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一本打破地界的救援記事更是國際公民思考自身義務與價值的敲門磚★跨國行醫先驅、無國界醫師創始成員帕提克.埃伯哈(Patrick Aeberhard)寫給國際公民的人道呼召書★戰爭與人性醜惡並不遠!政治、倫理與醫療間交互提問★「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謝珮琪專文導讀王立第二戰研所謝珮琪|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簡守信|台中慈濟醫院院長、《大愛醫生館》主持人羅紹和|社團法人中華安得烈慈善協會執行長⋯⋯誠摯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當我們把自己定義為無國界醫生時這只不過是說我們有能力跨越這些國界,僅此而已我們無法任意拆毀、廢除國界之牆那是受難者們的監獄同時也是為他們遮風避雨的庇護所⋯⋯ ❞這是一把通往國際公民之路的鑰匙,它將開啟一段令人震撼的觀察歷險:地球另一端的戰爭、種族紛亂,與恐怖攻擊、政治清算乃至毒品、傳染病等公衛問題,本質上並無區別……緊密串聯當代地緣政治情事與生命百態視而不見的災難,我們終將共同承擔作者帕提克.埃伯哈(Patrick Aeberhard)走過法國輝煌三十年與五月學運,在他還是青年醫學生的時候,便與同僚一起,和令人難以容忍的醫院內階級關係對峙著。彼時,一張來自法 國紅十字會、徵召加入比亞法拉醫療團隊的海報映入眼簾,開啟他的跨國行醫之旅,更在日後與其他醫師同仁,創建首個大型人道救援非政府組織──無國界醫生 (MSF)以及世界醫生(MDM)。搶救傷員、空中補給、搭建臨時野戰醫院、與地方高層和黑幫交手……種種行動占據埃伯哈大部分的人生。從黎巴嫩到越南,再到阿富汗、前南斯拉夫與盧安達,他 時常在軍事衝突、極端分子和毒梟威脅下感到命懸一線,甚至因爲站在利益的對立面而慘遭當權者漠視和輿論撻伐,卻仍踩著鮮紅的血泊履行職責。支撐著他的,是 內心人道主義的指引,以及當代偉大知識分子如米歇爾・傅柯等人的深刻反思。默不作聲和坐視不管首先殺死的是遠處的人,然後是你身邊的那些一九六〇年代末的奈及利亞,伊博族企圖掙脫伊斯蘭教和泛靈論的枷鎖,許多無辜百姓也紛紛遭受血洗。半世紀過去,遠在逾六千公里外的巴黎小禮拜堂門外,充斥著非法滯留、窮困潦倒、沉溺於毒品、罹患愛滋病和處於權利盡頭之人。他們可以過得更好,你也是。然而多數時候,這些人被視若無睹,因為他們的生活與我們離得太遠,而政府乃至媒體評論,往往選擇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把人道救援看作是左派分子的魯莽行徑。 「這些地方被歧視、排斥、貧困和失業狠狠踐踏,他們當中只要有一小撮人接受虛無主義而否定宗教信仰,就可能陷入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圈套,進而製造災難。就像 我們曾切身經歷的那些恐怖攻擊⋯⋯」埃伯哈這樣說。在派系理念和種族之前他們都只是想要好好活著的人作為一名醫師,本本分分地處理傷員,就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嗎?當無國界醫生組織前往享有「南美瑞士」美譽、卻擁有兇殘獨裁政權的烏拉圭,想進到監獄診治抱病政治犯時,卻遭遇當地高層官僚主義與繁文縟節的阻礙,最終無功而返,只能默默監視當局的一舉一動。越南於一九七五年胡志明的鐵腕統治下,許多與新政權水火不容的「船民」紛紛逃渡出國,卻在海上遭逢海盜勒索,而地球的另一端,無國界醫生組織也正面臨新領導者選擇性執行任務、反對見證行動的內部鬥爭。在醫療服務進駐的亞馬遜森林中,篤信草藥和巫師的亞諾瑪米人接受疫苗接種之際,醫療團隊卻被媒體冠以「對人體進行醫學實驗」的惡名,而當地也在地區行政當局的默默縱容下,成了淘金客破壞自然環境和毒梟洗錢的聖地……「有時候醫療緊急情況必須從政治方面著手,必須小心提防,甚至醫學論點時而是一種,讓輿論知道政治情勢令人無法接受的有效方法。」在一次次的對談與交手之中,埃伯哈從醫途中帶來的啟示早已超脫扶弱救傷,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堅定倡議。-「人民負責表達憤怒言論,由政府扮演思考行動的角色?我們該拒絕這種流於形式的分工,鼓勵個體也有權在國際政策和戰略領域發揮影響力。」隨著在救援現場照見的種種光明相遇,他從未忘記傳述堅定不移的信念:以人性尊嚴之名,負起保護每一個人的責任。
這不僅是一本打破地界的救援記事更是國際公民思考自身義務與價值的敲門磚★跨國行醫先驅、無國界醫師創始成員帕提克.埃伯哈(Patrick Aeberhard)寫給國際公民的人道呼召書★戰爭與人性醜惡並不遠!政治、倫理與醫療間交互提問★「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謝珮琪專文導讀王立第二戰研所謝珮琪|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簡守信|台中慈濟醫院院長、《大愛醫生館》主持人羅紹和|社團法人中華安得烈慈善協會執行長⋯⋯誠摯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當我們把自己定義為無國界醫生時這只不過是說我們有能力跨越這些國界,僅此而已我們無法任意拆毀、廢除國界之牆那是受難者們的監獄同時也是為他們遮風避雨的庇護所⋯⋯ ❞這是一把通往國際公民之路的鑰匙,它將開啟一段令人震撼的觀察歷險:地球另一端的戰爭、種族紛亂,與恐怖攻擊、政治清算乃至毒品、傳染病等公衛問題,本質上並無區別……緊密串聯當代地緣政治情事與生命百態視而不見的災難,我們終將共同承擔作者帕提克.埃伯哈(Patrick Aeberhard)走過法國輝煌三十年與五月學運,在他還是青年醫學生的時候,便與同僚一起,和令人難以容忍的醫院內階級關係對峙著。彼時,一張來自法 國紅十字會、徵召加入比亞法拉醫療團隊的海報映入眼簾,開啟他的跨國行醫之旅,更在日後與其他醫師同仁,創建首個大型人道救援非政府組織──無國界醫生 (MSF)以及世界醫生(MDM)。搶救傷員、空中補給、搭建臨時野戰醫院、與地方高層和黑幫交手……種種行動占據埃伯哈大部分的人生。從黎巴嫩到越南,再到阿富汗、前南斯拉夫與盧安達,他 時常在軍事衝突、極端分子和毒梟威脅下感到命懸一線,甚至因爲站在利益的對立面而慘遭當權者漠視和輿論撻伐,卻仍踩著鮮紅的血泊履行職責。支撐著他的,是 內心人道主義的指引,以及當代偉大知識分子如米歇爾・傅柯等人的深刻反思。默不作聲和坐視不管首先殺死的是遠處的人,然後是你身邊的那些一九六〇年代末的奈及利亞,伊博族企圖掙脫伊斯蘭教和泛靈論的枷鎖,許多無辜百姓也紛紛遭受血洗。半世紀過去,遠在逾六千公里外的巴黎小禮拜堂門外,充斥著非法滯留、窮困潦倒、沉溺於毒品、罹患愛滋病和處於權利盡頭之人。他們可以過得更好,你也是。然而多數時候,這些人被視若無睹,因為他們的生活與我們離得太遠,而政府乃至媒體評論,往往選擇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把人道救援看作是左派分子的魯莽行徑。 「這些地方被歧視、排斥、貧困和失業狠狠踐踏,他們當中只要有一小撮人接受虛無主義而否定宗教信仰,就可能陷入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圈套,進而製造災難。就像 我們曾切身經歷的那些恐怖攻擊⋯⋯」埃伯哈這樣說。在派系理念和種族之前他們都只是想要好好活著的人作為一名醫師,本本分分地處理傷員,就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嗎?當無國界醫生組織前往享有「南美瑞士」美譽、卻擁有兇殘獨裁政權的烏拉圭,想進到監獄診治抱病政治犯時,卻遭遇當地高層官僚主義與繁文縟節的阻礙,最終無功而返,只能默默監視當局的一舉一動。越南於一九七五年胡志明的鐵腕統治下,許多與新政權水火不容的「船民」紛紛逃渡出國,卻在海上遭逢海盜勒索,而地球的另一端,無國界醫生組織也正面臨新領導者選擇性執行任務、反對見證行動的內部鬥爭。在醫療服務進駐的亞馬遜森林中,篤信草藥和巫師的亞諾瑪米人接受疫苗接種之際,醫療團隊卻被媒體冠以「對人體進行醫學實驗」的惡名,而當地也在地區行政當局的默默縱容下,成了淘金客破壞自然環境和毒梟洗錢的聖地……「有時候醫療緊急情況必須從政治方面著手,必須小心提防,甚至醫學論點時而是一種,讓輿論知道政治情勢令人無法接受的有效方法。」在一次次的對談與交手之中,埃伯哈從醫途中帶來的啟示早已超脫扶弱救傷,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堅定倡議。-「人民負責表達憤怒言論,由政府扮演思考行動的角色?我們該拒絕這種流於形式的分工,鼓勵個體也有權在國際政策和戰略領域發揮影響力。」隨著在救援現場照見的種種光明相遇,他從未忘記傳述堅定不移的信念:以人性尊嚴之名,負起保護每一個人的責任。
這不僅是一本打破地界的救援記事更是國際公民思考自身義務與價值的敲門磚★跨國行醫先驅、無國界醫師創始成員帕提克.埃伯哈(Patrick Aeberhard)寫給國際公民的人道呼召書★戰爭與人性醜惡並不遠!政治、倫理與醫療間交互提問★「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謝珮琪專文導讀王立第二戰研所謝珮琪|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簡守信|台中慈濟醫院院長、《大愛醫生館》主持人羅紹和|社團法人中華安得烈慈善協會執行長⋯⋯誠摯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當我們把自己定義為無國界醫生時這只不過是說我們有能力跨越這些國界,僅此而已我們無法任意拆毀、廢除國界之牆那是受難者們的監獄同時也是為他們遮風避雨的庇護所⋯⋯ ❞這是一把通往國際公民之路的鑰匙,它將開啟一段令人震撼的觀察歷險:地球另一端的戰爭、種族紛亂,與恐怖攻擊、政治清算乃至毒品、傳染病等公衛問題,本質上並無區別……緊密串聯當代地緣政治情事與生命百態視而不見的災難,我們終將共同承擔作者帕提克.埃伯哈(Patrick Aeberhard)走過法國輝煌三十年與五月學運,在他還是青年醫學生的時候,便與同僚一起,和令人難以容忍的醫院內階級關係對峙著。彼時,一張來自法 國紅十字會、徵召加入比亞法拉醫療團隊的海報映入眼簾,開啟他的跨國行醫之旅,更在日後與其他醫師同仁,創建首個大型人道救援非政府組織──無國界醫生 (MSF)以及世界醫生(MDM)。搶救傷員、空中補給、搭建臨時野戰醫院、與地方高層和黑幫交手……種種行動占據埃伯哈大部分的人生。從黎巴嫩到越南,再到阿富汗、前南斯拉夫與盧安達,他 時常在軍事衝突、極端分子和毒梟威脅下感到命懸一線,甚至因爲站在利益的對立面而慘遭當權者漠視和輿論撻伐,卻仍踩著鮮紅的血泊履行職責。支撐著他的,是 內心人道主義的指引,以及當代偉大知識分子如米歇爾・傅柯等人的深刻反思。默不作聲和坐視不管首先殺死的是遠處的人,然後是你身邊的那些一九六〇年代末的奈及利亞,伊博族企圖掙脫伊斯蘭教和泛靈論的枷鎖,許多無辜百姓也紛紛遭受血洗。半世紀過去,遠在逾六千公里外的巴黎小禮拜堂門外,充斥著非法滯留、窮困潦倒、沉溺於毒品、罹患愛滋病和處於權利盡頭之人。他們可以過得更好,你也是。然而多數時候,這些人被視若無睹,因為他們的生活與我們離得太遠,而政府乃至媒體評論,往往選擇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把人道救援看作是左派分子的魯莽行徑。 「這些地方被歧視、排斥、貧困和失業狠狠踐踏,他們當中只要有一小撮人接受虛無主義而否定宗教信仰,就可能陷入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圈套,進而製造災難。就像 我們曾切身經歷的那些恐怖攻擊⋯⋯」埃伯哈這樣說。在派系理念和種族之前他們都只是想要好好活著的人作為一名醫師,本本分分地處理傷員,就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嗎?當無國界醫生組織前往享有「南美瑞士」美譽、卻擁有兇殘獨裁政權的烏拉圭,想進到監獄診治抱病政治犯時,卻遭遇當地高層官僚主義與繁文縟節的阻礙,最終無功而返,只能默默監視當局的一舉一動。越南於一九七五年胡志明的鐵腕統治下,許多與新政權水火不容的「船民」紛紛逃渡出國,卻在海上遭逢海盜勒索,而地球的另一端,無國界醫生組織也正面臨新領導者選擇性執行任務、反對見證行動的內部鬥爭。在醫療服務進駐的亞馬遜森林中,篤信草藥和巫師的亞諾瑪米人接受疫苗接種之際,醫療團隊卻被媒體冠以「對人體進行醫學實驗」的惡名,而當地也在地區行政當局的默默縱容下,成了淘金客破壞自然環境和毒梟洗錢的聖地……「有時候醫療緊急情況必須從政治方面著手,必須小心提防,甚至醫學論點時而是一種,讓輿論知道政治情勢令人無法接受的有效方法。」在一次次的對談與交手之中,埃伯哈從醫途中帶來的啟示早已超脫扶弱救傷,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堅定倡議。-「人民負責表達憤怒言論,由政府扮演思考行動的角色?我們該拒絕這種流於形式的分工,鼓勵個體也有權在國際政策和戰略領域發揮影響力。」隨著在救援現場照見的種種光明相遇,他從未忘記傳述堅定不移的信念:以人性尊嚴之名,負起保護每一個人的責任。
從藻礁保育到綠電共存,再到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議題,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護這麼重要,那我們到底都在等什麼? 法國媒體佳評如潮,各大獎項堅定擁抱 一部直面黑暗,放膽檢視法國地區政商生態的報導漫畫! 走進布列塔尼綠藻事件, 你會發現:無論法國還是臺灣,在利益衝突面前,我們沒有不一樣⋯⋯ 【獎項】 -2021年- •法國安蒂科道德獎 Prix éthique Anticor -2020年- •布列塔尼漫畫大獎 Prix de la BD bretonne •國際新聞獎 Prix du journalisme •海洋記憶節大獎 Prix des Mémoires de la mer •企業間社會文化活動委員會 社會事件漫畫大獎 Prix de la BD sociale et historique
從藻礁保育到綠電共存,再到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議題,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護這麼重要,那我們到底都在等什麼? 法國媒體佳評如潮,各大獎項堅定擁抱 一部直面黑暗,放膽檢視法國地區政商生態的報導漫畫! 走進布列塔尼綠藻事件, 你會發現:無論法國還是臺灣,在利益衝突面前,我們沒有不一樣⋯⋯ 【獎項】 -2021年- •法國安蒂科道德獎 Prix éthique Anticor -2020年- •布列塔尼漫畫大獎 Prix de la BD bretonne •國際新聞獎 Prix du journalisme •海洋記憶節大獎 Prix des Mémoires de la mer •企業間社會文化活動委員會 社會事件漫畫大獎 Prix de la BD sociale et historique
從藻礁保育到綠電共存,再到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議題,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護這麼重要,那我們到底都在等什麼? 法國媒體佳評如潮,各大獎項堅定擁抱 一部直面黑暗,放膽檢視法國地區政商生態的報導漫畫! 走進布列塔尼綠藻事件, 你會發現:無論法國還是臺灣,在利益衝突面前,我們沒有不一樣⋯⋯ 【獎項】 -2021年- •法國安蒂科道德獎 Prix éthique Anticor -2020年- •布列塔尼漫畫大獎 Prix de la BD bretonne •國際新聞獎 Prix du journalisme •海洋記憶節大獎 Prix des Mémoires de la mer •企業間社會文化活動委員會 社會事件漫畫大獎 Prix de la BD sociale et historique
【關於輕讀哲學】 「輕讀哲學」(Philosopher)系列是來自法國的全齡哲學繪本,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並搭配由當代傑出的藝術家繪製插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像,帶領大眾,以正統哲學方法,討論各種關於「價值」的議題。 《愛,不愛,好好愛》 什麼是「愛一個人」?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愛,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看見愛的模樣…… 巴黎索邦大學(l’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諷刺漫畫家納塔拿埃爾.米可(Nathanaël Mikles)風格懾人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愛」的真諦。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愛」?哲學家這樣說── 當我們談到「愛」,首先要區分「愛人」和「愛其他事物」。所謂真正「愛上一個人」,是毫無道理可言的。我們要理解並學習「愛上以後」,隨之而來的種種認知上的轉變。學習付出,享受與另一個人的親密連結,同時也要認清自己的底線,不要迷失在愛裡。當我們愛了,就要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接下來,無可避免地,我們也必須學會「不愛了以後」該怎麼辦──如何結束,如何離開。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透過互相學習來成長,無論一段關係最後結果如何,「成長」才是重要課題。透過「愛什麼」以及「不愛什麼」以及「如何去做」,我們會界定出自我價值,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人。而認識自己,則是「愛」以及「理解他人」的前提。 《活著,在相遇中》 什麼是「活著」?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生命,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找到人生方向…… 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獲獎插畫家奧立維.巴雷茲(Olivier Balez)清新現代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活著」的真正價值。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活著」?哲學家這樣說── 對人類而言,只是生理上的活著,並不足夠,我們必須與人、土地和物質世界建立牢固的關係。透過「思考生命」,我們需要自己去決定想要的生活方式;時時環顧四周的生命形式及其後果,學習「決定」的勇氣,以及好好地運用這些決定。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就會賦予自身生命價值,實踐並展現出不僅僅是「生存」的樣貌。 接下來,我們要理解「時間」。如果把時間當成一種「資本」,並陷入「必須充分利用」的想法,我們就無法好好的體驗生命。其實,只需要「有意識地生活著」,就能充實生命的價值──無論是美好的片刻,還是平凡的片刻,「活在當下」意味著懂得單純地「欣賞生活」,跟時間一起活著,而不是感嘆它的流逝,我們就能感受到活著的本質。 【輕讀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催生哈利波特的雷歐書店、愛在巴黎日落時的莎士比亞書店, 全球60家獨一無二、笑淚相伴的書店與經營故事, 號召所有愛書人一起集結感受書店之美! 書店不僅僅是銷售書籍的地方,更是社區的焦點,是一座城市敞開的溫暖懷抱,邀請初訪的旅客和定居的在地人齊聚,一同在這裡分享對文字的熱愛。走進書店,時間慢了下來,讀者沉浸書頁中,享受閱讀、音樂演出和各式精采活動。書店讓所有志同道合、追尋知識樂趣的人,集中於此,流連忘返。 每家書店都自成一格,充滿玄機。有些崇尚極簡概念,有些彷如迷宮像是華麗殿堂,座落地點更是包括私人公寓、水上船隻和歌德教堂等出人意料,只能驚嘆。本書帶領讀者遊歷世界各地獨一無二的60家書店,發掘其中寶藏,認識它們的經營者,了解書店主人如何能讓尋常的銷售場域,化為一場場讓愛書人難忘的文化經驗。 【逆流推薦】 金文宇︱時任 好樣本事行銷副理 林彥廷︱紅氣球書屋負責人 邱慕泥|戀風草青少年書房 店長 馬力|或者書店店長 時光二手書店 陳顥樺∣見書店負責人 橋本龍之介|臺灣蔦屋董事長 用閱讀走訪全球60間特色書店,藉由文字認識每一位書店的主理人,感受每一間書店的氣息,讓這一切深深的記在心裡,期待下次書店裡相見。──林彥廷|紅氣球書屋負責人 近年來有一種說法:「書店是微型的文化中心」。每家獨立書店都有自己定位,有自己想著墨的領域。雖然小眾但是多元,雖然微型但是豐富。閱讀本書之後,我想說的是:書店是一種巷弄裡的生活節奏,它不會消失。──邱慕泥︱戀風草青少年書房 令書店人再次燃起妄想的神奇之書!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時代裡,只要有書有讀者,書店就能繼續拯救世界。──馬力︱或者書店店長 開書店是一場持續抗爭的社會運動,有書店的地方就有令人讚嘆的核心存在。──陳顥樺︱見書店負責人
催生哈利波特的雷歐書店、愛在巴黎日落時的莎士比亞書店, 全球60家獨一無二、笑淚相伴的書店與經營故事, 號召所有愛書人一起集結感受書店之美! 書店不僅僅是銷售書籍的地方,更是社區的焦點,是一座城市敞開的溫暖懷抱,邀請初訪的旅客和定居的在地人齊聚,一同在這裡分享對文字的熱愛。走進書店,時間慢了下來,讀者沉浸書頁中,享受閱讀、音樂演出和各式精采活動。書店讓所有志同道合、追尋知識樂趣的人,集中於此,流連忘返。 每家書店都自成一格,充滿玄機。有些崇尚極簡概念,有些彷如迷宮像是華麗殿堂,座落地點更是包括私人公寓、水上船隻和歌德教堂等出人意料,只能驚嘆。本書帶領讀者遊歷世界各地獨一無二的60家書店,發掘其中寶藏,認識它們的經營者,了解書店主人如何能讓尋常的銷售場域,化為一場場讓愛書人難忘的文化經驗。 【逆流推薦】 金文宇︱時任 好樣本事行銷副理 林彥廷︱紅氣球書屋負責人 邱慕泥|戀風草青少年書房 店長 馬力|或者書店店長 時光二手書店 陳顥樺∣見書店負責人 橋本龍之介|臺灣蔦屋董事長 用閱讀走訪全球60間特色書店,藉由文字認識每一位書店的主理人,感受每一間書店的氣息,讓這一切深深的記在心裡,期待下次書店裡相見。──林彥廷|紅氣球書屋負責人 近年來有一種說法:「書店是微型的文化中心」。每家獨立書店都有自己定位,有自己想著墨的領域。雖然小眾但是多元,雖然微型但是豐富。閱讀本書之後,我想說的是:書店是一種巷弄裡的生活節奏,它不會消失。──邱慕泥︱戀風草青少年書房 令書店人再次燃起妄想的神奇之書!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時代裡,只要有書有讀者,書店就能繼續拯救世界。──馬力︱或者書店店長 開書店是一場持續抗爭的社會運動,有書店的地方就有令人讚嘆的核心存在。──陳顥樺︱見書店負責人
催生哈利波特的雷歐書店、愛在巴黎日落時的莎士比亞書店, 全球60家獨一無二、笑淚相伴的書店與經營故事, 號召所有愛書人一起集結感受書店之美! 書店不僅僅是銷售書籍的地方,更是社區的焦點,是一座城市敞開的溫暖懷抱,邀請初訪的旅客和定居的在地人齊聚,一同在這裡分享對文字的熱愛。走進書店,時間慢了下來,讀者沉浸書頁中,享受閱讀、音樂演出和各式精采活動。書店讓所有志同道合、追尋知識樂趣的人,集中於此,流連忘返。 每家書店都自成一格,充滿玄機。有些崇尚極簡概念,有些彷如迷宮像是華麗殿堂,座落地點更是包括私人公寓、水上船隻和歌德教堂等出人意料,只能驚嘆。本書帶領讀者遊歷世界各地獨一無二的60家書店,發掘其中寶藏,認識它們的經營者,了解書店主人如何能讓尋常的銷售場域,化為一場場讓愛書人難忘的文化經驗。 【逆流推薦】 金文宇︱時任 好樣本事行銷副理 林彥廷︱紅氣球書屋負責人 邱慕泥|戀風草青少年書房 店長 馬力|或者書店店長 時光二手書店 陳顥樺∣見書店負責人 橋本龍之介|臺灣蔦屋董事長 用閱讀走訪全球60間特色書店,藉由文字認識每一位書店的主理人,感受每一間書店的氣息,讓這一切深深的記在心裡,期待下次書店裡相見。──林彥廷|紅氣球書屋負責人 近年來有一種說法:「書店是微型的文化中心」。每家獨立書店都有自己定位,有自己想著墨的領域。雖然小眾但是多元,雖然微型但是豐富。閱讀本書之後,我想說的是:書店是一種巷弄裡的生活節奏,它不會消失。──邱慕泥︱戀風草青少年書房 令書店人再次燃起妄想的神奇之書!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時代裡,只要有書有讀者,書店就能繼續拯救世界。──馬力︱或者書店店長 開書店是一場持續抗爭的社會運動,有書店的地方就有令人讚嘆的核心存在。──陳顥樺︱見書店負責人
【輕讀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什麼是「愛一個人」?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愛,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看見愛的模樣…… 巴黎索邦大學(l’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諷刺漫畫家納塔拿埃爾.米可(Nathanaël Mikles)風格懾人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愛」的真諦。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愛」?哲學家這樣說── 當我們談到「愛」,首先要區分「愛人」和「愛其他事物」。所謂真正「愛上一個人」,是毫無道理可言的。我們要理解並學習「愛上以後」,隨之而來的種種認知上的轉變。學習付出,享受與另一個人的親密連結,同時也要認清自己的底線,不要迷失在愛裡。當我們愛了,就要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接下來,無可避免地,我們也必須學會「不愛了以後」該怎麼辦──如何結束,如何離開。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透過互相學習來成長,無論一段關係最後結果如何,「成長」才是重要課題。透過「愛什麼」以及「不愛什麼」以及「如何去做」,我們會界定出自我價值,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人。而認識自己,則是「愛」以及「理解他人」的前提。 【關於輕讀哲學】 「輕讀哲學」(Philosopher)系列是來自法國的全齡哲學繪本,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並搭配由當代傑出的藝術家繪製插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像,帶領大眾,以正統哲學方法,討論各種關於「價值」的議題。
【輕讀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什麼是「活著」?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生命,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找到人生方向…… 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獲獎插畫家奧立維.巴雷茲(Olivier Balez)清新現代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活著」的真正價值。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活著」?哲學家這樣說── 對人類而言,只是生理上的活著,並不足夠,我們必須與人、土地和物質世界建立牢固的關係。透過「思考生命」,我們需要自己去決定想要的生活方式;時時環顧四周的生命形式及其後果,學習「決定」的勇氣,以及好好地運用這些決定。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就會賦予自身生命價值,實踐並展現出不僅僅是「生存」的樣貌。 接下來,我們要理解「時間」。如果把時間當成一種「資本」,並陷入「必須充分利用」的想法,我們就無法好好的體驗生命。其實,只需要「有意識地生活著」,就能充實生命的價值──無論是美好的片刻,還是平凡的片刻,「活在當下」意味著懂得單純地「欣賞生活」,跟時間一起活著,而不是感嘆它的流逝,我們就能感受到活著的本質。 【關於輕讀哲學】 「輕讀哲學」(Philosopher)系列是來自法國的全齡哲學繪本,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並搭配由當代傑出的藝術家繪製插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像,帶領大眾,以正統哲學方法,討論各種關於「價值」的議題。
【輕讀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什麼是「活著」?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生命,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找到人生方向…… 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獲獎插畫家奧立維.巴雷茲(Olivier Balez)清新現代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活著」的真正價值。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活著」?哲學家這樣說── 對人類而言,只是生理上的活著,並不足夠,我們必須與人、土地和物質世界建立牢固的關係。透過「思考生命」,我們需要自己去決定想要的生活方式;時時環顧四周的生命形式及其後果,學習「決定」的勇氣,以及好好地運用這些決定。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就會賦予自身生命價值,實踐並展現出不僅僅是「生存」的樣貌。 接下來,我們要理解「時間」。如果把時間當成一種「資本」,並陷入「必須充分利用」的想法,我們就無法好好的體驗生命。其實,只需要「有意識地生活著」,就能充實生命的價值──無論是美好的片刻,還是平凡的片刻,「活在當下」意味著懂得單純地「欣賞生活」,跟時間一起活著,而不是感嘆它的流逝,我們就能感受到活著的本質。 【關於輕讀哲學】 「輕讀哲學」(Philosopher)系列是來自法國的全齡哲學繪本,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並搭配由當代傑出的藝術家繪製插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像,帶領大眾,以正統哲學方法,討論各種關於「價值」的議題。
【輕讀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什麼是「愛一個人」?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愛,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看見愛的模樣…… 巴黎索邦大學(l’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諷刺漫畫家納塔拿埃爾.米可(Nathanaël Mikles)風格懾人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愛」的真諦。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愛」?哲學家這樣說── 當我們談到「愛」,首先要區分「愛人」和「愛其他事物」。所謂真正「愛上一個人」,是毫無道理可言的。我們要理解並學習「愛上以後」,隨之而來的種種認知上的轉變。學習付出,享受與另一個人的親密連結,同時也要認清自己的底線,不要迷失在愛裡。當我們愛了,就要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接下來,無可避免地,我們也必須學會「不愛了以後」該怎麼辦──如何結束,如何離開。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透過互相學習來成長,無論一段關係最後結果如何,「成長」才是重要課題。透過「愛什麼」以及「不愛什麼」以及「如何去做」,我們會界定出自我價值,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人。而認識自己,則是「愛」以及「理解他人」的前提。 【關於輕讀哲學】 「輕讀哲學」(Philosopher)系列是來自法國的全齡哲學繪本,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並搭配由當代傑出的藝術家繪製插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像,帶領大眾,以正統哲學方法,討論各種關於「價值」的議題。
【輕讀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什麼是「愛一個人」?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愛,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看見愛的模樣…… 巴黎索邦大學(l’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諷刺漫畫家納塔拿埃爾.米可(Nathanaël Mikles)風格懾人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愛」的真諦。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愛」?哲學家這樣說── 當我們談到「愛」,首先要區分「愛人」和「愛其他事物」。所謂真正「愛上一個人」,是毫無道理可言的。我們要理解並學習「愛上以後」,隨之而來的種種認知上的轉變。學習付出,享受與另一個人的親密連結,同時也要認清自己的底線,不要迷失在愛裡。當我們愛了,就要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接下來,無可避免地,我們也必須學會「不愛了以後」該怎麼辦──如何結束,如何離開。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透過互相學習來成長,無論一段關係最後結果如何,「成長」才是重要課題。透過「愛什麼」以及「不愛什麼」以及「如何去做」,我們會界定出自我價值,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人。而認識自己,則是「愛」以及「理解他人」的前提。 【關於輕讀哲學】 「輕讀哲學」(Philosopher)系列是來自法國的全齡哲學繪本,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並搭配由當代傑出的藝術家繪製插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像,帶領大眾,以正統哲學方法,討論各種關於「價值」的議題。
【輕讀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什麼是「活著」?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生命,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找到人生方向…… 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獲獎插畫家奧立維.巴雷茲(Olivier Balez)清新現代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活著」的真正價值。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活著」?哲學家這樣說── 對人類而言,只是生理上的活著,並不足夠,我們必須與人、土地和物質世界建立牢固的關係。透過「思考生命」,我們需要自己去決定想要的生活方式;時時環顧四周的生命形式及其後果,學習「決定」的勇氣,以及好好地運用這些決定。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就會賦予自身生命價值,實踐並展現出不僅僅是「生存」的樣貌。 接下來,我們要理解「時間」。如果把時間當成一種「資本」,並陷入「必須充分利用」的想法,我們就無法好好的體驗生命。其實,只需要「有意識地生活著」,就能充實生命的價值──無論是美好的片刻,還是平凡的片刻,「活在當下」意味著懂得單純地「欣賞生活」,跟時間一起活著,而不是感嘆它的流逝,我們就能感受到活著的本質。 【關於輕讀哲學】 「輕讀哲學」(Philosopher)系列是來自法國的全齡哲學繪本,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並搭配由當代傑出的藝術家繪製插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像,帶領大眾,以正統哲學方法,討論各種關於「價值」的議題。
自三百萬年前的第一柄石斧開始,跨越大陸、代代人類, 述說武器如何成為經典,世界如何隨武器瞄準的方向演進…… - 超過200幅精緻繪圖、史實照片與武器構造圖解; - 超過10萬字生動活潑的故事,以及一目了然的武器使用說明; - 從社會、政治、戰術與科技等四大面向,記錄武器在人類社會劃下的傷痕; - 依時序從石斧開始,機器人收尾,有如身歷戰場,感受武器的巨大能量。 人類的冒險傳說多數由衝突、紛爭寫下。這些以暴力撰寫的章節多有相同的主角──武器。讀者在本書中將跟著武器穿梭於各時代的戰場,參與在軍事、經濟、社會與科技上劃時代的革變。我們從矛的發展歷史,瞥見人類逐漸宰治這顆星球的進程;單純的馬蹬如何能翻轉戰場樣貌,甚至左右歐洲的文明發展;最古老的生化武器──天花,讓人類學會看不見的恐怖威脅;最後,左右未來戰爭的主角會不會是機器人呢?邀請你一起走入人類用武器相互爭戰,共同打殺出來的精彩歷史。
1986年,烏克蘭的車諾比發生了20世紀最嚴重的核災。 20年後的某一天,法國紀實漫畫家艾曼紐.勒帕吉抵達當年的災難現場…… 因為美無非是 我們還能承受的恐怖的開端,而我們之所以欽慕它, 是因為它無動於衷,不屑於摧毀我們 所有天使都是可怕的。 ──Rainer Maria Rilke, les Élégies de Duino 「我們是插畫家,我們要去車諾比。」法國紀實漫畫家艾曼紐.勒帕吉接受了「圖畫參與者協會」的委託,在車諾比事件發生20週年之際,與一群藝術家一起來到這裡,帶著罐頭和飲水,深入禁區進行寫生。在為期兩個月的旅程中,他們從撒離區周邊小鎮到被荒廢並管制的禁區,與當地人一同生活,藉以瞭解居民真實的情感與和這塊被外界稱之為「髒了」的土地之間的羈絆。 旅程之初,艾曼紐因為家人反對以及擔心連累孩子而猶豫不決,在旅程之中,他意外的被勾起了黑暗的童年回憶,直到旅程結束之時,他接納了心魔,並見證了生命的另一個面貌,得到意料之外的感觸和收獲。艾曼紐.勒帕吉以動人心弦的緩慢敘事風格,與其特有的紀實畫風,娓娓道出一個平凡人在面對災難與死亡之時,所經歷到的一連串震撼教育。 「我是被派來見證災難的,我帶上炭筆和深色墨水,打算要畫下醜陋歪斜的樹林。但,眼前的景色卻是絢麗的,色彩和檢測器訴說著相反的事實。我可以說,車諾比很美嗎?這是死亡的另一張臉,有人會因此被冒犯嗎?」──本書作者艾曼紐.勒帕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