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經經典 書系 ,共計6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給所有人與沒有人的一部書

聯經  出版
2024/09/19 出版

「現在我要獨自走了,我的門徒們!從此你們也獨自往前走去!……現在我告訴你們,要將我丟失,並且尋找你們自己;而當你們所有人否認我時,我才會向你們歸返。」人類是一種過渡和橋梁,通往成為超人之路這是尼采帶給世人的「第五福音」,查拉圖斯特拉從山中走向人間,他要帶給人類智慧的禮物。他聲如雷鳴,穿透了精神枯竭的世間,喚醒人類沉睡的心智。「上帝已死」,人們已經親手扼殺了上帝,必須讓自己成為新的信仰。查拉圖斯特拉要教導你們什麼是超人,人類是應當被超越的。給所有人和沒有人的一部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蘊含著尼采最深沉的哲學理念,這部經典作品,卻因著時代和地域而有不同的影響。在一、二戰期間,這本小書曾激起了德意志的民族主義;但等到喧囂過後,重讀尼采的思想,會發現他早已提醒,國家這個陷阱,將會成為新的神祇。尼采這位孤獨的先知,他意願破除偶像,成立另一個新典範,同時要求人們必須將他拋棄,並且超越過他,去追求那超越世俗的偉大與自由。永恆歸返,在這個時代重讀尼采全新譯本降臨人間,兼具詩人及德文翻譯家的彤雅立精心雕琢譯文,忠實再現了原作詩意語言和古典雅意,讓百年後讀者得以重返尼采的深邃思想。這部經典重新帶回現世,就如同尼采的「永恆歸返」,不斷地重複閱讀與理解,而查拉圖斯特拉依舊會不斷墜落至人間,向世人如是說那超越時空的智慧與真理。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給所有人與沒有人的一部書

聯經  出版
2024/09/19 出版

「現在我要獨自走了,我的門徒們!從此你們也獨自往前走去!……現在我告訴你們,要將我丟失,並且尋找你們自己;而當你們所有人否認我時,我才會向你們歸返。」人類是一種過渡和橋梁,通往成為超人之路這是尼采帶給世人的「第五福音」,查拉圖斯特拉從山中走向人間,他要帶給人類智慧的禮物。他聲如雷鳴,穿透了精神枯竭的世間,喚醒人類沉睡的心智。「上帝已死」,人們已經親手扼殺了上帝,必須讓自己成為新的信仰。查拉圖斯特拉要教導你們什麼是超人,人類是應當被超越的。給所有人和沒有人的一部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蘊含著尼采最深沉的哲學理念,這部經典作品,卻因著時代和地域而有不同的影響。在一、二戰期間,這本小書曾激起了德意志的民族主義;但等到喧囂過後,重讀尼采的思想,會發現他早已提醒,國家這個陷阱,將會成為新的神祇。尼采這位孤獨的先知,他意願破除偶像,成立另一個新典範,同時要求人們必須將他拋棄,並且超越過他,去追求那超越世俗的偉大與自由。永恆歸返,在這個時代重讀尼采全新譯本降臨人間,兼具詩人及德文翻譯家的彤雅立精心雕琢譯文,忠實再現了原作詩意語言和古典雅意,讓百年後讀者得以重返尼采的深邃思想。這部經典重新帶回現世,就如同尼采的「永恆歸返」,不斷地重複閱讀與理解,而查拉圖斯特拉依舊會不斷墜落至人間,向世人如是說那超越時空的智慧與真理。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康德三大批判【康德誕辰三百周年紀念盒裝版】

聯經  出版
2023/12/07 出版

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伊曼努埃.康德畢生力著,「三大批判」完整呈現! 【康德誕辰三百周年紀念版】精美書盒套裝 ▍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是其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學著述中意義最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正是這部巨著開始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的德國哲學革命,改變了整個西方哲學前進發展的方向和進程,奠定整個批判哲學體系以及往後的全部哲學研究工作的認識論、方法論、邏輯學和形而上學的基礎,成為康德哲學對後世直到當代西方哲學經久不衰的深刻影響的最本原的源泉。本書貫徹始終的根本指導思想或一條主線就是:通過對理性本身、即人類先天認識能力的批判考察,確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來源、功能、條件、範圍和界限,從而確定它能認識什麼和不能認識什麼,在這基礎上對形而上學的命運和前途作出最終的判決和規定。由此可見,《純粹理性批判》的使命是為真正的、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而這樣性質的「純粹理性批判」雖然屬於一般形而上學,但本身並不就是形而上學,而只是形而上學的一種「入門」、「初階」或「導論」。由於康德把只涉及知識的先天要素、即先天的知識形式而不涉及對象的一切知識都稱為先驗的知識,所以他認為「純粹理性批判」這樣一種研究應稱為「先驗的批判」。這種先驗的批判屬於先驗哲學,「它是先驗哲學的完備的理念,但還不就是這種先驗哲學本身。」 ▍康德三大批判之二──《實踐理性批判》 本書結構與《純粹理性批判》的結構大體相同,但細節安排、劃分卻迥異,甚至相反。本書任務並不是批判「純粹實踐理性」,而是立足於無人可以懷疑的「純粹實踐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實踐能力」;即不是像《純粹理性批判》那樣考察人的各種知識「如何可能」的先天條件,而是從人的純粹理性現實具有的實踐能力出發並以之作為標準,批判和評價一般的(不純粹的)理性在實踐活動中的種種表現,從中確認純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規律,這就是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認識到人在實踐中事實上是自由的,並反過來確定了人的自由是道德律的「存在理由」,這樣一來,自由就由於存在著道德律這一事實而不再僅僅是《純粹理性批判》中所設想的那種可能的「先驗自由」,而成為具有客觀實在性的「實踐的自由」即「自由意志」了。 ▍康德三大批判之三──《判斷力批判》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分為「審美判斷力批判」和「目的判斷力批判」,具有連結前兩個批判從而完成純粹理性的全部批判的必要性和意義。如果我們把「目的判斷力批判」和「審美判斷力批判」作一比較便會發現一個區別。在「審美」中,人意識到自己由於主體的內在可能性而與自由相關,在「目的」論裡,通過對終極目的的追尋,人進一步意識到自己作為世界的終極目的只能是服從道德的人,因而在本體上與道德律相關。康德認為,自由和道德律是互為前提的:只有出於自由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也只有服從道德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康德向來認為一切形而上學最終都是為了解決人的塵世生活的問題。作為現象的感性的人固然不能成為論證的可靠根據,但作為本體的超驗的人也是抽象的、無從認識的,而只有介於兩者之間聯繫著它們的那個媒介,才真正是康德整個先驗人類學研究的核心,這就是「自由」的理念。審美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認識的必然性的統一問題,目的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道德必然性的統一問題,因而這兩種自由與必然的統一都在人的塵世生活中找到經驗的表現,而人的自由也就成為一種「事實」(Tatsache),只有通過它,現象的人才顯出背後有超驗的人的本體,同時也為道德神學、上帝提供了唯一可能的「實踐上的認其為真」。

79 特價17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格理弗遊記(四版)

綏夫特  著
聯經  出版
2022/11/03 出版

《知識分子論》作者薩依德: 《格理弗遊記》作者綏夫特是最偉大的英文文體家。 《一九八四》作者歐威爾:如果要毀掉世上所有的書, 只保存六本的話,我一定會把《格理弗遊記》列入其中。 .英國《觀察家報》及挪威讀書俱樂部評選為「史上最偉大的一百本小說」之一 .全球傳承二百八十餘年經典之全新中譯本 .與同時代《魯濱遜漂流記》並列翻印最多次的暢銷著作 .《巨流河》作者、臺大外文系名譽教授齊邦媛傾心推薦 《格理弗遊記》全書共分四部,依序為主角格理弗到小人國、大人國、飛行島諸國以及慧駰國的冒險記聞。第一部描寫船醫格理弗遭逢海難,流落到身軀比例為主角十二分之一的小人國,在該地的奇聞異事。第二部則因格理弗一時遊興大發,誤上巨人之島,同僚遭巨人追趕駕船遠颺,棄主角一人於島上,被農家撿去,開啟了他在此地的一連串冒險。第三部分述主角不幸遭逢海盜,被置於獨木舟內,隨波逐流,聽憑命運擺布。他先被救上飛行島,接著陸續參訪其他幾座島嶼。第四部中,晉升為船長的格理弗因識人不明,引狼入室,招募海盜上船,以致遭手下叛變,送上一座不知名的島,遇到了具有理性、美德的慧駰和外形與主角相似卻邪惡、貪婪、淫蕩無比的犽猢。…… 綏夫特以超凡的想像力創造出小人、大人、慧駰、犽猢……來對照人類,提供的是一面哈哈鏡,透過文字的折射,人性的某一部分被放大,某一部分被縮小,在映照與對比之下,看似扭曲,卻是顯微,然而其「攪擾」與「娛樂」正在於此,其「寓教於樂」也在於此。  

79 特價6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格理弗遊記

綏夫特  著
聯經  出版
2022/11/03 出版

《知識分子論》作者薩依德: 《格理弗遊記》作者綏夫特是最偉大的英文文體家。 《一九八四》作者歐威爾:如果要毀掉世上所有的書, 只保存六本的話,我一定會把《格理弗遊記》列入其中。 .英國《觀察家報》及挪威讀書俱樂部評選為「史上最偉大的一百本小說」之一 .全球傳承二百八十餘年經典之全新中譯本 .與同時代《魯濱遜漂流記》並列翻印最多次的暢銷著作 .《巨流河》作者、臺大外文系名譽教授齊邦媛傾心推薦 《格理弗遊記》全書共分四部,依序為主角格理弗到小人國、大人國、飛行島諸國以及慧駰國的冒險記聞。第一部描寫船醫格理弗遭逢海難,流落到身軀比例為主角十二分之一的小人國,在該地的奇聞異事。第二部則因格理弗一時遊興大發,誤上巨人之島,同僚遭巨人追趕駕船遠颺,棄主角一人於島上,被農家撿去,開啟了他在此地的一連串冒險。第三部分述主角不幸遭逢海盜,被置於獨木舟內,隨波逐流,聽憑命運擺布。他先被救上飛行島,接著陸續參訪其他幾座島嶼。第四部中,晉升為船長的格理弗因識人不明,引狼入室,招募海盜上船,以致遭手下叛變,送上一座不知名的島,遇到了具有理性、美德的慧駰和外形與主角相似卻邪惡、貪婪、淫蕩無比的犽猢。…… 綏夫特以超凡的想像力創造出小人、大人、慧駰、犽猢……來對照人類,提供的是一面哈哈鏡,透過文字的折射,人性的某一部分被放大,某一部分被縮小,在映照與對比之下,看似扭曲,卻是顯微,然而其「攪擾」與「娛樂」正在於此,其「寓教於樂」也在於此。  

特價54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盧梭  著
聯經  出版
2022/06/02 出版

台大哲學系苑舉正教授親譯, 深入分析導讀,重現超越時代的人文關懷 閱讀盧梭政治理論的核心之作,重新審視自然與平等的真諦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收錄的兩篇文章,為盧梭早期的重要論述。〈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原為盧梭為參加第戎學院徵文比賽所撰寫的作品,在以追求科學發展為社會主要氛圍的啟蒙時代,盧梭敢於反對視科學與藝術為「全民運動」的理念,質疑科學與藝術對文明與道德的正面影響,提出「科學與藝術無助於風俗的淨化」的論點。論文一經發表,不但大受評審青睞,更獲得第戎學院論文獎首獎。五年後,盧梭再次參與徵文,發表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文,闡述剖析人類不平等的因由,並探討社會的形成如何趨使人類與原始的良善漸行漸遠。   有別於當時對科學啓蒙的樂觀主義,盧梭兩篇論文皆以對「人」本身的關懷為基礎,反映出他對人類自詡的文明抱持的「自然完美論」及「歷史悲觀論」,也呈現他的政治理想「政治神權論」。盧梭認為「自足」是原始人的習性,也是人性的典範。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破壞自足的歷史」,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交相爭利。他悲觀失望地表達對於人失去的自然善良所抱持的遺憾,認定原始人的純真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因此,他期望不平等的結果,能透過政治典範,在公民社會中被制度化成為受法律保障的「公民權利」。   透過對「科學」、「德行」以及「人類平等」等問題的批判,一生以身為日內瓦公民為榮的盧梭,憑藉著優雅的文采與勇於批判主流的敢言精神,成為啟蒙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二版)

聯經  出版
2021/10/21 出版

近代西方最偉大哲學家之一,康德思想精深宏大之作 理解鉅作《純粹理性批判》的摘要性讀本、探討西方形上學問題的奠基之作 當前中文世界最可靠的一部譯本 1783年出版的《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是康德為了使讀者理解《純粹理性批判》這部畫時代鉅著,而特別撰寫的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他由存在於純粹數學、純粹自然科學與形上學中的先天綜合命題出發,追溯使它們成為可能的條件,先一般性地追問:先天綜合命題如何可能?再針對不同的學科分別追問:一、純粹數學如何可能?二、純粹自然科學如何可能?三、一般而言的形上學如何可能?四、作為學問的形上學如何可能? 基本上,本書按照分析法撰寫。除〈前言〉與〈緒論〉外,主要構成是以「先驗的主要問題」為題的三編:第一編回答「純粹數學如何可能」,對應《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感性論〉;第二編回答「純粹自然科如何可能」,對應《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分析論〉;第三編回答「一般而言的形上學如何可能」,對應《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辯證論〉;最後附以「本《序論》底主要問題『作為學問的形上學如何可能?』之解答」做結。此種分析法由具體到抽象,自然有利於通俗化,再者,它是一種在既有的知識中發現其原則的方法,因此,也可說是一種「發現底方法」。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判斷力批判:康德三大批判之三

康德  著
聯經  出版
2020/07/24 出版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分為「審美判斷力批判」和「目的判斷力批判」,具有連結前兩個批判從而完成純粹理性的全部批判的必要性和意義。如果我們把「目的判斷力批判」和「審美判斷力批判」作一比較便會發現一個區別。在「審美」中,人意識到自己由於主體的內在可能性而與自由相關,在「目的」論裡,通過對終極目的的追尋,人進一步意識到自己作為世界的終極目的只能是服從道德的人,因而在本體上與道德律相關。康德認為,自由和道德律是互為前提的:只有出於自由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也只有服從道德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康德向來認為一切形而上學最終都是為了解決人的塵世生活的問題。作為現象的感性的人固然不能成為論證的可靠根據,但作為本體的超驗的人也是抽象的、無從認識的,而只有介於兩者之間聯繫著它們的那個媒介,才真正是康德整個先驗人類學研究的核心,這就是「自由」的理念。審美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認識的必然性的統一問題,目的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道德必然性的統一問題,因而這兩種自由與必然的統一都在人的塵世生活中找到經驗的表現,而人的自由也就成為一種「事實」(Tatsache),只有通過它,現象的人才顯出背後有超驗的人的本體,同時也為道德神學、上帝提供了唯一可能的「實踐上的認其為真」。

9 特價5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實踐理性批判:康德三大批判之二(二版)

康德  著
聯經  出版
2020/07/24 出版

本書結構與《純粹理性批判》的結構大體相同,但細節安排、劃分卻迥異,甚至相反。本書任務並不是批判「純粹實踐理性」,而是立足於無人可以懷疑的「純粹實踐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實踐能力」;即不是像《純粹理性批判》那樣考察人的各種知識「如何可能」的先天條件,而是從人的純粹理性現實具有的實踐能力出發並以之作為標準,批判和評價一般的(不純粹的)理性在實踐活動中的種種表現,從中確認純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規律,這就是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認識到人在實踐中事實上是自由的,並反過來確定了人的自由是道德律的「存在理由」,這樣一來,自由就由於存在著道德律這一事實而不再僅僅是《純粹理性批判》中所設想的那種可能的「先驗自由」,而成為具有客觀實在性的「實踐的自由」即「自由意志」了。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純粹理性批判:康德三大批判之一(二版)

康德  著
聯經  出版
2020/07/24 出版

康德的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是其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學著述中意義最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正是這部巨著開始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的德國哲學革命,改變了整個西方哲學前進發展的方向和進程,奠定整個批判哲學體系以及往後的全部哲學研究工作的認識論、方法論、邏輯學和形而上學的基礎,成為康德哲學對後世直到當代西方哲學經久不衰的深刻影響的最本原的源泉。本書貫徹始終的根本指導思想或一條主線就是:通過對理性本身、即人類先天認識能力的批判考察,確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來源、功能、條件、範圍和界限,從而確定它能認識什麼和不能認識什麼,在這基礎上對形而上學的命運和前途作出最終的判決和規定。由此可見,《純粹理性批判》的使命是為真正的、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而這樣性質的「純粹理性批判」雖然屬於一般形而上學,但本身並不就是形而上學,而只是形而上學的一種「入門」、「初階」或「導論」。由於康德把只涉及知識的先天要素、即先天的知識形式而不涉及對象的一切知識都稱為先驗的知識,所以他認為「純粹理性批判」這樣一種研究應稱為「先驗的批判」。這種先驗的批判屬於先驗哲學,「它是先驗哲學的完備的理念,但還不就是這種先驗哲學本身。」

特價66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判斷力批判:康德三大批判之三(二版)

康德  著
聯經  出版
2020/07/24 出版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分為「審美判斷力批判」和「目的判斷力批判」,具有連結前兩個批判從而完成純粹理性的全部批判的必要性和意義。如果我們把「目的判斷力批判」和「審美判斷力批判」作一比較便會發現一個區別。在「審美」中,人意識到自己由於主體的內在可能性而與自由相關,在「目的」論裡,通過對終極目的的追尋,人進一步意識到自己作為世界的終極目的只能是服從道德的人,因而在本體上與道德律相關。康德認為,自由和道德律是互為前提的:只有出於自由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也只有服從道德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康德向來認為一切形而上學最終都是為了解決人的塵世生活的問題。作為現象的感性的人固然不能成為論證的可靠根據,但作為本體的超驗的人也是抽象的、無從認識的,而只有介於兩者之間聯繫著它們的那個媒介,才真正是康德整個先驗人類學研究的核心,這就是「自由」的理念。審美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認識的必然性的統一問題,目的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道德必然性的統一問題,因而這兩種自由與必然的統一都在人的塵世生活中找到經驗的表現,而人的自由也就成為一種「事實」(Tatsache),只有通過它,現象的人才顯出背後有超驗的人的本體,同時也為道德神學、上帝提供了唯一可能的「實踐上的認其為真」。

特價43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通靈者之夢(二版)

康德  著
聯經  出版
2020/04/01 出版

《通靈者之夢》是德國哲學家康德聽到瑞典通靈者史威登堡底神秘事蹟之後的即興之作。康德在此書中故意將形上學家與通靈者相提並論。在康德底全部著作中,此書底風格是獨一無二的,其筆調亦莊亦諧,類乎遊戲之作。但在其諷刺性的筆調背後,時寓有極為嚴肅的意義。此書一方面批判傳統的形上學,而重新規定形上學底任務與界限,並且為之尋找新的基礎;另一方面則試圖為之是、信仰、迷信三者劃定界線。它包含康德日後形成的批判哲學底基本構想。就康德哲學底發展而言,此書代表他由非批判的觀點發展至批判觀點的一個轉捩點;而就整個西方近代哲學底發展而言,它亦可被視為十八世紀以來的啟蒙運動之產物。

79 特價1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論老年(二版)

西塞羅  著
聯經  出版
2020/03/18 出版

西塞羅在《論老年》駁斥退休、體能衰弱、無法享受生理上的快樂,及死亡迫近為老年之所以悲慘的四個主要原因。首先,西塞羅闡述老人無所謂退休問題,且活到老學到老。其次,老年人雖體能衰弱,卻不表示他們對國家毫無貢獻;此外,節制與適度的運動有助於老年人保持體力。再者,生理欲求的下降,反而使得老年人更能專注於智性與德性的成長。最後,死亡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的比例高於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此外,若死亡是自然之事,人終將一死,但要能平靜以對,必須對死亡有畢生的思考。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羅馬帝國衰亡史(插圖版典藏書盒精選本)

聯經  出版
2018/11/15 出版

「對權力的熱愛最為強烈又不容共享,舉世尊榮的極致來自天下萬眾的臣服。」 雄霸一方的光輝國度,偉大不滅的盛世羅馬 看人類史上最威名遠播的西方帝國,如何走入墮落、衰亡的命運   羅馬帝國的衰亡,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驚人的一幕。 這個壽命橫跨千年的龐大帝國,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它繁盛時的疆域廣闊無比,越過英吉利海峽西進英國,東伐敘利亞、埃及;它豐美的文化跨越國界線,以壓倒性的強勢姿態,改變了各地的飲食習慣、建築、藝術,甚至是宗教。 一個帝國的崛起、昌盛與衰亡,羅馬世界的禍福安危,除了天時與地利,皇帝的個人素質更是最為人矚目的重要影響;凱撒、奧古斯都、圖拉真、君士坦丁……這些聲明鑠金、驍勇善戰的帝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但羅馬帝國的偉大不只在光明面,它晦暗的歷史也成為提點後世的珍貴教材;暴君圖蜜善、喀利古拉、尼祿,他們的殘虐無情、善變與揮霍,暴露了人性最原始邪惡與暴虐,與偉大君王的光輝相襯托,成為人們需時時警覺的暗影。 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梳理羅馬一千三百年的歷史軌跡,洋洋灑灑六大冊,精選本擷取六卷精華,凝縮成一冊,以對帝國自身和帝國對外影響最鉅的三方面為本:1. 文明社會:羅馬的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2. 外族入侵:羅馬的外患有哪些、如何侵擾、有哪些重大戰爭;3. 宗教信仰:基督教的興起與分裂、伊斯蘭教的發展、十字軍東征等。以最精簡的篇幅,完整呈現羅馬帝國的功勳偉業與內在價值。 歷史不僅是紙上書寫,而是人類活生生的軌跡。在光明燦爛的文明成果之外,爭奪的激情、落敗的絕望、對過去傷害的記憶,以及對未來危險的恐懼,都是榮耀勝利顛峰後注定走上的衰亡命運。歷史如河,不論是多麼有名的人物死去,多麼雄偉的建築物倒塌,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沖刷殆盡、不復痕跡,而唯有掌握其中的高峰與低谷、湍流與漩渦,才能真正明瞭流竄在我們血脈裡,從古到今從未更變的人的本質。

79 特價9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羅馬帝國衰亡史(精選本)

聯經  出版
2018/11/15 出版

「對權力的熱愛最為強烈又不容共享,舉世尊榮的極致來自天下萬眾的臣服。」 雄霸一方的光輝國度,偉大不滅的盛世羅馬 看人類史上最威名遠播的西方帝國,如何走入墮落、衰亡的命運   羅馬帝國的衰亡,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驚人的一幕。 這個壽命橫跨千年的龐大帝國,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它繁盛時的疆域廣闊無比,越過英吉利海峽西進英國,東伐敘利亞、埃及;它豐美的文化跨越國界線,以壓倒性的強勢姿態,改變了各地的飲食習慣、建築、藝術,甚至是宗教。 一個帝國的崛起、昌盛與衰亡,羅馬世界的禍福安危,除了天時與地利,皇帝的個人素質更是最為人矚目的重要影響;凱撒、奧古斯都、圖拉真、君士坦丁……這些聲明鑠金、驍勇善戰的帝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但羅馬帝國的偉大不只在光明面,它晦暗的歷史也成為提點後世的珍貴教材;暴君圖蜜善、喀利古拉、尼祿,他們的殘虐無情、善變與揮霍,暴露了人性最原始邪惡與暴虐,與偉大君王的光輝相襯托,成為人們需時時警覺的暗影。 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梳理羅馬一千三百年的歷史軌跡,洋洋灑灑六大冊,精選本擷取六卷精華,凝縮成一冊,以對帝國自身和帝國對外影響最鉅的三方面為本:1. 文明社會:羅馬的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2. 外族入侵:羅馬的外患有哪些、如何侵擾、有哪些重大戰爭;3. 宗教信仰:基督教的興起與分裂、伊斯蘭教的發展、十字軍東征等。以最精簡的篇幅,完整呈現羅馬帝國的功勳偉業與內在價值。 歷史不僅是紙上書寫,而是人類活生生的軌跡。在光明燦爛的文明成果之外,爭奪的激情、落敗的絕望、對過去傷害的記憶,以及對未來危險的恐懼,都是榮耀勝利顛峰後注定走上的衰亡命運。歷史如河,不論是多麼有名的人物死去,多麼雄偉的建築物倒塌,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沖刷殆盡、不復痕跡,而唯有掌握其中的高峰與低谷、湍流與漩渦,才能真正明瞭流竄在我們血脈裡,從古到今從未更變的人的本質。

特價7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芭蕉俳文(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經典之作)

松尾芭蕉  著
聯經  出版
2018/01/23 出版

繼《奧之細道》、《芭蕉百句》後,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經典之作──《芭蕉俳文》,中文世界首度譯出 三大名家絕佳組合 作者:松尾芭蕉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媲美中國「詩聖」杜甫。 譯注者:鄭清茂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 繪圖者:莊因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俳文又稱俳諧文,是具有俳味諧趣的文章 體式雖多,一以貫之的就是俳諧風雅之趣 俳文與俳句並列為俳諧文學 松尾芭蕉是把俳諧推展到最高峰的中心人物 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俳諧大家,在日本文學史上有「俳聖」之稱。松尾芭蕉的俳諧作品,主要有連句、發句、俳文三類。連句,如同漢詩的聯句,是一種兩人或以上的集體創作,必須照顧「附合」別人的前句,較難發揮個性或自我風格。發句是連句之首句,起句人等於連句的定調者,較有創意,所以後來能夠獨立出來稱為俳句,變成了日本文學的重要文類之一。 俳句,特別是松尾芭蕉的俳句,舉世聞名,影響所及,甚至在歐美有haiku,中國有漢俳的出現。至於俳文,雖有幾種外語(包括漢語)的零星譯介,但是知之者尚少。俳文又稱俳諧文,指具有俳味諧趣的文章。在體式上,以散文為主而置入或多或少的俳句於其間或文末。松尾芭蕉之前,已有類似之作,但尚無所謂俳文之稱;必須等到松尾芭蕉的出現,俳文才成熟而與俳句並列為俳諧文學之類。 俳文之體多式多樣,如俳句的題詞、小序、序跋、讚、記、頌、賦、傳、辭、說之類的短篇小品,以及紀行、日記等較長的文章。體式雖多,然而始終一以貫之者,就是所謂俳諧風雅之趣。其中《奧之細道》是松尾芭蕉俳文的唯一單行長篇,或另稱俳諧紀行文;是公認的世界文學經典之一,已有多種外語翻譯。漢譯本問世者亦不止一種,所以在漢語圈內並不陌生。 《芭蕉俳文》從松尾芭蕉的約一百篇短文中選出三十多篇,加上短篇紀行文〈野曝紀行〉、〈鹿島紀行〉、〈笈之小文〉、〈更科紀行〉四種,以及〈嵯峨日記〉一種,並略施注釋,以便介紹松尾芭蕉的俳文之美,盼有助於展現松尾芭蕉俳諧文學比較完整的面貌。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芭蕉徘文

松尾芭蕉  著
聯經  出版
2018/01/23 出版

繼《奧之細道》、《芭蕉百句》後,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經典之作──《芭蕉俳文》,中文世界首度譯出 三大名家絕佳組合 作者:松尾芭蕉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媲美中國「詩聖」杜甫。 譯注者:鄭清茂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 繪圖者:莊因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俳文又稱俳諧文,是具有俳味諧趣的文章 體式雖多,一以貫之的就是俳諧風雅之趣 俳文與俳句並列為俳諧文學 松尾芭蕉是把俳諧推展到最高峰的中心人物 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俳諧大家,在日本文學史上有「俳聖」之稱。松尾芭蕉的俳諧作品,主要有連句、發句、俳文三類。連句,如同漢詩的聯句,是一種兩人或以上的集體創作,必須照顧「附合」別人的前句,較難發揮個性或自我風格。發句是連句之首句,起句人等於連句的定調者,較有創意,所以後來能夠獨立出來稱為俳句,變成了日本文學的重要文類之一。 俳句,特別是松尾芭蕉的俳句,舉世聞名,影響所及,甚至在歐美有haiku,中國有漢俳的出現。至於俳文,雖有幾種外語(包括漢語)的零星譯介,但是知之者尚少。俳文又稱俳諧文,指具有俳味諧趣的文章。在體式上,以散文為主而置入或多或少的俳句於其間或文末。松尾芭蕉之前,已有類似之作,但尚無所謂俳文之稱;必須等到松尾芭蕉的出現,俳文才成熟而與俳句並列為俳諧文學之類。 俳文之體多式多樣,如俳句的題詞、小序、序跋、讚、記、頌、賦、傳、辭、說之類的短篇小品,以及紀行、日記等較長的文章。體式雖多,然而始終一以貫之者,就是所謂俳諧風雅之趣。其中《奧之細道》是松尾芭蕉俳文的唯一單行長篇,或另稱俳諧紀行文;是公認的世界文學經典之一,已有多種外語翻譯。漢譯本問世者亦不止一種,所以在漢語圈內並不陌生。 《芭蕉俳文》從松尾芭蕉的約一百篇短文中選出三十多篇,加上短篇紀行文〈野曝紀行〉、〈鹿島紀行〉、〈笈之小文〉、〈更科紀行〉四種,以及〈嵯峨日記〉一種,並略施注釋,以便介紹松尾芭蕉的俳文之美,盼有助於展現松尾芭蕉俳諧文學比較完整的面貌。

特價24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論目的

西塞羅  著
聯經  出版
2016/12/23 出版

什麼是好生活? 西塞羅於《論目的》一書中的倫理論述延續古希臘的倫理學傳統,關懷人生終極目的。 全書分為五卷,分別處理伊比鳩魯學派、斯多葛學派及安提歐庫斯的倫理學思想,討論關於至善與至惡的各項理論,因此這部作品的書名亦可是《論至善與至惡》。 《論目的》五卷包括三組對話錄,由不同的參與者、在不同的時間與地點舉行對談。西塞羅也將自己寫入這三場對話裡,不只是當對話引言人或觀察者,而是針對這三組對話的議題進行批判。 就篇幅而言,本書是西塞羅的長篇哲學著作,也是最富哲學旨趣的作品,甚至被視為理解希臘化時期倫理學思想的教科書,因為它引領讀者進入希臘化時期倫理論辯的核心:「什麼是好生活?」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春集

海涅  著
聯經  出版
2016/08/05 出版

擁著羅雷萊 和自由女神前進 時代歌手的夢? 德國十九世紀詩人海涅以〈羅雷萊〉和〈乘著歌聲的翅膀〉兩首少年詩作聞名於世。各國遊客在萊茵河行船,會聽到〈羅雷萊之歌〉,而〈乘著歌聲的翅膀〉不只是經典藝術歌曲,更已成為文化活動和感情的口頭禪。 但海涅還有更廣闊的面向,時代歌手的世界。《新春集》是海涅第二部大詩集《新詩集》的第一系列,同時是他邁向藝術新階段的起步。在《新詩集》各系列中,《新春集》較為十九世紀德語文評界和一般讀者所歡迎,因它被視為是第一部大詩集《詩歌集》的延續,題材融合自然界和愛情的欣喜苦惱之領域,海涅頗為重視這些詩作。他在1830年給恩色(Varnhagen von Ense)的信中提到:「一切(不順)會過去,一個新春將來臨,為了不受干擾,完全地享受它,我現在就創作春之詩歌,在這糟糕的時間已作了三十多首。」 《新春集》是海涅文學生涯「浪漫時期」到「現代時期」的銜接點和過渡。它含有《詩歌集》個人青少年時期文學心靈的基調:對自然界的敏感,對愛情的渴慕。在小愛神們的圍繞牽絆中,海涅預備著未來自由的「大戰鬥」,愛情的新春開啟各類新的技巧,拓展出藝術的新春,更由此開始全面性地形塑海涅的文學生命。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新春集

海涅  著
聯經  出版
2016/08/05 出版

擁著羅雷萊 和自由女神前進 時代歌手的夢? 德國十九世紀詩人海涅以〈羅雷萊〉和〈乘著歌聲的翅膀〉兩首少年詩作聞名於世。各國遊客在萊茵河行船,會聽到〈羅雷萊之歌〉,而〈乘著歌聲的翅膀〉不只是經典藝術歌曲,更已成為文化活動和感情的口頭禪。 但海涅還有更廣闊的面向,時代歌手的世界。《新春集》是海涅第二部大詩集《新詩集》的第一系列,同時是他邁向藝術新階段的起步。在《新詩集》各系列中,《新春集》較為十九世紀德語文評界和一般讀者所歡迎,因它被視為是第一部大詩集《詩歌集》的延續,題材融合自然界和愛情的欣喜苦惱之領域,海涅頗為重視這些詩作。他在1830年給恩色(Varnhagen von Ense)的信中提到:「一切(不順)會過去,一個新春將來臨,為了不受干擾,完全地享受它,我現在就創作春之詩歌,在這糟糕的時間已作了三十多首。」 《新春集》是海涅文學生涯「浪漫時期」到「現代時期」的銜接點和過渡。它含有《詩歌集》個人青少年時期文學心靈的基調:對自然界的敏感,對愛情的渴慕。在小愛神們的圍繞牽絆中,海涅預備著未來自由的「大戰鬥」,愛情的新春開啟各類新的技巧,拓展出藝術的新春,更由此開始全面性地形塑海涅的文學生命。

特價29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德意志意識型態Ⅰ:費爾巴哈原始手稿

聯經  出版
2016/06/20 出版

《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寫於1845年秋至1846年5月。當時馬克思與恩格斯二人在布魯塞爾會面,決定「共同鑽研我們的見解、並「將我們從前的哲學信仰清算一下」。全書分成兩卷,其主要內容是批判費爾巴哈、鮑威爾、施蒂納等人的哲學觀點。由於書報檢查制度及其它種種原因,這部著作在馬克思恩格斯生前只在《威斯特伐里亞汽船》雜誌1847年的8月和9月號發表了第二卷第四章,其餘手稿則慘遭「老鼠牙齒的批判」。全書直到1932年才以原文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一部份第五卷。   第一卷第一章《費爾巴哈》是未完成的手稿。寫於第一卷成書的不同時間。但就理論內容而言,該章具有獨立的價值,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馬克思與恩格斯在此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並據此對共產主義作了科學的論證。另外也分析費爾巴哈的唯心主義歷史觀,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或德國社會主義等各式哲學觀點,表達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乃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著作之一。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泰鄂提得斯

柏拉圖  著
聯經  出版
2016/05/04 出版

《泰鄂提得斯》(Theaetetus)是柏拉圖知識論的代表作 為許多知識論議題提供了豐富而沒有僵固立場的探討   一如當代倫理學家本那‧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的形容,《泰鄂提得斯》具有柏拉圖呈現「問題、駁難或謎題」的特點。全篇對話錄圍繞著「知識究竟是什麼?」 這個看似在探求定義的問題,另一方面,卻又不是在回答這問題,而是由這問題引導出「感覺╱知覺」對人認知的影響、知識的條件、信念與知識之間的關係、「假」的問題、假信念的產生、知識所要求的合理說明、言說、證成等等這些「知識」周邊的討論。 對話中,泰鄂提得斯為知識提出三次定義,最後全都被蘇格拉底否決了。我們無法確定柏拉圖究竟要我們相信什麼,卻在他筆鋒的刺激下,進入對知識更深更細緻的思索。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往年紀事:勞倫特編年史譯注

聶斯特  著
聯經  出版
2016/01/12 出版

這是不可思議的旅程。 對東歐人來說,《往年紀事》是一趟尋根之旅。現今東歐諸國林立,看來文化相近,卻暗藏衝突糾紛。這本書敘述的是位於今日小國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故事,卻能證明遠至瑞典、伊朗的歷史文化。常以領導人自居的俄羅斯,在這本書裡找不到身份地位,卻能變成繼承者代表,製作成新一代動畫電影,難道這份歷史遺產只屬於他們? 對於非東歐人來說,這是一段異地風情的歷史之旅。華人習慣祖先的多項智慧發明,不知道造紙、印刷技術之前的生活多困難。熟悉歐美的宗教和語言,卻鮮少瞭解語言文字和基督教徒在東歐有何不同發展。下回走訪俄國,看到折磨人的澡堂就不足為奇了。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

盧梭  著
聯經  出版
2015/12/11 出版

台大哲學系 苑舉正教授 親譯 深入分析導讀,重現超越時代的人文關懷 閱讀盧梭政治理論的核心之作,重新審視自然與平等的真諦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收錄的兩篇文章,為盧梭早期的重要論述。〈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原為盧梭為參加第戎學院徵文比賽所撰寫的作品,在以追求科學發展為社會主要氛圍的啟蒙時代,盧梭敢於反對視科學與藝術為「全民運動」的理念,質疑科學與藝術對文明與道德的正面影響,提出「科學與藝術無助於風俗的淨化」的論點。論文一經發表,不但大受評審青睞,更獲得第戎學院論文獎首獎。五年後,盧梭再次參與徵文,發表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文,闡述剖析人類不平等的因由,並探討社會的形成如何趨使人類與原始的良善漸行漸遠。 有別於當時對科學啓蒙的樂觀主義,盧梭兩篇論文皆以對「人」本身的關懷為基礎,反映出他對人類自詡的文明抱持的「自然完美論」及「歷史悲觀論」,也呈現他的政治理想「政治神權論」。盧梭認為「自足」是原始人的習性,也是人性的典範。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破壞自足的歷史」,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交相爭利。他悲觀失望地表達對於人失去的自然善良所抱持的遺憾,認定原始人的純真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因此,他期望不平等的結果,能透過政治典範,在公民社會中被制度化成為受法律保障的「公民權利」。 透過對「科學」、「德行」以及「人類平等」等問題的批判,一生以身為日內瓦公民為榮的盧梭,憑藉著優雅的文采與勇於批判主流的敢言精神,成為啟蒙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特價35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憂鬱的熱帶(全新修訂本)

聯經  出版
2015/09/04 出版

原著問世六十週年,全新中文修訂本 結構主義人類學宗師李維史陀一生最重要的著作   登上馬托格羅索高原、深入馬查拉河叢林 沿著龍東電報線摸索前進、探查人類學的責任與定位 揭露文明與野蠻之間,其實連一線之隔都不存在。   《憂鬱的熱帶》是結構人類學宗師──克勞德‧李維史陀一生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李維史陀在求學時代曾經醉心於左翼政治活動,熟讀馬克思作品,同時也受到佛洛伊德潛意識學說和地質學理論之啟發,因此關注於「底層結構」與「表面現象」之間的關聯、斷裂與互動形式。   青年李維史陀於1930年代前往巴西協助建立聖保羅大學,並執教社會學課程。他利用課餘休假期間多次探查印地安人社群,兩度執行大型調查計畫,在叢莽深處的原始部落裡看見人類社會的原初型態,由此展開廣泛深入的思考歷程。   李維史陀採取全新的研究取徑,將這些原始部落放進全球人類發展的脈絡之中,交互參照南亞印度、美洲新世界、歐洲舊大陸等地區的文明發展型態,提出引人入勝的比較印證,兼具開放視野與細膩觀察,反思整部人類學發展史的弔詭荒謬之處,以及人類學家的自我定位難題,使這部作品超越了科學研究的範疇,成為一部融合人類學、歷史學、文學與哲學的不世傑作。   《憂鬱的熱帶》全書長達33萬字,從李維史陀如何成為人類學家談起,兼論當代法國思潮之演變,分析異文明接觸時的衝擊和意義,並詳細描述他先後探訪觀察到的五個南美洲印地安社群,以及人類學家探險歸來之後的反思。全書思想密度之高、批判反省之深刻、行文筆觸之優美,嚴肅之中不失幽默,可說是前所未見,六十年來亦無人能及。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歌德詩歌:德語抒情詩及藝術歌曲譯注

歌德  著
聯經  出版
2015/03/31 出版

「只要歌德存在,德國就不會貧苦孤單。德國即使再顛沛、虛弱,也因為有歌德,精神依然偉大、富有、堅強。」──謝林(F. Schelling)「歌德為文藝復興之後最博學的詩人。」──霍珀(V. Hopper)德語「藝術歌曲」肇始於作曲家譜寫歌德的抒情詩,開創聲樂作曲史上詩(歌詞)與音樂(曲)的對話。而歌德抒情詩被眾多音樂家拿來譜曲,正因他的詩反映18、19世紀德國文藝界共同的社會意識,鼓舞作曲家追求民歌的精神,尤其激發舒伯特的作曲靈感,創造德國聲樂界獨有的藝術歌曲,其所塑造的歌曲形式,影響往後舒曼、布拉姆斯、沃爾夫乃至馬勒之作曲。鑑於歌德抒情詩與藝術歌曲的創作密不可分,而詩作又是歌詞的主要來源,本書收納歌德詩歌精華約一百首,包括譯注和詮釋,藉此深入觀察德語詩歌形式和意涵,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它如何激發音樂家的靈感,形塑藝術歌曲。書中採用譯文和原詩並陳、中德對照的方式,藉譯注者的精闢解析與編選,彰顯這位「德國人最崇拜的詩人和哲人偶像」歌德的作品精神,及其詩歌特性:歌德所以能傲視世界文壇、能與荷馬、但丁、莎士比亞等人齊名,乃基於他抒情詩、小說和戲劇的創作對德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之貢獻。鄭芳雄:在建造文化國的過程中,德國音樂家總扮演幕後默默耕耘的大功臣:詩的文字意象一旦譜成樂曲、化為音符,就成為另一種藝術生命。它就像孟德爾松之譜寫海涅的詩歌「乘著歌聲的羽翼」,飄到各個角落。像歌德的〈野玫瑰〉之飄到海角七號,席勒的〈歡樂頌〉之飄降到聆聽者的心田。那是一種超越語言文化藩籬、超越生活形殼而直訴心靈的精神力量。在這種無形而具震撼力的藝術領域,德國人自認為他們的音樂和詩歌處於領導地位(bahnbrechend),在〈德國頌〉(Deutschland über alles)也感念、頌揚他們的歌曲,因為它鼓舞德國人去做高尚的行為。

特價35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道德底形上學(精裝)

康德  著
聯經  出版
2015/03/20 出版

本書雖名為「形上學」, 其實是探討道德原則與法律原則在具體生活層面中的落實, 因此是康德實踐哲學的完成。   康德的《道德底形上學》一書包含《法權論之形上學根基》與《德行論之形上學根基》兩部分,在康德生前,這兩部分各分別出版,而未曾合為一書。前者是康德唯一一部完整討論法哲學的著作,探討「法權」的一般概念、公法的三個層面,以及私法的「物權」、「人格權」、「出於物的方式的人格權」等各面。後者有助於我們釐清當代西方「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所引發的爭論,並確定「義務」及「德行」皆是康德倫理學中的重要概念。   康德更早期的《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和《實踐理性批判》兩本著作,突出倫理學之形式主義特徵。在這樣的基礎上,於《道德底形上學》中,康德進一步將道德法則應用於人性上,並涉及實踐人類學底層面。   在書中康德強調法權論與德行論之根本差異在於:前者可以維持其形式主義底特色,後者卻必須發展出一套「目的學說」。本書探討「法權」及「德行」等核心概念,因此康德在出版《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和《實踐理性批判》後,堅持完成本書,以使其道德哲學更臻完善。

79 特價5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阿格曼儂

聯經  出版
2014/11/14 出版

以《阿格曼儂》為首的《奧瑞斯特斯三部曲》 是「人類由野蠻進入文明的儀典」, 更是「人類最偉大的精神作品」。 阿戈斯國王阿格曼儂從特洛伊凱旋歸來後,立即遭到他的妻子柯萊特牡謀殺,事件背後所隱藏的,是阿垂阿斯家族數代互相殘殺的歷史,顯示這個家族屢代殺戮,惡性循環,似乎永無終止…… 《阿格曼儂》是艾斯奇勒斯的《奧瑞斯特斯三部曲》(The Oresteia)之首齣,另外兩齣是《祭奠者》(The Libation Bearers)和《佑護神》(The Eumenides),每齣都呈現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彼此在情節及意義上又密切接合,形成一個更大的整體。全劇題材主要來自荷馬的兩部史詩,但劇中的情節、人物及觀念等都推陳出新,藉以探索正義(justice)的本質及主持正義的最高權威。 在史詩中,宙斯公認是宇宙的主宰,人類仰賴祂主持正義,但祂顯然偏頗、不足,以致國王阿格曼儂的家族不僅數代彼此殺戮,而且禍延子女。最後,復仇女神們(TheFuries)挑戰宙斯的獨斷專橫,祂的女兒雅典娜(Athena)兼顧天理人情,於是創立了公立的法庭制度,結束了以前私仇私報的浩劫。 《奧瑞斯特斯三部曲》從阿格曼儂的凱歸與遇害開始,到復仇女神的控告與欣然接受為止,呈現了公立法庭創立的全部歷程。它展現人類從痛苦中學習的智慧,所以自公元前458年首演以來,歷來備受讚美,例如現代學者斯坦福(Stanford)及費格勒斯(Fagles)就認為全劇是「人類由野蠻進入文明的儀典」,斯溫伯恩(Swinburne)更認為本三部曲「整體而論,可能是人類最偉大的精神作品。」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酒神的女信徒

聯經  出版
2014/11/14 出版

戴歐尼色斯回到故鄉,目的在展現祂是一位真神,並且招收信徒,建立自己的新教。在同時,祂還要為母親洗刷名譽。為了報復,祂來到希臘後誘迫婦女們離開家庭,到郊外上山歌舞狂歡…… 酒神狄奧尼修斯來到底比斯城,欲將城內的女性納為信徒而與底比斯王彭休斯發生衝突。為了一探這些信徒的祭祀儀式,彭休斯改裝為女人混入其中,最後在酒神的操縱之下,遭到母親殺害,他的親人遭到酒神放逐,他的王朝也隨著煙消雲散。彭休斯代表的是排斥酒神的少數,最後犧牲在狂熱崇拜者的手上,營造出人類在神明力量面前,自身的渺小脆弱。全劇也在此神威無限、神意難料聲中結束。 《酒神的女信徒》基本上呈現宗教與政治的衝突,但因為在所有希臘神祇中,酒神的性質最為複雜又最多層面,劇情隨之顯得浩瀚深邃。它一方面回應希臘的歷史與傳說,酒神來到希臘要建立自己的新教,遭到國王彭休斯的強烈反對;另一方面,它也是人類政治與宗教發展的縮影,其前瞻性至今仍可成為處理類似衝突的指南針。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酒神的女信徒

聯經  出版
2014/11/14 出版

戴歐尼色斯回到故鄉,目的在展現祂是一位真神,並且招收信徒,建立自己的新教。在同時,祂還要為母親洗刷名譽。為了報復,祂來到希臘後誘迫婦女們離開家庭,到郊外上山歌舞狂歡…… 酒神狄奧尼修斯來到底比斯城,欲將城內的女性納為信徒而與底比斯王彭休斯發生衝突。為了一探這些信徒的祭祀儀式,彭休斯改裝為女人混入其中,最後在酒神的操縱之下,遭到母親殺害,他的親人遭到酒神放逐,他的王朝也隨著煙消雲散。彭休斯代表的是排斥酒神的少數,最後犧牲在狂熱崇拜者的手上,營造出人類在神明力量面前,自身的渺小脆弱。全劇也在此神威無限、神意難料聲中結束。 《酒神的女信徒》基本上呈現宗教與政治的衝突,但因為在所有希臘神祇中,酒神的性質最為複雜又最多層面,劇情隨之顯得浩瀚深邃。它一方面回應希臘的歷史與傳說,酒神來到希臘要建立自己的新教,遭到國王彭休斯的強烈反對;另一方面,它也是人類政治與宗教發展的縮影,其前瞻性至今仍可成為處理類似衝突的指南針。

特價18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3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