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舞鶴《十七歲之海》是窺探舞鶴實驗精神與手法的源頭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王德威(知名評論家)台灣文學,止於舞鶴。——朱天文(知名小說家)收錄新版代序〈我在途中胡思亂想〉這本書是我一九八一~一九九○在淡水時期寫的。之於那十年在淡水的閉居生活,我有這麼一句話寫在〈悲傷〉:孤獨並生愛神與邪魔。這些作品,大約是邪魔的產物,都有愛神的質地。我心靈深處有一個所在,永遠十七歲。 ──舞鶴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家、也是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十七歲之海》是他各時期實驗性作品的結集,也是窺探舞鶴實驗精神與手法的重要源頭。主要收錄〈漂女〉、〈飆的少年我是〉、〈一位同性戀者的祕密手記〉等。每一篇都可窺見作家不同時期的文字風格、創作思想脈絡,對於關心台灣文學、關心文學創作藝術的讀者,本書是重要的參考代表。寫作是為過去立下紀念碑的方法,舞鶴的小說,不僅為他自己立下個人生命的紀念碑,也為台灣文學畫下了重要的創新里程碑。﹝舞鶴談「小說與實驗精神」﹞媒介不只是創作的工具,媒介本身便是創作的對象。我無法安於形式上的既成模式,只對內容作索求;我倒裝又倒裝,故意寫錯別字,歪用成語和現成的意象,不合甚至遠離標準文法的構句,無非希望在文字這個媒介上做形式的創新,在順暢一溜到底的書寫/閱讀潮流中處處停步、逗留、流連,說是一種策略運用也好,更可能出自生命之流對「規格」的叛逆。「實驗」當然是創作的冒險,成敗未知;我並不執著這種冒險,人生可以平易也是一種美,不過「實驗」彷彿滲入骨髓,出現在每一篇小說的細節中。王文興是終戰後台灣小說家中對形式實驗最有認知、最具野心的創作者,我十分同意他對閱讀/書寫的一些獨特的、幾乎已成經典的說法,其中有一句「好的小說必然好聽」真是深得我心。●名家讚譽【「臺灣文學的守護者」葉石濤】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中的一個天才型作家。他熟悉台灣歷史的變遷,台灣庶民生活中的禮俗文化、政治、社會等背景,正確地掌握了台灣歷代民眾的生活脈動。【哈佛大學講座教授、重量級評論家王德威】舞鶴是台灣文學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他的寫作實驗性強烈,他面對台灣及他自己所顯現的誠實與謙卑,他處理題材與形式的兼容並蓄、百無禁忌,最為令人動容。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知名小說家 朱天文】世間有純粹一詞,只是,有純粹之物嗎?舞鶴純粹。只不過,純粹之人出現在眼前,大家倒不識。所以說,直信難有,如來難值。所以台灣文學,止於舞鶴。亦所以為什麼王德威說,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在這個意義上,舞鶴是我們的師兄。【中國社科院台灣文學專業研究學者 李娜】舞鶴以「田野」的雙腳感知島嶼上的未知土地,以手工書寫人心對自由的嚮往,以最無羈的聲音,追問歷史、社會、人性、欲望及其之於個體生存的意義。以一種永遠的批判立場,對台灣社會發出聲音──這是舞鶴生命存在的形式,也是他的文學的隱喻。
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舞鶴《十七歲之海》是窺探舞鶴實驗精神與手法的源頭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王德威(知名評論家)台灣文學,止於舞鶴。——朱天文(知名小說家)收錄新版代序〈我在途中胡思亂想〉這本書是我一九八一~一九九○在淡水時期寫的。之於那十年在淡水的閉居生活,我有這麼一句話寫在〈悲傷〉:孤獨並生愛神與邪魔。這些作品,大約是邪魔的產物,都有愛神的質地。我心靈深處有一個所在,永遠十七歲。 ──舞鶴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家、也是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十七歲之海》是他各時期實驗性作品的結集,也是窺探舞鶴實驗精神與手法的重要源頭。主要收錄〈漂女〉、〈飆的少年我是〉、〈一位同性戀者的祕密手記〉等。每一篇都可窺見作家不同時期的文字風格、創作思想脈絡,對於關心台灣文學、關心文學創作藝術的讀者,本書是重要的參考代表。寫作是為過去立下紀念碑的方法,舞鶴的小說,不僅為他自己立下個人生命的紀念碑,也為台灣文學畫下了重要的創新里程碑。﹝舞鶴談「小說與實驗精神」﹞媒介不只是創作的工具,媒介本身便是創作的對象。我無法安於形式上的既成模式,只對內容作索求;我倒裝又倒裝,故意寫錯別字,歪用成語和現成的意象,不合甚至遠離標準文法的構句,無非希望在文字這個媒介上做形式的創新,在順暢一溜到底的書寫/閱讀潮流中處處停步、逗留、流連,說是一種策略運用也好,更可能出自生命之流對「規格」的叛逆。「實驗」當然是創作的冒險,成敗未知;我並不執著這種冒險,人生可以平易也是一種美,不過「實驗」彷彿滲入骨髓,出現在每一篇小說的細節中。王文興是終戰後台灣小說家中對形式實驗最有認知、最具野心的創作者,我十分同意他對閱讀/書寫的一些獨特的、幾乎已成經典的說法,其中有一句「好的小說必然好聽」真是深得我心。●名家讚譽【「臺灣文學的守護者」葉石濤】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中的一個天才型作家。他熟悉台灣歷史的變遷,台灣庶民生活中的禮俗文化、政治、社會等背景,正確地掌握了台灣歷代民眾的生活脈動。【哈佛大學講座教授、重量級評論家王德威】舞鶴是台灣文學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他的寫作實驗性強烈,他面對台灣及他自己所顯現的誠實與謙卑,他處理題材與形式的兼容並蓄、百無禁忌,最為令人動容。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知名小說家 朱天文】世間有純粹一詞,只是,有純粹之物嗎?舞鶴純粹。只不過,純粹之人出現在眼前,大家倒不識。所以說,直信難有,如來難值。所以台灣文學,止於舞鶴。亦所以為什麼王德威說,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在這個意義上,舞鶴是我們的師兄。【中國社科院台灣文學專業研究學者 李娜】舞鶴以「田野」的雙腳感知島嶼上的未知土地,以手工書寫人心對自由的嚮往,以最無羈的聲音,追問歷史、社會、人性、欲望及其之於個體生存的意義。以一種永遠的批判立場,對台灣社會發出聲音──這是舞鶴生命存在的形式,也是他的文學的隱喻。
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王德威(知名評論家) 台灣文學,止於舞鶴。——朱天文(知名小說家) 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 舞鶴最重要的中短篇小說集 全新改版上市 收錄最新創作:新版代序〈就是要這樣第一次就一口咬住〉 /名家讚譽 ﹝台灣資深前輩作家 葉石濤﹞ 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中的一個天才型作家。他熟悉台灣歷史的變遷,台灣庶民生活中的禮俗文化、政治、社會等背景,正確地掌握了台灣歷代民眾的生活動脈。 ﹝評論家 王德威﹞ 舞鶴是台灣文學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他的寫作實驗性強烈,他面對台灣及他自己所顯現的誠實與謙卑,他處理題材與形式的兼容並蓄、百無禁忌,最為令人動容。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 ﹝小說家 朱天文﹞ 世間有純粹一詞,只是,有純粹之物嗎? 舞鶴純粹。只不過,純粹之人出現在眼前,大家倒不識。所以說,直信難有,如來難值。所以台灣文學,止於舞鶴。亦所以為什麼王德威說,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在這個意義上,舞鶴是我們的師兄。 ﹝中國社科院台灣文學專業研究學者 李娜﹞ 舞鶴以「田野」的雙腳感知島嶼上的未知土地,以手工書寫人心對自由的嚮往,以最無羈的聲音,追問歷史、社會、人性、欲望及其之於個體生存的意義。以一種永遠的批判立場,對台灣社會發出聲音──這是舞鶴生命存在的形式,也是他的文學的隱喻。 / 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家,《悲傷》收錄了他最具代表性的六篇中短篇小說——〈悲傷〉、〈拾骨〉、〈調查:敍述〉、〈逃兵二哥〉、〈微細的一線香〉、〈牡丹秋〉。初讀舞鶴的讀者,最好的起始點正是小說集《悲傷》,不僅文字好讀別具韻味,書中每一篇作品都代表了舞鶴不同時期的創作里程,並反映了台灣不同層面的社會、歷史現象。 寫作是為過去立下紀念碑的方法,舞鶴的小說,不僅為他自己立下個人生命的紀念碑,也為台灣文學畫下了重要的創新里程碑。 〈拾骨〉敘述一位多年為精神官能症所苦的男子,有一天亡母託夢,他發動家人為逝者撿骨。舞鶴對台灣俚俗眾生有深刻的觀察,勇於指出生命不可思議的矛盾與荒唐;故事的高潮是敘事者悼念亡母之際,突然有了性的衝動,因而脫隊去尋歡……愛欲與死亡,悲傷與悼念,〈拾骨〉提供了我們一個詮釋、治療創傷(trauma)的詭異出口。 〈悲傷〉寫一個精神病患者的異想世界,這位精神創傷的男子,狂野不羈、招人誤解卻又引人悲憫。他生命中的悲傷、文末展演的那場死亡嘉年華,無不觸動我們內在深處的「悲傷」情懷,令人動容。 〈逃兵二哥〉寫國家機器——軍隊——如影隨形的控制,任何逃兵都無所遁逃,這猶如卡夫卡式的「家常化」恐怖感,讓人印象深刻。 〈調查:敘述〉寫二二八事件為受難者家屬所帶來的無盡壓力。調查者與報告者一起發明過去,遙擬悲愴;「調查」與「敘述」不只是情治單位監視民心的方式,也是事件倖存者向自己餘生作交代的必然宿命。這篇作品被喻為有關二二八歷史事件的短篇文學傑作。 〈微細的一線香〉白描一個家族頹敗的必然,臆想倫理傳統的絕境;愛恨交加,若斷若續,充滿憂鬱頹廢風格,彰顯了舞鶴現代主義與鄉土寫實主義並行不悖的絕妙創作手法。 〈牡丹秋〉處理一段春夢了無痕的戀情,原是通俗的題材,舞鶴寫來,卻憑添一種存在主義寓言色彩。他描述孤絕的生存環境,曇花一現的人間情義,捨此無有退路的意義追求,別具韻味。 舞鶴說,他的每一篇小說好像是一段時間的小小紀念碑。〈牡丹秋〉是六○年代大學時期的紀念碑。〈微細的一線香〉是府城台南的變遷之於年少生命成長的紀念碑。〈逃兵二哥〉是當兵二年的紀念碑。〈調查:敘述〉是二二八事件之於個人的紀念碑。〈拾骨〉是喪母十九年後立的紀念碑。〈悲傷〉是自閉淡水十年的紀念碑。 王德威在《悲傷》序文中有言:「舞鶴的每一篇作品都處理了台灣歷史或政治的不義層面,但每一篇作品都有令人意外的曲折……」這位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為他自己、也為台灣文學,留下了無可取代的生命書寫瑰寶。
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王德威(知名評論家) 台灣文學,止於舞鶴。——朱天文(知名小說家) 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 舞鶴最重要的中短篇小說集 全新改版上市 收錄最新創作:新版代序〈就是要這樣第一次就一口咬住〉 /名家讚譽 ﹝台灣資深前輩作家 葉石濤﹞ 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中的一個天才型作家。他熟悉台灣歷史的變遷,台灣庶民生活中的禮俗文化、政治、社會等背景,正確地掌握了台灣歷代民眾的生活動脈。 ﹝評論家 王德威﹞ 舞鶴是台灣文學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他的寫作實驗性強烈,他面對台灣及他自己所顯現的誠實與謙卑,他處理題材與形式的兼容並蓄、百無禁忌,最為令人動容。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 ﹝小說家 朱天文﹞ 世間有純粹一詞,只是,有純粹之物嗎? 舞鶴純粹。只不過,純粹之人出現在眼前,大家倒不識。所以說,直信難有,如來難值。所以台灣文學,止於舞鶴。亦所以為什麼王德威說,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在這個意義上,舞鶴是我們的師兄。 ﹝中國社科院台灣文學專業研究學者 李娜﹞ 舞鶴以「田野」的雙腳感知島嶼上的未知土地,以手工書寫人心對自由的嚮往,以最無羈的聲音,追問歷史、社會、人性、欲望及其之於個體生存的意義。以一種永遠的批判立場,對台灣社會發出聲音──這是舞鶴生命存在的形式,也是他的文學的隱喻。 / 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家,《悲傷》收錄了他最具代表性的六篇中短篇小說——〈悲傷〉、〈拾骨〉、〈調查:敍述〉、〈逃兵二哥〉、〈微細的一線香〉、〈牡丹秋〉。初讀舞鶴的讀者,最好的起始點正是小說集《悲傷》,不僅文字好讀別具韻味,書中每一篇作品都代表了舞鶴不同時期的創作里程,並反映了台灣不同層面的社會、歷史現象。 寫作是為過去立下紀念碑的方法,舞鶴的小說,不僅為他自己立下個人生命的紀念碑,也為台灣文學畫下了重要的創新里程碑。 〈拾骨〉敘述一位多年為精神官能症所苦的男子,有一天亡母託夢,他發動家人為逝者撿骨。舞鶴對台灣俚俗眾生有深刻的觀察,勇於指出生命不可思議的矛盾與荒唐;故事的高潮是敘事者悼念亡母之際,突然有了性的衝動,因而脫隊去尋歡……愛欲與死亡,悲傷與悼念,〈拾骨〉提供了我們一個詮釋、治療創傷(trauma)的詭異出口。 〈悲傷〉寫一個精神病患者的異想世界,這位精神創傷的男子,狂野不羈、招人誤解卻又引人悲憫。他生命中的悲傷、文末展演的那場死亡嘉年華,無不觸動我們內在深處的「悲傷」情懷,令人動容。 〈逃兵二哥〉寫國家機器——軍隊——如影隨形的控制,任何逃兵都無所遁逃,這猶如卡夫卡式的「家常化」恐怖感,讓人印象深刻。 〈調查:敘述〉寫二二八事件為受難者家屬所帶來的無盡壓力。調查者與報告者一起發明過去,遙擬悲愴;「調查」與「敘述」不只是情治單位監視民心的方式,也是事件倖存者向自己餘生作交代的必然宿命。這篇作品被喻為有關二二八歷史事件的短篇文學傑作。 〈微細的一線香〉白描一個家族頹敗的必然,臆想倫理傳統的絕境;愛恨交加,若斷若續,充滿憂鬱頹廢風格,彰顯了舞鶴現代主義與鄉土寫實主義並行不悖的絕妙創作手法。 〈牡丹秋〉處理一段春夢了無痕的戀情,原是通俗的題材,舞鶴寫來,卻憑添一種存在主義寓言色彩。他描述孤絕的生存環境,曇花一現的人間情義,捨此無有退路的意義追求,別具韻味。 舞鶴說,他的每一篇小說好像是一段時間的小小紀念碑。〈牡丹秋〉是六○年代大學時期的紀念碑。〈微細的一線香〉是府城台南的變遷之於年少生命成長的紀念碑。〈逃兵二哥〉是當兵二年的紀念碑。〈調查:敘述〉是二二八事件之於個人的紀念碑。〈拾骨〉是喪母十九年後立的紀念碑。〈悲傷〉是自閉淡水十年的紀念碑。 王德威在《悲傷》序文中有言:「舞鶴的每一篇作品都處理了台灣歷史或政治的不義層面,但每一篇作品都有令人意外的曲折……」這位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為他自己、也為台灣文學,留下了無可取代的生命書寫瑰寶。
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王德威(知名評論家) 台灣文學,止於舞鶴。——朱天文(知名小說家) 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 舞鶴最重要的中短篇小說集 全新改版上市 收錄最新創作:新版代序〈就是要這樣第一次就一口咬住〉 /名家讚譽 ﹝台灣資深前輩作家 葉石濤﹞ 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中的一個天才型作家。他熟悉台灣歷史的變遷,台灣庶民生活中的禮俗文化、政治、社會等背景,正確地掌握了台灣歷代民眾的生活動脈。 ﹝評論家 王德威﹞ 舞鶴是台灣文學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他的寫作實驗性強烈,他面對台灣及他自己所顯現的誠實與謙卑,他處理題材與形式的兼容並蓄、百無禁忌,最為令人動容。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 ﹝小說家 朱天文﹞ 世間有純粹一詞,只是,有純粹之物嗎? 舞鶴純粹。只不過,純粹之人出現在眼前,大家倒不識。所以說,直信難有,如來難值。所以台灣文學,止於舞鶴。亦所以為什麼王德威說,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在這個意義上,舞鶴是我們的師兄。 ﹝中國社科院台灣文學專業研究學者 李娜﹞ 舞鶴以「田野」的雙腳感知島嶼上的未知土地,以手工書寫人心對自由的嚮往,以最無羈的聲音,追問歷史、社會、人性、欲望及其之於個體生存的意義。以一種永遠的批判立場,對台灣社會發出聲音──這是舞鶴生命存在的形式,也是他的文學的隱喻。 / 舞鶴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家,《悲傷》收錄了他最具代表性的六篇中短篇小說——〈悲傷〉、〈拾骨〉、〈調查:敍述〉、〈逃兵二哥〉、〈微細的一線香〉、〈牡丹秋〉。初讀舞鶴的讀者,最好的起始點正是小說集《悲傷》,不僅文字好讀別具韻味,書中每一篇作品都代表了舞鶴不同時期的創作里程,並反映了台灣不同層面的社會、歷史現象。 寫作是為過去立下紀念碑的方法,舞鶴的小說,不僅為他自己立下個人生命的紀念碑,也為台灣文學畫下了重要的創新里程碑。 〈拾骨〉敘述一位多年為精神官能症所苦的男子,有一天亡母託夢,他發動家人為逝者撿骨。舞鶴對台灣俚俗眾生有深刻的觀察,勇於指出生命不可思議的矛盾與荒唐;故事的高潮是敘事者悼念亡母之際,突然有了性的衝動,因而脫隊去尋歡……愛欲與死亡,悲傷與悼念,〈拾骨〉提供了我們一個詮釋、治療創傷(trauma)的詭異出口。 〈悲傷〉寫一個精神病患者的異想世界,這位精神創傷的男子,狂野不羈、招人誤解卻又引人悲憫。他生命中的悲傷、文末展演的那場死亡嘉年華,無不觸動我們內在深處的「悲傷」情懷,令人動容。 〈逃兵二哥〉寫國家機器——軍隊——如影隨形的控制,任何逃兵都無所遁逃,這猶如卡夫卡式的「家常化」恐怖感,讓人印象深刻。 〈調查:敘述〉寫二二八事件為受難者家屬所帶來的無盡壓力。調查者與報告者一起發明過去,遙擬悲愴;「調查」與「敘述」不只是情治單位監視民心的方式,也是事件倖存者向自己餘生作交代的必然宿命。這篇作品被喻為有關二二八歷史事件的短篇文學傑作。 〈微細的一線香〉白描一個家族頹敗的必然,臆想倫理傳統的絕境;愛恨交加,若斷若續,充滿憂鬱頹廢風格,彰顯了舞鶴現代主義與鄉土寫實主義並行不悖的絕妙創作手法。 〈牡丹秋〉處理一段春夢了無痕的戀情,原是通俗的題材,舞鶴寫來,卻憑添一種存在主義寓言色彩。他描述孤絕的生存環境,曇花一現的人間情義,捨此無有退路的意義追求,別具韻味。 舞鶴說,他的每一篇小說好像是一段時間的小小紀念碑。〈牡丹秋〉是六○年代大學時期的紀念碑。〈微細的一線香〉是府城台南的變遷之於年少生命成長的紀念碑。〈逃兵二哥〉是當兵二年的紀念碑。〈調查:敘述〉是二二八事件之於個人的紀念碑。〈拾骨〉是喪母十九年後立的紀念碑。〈悲傷〉是自閉淡水十年的紀念碑。 王德威在《悲傷》序文中有言:「舞鶴的每一篇作品都處理了台灣歷史或政治的不義層面,但每一篇作品都有令人意外的曲折……」這位當代台灣最具原創風格的作家,為他自己、也為台灣文學,留下了無可取代的生命書寫瑰寶。
探討「賽德克族」歷史與人物滄桑最精彩動人的原創小說!非官方版「霧社事件」真相思索之旅!增訂版收錄 朱天文:新版序——〈舞鶴,與我們〉解構「霧社事件」的歷史神話;思索「劫後餘生」的生命滄桑!第一本探討霧社事件歷史真相與人物滄桑的台灣小說長篇名作!《餘生》法文版已於2011年6月在法國巴黎出版發行。「霧社事件」的發動真相到底是什麼?莫那魯道果真是賽德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今天的人,如何理解霧社事件?這一事件對後代又會留下什麼樣的痕跡?而賽德克人的悲劇命運又會在我們的意識當中,喚起什麼樣的回應?一九三○年,在台灣中部的深山裡,一個叫霧社的地方,因為日軍的侵擾,泰雅族賽德克原住民的領袖莫那魯道,帶領族人起而反抗日本統治者,但卻被日軍殘酷無情的血腥鎮壓。將近七十年過後,作家舞鶴來到當年戰敗後原住民被流放的川中島,試圖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一血腥屠殺事件;隨著他在部落所訪所見的餘生,以及他對歷史與當代情境的思索,舞鶴將以自身的體驗,帶領讀者一起探索另一個非官方版的霧社事件真相思索之旅。《餘生》是舞鶴以當代觀點重新思考一九三○年發生在南投的「霧社事件」及「第二次霧社事件」。此書主要寫三件事:(1)探尋「霧社事件」的正當性與適切性;(2)租居部落時一位姑娘的歷史追尋之旅;(3)在部落所訪所見的餘生。全書夾議夾敘,將此三事反覆寫成一氣,其中有歷史的反省,有深刻的生命洞見。舞鶴解構霧社事件的歷史神話,思索劫後餘生的滄桑,或幽默,或嘲諷,或悲憫,自然流露的情感,形成一部動人心弦的美麗史詩。
探討「賽德克族」歷史與人物滄桑最精彩動人的原創小說!非官方版「霧社事件」真相思索之旅!增訂版收錄 朱天文:新版序——〈舞鶴,與我們〉解構「霧社事件」的歷史神話;思索「劫後餘生」的生命滄桑!第一本探討霧社事件歷史真相與人物滄桑的台灣小說長篇名作!《餘生》法文版已於2011年6月在法國巴黎出版發行。「霧社事件」的發動真相到底是什麼?莫那魯道果真是賽德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今天的人,如何理解霧社事件?這一事件對後代又會留下什麼樣的痕跡?而賽德克人的悲劇命運又會在我們的意識當中,喚起什麼樣的回應?一九三○年,在台灣中部的深山裡,一個叫霧社的地方,因為日軍的侵擾,泰雅族賽德克原住民的領袖莫那魯道,帶領族人起而反抗日本統治者,但卻被日軍殘酷無情的血腥鎮壓。將近七十年過後,作家舞鶴來到當年戰敗後原住民被流放的川中島,試圖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一血腥屠殺事件;隨著他在部落所訪所見的餘生,以及他對歷史與當代情境的思索,舞鶴將以自身的體驗,帶領讀者一起探索另一個非官方版的霧社事件真相思索之旅。《餘生》是舞鶴以當代觀點重新思考一九三○年發生在南投的「霧社事件」及「第二次霧社事件」。此書主要寫三件事:(1)探尋「霧社事件」的正當性與適切性;(2)租居部落時一位姑娘的歷史追尋之旅;(3)在部落所訪所見的餘生。全書夾議夾敘,將此三事反覆寫成一氣,其中有歷史的反省,有深刻的生命洞見。舞鶴解構霧社事件的歷史神話,思索劫後餘生的滄桑,或幽默,或嘲諷,或悲憫,自然流露的情感,形成一部動人心弦的美麗史詩。
探討「賽德克族」歷史與人物滄桑最精彩動人的原創小說!非官方版「霧社事件」真相思索之旅!增訂版收錄 朱天文:新版序——〈舞鶴,與我們〉解構「霧社事件」的歷史神話;思索「劫後餘生」的生命滄桑!第一本探討霧社事件歷史真相與人物滄桑的台灣小說長篇名作!《餘生》法文版已於2011年6月在法國巴黎出版發行。「霧社事件」的發動真相到底是什麼?莫那魯道果真是賽德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今天的人,如何理解霧社事件?這一事件對後代又會留下什麼樣的痕跡?而賽德克人的悲劇命運又會在我們的意識當中,喚起什麼樣的回應?一九三○年,在台灣中部的深山裡,一個叫霧社的地方,因為日軍的侵擾,泰雅族賽德克原住民的領袖莫那魯道,帶領族人起而反抗日本統治者,但卻被日軍殘酷無情的血腥鎮壓。將近七十年過後,作家舞鶴來到當年戰敗後原住民被流放的川中島,試圖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一血腥屠殺事件;隨著他在部落所訪所見的餘生,以及他對歷史與當代情境的思索,舞鶴將以自身的體驗,帶領讀者一起探索另一個非官方版的霧社事件真相思索之旅。《餘生》是舞鶴以當代觀點重新思考一九三○年發生在南投的「霧社事件」及「第二次霧社事件」。此書主要寫三件事:(1)探尋「霧社事件」的正當性與適切性;(2)租居部落時一位姑娘的歷史追尋之旅;(3)在部落所訪所見的餘生。全書夾議夾敘,將此三事反覆寫成一氣,其中有歷史的反省,有深刻的生命洞見。舞鶴解構霧社事件的歷史神話,思索劫後餘生的滄桑,或幽默,或嘲諷,或悲憫,自然流露的情感,形成一部動人心弦的美麗史詩。
「結合喬伊斯與普魯斯特」的小說藝術魔術師──舞鶴 如果你喜歡「世界文學大師的作品」,你一定不能錯過舞鶴的小說! 如果你喜歡判逆與創新,你一定會喜愛舞鶴的小說! ◎認識舞鶴及其小說 1.關於舞鶴: 當代最傑出的台灣小說家之一 文字最富創意,題材最無禁忌,內容最具本土情懷 2.與世界文學接軌: 舞鶴的作品一向以深具「原創性.實驗性.藝術性」著稱,如果你喜愛世界文學大師的作品,舞鶴的小說可以讓你體驗到「華人也能寫出具世界文學水準的藝術作品」。 3.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閱讀也需要挑戰與創意,如果你喜歡另類與創新,喜歡接觸不一樣的事物,舞鶴的小說絕對讓你耳目一新,一次又一次挑戰你的閱讀極限,滿足你叛逆又獨特的創意眼光!
「結合喬伊斯與普魯斯特」的小說藝術魔術師──舞鶴 如果你喜歡「世界文學大師的作品」,你一定不能錯過舞鶴的小說! 如果你喜歡判逆與創新,你一定會喜愛舞鶴的小說! ◎認識舞鶴及其小說 1.關於舞鶴: 當代最傑出的台灣小說家之一 文字最富創意,題材最無禁忌,內容最具本土情懷 2.與世界文學接軌: 舞鶴的作品一向以深具「原創性.實驗性.藝術性」著稱,如果你喜愛世界文學大師的作品,舞鶴的小說可以讓你體驗到「華人也能寫出具世界文學水準的藝術作品」。 3.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閱讀也需要挑戰與創意,如果你喜歡另類與創新,喜歡接觸不一樣的事物,舞鶴的小說絕對讓你耳目一新,一次又一次挑戰你的閱讀極限,滿足你叛逆又獨特的創意眼光!
名家的讚語: * 李昂:「我一拿到此書,直看到最後一頁才擱下書來,並直呼過癮。首先,它當然是一個『色情烏托邦』,書中巨細靡遺有很多很精彩對『性』的描寫;其次,此書文字的使用非常妖豔、妖異,例如『龍舌蘭酒』便充滿『性』的象徵,書中的文字遊戲已達到完美的境界,可以說,舞鶴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字:『簡潔好看、新穎神奇又意象無限』,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第三,書中『性』的描寫,有別於現代新人類作家喜用器官、動作表示,他轉而運用很多詞彙、聲音來表現,非常出色。」 * 王德威:「舞鶴讓我驚奇的是,他的每部作品都有一個不同的面向,也許《鬼兒與阿妖》相似的題材以前也寫過,但如此完整的呈現還屬第一次,從這個觀點看,雖然舞鶴已是一位資深的作家,但我認為他的潛力依然是無窮的。」 * 陳雪:「基本上我不將此書當成一本同志或酷兒的小說,我有一點當它是『情色小說』,雖然書中有很棒的文字或更偉大的思想;我無法像李昂一樣一口氣看完,每次看到一個段落,我就會很亢奮。……在閱讀中,我放棄釐清鬼兒阿妖的性別角色界定,我也不說鬼兒與阿妖是雜交人,我想說他(她)們是『性的實驗者』更準確。我感到有點感傷,因為一般普通人幾乎完全沒辦法碰觸到這樣的世界──不管是性的烏托邦或書中任何描寫的性模式。」 本書是2000年舞鶴繼《餘生》之後又一引人注目的作品,因為書寫題材的大膽與前衛──談肉慾及複雜的性形式,引起媒體及讀者廣泛的迴響。在書寫「性」的華文小說中,本書確實獨具了開創性及前膽性,是「喜歡性」、「了解性」及「研究性」的讀者不可或缺的一本著作。
名家的讚語: * 李昂:「我一拿到此書,直看到最後一頁才擱下書來,並直呼過癮。首先,它當然是一個『色情烏托邦』,書中巨細靡遺有很多很精彩對『性』的描寫;其次,此書文字的使用非常妖豔、妖異,例如『龍舌蘭酒』便充滿『性』的象徵,書中的文字遊戲已達到完美的境界,可以說,舞鶴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字:『簡潔好看、新穎神奇又意象無限』,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第三,書中『性』的描寫,有別於現代新人類作家喜用器官、動作表示,他轉而運用很多詞彙、聲音來表現,非常出色。」 * 王德威:「舞鶴讓我驚奇的是,他的每部作品都有一個不同的面向,也許《鬼兒與阿妖》相似的題材以前也寫過,但如此完整的呈現還屬第一次,從這個觀點看,雖然舞鶴已是一位資深的作家,但我認為他的潛力依然是無窮的。」 * 陳雪:「基本上我不將此書當成一本同志或酷兒的小說,我有一點當它是『情色小說』,雖然書中有很棒的文字或更偉大的思想;我無法像李昂一樣一口氣看完,每次看到一個段落,我就會很亢奮。……在閱讀中,我放棄釐清鬼兒阿妖的性別角色界定,我也不說鬼兒與阿妖是雜交人,我想說他(她)們是『性的實驗者』更準確。我感到有點感傷,因為一般普通人幾乎完全沒辦法碰觸到這樣的世界──不管是性的烏托邦或書中任何描寫的性模式。」 本書是2000年舞鶴繼《餘生》之後又一引人注目的作品,因為書寫題材的大膽與前衛──談肉慾及複雜的性形式,引起媒體及讀者廣泛的迴響。在書寫「性」的華文小說中,本書確實獨具了開創性及前膽性,是「喜歡性」、「了解性」及「研究性」的讀者不可或缺的一本著作。
中短篇小說集。本書是舞鶴重新整理各時期實驗性作品,窺探舞鶴實驗精神與手法的源頭。此書元尊版曾獲得當年「誠品推薦書」,今年麥田重出,新收入〈姐姐〉〈午休〉〈漂女〉等文,收錄更完整;其他像〈一位同性戀者的祕密手記〉〈飆的少年我是〉〈祖母的死〉等,都是屢被研究的代表性作品。
作者的筆遊走於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之間,或紀實與虛構之間,它有種異樣的美,有時美得令人嫉妒,並且詩意處處。 本書以相當文學的手法描繪了原住民的生存狀況,同時也逼使讀者去思考目前的(以及歷史的)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較諸許多有關原住民的直截了當的報導作品,本書更具有說服力與震撼力。 本書在當今文壇上閃著異樣的光彩,是無法預期的一件令人驚喜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