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本的鸚鵡生物習性介紹到如何打造合適居住環境、飼養訓練,全方位的鸚鵡照顧手冊正在考慮養鸚鵡的人、剛養鸚鵡的初學者、飼養經驗豐富的老手,養鸚鵡都需要閱讀的一本書。鸚鵡的世界非常深奧,讓人著迷。這本書將幫助您了解小鸚鵡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牠們的感受如何,並幫助您與牠們幸福地生活。「鸚鵡什麼時候想飛?」「牠們在說些什麼?」「為什麼牠們喜歡高處?」鸚鵡的行為是有原因的。本書根據最新訊息,介紹如何對鸚鵡提供最佳照顧,幫助您了解牠們的感受,理解牠們的行為,幫助牠們快樂地生活。 什麼時候會想飛?嘰嘰喳喳地是在說什麼?鳥寶每個行為都是有原因的好好了解鳥寶的心情&生態只要是為鳥寶好的事,全部都要做好做滿!鸚鵡的可愛姿勢和動作,光是看看由在網路上很受歡迎的KanmiQ繪製的插圖就會讓人感到高興。第一章 鸚鵡這種生物第二章 鸚鵡理想的居住環境第三章 鳥寶日常照料--打造幸福快樂鳥日子第四章 滿足鳥寶玩心的遊戲&訓練第五章 這時候該怎麼辦?
本書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二十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楊振寧先生的傳記。由物理學教授楊建鄴先生撰寫,楊振寧先生審定認可,是有關楊振寧先生最厚實、最全面、最專業的一部傳記,問世以來廣受好評。該書自 1922 年楊振寧先生出生寫起,到西南聯大時期、芝加哥大學時期、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時期、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時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時期,記錄了楊振寧先生的家世背景、學術生涯、科學成就、社會活動以及其個人生活。以翔實的史料搜集、扎實的物理論述和踏實的寫作態度見長,是了解一代科學巨擘楊振寧先生的人生歷程、科學成就、思想軌跡、家國情懷的扛鼎之作。   推廣重點   ●楊振寧審定認可 一部最全面、最權威的楊振寧傳記   ●科學巨擘世紀傳奇 講述楊振寧百年人生歷程、輝煌成就   ●推動中美文化交流 書寫海外遊子的赤子之心家國情懷   編輯推薦   1. 與教授本人兩度晤談,內容細節貼緊事實; 2. 重點章節解答「θ-τ之謎」和宇稱守恆問題; 3. 科學物理愛好者的閱讀書單必讀本,一閱教授的定律與研究方向。   名人推薦   人們說,由於他和李政道在50年代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學習理論物理的中國學生數目大大增加。在某種意義上,這反映了一種民族驕傲。——「光纖之父」、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高錕   中國積極吸收自然科學,由來至今,已屆樹人之年。國人在國際科學壇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寧始。 ——物理學家、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丁肇中   從不止一層意義上說,我是中國和西方兩種文化共同的產物,兩者既有衝突,也有協調。我想說,我既為我的中國根源和背景感到驕傲,也為我獻身於現代科學而感到滿意,現代科學是人類文明起源於西方的一部分⸺對於它,我將繼續奉獻我的努力。——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獲獎致詞   (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作為20世紀理性的傑作之一,這個理論解釋了亞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深遠地重新規劃了最近40年物理學和現代幾何學的發展。這個理論模型,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並肯定會對未來幾代人產生相類似的影響。 ——1994年美國富蘭克林學會授予楊振寧鮑爾獎頒獎詞   你們不懈的努力打破了基本粒子物理學中最令人困惑的僵局,也由於你們輝煌的成就,導致了現在的理論和實驗工作的蓬勃向前。有鑒於此,瑞典皇家科學院懷着巨大的高興之情,決定授予你們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二位在這一科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詞
本書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二十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楊振寧先生的傳記。由物理學教授楊建鄴先生撰寫,楊振寧先生審定認可,是有關楊振寧先生最厚實、最全面、最專業的一部傳記,問世以來廣受好評。該書自 1922 年楊振寧先生出生寫起,到西南聯大時期、芝加哥大學時期、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時期、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時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時期,記錄了楊振寧先生的家世背景、學術生涯、科學成就、社會活動以及其個人生活。以翔實的史料搜集、扎實的物理論述和踏實的寫作態度見長,是了解一代科學巨擘楊振寧先生的人生歷程、科學成就、思想軌跡、家國情懷的扛鼎之作。   推廣重點   ●楊振寧審定認可 一部最全面、最權威的楊振寧傳記   ●科學巨擘世紀傳奇 講述楊振寧百年人生歷程、輝煌成就   ●推動中美文化交流 書寫海外遊子的赤子之心家國情懷   編輯推薦   1. 與教授本人兩度晤談,內容細節貼緊事實; 2. 重點章節解答「θ-τ之謎」和宇稱守恆問題; 3. 科學物理愛好者的閱讀書單必讀本,一閱教授的定律與研究方向。   名人推薦   人們說,由於他和李政道在50年代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學習理論物理的中國學生數目大大增加。在某種意義上,這反映了一種民族驕傲。——「光纖之父」、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高錕   中國積極吸收自然科學,由來至今,已屆樹人之年。國人在國際科學壇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寧始。 ——物理學家、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丁肇中   從不止一層意義上說,我是中國和西方兩種文化共同的產物,兩者既有衝突,也有協調。我想說,我既為我的中國根源和背景感到驕傲,也為我獻身於現代科學而感到滿意,現代科學是人類文明起源於西方的一部分⸺對於它,我將繼續奉獻我的努力。——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獲獎致詞   (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作為20世紀理性的傑作之一,這個理論解釋了亞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深遠地重新規劃了最近40年物理學和現代幾何學的發展。這個理論模型,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並肯定會對未來幾代人產生相類似的影響。 ——1994年美國富蘭克林學會授予楊振寧鮑爾獎頒獎詞   你們不懈的努力打破了基本粒子物理學中最令人困惑的僵局,也由於你們輝煌的成就,導致了現在的理論和實驗工作的蓬勃向前。有鑒於此,瑞典皇家科學院懷着巨大的高興之情,決定授予你們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二位在這一科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詞
近代中國科學家就中國歷史上為人所忽略的科技成就進行搜集、整理及分析後所寫成的小書,分門別類,按農業、水利工程、數學、天文曆法、定位指南、造紙印刷、火藥、機械及建築總結了各領域的歷史記載及與當世人類科技水平比較的評估。 本書配近百張插圖,書前另有彩圖圖集,圖文並茂,呈現中國豐富的科學歷史遺產。 本書特色 科技起始 論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的著作 少年必讀 作者以寫給兒子和青年人為主,內容簡明易讀 圖文闡述 以歷史圖片解說技術及整理了多方文獻記載 1.近代科學家論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的著作; 2.整理了多方文獻及記載,更搜集了中國古代科學書中的記載; 3.本書為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寫給兒子和青年人的中國科技發明的讀物,適合青少年閱讀,是必讀的課外書; 4.圖文並茂,以歷史圖片解說失傳或散佚的科學技術及其運作; 5.比對中國古代與同時期西方世界的科學技術,專家評估技術上的差距。
外星人來臨,地球準備好了嗎?   與地外文明接觸,我們會遇見可愛又熱愛和平的E.T.外星人,還是要準備好地球反擊戰?星球大戰之下,人類文明如何存續?   從羅兹威爾解剖外星人,還有無數人目睹的UFO出沒事件,作者梳理百多年來人類搜尋外星文明的種種時刻,以嚴謹的邏輯分析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並為人類與外星文明的接觸,作好應對措施提案。
在擔心被機械人搶掉工作之前,未來的圖景,我們應該如何想像? 當巨大的怪獸利維坦(Leviathan)結合了「賽先生」科學的力量,進化成為賽維坦(Seviathan)…… 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電影裡常見的智能叛變是否真的會發生?人工智能是純技術,與人文學科無關嗎? 我們也許可以從無數影視作品中反思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道德問題,本書作者高奇琦卻從現實的層面,透過數據與不同行業將受到的衝擊和發展,進一步探討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現實與倫理,及人類可能的應對之策。 賽維坦是新時代的巨獸,也是文明飛躍的利器。
不需要旅行證件、不經過邊境口岸,便可自由穿梭於深港之間,它們是誰? 觀鳥愛好者、昆蟲達人可以在深圳找到哪些隱秘「據點」?行山者又能拓展出哪些獨特風景? 近年以來,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自然生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如果你想對一水之隔的深圳自然生態了解更多,不妨打開這本「深圳自然生態檔案」,與作者一起去探訪深圳的山嶺、田野、溪谷、大海,邂逅600歲的古樹、300多種飛鳥、2000多種野花、近千種海魚,觀賞生命在大自然中華麗的演出。 1、作者歷時10餘年,足跡遍及深圳,求教專業導師,查閱大量資料,完成了深圳歷史上第一本系統的本土自然生態知識讀本。 2、本書包括深圳地理和環境、鳥類、昆蟲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海洋生命類、深圳紅樹林等等。全書內容豐富、照片和繪圖精美。 3、本書尤其適合學生及熱愛自然生態的一般讀者閱讀,是一本普及型大眾讀物。
目前最好的房龍著作版本本書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了精編,既保留了原書歷史知識豐富、語言詼諧有趣的特點,又配有大量圖片和知識點的註釋,更適合現代讀者的閱讀需求。第一件衣服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個杯子是怎麼發明的?第一間房子又是怎麼蓋起來的……從我們身邊的事物入手進行探究,這是本書與眾不同之處。在房龍看來,第一根繩子、第一座橋、第一把剪刀等,這些今天看來簡單至極的東西,最初卻是最不容易被發明的。正是這些不起眼的東西,極大地延伸了人類的手、腳、嘴、眼、耳等身體器官,使人體中蘊藏的無窮力量得到了發揮。或許這些東西的發明者已經無從考證,然而這些人才是真正造福人類的英雄。一如他在其他作品中的立場,房龍堅決反對發明被戰爭、專制所利用。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為甚麼在近年成為備受爭議的話題?火藥及其西傳:究竟是誰將騎士階層炸得粉碎?《周髀算經》、勾股定理、中國古代曆法、1054年超新星的發現都與星占學有莫大干係?中醫是科學嗎?……本書圍繞這一系列問題展開,選取的21個專題,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是獨特、有趣、且詳加考證的,可說是作者這些年來所做研究的厚積薄發。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持有一種縱貫古今中外文化的視界,簡潔、清晰、準確且不乏幽默與激情地把中國古代發明的源頭、發展、變遷及其對當代科技的影響娓娓道來,讓讀者既能對中國的科技發明史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又能擺脫傳統思維的桎梏,重新審視和思考中國古代的技術與發明。
由國學大師以深入淺出的手法精心編寫的中華傳統文化通識讀物《文史中國》叢書共38本,分為四個系列:“文化簡史”(10本)、“世界的中國”(10本)、“中華意象”(8本)、“輝煌時代”(10本)。四個系列互相聯繫,同時又自成體系,為讀者多視角多側面地展示中華文明。“中華意象”系列選取最能夠體現中華民族主體思想的、具有象徵意味的意象,進行深入的解析。《天體趣談》介紹了中國古人對日月星辰的認識和理解,敘述了與“天”有關的神話、傳說的發生、發展過程,並闡述了天庭信仰、太陽神話、月亮傳說、福祿壽三吉星等故事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這些有關天體的美麗傳說,至今仍然是人們寄託某種情思的重要媒介。
由國學大師以深入淺出的手法精心編寫的中華傳統文化通識讀物《文史中國》叢書共38本,分為四個系列:“文化簡史”(10本)、“世界的中國”(10本)、“中華意象”(8本)、“輝煌時代”(10本)。四個系列互相聯繫,同時又自成體系,為讀者多視角多側面地展示中華文明。“中華意象”系列選取最能夠體現中華民族主體思想的、具有象徵意味的意象,進行深入的解析。《數字趣談》闡釋了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定含義,介紹了中國在十進位制、負數標示和圓周率計算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數字與中國政治、人事、社會的關係,以及數字對中國算學、天文學、哲學、文學、藝術等產生的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