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視樹木評估法(VTA)創立者克勞斯.馬泰克(Claus Mattheck)博士獨家授權中文繁體版,是樹木風險評估的重要入門書。 目視樹木評估法(Visual tree assessment,VTA)不僅是應用於世界各地的樹木診斷方法,甚至德國數個邦政府也將VTA列為官方指定的林務工作項目。 樹木傾倒壓傷人車事件頻傳,透過生物特性與力學技術來檢視樹體結構安全等風險評估極有其必要性。樹木的形狀鐫刻著它命運的痕跡,透過觀察其外形、內部缺陷、腐朽、裂縫、修復後的外在損傷以及增生組織等各種自我修復機制,可讓我們接收到樹木所表達出來的警訊與線索。 本書涵蓋了作者多年來所累積的樹木研究成果、早期文獻中的重要發現,以及其畢生在樹木生物力學領域中的研究和樹木生物危害診斷、治療等相關知識。現在,就讓我們一同進入探索樹木身體語言的奇妙世界,透過內容中的各種實證,將有助於更精準的評估樹木結構安定性,做出對樹木最佳的處理方案。 本書特色 ■深入淺出、結合照片與插圖來解說關於樹木的生物結構力學。 ■透過觀察樹木的長勢來判斷健康狀況,避免過度修剪。 ■從認識樹木的基本結構開始,建立正確修剪枝觀念,避免錯誤修剪而傷害大樹。 ■詳述各種真菌的常見宿主、腐朽位置、子實體樣貌、檢查方式及木材感染後的變化。
一九八八年,區紀復在花蓮鹽寮海岸闢了一方自然簡樸的夢土--鹽寮淨土, 身體力行簡樸精神與自然生活。 淨土的一天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一如一顆堅毅的種子,在破土而出後, 逐漸長成可以遮蔭的茂密枝葉,成就一棵百年大樹!   自一九八八年迄今,國內外報導「鹽寮淨土」不下上百次,不同的方式,同樣的是這方人間最後的淨土。 淨土的主人區紀復是王永慶延聘回國的學者,擁有眾人稱羨的高薪。但是工作五年後,他放下一切,決定回歸自然生活;沒有報紙、電視、音響;有的是親自起灶、撿材、燒菜,吃的是清湯糙米飯。來過這裡的眾人皆知--快樂不是因為擁有過多,而是需要的少。 三十年來,區紀復推動「簡樸生活」,來鹽寮淨土生活過的已超過10,000人次;他堅持身體力行,在偏遠的花蓮海邊,築起人間最後的淨土。   本書特色   鹽寮淨土[典藏版]原汁原味地紀錄區紀復創建鹽寮淨土的初衷,以及鹽寮淨土創建五年的大事紀,更保留最完整的相關報導與讀者反饋,為「鹽寮淨土」最值得典藏的經典著作。
一園花草、五年晨昏 四季山居、81道山野蔬食 以雙手與療癒性植栽對話慢活 以身體實踐山林曠居生活   一位獨特的女子,怡然自得於山居田園生活,與花草鳥木一同生息起落,動手栽植作物、烹煮山野蔬食,並與大地苔蘚蕨共舞,在凡間俗世裡尋求生命的悸動…… 本書作者以深邃的心靈感應,帶領讀者走入一方綠林盎然的天地,以經年深居山林的心得,分享其純粹的步調,不論幽徑散步、養生蔬食及花藝之作,皆以五感傾聽大自然奧妙的悅音。   本書特色   1.作者強調山居生活風格與身體力行實踐,一個單身女子如何與自然生活一體,與花草共舞,與植物靈氣相通。 2. 本書帶出作者個人居住環境與「山菜」食物之獨特性,一部分自家栽種,一部分往來山區在地小農,雖是尋常野菜山菜,但藉由能見的產地到餐桌,並提供創意料理,是極為特殊的生活理念與方式。 3.在山居的歲月裡,作者除體悟天地與人合一的舒活之餘,更進一步摸索出花草藝術之精華,更有近年流行日本的養植蕨類的綠手指工法。
《寂靜的春天》是跨世紀的警示環保書寫, 更是關心環保議題不得不讀的經典。 全球累積銷售兩千萬冊,翻譯成十七國語言, 逾五十年來,啟迪全球五大洲上億地球人的環保意識。 是誰開始這一連串下毒的行動,使死亡像小石投進靜止的池塘般引起漣漪,逐漸往外散開? 是誰有權利,為無數不知情的人決定說,沒有昆蟲的世界是最好的,縱使是不毛的世界也是值得? 自然生態作家瑞秋‧卡森的著作《寂靜的春天》於1962年出版,藉以對化學農藥的濫用,以及政府的放任提出質疑。此書不但是警世的勇氣之作,更是歷久彌新的經典,它啟迪全球民眾的環境覺醒,並催生現代環保運動與土地關懷。關心自然環境的讀者,不得不讀之經典。 本書特色 1.全球累積銷售兩千萬冊,翻譯成十七國語言,影響全球五大洲上億地球人的環保經典作品。 2.東華大學吳明益助理教授導讀,傳世經典《寂靜的春天》典藏版,2018年隆重上市。
20個親近自然的大地遊戲、 適合親子共享的自然教案, 讓你和孩子輕輕鬆鬆一起玩自然。 此書分為兩輯 輯一是以散文書寫大女兒采悠出生後,洪瓊君老師帶著她四處野遊與自然玩耍的美好經驗,可體會「自然」、「時間」、「經驗」,於幼兒身上所展現的偉大力量。 輯二則是洪瓊君老師將平日和采悠玩的自然遊戲設計成團體活動、幼兒教育,或親子共遊的自然教案。如「氣味地圖」,讓小朋友蒙上眼睛,嗅聞各種樹葉、果實和野草,感受大自然的各種奇妙味道;如「採野果」讓小朋友親手採擷常見野果,龍葵、構樹、臺灣懸鉤子及刺莓,品嘗舌尖傳來各種迥異的酸甜青澀;或如「捏陶土」讓小朋友發揮創意捏泥土塑陶,黏貼於樹幹,既可展示,日後自動掉落,回歸自然。 全書收錄20個親子和小朋友共讀、共遊的自然遊戲,無論學齡前或是中小學生,都很適合,閱讀本書,大家一起玩自然吧! 本書特色 20則實用的親近自然小遊戲,不僅適合親子共遊,更適合同學一起參與分享。
楊南郡這個人的一生如此精彩, 而且,再也沒有任何的可能性了。 現在,我應該可以寫出一本書來紀念他了。   二○一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天氣晴朗,楊南郡老師穿著他最喜歡的登山服,戴著帥氣的領巾,就像他往常登山的習慣,早上四點三十分就把握清晨清朗的時光,出發了。 這一次是要去爬哪一座山、踏查哪一段處女稜線、開拓哪一條登山路線?或是要調查哪一條古道、勘查哪一個已成廢墟的老部落、追查哪一段台灣的歷史?還是純粹的就是要去尋訪傳說中的月亮的腳印? 不管他要去哪裡,我相信那一定是一個美好到令人樂而忘返的地方,楊南郡老師決定他不再回家了!   二○一七年八月二十七日楊南郡老師出發登山後的一周年,永遠的登山夥伴、人生伴侶徐如林老師,決定以連峰縱走為題,記錄楊南郡的傳奇一生。而這也是台灣的登山史及古道探勘史。   本書特色   1.楊南郡的傳奇一生,就是台灣登山史及古道探勘史。閱讀本書,就能瞭解台灣山岳及古道探勘的歷史脈賂。 2.楊南郡的一生,就是台灣登山史的傳奇記錄。本書不僅記載楊南郡走遍山岳的足跡印證,更揭露許多少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老鷹想飛》記錄老鷹先生沈振中追鷹20年的故事, 三年來飛越全台,感動台灣2000萬人! 看過《老鷹想飛》, 絕不能錯過《老鷹的故事》!   立志為台灣老鷹立傳20年的第一人 第15屆中國時報報導文學獎得主 老鷹先生沈振中 與老鷹初遇的美麗故事   老鷹先生沈振中是台灣首位全天候投入老鷹觀察的記錄者,他為老鷹寫日記,春天繁殖季時,奔忙於巢位之間,仔細記錄誰向誰求愛?如何求愛?在哪築巢?何時築巢?完全忽視花費了的多少心力、時間與體力。如此全心全力的記錄,成就了本書。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第一篇〈老鷹的守護者〉是位於基隆老鷹族群的故事。完整記錄老鷹們的「生活日記」,包括基本習性:抓枝、晚點名,及求偶、築巢、育雛的經過。 第二和第三篇章,則記錄老鷹先生除了老鷹記錄之外的自然觀察及自然體驗,如廚房角落的蜘蛛觀察,以及獨自步行、露營的方式,從台北至屏東近四百公里的自然體驗日記。   本書特色   1.《老鷹想飛》紀錄片主人翁沈振中先生,第一本完整記錄老鷹故事的書籍,也是《老鷹想飛》紀錄片的起點。 2.看過《老鷹想飛》,感動於老鷹先生沈振中對台灣老鷹的癡迷,就不能錯過《老鷹的故事》。
走路。一個人。 走在山野,走在部落, 走在人與人,人與土地的情感交融中, 走在20年關於生態的,部落的人的故事裡。   走路。一個人。 走入部落,用心感受台灣最純真的原民脈動; 走入自然,以五感發現無所不在的自然生命; 走入田野,感受台灣土地襲來的熱力溫度。 走著走著, 走過了山林部落20年的更迭變遷。   人和土地的情感,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有些人僅只是短暫地相處,便能一見如故的建立起深厚而親近的情誼。 我對司馬庫斯和生長在那塊土地上的人,就是這種感覺。每當我輕輕唸著「司馬庫斯」,部落孩童清亮的呼喚,便遠遠地真實地穿山越谷,飄入我心中的那塊淨土……   本書特色   全書搭配70張全彩作者部落行旅、田野調查及自然觀察照片,圖文並茂地敘述她一個人的部落/田野/自然旅行。
孤獨的鷹,才飛得高。 本書翔實記錄作者年輕時的登山記實和心路歷程。 14篇妙趣橫生的登山故事, 昂揚處使你心血沸騰,低迴處令你悠然神往……   「這真是一串不平凡的日子!」 徐如林的生花妙筆,細膩地描述她的登山經歷, 文句內充滿好奇、探索的赤子之忱, 到處洋溢著真摯情感,令人讀後深深地受了感動。 ——楊南郡   《孤鷹行》集結我高中與大學時期的作品,作為個人生命歷程一個小小的里程碑,青澀的年代、真摯的感情,那些發生在山林間的人事物,還歷歷在目。 四十年轉瞬即過,我經歷過《與子偕行》的日子,和楊南郡一起登高山、調查古道,一起揹著背包遊歷國外的名山大水;近幾年,更一起利用古道為線索,走進一段一段少為人知的台灣歷史…… 而今,我的人生又回復到孤鷹行的狀態。 「孤獨的鷹,才飛得高!」即將由中年邁入老年的我,現在卸下一切羈絆,以孤鷹行的姿態重新出發了。 ——徐如林   本書特色   1.台灣登山踏查名人徐如林《孤鷹行》全新增修版,為台灣山林留下最深刻的歷史記錄。 2.想了解台灣山岳探勘歷史不可或缺的書籍。
大人最自然的野放教育, 小朋友最純真的自然觀察手札。 大手牽小手,走入自然,嬉遊野趣, 發現無所不在的自然生命。   大手牽小手,尋訪大自然。 大人的自然教學方案:提供家長與老師最豐富與完整的自然教學方法。 小孩的自然觀察手冊:帶領小朋友走入自然,以五感發覺無所不在的自然生態。 這是一本最好的「兒童自然教育」寶典,是為人師表,或為人父母者不可不讀的一本好書。 書中有許多作者帶領孩子親近體驗大自然的有趣故事,以及生動活潑的自然觀察體驗課程。不僅完整呈現作者人本教育的自然關懷,更能成為親子或親師走入大自然的最佳遊戲範本。   本書特色   1.大人的自然教學教案:可提供家長與老師最豐富與完整的自然教學方法,也是小孩的自然觀察手冊。 2.圖文並茂:全書搭配七十張彩色自然觀察照片,以及屏東瑪家國小符寧馨老師所繪十八幅插圖。
走過合歡古道、八通關古道、錐麓斷崖古道, 縱走奇萊連峰的卡樓羅稜線, 一步步經歷山岳百峰, 走出空前絕後台灣登山探勘史。   作者楊南郡與徐如林愛山如命,40年攜手同登台灣無數高山,探勘修復無數掩沒的古道,如合歡古道、八通關古道、錐麓斷崖古道等。甚而走出台灣奔向尼泊爾安娜普魯那,全都因夫妻倆對山的深摯情感。 《與子偕行》是一本翔實的登山記錄,詳載作者兩人一步步經歷山岳百峰及迴盪於山中的真實歷史。其中〈斯卡羅遺事〉一文,更是作者結合史實與現況的報導書寫,榮獲「十五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本書文字磅礡氣勢非凡,恍若帶領讀者親臨探勘現場,一同讚嘆古道之險峻壯觀。   本書特色   1.台灣登山踏查名人楊南郡首部鉅著。 2.知名合歡古道/錐鹿古道/八通關古道珍貴踏查史實全記錄。
青年劉克襄的自然足跡 麋鹿、高蹺行鳥、抹香鯨…… 草原、森林、海洋、河川…… 鳥人眼中的美麗境界 牠撐著一根姑婆芋,走在龜裂的黑路,回到檜木林的家。撥開遮洞的蕨葉,嗅一嗅洞口,仍然只有自己的氣味。掛上包裹,勉強地排便、磨牙。呵了口氣,天亮中睡去。雨繼續在夢裡在森林裡落著。 --劉克襄 鳥人遙遠又可及的洪荒之夢 守候自然的鳥人──劉克襄,以自我情感為主軸,配合自然界的律動,筆劃從遠古的凍原到現今的城鄉,刻錄大自然的規則及豐富的生命歷程。在劉克襄的筆 下,人、動物、自然無所分界,《小鼯鼠的看法》是劉克襄的深情,同樣也是海龜、小豬西米諾、抹香鯨等自然界小動物……的生存想望。 在字裡行間,劉克襄關愛自然生態的一片深情,隱喻在溼地、河川、森林、海洋、草原之中,款款細訴大自然曾經過往的故事…… 本書特色 最值得珍藏劉克襄的全台綠色旅行和生態觀察紀錄。喜愛劉克襄旅行散文者,絕不容錯過的經典好書。全書更收錄何華仁親手繪製的自然素描。
青年劉克襄的自然足跡把詩人的情緒裝在背包和心裡去旅行,去向大自然多學習一點點。與許多以綠色觀察為重點的自然旅行人不同,劉克襄筆下的大自然,少了憤慨,多了自娛娛人的樂趣:荒謬的城市公園景觀、漾著人情味及同樂會趣味的觀鳥行動、隨時俯拾可得的野生奇蹟,都不僅僅是「自然記錄」文類所能概括的。舉凡書中關於社區生態環境的認識、自然步道的走訪、生態旅遊的倡議、都市空間的經營,以及地方自然誌的建立過程,均野趣盎然、深具催動力。看完本書,立刻背起綠背包,跟隨劉克襄來趟綠色行旅吧!本書特色最值得珍藏劉克襄的全台綠色旅行和生態觀察紀錄。喜愛劉克襄旅行散文者,絕不容錯過的經典好書。全書更收錄劉克襄親手繪製的自然素描及生動有趣的觀察筆記。
透過漁夫作家的文字,遇見海上人、海上事、海上真情。想到海,我們總是構畫出蔚藍大海與清朗藍天那種海天一色的遼闊美。但,對討海人而言,海洋是討生活的所在,他們挺立在生命的危險邊際與海洋搏鬥。不同於陸地文化,海上的語言不說海美,他們說討海人要有討海人的命,那是命運的相繫。讀《討海人》彷彿走進另一個世界,經由漁夫作家廖鴻基的文字,遇見海上人、海上事、海上真情。本書特色:廖鴻基海洋五部曲之三,想了解廖鴻基不可或缺的著作之一。得獎紀錄:1993中國時報散文評審獎 丁挽 收錄於《討海人》1995中國時報散文評審獎 鐵魚 收錄於《討海人》1996吳濁流小說正獎 三月三樣三 收錄於《討海人》1996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討海人》
本書以住家旁邊的植物山黃麻為名,取其常見而普通,孩子們的成長卻是緩慢如檜木。我們必須等待,給他各種選擇的機會。自然教育的精神原本即該如此,不是要孩子們快速成長。我不是成功的自然老師,也不諳於引導孩子,給予啟蒙。書中的文章只是證明,我很努力地探索和學習,希望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裡,可以靠近我,也靠近我所熱愛的山野環境。--劉克襄台灣自然寫作開拓者劉克襄於初為人父之際,熱切寫下自己在島上的行旅足跡與林野體驗,希望以此手札與孩子分享。文字滿溢親情,筆調溫馨感人。信手讀來,大自然宛如渾厚的父親之手般擁人入懷,吸吮大自然的呼吸。2012《山黃麻家書》增修版,劉克襄特別精選收錄近幾年與孩子互動的文章以及〈大樹之死〉續篇,讓讀者也能感受到親子情感隨時光流轉昇華轉化的不同氛圍。本書特色劉克襄寫給孩子的自然家書,在劉克襄的眾多著作中居特殊意義與價值,是許多研究劉克襄自然文學中必讀的經典著作。
台灣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海洋五部曲之四海洋的故事,不管說多久,永遠說不完……我應該適合做一條魚,廖鴻基這麼告訴自己。那是深埋在血管裡最深沉而美麗的夢,對海洋故鄉的渴望。在兼具討海生涯與鯨豚生態觀察兩種對峙身分時,他不曾忘記問題與疑惑的解答必須還諸海洋,即使在堅持的途中有挫折、疑惑,卻仍擋不了大海的無聲呼喚,因為那才是永恆生命的所有解答。從《討海人》、《鯨生鯨世》到《漂流監獄》,廖鴻基由單純靠海維生、觀察鯨豚,轉變為深入海洋生活的觀察者,這本海洋第四部曲,記載了他數個時期對海洋的矛盾之情。讀者心情會隨之書中文字跌宕、迷惑或樂觀起來,彷彿也一起投入那藍不可見底的深海中心,查知了生命最初的秘密。本書特色廖鴻基海洋五部曲之四,想了解廖鴻基不可或缺的著作之一。
地球陸地已有1/4沙漠化每天有二萬五千人因為飢餓而死亡熱帶雨林將於一百年後消失世界各地面臨氣候異常……地球人,你怎能袖手旁觀!不得不面對的30個真相--全球環境變遷、氣候異常、沙漠化、飢餓、資源耗費與不均……地球現在正面臨那些困境?人類又該如何面對地球的永續發展?本書不僅告訴你真相,還告訴你,如何改變生活,永續發展。生活改變世界的11個議題--2008年9月22日地球開始進入生態負債!你知道你的生活正在透支世界資源嗎?11位日本環境專家,從生物的多樣性、原住民與自然的共存智慧、人口與地球環境的衝突、世界飢餓的根源………到「需要」與「想要」的消費行為等11個議題,為地球把脈,一一審視你的生活帶給地球那些影響。
全球環保運動的啟蒙者──瑞秋˙卡森 宏偉傳記百年冥誕紀念版瑞秋‧卡森被喻為是廿世紀影響人類與環境最重要人物之一,也被視為現代環保運動啟蒙者,也是近代著名自然寫作者。身兼科學、生態學家與自然文學作家身份的卡森在1962年出版改變全球DDT殺蟲劑使用政策與啟發環境保護意識的巨著《寂靜的春天》,然卡森卻在兩年後因癌症過世,過世前仍積極在龐大利益團體攻訐壓力下為這本書辯護。瑞秋‧卡森不平凡的一生在琳達李爾筆下,更顯的細膩與真實,充滿人性。《瑞秋卡森-自然的證人》為琳達‧李爾的十年之作,被喻為是最完整的瑞秋卡森傳記。
《青鳥》作者諾貝爾獎得主梅特林克的自然文學鉅作--花的美不只是它的外型,它的求生精神更勝一籌 在這本書中,作者舖陳了他對花的觀察與想法。他說,花朵有一個宿命的、無法掙脫的枷鎖,那就是它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法移動的命運。於是,整株植物完全都致力於一個相同的目標:往上發展以逃脫下面黑暗的命運,拋棄沉重陰森的法則,打破封閉的空間,發明或是號召一雙羽翼,好逃得越遠越好,戰勝命運的枷鎖,探向另一個生氣蓬勃的國度…。 作者在書中描述了花朵植物為了生存、繁衍、擴展地盤等等、讓自己的族類能繼續生存下去的目的,而想出了許多連人類都自嘆不如的方法,他在書中以多種植物為例,分章說明它們的種子如何發展出各種飛翔、飛彈、撒佈等方式,讓自己可以遠離被禁錮住的母株本身;果實及花朵又如何變得香甜可口以吸引昆蟲、鳥類為它們傳粉與分佈種子……這些過程所展現出來的驚人本領,充分表現了花朵的知性之美。
.了解鳥類的生活奧秘.學習鳥兒與生俱來的智慧探索鳥類與人類的緊密關聯.以及人類想如鳥類一樣飛翔的渴望作者艾瑞克.薩博勒研究鳥類超過30年,對鳥類的了解非常深刻,但這本書並非死板的鳥類學書籍,而是以如詩般的書寫方式及略帶幽默的筆觸去描寫鳥類各種讓人覺得驚異的生活模式,如季節性遷徙、歌唱、戰鬥、築巢、產卵;除了自然界的鳥類之外,作者還引伸到所有具有翅膀的物體:靈魂、天使、道教的仙人等,更提到許多神話文學及宗教中代表著純潔與自由的鳥類。從作者優美有趣的文字中,除了能對鳥類有進一步的認識外,更讓讀者對鳥類添加更多想像與思考,帶領讀者仔細思考鳥與人之間的深刻關聯。
他撐著一根姑婆芋,走在龜裂的黑路,回到檜木林的家。撥開遮洞的蕨葉,嗅一嗅洞口,仍然只有自己的氣味。掛上包裹,勉強地排便、磨牙。呵了口氣,天亮中睡去。雨繼續在夢裏在森林裏落著。--小鼯鼠的看法鳥人遙遠又可及的洪荒之夢,守候自然的鳥人──劉克襄,以自我情感為主軸,配合自然界的律動,筆劃從遠古的凍原到現今的城鄉,刻錄大自然的規則及豐富的生命歷程。在劉克襄的筆下,人、動物、自然無所分界,「小鼯鼠的看法」是劉克襄的深情,同樣也是海龜、小豬西米諾、抹香鯨等自然界小動物……的生存想望。在字理行間,劉克襄關愛自然生態的一片深情,隱喻在溼地、河川、森林、海洋、草原之中,款款細訴大自然曾經過往的故事……
▲「動物文學之父」的鉅著,首版面世即銷售近百萬本,百年來歷久彌新,迄今仍深受全世界讀者喜愛。▲深受卡內基、吉卜林、羅斯福總統、馬克.吐溫等人讚譽。▲作家查德亞當斯說:我的著作《向下漂流的船》(Watership Down)深受塞頓的影響。▲博物學家巴勒斯說:塞頓很輕易的就讓其他動物故事作家失去了光彩。* 長著奇特彎角、有著堅韌個性、在動物世界聲名遠播,但仍逃不過獵人追捕的公羊--克拉格* 因保護政策而失去健康與野性,最後死在人類廚房的小熊--喬尼* 為因應日漸枯竭的水塘,帶著剛出生的小鴨開始艱辛遷徙之旅的水鴨媽媽* 寧願餓死也不吃主人沒有交代的燻肉,還為保護主人的空帳棚而向豺狼宣戰的忠實小狗--叮噹* 智慧非凡、用狡詐的計謀愚弄獵人的郊狼--堤托這些書中主角都是野生動物中的佼佼者,牠們有著非凡的智慧和高貴的靈魂,必須以強健的體魄和敏捷的動作,來面對這個殘酷無情且險象環生的世界。讀書中的故事,將喚醒你對野生動物的同情與關注。
一部流傳百年,影響英語世界的動物文學經典「動物文學之父」的深情鉅著,書中動物主角表現出的強烈英雄氣質,重新喚起你對英雄主義的嚮往。深受卡內基、吉卜林、羅斯福總統、馬克.吐溫等人讚譽。博物學家巴勒斯說:塞頓很輕易的就讓其他動物故事作家失去了光彩。在這本書中,故事裏的每一個角色都源自一個真正的動物英雄:* 一隻鄙視貴族生活的貧民貓* 一隻血統純正、創造無數飛行紀錄的鴿子--阿諾克斯* 一匹不畏懼陷阱和獵槍,捍衛自己領土和榮耀的大黑狼* 一隻像老虎一樣兇猛的山貓* 一隻一次次戰勝獵狗,為自己贏得自由的長腿野兔--小戰馬* 一條戰勝灰狼的小白狗* 一匹住在城鎮,深愛小朋友的狼* 一隻飛馳而過,改變挪威國家命運的白色馴鹿 他們有著和我們一樣的靈魂,也許比我們更懂得生命的意義,因為他們奔跑的世界擁有著比我們更多的狂野和自由。他們像人類一樣聰明,有人類一樣的小小狡猾,會用計謀挫敗敵人,他們有感情,有對家人的愛和對朋友的愛,他們身上強烈的英雄氣質令你肅然起敬, 這就是塞頓筆下的動物英雄!
一部贏得美國羅斯福總統深厚友誼的經典巨著。此書是奠定了塞頓「動物文學之父」地位,影響英語世界的動物文學經典,出版至今,從未絕版過,更翻譯成各國語言,在世界各地流傳了百年,深受卡內基、吉卜林、羅斯福總統、馬克.吐溫等人讚譽。作家吉卜林寫信給塞頓說:《森林王子》(Jungle Books)一書的寫作靈感就是來自《我眼中的野生動物》。書中並有作者親自繪製的百餘張精采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