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文學 書系 ,共計2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不是只有玉里麵:神山腳下的菜市場

譚玉芝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5/03/27 出版

從城市到玉里,尋找生活的溫度一場短暫的移居,意外開啟了深刻的鄉野體驗三年前因疫情而遠離城市,作者譚玉芝從上海回到台灣,又從台北來到花蓮玉里,住進金牌朋友設計的老宅。她在這裡看天光變化,與田間的風為伴。從最初的陌生,到逐漸熟悉這裡的步調,她學會觀察農田裡的植物,記錄市場間的人情,品味每一道來自土地的食物,感受小鎮的文化底蘊與家庭記憶,日復一日,玉里成了她心靈的歸屬。書中十餘幅插圖以淡雅筆調,捕捉下玉里的風景與食物,讓這場旅居的生活,有了更溫柔的色彩。這不僅是一本飲食散文,更是一趟心靈旅程。如果你也嚮往慢下來的日子,渴望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尋找心靈的出口,且跟著譚玉芝的腳步,走進玉里,在風景與味道之間,尋找屬於自己的靜謐時光。▍全書共分為四大篇章:輯一、「神山之韻」——從台北來到玉里,每一個晨霧、每一次稻田翻耕,都有故事。「記得六月底的時候,一期稻穗正成熟,金黃飽滿的稻穗長滿整片稻田,一束束翠綠的稻葉刺向天空,筆直的,毫無懸念的,像哨兵一樣警覺的立正站好,我學它們兩手上舉,伸向天空,那因為終年不當使用而歪側的脊椎,在無邊無際的田野中,得到適當的舒緩,肩頸拉直,返回自身位置。」輯二、「植物之香」——學習如何用當地的作物入菜,認識這片土地的四季流轉。「架起了鍋,把果子跟砂糖混在一起炒,鍋裡的果子釋放出水分,跟紫色的果皮融和後,成了鮮豔的玫瑰紫,我怎麼看都像小時候喝的感冒藥水,心裡覺得很刺激,是對陌生作物的實驗感,我像個煮湯藥的女巫,不停攪拌鍋裡的汁液,果漿裡起了好多泡泡,澎起又澎落,手不能停,怕一停,就黏底了。」輯三、「記憶之味」——一碗四寶冰,連結的不只是味蕾,還有年少的記憶「一個人,從頭吃到尾,乾乾淨淨,毫無懸念,冰入嘴裡,腦門一陣緊,眼睛都瞇起來了,乾涸的身體吸允著冰水,快速地吃著,一口接一口,彷彿回到少年時光的天高地遠,吃完了拍拍褲子,走出戶外,不但精神回來了,同時間彷彿見證了魔法,擡起手來撫著臉頰,發現牙齦都安穩回到原來的位置,平淡一如以往。」輯四、「生態之美」——山林、溪流、動植物,構成了一場無聲的對話。「當視覺無能辨認事物,嗅覺便起而代之辨認的工作,有時,留在記憶中的不是面對瞬息萬變五色令人狂的雙眼感受,反而是記憶之香。而這清冽的香:「這就是扁柏的香味!」▍專文推薦 (依姓氏筆畫序)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吳鳴|作家,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誠摯推薦木下諄一|作家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者韓良憶|作家、廣播主持人▍本書特色 ✔ 文筆溫柔細膩——譚玉芝以細緻的觀察,寫出玉里的日常光景,從晨霧繚繞的山麓,到菜市場裡的喧囂對話,每一頁都是風景。✔ 味覺與記憶交錯——不只是「玉里麵」,書中還有許多關於家族、四季時令與生活哲學的飲食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圖文交織,情感豐沛——書中搭配的十餘幅插圖,筆調恬淡,讓讀者在閱讀之餘,也能沉浸於這片美好土地的靜謐與溫暖。✔散步地圖,來玉里走走——跟著作者的腳步:百年老樹,九日咖啡,神社,協天宮,溫泉……走進玉里,在風景與味道之間,來一趟悠閒寧靜、心靈豐沛的美好旅程。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不是只有玉里麵:神山腳下的菜市場

譚玉芝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5/03/27 出版

從城市到玉里,尋找生活的溫度一場短暫的移居,意外開啟了深刻的鄉野體驗三年前因疫情而遠離城市,作者譚玉芝從上海回到台灣,又從台北來到花蓮玉里,住進金牌朋友設計的老宅。她在這裡看天光變化,與田間的風為伴。從最初的陌生,到逐漸熟悉這裡的步調,她學會觀察農田裡的植物,記錄市場間的人情,品味每一道來自土地的食物,感受小鎮的文化底蘊與家庭記憶,日復一日,玉里成了她心靈的歸屬。書中十餘幅插圖以淡雅筆調,捕捉下玉里的風景與食物,讓這場旅居的生活,有了更溫柔的色彩。這不僅是一本飲食散文,更是一趟心靈旅程。如果你也嚮往慢下來的日子,渴望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尋找心靈的出口,且跟著譚玉芝的腳步,走進玉里,在風景與味道之間,尋找屬於自己的靜謐時光。▍全書共分為四大篇章:輯一、「神山之韻」——從台北來到玉里,每一個晨霧、每一次稻田翻耕,都有故事。「記得六月底的時候,一期稻穗正成熟,金黃飽滿的稻穗長滿整片稻田,一束束翠綠的稻葉刺向天空,筆直的,毫無懸念的,像哨兵一樣警覺的立正站好,我學它們兩手上舉,伸向天空,那因為終年不當使用而歪側的脊椎,在無邊無際的田野中,得到適當的舒緩,肩頸拉直,返回自身位置。」輯二、「植物之香」——學習如何用當地的作物入菜,認識這片土地的四季流轉。「架起了鍋,把果子跟砂糖混在一起炒,鍋裡的果子釋放出水分,跟紫色的果皮融和後,成了鮮豔的玫瑰紫,我怎麼看都像小時候喝的感冒藥水,心裡覺得很刺激,是對陌生作物的實驗感,我像個煮湯藥的女巫,不停攪拌鍋裡的汁液,果漿裡起了好多泡泡,澎起又澎落,手不能停,怕一停,就黏底了。」輯三、「記憶之味」——一碗四寶冰,連結的不只是味蕾,還有年少的記憶「一個人,從頭吃到尾,乾乾淨淨,毫無懸念,冰入嘴裡,腦門一陣緊,眼睛都瞇起來了,乾涸的身體吸允著冰水,快速地吃著,一口接一口,彷彿回到少年時光的天高地遠,吃完了拍拍褲子,走出戶外,不但精神回來了,同時間彷彿見證了魔法,擡起手來撫著臉頰,發現牙齦都安穩回到原來的位置,平淡一如以往。」輯四、「生態之美」——山林、溪流、動植物,構成了一場無聲的對話。「當視覺無能辨認事物,嗅覺便起而代之辨認的工作,有時,留在記憶中的不是面對瞬息萬變五色令人狂的雙眼感受,反而是記憶之香。而這清冽的香:「這就是扁柏的香味!」▍專文推薦 (依姓氏筆畫序)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吳鳴|作家,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誠摯推薦木下諄一|作家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者韓良憶|作家、廣播主持人▍本書特色 ✔ 文筆溫柔細膩——譚玉芝以細緻的觀察,寫出玉里的日常光景,從晨霧繚繞的山麓,到菜市場裡的喧囂對話,每一頁都是風景。✔ 味覺與記憶交錯——不只是「玉里麵」,書中還有許多關於家族、四季時令與生活哲學的飲食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圖文交織,情感豐沛——書中搭配的十餘幅插圖,筆調恬淡,讓讀者在閱讀之餘,也能沉浸於這片美好土地的靜謐與溫暖。✔散步地圖,來玉里走走——跟著作者的腳步:百年老樹,九日咖啡,神社,協天宮,溫泉……走進玉里,在風景與味道之間,來一趟悠閒寧靜、心靈豐沛的美好旅程。

7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奇怪捏!印度跟你想的不一樣:16種觀看印度的方式,揭開印度多元文化的神祕面紗

何逸琪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4/12/20 出版

◆◇ 認識印度,現在正是時候!◇◆你知道賈伯斯也曾經來到印度尋求心靈自由嗎?你知道「亂世佳人」費雯麗其實在大吉嶺出生嗎?你知道大文豪泰戈爾的家族,靠鴉片賺進第一桶金嗎?\你知道嗎?/▎印度的性犯罪率雖然高,但卻未進入全球前十大強暴率排名;▎在印度,殺價是一種生活藝術,無論買什麼,價格都可以談;▎印度火車上居然有世代相傳、長期居住在車廂內工作的人;▎提到男性春藥,其實,印度神油才是歷史最悠久的「威而鋼」……印度是世界上文化最為多樣化的國家之一,擁有超過2000種民族語言、宗教和傳統,讓旅客彷彿進入一個多元文化的縮影世界。印度美食因香料和風味著稱,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菜餚。例如,北印度的奶油咖哩、南印度的薄餅,讓人回味無窮。印度是瑜伽與靈性療愈的發源地,每年吸引無數尋求內心平靜和深度靈修的旅人朝聖。印度,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目的地,無論是探索悠久的歷史、感受多元的文化、親近壯麗的自然,還是品味地道的美食,都令人著迷。到印度旅遊,不僅僅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更是一場深入內心的探索與成長之旅。◆◇穿越文化的迷宮,揭開印度生活的神祕面紗!讓每個平凡瞬間,都成為不凡的故事印度人口截至2024年統計,共14 億人口,為世界人口最大國,每天到底有多少故事發生,難以算得清。本書作者何逸琪以其超過二十年的印度田野調查經驗,將印度的飲食、交通、生活、人種歷史等16個面向的豐富觀察,轉化為一場充滿趣味與溫度的文化之旅。書中的每一篇章都像是一扇窗,讓人可以窺見印度這個國家的無限層面。如無骨奶油雞與酥油甜點等,讓人從味覺上體會印度的獨特風味;而交通工具,無論是三輪車、火車,還是那些住在車廂裡的人,也展示了印度人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以一個旅行者的身分深入印度各地,不僅掌握了當地人生活的脈動,還融入了自身的旅行經歷,讓印度的每一面向,都散發著不容忽視的韻味。◆◇當你覺得已經了解印度,其實還只是開始——印度發音「捏,捏,捏」,就是「不,不,不,不是這樣的……」的意思。這句話帶著些許調皮與好奇,也正反映出本書的精神——挑戰傳統認知、深入探索印度的真實面貌。如同印度給予每一位旅人的感受。無論你是第一次聽到印度,還是曾經踏足這片土地,本書都將為你揭開印度的神祕面紗,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印度。【華麗推薦】(依姓氏筆畫序)方天賜|前駐印度外交官、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林玉菁|劍橋大學印度研究碩士、印度專業口筆譯徐閉|路人系小網紅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奇怪捏!印度跟你想的不一樣:16種觀看印度的方式,揭開印度多元文化的神祕面紗

何逸琪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4/12/20 出版

◆◇ 認識印度,現在正是時候!◇◆你知道賈伯斯也曾經來到印度尋求心靈自由嗎?你知道「亂世佳人」費雯麗其實在大吉嶺出生嗎?你知道大文豪泰戈爾的家族,靠鴉片賺進第一桶金嗎?\你知道嗎?/▎印度的性犯罪率雖然高,但卻未進入全球前十大強暴率排名;▎在印度,殺價是一種生活藝術,無論買什麼,價格都可以談;▎印度火車上居然有世代相傳、長期居住在車廂內工作的人;▎提到男性春藥,其實,印度神油才是歷史最悠久的「威而鋼」……印度是世界上文化最為多樣化的國家之一,擁有超過2000種民族語言、宗教和傳統,讓旅客彷彿進入一個多元文化的縮影世界。印度美食因香料和風味著稱,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菜餚。例如,北印度的奶油咖哩、南印度的薄餅,讓人回味無窮。印度是瑜伽與靈性療愈的發源地,每年吸引無數尋求內心平靜和深度靈修的旅人朝聖。印度,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目的地,無論是探索悠久的歷史、感受多元的文化、親近壯麗的自然,還是品味地道的美食,都令人著迷。到印度旅遊,不僅僅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更是一場深入內心的探索與成長之旅。◆◇穿越文化的迷宮,揭開印度生活的神祕面紗!讓每個平凡瞬間,都成為不凡的故事印度人口截至2024年統計,共14 億人口,為世界人口最大國,每天到底有多少故事發生,難以算得清。本書作者何逸琪以其超過二十年的印度田野調查經驗,將印度的飲食、交通、生活、人種歷史等16個面向的豐富觀察,轉化為一場充滿趣味與溫度的文化之旅。書中的每一篇章都像是一扇窗,讓人可以窺見印度這個國家的無限層面。如無骨奶油雞與酥油甜點等,讓人從味覺上體會印度的獨特風味;而交通工具,無論是三輪車、火車,還是那些住在車廂裡的人,也展示了印度人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以一個旅行者的身分深入印度各地,不僅掌握了當地人生活的脈動,還融入了自身的旅行經歷,讓印度的每一面向,都散發著不容忽視的韻味。◆◇當你覺得已經了解印度,其實還只是開始——印度發音「捏,捏,捏」,就是「不,不,不,不是這樣的……」的意思。這句話帶著些許調皮與好奇,也正反映出本書的精神——挑戰傳統認知、深入探索印度的真實面貌。如同印度給予每一位旅人的感受。無論你是第一次聽到印度,還是曾經踏足這片土地,本書都將為你揭開印度的神祕面紗,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印度。【華麗推薦】(依姓氏筆畫序)方天賜|前駐印度外交官、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林玉菁|劍橋大學印度研究碩士、印度專業口筆譯徐閉|路人系小網紅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臺灣新民報》日文文藝作品 華文譯注 卷 1-4( 不分售 )

林理基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4/09/03 出版

日治時期《臺灣新民報》日刊(1932-1941),前身為《臺灣靑年》、《臺灣》、《臺灣民報》等刊物,其提供創作、論述空間,傳播、鼓吹各種思潮,堪稱當時「臺灣人的唯一喉舌」。《臺灣新民報》原刊為日文,國立臺灣文學館以復刻本為基礎,進行原文判讀、打字、翻譯、注解,分別編印《原文校注》及《華文譯注》兩種版本,充分展現官方、學界與民間三方通力合作的成果,讓臺灣文學的樣貌更豐富、多元,也讓臺灣文學的推展及臺灣文學史的建構更細緻、深入且寬廣。《臺灣新民報》為日治時期唯一臺灣人獨資經營的報紙,亟欲從「臺灣人觀點」為人民喉舌。現存資料顯示,從1933年11月19日起,《臺灣新民報》於週日以附錄的形式增加了家庭版和兒童版,1939年11月25日之後更進一步增加了晚報,並持續至1940年5月25日,充分展露欲將讀者範圍由知識份子擴散至家庭,並向下扎根至兒童的企圖。由於《臺灣新民報》從週刊改為日刊,也順勢提供「長篇連載小說」得以蓬勃發展的舞台。本次整理翻譯出的「長篇連載小說」有:林理基〈島之子〉、林敬璋〈悲傷的天鵝〉、賴慶〈女性悲曲〉、小栗蟲太郎〈大陸一代娘〉、邦枝完二〈七色的天空〉。惟因資料佚失或檢閱制度之故,這些小說皆只剩斷首去尾之姿,然而臺灣總督府檢閱的痕跡,卻反而在這些破碎的小說中赤裸呈現。《臺灣新民報》發行後的第一部小說——林理基〈島之子〉連載21篇後就遭禁,從其間的塗銷等痕跡,可以淸楚看到《臺灣新民報》與總督府間的攻防拉扯。除文學作品外,也可從本書一窺臺灣近代美術史部分面貌。錦鴻生的〈第三屆獨立美術展觀後感〉、〈評臺展〉等一系列的評論,是近代美術發展的重要研究資料。値得一提的是,顏水龍為賴慶的〈女性悲曲〉連載繪製了一連串插畫,見證了當時文學家與藝術家在《臺灣新民報》的協作,因此特別收錄重現。

79 特價11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綺麗的遐音(中日對照版)

鈴木怜子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4/07/07 出版

90歲的不老力作1947年,鈴木怜子返回日本,往後異國他鄉漂泊旅行,在印度看牛角交纏、流連於墨西哥艷麗的夾竹桃花叢、聽商人高聲吆喝,這些與兒時記憶相似的景物,總令她想起台灣。2014年,鈴木以《南風如歌》抒發堆積70年的鄉愁。2024年,再一年就90歲的鈴木,以3篇奇想編織《綺麗的遐音》呼喚那座遙遠的亞熱帶島嶼。據說日本樹鶯也有方言,例如大分縣的樹鶯一到東京,她的大分腔就成了被嘲笑的對象,令她情緒低落。鈴木怜子聽著這種令人莞爾的話題,心情不禁輕鬆起來,轉個念頭,忽然想著:「七十五年前的我不也一樣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十一歲的鈴木從台灣被遣返日本,一同玩耍的朋友們四散各地,令她感到相當寂寞。由於曾經遭受「殖民地」此一環境的扭曲,她的成長有了相當程度的變化,自認為「一邊巧妙地規避無法改變的過去,一邊活到現在。」簡而言之就是,「我受過殖民地此一巨大的國家機器的庇護,所以曾經以為原本所受到的種種待遇都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回國後才發現,那種自視甚高的心態可行不通,等待我的是與過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鈴木發現要填補在台灣那段日子和回到日本定居後之間的落差,是相當困難的,「我就像大分縣的日本樹鶯一樣,連日語的口音都和朋友們不一樣,經常遭到糾正,所以就越來越不願意開口說話。」再過一年,鈴木就滿九十歲了,這時著手寫童話,第一個故事卻與人人喊打的蟑螂有關。「聽說台灣的蟑螂沒有日本的那麼討人厭。」果真如此嗎?對於台灣和日本之間的差異,蟑螂是怎麼討論的呢?鈴木覺得蟑螂不會介意有個像她這樣的人類參與討論。小時候鈴木曾經被大人摸著頭稱讚「真媠(真漂亮)」,快樂天真的日子已然遠去,既是遙遠的記憶又像朦朧的夢。《綺麗的遐音》收錄3則炫麗多彩的故事,是一本曾經在亞熱帶台灣度過童年的日本阿嬤的夢與記憶之書。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6歲的對話練習課

蔚藍文化  出版
2024/03/07 出版

鮮師林皇德與臺南一中114級科學班,陪你練習與16歲的「我」對話,認識一輩子的自己。 25個青春靈魂,創造71則與自我的對話,鼓勵16歲的自己告訴自己: 「很高興認識你!」 從皇德老師精心設計的課程裡,我彷彿也隨著他們的文字一一觸碰著16歲的心靈,那樣晶瑩剔透,又是那樣的容易害羞,一顆顆渴望被愛與愛人的心,藉著皇德老師的四堂課,一個個的飛翔靈魂,被皇德老師的藍天情雲一一接住,並且以文字留駐屬於16歲的雪泥鴻爪。——詩人 顧蕙倩 臺南一中114級科學班浸淫於知識,探索自然世界,也試著以筆以文字剖析自己,透過鮮師林皇德策劃的「成長:與自己對話」、「試煉:與挑戰對話」、「修復:與他人對話」、「成全:與群體對話」等四堂課,這一次25個年輕人轉而觸摸自我探索內在,藉著與自己對話認識自己。 在這一系列「16歲的對話練習課」裡,有時師生席地而坐,一起沉思、討論;有時走到教室外漂流與漫步;有時天清氣朗,藍天白雲,有時颱風過後,陰雨綿綿。透過閱讀、思考、感受與書寫,對於「我是誰?」這個古老的問題,這一群青春的靈魂已經有能力更深入、更細微地思考:在自己眼中我是誰?在別人眼中我是誰?在團體裡我是誰?我眼中的世界又是什麼樣子? 或許答案不會太容易,或許練習還要持續下去,16歲、20歲、30歲……16歲的對話練習,不只為了16歲,也不止於16歲,以傾聽與對話真誠面對自己,面對身邊每一個人,往後的年歲天天都應如此。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16歲的對話練習課

蔚藍文化  出版
2024/03/07 出版

鮮師林皇德與臺南一中114級科學班,陪你練習與16歲的「我」對話,認識一輩子的自己。 25個青春靈魂,創造71則與自我的對話,鼓勵16歲的自己告訴自己: 「很高興認識你!」 從皇德老師精心設計的課程裡,我彷彿也隨著他們的文字一一觸碰著16歲的心靈,那樣晶瑩剔透,又是那樣的容易害羞,一顆顆渴望被愛與愛人的心,藉著皇德老師的四堂課,一個個的飛翔靈魂,被皇德老師的藍天情雲一一接住,並且以文字留駐屬於16歲的雪泥鴻爪。——詩人 顧蕙倩 臺南一中114級科學班浸淫於知識,探索自然世界,也試著以筆以文字剖析自己,透過鮮師林皇德策劃的「成長:與自己對話」、「試煉:與挑戰對話」、「修復:與他人對話」、「成全:與群體對話」等四堂課,這一次25個年輕人轉而觸摸自我探索內在,藉著與自己對話認識自己。 在這一系列「16歲的對話練習課」裡,有時師生席地而坐,一起沉思、討論;有時走到教室外漂流與漫步;有時天清氣朗,藍天白雲,有時颱風過後,陰雨綿綿。透過閱讀、思考、感受與書寫,對於「我是誰?」這個古老的問題,這一群青春的靈魂已經有能力更深入、更細微地思考:在自己眼中我是誰?在別人眼中我是誰?在團體裡我是誰?我眼中的世界又是什麼樣子? 或許答案不會太容易,或許練習還要持續下去,16歲、20歲、30歲……16歲的對話練習,不只為了16歲,也不止於16歲,以傾聽與對話真誠面對自己,面對身邊每一個人,往後的年歲天天都應如此。

7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16歲的戲劇課

羅仕龍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3/09/17 出版

粉墨登場,可能是親近戲劇最直接的途徑,但不是愛上戲劇唯一一條路。日常生活裡處處是「戲」。假設戲如人生,認真過日子不就好了,大費周章作戲是哪招?有人大嘆人生如戲,難道此生一切都是假?戲劇是什麼,到底?青春的舞台,戲劇的課堂,《16歲的戲劇課》,羅仕龍開講:戲劇教我的事。戲劇的兩項重要元素,一是語文素養,一是團隊精神。且不管日後是否就讀戲劇科系,也不管將來會不會從事專業戲劇演出,但語文素養和團隊精神卻是國高中生學習歷程裡,極需要培養的兩項基本能力。而這兩項能力的養成,都與戲劇教育有密切關聯。就語文素養來說,戲劇主要是由對話所構成的文體,而每句對話都反映了說話者的身份、動機、性格等,同時也呼應說話當下的外在環境與客觀條件。如果語文學習的目標之一是為了培養適切的表達能力,那麼戲劇絕對是最有效的文體。另一方面,由於戲劇展現角色之間的互動,所以當我們閱讀劇本的同時,也是在訓練自己仔細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言談舉止所流露的訊息。戲劇是練習語文表達的工具,也是讓我們通過語言學習觀察世界的方式。就團隊精神來說,一個戲劇作品的完成需要各個環節的配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做事方法也有差異,如何讓團隊裡的每個成員互相協調,既能彰顯各自才能,又能共同完成一件有整體感的成品,這都有賴相互溝通與彼此理解的藝術。戲劇涉及文字、表演、聲音、視覺、設計等各種條件的搭配,是最好的團隊合作經驗,也是讓人收穫滿滿的一堂課。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六歲的壯遊課

蔚藍文化  出版
2023/05/10 出版

知名旅行粉專大串聯.帶你神遊全世界!伊娃慢遊記|旅行快門 Travel Shutter|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凱西女孩去旅行熾行者-火焰背包客 FireLien|俏鬍子旅行團 / Traveling Moustache甲思敏 遊牧生活Jasmine Journey|小象愛出門|人在江湖飄 迷斯&依藍劉又誠魔術工作室LYCmagic|Chan Chan’s Travel Story|張蘊之的信風書院|十六歲!正是時候旅行去!|本書作者們透過文字、影像,帶領大家認識各地人文、風土,進而鼓勵青年透過壯遊與全世界連結,深入互動交流,並從壯遊過程中探索自我,培養多元能力。冒險、夢想、勇氣、迷惘、流浪、追尋啟程的理由各不相同尋找屬於自己的旅行意義十六歲的你,對世界的想像是什麼樣子?跟著十二位旅行者的腳步,走入他們生命中重要的旅行時刻。體會馬華文化在仙本那小漁村的交融與未盡、感受敘利亞社會的純樸與善良、看見伊朗人民希望扭轉外界眼光的真心與焦慮、反思印度內化的虔誠與認命——真實的交往接觸,使對世界的認識不再間接單薄。獨自駕車穿越美國公路的酸甜苦辣、徒步從上海走到西藏的有驚無險、在四國遍路的便車上一期一會——沿途的每場相遇,讓旅行的過程更有溫度。踏上馬雅大地考古實現兒時夢想、勇敢辭職打工換宿尋找生活的不同可能、按下工作暫停鍵在義大利思考夢想的價值、重整人生在墨西哥體會活在當下——勇敢踏出改變方向的那一步,給未來有了更多想像。失根的心靈要如何安放?——尋找有歸屬感的棲身之所,旅行既是追尋也是流浪。也許,當你啟程動身,旅行的形式就已經完成,而最重要的並不是那個將要抵達的遠方,卻是在過程中認真感受,聽見共鳴在靈魂上的迴響。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祕史之書

何逸琪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3/02/10 出版

從荷、鄭到二十一世紀從熱蘭遮、大南澳到太魯閣穿越西拉雅之土翻山越嶺輾轉落腳東臺灣海邊的財寶如何埋進幽山?三百多年前的祕史又與一男二女有何關係?看《祕史之書》,何逸琪完全解密!何定鼎參考荷蘭、葡萄牙的海圖重繪一張藏寶圖,蘸上墨,寫上自己的名字,落款大明永曆,就以他逃亡那年算吧,寫下三十五年。他要用格狀方式標明地點,寫到三時,墨飽筆暢,字暈開來了……《祕史之書》呈現多元的島嶼身世,穿梭時空,從歷史的海濱到當代的山巔,前所未有的臺灣歷史小說。《祕史之書》以虛實掩映的手法透過古今兩段冒險故事交錯地展開,從而將歷史知識帶入引人入勝的文學情節裡,由是產生了懸而未決的戲劇張力。——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吳冠宏逸琪的書,不只是一部小說,是一本畫布。她畫出了一張從十六世紀至今,縱貫長達四百年的地圖集,每一頁,都是色彩豐富的歷史景觀,而且還加上令人驚奇的戲劇效果,有一種奇幻的趣味。——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黑色費思卡:二十杯葡萄酒的意亂情迷故事集

邱挺峰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3/01/31 出版

第一本以葡萄酒為主題的短篇小說集,愛情、科幻……,二十篇故事,二十杯葡萄酒,不一樣的口感,不一樣的風味。如果語言是葡萄酒,那麼故事的片段就是多重的人生。放風箏的富蘭克林說,「葡萄酒是上帝愛我們的證據。」我們也愛上帝?喝下紅色酒汁可以反向解譯愛的奧秘嗎?如果微醺比清醒美好,如果剎那即永恆,那麼葡萄酒就不必是語言,但可以是醞釀意亂情迷的故事。一桶在明朝運到北京的葡萄酒《有如人之一生》、一對男女的太空軌道之旅《到底有多少男人被問過這個假設性問題》、與魔鬼盲品打賭的《荏苒》、解決叔叔死亡之謎的《福爾摩斯如是說》、古羅馬的走私酒販子《費樂年》、反烏托邦式的寓言《我愛老大哥》、遠赴南美的魔幻冒險《百年孤寂》、女友的男友是善妒的吸血鬼《黑色費思卡》、巴黎愛情故事《漫長的告別》、變質的酒引發了戰爭危機的《將軍》。一篇接著一篇,包含了愛情、驚悚、科幻、偵探、歷史、魔幻寫實等不同類型的二十篇短篇故事,而以葡萄酒作為共同主題貫穿全書,可以說是全世界第一本以葡萄酒為主題的短篇小說集。作者以極具畫面感的描述與峰迴路轉的創意,以多樣的筆法,或詼諧幽默、或冷酷寫實、或輕鬆浪漫,敘述了二十個人生故事片段。都會的愛情寓言、魔幻的生命旅程、傷感而甜蜜的回憶,內容精彩多樣,是本令人欲罷不能,兼具文學性與娛樂性的作品。◆「作者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拡散 大消滅2043》在日本出版時被比喻為台灣丹布朗,足見其對大架構的掌控能力。但令人驚喜的是,這本短篇小說集也非常精彩,充滿驚奇與想像力,像是寓言也像是巧合,裡面對許多生命片段中難以言喻的情感有著細緻的描述,讓我不忍釋手。」——知名科幻小說家黃海◆「我更傾向將這本小說集描述成喬伊斯收錄十五篇短篇小說《都柏林人》的二十一世紀背景模糊、時空混亂之新版。」——台灣駐愛爾蘭大使楊子葆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六歲的荒野課

彭永松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2/06/24 出版

本書特色: 1.首部針對年輕世代設計的臺灣自然文化讀本,作者提出近年環境的各種現象,分析突破的可能性,導引思考共同的未來。 2.為年輕世代建構一個「不僅臺灣」的荒野臺灣觀點。既在島外看島內荒野,也在島內看島外的荒野世界。 3.以誠懇嚴謹且趣味橫生的文字風格,道出關於自然與發展的諸多可能,培養年輕世代對閱讀自然的興趣與識讀力,進而對自然文化產生共感與認同。 荒野裡藏著甚麼秘密?令人想探究?想挖掘?想逃離? 自然觀察,究竟在觀察什麼?自然教給了我們甚麼?我們對自然又做過什麼? 作者彭永松長期探索荒野,從事自然教育,深知「人心的超載比環境的超載更讓人憂慮,也才是地球環境 超載的主因,我們遠離自然的從來就不是身體,而是心靈,只有在複雜的社會裡重新尋回簡單的心,才能真正找回人類在自然、在宇宙中的位置」。本書為年輕讀者帶領方向,指出種種看不見的影響與傷害、快速消失的生物多樣性。對於「生而自然,而不自然」的人類作為,提出反思,並疾呼「可以不要互相傷害嗎?」究竟人與自然的新關係可以怎麼改善?換位思考,共創三贏,似有可能,就看理解後的實質行動。 生長於農家、投身於荒野的作者彭永松,以「猴子老師」為自然名,長年觀察思索環境與人的諸多現象,為了年輕人與未來環境,把他長期的理解與關懷編寫成一部全彩的田野交響曲,從【序曲】自然教給我的事開啟了荒野旋律,到【第一樂章】消失的生物多樣性、【第二樂章】生而自然,而不自然、【第三樂章】可以不要互相傷害嗎、【第四樂章】人與自然的新關係,而到【終章】 換位思考,共創三贏。在時而高亢,時而低吟的絮說中,作者用十二萬字與精選四百餘張照片指出環境發展的各種現象與癥結問題,幫助年輕人認識自然與困境,思考如何在各種限制之中化阻力為助力,在轉念之間邁向可行的路途。

7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越嶺紀

王威智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1/10/25 出版

作者王威智愛往山裡跑,既是爬山客,又是花蓮縣消防局山域義消,兩度前往八通關越嶺道協助搜尋救援。他用腳走出《越嶺紀》,於「新高登山東口」〈西出中仙道〉,途經〈KSS-748〉,在瓦拉米拒絕〈一起做蕨吧〉的誘惑,不認為〈噴水池多美麗〉,想像一百年前一群〈遠離大分〉的布農族人,小心翼翼〈安渡土葛〉,在〈托馬斯的蘋果樹〉下旁觀合照的日警與警眷,爬上〈小的大水窟〉翻過中央山脈,最後一點也不躑躅地回到山下的日子。玉里大通路邊曾豎立「八通關越道路」起點標,一旁還有一支方尖碑,寫著「新高登山東口」。抵達八通關大草原時,一度生出逆向荖濃溪源流爬上玉山的念頭。背包上肩猶豫甩開,我們按計畫順著陳有蘭溪走完全線——正是為了仔細看才上路越嶺。喜愛爬山的人都明白山頭只是目的地,目的地往往不是爬山最有趣最有意思的地方。八通關越嶺道,日治三大越嶺道之一,與合歡、能高一樣,在化身熱門的健行路線前,都是用來壓制原住民族的警備道路。走進八通關越嶺道,全程不攻山頭,反而令人輕易受到時間的召喚,聽見從前在這條順著等高線爬升又低降的老路來來去去的人們的故事。山不一定非百岳不爬,文章不一定用手寫。*假設能在日本撤出臺灣前後爬上佳心的石階,人們將會看見完好但空蕩蕩的駐在所,還有療養所,推開門或許還能聞到一絲微弱的藥水味,診所才有的那種氣味,比殘存的記憶還稀淡。——〈KSS-748〉*在跟漣漪一樣隱約的泠泠水聲中,一個警察正從屋裡搬出木凳,一條大狗毛色溫潤,模樣相當健康,從駁坎間的石階走上來,踱過水池,趴落在凳子旁。……景物開始在快門前方凝固:陡急的山坡、山路旁兀立直挺的松樹、廳舍、樹木、池邊的矮植株,東來的日光與所有的陰影……——〈噴水池多美麗〉*圓鐘高掛,午後一時十分,四月二十一日,昭和八年,一九三三年。拉荷阿雷不熟悉平地世界的月日年,但熟知此時正是水鹿生產期。他想吿訴知事先生收到鹿角之時,一頭鹿嬰或許正落地。——〈遠離大分〉*有個男人蓄八字鬍,抿嘴但隱隱顯出笑意;有個年輕人折彎左臂搭在一旁同事肩上;女人盛裝但不到華麗的地步,看起來反而和山裡的日子一樣平淡;一個男孩口含食指,一個因突來的鳥鳴而分心歪頭,還有一個在快門按下的那一瞬間低頭不知在看什麼。——〈托馬斯的蘋果樹〉本書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創作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我們重返書桌:當代多元散文讀本

蔚藍文化  出版
2021/10/01 出版

閱讀讓我們向內凝視深淵,向外遠眺天地;寫作能梳理情與思,也能讓其他人知道我們所愛所信。文學家楊佳嫻為了讓學習寫作的人獲得方法,選編了二十八篇精采的文章,無論抒情文或是論說文,透過文後的每篇主編筆記,將能提供學習者最適當的導引。大學寫作課與相關課程正需要這樣的工具書,能夠讓人邁步往前,寫下去。當我們重返書桌,繼續讀,開始寫,與自我靜處,凝視內心深淵,遠眺天地,梳理情思,讓他人知道我們的所愛與所信。本書二十八篇作品回應當代的思考與感覺,啟發問題意識,展現創作的靈光與電力,篇篇精彩,在閱讀與寫作的學習路途中,能時時引發文思泉湧,每令下筆自信從容,既開闊了視野,也收獲了佳作。怎樣以一個好故事抓住你想傳遞的意義?怎樣以適當的標題、分段,引領讀者走進你的異想世界?怎樣以說明清晰不夾纏的文句,解釋歷史人物曾遭遇的困境?透過這些傑出文本,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領悟到生命的真義,閱讀把世界帶到我們面前,而寫作加深了當中的聯繫。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經典與非典:文學世紀初

周芬伶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1/05/20 出版

周芬伶的經典與非典 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的臺灣文學觀察 嚴謹的論述,不嚴謹的對談 這是典律的經典式微的時代 也是孕育非典型經典的時代 因為現在是 分歧而豐富的 二○年代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周芬伶最新文學評論力作,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年的臺灣文學觀察,對上一個世紀的經典多有新論,對新世紀的作家與作品投以犀利的眼光,並抱以深切的期待。 本書有嚴謹的論述,也有不嚴謹的對談,評論有輕有重,大約紀錄這二十年來的文學觀察,在學院內,也在學院外,在創作內,也在創作外,算是當代論學文集,重要的是抓住此時此刻,並望向未來。如果它們紛雜而跨度太大,正說明了我們的時代多麼分歧,也多麼豐富。 本書特色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周芬伶最新文學評論力作,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年的臺灣文學觀察,對上一個世紀的經典多有新論,對新世紀的作家與作品投以犀利的眼光,並抱以深切的期待。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的小宇宙:和孩子玩現代詩

韓麗蓮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0/12/25 出版

讓孩子靈犀躍動醒來寫詩這是一本渾然天成卻又饒富野味的詩菜單,結合閱讀素養與文學再創造的理路,跳脫詩文引導的窠臼,顛覆詩教學的既定訣竅。——林明進 建中名師、《起步走笨作文》作者你從沒想過,一個教學案例,從發想、設計、引導、實際活動到作品展現,可以寫得如此靈動自如,渾然天成。她以直覺生命的真誠,開啟每一個孩子心靈的宇宙。——蔡玲婉 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兼主任作者韓麗蓮長年在課堂上帶孩子們讀詩、唱詩、玩詩、跳詩,從「生活」這個大資料庫提取寫作教學的材料。她相信,將詩教融入美感教育、品德教育,一定比說教來得有趣,有趣的事才能吸引孩子置身其中,有益學習。本書精選十個詩的主題教學,十個詩歌教學的現場,篇篇文字清暢、靈思飛動,讓孩子們記起、喚醒他們屬靈的時刻,而不是教他們什麼。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微塵記

何逸琪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9/12/20 出版

從神界到人間從人情到史冊何逸琪脫台入印太入亞歐用塵世的腳步丈量人與神祕的世界Salamalaikom。她喜出望外,以結巴不熟練的華語:「妳是穆斯林?有清真寺?」「沒有。以後有機會,我們去臺北清真寺吧!」不知她解意與否,但一句Salamalaikom,天涯姊妹已咫尺。我咬著椰棗,入口暖胃,比糖漬的更加甜美。我要離開清真寺時,他們同聲問:「妳明天再來嗎?」這些教親的殷切和善,能讓過客變成常客。。酷愛南亞西亞一線的何逸琪,視異鄉女子如姊妹,以一面之緣的男子為教親。《微塵記》是何逸琪20年的旅記,足跡如遊塵,努力丈量陌生的世界,看見風景以外的風土,觸碰人群之內的人情。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凡人的山嶺

王威智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9/10/31 出版

山就是山。身為一個普通人,不打算做世間任一存在的侍者。來去山嶺不是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曾藉著山——而非在山的身上——獲得啟發,那必然是安靜,或者更安靜。「我循著採花人的視線跟他一起看,看他看什麼。我的新康與他的新康顯然不一樣。就在我一身淋漓大汗爬上三角點,細數認識的山頭,同時聆聽認得更多山頭的前輩一一指出我所陌生的山頭,那一刻或許他正出神望著我所在的新康峰頂。他當然聽不見也不必聽見絕頂上的叨絮。所有執意跋涉深入萬山者在隔著一溪一谷的他的眼裡只能淹沒於高大的山容與黛綠的山色,毫不顯眼地融進他的日常生活,變成透明得令人安心的風景。」山是臺灣最高的風景。十年之間,王威智經常出入山與森林,看見不重覆的稜線,有時爬走其上,視野大開,看見立體的臺灣島,感到一種不可取代又難以描述的狂喜的撞擊,臺灣最高風景引發的震撼比大峽谷或峽灣或無盡的沙漠複雜,夾帶著情感,就像一枚長了肉的驚嘆號。山是一面鏡,與朋友同行,也和陌生人共走,王威智在山上看見形形色色的品德。山就是山,山之於人,最大的意義或許在於啟發,而非給予或教導,這就是《凡人的山嶺》一書所描述的,一個普通人來去山嶺的紀錄,及其所見所聞所思與所感。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是說在座的各位爸媽:都是作文老師!

洪俊彥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9/10/10 出版

當孩子的作文啟蒙恩師!9 個居家必備、親子共寫、教學兼教養教作文也教做人的寫作練習週記、說明書、作息時間檢核表、計畫書、居家修繕/改善單、路線圖、遊記、企劃書、心得透過九種寫作練習,親子共寫,培養孩子——⊙實實在在的感受力⊙運用圖表整理思緒的組織力⊙結合生活與書寫的素養力⊙會思考能決斷的思辨力⊙紮實且一生受用的寫作力寫作教育工作者洪俊彥,累積十年教學功力,引進嶄新的讀寫思維,從具體生活著眼、垂手可得的現成素材著手,帶領爸媽喚醒孩子的表達潛能--融合感受、組織、素養、思辨與寫作的綜合能力。◆作文不好就去補習呀,干爸媽什麼事?→錯!只要用心,爸媽就是最好的作文老師!◆作文一定要用「寫」的,才算有練習到。→錯!就算是日常的親子對話,只要加點巧思,寫作力也會倍增!◆多讀範文,多背名言佳句就會寫作文了嘛!作文?瞎掰就好啦!→錯!讀者不是笨蛋,只有真實的感受與想法才能打動他們!◆作文不就是寫在稿紙上,分起承轉合四段的那種嗎?→錯!凡是在現實生活中用得上文字的地方,都是作文!◆學作文,不就是為了考試嗎?→錯!出了社會以後,到哪裡都需要作文! 培養實實在在的感受力,運用圖表、表格組織龐雜的思緒結合生活與寫作,為孩子打造「核心素養」教學與教養同步進行!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六歲的海洋課

廖鴻基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9/07/05 出版

海島的機會在海洋, 臺灣的機會,在轉過頭來面對海洋。 有人形容臺灣是航行於西太平洋東亞陸棚邊緣的航空母艦,只可惜這艘船上的船員,都因為怕海,而選擇躲在船艙裡,試想,這樣的一艘船將如何航行?又將航向何方? 向海發展是人類的大趨勢,大好機會已經來到島國的我們身邊,來到我們這座轉過頭來就能直接面對大海的寶島。 失去海洋的島國人民, 如同失去夢想只剩現實的人生。 我們是陸生動物,海上活動從心理到生理都需要適應和調整,這是擴大生活領域的跨界行為,當下我們會思考,必要這樣做嗎?必要如此冒險嗎? 當我們做了選擇,那就是生命成長的決心。走出去、航出去的過程,耳際常有濤聲,視野在海面漂泊,心思繫在漂泊深處,我們也許會聽見一首洄瀾的曲子,遇見船邊上演的一齣戲,這航海、遊海、看海的過程,內心將得到有別於陸地的滋養,海洋於是和「生命教育」有了直接牽連。 接觸後會想要認識,認識後會想要關心,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海島上有許多人不願意接觸海,也不願意認識海?轉過頭來就是美麗的風景,為何轉不過來?於是有人去說明、去鼓吹:不過冒一點險,付出點代價,就有海闊天空的機會。這就是「海洋教育」。 地球有45億年歷史,至於海洋年齡,從45億歲到只有1億歲的說法都有,無論如何,以一本書,幾萬個字,要介紹如此寬廣深邃的海洋,絕對是不夠的。本書以海洋教育的期望出發,提供給青少年參考的海洋讀本,誠摯希望臺灣的年輕一代,未來能成為真正以海為榮的島國子民。---廖鴻基 ◎本書特色 1.首部針對年輕世代設計的海洋臺灣文化讀本,耙梳既往被忽略(刪節、隱匿)的歷史、以全新視角開展多面向主題、重新詮釋海洋與臺灣島嶼的關係,讓年輕世代將此特殊性化為競爭優勢。 2.為年輕世代建構一個「去陸地中心」的海洋臺灣史觀。翻轉附屬、偏狹的島國情結為積極、遼闊的海洋意識。重新錨定臺灣於(世界)海洋的定位,等同於建構臺灣主體論述的第一步。 3.摒除大量資訊數據的堆砌,以邏輯嚴謹但不失趣味的文字風格,培養年輕世代對出版內容之閱讀興趣與識讀力,進而對海洋文化產生共感與認同。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寫作第一課:從閱讀起跑

蔚藍文化  出版
2018/09/05 出版

閱讀是一切的起點: 認識自我,理解他人,看見世界,28篇重磅文章帶你朝目標前進! 為什麼要寫作? 也許為了記錄生活、分享經驗, 也許有話想說、有心創作, 也許,只為了作文成績。 無論目的為何,提筆之前請問問自己: 我有材料可寫嗎——最近看了什麼、想了什麼? 我有技巧能寫嗎——能否將這些感受和思索寫得清楚、寫得好看? 閱讀,就是解答 面對寫作,常有學生疑惑:已經非常勤奮督促自己練習作文,為什麼還是沒有進步? 沒有進步的關鍵在於:只有寫而沒有讀。在寫作的路上走得越久,越能發現文字技巧容易學習,但是宏大的視野、深刻的識見很難達到。 一個人若是沒有變得更「大」,寫出來的文章也很難變大;若是沒有累積見識,就寫不出主題深遠的文章。而讓自己變得更大、更淵博浩瀚的第一步,就是閱讀。 閱讀與寫作的強力推手建國中學國文科凌性傑、臺南一中國文科林皇德老師,精選 28 篇兼具知性分析與感性抒發的名家文章,並逐一撰寫賞析、提示要點,從中延伸「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世界」的重要課題,幫助寫作學習者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思考與體會。 這28篇文章,除了展現作家各異其趣的精神境界,他們梳理情感的方式、發出議論的聲腔,有的能引起共鳴,有的讓人想與之辯論,更幸福的是,能指引我們繼續追問那些關於情感與思想的議題,不但豐富了平凡生活,也讓思索變得更有能量。 透過閱讀和寫作,重新發現自己,讓思想發光、讓感情發熱。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彼岸過迄

夏目漱石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15/07/06 出版

「我不願借用流行語作為自己作品的商標, 只想寫出具有自我風格的作品。」──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最具冒險意圖的長篇小說! 繁體中文版百年首譯   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中島國彥 權威註解/專文導讀   作家到底是作家,觀察力也是出人意表, 對於事件的獨特詮釋也和普通人不一樣, 也許具有這種特點才能夠寫出這些精采的故事吧!──〈澡堂之後.五〉   就寫作脈絡來說,《彼岸過迄》可說是夏目漱石以「修善寺大病」為界,重新展開寫作生涯的作品,不但凝縮了他所有的寫作形式,也適妥地呈現了各式內容,使得這部作品被稱為夏目漱石寫作生涯的轉捩點。   本書寫作歷程,從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1月2日至4月29日,分別在《東京朝日新聞》和《大阪朝日新聞》連載118回。後來由春陽堂發行單行本小說,出刊時正是「明治」年號改為「大正」的1912年9月15日。當時的親筆手稿至今仍由岩波書店珍藏。   本書以描述知識分子須永自我意識的苦惱為主,〈須永的話〉一章曾經在漱石的弟子鈴木三重吉自費出版《現代名作集》系列時,特別獨立收錄成冊。但論及這部作品的有趣之處時,普遍認為小說中對主人公敬太郎所處的都市空間、交通網及通訊網的如實呈現,更為本書帶來豐饒的趣味。──前田愛《都市空間中的文學》一書中,就曾以耐人尋味的「假象之街」來剖析本書。   而關於創新手法,作者自己在〈有關《彼岸過迄》〉一文中,談及「把各自獨立的短篇小說組合成一部長篇小說,以這樣的結構作為新聞小說也許會收到意外有趣的效果吧!」   如同他的理念,整部小說各章的長度、形式和語調並不統一,彼此之間以如同鎖鍊連結的形式和巧妙伏筆聯貫,解謎般地展開故事過程,讓小說產生多重的變化和趣味。   岩波書店正式授權.中島國彥權威註解 日本語文歷經百年的變化,寫作當下與現今字詞使用略有出入,本書輔以早稻田大學文學院教授的註解,讓閱讀更貼近作者原意。除遣詞用字外,大量的社會文化背景補充,也帶領讀者走進主人公敬太郎的世界,彷彿親臨百年前的東京。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