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這輩子再也沒有手腳,我都要活下來!」 面對人生最艱難的選擇題—— 「到另一個世界當天使」或「截去四肢保命」? 博煒毅然選擇截肢, 縱使只有5%的存活機會,依舊不放棄。 因為還有夢,因為家人還在等待。 黃博煒,因一場意外——八仙塵燃,全身燒傷面積高達90%以上, 失去了雙腳及右手,僅剩的左手,功能亦微乎其微。 塵燃發生後送達醫院時,病況極度不樂觀,博煒爸爸曾在加護病房含淚問博煒:「你想去另外一個世界當天使嗎?」,當時雖無法說話,他卻堅定地搖搖頭,示意「我要活下來!」,展現強烈的求生意志,即使醫生告訴博煒,想要活下來,存活機率幾乎為零,最好狀況會截去四肢,面對這樣人生最艱難的選擇題,他選擇截肢保命,拼過那幾近不可能的存活率,奇蹟地活了下來。 時至今日,出院後面對生活的困難與挑戰,博煒沒有放棄,總是用正面的心態去應對,「我不侷限於失去了什麼,而是剩下什麼,我還能做什麼?路是人走出來的,方法是人想出來的,無論如何都沒有放棄的理由。」 即使四肢健全的人在生活上依舊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挑戰,但是不管人生帶給你多少困境,只要你願意,都能寫出美好的篇章。 我是黃博煒, 我的故事才正要開始! 「這本書全文總共約九萬字,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我自己用觸控筆,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或許我的國文造詣不好,文筆也不太好,但是這本書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我生命中最真誠的體悟,請您細細品嚐。看看沒有手腳的『黃博煒』,能夠活得多麼精彩。」——博煒
以外來者的客觀及朝聖者的熱情, 雕琢出現代德國轉變的私密肖像。 作者以本書獲頒「德國聯邦十字勳章」 全書描繪出二戰後德國變換的風景,從柏林圍牆倒塌一直到今日。這部精彩之作橫跨數十載的寫作及修訂,以目擊者的觀點,別具洞察力地描述一九八九年的關鍵事件,及日後頗為艱鉅的兩德統一之路。 諾特博姆寫政治、人物、建築和文化,時而動人時而離題。他的好奇心帶著他穿越海恩和歌德的風景,沉浸在浪漫主義和神話學,去到德國的巴洛克城市;他的博學揭露出大部分觀察家錯過的文化模式和歷史趨勢。 諾特博姆:「歷史看不見,因為它發生得很慢。一九八九年十一月那一天,它所產生的後果,就像思索一步棋那般,在時間中緩慢地展開。這本歷史書的一頁,像基佛(Kiefer)鉛書裡的一頁那麼重,一年最多只能翻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