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奕焚老師為彰化芬園人,自臺北師範藝術科畢業後,為拜師李仲生而搬至臺中。此次展覽「離鄉.懷鄉.返鄉 梁奕焚回鄉展」展出梁奕焚老師的作品,可謂展現了梁老師繪畫的歷程,以現代藝術作品為主軸,不斷在繪畫上迸發藝術能量,創造出能夠打動人心的藝術創作。
「嶄新悅目-2025洪易藝術特展」彰化縣立美術館114年度邀請展。洪易老師祖居芳苑,為知名當代藝術家,於彰化市設立「洪易美術館」,作品用色鮮豔,大膽點綴豐富的本土民俗符號,並融入東方哲學、傳統信仰與吉祥寓意,使作品不僅具有視覺美感,更傳達了祝福與正向的生命態度。
本專輯收錄柯錦中歷年代表作,完整呈現從傳統粧佛、現代雕刻、當代跨界創作的藝術成就。柯老師以精湛技藝與智慧奠基歲月,讓他的一甲子成為彰化工藝史上的重要篇章,展現以技藝致敬傳統、以創新開創未來的卓越精神。無論是傳統神像的精雕細琢,或是現代雕刻的創意突破,都展現了工藝家對技藝的尊重、熱愛與堅持,也為文化傳承增添新的光彩。
經由詩畫原創性與想像力合奏激躍而生的美麗火花,編輯如繪本般的詩畫集,取材遍及生活層面與地方特色,在各組優選的詩語形式和圖像構成上,亦展現出孩子們閃爍的想像與創意,同時在幽默與趣味的詩句背後,不乏對社會環境作深刻觀察與省思的作品,精彩映現互動,引燃文學與藝術創作的美好榮景。
陳穎派先生(1933-2024)是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傳統建築彩繪」保存者,業界多以「派司」稱呼。派司書畫風格經年累月累積,自成穎派風格,書法丹青信手拈來。除了家中晚輩,亦曾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彩繪相關課程,無私奉獻自己的一身技藝。 本書分為五個章節,自派司兒時經歷、技藝摸索、到得以獨當一面完成彩繪工程,最終「自成穎派」,成為中部傳統建築彩繪規模最大的家族。
此次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114棒展覽「謝政憲眼中的彰化~水彩個展」展出謝政憲老師各時期的作品,可謂展現了謝老師繪畫的心路歷程,後期以彰化風景為主軸,不斷在繪畫上迸發藝術能量,創造出能夠打動人心的藝術創作。
第25屆「磺溪美展」分為油畫、水彩、墨彩、膠彩、雕塑、工藝、版畫、書法、篆刻及攝影10大類, 今年參展作品呈現出多樣化的風貌,每件作品均具有其獨特的視角和技法,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色彩線條的運用,在在展現藝術家們對於情感及想法的細膩表達,使得此次美展充滿了豐富的創意和藝術魅力。
以9章獨立短篇小說組串成,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描繪成長歲月的自我探索,以輕快文筆勾畫發生在生命中諸多日常生活中不尋常的情事。並藉由「生死」這個艱澀的議題,植入各類事件,把隱沒在每個人心中,不願正面思考,很難想像的生死話題,導引成值得深思的文學作品。
以彰化鹿港魯班公宴為題創作繪本,故事藉由身為未來人的主角穿越回到現今的鹿港,在尋寶的過程中帶領讀者一同了解鹿港身為工藝重鎮的魅力,以及魯班公宴的特色;此外,亦透過導讀及小知識補充介紹魯班公的生平及魯班公宴的文化意義。
以彰化花壇白沙坑獨一無二的迎燈排遶境為題創作繪本,介紹迎燈排的由來及文德官土地公的特別之處,並以導讀及小知識補充說明迎燈排的專業知識及文化意義,如:燈排數量的差異等。故事內容藉由流行穿越時空設定,讓主角親臨現場了解燈排的美麗及由來。
以彰化芳苑潮間帶特有的「海牛文化」為題創作繪本,並搭配導讀及小知識講述芳苑為何會採用黃牛進行採蚵作業,且是如何形成特有的海牛文化,繪本故事中藉由各個角色的對話呈現海牛文化的示微,以及海牛文化的轉型及海牛文化節的辦理。
本專輯主題為「鹿港印象」,黃明山老師是彰化在地資深傑出的藝術家,作品筆墨傳神、擅於寫景造境,深刻體現東方藝術在意境中帶有禪意的美感。本紀念展專輯收錄作品表現文化之都鹿港的古樸風情及台灣山水印象,以純熟的筆觸、獨特的技巧盡情揮灑對家鄉的珍惜與愛戀,自然流動與筆墨痕跡不受框架所限,反映出藝術家的人文特質。
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113棒林純珠現任彰化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卦山畫會常務理事,林老師跟隨多位藝術家學習繪畫,作品多次入選磺溪美展、玉山美展,並榮獲公教美展、臺灣國際藝術協會美展優選,在全國性競賽裡屢獲評審的肯定。此次展覽主題「不忘初衷,游藝漫情」展現了林老師從幼年對美術的憧憬,懷抱對藝術的執著朝著夢想前進,一路累績迸發出的創作能量,呈現其創作生涯的藝術作品紋理。邀請觀者一同體驗,期透過展覽與觀者產生共鳴。
本專輯以「寂靜之境」為主題,國寶級畫家陳景容教授是臺灣藝壇跨足油畫、壁畫、馬賽克鑲嵌畫、版畫、陶瓷畫等多元創作的藝術家,被譽為是臺灣的超現實主義大師。專輯收錄陳教授近70年的創作生涯代表作品,集合不同主題、媒材以及近年創作,完整呈現其無窮的創作能量及至高的藝術影響力。
彰化縣有豐富的歷史和人文底蘊,產出眾多傑出的藝術家,欣逢彰化縣建縣300年,彙集收錄159位彰化縣當代優秀藝術家包含揚名國際的彰化藝術家、彰化縣歷屆接力展藝術家、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及歷屆磺溪獎得主等精選作品,分為油畫、水彩、水墨膠彩、立體工藝、書法篆刻、攝影、複合媒材及其他等六類透過專業的採訪紀錄藝術家的創作心路歷程,更希望能推廣更多人深入了解彰化藝術
本專輯以「星海一線情」為主題,收錄黃步青老師自1960年代迄今的創作脈絡,從早期之素描、繪畫、報紙、木材、結合拾得物之複合媒材、近年來以廢棄物和鋼鐵為主的作品,許多隨手拾來的廢棄物,在他的巧思構成下,重新敘說各自生命的故事;那是一種對文明的珍重、對荒蕪的嘆息,也是藝術家對生命的持續關懷。
第24屆「磺溪美展」分為油畫、水彩、墨彩、膠彩、雕塑、工藝、版畫、書法、篆刻及攝影10大類,本次參賽作品競爭激烈,主題豐富、多元,傳統與創新兼具,寫實、寫意、幻想或抽象風格各異,創作者除在畫面構圖上費盡心思,同時在創作手法上不斷推陳出新,無論在藝術技法表現或內涵深度上,均深獲肯定。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部,開發甚早,清雍正元年(1723)開始設縣,是臺灣中部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清道光年間,原任彰化縣知縣周璽主修的《彰化縣志》,是為本縣第一部縣志,也是唯一的一部縣志。惟周璽主修《彰化縣志》時,彰化縣幅員極廣,其轄區包括今日的彰化縣與南投縣全境、部分臺中市、雲林縣地區。民國39年(1950)彰化縣行政區域調整以來,為完整呈現彰化縣自開闢以來的發展與變遷過程,特新修彰化縣縣志。《新修彰化縣志》〈卷首〉係由總纂黃秀政老師針對〈沿革志〉、〈地理志〉、〈政事志〉、〈經濟志〉、〈社會志〉、〈教育志〉、〈文化志〉、〈藝術志(一)、(二)〉、〈人物志〉等9志書籍內容提出綜論,全面性的說明本志書記載時間、地理範疇、體例、目錄等,作為志書的起始。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部,開發甚早,清雍正元年(1723)開始設縣,是臺灣中部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清道光年間,原任彰化縣知縣周璽主修的《彰化縣志》,是為本縣第一部縣志,也是唯一的一部縣志。惟周璽主修《彰化縣志》時,彰化縣幅員極廣,其轄區包括今日的彰化縣與南投縣全境、部分臺中市、雲林縣地區。民國39年(1950)彰化縣行政區域調整以來,為完整呈現彰化縣自開闢以來的發展與變遷過程,特新修彰化縣縣志。《新修彰化縣志》〈卷首〉係由總纂黃秀政老師針對〈沿革志〉、〈地理志〉、〈政事志〉、〈經濟志〉、〈社會志〉、〈教育志〉、〈文化志〉、〈藝術志(一)、(二)〉、〈人物志〉等9志書籍內容提出綜論,全面性的說明本志書撰寫歷程、審查紀錄、索引等,作為志書的結束。
本篇為《新修彰化縣志·藝術志(一)》2篇之其中一篇,又分上下篇,上篇針對公共藝術,又分公共造產藝術、戶外裝置藝術、公共建設、公家機關建築與一般建築等三章;下篇針對工藝,又分雕刻藝術、塑造藝術與版畫藝術、民間手工藝與傳統工藝等兩章。第一章「公共造產藝術」,指的是不論官方或私人、財團、基金會等出面開發、興設、建築、營造的場館或戶外空間,可以開放作為一般民眾遊樂、欣賞、參與活動、靜思冥想等活動,可以來去自由,充滿藝術氣息者。第二章「戶外裝置藝術」,主要內容為針對戶外環境所做的裝飾與造景。第三章「公共建設、公家機關建築與一般建築」,內容是針對幾種類型的公共建築,討論其公共性與藝術性。第四章為「雕刻藝術、塑造藝術與版畫藝術」。第五章「民間手工藝與傳統工藝」,內容主要在說明八種傳統手工藝的製作、專業匠師以及與地方的連結。
本篇為《新修彰化縣志·藝術志(一)》2篇之其中一篇,表演藝術篇從音樂、舞蹈、戲劇這三大領域來呈現彰化地區的表演藝術。第一章音樂方面,彰化是臺灣南北管音樂的重鎮,而南北管音樂是臺灣自清代中葉到光復期間最流行的樂種,隨著移民傳到臺灣,因特殊的空間場域,思鄉的能量轉換,積澱出具有臺灣風味的音樂文化。第二章舞蹈方面,舞蹈是以肢體語言搭配音樂、服裝、燈光等元素呈現的一門藝術。必須說明的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舞蹈」概念,很大程度是受西方舞蹈的觀念影響,傳統漢族的「肢體律動」,多保留在陣頭當中。第三章戲劇方面,主要以戲曲為大宗,「曲」是其中最重要的藝術元素,因此清中葉後最早在臺灣流行的樂種「南管」,以其音樂為主的七子戲,便是最早傳入臺灣的劇種,少數南管館閣也會粉墨登場演出子弟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