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戰」後,全球深刻體會供應鏈韌性對於貿易正常發展至關重要,而5G便是「中美貿易戰」的重要戰線。 本書從供應鏈風險管理的角度探討中美貿易戰背景下,5G供應鏈中智慧財產權、資訊安全和貿易的互動關係,以及智慧財產權、資訊安全所隱含之供應鏈風險及其對於供應鏈韌性之影響。以國家角度出發,綜觀美國、中國與歐盟針對5G供應鏈及貿易相關之重點法律與政策,藉此建構出目前關於5G科技之政策方向與法制狀況。 本書特色 以供應鏈風險管理角度,綜觀5G供應鏈中智慧財產權、資訊安全與貿易之互動關係。
有關地理標示保護的法律制度,在國際上向來區分為以歐盟為首的「特別權利」 體系,以及以美國為首的「商標法」體系。 在《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TRIPS)之後,歐美地理標示辯論看似已取得共識並畫上休止,實則,TRIPS條文用語卻讓雙方論述有了持續發展的空間,此外,各會員國為回應協定義務進行內國法修訂,更讓地理標示出現許多規範與實踐的進展。 本書以蘇格蘭威士忌協會的全球侵權訴訟行動為背景,從司法實務分析、釐清地理標示國際辯論,探討歐盟與美國不同的法律制度,如何在「喚起」取得交集,並實現超越「地名」之地理標示保護範圍。 本書特色 Farm to Fork, and then...the Court!? 微醺餐桌,究竟是如何演變成為法庭論戰, 好奇的話,來看看這本以「酒」為名的法律小故事吧!
營業秘密保護之議題歷來以久,而針對營業秘密保護之困難以及突破之機會,可以藉助新興之區塊鏈技術來應用,本書整理歸納現今區塊鏈之應用事例及文獻,分析其與營業秘密保護之契機及展望。 全書共分六大章節,第一章為本書相關議題背景之簡介,包含問題意識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則是簡介目前營業秘密議題於我國之概況,包含案例介紹以及營業秘密保護困境之討論,第三章則是對於近年發展中的新興科技區塊鏈之介紹,並探討區塊鏈技術是否能夠協助保護營業秘密,第四章則是簡介世界各國目前對於區塊鏈之發展與政策,第五章是實際探究區塊鏈技術應當如何與法律為互動,並指出如果要應用區塊鏈於營業秘密之保護,則實際上可以如何為適用,最後第六章則是結論與建議。 本書特色 區塊鏈技術與營業秘密保護之對話, 善用新興科技,建構科技與法律之社會和諧進步, 展望接軌世界區塊鏈司法實務之應用。
CRISPR是迄今人類發現最有效、便利的DNA基因編輯技術,提升了人類對特定基因的掌握能力,然而,與此同時造成的後果亦隨之而生……。 發生在2018年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無非成為21世紀最具爭議性的生物醫學課題,當我們有能力去治療一項疾病時,在當今的生物倫理共識下,我們是否有義務去執行這項有可能改變全人類基因的實驗?在各國的法律制度下,我們是否有權利去操作個體的基因,又或者僅是形式的枷鎖,禁錮著每位不幸嬰兒的福祉? 本書特色 以2018年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為出發點,審視英美中三國基因編輯生物法律架構。 包含新興基因編輯的簡介,以及對基因相關法律的比較法研究。
比特幣的出現除了帶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加密資產(也就是虛擬貨幣)的相關法律議題受到關注。 虛擬貨幣產業的新創與發展,不能總是只有工程思維;相同的,政策與法律的訂定與執行,也不應欠缺技術內涵的認識。 為期待能夠在技術與法律間建構較易理解的脈絡連結,本書將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先介紹區塊鏈技術源起(比特幣系統)以及發展(以太坊的智能合約與Hyperledger Fabric);再說明虛擬貨幣的分類、用途、屬性;最後提出較為適切的法律監理思維。同時,並於附論當中就發展中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概念為簡介。 本書特色 沒有資訊(工)背景能力也能讀懂的區塊鏈專書 面對虛擬貨幣所應該認識的法律風險 弄懂智能合約準備迎接去中心化金融
專利權的無形資產特性會對證券化項目產生不同於一般資產證券化的風險。如何從證券化的源頭——專利權池的建構之初即把控風險,則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議題。 本書藉由分析中國大陸的最新知識產權證券化實踐案例,加之比較台灣2019年正式推行的無形資產融資模式及其實踐,歸納總結出兩岸於專利權證券化實踐中的問題及其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