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屆金鼎獎得主陳芊榕人生問路新作,運用線條與色塊的錯位疊合,描繪富有老派文化魅力的台灣歐巴桑群像和台灣街景。台文漢羅與羅馬拼音並陳,展現母語詞彙的韻味和層次。透過簡單的對話文本,探索你我由少到老的大哉問:未來要去哪裡?適合熟齡閱讀、親子共享的生命教育;在日常風景裡直視分離課題,討論死亡與當下。我是誰?我在哪?彷若日常風景快照的文圖裡,尋找「我」的位置第48屆金鼎獎得主陳芊榕,人生問路的新作一道從每個人出世就開始面對的課題:我們要去哪裡?為什麼要去那裡?作者陳芊榕自述,當孩子進入校園生活的那一天開始,她瞬間多出了許多時間,也多出了許多不安,那是源自慣性作息的一大轉變,這時,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將要做什麼?種種未知排山倒海而來──直到那天她與一位陌生人的對話,意外開啟了人生下半場的大門。於是她嘗試一次非學術的田野調查,想了解人生大前輩、也就是忙碌生活來去的歐巴桑們,「你要去哪裡?」並延續個人在創作上的擅場:台文、生活觀察和寫意筆觸,整理了所得到的回答,最終描摹出「台灣歐巴桑群像」。#人生轉捩點的存在和解答這一本「台灣歐巴桑群像」繪本中,那寫意、爽颯的線條和色塊帶著我們逐一叩門問路──其實,歐巴桑都知道,我們走的路她們也走過──一切源於人類呱呱落地開始,在每個生命階段三不五時冒出來的、我們所共同面臨的生命大哉問,那就是:接下來呢?我們要去哪裡?為什麼要去那裡? 相信每一個站在人生抉擇岔路口的我們,必將能從《歐巴桑,你欲去佗位?》的簡單對話之中,摸索到內心底處真實的答案。 #是熟齡樂活,也是年輕生命指路這本小品適合長者獨立或陪伴他閱讀,無須擔憂是否深諳台文,因為圖像都已言明,也留下無數伏筆,邀請閱讀的人以思考應和、辯駁或補充書中未盡之志與之事。同時,也適合父母與孩子共享「生命教育」,我們在紙頁上走過台灣時刻可見的街景,也宛若預演過一次父母老後、孩子離巢,更重新討論過一次關於「分離」:死亡是什麼?活在當下又是什麼?#圖像、語言、老派文化的「豆趣味」 此次圖像創作先以線條勾勒場景人物,再搭配燈照,於新紙做局部色塊繪製,遊戲了另一種風格:色塊脫逸於線條的侷限,在線與色疊合裡更顯隨意、自在、靈活。本書的台文為漢羅與羅馬拼音並陳,扣合不同母語閱讀需求,且置入了對應華語「現在」「等一下」「接下來」的不同台語用詞,令讀者在其中感受語言音韻的意趣、台語詞彙的豐富度和之間的細微差異。另外,這次有別於以女兒的腳步展開溯源,《歐巴桑,你欲去佗位?》改採外部視角觀看「西屯」,無形中亦以定根的新西屯人身分向大眾述說西大墩點滴,逐一發掘外觀看似舊時低調的老店、老厝、老廟,其中內在故事到底有多麼琳瑯滿目、上天入地、生龍活虎──那正是老派文化深層魅力的所在,也是最能說明什麼是台灣的「台灣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