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文庫 書系 ,共計20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論美國的民主(下)

五南  出版
2023/02/28 出版

托克維爾將美國人的彼此平等,視為全書「整個考察的集中點」。 他更明確表達了對於自由與平等的重視與堅持,認為它們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是歷史發展的最後目標。 《論美國的民主》分為上下卷,上卷以介紹制度為主,下卷則是從文化、社會、經濟與心理等層面剖析美國社會。 書中托克維爾以自己遊歷美國的經驗,探索美國的民主制度及其根源,期望能「借鏡美國經驗」。他實是帶著歐洲傳統階級社會的一分子之心態來看這個令人好奇的新世界,在相信人類必然邁向民主的認知前提下,他興沖沖地描述這個走在最前面的「指標性社會」。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論美國的民主(上)

五南  出版
2022/12/28 出版

托克維爾將美國人的彼此平等,視為全書「整個考察的集中點」。 他更明確表達了對於自由與平等的重視與堅持,認為它們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是歷史發展的最後目標。   《論美國的民主》分為上下卷,上卷以介紹制度為主,下卷則是從文化、社會、經濟與心理等層面剖析美國社會。   書中托克維爾以自己遊歷美國的經驗,探索美國的民主制度及其根源,期望能「借鏡美國經驗」。他實是帶著歐洲傳統階級社會的一分子之心態來看這個令人好奇的新世界,在相信人類必然邁向民主的認知前提下,他興沖沖地描述這個走在最前面的「指標性社會」。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柏拉圖文藝對話集

柏拉圖  著
五南  出版
2018/10/28 出版

本書是關於美學的對話錄,以文藝理論題材為主,選收《斐德羅篇》《會飲篇》《理想國》和《法律篇》等八篇對話構成「文藝對話集」。運用「蘇格拉底式的論辯法」,提出各方觀點,將其中矛盾剝繭抽絲、逐層揭露,從而引向比較有說服力的結論。對話形式運用靈活,從日常具體事例出發,以淺喻深,由近及遠,去偽存真,層層深入,激發思考。第俄提瑪(即柏拉圖)認為戰士、英雄都是追求精神的不朽,詩人和藝術家、政治家和立法家也是如此。最後第俄提瑪(柏拉圖)提出了他的總結,也就是「愛與美的階梯」由低而高的追求:首先從感官出發愛慕一個美的身體,隨後追求超越個體的形相上的美和所有美的身體,視心靈美比身體美更珍貴,熱愛各種知識美和學問美,最後洞見美本身。──〈導讀:柏拉圖美學思想與愛之辯證〉節錄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五南  出版
2025/08/28 出版

書分兩卷,分別於1794、1795年首次出版。 該書共分「全部知識學之諸公理」、「理論知識學的基礎」、「實踐知識學的基礎」三大部分,全面地論述其哲學體系的諸基本公理。德國古典哲學重要代表之一費希特的《全部知識學的基礎》是繼康德之後最具創造性的哲學著作之一。它不僅繼承了康德對知識條件的批判性分析,也進一步將這些條件視為可由主體生成的行動。從《個人沉思》到《全部知識學基礎》的系統結構,費希特展現出一條生成的軌跡。在這一過程中,「我設立我自己」不僅是一句標語,而是一個哲學原理的實驗室 — 它重新界定了「自我」、「對象」、「表象」、「自由」與「實踐」等核心概念,並嘗試以超驗的行動架構展開整個哲學世界。 ----謝昭鋭 / 費希特《全部知識學的基礎》的起點(摘錄)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殺論(4版)

五南  出版
2025/08/28 出版

古典社會學大師涂爾幹的重要名著首次為社會學建立經驗基礎對傳統上認為純粹是個人和心理因素的自殺現象提供了社會面向的解釋  《自殺論》是涂爾幹的一部重要社會學名著。書中按照自殺的不同原因,把自殺分為三種類型,即利己主義自殺、利他主義自殺和脫序性自殺。作者用社會事實的因果關係分析自殺的理論,闡述了社會與個人的關係。指出,自殺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現象之所以增多,是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變細所造成的社會病態所引起的,跟社會環境、其中包括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動蕩、改朝換代、工作變遷、生活變化等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自殺人數的多少和自殺率的高低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則有所不同。它們與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程度高低和兩性差異關係很大。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純粹理性批判(下)(2版)

康德  著
五南  出版
2025/07/28 出版

●康德哲學三大批判論著之一●康德哲學以三大批判而著稱。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1781、1787)被暱稱為《第一批判》,與之後的《第二批判》(1788)──也就是《實踐理性批判》,及《第三批判》──《判斷力批判》(1790),合稱為康德的三大批判。●本書《純粹理性批判》已成為近代哲學的經典,於1781年出版之後,1787年又再版。●被批判的對象是所謂的「純粹理性」,也就是批判完全不涉及經驗,單純透過理論原則認識對象的理性。●本書篇章結構分成「要素論」與「方法論」兩大部分論述。

7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由主義(2版)

五南  出版
2025/07/28 出版

「天賦人權」是洛克用來抗衡專制王權與君權神授的概念,充滿了神學的意涵。霍布豪斯等「社會自由主義」理論家,從中加入了社會學、生物學等近代的觀念,來構思一個理想社會的運作方式,他們捍衛「天賦人權」概念,卻不被它帶入「自由放任」與「最小政府」的框架內,可謂是近代社會哲學的一個新典範。霍布豪斯認為,人類社會是一個整體,一個有機體,不斷地演化,而個人在這個有機體中也持續成長與發展。社會的本質決定個人的幸福,而個人的素質也決定社會的體質。社會需要和諧,個人的精神才能發展,而這兩者的前提都是自由。自由是在具體社會生活的各個面向上湧現出來的,各類制度如果不能公義平等,則自由將無由著根。這樣的觀念,很不同於將自由視為是「個人不得被侵犯的權利」,在他的自由主義中,權利與義務、個人與社會,是一體的兩面,互相定義。英國社會理論家霍布豪斯早生了一百年,否則他的思想在今日應是顯學吧!大家把他的自由主義思想歸類為「社會自由主義」(Social Liberalism),其實就是「福利國家」政治的先驅。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常識(2版)

五南  出版
2025/07/28 出版

美國在實行現在的民主政治前,也曾跌跌撞撞過一段期間,而湯瑪斯‧潘恩的這本《常識》可以說是為美國邁向自由民主的道路上,點了一盞明燈。本書藉由淺顯易懂的話語,道出每人都應具備的常識,鼓動美國國民將民主自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內容雖然簡潔扼要,卻可說是一本改變歷史的大作。

79 特價1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 (第6版)

五南  出版
2025/07/28 出版

本書綜述西元1500年以來英、法、西班牙等國的盛衰興亡,並且分析1945年以來世界局勢的發展變化,同時預測了未來世界的趨勢。作者指出,美蘇兩強走向衰落是無可免的,世界已進入多元權力時代;美國、蘇聯、西歐、日本和中國將稱雄於世。列強的地位取決於經濟發展、政治改革和軍事戰略,關鍵在於執政者的智慧、經驗和能力。  本書主要探討戰略與經濟的相互影響,分三個時期討論:前工業社會、工業時代,以及現代和未來。全書告訴讀者的是對國家權力的珍惜與善加利用。但是,世界霸權興衰的歷史絕不會到此結束。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五南  出版
2025/06/28 出版

要了解現代邏輯必讀的一本書。什麼是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舉例,所有人都是有死的,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是有死的。亞里士多德的模態命題邏輯,不論從歷史觀點還是從系統觀點來看,對於哲學都具有重大意義。——盧卡西維茨被後人譽為「希臘三賢」(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之一的亞里士多德,為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其對形式邏輯創造出以三段論為主的一種解釋。現代符號或數理邏輯發展迅速,已遠超古典形式邏輯,許多西方邏輯學家用現代邏輯觀點解釋古典邏輯,但是全面、系統地應用符號邏輯來解釋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的著作不多,這是其中一本。本書是波蘭邏輯學家盧卡西維茨的一部重要著作。從符號邏輯的觀點,讓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以無括號符號,省略命題中的邏輯連接詞,從而產生更簡潔的論證結構,這就是著名的「波蘭表示法」。這種運算法對二十世紀邏輯和電腦科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書共有八章,合計共有六十二小節,包括1.亞里士多德三段論系統的要素:首先舉例說明何為亞里斯多德式的三段論式。2.亞里士多德三段論系統的斷定命題:聚焦在有效論證形式的四個格的問題。3.亞里士多德三段論系統:對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做一系統性檢討。4.用符號形式表達的亞里士多德系統:作者開宗明義地說:「它的目的是根據現代形式邏輯的要求,但與亞里士多德所陳述的觀念密切聯繫,構造一個非模態三段論的系統。」5.判定問題:提到如何檢驗一個推理的正確性問題。6.亞里士多德的模態命題邏輯:模態邏輯與定言邏輯有所不同。7.模態邏輯系統:提及「真值表方法」,這是可以運用於一切的邏輯系統。8.亞里士多德的模態三段論:檢討亞里士多德的各種模態命題所構件的三段論證的檢驗。從以上即可以理解,現代邏輯發展並非橫空出世,而是與亞里士多德的原創邏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所以本書其實帶有幾分向亞里士多德致敬的意味,也讓對此有興趣的讀者一賞。

9 特價5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 第二卷

五南  出版
2025/06/28 出版

叔本華說:「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第二卷是叔本華用成熟的思考分別對第一卷前四部分內容論題做了澄清和擴充的增補,分五十章。此第二卷分為五個部分:一是「世界作為表象初論」,主要研究服從充足根據律的表象、經驗和科學的客體,它們構成了一個表象的世界;二是「世界作為意欲初論」,主要研究意欲的客體化,它構成了一個意欲的世界;三是「世界作為表象再論」,內容是關於理念和藝術的客體,它構成了一個理念的世界;四是「世界作為意欲再論」,主要研究生命意欲的肯定和否定,它構成了一個倫理的世界;五是附錄,康德哲學批判。

9 特價7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五南  出版
2025/05/28 出版

本書是叔本華於1813年撰寫完成,對經典邏輯中的充足理由律進行了詳盡的闡述,於1847年大幅擴充和改寫重新出版,成為今日的版本。叔本華強調閱讀本書的必要性,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序言裡說如果沒有熟悉《四重根》一書,「那就不可能恰當地理解現在這本著作,而且那《四重根》研究的主題內容在此總是被預設著彷彿就包含在現在這本書裡」(WI xiv)。叔本華認為,平常的世界由四類對象(即:現實對象;概念以及由這些概念組合而成的判斷;時間和空間;人類的行為)構成,它們都是表象。充足理由律則是指,事物皆有其如其所是的理由或解釋。據此,平常世界的四類對象的存在都有其根據或理由,即存在着四種必然聯繫,每一種都構成充足理由律的一個根源,充足理由律因此便擁有了四重源根。人的行為動機是充足理由律第四種形式,人的行為必有動機、從動機得到解釋,這便通向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資本論(第一卷)

馬克思  著
五南  出版
2025/05/28 出版

# 歷經百餘年,影響全人類至今的政治經濟體經典大作。# 揭示資本與勞動的矛盾,塑造公平與解放的追求。# 馬克思集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與哲學,畢生思想的結晶。  《資本論》為馬克思的經典之作,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運作原理,並深入探討資本、勞動生產、剩餘價值等關鍵概念。在書中,馬克思剖析了資本主義的運行機制,指出其內部的剝削關係及對勞動者的壓迫,從而為勞工階級爭取權益提供了理論基礎,挑戰傳統經濟學的基本觀點。《資本論》不僅是經濟學著作,也是深刻的社會分析報告,對於理解現代社會的結構和矛盾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是反思經濟、政治和社會現象的重要工具。  《資本論》共有三卷。本書為第一卷,討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其相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在第一卷中,馬克思詳盡分析了商品的雙重性——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說明資本主義經濟藉由商品交換形成,也揭示了資本家如何透過控制生產資料獲取剩餘價值,進而加深貧富差距,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  無論是學術研究者、政治活動家,還是對當代世界運作有深入思考的讀者,《資本論》可用以探尋除資本主義外各種可能的社會形態,或為解決全球日益嚴重的社會經濟失衡及其所引發的反全球化運動,提供思想的資源。

9 特價85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叔本華《 附錄和補遺》第二卷

五南  出版
2025/04/28 出版

《附錄和補遺》是叔本華1850年的封筆之作,也是他獲得哲學家聲譽的成名之作。在《附錄和補遺》中,他的悲觀主義不再質疑人類存在的價值,而是對苦難的人生有了同情和愜意的亮色。他試圖以優雅的方式展示人類的生存,讓苦難的生活有了些溫暖和留戀。在這裡,他以放鬆的心態,嘲諷和詼諧的口吻談論欲在痛苦和死亡的夾縫中求得片刻幸福的智慧,這就是節欲苦行,自我修煉,孤身獨處。解脫苦難的方法是審美體驗、悲天憫人、禁欲和自我否定。這種至高無上的價值可以讓逃離意志的人獲得救贖。本書是第二卷「補遺」。有31章400節和15首詩歌,其中新翻譯的篇目15章,全譯的篇目8章,青年時期的詩歌是首次翻譯。全書60多萬字,他在第二卷的目錄上注明「就多個話題所作的分散但有系統安排的思考」。前15章是對他的主要哲學著作的補充,包括哲學及其方法、自在之物與現象、倫理學、哲學與自然科學、生存的虛無與痛苦、自殺和宗教等內容;後16章從意志哲學的視角闡述了他對現實生活和人生諸問題的看法。「補遺」體現了他讀書之淵博,思考之深廣,是圍繞意志哲學在客觀世界的各種表象的分析和評論的交響曲。他以詩歌為封筆之作收尾是有特別考慮的。

9 特價7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叔本華《 附錄和補遺》第一卷

五南  出版
2025/04/28 出版

《附錄和補遺》是叔本華1850年的封筆之作,也是他获得哲学家声誉的成名之作。在《附錄和補遺》中,他的悲觀主義不再質疑人類存在的價值,而是對苦難的人生有了同情和愜意的亮色。他試圖以優雅的方式展示人類的生存,讓苦難的生活有了些溫暖和留戀。在這裡,他以放鬆的心態,嘲諷和詼諧的口吻談論欲在痛苦和死亡的夾縫中求得片刻幸福的智慧,這就是節欲苦行,自我修煉,孤身獨處。解脫苦難的方法是審美體驗、悲天憫人、禁欲和自我否定。這種至高無上的價值可以讓逃離意志的人獲得救贖。本書是第一卷「附錄」。包括觀念論和實在論簡史、哲學史散論、論大學的哲學、論命運、論見到鬼魂及與此相關的東西、人生的智慧6篇。這些後續補充的哲學短文是我的更重要的、自成體系的著作以外的附帶作品,裡面既有一些探討相當特別的、各自不同的論題的論文,也有對更加各式各樣的題材的零散思考和想法。把所有這些文章結集在此,主要是因為這些文章由於其題材的緣故而無法收進已成體系的著作中去,而少數若干文章則因為寫作得太遲了,以致不曾在那自成一體的著作中得到其應有的位置。

9 特價5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哲學片段

齊克果  著
五南  出版
2025/03/28 出版

丹麥哲學家齊克果以哲思的方式來考察或描述基督教的信仰,將主耶穌的信仰敘事與蘇格拉底之求知相並置,在知識與信仰、蘇格拉底遺訓與福音書之間的緊張中展開思想論辯,揭示了基督教信仰的根本出發點和立場,論述了信仰是什麼,解釋了在信仰中永恆與瞬間的關係:信仰是神對人的愛、降卑的神對人尋找和拯救;而在人的這一方面,永恆和歷史統一在一種悖論中,需要作為跳躍的信仰去把握。據此,齊克果批判了其生活時代基督教信仰知識體系化及世俗權威氾濫等傾向。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柏拉圖的《智者》

五南  出版
2025/02/28 出版

海德格把柏拉圖視為西方形上學的創始人,因為柏拉圖的哲學影響已延伸到當代的哲學發展。歐洲哲學傳統最簡明的普遍特徵,就是它是由一系列對柏拉圖的註腳組成。──二十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懷德海這句話總結了柏拉圖在西方哲學史上無可撼動的地位。海德格之所以要再重新詮釋柏拉圖哲學,包括這本《智者》,正是對形上學思想,運用詮釋學方法進行返本溯源的根本工作。隨著德文版《海德格全集》出版,全世界對海德格翻譯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勢,目前至少已有英、法、義、日四種的全集版翻譯;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也已經啟動。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柏拉圖對話錄》海德格認為柏拉圖有意寫一部關於三個人物(詭辯家、政治家、哲學家)的三部曲,但事實上只寫出《智者》(又譯《詭辯家》)、《政治家》兩部對話,探究的基本概念是:是和不是、真和假象、認識和意見、陳述和概念、價值和無價值。《智者》本身透過自己的對話完成描述哲學家、呈現哲學家的鏡像。而柏拉圖實際完成的三部曲是《智者》、《泰阿泰德》、《政治家》,討論了柏拉圖哲學的三個主題,即知識論(《泰阿泰德》)、本體論(《智者》)、政治(《政治家》)。本書共四篇、81章。四篇包括預備思考、引導部分、過渡、主要部分。另有附錄全書為1160頁的宏偉巨著,對於初接觸海德格哲學的讀者可能帶來雙重考驗:一是海德格的思想艱深,不易通透理解,但透過本書詳細閱讀,應可浸泡一次深知識的閱讀饗宴。一是中文、希臘文兩種不同語言間的轉譯,忠實還原、比對了柏拉圖原典及海格爾思想的深度與廣度。書後另附有四個附錄,包括專有名詞索引、德語—漢語術語索引、希臘語—漢語術語索引、拉丁語—漢語術語索引。從幾個最重要的術語反查內文解說,可以較快速掌握觀念內容,再閱讀完整篇章的論述,就更有益於掌握海格爾思想的發展途徑。

9 特價88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歌德談話錄

五南  出版
2025/02/28 出版

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研究歌德必讀書約翰•沃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法蘭克福,是德國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戲劇、詩歌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也是世界文學領域最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歌德談話錄》是德國作家約翰•彼得•愛克曼作品,記錄歌德晚年有關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論和活動,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特別是文藝方面,記錄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學術界將《歌德談話錄》看做研究歌德的秘讀書目;有些專家甚至把這《歌德談話錄》當做歌德自己的作品。《歌德談話錄》出版時,遭到德國社會的冷落和疏遠。1848年,德國革命失敗之後,該書才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1871年,德國統一之後,學術界宣佈該書為研究歌德必讀科目,絕大部分專家和讀者都認可愛克曼的這本書,並且認為它裡面沒有捏造和虛構。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理論與歷史:對社會與經濟演變的一個解讀(4版)

五南  出版
2025/01/28 出版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吳惠林 專文導讀✮經濟學巨擘米塞斯最鮮為人知的大作,重要性絕不亞於《人的行為》!研究歷史有很多重要的理由。它不僅提供擬定政治決策時不可或缺的知識。它還打開人的心房,迎向了解人的天性與天命。它增加智慧。它是遭到許多誤解的博雅教育的真正本質。它是通向人文主義修養的最重要途徑。本書論述了人的行為科學中的歷史學以及歷史知識的性質和研究方法。為什麼我們需要研究歷史,而歷史又如何讓人明智又持重呢?「如果個人所面對的情況不能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充分加以描述,向歷史求助便不可避免」;「對於現在狀況的分析,沒有非歷史分析這種事。對現狀的審視與描述,必然是一個關於過去的歷史記述」;「在人間世事的領域,要知道某一件事情,就必須熟悉它是如何發展而來的」。米塞斯論述於五十年前的哲理,而今仍然受用,可見一個人若有特別睿智的思想,即使不被當代理解,其智慧的光輝,仍可以使之流傳於世,甚至為後人所處的紛亂社會,留下一盞不滅的火光,讓當今明智的有志之士,能有所依歸。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判斷力批判

康德  著
五南  出版
2024/12/28 出版

●《判斷力批判》是康德哲學三大批判的最後一部。●《判斷力批判》探討人心靈的情感作用,解釋了人類文化的審美現象。●全書結構採取二分法的方式,「判斷力的批判」二分為「審美判斷力的批判」與「目的論判斷力的批判」。《判斷力批判》的主旨在於消弭康德哲學前兩部批判所出現的二元分裂,建立一個統一的哲學整體。《純粹理性批判》與《實踐理性批判》,康德哲學這兩部作品之間的分裂招致許多批評。《判斷力批判》的目的在建構連結兩者的可能性。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自然的形式合目的性」(die formale Zweckmäßigkeit der Natur)。在康德前兩部批判裡,自然原本是沒有目的可言的;有目的可言的是自由概念的領域。但是在《判斷力批判》裡,藉由自然的形式合目的性,康德連結了自然概念與自由概念的領域。這個合目的性並不屬於自然,而是屬於人的認識能力當中的「判斷力」(Urteilskraft)。康德稱它是判斷力的「先驗原則」。當我們的判斷力把它的這個先驗原則加在自然之上時,我們就會產生愉快的情感。這種來自於判斷力先驗原則的愉快情感也是我們在審美或鑑賞時所出現的愉悅感,因此,判斷力同時也是人的審美的能力。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

五南  出版
2024/12/28 出版

韋勒克和華倫試圖以最簡括的筆法,將文學理論與價值批判融合於文學史與文學作品的研究中,該書被視為美國文學批評經典之作,先後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各國出版,是一本關於文學本質、功能、形式和內容的理論書籍,被譽為「打開經典的經典」。本書內容分為四大編:第一編「定義與區別」,除界定文學與文學研究的含意之外,並從文學的本質、功用、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史,以及一般文學、比較文學、國別文學,各方面區劃文學研究的範圍。第二編「預備作業」,是準備進行文學研究所須考慮的種種問題的檢討。第三編「文學研究的外在方法」,是就文學與傳記、心理、社會、哲學、其他藝術的關係,而討論採用那種種方法的妥當性。第四編「文學的本質之研究」,是針對文學本身所作的考察,依序討論文學作品的聲律、體裁、比興、描述和作品的形式、評價。

9 特價5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由社會的經濟學

五南  出版
2024/07/28 出版

⊙獻給所有人的自由經濟學教科書。⊙評論集體主義的缺失及市場經濟的不足,揭示經濟制度新路線。洛卜克為二戰後德國經濟復興的重要人物,其對集體主義的批判,在政府對經濟干預比比皆是的現代,仍意義非凡,發人深省。《自由社會的經濟學》出版於1937年國社(納粹)黨統治時期,歷經多國語言譯本流通、躲過重重嚴密偵查考驗,得以流傳至今。書中內容揭示構成經濟學完整有序的所有複雜關係,並深入分析集體主義的缺失以及市場經濟的不足,進而提出解方——第三條路。本版特別收錄新章節〈凱因斯主義的影響〉與〈德國在非通貨膨脹市場經濟的試驗〉,更加完整呈現洛卜克的經濟思維。→特別收錄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專文導讀。

9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道德原則研究(2版)

休謨  著
五南  出版
2024/06/28 出版

相較於《人性論》中的「論道德」,改寫後的《道德原則研究》,在思想上更穩健和成熟、論證上更簡潔而嚴密、整體結構安排上也更細膩,體現出休謨力圖將道德思想嚴密體系化的意圖,包括:   1.透過闡明個人價值的構成,從理論上解決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在利益和幸福上的關係,從而揭示精神科學的實踐部分,其自身的特徵或特性。   2.以「仁愛論」取代了「自愛論」,從道德概念來說明道德自身得以建立的根據,主張「人道」是道德的原始動機或原則。   3.休謨將立足點從個人移向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在道德動機上從自愛論轉向仁愛論。因此,「同情」取代了「比較」,而變成人們道德情感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發生方式。   4.對宗教採取更加鮮明和嚴厲的批判態度,以道德的四個本源和原則為根據,對僧侶道德進行了澈底的批判。  

9 特價3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胡塞爾  著
五南  出版
2024/06/28 出版

★胡塞爾畢生研究的總結性最高成就。——舒茨   「要進行一種嘗試,即透過對科學與哲學的危機狀況的根源進行目的論的歷史思考,論證哲學進行超越論的現象學轉向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因此這部著作成了超越論現象學的一個獨立的導論。」——胡塞爾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是胡塞爾晚年(1934~1937年夏季重病時)集中精力寫的最後一部著作,是他最後一次系統闡明超越論現象學並賦予它以最後形態的嘗試,因此可視為胡塞爾集大成之作。   本書分為二個部分: 一、正文。   二、增補:胡塞爾發表於《哲學》雜誌的文章、手稿、演講稿等,對「正文」討論的問題加以解釋、擴展或修改,及胡塞爾助手芬克根據與胡塞爾的多年合作而擬定的「寫作提綱」。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純粹理性批判(上)(2版)

康德  著
五南  出版
2024/04/28 出版

●康德哲學以三大批判而著稱。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1781、1787)被暱稱為《第一批判》,與之後的《第二批判》(1788)──也就是《實踐理性批判》,及《第三批判》──《判斷力批判》(1790),合稱為康德的三大批判。 ●本書《純粹理性批判》已成為近代哲學的經典,於1781年出版之後,1787年又再版。 ●被批判的對象是所謂的「純粹理性」,也就是批判完全不涉及經驗,單純透過理論原則認識對象的理性。 ●本書篇章結構分成「要素論」與「方法論」兩大部分論述。  

9 特價44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形而上學:研究所有哲學的基本問題之學問(2版)

亞里士多  著
五南  出版
2024/04/28 出版

亞里士多德全面系統地整合了古希臘數百年自然哲學與精神哲學的成果,進而提出「存在是什麼」的問題,對存在本身進行追問,從而將古希臘哲學提升到純粹形而上學的層面,是亞里士多德研究的心血結晶。 本書包括三大部分,共14卷。 第一部分(卷1~4):為形上學導論。 第二部分(卷5~11)為「實體論」。 第三部分(卷12~14)為自然神學及其他補充。 即「存有學、實體學、神學」等三個主題的轉折。 本書另附有章節分析、索引和參考書目,以供研習哲學與哲學史者,以及研究希臘學術與西方學術史者之查考。 無論是柏拉圖或亞里斯多德,他們都同意哲學的目的就是探究事物,並獲得共相。而形上學即是最佳的研究成果。柏拉圖代表一種唯心論的思考模式,而亞里斯多德則代表另外一種以經驗做出發點的實在論的思考模式。這是值得我們去效法其治學態度與學習其宏觀的學術視野。 亞里斯多德著作裡並沒有名為《形上學》的論著,這名稱是安卓尼庫斯所命名。亞里斯多德把這部著作的內容認定為「第一哲學」或「神學」。 形上學,是研究事物存在及本質的學問,也被哲學領域視為「第一哲學」,即研究所有哲學的基本問題之學問。  

9 特價6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小邏輯

黑格爾  著
五南  出版
2024/03/28 出版

黑格爾的《邏輯學》,通稱「大邏輯」,《哲學科學百科全書》中的〈邏輯學〉,即通稱的「小邏輯」。 黑格爾把邏輯學分為三部分,就是「存在論」 (「有論」,1812年)、「本質論(1813年)」和「概念論」(1816年)。前兩部分合稱客觀邏輯,第三部分稱主觀邏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出發點,是承認在自然和人類社會出現以前存在一種作為世界本原的「理念」,他的哲學體系就是對理念發展過程的描述。他認為,邏輯學是研究理念本身發展的科學。 本書《小邏輯》依據的底本是莫爾登豪爾(E. Moldenhauer)和蜜雪兒(K. M. Michel)依據首部《黑格爾全集》而於1972年重新整理出版的20卷本「黑格爾著作集」或所謂的「理論著作版」(Theorie-Werkausgabe) 的第8卷。 要理解黑格爾的邏輯學乃至他的整個哲學,最基本的前是要知道他所說的「概念」(Begriff)絕不是什麼主觀的、抽象的觀念,而是把現實事物包攬在自身之內的理念 。在《小邏輯》的這個導論裡,黑格爾正是在「客觀的思想」這個看似自相矛盾的術語的名義下闡釋了他的「概念」思想,以及他的邏輯學乃至整個哲學的基本立場,即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此而言,如果說《小邏輯》也有優勝於《大邏輯》之處,那麼主要就是它的這個更為通俗的史論結合的導論。。但除此之外,如果要更準確而深入地學習黑格爾的具體的邏輯學思想,我們還是必須以《大邏輯》為準。──先剛〈譯序〉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學(5版)

五南  出版
2024/03/28 出版

★人類現存最古老文學評論之一,也是藝術史上第一次對戲劇的本質做出探討 ★西方文學理論和批評的奠基文本 詩是模擬的藝術,媒介是節奏,語言和旋律 成為一篇好詩的情節結構之必要條件 組織一首詩的成分之性質和數量 《詩學》代表了接受美學的首度面世。──安伯托.艾可 《詩學》是第一部探討古希臘悲劇藝術的總結性著作,也是人類現存最古老的文學評論著作之一,這是藝術史上第一次對戲劇的本質做出探討,對於後代的戲劇理論有極其重大的影響,更開創了亞里斯多德的詩學傳統。 本書是一本探討詩和如何寫詩、進行詩評的專論,其內容分為四大部份:1. 談「模仿藝術」的分類與詩的起源。2. 論悲劇。3. 論史詩與悲劇的異同。4. 談詩的批評與解答。他對希臘戲劇的描述,更是成為學者研究古希臘悲劇的第一手資料。共計二十六章,每章的篇幅簡短,卻意旨宏大深遠。《詩學》最重要的價值,是對文藝理論建立了科學分析的範例。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類理智研究(2版)

休謨  著
五南  出版
2024/02/28 出版

本書除了闡明與宣揚在《人性論》第一與第二卷中沒有表達完整的哲學改造計畫之外,更增添了有關自由意志、神蹟的討論。休謨藉由本書的撰寫,逐步執行如下的哲學改造計畫之程序:從摒除自形上學預設出發的思辨哲學開始,接著承認與接受人類理性受限於感官經驗的有限性,並改從觀察與經驗出發,以試圖描繪人類如何受感官經驗的影響,繼而形塑了人類自身的認知傾向,並探究在這項認知傾向的基礎上,人類如何在受限於感官經驗的理性能力之下,展開了與外在世界事物有關的知識之探求。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經濟學的終極基礎:經濟學方法論(3版)

五南  出版
2024/02/28 出版

★經濟學巨擘米塞斯奠定經濟學基礎的大作。 將經濟學從爭論不休的紛紛擾擾中解放,終結所有錯誤的推導和研究結論,米塞斯用盡其畢生的學術涵養,把經濟學的討論回歸到這門科學最基礎的本質,其論述之精煉,意義之深遠,擲地有聲、耐人尋味。 這本書包含兩項重大意義,第一,論述關於經濟學做為一門科學最核心的部分,影響後世深遠;第二,這是米塞斯留給後世的最後一本書,是他最後一次的慷慨激昂,也是他生涯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米塞斯認為經濟學家應研讀精通各個學科,以避免使用歪曲的方法研究經濟學,尤其在傳統邏輯學和認識論領域,整體上,只看得到關於數學和自然科學方法的研究和論述。哲學家一向把物理學視為科學的模範,自以為是的認為,未來世代總有一天會成功把生命現象分解為某些因素如機械般運作的表現,他們鄙視歷史學,並且無視經濟學。但實際上經濟學是關乎人的行為、人心的思考邏輯與行為邏輯結構的一門科學,本書繼《人的行為》之後,再次強調了這個意念,這門科學最終極的基礎。 人的行為,是人類知識的根本概念。它必然包含邏輯的一切概念,以及規律性和因果觀的概念。它也必然包含時間概念和價值概念。涵蓋人的生命特有的一切表現。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7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