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哲思 類別 ,共計1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無形.有影:發掘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珍貴在地記憶

★第一本無形文化資產介紹&普查完整教學手冊★9位無形文化資產重量級作者引領你發掘臺灣無形文化價值!「有影Ū-iánn」[形]:真實不虛的。透過映照、側寫和折射,發掘無形的文化內涵和狀態。無形亦是有影,有影便是存在。●無形的文化資產,有影的文化記憶!有影,取其詩意的說法是,非直接看見其型態的存在,而是透過映照、側寫和折射,意識發掘無形文化內涵和狀態。這些無形的文化記憶/技藝、在地生活內容,其實都是「有影Ū-iánn」的存在,在台灣的每一處角落,有多元繽紛的發展,實應透過普查研究,來紀錄、保護、傳承這些具有珍貴價值的在地文化。●踏查在地,描出無形文化輪廓相對於有形的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更深植於傳統社群、社會情境及常民生活之中,也常因時空、社群、環境的變動,而改變其傳承延續及表現形式。近年來,社會結構、生活型態及價值觀的急速轉變,對本土文化的保存與傳承提出了新的考驗,往昔文化表現與實踐的保存、傳承與延續也面臨到了困難。政府如何從法規政策及行政程序方面保護無形文化資產?文化資產又該如何認定?首要工作即是——普查。詳細地說,就是廣泛普及並兼具系統性的調查採集和理解。●洞悉文化資產意涵,凝聚在地情感與價值要能適時保護如「現在的過去」(the present past)的無形文化資產,唯有先透過廣泛普及並兼具系統性的調查採集,來掌握文化全貌,才可能從中擇取、保留文化資產價值,以及值得透過相關法令來進行保存維護的對象。透過長時間且廣泛的探查和理解,將多重記憶層裡的地方情感與集體認同變得清晰。普查後經由「登錄認定」程序來保存及後續維護,凝聚在地情感、傳承文化生活面貌。本書特色★開頭3篇好讀易懂懶人包,無痛認識無形文化資產!★文末附有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名錄。★獨家收錄文資評估過程、獅陣珍貴普查實際案例。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星星都美麗.都柏林的A-Z:大使偕行的愛爾蘭文化慢旅

楊子葆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4/08/03 出版

A for the Aida of Dublin. B for Bloom's birthplace. C for the Chancery Park. D for the DART… 文學的愛爾蘭,喬伊斯的都柏林, 現任駐愛爾蘭大使楊子葆偕行, 循著字母 A to Z,抬頭看見城市的101個文化星星。   詩人王爾德曾說:「我們都橫臥在陰溝裡,但有些人在抬頭仰望星空。」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2018年開始派駐愛爾蘭的楊子葆,以別具巧思的眼光,具體而微且詩意地描繪駐點六年期間,與世界文學首都都柏林人文與歷史交互相映的故事。駐德大使謝志偉逗趣地說:「這本書簡直是在以3D的方式為都柏林這座迷人的城市寫履歷!」   這101則標誌著都柏林文化地景短文,如同發現星星並為其命名般地,從A到Z精心排列,像是從前倫敦人手一本的《London A to Z》,而這是大使親自描畫的「都柏林的A-Z」:   A for the Aida of Dublin. (A是都柏林的阿依達。) B for Bloom's birthplace. (B是《尤利西斯》布魯姆的出生地。) C for the Chancery Park. (C是大法院公園。) D for the DART.(D是都柏林快鐵。) E for the Eighty Six Merrion Square.(E是梅瑞恩廣場86號。) F for the Formosa Pangolin.(F是福爾摩沙穿山甲。) . 村上春樹曾說: 「世間有一種人,要開口雖然得花一點時間,不過一旦說起話來之後,卻能以安穩的口氣說出非常有趣的事情,這種人並不太多,愛爾蘭卻正像這種人。」   這段話同時可以聚焦在都柏林,都柏林是美的,而且有趣的。   讓駐愛爾蘭大使楊子葆與你一起, 完整地欣賞,真實地發掘, 愛爾蘭這座「說書人的城市」——都柏林。   ★★★台灣駐德代表 謝志偉 專文推薦★★★   ★★★海內外熱情推薦★★★ 吳志中 駐法國大使 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謝哲青 旅行家 莊祖宜 飲食作家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星星都美麗.都柏林的A-Z:大使偕行的愛爾蘭文化慢旅

楊子葆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4/08/03 出版

A for the Aida of Dublin. B for Bloom's birthplace. C for the Chancery Park. D for the DART… 文學的愛爾蘭,喬伊斯的都柏林, 現任駐愛爾蘭大使楊子葆偕行, 循著字母 A to Z,抬頭看見城市的101個文化星星。   詩人王爾德曾說:「我們都橫臥在陰溝裡,但有些人在抬頭仰望星空。」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2018年開始派駐愛爾蘭的楊子葆,以別具巧思的眼光,具體而微且詩意地描繪駐點六年期間,與世界文學首都都柏林人文與歷史交互相映的故事。駐德大使謝志偉逗趣地說:「這本書簡直是在以3D的方式為都柏林這座迷人的城市寫履歷!」   這101則標誌著都柏林文化地景短文,如同發現星星並為其命名般地,從A到Z精心排列,像是從前倫敦人手一本的《London A to Z》,而這是大使親自描畫的「都柏林的A-Z」:   A for the Aida of Dublin. (A是都柏林的阿依達。) B for Bloom's birthplace. (B是《尤利西斯》布魯姆的出生地。) C for the Chancery Park. (C是大法院公園。) D for the DART.(D是都柏林快鐵。) E for the Eighty Six Merrion Square.(E是梅瑞恩廣場86號。) F for the Formosa Pangolin.(F是福爾摩沙穿山甲。) . 村上春樹曾說: 「世間有一種人,要開口雖然得花一點時間,不過一旦說起話來之後,卻能以安穩的口氣說出非常有趣的事情,這種人並不太多,愛爾蘭卻正像這種人。」   這段話同時可以聚焦在都柏林,都柏林是美的,而且有趣的。   讓駐愛爾蘭大使楊子葆與你一起, 完整地欣賞,真實地發掘, 愛爾蘭這座「說書人的城市」——都柏林。   ★★★台灣駐德代表 謝志偉 專文推薦★★★   ★★★海內外熱情推薦★★★ 吳志中 駐法國大使 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謝哲青 旅行家 莊祖宜 飲食作家  

7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歡迎光臨莎瑪麗丹百貨:11則留法旅人的法國觀察

蔚藍文化  出版
2023/10/22 出版

11位留法旅人描繪的,不再是單一刻板的法國印象,而是複數、多元、相互辯詰牴觸的文化拼圖。期盼將留法生活中的所思所見,織成一件件文化思考的金縷衣,獻給渴望認識法國的你。「莎瑪麗丹乘載著很多歷史,並且也將製造更多的故事。」莎瑪麗丹(La Samaritaine)是一間位於巴黎市中心、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百貨公司,幾乎每個三十歲以上的法國人,即使只是「小時候校外教學去過」,都有關於莎瑪麗丹的記憶。而在這世界上幾乎每個人,即使沒到訪過法國,都知道巴黎有艾非爾鐵塔、羅浮宮、凱旋門,也對法國有愛戀、浪漫的記憶。然而,法蘭西其實不僅止於如此單調的想像,她迷幻的首都其實由城市擘畫者一筆一劃理性畫出,她精密細膩的社會政策讓生養小孩是一種「享受」,她世界聞名的美食評鑑正經歷一場激烈的地緣大戰,她孕育來自世界各地才華洋溢的文學家、導演,她著名的觀光名勝蒙馬特曾有許多藝術家流連忘返的夜總會⋯⋯在11旅居法國的台灣人心中,法國是他們熟知或嚮往的「他方」,這個迥異於自己(被)熟悉與(被)認可的地方,讓他們的生活產生了許多酸甜苦辣,不吐不快,無形中也豐富他們的閱歷與並培養了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勇氣。跟著11位留法旅人,徹底擺脫對法國的cliché,以他們的稜鏡,看見真實又迷幻、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法蘭西!▌旅法名人,誠摯推薦楊子葆|臺灣駐愛爾蘭代表廖仁義|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羅仕龍|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戲劇博士尉遲秀|知名法文譯者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家屋、貿易與歷史:臺灣與砂勞越人類學研究論文集

蔣斌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3/04/22 出版

早在啟動新南向政策以前,東南亞就是臺灣長久以來的近鄰。臺東大學教授蔣斌長年關注臺灣與東南亞地區各民族,本書析論深入,是從文化、貿易、經濟等層面理解東南亞民族最佳叩門磚。《家屋、貿易與歷史》收錄人類學者蔣斌過去十餘年間對臺灣及東南亞的人類學研究。臺灣原住民、島嶼東南亞及大洋洲多數族群同屬南島語族(the Austronesian linguistic family),在語言學與考古學的研究上,咸認臺灣為南島語族最古老的分布地之一,甚至可能是原鄉。東南亞是臺灣的近鄰,對多數國人而言卻相對陌生,本書6篇文章析論精闢入裡,只要翻開閱讀就能進一步了解臺灣原住民和他們文化上的親戚:島嶼東南亞。「臺灣當代的社會大眾與知識階層,整體來說對於我們的近鄰東南亞,其實相當陌生,即便是多數媒體琅琅上口的『南向政策』或者『臺灣原住民是南島民族的源頭』等等論述,甚囂塵上。但是要說到真正對於東南亞,特別是島嶼東南亞的社會文化,在細節上仍然認識有限。希望這本小書當中的文章,能在這個方面引起大家的興趣,進一步花時間了解我們臺灣原住民,以及他們在區域上的文化親戚:島嶼東南亞,所擁有的豐富而且多采多姿的文化樣貌。」——作者前言「作者採用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的『屋社會』理論,意圖探討台灣階層化排灣族社會以及島嶼東南亞族群的家與家屋、人群和屋社會以及環境的背後深層結構關係,不但延續二戰後中央研究院學者對排灣族研究的基礎,範圍更擴及於印尼砂勞越、加里曼丹等地區的田野工作,提供華語文地區人類學關於達雅克(Dayak)族群的Iban、Kayan、Kenyah、Kelabit等社會文化中農業、生計、身分威望等社會實踐之重要民族學讀本,更進一步論述上述田野對象與國家、與當地華人之間的政治經濟互動模式,從個體、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建構東南亞族群互動關係理解,帶領我們一起探索『東南亞』這個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南島世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王長華

79 特價3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長日將盡,來杯sake 吧。:我所知,新長壽時代的日本和日本人

姚巧梅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3/02/01 出版

全世界都在變老,長壽國日本如何應對? ★都市學專家後藤純說,全球都在看日本能否成為老人典範國。 「老,不是原罪,也不悲情。」後藤提起QOL(Quality of life)的觀念,認為不管年紀多大,都應該重視生活的品質。「即使八十八歲了,罹患慢性疾病了,還是想交女朋友。即使肩膀經常疼痛、有五十肩,但是每天還是應該早睡早起,努力地克服病痛、超越虛弱。」這是後藤的理想老人形象。 姚巧梅耗時四年的日本長照觀察 她深入各種為老人服務的場所 與老人同桌吃飯,一起聽音樂會 介紹那些神采奕奕的老者 也走訪安養、醫療、社服、寺院、政府、製藥公司等機構 深入了解問題 帶我們一同感受老人國的憂鬱與喜樂。 ․第一章「日本是全球最老國家」引用數字表現包括日本在內全球都在變老的事實,並從福祉.醫療的角度了解日本長照的特色。 ․第二章「虛構中的眞實」透過虛構小說和小說家反映高齡社會下日本國民集體的焦慮。 ․第三章從實際接觸的人物和書籍看到「老人國的憂鬱」,包括照護問題、失智症者年輕化等。 ․第四章「在地終老的實踐」可以察知,在政府「Aging in Place」(在地終老)的長照綱領下,以東京大學高齡社會綜合研究機構為首的學術機構等,如何與社區、照護機構、弱勢城市聯手落實。 ․第五章「地方小城的大志向」承襲第四章,從現場探究小城從高處著眼的志向與策略。 ․第六章「放手的藝術」則透過安寧療護機構、民間寺院和醫生了解與死亡和解的哲學。 ․第七章透視地方城市、政府官員、醫院和製藥企業的行動,感知「新長壽時代的黎明」曙光乍現。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

李志銘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2/09/27 出版

懷舊事物中能夠看見些什麼?足以令人開拓眼界、耳目一新的舊事物其實都是一種未來式。當我們向過去探索時,也有機會看到全新的可能性。探尋的過程,也可以慢慢建構出自己的身分認同與文化價值。作者將分享台灣多元而與眾不同的島嶼文化,還有他在藝術中所看見的未來。世界越快,心可以慢在全球化的世代,科技日新月異,世界一瞬萬變,我們每天所接受的資訊量可以說是無數古人一生的總和。然而,或許可以在時間的縫隙中,找到一個休憩的所在,回頭看看重溫過去,尋找遺失的美好。在時間的賽道中,我們不斷向前看,在某些時刻,我們也應該緩下腳步,回頭向後看去,看看過去所走過的點點滴滴,在那之中,可能蘊藏著我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可能未來。不僅僅是個人或是產業,台灣的歷史也恰是如此,在台灣這座舞台上,不同時代許多人來來去去,他們都為台灣裝飾了許多,包含各式文化、各地美學、時尚風潮,在時間的積累下,台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過去,在這之中,又能夠看見什麼未來呢?「青春終將逝去,唯記憶不被遺忘。這些年代久遠的絕版期刊,作為某種時代的見證、美學的啟蒙,每隔一段時間偶爾翻閱,就會有一股瞬間打開了時空膠囊的怦然心跳感。且隨冊頁流轉、潮流更迭,想像自己也彷彿跟著走進了激揚的歷史現場,重拾過去一代人曾經洶湧澎湃、新舊交鋒的青春記憶。」「台灣這個熱帶島嶼本身其實就有許多令人驚艷的特有種顏色,如珠光鳳蝶黃、奧萬大楓葉紅、太魯閣大理石灰白、老建築木門窗湖水藍,以及台灣藍鵲和藍腹鷴這類珍稀鳥類羽色等。這些深具台灣風土特質的色彩文化,或許有可能將台灣平面藝術或裝幀設計的其他領域帶入更多元的發展方向。」在藝術與舊書中,作者寫下了他自己的懷舊未來式,為大家描繪出了他所看見的美麗新世界。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走過二十年,十二個九二一災後堅持至今的故事

蔚藍文化  出版
2019/09/12 出版

堅持不懈的韌性,跨過國界的圍籬、縣市的疆界, 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本心」。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帶給人們難以抹滅的傷痛記憶,但臺灣社會將這份傷痛轉換為社會支持的力量,無論是農村振興,人際關係與資源的流動,都帶來了不同的啟發並促成政策的制定。 隨著世界的流變,我們也要往前邁進,用遼闊的視野, 流轉在人與人間的正面力量,在尋求安身立命的同時,進一步凝聚共好的社會。 記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後的重建與新生故事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蔚藍文化 合作出版 ․他們在Gaga指引下協力前進——林建治與黃盈豪 ․只想讓學生們多幾箱共讀的好書,一封email產生閱讀的蝴蝶效應——陳一誠 ․用空手道讓震災區孩子走出傷痛,更在世界發光發熱——黃泰吉與廖德蘭 ․埔里鎮唯一的村長——陳芳姿 ․從鏟子到鍋子,長照二十年——廖振益 ․走在長照二.〇前面的機車行黑手——邱慶禧 ․清圳引水水長流——廖學堂 ․為愛多走一哩路——馬麗芬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的行動者——馮小非 ․從青蛙的社區經驗到蝴蝶的社群營造——廖嘉展與顏新珠 ․讓太平藍登上世界舞臺——葉晉玉 ․地方創生先驅者,博士回鄉推生物科技——賴敏男 這十二個故事所累積的經驗,不僅是臺灣的資產,過程中,他們面對災難與困境所展現的「信心」,立基於「社會信任」的互助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則正是當前臺灣社會最需要的三要素:信心、信任與堅持。 ◆封面故事 封面照片為李慶忠先生拍攝,記錄九二一災後政府聘僱在地民眾以自然生態工法整治崩塌的邊坡。 南投中寮鄉在地青年張燕甲、李慶忠、許文煙、廖學堂等人在九二一災後成立中寮鄉親工作站,修築荒廢多年的福盛圳,發行《中寮鄉親月報》,也拿起相機,走入外人看不到的地方,拍攝外人看不到的影像,細說發生在中寮十八村的故事。當時所拍攝的系列照片,於工作站結束後轉交九二一基金會,目前典藏於台大圖書館。 ◆關於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本基金會設立之主要目的係以運用社會資源,統合民間力量,協助因天然災害受災地區之賑災為宗旨。為妥善運用與管理賑災捐款,本基金會以客觀、超然立場統籌運用各界賑災捐款,彌補政府在防救災體系中不足之處,使防救災工作更臻完善,期受災民眾在各界愛心關懷之下,得以早日度過難關、重建家園。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莊子一點靈:東方生命療癒先行者

葉海煙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8/04/03 出版

一句「人生在世」,便飽含著生命療癒的意義與效力; 而唯有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們纔可能有真實的存在感與價值感, 而因此變得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堅壯。 因為現代醫藥之發達與進步,我們身體的痛已大多有了消解之道;但思想、心理與性靈的病卻是越來越讓我們感到憂傷,越來越教我們心生恐懼,也越來越侵犯到我們原本一心盼望單單純純地「活在此時此刻」這極其謙卑的權利與心願。 顯然,現代科技仍然效力有限,而無端的生命苦難更是難以預期與估量。我們還是得時時回頭看看自己這一身,回頭想想自己這一生,並同時回頭思量自己這一顆心到底蘊藏著什麼寶貝,或許,這樣的自力救濟與自力更生纔是生活的王道。 且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兩千多年前這一位東方的「生命療癒先行者」――莊子到底是怎麼看待他自己這一身、這一生、這一世以及時時刻刻跳動在「此時此刻」的這一顆心,而其中又有何特殊光景值得莊子大書特書,這也許是人類千年不變的生命共業。 原本,我們一出生就無法自外於大自然,而「自然」原來就在我們完完整整的這一身,它的符碼(甚至是密碼)就藏在我們人人心底,就靠我們自己來記憶,來存取,來開啟我們與生俱來的自我療癒的能力,而莊子如是言,如是行,如是思量,如是觀想,如是腳踏實地,如是心無旁鶩,如是存活於此時此刻──而他已然為我們落下這八個無比精采的篇章: ◆逍遙之遊──莊子一心渴望真自由,而他到底是如何滿足這心底深沉的渴望?又是如何從地面起身躍向那無邊無界的天空? ◆齊物之論──莊子彷彿心無是非,口無虛言,而只是靜觀萬物,平等看待這世上的一切,他是如何能夠保有這份真真切切的「自知之明」?如何在夢醒之際清清楚楚地守著這僅有的清明之心? ◆養生之主──莊子先是如同一般人,一心只盼望健健康康,無疾也無病,但他還深刻地警覺生命最大的痛──死亡隨時隨處在窺伺著我們,我們又能如何真正地跳出這幾乎無所不在的死亡的幽谷? ◆人間之世──莊子深知世上難免無妄之災,更難防故意之敵,但我們還是得盡量避禍,盡力解厄,同時盡心地處理好所有與我們相連相繫的人際關係;不過,當不順心不如意之事迎面而來之際,我們又當如何舉重若輕地一肩承擔?莊子顯然有他自己的法子。 ◆真人之身──莊子不是教主,也不想開宗立派,他只是始終關心本來無價無償的生命到底該怎麼被我們認真地看待,而那「無用之用」的奧妙又有誰能真正了解? ◆渾沌之死──就莊子看來,「渾沌」本無生亦無死;而如果說我們總是自己在「找死」,並不是死亡找上我們,這雖然看似重話,卻可能有警醒人心的作用。原來,莊子的「生命之壺」暗藏玄機,而縱然生死之謎究竟無解,但我們又何妨放下心來,自由自在地在這世上走上一回。 ◆自然之道──莊子當然不懂現代科技,但他已經知道運用機械的後遺症。設想時下所謂的「科技新貴」能夠放下「釣魚上鉤」的念頭,靜靜地佇立水岸,觀賞那魚兒水中游,大概就將別有一番生活情趣與生命體悟。 ◆幸福之夢──莊子應該和任何人一樣,都想幸幸福福過一生,但我們到底該怎麼尋找終生的伴侶(甚至是「絕配」)?日子又該怎麼過得舒適?而和自己又能如何做一輩子的至親好友?這些問題的解答,可能就是打開那幸福之門的鑰匙吧!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地獄是可以克服的:一個台灣記者的311日本東北紀行

姚巧梅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8/03/09 出版

往克服與重生的方向挺進, 猶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2011年3月11日震災,是日本戰後所面臨最大的災難和危機。 在一萬八千多人罹難,數萬個家庭破碎,福島縣、宮城縣和岩手縣濱海區的基本建設遭到毀滅性破壞後,時過七年,這個台灣的鄰居現在怎麼了?   面對史上首次結合核災、海嘯、地震複合式災難的慘劇,日本政府耗資約兩兆日圓,結合了受災三縣朝復興之路亦步亦趨地堅挺前進,有如冬天過後春天到來。日本人如何在不確定的大海上,打造可預測性的島嶼?在慘痛的教訓下如何反思、處理善後並規劃未來?在巨大計畫下,個人的力量如何發揮?⋯⋯。作者於訪談了五十餘人、構思一年、一個月實地採訪,以及觀察日本四十年之後寫成本書。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地獄是可以克服的:一個台灣記者的311日本東北紀行

姚巧梅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8/03/09 出版

往克服與重生的方向挺進, 猶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2011年3月11日震災,是日本戰後所面臨最大的災難和危機。 在一萬八千多人罹難,數萬個家庭破碎,福島縣、宮城縣和岩手縣濱海區的基本建設遭到毀滅性破壞後,時過七年,這個台灣的鄰居現在怎麼了?   面對史上首次結合核災、海嘯、地震複合式災難的慘劇,日本政府耗資約兩兆日圓,結合了受災三縣朝復興之路亦步亦趨地堅挺前進,有如冬天過後春天到來。日本人如何在不確定的大海上,打造可預測性的島嶼?在慘痛的教訓下如何反思、處理善後並規劃未來?在巨大計畫下,個人的力量如何發揮?⋯⋯。作者於訪談了五十餘人、構思一年、一個月實地採訪,以及觀察日本四十年之後寫成本書。

特價24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哲學散步

木田元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7/05/05 出版

哲學是快樂的泉源 我喜歡探入言語的森林, 隨性走在稱為「哲學」的步道上,懷想往昔哲人的面容。 —木田元(日本海德格研究第一人) 跟著哲學家散步,跟著哲學家思考,跟著哲學家領悟 書中對哲人們生活背景、往來時人及社會文化的描寫, 幫讀者連綴起在制式教育中對於人文知識的片斷認識, 妥適地填補了其中空缺,建立起更加立體的文史哲視野, 並激發對自身處境的反思。 穿著太講究而讓老師柏拉圖皺眉的亞里斯多德、 個性很差惹人嫌的海德格…… 都在現代日本哲學大師最後的散文裡! 本書是作者的最後一本著作,在看似信手拈來閒談西洋哲學家的軼聞趣事中,將哲學家的生平、性格、思想、與同時代哲人的互動、對後世的影響等知識巧妙帶出,是一本很容易進入,且引人入勝、充滿閱讀樂趣的知性散文集,充分表現出作者深厚的學問底蘊以及文字功力。 全書共二十一回,前九回是西洋古代哲學(從柏拉圖到中世紀哲學),中間穿插三篇介紹伊斯蘭哲學的間奏,接著是十二回的現代西洋哲學(從布魯諾到海德格)。每一回介紹一位哲學家的故事。從篇章標題就可以看出,不僅破題充滿趣味、引人好奇,且作者描寫人物活靈活現,更對每一位哲學家提出了獨特的觀點與評價,從自己的體驗中,為大家介紹哲人與哲思。 例如,亞里斯多德在同時代人的眼中,評價並不高:一臉寒酸相,看起來很高傲、瞧不起人,又極愛打扮、重視服裝髮型,而且對恩師柏拉圖「忘恩負義」。但作者卻認為亞里斯多德是「面帶微笑的思想家,不但人品好,更提出了顛覆世界的思想」,非常推崇他為了真理不惜背叛師門的勇氣。 在叔本華的篇章裡,則提到叔本華跟身為名小說家的母親長期不合,有次甚至和歌德一起被母親從樓梯上推下去。因此他非常厭惡女人。沒想到後來有個老婦人在他房門前大聲說話,他一氣之下將婦人推下樓梯,婦人受了重傷,叔本華只好每個月支付她慰問金,直到婦人過世。婦人死後,叔本華終於大鬆一口氣。以厭世聞名的叔本華,是否就在這種煩憂的心情中研究他尋求解脫的倫理學呢? 此外,還有穿著一襲白袍、騎著駱駝周遊埃及的柏拉圖,他的理型論恐怕是在這趟旅程中受到北非猶太教教派思想的影響而激發出來的;海德格在達佛斯與哲學前輩卡西勒舉行哲學史上最有名的對戰辯論,在對戰的空檔海德格去滑雪散心,竟然就穿著整套滑雪裝去參加社交晚宴,惹來全場側目眼光;在哲學與心理學的拔河戰中,德國心理學者在十九世紀怎樣透過實證研究,讓心理學脫離哲學的門庭、自立門戶,但在法國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法國心理學家到了二十世紀中期依然要看哲學界的臉色,以致於皮雅傑為此大發牢騷…… 這趟追尋偉大先賢的悠遠旅程,邀你同行。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六歲的哲學課

手島純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5/05/08 出版

當我賣力奮戰,哲學給了答案。   十六歲,正是開始接觸哲學,學習擁抱自由,最美好的年紀!   法國高三的全部課程中有18%是哲學課,畢業會考第一堂考的就是哲學,這個百年傳統造就了當今勇於獨立思考,超有個性的法國人。   不只法國,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日本……,都在高中開設哲學課。   巴西從2009年起,也在高中增設了哲學課,為的是要加強年輕人的公民意識,提高投票率。   很多國家逐漸發現,哲學教育能深化社會的公共論壇,帶動一個國家的進步。   哲學引導你思考,思考引導你批判,批判引導你行動,精力充沛的年輕人需要哲學與他激盪。   讀哲學・做自己!一本寫給年輕人的哲學書。   「對高中生說『應該這麼做才對』是沒用的! 很多老師想跟年輕人講解哲學探討人生,但他們對年輕人的困境似乎無法切身體會。 既然如此,不如就讓每天與高中生互動的我來寫一本哲學書吧。」——手島純   現代高科技讓生活變得非常方便,但如此發達的科技可能也把人類逼進絕境,福島核能發電廠發生的災害,就是一個證明。人類有建設核能發電的聰明才智,但這份聰明才智卻也給人們帶來莫大的痛苦。披著安全神話外衣的核電廠,會在海嘯中毀於一旦,這種事誰也想不到。   「到底科技可以做些什麼?」「該如何進行?」「高科技對人類真的有意義嗎?」反省這些問題,就是所謂「哲學式的思考」。   本書特色   .本書所選介的哲學家,都是知名度高、其學說對年輕人而言容易理解的。   .刻意捨棄系統性的哲學理論,優先介紹盧梭、齊克果這類「一肚子煩惱的哲學家」。   .介紹生平時,側重在哲學家的成長過程,如此可讓其哲思變得較為具體,易於把握。   .書中所選介的哲學家著述,大部分引用原文,只有少部分經簡化詮釋。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