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 類別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電子書】航空氣象學 ˙ 2022年版

秀威出版  出版
2022/02/10 出版

航空氣象學屬於應用氣象學之範疇,其主要任務在於保障飛航安全,提高飛航效率。在實務上著重於利用適當的天氣條件,避開惡劣的天氣,使飛機順利完成飛行任務。本書編修者蒲金標 博士為航空氣象學權威,在民航局實際從事航空氣象工作三十六年,參與民用航空局航空氣象現代化系統計畫,先後架設松山和台灣桃園國際機場低空風切警告系統,並建置航空氣象服務網站。2008年在民航局飛航服務總台副總台長退休後,繼續從事研究以氣壓跳動與機場低空亂流之相關性,並於2017年8月在松山機場架設一套松山機場低空亂流警告系統,對台灣飛航有許多重要貢獻。本書所有各種天氣報告及天氣預報之內容次序及傳播程序等,均依照世界氣象組織(WMO)國際航空氣象服務(Meteorological Service for International Air Navigation. WMO Technical Regulations Vol.Ⅱ)以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民航公約第三號附約(ANNEX 3 to 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之各項共同準則,符合目前航空氣象服務之國際規定。本書計分三篇,各篇均自成系統,可獨立參考閱讀。第一篇論述飛航氣象基本要素,含物理學之理論研究以及各要素之應用於航空方面;第二篇討論影響飛航安全之天氣,詳細討論可能危害飛航之情況及應付迴避之方法。第三篇敘述航空氣象服務,略述航空氣象機構、業務及工作技術內容等。適用於「航空氣象學」課程,也可當作高考、民航、升職等考試、軍官轉任民航特考與學科項目入門用書。

7 特價8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在真空中求成長─鄭天佐院士一生有趣的回憶

鄭天佐  著
秀威出版  出版
2004/09/01 出版

作者鄭天佐現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主攻表面物理和奈米科學,曾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助教授、副教授、教授和傑出教授。1990年回國擔任中研院物理所所長,1999年卸任,現任特聘研究員。 他也是物理所表面與奈米科學實驗室主持人,曾經發表學術論文約300篇,專書三冊由Elsevier及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他曾經應邀到過蘇聯、日本、大陸、波蘭等十多國家演講和講學,榮獲不少獎項,在1992年被選為中研院院士。 本書描述他曲折而有趣的成長與求學過程、留學生涯、學術研究的甘與苦,以及豐富的學術研究經驗。書後附有其一些時事短評和散文。 作者以輕鬆幽默的筆調,寫出自己一生有趣的回憶。因為其父親只上過小學,在社會上吃虧不少,因此特別重視小孩的教育。他和鸞生兄弟天佑也因天資聰穎一路求學過程相當順利,他初中即考取台中一中,因為父親堅持工業興國,高中去讀台中高工。當時他已達反叛年齡,會批評老師滿口胡言,因而有一天被導師約談,最後鬧到校長室被校長訓誡了好多次,他說:「這和阿扁成績好被請到校長室褒獎一番剛好相反,也難怪他能當上總統,而同樣奮鬥了一生的我,只能當個滿腹牢騷,喜愛嘮叨的教授。」念高工的好處是功課輕鬆,讓他過了一段活潑而又愉快的高中生活。 之前一段插曲,作者在國小二年級時生了一場大病,發高燒後精神恍惚,類似智障,剛好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肉類缺乏,為了健康,鄰居千勸百勸要他多吃沒人要的豬腦。腦花湯是真正化學課堂上常提到的「無嗅無味」的化合物,吃久了,讓他一看到就想嘔吐。 但作者幽默的說:「幾年前動物行為科學家發現,豬其實是最聰明的動物,吃腦補腦,乃自我解嘲後來能當上大學教授並被選為院士,全都得自豬公們的智慧。」 高工畢業後考過就業考試,作者被分配到電信局工作,工作兩年後,他迷迷糊糊跟著再去大學聯考,沒有想到一試成功,考上第一志願的師大理化系。 他直言,當時的台灣可說處於科學的「真空態」,系裡沒有一位教授擁有碩士學位,博士更不用了,但師大卻提供了他良好的學習環境。他一直認為自我學習和同學間相互觀摩與競爭,才是大學教育的真諦,至少在找不到良師指導的情況下,也只好在真空裡自求成長。為了期畢業後赴美留學時不至於落後老美同學,他有空就到台大大門對街翻版書書店,找些美國大學物理教科書自己細讀。作者告訴我們他的學習方法是上完課,當天上先花點時間複習,清楚當天的功課,嚴格遵守「今天的功課今天做」的原則。 考試一到,都覺得輕鬆容易。 畢業後他被台大醫院挑選到放射線科服務,因此一開始就和中學教學絕緣。他在台大醫院服務三年,其間當了一年半兵,服完役他就申請到賓州州立大學物理系當研究生。到賓州後他不久便結婚生子,經濟壓力逼使他按部就班上課和研究,四年完成博士學位。 拿到博士,在論文指導教授極力推薦下,他繼續留在母校服務,從此進入艱苦的研究和教學生涯,一九九○年毅然回國服務於中研院物理所迄今。 日子漫長卻過得真快,轉眼間作者已屆退休年齡,但他仍然記得大學時在真空中自求成長的那段快樂日子。一生由於表面科學實驗需要,他幾乎天天為達到儀器的更高度真空傷腦筋,乃打趣自己是一生都在真空中成長與生活的人。 他有次被實驗室一位秘書的天真問題難倒,她問真空的意思是什麼都沒有,他們整天在沒有之中研究些什麼。 這一問道出了他寫這本書的動機,即使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一生也有不少回憶的事,而且除了嚴肅面外,也會有有趣的輕鬆面,這些趣事或許還能讓讀者莞爾一笑。

7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材料也神奇─科技學者許樹恩的一生傳奇

許樹恩  著
秀威出版  出版
2004/08/01 出版

作者以《材料也神奇》為題材寫自傳,載述著台灣材料科學一路走來的發展辛酸史! 這是一本既是文學、也是科學的傳記!記述作者一生與材料科學結緣的傳奇。他是台灣第一位材料科學(美國西北大學)碩士、國內第一位材料科學研究所(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台大第一位材料科學專業出身的專任教授、台灣成立世界上第一個「材料科學」學會的參與執行人、發明「材料科學」一詞的美國西北大學Morris Fine教授的第一個中國研究生。 在作者一生的回憶中,告訴您海軍機械學校的崛起與消失、國防科技中山獎學金創設的緣起與意義、中山科學研究院的籌設與發展史,及親身參與我國發展飛彈、核能和航太工業的辛酸見證,還有他主持發展飛彈和主持印鈔票的奇異經歷。 看他如何把自己一個人當做三個人用,一方面努力於國防材料科技研究,一方面從事材料科學教育,另一方面發揮於國家重點科技建設,把材料科學的理念和理想發揮到極致。 本書嚴肅中帶有風趣,詼諧中含有哲理闡!闡述作者一面求生一面求知的奮鬥人生!述說他在戰亂中於已成歷史名詞的北平市立九中、私立匯文中學、國立北平高工、海軍機械學校等校,一路求生亦求學的早年歲月,對日抗戰後,加入了海軍機械學校隨校來台。 由投身軍旅而意外地與材料科學結緣,他是使材料科學、材料科技、材料過程三者同時在國內生根的先驅,並進軍國際學術社團,為國內的最新尖端科技學術爭取一席之地。更告訴您,如何讓您自己和子女在求知和就學的路途上,可以了無遺憾,如何完全以本土的資源,在學術研究上進軍國際。 他以材料科學的專業知識探索材料與物理、材料與人生、材料與自傳之間的哲理與神奇。 材料不只是身外之「物」,其實人也是活的材料,是以稱為萬「物」之靈。人之往生稱「物化」,是從活材料轉化為死材料。寫自傳就是在物化前,將一生值得記載的事,在軀體以外的材料上留下記號,所謂給歷史留點記錄。 作者簡介 許樹恩,1928年生,河北玉田人。海軍上校退役。 海軍機械學校42年班造械系畢業、美國西北大學材料科學碩士、美國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博士。 ·  曾任: 曾參與中山科學院籌備,歷任中山科學院副研究員、研究員、組長,並創設材料研究發展中心任中心主任。其間一度調任國營事業中央印製廠總經理。 國立台灣大學專任副教授、教授暨兼任教授凡26年,暨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榮譽客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慶豐集團科技顧問兼旭陽科技公司總經理。 ·  榮譽: 1998年,膺選澳大利亞國家科技暨工程學院外籍院士 ·  著作: 編著有《X光繞射原理與材料結構分析》(與吳伯泰合著,國科會精儀中心)、《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與G. C. Sih合編,荷蘭 VNU Science Press 1987年出版)等科技專書三本和《In Studies Of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Volume-21) 》(紐約NOVA科學出版公司)等科技參考書貢獻專章四本及國際學術論文約一百五十篇。 ·  科學專利發明: 「釔系超導粉末及其超導體之快速製作方法」(共同發明人:陳崇一、王坤龍、李志明,陳新仁,中華民國專利1992)、「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ation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共同發明人:M.T. Yeh、J.Y. Wang and H.P. Kao,美國專利1994)、「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by Spontaneous Reaction Synthesis」(共同發明人:M.T. Yeh and H.P. Kao,中華民國專利1997)等科學發明專利十二項。

7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