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壓力與房事為慢性疲勞原因,但因此累死者極少;多數都是久坐不動、生活習慣不佳、睡眠不足又以吃喝紓壓,導致「過勞肥」!情況非常嚴重,務必及早預防! 幾年前日本人提出「過勞死」一說,引起全球恐慌;後來發現不管國內外,真正因「慢性疲勞症候群」過世者少之又少。反而是久坐、多吃、少動引發「過勞肥」症狀,情況愈來愈嚴重。 現在勞工意識抬頭,勞基法又相當嚴苛,太累、太苦、太危險、錢太少的工作已沒人願做,連天氣太熱、下大雨都可放假(如颱風假),因此幾乎沒有過勞死病例。頂多是以吃喝紓壓,又沒時間運動而爆肥。 其實除了工作過勞之外,生活壓力與房事太頻繁也可能過勞、誘發肥胖。本書提出全方位的防治之道,上班族一定要照著做才行。
國人見面第一句話往往是「吃飽了沒?」醫生查房第一句話則問「放屁了嗎?」可見吃得下、消化順暢,有進有出才是真健康。照書中所述保養,少病痛、有元氣!國人見面第一句話往往是「吃飽了沒?」可見「吃」是一件民生大事。有人辛苦工作就是為了能吃得好,吃得隨心所欲;甚至「千里之行只為吃」,把追求、享受美食作為生活目標之一。對大多數人而言,不但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健康。也就是說,要吃得下、消化好、能吸收、少病痛,還要拉得出、代謝順暢。所以醫生探望住院開刀的病人,第一句話總是問:「放屁了嗎?」因為有進有出才是真健康。消化系從口腔開始,經食道、肝膽、胃腸,直達肛門,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健康,包括潰瘍、疼痛等等。書中細談症狀、病因、中西醫診治原則與自我保養之道,可以說是消化系百科;配合名漫畫家林萌的插圖,輕輕鬆鬆即能保肝固胃,健康滿分。
新流感等時疫病多屬於溫病範疇,只要服用銀翹散、普濟消毒飲、小柴胡湯加減石膏、魚腥草多可好轉。中醫治急病、罕見病與特殊疾病的經驗豐富,作者的神奇病例頗有可觀之處。現在H1N1新流感鬧得沸沸揚揚,情況跟當年SARS肆虐差不多;但因疫苗製造緩不濟急,加上可能有副作用,更造成人心惶惶。其實中醫早有治療時疫病經驗,作者主張保持「進、出、動、靜」平衡預防,再服食治「溫病」中藥即可改善。張步桃醫師亦提供他屢用屢效的方劑供參考,需要者請看「推介序」。其實中醫治急病、特殊疾病已有數千年經驗,只是近百年來趨於式微而已。作者以實際醫案詳細說明,淺顯易懂又有趣,更可以看出傳統醫學價值。
擷取道家不外傳醫學秘笈《天乙醫經》之精華,加上歷代醫家經驗而成,包括:手穴治百痛、總治靈穴、河洛針法(依河圖洛書)、術數神針、太極針法等。「總治靈穴」從人體三百六十五個經穴、一百多個經外奇穴中,精挑二十八個主穴,一穴可以多用。同時點出:河圖洛書針法、太極針法、靈龜及飛騰八法竅要,均為坊間罕見。本書請《中國醫學大學教授 林昭庚醫師》推介。
繼天乙神針之後,細說金針渡穴(井穴接經法、放血急救法、大周天臟腑接經針法、靈火神針、元陽針法)、推宮換血(十五絡穴應用)、奇門通玄針法、五運六氣學說、神針指要及天乙神針臨床心得;具有神奇、玄妙、靈效特點,必須用心體會才知其中奧妙。還能另闢針灸、按摩與中西醫學蹊徑,故名。本書還請 《中醫大國手李政育醫師》推介。
過去凡是筋骨痠痛、腰痠背痛多半先貼膏藥或貼布,無效後才去看骨科或復健科,要不然就是找跌打損傷或民俗療法;結果一半以上說是骨刺,說那是頸背痛、手麻、坐骨神經痛的主因。治療之道不外手術、牽引、打針,甚至認為彈撥、推拿即可消除,事實上沒有這麼簡單。作者有數十年中醫骨科治療經驗,特別將痠痛分為偏勞、脊椎損傷、神經壓迫、老化及其他,細數筋、骨、肌肉、脊椎、關節問題與解決之道,包括無名疼痛都可找到治法。本書乃作者在自由、聯合、中時所寫保健專欄,再補充獨家藥方與復健法後編整而成,家家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