自己卻不帶情緒,十分難能可貴。整體而言,此書堪稱二戰戰爭史鉅著,值得讀者深入品讀研究,一窺二戰的血淚交織史。★讀者好評作為一名退伍軍人,艾倫的書反映了他對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有著相當程度的了解,並補充了大量對英國和日本檔案以及英文和日文相關出版物的研究。這使得他能夠提供對雙方給予同等關注的緬甸戰爭歷史,而有關該地區戰爭的英文書籍往往缺乏這種品質。出現的敘述捕捉到了戰鬥的史詩般的本質,士兵們在戰爭中一些最難以想像的困難條件下互相戰鬥。考慮到他對此的重視,雖然這本書沒有對緬甸如何融入衝突雙方的戰略思維進行分析。然而此書的重要性卻絲毫不減;因為,儘管在這個未被充分理解導致經常被誤解的戰場上,還有很多東西有待了解,但不太可能有人能夠改進艾倫對這場戰爭的宏偉編年史。(讀者Mark)這是迄今為止我所擁有的,關於二戰中日本軍隊的最好的書。它主要針對英國軍隊這一事實並沒有改變這一事實。由於他們對太平洋戰爭戰區和行動的報導如此缺乏,這一事實是一個優勢。對於關心太平洋戰爭,或二戰中與日本作戰的英國軍隊的任何學生或歷史學家來說,這本書是必須擁有的。(讀者Mad Russian)如果您對二戰中的 SEAC 感興趣,請購買一本。作者顯然對緬甸戰役很了解。寫得很好,很容易理解,這是一本必讀的文章。(讀者John M. Bannerman)

79 特價9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陸航建軍史話Ⅱ:航指部篇

徐仲傑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25/07/10 出版

陸軍航空指揮部於民國65年成立,經過十數年發展,終於在獲得戰鬥直升機後,從支援部隊蛻變為戰鬥部隊。隨著戰力大幅提升,航指部於民國88年因「精實案」改編為陸軍航空訓練指揮部。本書以記錄呈現這段時期的陸航歷史為主軸,涵蓋UH-1H直升機在各類戰鬥支援任務中的角色,也從飛行、保修、管理等角度,記錄航指部期間的事蹟。此外,書中也以相當的篇幅來展現空中運輸分隊以及攻擊、戰搜中隊的建軍過程,整本書的內容利用大量的照片來呈現歷史以達到最容易理解的效果。另外,本書設計了兩張可展開的摺頁,分別簡要呈現陸軍航空部隊在軍團時期與航指部時期的重要大事蹟,讀者可透過這兩頁快速掌握各年份值得記錄的事件。

9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川普王朝 亮劍北京

李本京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25/06/11 出版

北京今日之國力崛起是停不住的。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受盡外來侵略者之壓制,今日能站立在強國之中,就有其力爭上游之動力。然而,雙雄困鬥盡皆受傷,在這樣子的一個情況中,華府與北京應互稱另一方為「雙方」,而不要用「敵方」,庶幾始得摒棄惡鬥,走向和平。令人遺憾的是,中美關係在川普與拜登八年經營,卻是每況愈下。當今美國對中國之「反中」數據已到70%之多,世所罕見,也是不幸。而今川普重返白宮主政,美中關係卻不知何時方可走向正面之大道。本書寫作之意即在說明美中之間缺少互信,對立日益加深。川普更以關稅戰作為互動方式,結果必致兩敗俱傷。這是人為,無關天意。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空降神兵:航空特戰80載

黃竣民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25/04/07 出版

這本「空降神兵」,清楚記載了我國陸軍航特部隊,是源起於抗戰期間於雲南昆明成立的空降部隊,在台期間又整合了特戰部隊、陸航部隊,還有戰力堅強的外島兩棲偵察部隊,演變成為現今如同美國「綠扁帽」、「海豹」、「傘降救援隊」一樣的高專業三棲作戰部隊,戰力深受各國的肯定;所以是一本想要認識或了解我國空降特戰部隊發展歷史的好書。此外,書中還可以讓讀者認識到我國從無到有組建這支戰力堅強部隊的艱辛過程,讓全體國人看到所有空降特戰官兵所付出的艱辛,更可以讓已退伍的空降特戰長官弟兄,在書中找到曾經參與其中的美好回憶。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鍛造美利堅雷霆

黃竣民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24/12/30 出版

1.為能留下美軍戰車與國軍裝甲部隊發展的重要歷史,作者特地走訪美軍「兵工訓練輔助 機構」、「美國陸軍博物館」及「美國陸軍裝甲與騎兵博物館」等單位取材,資料彌足珍貴。 2.第一手資料,蒐羅精彩珍貴照片、圖表等多達190餘幅,圖文並茂,內容豐富。 國內軍武專家黃竣民強力出擊,重磅推出新作《鍛造美利堅雷霆》本書重點:★看美國戰車發展的潮起潮落!★3T戰車、骷髏戰車為何時不我與?★M4「雪曼」戰車雖然不是最強,卻是最平衡!★命運多舛的空降戰車,還有發展未來嗎?★從M1「艾布蘭」看美國戰車的發展趨勢!★除了T28、MBT-70,美國還研製過那些戰車? ★引領讀者一窺「蘇利文盃」最佳戰車組的競賽。美國裝甲武力的發展歷程受多次全球變局影響。一戰時,美軍尚未自行研製戰車,而依賴英法技術。二戰期間,M4「雪曼」戰車成為盟軍代表性武器,提升了美國在全球軍事中的地位。戰後的裁軍潮削弱了裝甲部隊,韓戰後研發重新啟動,但質量不穩,直到M48「巴頓」後才改善。冷戰時期,美軍重心轉向空權,裝甲力量的發展受到限制。2022年俄烏衝突喚起了各國對裝甲力量的重視,美國啟動「下一代戰鬥車輛」計畫,推出新型裝備如M10輕型戰車,顯示出未來戰鬥中裝甲技術的重要性。美軍的裝甲力量在未來將持續演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安全環境和作戰需求。本書是目前唯一一本針對美軍裝甲武力發展的歷史軌跡,作一精要且全方位完整剖析的書籍,亦是對軍武研究有興趣的軍迷們必備收藏的典籍。

79 特價4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銘誌天星:國軍紀念碑百年激盪史

徐全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24/07/03 出版

黃埔建軍百年之際,作者循東征、北伐、抗俄、第一次國共戰爭、對日抗戰、第二次國共戰爭之脈絡,記述百年來現存或不存之國軍紀念碑,探究其樣貌題刻及建造淵源。全書基於田野調查、文獻整理及口述訪問,爬梳與國軍碑墓相關之人物命運,細緻考察了當代中國大陸官民之間、央地權力之間在面對國軍歷史時所呈現的態度差異和價值碰撞。 本書認為,作為國民革命及救亡圖騰的國軍碑墓,成為了國軍歷史正當性的有形符號,深刻影響著中國大陸民眾的歷史記憶和情感。對國軍史蹟進行空間重構、塑造共產革命敘事話語之主體性,是官方向民眾推動進行歷史記憶教化的重要模式。而當代中國大陸民間對國軍歷史的探求,則演化出了與官方並不相若的歷史敘事文本,這讓國軍史蹟之命運在未來具有了各種不同可能性的探討契機和想象。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24美國大選 川拜烽火 社會分歧

李本京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23/09/13 出版

川拜再戰.族群分裂.仇恨動員.選民徬徨 當今美國社會十分紊亂,有些人好奇的問:「美國真會分裂嗎?」答案是,美國社會已然分歧。事實上,美國社會分歧就從家庭開始,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肇始於2020大選年。也可以說,這一年就是美國社會分歧元年,因這一年是民主、共和兩黨相爭之大選年,川普就是始作俑者。 回顧川普執政那四年,社會充滿爭議與對立,被消音多年的「白人至上」又再度出現;而激進的左派分子,例如民主社會主義者也動員起來。此一發展至拜登時代,族群由對立而演變爲敵對,社會陷入更加紛擾不安的狀態,然而政府依舊毫無對策。 拜登上台後也時有脫序表現,例如,2021年阿富汗大撤軍,就是現代美國軍事行動最失敗之例子。雖然拜登希望結束阿富汗戰爭是一樁延續性政策,但如何結束很重要,他的團隊可能希望人們忘掉巴格蘭基地落荒而逃的那一幕,但阿富汗大撤軍暴露出的弱點絕不會被遺忘。事實證明,拜登政府不僅沒有做好從撤軍的完善準備,還留下一堆難以處理的爛攤子。這也使得美軍撤離後,阿富汗隨即陷入混沌不明的政治動盪與社會亂局。如今兩年過去,阿富汗人民權益遭受剝奪,美方制裁不僅加劇人道危機,更成為一道無解的難題。 對選民而言,2024大選是一次最重要之選舉,諺云,成功之選舉即在順利選出「不是最差者」,這句話應用在2024年真是傳神,而這也就是選民們今日惶恐之原因。從種種跡像看來,未來共和與民主兩黨之個別總統候選人,應該就是川普與拜登,此兩位大咖將帶給人們以仇恨及憤怒,一般認為,這將是美國選舉史最紊亂之一章。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獵巫、叫魂與臺灣定位:兼論釣魚臺、南海歸屬問題

林滿紅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17/09/14 出版

★前國史館館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滿紅教授最新力作 國家定位與國家認同是台灣長久以來為各政黨與政治團體所爭議的政治議題,此議題也成為各政黨與政治團體操弄臺灣選民的政治工具。 我們可曾問過自己對臺灣的法律地位是否瞭解? 臺灣的法律地位是否未定抑或早已定下來? 長期以來這個問題是否嚴重消耗臺灣的國力? 臺灣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深刻影響著當前亞太安全的東海與南海問題,臺灣又能作出何種貢獻? 本書作者從歷史文獻研究法、大歷史的研究視角,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回答以上問題。 這是一部從解讀歷史文獻,客觀論述臺灣法律地位的書。 1952年已經確立的國家定位,至今臺灣本身,乃至國際社會卻一直感到混淆不清,臺灣本身人與人之間互貼藍、綠標籤,互相猜忌、傾軋。這種情形有如西歐近古的獵巫與清朝乾隆年間的叫魂,在不明真相的背景下,社會大眾很容易遭到政治操弄的矇蔽。 確立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為臺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的《中日和約》長年不為國人與國際社會所認知,與秋海棠圖的歷史想像固然有關,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冷戰時期在臺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的中華民國曾被反共陣營所用以代表大中國。在再也無法代表大中國之後,應切實回到1952年9月25日在聯合國登記的《中日和約》實可改善當前的國家亂象。 本書於2008年初版時,強調其由指出一些不藍、不綠,又藍、又綠的史實,希望可以整合藍綠。在2008年本書初版之後,作者發現原書一直希望用以整合藍綠的《中日和約》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63條,經行政院、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布的國家法律。2017年於初版售罄而於增訂再版時所指出的,已不只是希望社會採納的學術見解,而是對任何政黨、任何國民都有約束力的國家法律。 本書於2008年初版時,已指出1952年《中日和約》的訂定來自亞太地區的國際關係。2012年以來更趨嚴峻的東海、南海爭端正威脅著亞太安全。此2017年版進一步指出:《中日和約》上明確寫著的南沙、西沙及以《中日和約》為基礎的美國1971/5/26照會,都是在臺灣的中國民國提出東海與南海和平倡議的合理(legitimate)基礎。此2017年版也指出:《中日和約》於1952年以條約系列文號第1858號在聯合國登記,使其國際法效力遠優於1971年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可為臺灣團結一致貢獻國際社會,並促進亞太安全的張本。

7 特價25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當今天下事.說未來

孫廣文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16/08/15 出版

優勢人生的「天象預報」-認識整體經濟、政治、社會大環境變遷,在「投資理財」與「規劃未來」,先知先覺、領先群倫、而勝於先發。特色: 一、剖析「台灣獨立」的政治主張與過去「日本殖民史」的重要關聯。 二、辯證「經濟、金融、投資理財」的錢進方向。 三、預測「台灣、中國、世界」的重要事項與未來發展。 四、獨家以「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角度綜合研究,辯證分析未來趨勢發展。研究一般課題,需要「專精與深入」,而研究未來趨勢,還要結合「廣博與全面」,才能夠掌握眾多的影響因素,抓住趨勢的方向,屏除過去的研究中,以偏概全,以管窺天,瞎子摸象的大毛病。 五、一舉三得,一舉搞懂台灣、大陸、世界的關鍵事項。 六、一魚三吃,一次理清社會、政治、經濟的重要議題。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黑鷹:一個U─2飛行員的故事

胡宏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14/10/22 出版

大時代的人物、大時代的故事,不僅鍛鑄出軍人不凡的血性,更刻劃著他們對國家的忠誠與無私。U-2飛行員冒險犯難的偵照歷程,在民國五、六○年代,是絕對的軍事秘密,他們駕著U-2高空偵察機深入敵境,在7萬呎的高空上執行任務,歷經了飛彈及敵機威脅的生死交關後,有人回家,也有人再也沒有回家。然面對塵封往事,我們更能深刻感受到U-2飛行員對飛行的熱情與為國家所做的卓越奉獻。書中,作者結合史實,雖賦與了戲劇的張力,但也將黑貓中隊成立的過程,及黑貓成員重榮譽、輕生死,義無反顧地執行任務,雖在二百二十次的任務中成果十分豐碩,但隊員們也付出相當的代價,前後計有10位隊員為國殉職;雖然烈士們早已遠颺,但他們愛國愛家的熱情,將永遠留在國人心中。在四五0年那段兩岸局勢緊繃、臺海情勢詭譎的年代,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國軍官兵抱持著「我死國生」的精神,他們不計個人死生,勇敢為國犧牲奉獻的偉大情操,不僅忠實呈現中華民國空軍對飛行的熱情、國家的摯愛,更彰顯中華民國對自由世界之貢獻。「黑鷹」是根據近代史實創作,描述民國四十九年美、蘇冷戰高峰時期,中國大陸乘勢在西部內陸隱秘發展核武及飛彈技術。為了獲得相關情報,中美雙方合作「快刀計畫」高空偵察方案,由美方提供飛機、補給、作戰及訓練等支援,我國提供飛行員、基地及後勤支援,蒐集中國大陸重要戰略情資,黑貓中隊於是成立了。作者透過一位飛行員的故事來刻畫我們這個時代,將U-2飛行員秉持優異的飛行專業及熱忱,不畏生死、深入險境,為國家安全做出貢獻,不僅將「軍人武德」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更將永存國人心中。黑貓中隊飛行員李南屏曾言,「余蒙受國家教養,獲一技之長,願為國家盡忠,光復山河,雖肝腦塗地,亦所不計。」從李南屏烈士的豪言壯志中,我們就更不難了解當時每位U-2飛行員是如何用生命報效國家,以血淚鑄寫青史。而每一位U-2飛行員背後的故事,呈現的都是一段段大時代的縮影,深刻刻劃著國軍官兵對國家的忠誠與無私,及所鍛鑄出一個軍人不凡的血性。

7 特價16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共黨理論與中國大陸研究

黎明文化  出版
2014/10/02 出版
7 特價25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多元文化主義與族群傳播權:以原住民族為例

張錦華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14/09/24 出版

◎ 當代政治正義及倫理哲學重鎮羅爾斯(John Rawls, 1971)主張,社會正義是要在「平等」權基礎上,讓最弱小階級也能受益。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不是展現在高樓大廈與高科技發展,而是端視其如何對待其最弱勢的族群。 本書希望以「多元文化主義新聞學」提醒傳播工作者和社會優勢者,在臺灣當前多元族群的社會中,如何重視弱勢者的傳播權和社會正義,進而促進主流社會理解族群差異,肯認族群文化。具體的做法,就是必須培養進步的人權意識,提升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少/弱勢族群則需藉由「民主參與媒體」的模式普及,培力個人及族群主體性,成為《行動者歸來》一書作者杜蘭(A. Touraine,2002)所期許的「歷史主體」,轉變整個時代的文化取向(cultural orientation)。 事實上,無論是「行動主體」或「歷史主體」的實踐,許多原住民族朋友們已在政治、社會、文化、藝術、和媒體(包括公民記者)等各個領域持續深耕,見證改變!讓我們持續努力! ◎本書首先從多元文化理論的學術脈絡,爬梳批判理論和自由主義相關的論述,討論「差異政治」和「肯認政治」等概念,提出「批判觀點」的多元文化主義。接著從人權、傳播權的概念,分析族群傳播權的內涵和價值。 然後,根據以上理論脈絡來回顧加拿大、澳洲及美國三國的歷史經驗,了解弱勢族群長期遭受歧視的傷痛歷程和堅持不懈的抗爭奮鬥;並分析這些國家如何逐漸發展出多元文化觀點的權益內涵和法規制度,採用何種傳播政策和實踐模式,以及對我國的啟示為何。後兩章聚焦我國原住民族群和臺灣多元文化的發展歷程,從族群傳播權觀點來檢視目前的進展及其不足;接著討論何種傳播模式才符合多元文化主義和族群傳播權的理念,以及多元文化新聞學應有的內涵為何。本書希望提供大學部多元文化和新聞傳播相關課程參考,同時,研究所同學亦可藉由本書了解當前多元文化傳播研究的重要成果和趨勢。

7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對立的和諧:跨越兩岸關係深水區

黎明文化  出版
2013/01/26 出版

十九世紀三度出任英國外相的帕默斯頓爵士(Lord Palmerston, 1784-1865)在國際現勢舞台上,曾留下一句震古鑠金的名言:「我們沒有永恆的盟友,我們也沒有永久的敵人;我們的利益才是永恆的、永久的,而我們的責任即是去追求那些利益。」(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這句話不僅反映出國際舞台爾虞我詐之現象,更對各國外交行為之影響既深且鉅;事實上,在現實主義學派的分析中,迄今仍有許多國家將帕氏名言奉為圭臬,奉行不渝。美國學者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曾指出,冷戰結束後,或許世人將面臨更多的傳統戰爭,而亞洲可能是後冷戰(post - Cold War)時期最有可能爆發區域衝突的地區。不少當代現實主義學者認為,在後冷戰時期由於中共日益蓬勃發展的經濟實力加上逐漸茁壯的軍力,值東亞區域權力版圖更替、重整之際,可能會在此區域發生強權間的衝突與紛爭,將對東亞區域安全產生不容小覷之影響。坦誠而言,上述這種擔心與顧慮是其來有自的;因為,近年來亞洲地區似乎處於多事之秋,時有紛爭與衝突之發生。台海兩岸自一九四九年分裂分治以降,經歷兵戎相見、緊張、對峙、緩和對抗、互相開放民間探親、旅遊與投資等階段。儘管,民間的熱絡交流此起彼落,唯官方之交流仍未見起色。往昔,許多國內、外的政治家與學者均認為台海地區係二十一世紀最危險的地區之一。例如,美國「2012年中共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強調,中共對軍軍事現代化之推展向來不遺餘力,舉凡陸軍、海軍、空軍與二砲都在積極進行現代化作為。目前,中國大陸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促成經濟蓬勃發展,而受到全球引領翹望之際,各國國際關係學者認為中共近年來推動軍事現代化所獲得的成果不容小覷;而且,中共軍力逐漸壯大,亦使歐美各國日益感到疑慮與不安。未來中國軍力有可能超越美國,中國極可能遭到美國及其盟邦所形成的圍堵;此外,未來情勢日益緊張的亞洲,雖中共軍力的擴張未完全改變國際權力結構,卻對亞太地區權力格局造成不少衝擊。而且,我國防部「101年中共軍力報告書」指出,兩岸雖然政情和緩、經濟交流熱絡,但中共的「反分裂國家法」仍保留對臺使用武力的彈性;尤其年來中共持續進行三軍部隊新型裝備換裝,積極建構對臺及反介入等戰力,並進行針對性軍事演習,強化部隊實戰經驗,逐漸加劇兩岸軍力失衡,影響亞太軍事平衡。兩岸關係之發展良窳與否,攸關我國國家安全甚鉅。當然,這也是全體國人關注的焦點。兩岸之間是和是戰亦是亞太地區情勢的熱點之一。倘若,台海之間發生戰爭,勢必造成亞太地區的危疑震憾情勢。自2008年5月馬英九上台執政後,兩岸情勢逐漸雨過天晴;嗣後,兩岸簽定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後,兩岸關係已從昔日緊張對峙,邁入和平與良性互動發展之時期。當前兩岸關係雖有緩解跡象,但雙方對「一個中國」認知的分歧仍在,中共亦堅持以「一國兩制」為統一前提;並且,中共強調若「臺灣獨立或外國勢力介入,將不排除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致兩岸關係的發展,更存在諸多變數;未來兩岸關係是否可以朝向和平方向發展,受諸多變素的影響,時常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勢。兩岸關係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與干擾,而影響未來兩岸關係之良窳發展;而且,兩岸關係逐步邁入艱困的深水區。兩岸政府應該創造和諧、善意的有利環境,以避免兩岸陷入不利情勢。馬英九於2012年6月接受英國「路透社」專訪時表示,兩岸政治或軍事對話方面,四年前兩岸開始改善關係,雙方發展原則是「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下進行;政治問題涉及雙方主權及定位,很不容易解決,雙方暫時擱置,先處理較容易及迫切的問題。當前中共希望把握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兩岸同時發展政治、經濟、文化之關係;因此,中共不希望臺灣「只經不政」,短時間可以「政經分離」大陸可以容忍,惟最後必須走上政治議題協商;兩岸關係發展欲速則不達,如欲破解政治難題,創造政治對話之條件,兩岸須有耐心與包容心以瞭解兩岸政策與結構性的矛盾,並且不能挑釁雙方的底限。所以,未來兩岸雙方的溝通與協商之道路仍然荊棘遍佈。迄今,我方對政治談判仍諸多保留,不輕易開啟。當然,中共力主兩岸早日政治談判。事實上,以兩岸目前各自政治、軍事、外交情勢而論,兩岸在政治談判上的諸多認知與相關議題仍是南轅北轍,故仍待突破瓶頸。對目前兩岸關係而言,當前是兩岸「和平發展」初級階段,統一不是短期可以達到之目標,那是很長遠的目標。然而,兩岸經貿、文化協議似會有更好發展;倘若,得以長期發展,則臺灣人民對大陸會有更多善意。如果雙方不能就兩岸交流、互動、合作、對話的議題優先次序選擇上形成共識,可能會影響兩岸交流合作的質量,甚至影響兩岸互信的建立和鞏固;因此,兩岸雙方要換位思考,立足雙方共同的利益,深入研究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中更重要而且急迫的議題或事務。誠如,兩岸簽署ECFA後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指出,兩岸的中國人完全有智慧和能力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兩岸關係邁入和平、良性互動發展之時期,未來發展是否會逆轉,殊待觀察。美國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 1917-1963)曾在其總統就職演說中強調:「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職是之故,編者在兩岸關係之十字路口上,深思未來兩岸關係之發展是和或戰呢?緬懷過去、展望未來,希望藉由本書深層的分析,提供兩岸政策之決策階層宏觀之觀察與微觀之探討,冀望對未來兩岸關係有更正面、積極之作用。本書係集合兩岸三地近三十位知名學者,分別來自臺灣樹德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中興大學、屏東教育大學、台南大學、淡江大學、義守大學、南華大學、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高苑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空軍官校、陸軍學校;中國大陸地區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澳門理工學院、上海同濟大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台灣研究所、廈門大學、廈門市台灣研究學會的教授群,採集思廣益、分工合作、集體研討的方式,針對兩岸關係之發展,加以探討研析;上述教授群,秉持書生報國之意志焚膏繼晷地進行近一年的深入研究,希望對未來兩岸關係之發展提供另外一種途徑,針對未來兩岸關係之發展提出蠡測,俾提供各界之決策參考。而且,本書內容取材豐富,引證資料具體而詳實,論點不偏不倚,切中要點,客觀平衡地提供讀者宏觀的思考與微觀之分析,針對兩岸關係理論與實務,作整體分析與探討的專書。所以,本書不僅可提供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兩岸與國際關係課程之用書,亦有助於兩岸與國際關係、軍事、外交、戰略研究者之後續參考;因此,本書具有研究與實務之多重價值,更可供兩岸政府決策階層制定政策之參考。

7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非傳統安全概論

喬金鷗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11/09/10 出版

近十年來,台灣歷經「九二一地震」、「八八水災」、「納莉颱風」等之巨大自然災害,並面臨跨國境之「SARS」、「H1N1」人類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威脅,動物「禽流感」、「口蹄疫」之感染,「全球金融海嘯」所造成的經濟衰退和失業,「水土破壞」、「環境污染」等明顯之不同類型非傳統安全問題之挑戰與破壞,造成全民生命安全的嚴重威脅、社會人心的惶恐、國家建設與人民財產的重大損失和國力的斲傷。這些非傳統安全因素所造成影響國家安全的慘痛經驗,已引起國人對這些問題的重視。為了應對各種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提升,維護國家複雜的安全問題,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思維上也必須有所調整。在國際社會上,美國經歷了「911恐怖攻擊」事件、「卡崔娜」颶風嚴重侵襲及「金融海嘯」的打擊,亞洲面臨了南亞大地震及海嘯、四川大地震、緬甸的颶風災害、日本的巨震、海嘯、核輻射擴散之複合災難;跨區域人類和動物大規模傳染疫病的傳播、氣候變化造成的風雪酷寒及旱澇、恐怖份子在各國傷害無數無辜生命、海盜橫行…等,讓全球各國及世界組織嚴肅且認真的看待這些非傳統安全問題。根據2011年1月24日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UN/ISDR)所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自然災害頻發,使近30萬人失去生命、2億1000萬民眾受影響,並造成高達1100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2010年全球共計發生了373起自然災害,其中182起洪水是發生頻率最高的自然災害,另外還發生了83起風暴、29起極端天氣以及23起地震,造成了20年來最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其中,去年初發生在海地的強烈地震以及發生在俄羅斯的熱浪和森林大火造成的人員傷亡最為慘重(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2011/01/24)。此外,2009年全球前十個災害死亡人數最高國家當中有九個在亞洲,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則為重創緬甸的「納爾吉斯」颶風及四川大地震。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到2050年可能有二億五仟萬人因氣候暖化帶來的災害而流離失所。(青年日報,2009/8/31)在無外敵入侵戰爭之狀況下,天災地變的無預警奇襲成為國土安全的最大威脅。因此,各國亦紛紛將這種「非傳統安全」的威脅納入國家安全的概念與施政政策中。有了「非傳統安全」的新面向,國家安全也產生新的目標、視野和任務,並促使傳統上針對國內外軍事威脅建立的軍事組織,進行必要的角色與功能調整,加重其「非傳統安全」防衛職能,甚至承擔海外各項災難救援互助之任務。本書特色「非傳統安全問題」是西方對冷戰後國際上除軍事安全問題外的其他各類安全問題和威脅的「總稱」。對於「非傳統國家安全」的含義可認知為:由非軍事和政治因素所引發,直接威脅本國乃至周邊區域國家,甚而全球穩定的安全性問題之挑戰。相對應於「傳統安全觀」的國家至上、政治與軍事為主軸、以武力或戰爭方式解決國家間矛盾的安全觀念,「非傳統安全」實為一種嶄新的安全觀和研究領域。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璦琿史話

明驥編著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11/06/04 出版

自 序一、寫作的動機自少立志要寫中俄關係史方面的書籍,關於寫作的動機需要分兩方面來講: (一)研究近代史的啟發歷史是前人經驗累積的寶庫。研究歷史,是研究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興衰演變,以及各民族奮鬥與成長的歷程,並藉以明瞭其因果關係。研讀歷史,就是要從歷史演變中汲取各種寶貴的教訓,避免重犯以往之錯誤,防止人類戰亂災禍之重蹈覆轍。作者在學生時期,研讀近代史時,即深刻感受到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遭受外國侵略壓迫的災難史。這其中尤以俄羅斯帝國與中國接觸最早,對中國領土侵略最多,也使中俄關係日趨複雜和重要。因而啟發作者研究中俄關係之意念,並開始學習俄國語文及研究俄羅斯歷史、地理、文化、民族與外交等方面之問題。至於寫書的動機,則是作者於大學教授俄國語文蘇聯外交史及俄情研究等課程二十年後,才開始構思的兩部書:一是《蘇聯外交史》,一是《中俄關係史》,並以此列為個人人生重要使命之一。《蘇聯外交史》約四十五萬字,已於二○○三年九月由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出版;第二部《中俄關係史》(上、下兩冊約六十六萬字)上冊於二○○六年十一月完成,下冊於二○○八年六月完成,均由台北三民書局出版。(二)閱讀外交史的感觸外交是一種政治的最高藝術,它可以伸張國權和增強國力。在縱橫捭闔的國際環境中,一個國家對外的一切關係,可以說是以外交之能否操縱運用自如而決定其成敗。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最後決定外交勝利的關鍵,還是操之於其國內經濟、政治的實力。但是我們必須瞭解,即使一個國家處於弱勢不利的國際地位,卓越的外交家所施展的超人外交政策和方略,未嘗不可以發揮驚人的力量,而獲得力挽狂瀾的勝利。歷史事實說明不僅弱國有成功的外交,甚至戰敗國在外交上也可以打勝仗。一九○五年日俄戰爭結束,俄國處於戰敗國的地位,但俄國既不付賠款,亦不割讓重要土地,就是由於俄國有精明的外交手腕。一九二二年四月十二日在義大利熱那亞召開的會議,有二十九個國家參加,實際上是由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和日本握有主控權。而蘇維埃國(以下簡稱蘇俄)曾是一個背棄協約國單獨與德國媾和的國家,德國則是一個戰敗國,這兩個國家在此次會議中可說毫無地位。但蘇俄代表團副團長齊切林在熱那亞會議期間深入洞悉和巧妙利用德國和協約國之間的矛盾,乃與德國代表團積極地在熱那亞郊區的拉巴洛進行秘密談判,終於年四月十六日簽訂了所謂俄德傑作的《拉巴洛條約》。

7 特價20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共軍備現況

陳東龍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1999/11/08 出版

中共軍備現況  這是國內第一本將共軍對台戰爭原則與戰術做完詳述專書,資料來源完全取自第一手之機密情報。  不論是站在學術立場或軍事專業觀點,本書都是研究兩岸軍備不可缺少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陳東龍  一九六一年生,任職於報社,從事國防新聞採訪工作十餘年,曾任記者、副組長。長期專研中共國防事務。文章散見各大報、週刊與專業雜誌。

7 特價12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北‧東京‧北京

林金莖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1996/02/01 出版

台北.東京.北京  李登輝總統六月訪美一事,的確令人感到亞洲不僅在經濟方面有所進展,政治潮流也有重大變化。在中美斷交後第十七年,首次站在美國這個受矚目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強而有力地展現了中華民國在台灣不可動搖的存在之事實。  本書是由日本政論家、教授等知名人士所撰,文內除推崇李登輝總統領導中華民國政府之各項成就外,並從不同之角度評論台北、東京及北京之三角關係,對台灣戰略地位及重要性有所闡述。

7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國家法

林崑城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1995/09/25 出版
7 特價15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