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 類別 ,共計20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在另一條路上

郭英聲  著
大辣  出版
2025/11/01 出版

◎「這本書裡,有很多女人,裸體的女人。但並不是我的戀愛紀錄。」 ◎ 當代攝影大師郭英聲404張 美感、性感,並帶有愛情感的照片。◎ 一個孤獨、寂寞的人,如何同時燃燒自己的熱情與激情,並希望帶給讀者沒有距離的療癒。曾經有人說,旅途中的男女都是寂寞的,而攝影大師郭英聲,一直不論自己是否在旅途上,都選擇將自己抛擲在寂寞中激情地滾動。《在另一條路上》,是郭英聲以劇烈燃燒的熱情、毫不修飾的直觀,拍下那些在他生命風景中邂逅過的女孩子們。那些人有的和郭英聲有不止一般的關係,有的只是他很好的女性朋友。而不論她們在海邊、樹林、沙漠、都市,或是汽車後座、旅館床上、郭英聲讓她們的身體幻化為底片上顏料,勾勒出裸露中寧靜的坦白,以及在時間夾縫中綻放的愛情感。在孤獨、寂寞、熱情和流浪之中,郭英聲相信的美是真實的。《在另一條路上》裡有郭英聲以404張照片敘述的故事,也有他深層剖白內心的文字,寫出他如何沉浸在孤獨與寂寞中,卻追求激情與快感的人生。郭英聲說:「這一次編出來的書,給我自己很不一樣的感覺。我從來沒有看自己的作品有這樣的經驗。以前所有作品,不管雜誌或展覽,都用非常大的版面展出。照片也處理得太乾淨,好像有點潔癖。這次我的作品被這樣處理,因為從來沒這樣看過,也讓我重新面對自己。不只因為版面比較小,要仔細看;也因為很多照片的連續,讓我看到其中的『連結』。」對於讀者,他也這樣希望:「我希望絕大部分人看到我拍的這些女性照片時,會覺得很美,很性感,很好看,而且很特別。不是那種奇怪擺姿勢的模特兒,也不是接近色情處理的那類照片。我覺得美是絕對存在的,而且裡面還有我的一些基本元素:疏離感、超現實,甚至荒謬的東西,都還是有。對我來說,分享這些作品給讀者,是希望大家感受到把書拿在手上,翻著看,照片是屬於你的,不是虛無的東西。所有的孤獨和寂寞,熱情和流浪,和你是沒有距離的。或許,也因此,你會體會到另一種療癒。這是在另一條路上的我所希望的。」

79 特價9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在另一條路上

郭英聲  著
大辣  出版
2025/11/01 出版

◎「這本書裡,有很多女人,裸體的女人。但並不是我的戀愛紀錄。」 ◎ 當代攝影大師郭英聲404張 美感、性感,並帶有愛情感的照片。◎ 一個孤獨、寂寞的人,如何同時燃燒自己的熱情與激情,並希望帶給讀者沒有距離的療癒。曾經有人說,旅途中的男女都是寂寞的,而攝影大師郭英聲,一直不論自己是否在旅途上,都選擇將自己抛擲在寂寞中激情地滾動。《在另一條路上》,是郭英聲以劇烈燃燒的熱情、毫不修飾的直觀,拍下那些在他生命風景中邂逅過的女孩子們。那些人有的和郭英聲有不止一般的關係,有的只是他很好的女性朋友。而不論她們在海邊、樹林、沙漠、都市,或是汽車後座、旅館床上、郭英聲讓她們的身體幻化為底片上顏料,勾勒出裸露中寧靜的坦白,以及在時間夾縫中綻放的愛情感。在孤獨、寂寞、熱情和流浪之中,郭英聲相信的美是真實的。《在另一條路上》裡有郭英聲以404張照片敘述的故事,也有他深層剖白內心的文字,寫出他如何沉浸在孤獨與寂寞中,卻追求激情與快感的人生。郭英聲說:「這一次編出來的書,給我自己很不一樣的感覺。我從來沒有看自己的作品有這樣的經驗。以前所有作品,不管雜誌或展覽,都用非常大的版面展出。照片也處理得太乾淨,好像有點潔癖。這次我的作品被這樣處理,因為從來沒這樣看過,也讓我重新面對自己。不只因為版面比較小,要仔細看;也因為很多照片的連續,讓我看到其中的『連結』。」對於讀者,他也這樣希望:「我希望絕大部分人看到我拍的這些女性照片時,會覺得很美,很性感,很好看,而且很特別。不是那種奇怪擺姿勢的模特兒,也不是接近色情處理的那類照片。我覺得美是絕對存在的,而且裡面還有我的一些基本元素:疏離感、超現實,甚至荒謬的東西,都還是有。對我來說,分享這些作品給讀者,是希望大家感受到把書拿在手上,翻著看,照片是屬於你的,不是虛無的東西。所有的孤獨和寂寞,熱情和流浪,和你是沒有距離的。或許,也因此,你會體會到另一種療癒。這是在另一條路上的我所希望的。」

特價8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素直設計Book Design:楊啟巽作品集1996-2022:Yang Chi-Shun Collection

楊啟巽  著
大辣  出版
2023/02/09 出版

★「這本書豐美雅緻,推薦是我的榮幸!」──林懷民★「喜歡他設計的外衣在風中佇立飄飛的身影。」──初安民★「一直沒有忘記當年收到《弱滋味》封面時的感動。」──林裕森★「彷彿蘇東坡筆下的〈花影〉詩,重重疊疊,無一不美。」──蔡璧名★「當下驚豔,就此傾心。」──葉怡蘭金牌美術設計師楊啟巽的創作之路累積三十年創作,從上千作品中精選兩百本剖析設計概念,從封面、內文排版、裝訂到用紙,一一解密一本書出版的重要過程「他設計的外衣,安靜溫煦如春日陽光。」──初安民本書約有兩百本書的介紹,分為四大部分:文學創作、攝影紀實╱電影、生活風格、圖像小說╱漫畫與其他Part 1文學創作Literary Creation設計其實是一種理解和轉譯文本後的創作,重新導回了書的題旨內涵,這牽涉到詮釋的問題,一本書的封面它面對的是作者、設計者、編輯、通路、讀者。楊啟巽在平面設計的世界中注入自己的態度和意念,隨著視覺符號的指引和暗示,也同時抵達一個意象的世界,讓讀者在進行文字閱讀時,可以同時咀嚼視覺開啟的興味。在諸多封面之中,不只是視覺的饗宴,其實更深地觸動某種時間的印記或封印。Part 2攝影紀實╱電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 Movie圖文如何在紙本呈現,或是以文為主、圖為輔,或以圖為主、文為輔,在文圖方面勢均力敵、各有所表,如何做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很不容易。楊啟巽在了解書籍內容後,即能掌握到全書精神,設計出相得益彰的封面、扉頁、內頁版型,讓這書猶如心靈之旅般的、帶領讀者循序漸進,踏入一個由紙本構建、包括有宗教、建築、美術、攝影甚至文學的綺麗世界。Part 3生活風格Life Style圖文書的呈現難度頗高,楊啟巽能將龐雜圖文內容格式在有限頁數裡,卻一點不曾因此走向繁複,反是更簡致、更精煉,在有限頁數裡,透過簡約洗練的塊面分割、圖文對映、有致留白,使全書流露悠悠迷人的雅逸寧謐之風,且在舒坦鋪排鋪陳成宛若生活散文書般的從容寫意。這是,見山又是山之境。好設計,靠的當不是一味強烈的線條、色彩、圖案的勾勒堆砌,而是尺度、量體的微妙位置、比例的對應與交映,方見耐人尋味餘韻無窮。Part 4圖像小說╱漫畫Graphic Novel, Comic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是近十年,台灣漫畫與世界漫畫無接軌的途徑。而大辣二十年的出版之旅,近二百本書(一半是圖像小說╱漫畫),超過八成均由楊啟巽主掌視覺與設計。簡單來說,大辣的風格樣貌,就這麼在路上,彼此互動激盪一點一滴的成形。知道他對漫畫的熱愛與癡迷,遂開展了歐洲漫畫迷人的風景,以及台灣漫畫家獨樹一格的創作風采,有麥人杰、鄭問、小莊、常勝、曾正忠……一起走向國際舞台。★「這本書豐美雅緻,推薦是我的榮幸!」──林懷民楊啟巽從事書籍設計三十多年,已經累計作品超過千本以上,且獲獎無數,獲得多方肯定,與很多知名作家、攝影師、漫畫家合作,郝明義、初安民、鄭問、范毅舜、葉怡蘭、林裕森、吳繼文、杜可風、李劼、廖亦武、劉大任、阮義忠、楊凡、王文興、謝三泰、國光劇團、聖嚴法師、陳雪、蔡璧名、廖為民、王鼎鈞、林懷民、王拓、朱敬一、白先勇、余杰、廖志峰、賴香吟、李桐豪、麥人杰、常勝、小莊……合作過的出版社有大塊文化、大辣出版、允晨文化、天下雜誌出版、麥田、時報文化、愛米粒、東美、積木、印刻、木馬、馬可孛羅……作品類型涵蓋廣泛,有詩、有小說、有文學、有傳記、有漫畫、有攝影、有酒、有美食、有生活、有戲劇、有電影、有音樂……楊啟巽都能一一解構,設計出最合宜的「外衣」。書籍設計牽涉元素甚廣,除了作者原創的圖文以及與編輯的概念之外,而將這些元素的組成便是設計,除了要配合內容外,全書呈現還牽涉到印刷、裝幀、用紙、還有特殊加工……以及與印務、印刷廠的合作,才能成就一本書。本書收錄了1996年到2022年間所完成的作品,所選的每件作品都是他喜歡的模樣。從早期的色彩繽紛、圖素滿滿,到後期的一切素簡、白底至上。

9 特價18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素直設計Book Design

楊啟巽  著
大辣  出版
2023/02/09 出版

★「這本書豐美雅緻,推薦是我的榮幸!」──林懷民★「喜歡他設計的外衣在風中佇立飄飛的身影。」──初安民★「一直沒有忘記當年收到《弱滋味》封面時的感動。」──林裕森★「彷彿蘇東坡筆下的〈花影〉詩,重重疊疊,無一不美。」──蔡璧名★「當下驚豔,就此傾心。」──葉怡蘭金牌美術設計師楊啟巽的創作之路累積三十年創作,從上千作品中精選兩百本剖析設計概念,從封面、內文排版、裝訂到用紙,一一解密一本書出版的重要過程「他設計的外衣,安靜溫煦如春日陽光。」──初安民本書約有兩百本書的介紹,分為四大部分:文學創作、攝影紀實╱電影、生活風格、圖像小說╱漫畫與其他Part 1文學創作Literary Creation設計其實是一種理解和轉譯文本後的創作,重新導回了書的題旨內涵,這牽涉到詮釋的問題,一本書的封面它面對的是作者、設計者、編輯、通路、讀者。楊啟巽在平面設計的世界中注入自己的態度和意念,隨著視覺符號的指引和暗示,也同時抵達一個意象的世界,讓讀者在進行文字閱讀時,可以同時咀嚼視覺開啟的興味。在諸多封面之中,不只是視覺的饗宴,其實更深地觸動某種時間的印記或封印。Part 2攝影紀實╱電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 Movie圖文如何在紙本呈現,或是以文為主、圖為輔,或以圖為主、文為輔,在文圖方面勢均力敵、各有所表,如何做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很不容易。楊啟巽在了解書籍內容後,即能掌握到全書精神,設計出相得益彰的封面、扉頁、內頁版型,讓這書猶如心靈之旅般的、帶領讀者循序漸進,踏入一個由紙本構建、包括有宗教、建築、美術、攝影甚至文學的綺麗世界。Part 3生活風格Life Style圖文書的呈現難度頗高,楊啟巽能將龐雜圖文內容格式在有限頁數裡,卻一點不曾因此走向繁複,反是更簡致、更精煉,在有限頁數裡,透過簡約洗練的塊面分割、圖文對映、有致留白,使全書流露悠悠迷人的雅逸寧謐之風,且在舒坦鋪排鋪陳成宛若生活散文書般的從容寫意。這是,見山又是山之境。好設計,靠的當不是一味強烈的線條、色彩、圖案的勾勒堆砌,而是尺度、量體的微妙位置、比例的對應與交映,方見耐人尋味餘韻無窮。Part 4圖像小說╱漫畫Graphic Novel, Comic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是近十年,台灣漫畫與世界漫畫無接軌的途徑。而大辣二十年的出版之旅,近二百本書(一半是圖像小說╱漫畫),超過八成均由楊啟巽主掌視覺與設計。簡單來說,大辣的風格樣貌,就這麼在路上,彼此互動激盪一點一滴的成形。知道他對漫畫的熱愛與癡迷,遂開展了歐洲漫畫迷人的風景,以及台灣漫畫家獨樹一格的創作風采,有麥人杰、鄭問、小莊、常勝、曾正忠……一起走向國際舞台。★「這本書豐美雅緻,推薦是我的榮幸!」──林懷民楊啟巽從事書籍設計三十多年,已經累計作品超過千本以上,且獲獎無數,獲得多方肯定,與很多知名作家、攝影師、漫畫家合作,郝明義、初安民、鄭問、范毅舜、葉怡蘭、林裕森、吳繼文、杜可風、李劼、廖亦武、劉大任、阮義忠、楊凡、王文興、謝三泰、國光劇團、聖嚴法師、陳雪、蔡璧名、廖為民、王鼎鈞、林懷民、王拓、朱敬一、白先勇、余杰、廖志峰、賴香吟、李桐豪、麥人杰、常勝、小莊……合作過的出版社有大塊文化、大辣出版、允晨文化、天下雜誌出版、麥田、時報文化、愛米粒、東美、積木、印刻、木馬、馬可孛羅……作品類型涵蓋廣泛,有詩、有小說、有文學、有傳記、有漫畫、有攝影、有酒、有美食、有生活、有戲劇、有電影、有音樂……楊啟巽都能一一解構,設計出最合宜的「外衣」。書籍設計牽涉元素甚廣,除了作者原創的圖文以及與編輯的概念之外,而將這些元素的組成便是設計,除了要配合內容外,全書呈現還牽涉到印刷、裝幀、用紙、還有特殊加工……以及與印務、印刷廠的合作,才能成就一本書。本書收錄了1996年到2022年間所完成的作品,所選的每件作品都是他喜歡的模樣。從早期的色彩繽紛、圖素滿滿,到後期的一切素簡、白底至上。

特價14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藍調之王:羅伯.強生

梅佐  著
大辣  出版
2022/08/01 出版

不只魔鬼和十字路「三角洲藍調之王」羅伯.強生的故事美國傳奇藍調鬼才――羅伯・強生Robert Johnson馬世芳【導讀】、舒國治【後記】「只要有靈魂,你就能夠聽懂藍調。」影響巴布.狄倫、艾力克.克萊普頓等後世無數音樂人孕育美國流行音樂的藍調大師羅伯.強生(Robert Johnson, 1911-1938)是一位美國藍調吉他手、音樂家、詞曲作家,留下的作品雖不多,但仍影響很多知名樂手,包括民謠詩人巴布・狄倫(Bob Dylan)、吉他大師艾力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稱他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藍調歌手」,滾石唱片雜誌也將他評選為「百大吉他手」之一。他所創作的歌曲更被許多藍調歌手和知名樂手傳唱,如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重新詮釋的〈Love in vain〉,還有約翰.梅爾(John Mayall)、艾力克・克萊普頓、佛利伍.麥克(Fleetwood Mac)等皆有翻唱。逝世後被譽為「三角洲藍調之王」,是藍調音樂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羅伯.強生的音樂被遺忘了好幾十年,直到1961年,哥倫比亞唱片重新整理他的錄音發行合輯《三角洲藍調之王》(King of the Delta Blues),讓他一舉出名,歌迷、獎項、各種稱號榮耀紛至沓來,在1980年入選第一批藍調名人堂;1986年他的傳記電影《十字路口》(Crossroads);1991年英國電視紀錄片《尋找羅伯.強生》(The Search For Robert Johnson);2003年被滾石雜誌列為《史上最偉大的100位吉他手》;2006年獲選葛萊美終身成就獎;2019年出版傳記《跳出魔鬼之地》(Up Jumped the Devil: The Real Life of Robert Johnson),以及《重現:十字路口的惡魔》電影等。三角洲藍調――棉花田的憂鬱本書由法國知名漫畫作者梅佐(Mezzo)與音樂評論人杜邦(Jean Michel Dupont)聯手,帶領我們回到1930年代的美國南方,那個由棉花田、鐵路與密西西比河交織之處。藍調就在這片土地上,由黑人農奴在工作之餘,半自憐半哀號的述說著男歡女愛與命運不濟。這本圖像小說猶如漫畫大師Robert Crumb藝術風格令人讚嘆,完全用黑色墨水完成,其暗黑發人深思,描繪出羅伯‧強生一生傳奇故事。第一頁展示一幅巧妙的黑白畫,描繪了羅伯‧強生在他的巔峰時期,自信而衣冠楚楚,他穿著一件光滑的條紋西裝,手拿著吉他,嘴裡叼著一支煙,在興高采烈的人群中表演,讓人只關注約翰遜的臉……遊走於密西西比鐵路與棉花田之間徘徊於教堂與撒旦的邊緣縱情於創作、音樂、酒精與女人藍調之王的羅伯.強生出生於1911年,他的命運與時代的黑人農奴沒什麼分別,輾轉於母親與繼父之間,流離在密西西比三角洲。當他的生命止於27歲,卻使後代無數爵士與搖滾音樂人推崇……他的人生,在什麼時候轉彎的呢?是在密西西比棉花田裡的那個十字路口,與撒旦相遇那時嗎?那個以高超的吉他技藝、詞曲創作能力及世間的聲名作為籌碼,用生命來做的那場交易……書末收錄羅伯.強生七首創作歌詞,以及梅佐以炭筆畫勾勒出迷人的三角洲藍調背景。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

大辣  出版
2022/01/26 出版

老蘭陵 新故事蘭陵劇坊經典作品《演員實驗教室》傳奇再現1980年代,蘭陵劇團,一個臺灣現代劇場的開始金士傑、李立群、李國修、楊麗音、游安順等,眾多演員╱編劇╱導演戲碼,都從這個劇場出發!《演員實驗教室》是1983年蘭陵創作經典劇碼,40年後,老友新秀重聚,演出生命中的一個片刻……★《演員實驗教室》2022年3月在臺灣開始巡演(國家戲劇院、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1983-2022此戲為蘭陵最該重演之戲碼,它敘述著演員的人生,誠誠實實,一層一層往心裡尋覓。――李國修(1955-2013,蘭陵劇坊團員、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演員實驗教室》的演出是一場夢幻之旅,亦是對青春的最後一次回望。――金士傑(演員、導演)這版的《演員實驗教室》,堪稱金寶在舞臺上寫的一首散文詩,大夥則是不經意合力完成了一部臺灣斷代史。――馬汀尼(曾任北藝大戲劇系所主任暨研究所所長)原名為耕莘實驗劇場的蘭陵,從1977年開始醞釀、1980年正式成立,在這約莫十年的運作過程中,曾推出多部影響臺灣劇場歷史的經典作品,包括《荷珠新配》《貓的天堂》等,而當年從蘭陵劇坊出身的表演者或導演,如今也都成為臺灣當代劇場的大師級人物,如金士傑、李國修、劉若瑀、馬汀尼、楊麗音、趙自強、李永豐等人蘭陵劇坊培育了不少人才,包括杜可風、李天柱、顧寶明、李立群等演藝圈實力派演員,1991年劇團解散之後,開枝散葉孕育出至少15個臺灣劇團誕生,包括屏風表演班、優人神鼓、表演工作坊、紙風車劇團、如果兒童劇團等,讓臺灣的表演藝術得以百花齊放,影響深遠。蘭陵劇坊推出新版舞臺劇《演員實驗教室》,規劃以十四段的演出,以集體創作的方式來重現他們如何走進劇場這條路,如何成為蘭陵人的故事,這些片段不僅代表著他們的個人生命歷程,也直接呈現出臺灣社會的變遷,不管是思想的或是生活上的,也因為這些人對臺灣劇場的代表性,更可從中看到臺灣表演藝術發展的過程,可說是ㄧ個深具意義的演出。關於《演員實驗教室》蘭陵劇團的推手――吳靜吉博士表示:「基本上大家的人生不管怎樣改變,都有個基調,然後有變奏。隨著年齡、隨著關係、隨著環境互動或整個大環境變化,你開始會有一些變奏。我常常覺得,這個《演員實驗教室》從以前到現在(1983-2018),每一個人到某個年齡的時候都應該來一次這樣的自我探索,然後去發現,讓自己再……我們叫『清償』,把自己整個過去清償一次,看看能夠在未來怎麼樣做一些指引。」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首演時間:2018年5/4(五) ~ 5/6(日)地點:國家戲劇院主辦單位:國家兩廳院藝術總顧問:吳靜吉導演/編劇統籌:金士傑副導演/演員:劉若瑀、馬汀尼演員:金士傑、卓明、王仁里、楊麗音、鄧安寧、趙自強、游安順、陳芑旂、柯清心、王耿瑜、賀四英、邱俊龍、黃哲斌等人導演金士傑(金寶)還記得1983年4月3日那天晚上在南海路的藝術館,看完《演員實驗教室》,坐中興號回嘉義的興奮。我在筆記上寫著:「終於看到一齣戲該有的樣子。」我自己的人生戲碼,也從此改變。2018年5月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為了「蘭陵40」,召集了老夥伴,一年前開始籌備,導演金寶(金士傑)在2017年6月就出了許多充滿個人風格的問題,要演員回答:「和戲劇的初戀故事?為什麼你是現在的你?你喜歡嗎?不喜歡嗎?你愛甚麼?怕甚麼?最難為情?惹你失眠的╱一個謊言、一個背德、一個圓滿、一個高潮╱一個有關健康/靈魂的問題╱一個和劇場有關的小故事╱我與性感的關係╱我與偉大/死亡 最靠近的一次?╱我與憂鬱╱最痛/最快樂的一天╱最難忘的一張臉/最喜歡的一堂課。」這些提問,讓這些人站上舞臺,回首自身,悲喜坦然。忽忽四十年過去,原來的這群人已過了人生折返點,有些繼續著演員的身分、有人去教表演、有人去拍電影、有人做出版、有人畫畫甚至餐飲……大家在人生的舞臺上,各自精采、各自有趣。就像馬汀尼當年在節目單上說的:「起初喜歡演戲,只是覺得跟自己很多『症狀』相似,後來發現病痛和生活盤纏不清。」既名為實驗,其意義在於對過程的重視更勝結果,或是說:不預設結果好壞,但對未來抱有期待。一如人生,我們從來不知道劇本的結局!當創作的按鈕被啟動,每位蘭陵人都用一種絕對原創的方式去面對之後的人生和工作。這段劇場生活,讓大家理解,如何活生生的活著,才是重點。蘭陵劇坊,創立於1980年,是臺灣第一個業餘的實驗劇團,為臺灣小劇場運動的主要推動者,蘭陵劇坊在1990年停止活動,1991年解散。有了劇場的演出,這個戲開始活出她自己的樣貌,有了一本書,用來記錄一齣戲,我們看到了演員的人生,與幕後光景,以及這數十年的成長時光。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 足跡2018 5/4.5.6 臺北╱10/23.24烏鎮╱11/16.17北京20194/29.30 5/1 上海╱7/20.21 西安╱8/30.31 廈門╱9/29. 30 成都2022臺中 國家歌劇院 3月11.12.13日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3月18.19.20日臺北 國家戲劇院 4月1.2.3日

9 特價7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

大辣  出版
2022/01/26 出版

老蘭陵 新故事蘭陵劇坊經典作品《演員實驗教室》傳奇再現1980年代,蘭陵劇團,一個臺灣現代劇場的開始金士傑、李立群、李國修、楊麗音、游安順等,眾多演員╱編劇╱導演戲碼,都從這個劇場出發!《演員實驗教室》是1983年蘭陵創作經典劇碼,40年後,老友新秀重聚,演出生命中的一個片刻……★《演員實驗教室》2022年3月在臺灣開始巡演(國家戲劇院、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1983-2022此戲為蘭陵最該重演之戲碼,它敘述著演員的人生,誠誠實實,一層一層往心裡尋覓。――李國修(1955-2013,蘭陵劇坊團員、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演員實驗教室》的演出是一場夢幻之旅,亦是對青春的最後一次回望。――金士傑(演員、導演)這版的《演員實驗教室》,堪稱金寶在舞臺上寫的一首散文詩,大夥則是不經意合力完成了一部臺灣斷代史。――馬汀尼(曾任北藝大戲劇系所主任暨研究所所長)原名為耕莘實驗劇場的蘭陵,從1977年開始醞釀、1980年正式成立,在這約莫十年的運作過程中,曾推出多部影響臺灣劇場歷史的經典作品,包括《荷珠新配》《貓的天堂》等,而當年從蘭陵劇坊出身的表演者或導演,如今也都成為臺灣當代劇場的大師級人物,如金士傑、李國修、劉若瑀、馬汀尼、楊麗音、趙自強、李永豐等人蘭陵劇坊培育了不少人才,包括杜可風、李天柱、顧寶明、李立群等演藝圈實力派演員,1991年劇團解散之後,開枝散葉孕育出至少15個臺灣劇團誕生,包括屏風表演班、優人神鼓、表演工作坊、紙風車劇團、如果兒童劇團等,讓臺灣的表演藝術得以百花齊放,影響深遠。蘭陵劇坊推出新版舞臺劇《演員實驗教室》,規劃以十四段的演出,以集體創作的方式來重現他們如何走進劇場這條路,如何成為蘭陵人的故事,這些片段不僅代表著他們的個人生命歷程,也直接呈現出臺灣社會的變遷,不管是思想的或是生活上的,也因為這些人對臺灣劇場的代表性,更可從中看到臺灣表演藝術發展的過程,可說是ㄧ個深具意義的演出。關於《演員實驗教室》蘭陵劇團的推手――吳靜吉博士表示:「基本上大家的人生不管怎樣改變,都有個基調,然後有變奏。隨著年齡、隨著關係、隨著環境互動或整個大環境變化,你開始會有一些變奏。我常常覺得,這個《演員實驗教室》從以前到現在(1983-2018),每一個人到某個年齡的時候都應該來一次這樣的自我探索,然後去發現,讓自己再……我們叫『清償』,把自己整個過去清償一次,看看能夠在未來怎麼樣做一些指引。」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首演時間:2018年5/4(五) ~ 5/6(日)地點:國家戲劇院主辦單位:國家兩廳院藝術總顧問:吳靜吉導演/編劇統籌:金士傑副導演/演員:劉若瑀、馬汀尼演員:金士傑、卓明、王仁里、楊麗音、鄧安寧、趙自強、游安順、陳芑旂、柯清心、王耿瑜、賀四英、邱俊龍、黃哲斌等人導演金士傑(金寶)還記得1983年4月3日那天晚上在南海路的藝術館,看完《演員實驗教室》,坐中興號回嘉義的興奮。我在筆記上寫著:「終於看到一齣戲該有的樣子。」我自己的人生戲碼,也從此改變。2018年5月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為了「蘭陵40」,召集了老夥伴,一年前開始籌備,導演金寶(金士傑)在2017年6月就出了許多充滿個人風格的問題,要演員回答:「和戲劇的初戀故事?為什麼你是現在的你?你喜歡嗎?不喜歡嗎?你愛甚麼?怕甚麼?最難為情?惹你失眠的╱一個謊言、一個背德、一個圓滿、一個高潮╱一個有關健康/靈魂的問題╱一個和劇場有關的小故事╱我與性感的關係╱我與偉大/死亡 最靠近的一次?╱我與憂鬱╱最痛/最快樂的一天╱最難忘的一張臉/最喜歡的一堂課。」這些提問,讓這些人站上舞臺,回首自身,悲喜坦然。忽忽四十年過去,原來的這群人已過了人生折返點,有些繼續著演員的身分、有人去教表演、有人去拍電影、有人做出版、有人畫畫甚至餐飲……大家在人生的舞臺上,各自精采、各自有趣。就像馬汀尼當年在節目單上說的:「起初喜歡演戲,只是覺得跟自己很多『症狀』相似,後來發現病痛和生活盤纏不清。」既名為實驗,其意義在於對過程的重視更勝結果,或是說:不預設結果好壞,但對未來抱有期待。一如人生,我們從來不知道劇本的結局!當創作的按鈕被啟動,每位蘭陵人都用一種絕對原創的方式去面對之後的人生和工作。這段劇場生活,讓大家理解,如何活生生的活著,才是重點。蘭陵劇坊,創立於1980年,是臺灣第一個業餘的實驗劇團,為臺灣小劇場運動的主要推動者,蘭陵劇坊在1990年停止活動,1991年解散。有了劇場的演出,這個戲開始活出她自己的樣貌,有了一本書,用來記錄一齣戲,我們看到了演員的人生,與幕後光景,以及這數十年的成長時光。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 足跡2018 5/4.5.6 臺北╱10/23.24烏鎮╱11/16.17北京20194/29.30 5/1 上海╱7/20.21 西安╱8/30.31 廈門╱9/29. 30 成都2022臺中 國家歌劇院 3月11.12.13日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3月18.19.20日臺北 國家戲劇院 4月1.2.3日

特價59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千年一問CHEN UEN:鄭問紀錄片(全書)

大辣  出版
2020/09/02 出版

一個人,創造一個江湖他的作品,讓我們跟千古英雄有了共同的呼吸風靡亞洲的漫畫家 鄭問謹獻給所有對夢想赤誠的你致敬鄭問重磅級的訪談陣容台灣╱張大春、林崇漢、馬利(郝明義)、黃健和、黃強華、黃博弘、蕭言中、鍾孟舜、練任、陳志隆……日本╱栗原良幸、新泰幸、森田浩章、宮路洋一、千葉徹彌、池上遼一、高橋努、寺田克也……香港╱黃玉郎、馬榮成、溫紹倫、陳景團、鍾英偉、馮志明、劉偉強、陳某……中國╱雷軍、沈烽亮、代志強、鄒濤、商偉光、李凱、李磊、禹海蓮、宗祥智、鄭允、蔣曉光……「我想呈現鄭問身為『人』的樣貌,他的起落、孤寂、壓抑、驕傲,時不我予。」――王婉柔(《千年一問》電影導演)鄭問的創作天分、畫技至今無人能超越,每一部作品皆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他身後留下的江湖故事,重溫起來依然令人悸動不已。他趕上了台灣本土漫畫最燦爛的時代,卻也經歷了最欲振乏力的時代。他懷抱理想,卻不被大環境厚待,一生不斷地找尋能夠全然肯定他的舞台。路追尋鄭問的足跡,我們想用紀錄片訴說他的故事。鄭問一生低調創作,鮮少受訪,甚至被曾經的書迷漸漸忘卻;不願看見鄭問的筆墨被時間洗去,在他離世的隔年,毅然踏上《千年一問》的追尋旅程。追逐鄭問的創作足跡,從畫室助手、日本漫畫同業、出版社編輯們的真摯吐露,重現鄭問對創作的執著與熱愛。「歷史從來是為了被遺忘而寫,然而跨越千古再起的感動是可以隨時被喚起的。」★最完整的鄭問傳記本書以文字拼湊完整鄭問的創作歷程,並涵蓋紀錄片135分鐘之外。從鄭問紀錄片拍攝計畫的緣起開始,由主創者的訪談帶出鄭問紀錄片欲探討切入的角度,如何從一個喜歡畫畫的人,變成一位畫漫畫的人,從鄭進文到鄭問,對於視覺創作的追求是什麼?而又如何透過與他一起生活的人認識他對藝術的執迷專注,與為人處事的知情重義。導演王婉柔帶著劇組實地走訪,台灣、日本、香港、北京、珠海,蒐集曾經與鄭問交集過的人事物,是鄭問遠征異鄉的輝煌、技壓群雄的風光。但盛名背後,是他體力與創意的烈火燃燒、他的好勝與倔強、他的千嘗萬試、他的艱苦卓絕、他的好學勤讀,以及時刻將自己逼到極致;盛名底下的小縫隙中,還躲藏著各式各樣細微的情緒——壓抑、疑懼、沮喪、虛懷、狂烈、欲求而不得——這些是每個創作者都有過的私密時刻,於外卻不一定看得到。於外,鄭問心中的英雄是堅持、有道理、有禮貌。在每個他露臉的公開影像紀錄中,你果真看到一位謙虛有禮的漫畫家,那是他要求自己的理想典範,卻何嘗不是一個枷鎖?諸多看似背反的、矛盾的東西,集合在一位創作者身上,卻又如此真誠。戴著腳鐐跳舞,他在枷鎖箝制下還是如此勇敢奮力、挑戰極限,要創造出讓人會怕的東西。越壓抑越刺激他,不能停下;向前、向前、向前走。攝影韓哥說,我有一個目標:我們來讓觀眾目不暇給。目不暇給。一如鄭問畫作給人的震撼與繽紛,眼睛前的繁花盛開、視覺上的華麗流轉。透過受訪者與諸多資料構築他的面貌,如同他創造的人物,在畫紙上一筆一筆添水加墨,人物卻終究僅存在於平面上。所以到底是什麼,讓人物從電影銀幕中活脫脫地跳將出來,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我行其野,是鄭問走在他心相的曠野,抑或其實是「我」(自以為)走在鄭問的荒原?竟發現,這些「問」、問「他是誰」的過程,更多地其實都是反向地在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我」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我」要做什麼選擇、下什麼決定?他卻是生命的鬥士、是勇者。每個階段不論好壞成敗,他總是認認真真地面對。所以,同他一般認真地哭、享受著笑吧;好好地恨、專注地愛吧。生命的深刻只有全心全意投入的人才能體會,然後等熱情悲喜情緒都散去後、濾過渣滓後,仍然靜靜地,知道自己在何處、知道什麼事是重要的。如同看盡千帆皆過、哭笑盡蛻,大千世界依舊有情有愛。What a wonderful world。

79 特價4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千年一問CHEN UEN

大辣  出版
2020/09/02 出版

一個人,創造一個江湖他的作品,讓我們跟千古英雄有了共同的呼吸風靡亞洲的漫畫家 鄭問謹獻給所有對夢想赤誠的你致敬鄭問重磅級的訪談陣容台灣╱張大春、林崇漢、馬利(郝明義)、黃健和、黃強華、黃博弘、蕭言中、鍾孟舜、練任、陳志隆……日本╱栗原良幸、新泰幸、森田浩章、宮路洋一、千葉徹彌、池上遼一、高橋努、寺田克也……香港╱黃玉郎、馬榮成、溫紹倫、陳景團、鍾英偉、馮志明、劉偉強、陳某……中國╱雷軍、沈烽亮、代志強、鄒濤、商偉光、李凱、李磊、禹海蓮、宗祥智、鄭允、蔣曉光……「我想呈現鄭問身為『人』的樣貌,他的起落、孤寂、壓抑、驕傲,時不我予。」――王婉柔(《千年一問》電影導演)鄭問的創作天分、畫技至今無人能超越,每一部作品皆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他身後留下的江湖故事,重溫起來依然令人悸動不已。他趕上了台灣本土漫畫最燦爛的時代,卻也經歷了最欲振乏力的時代。他懷抱理想,卻不被大環境厚待,一生不斷地找尋能夠全然肯定他的舞台。路追尋鄭問的足跡,我們想用紀錄片訴說他的故事。鄭問一生低調創作,鮮少受訪,甚至被曾經的書迷漸漸忘卻;不願看見鄭問的筆墨被時間洗去,在他離世的隔年,毅然踏上《千年一問》的追尋旅程。追逐鄭問的創作足跡,從畫室助手、日本漫畫同業、出版社編輯們的真摯吐露,重現鄭問對創作的執著與熱愛。「歷史從來是為了被遺忘而寫,然而跨越千古再起的感動是可以隨時被喚起的。」★最完整的鄭問傳記本書以文字拼湊完整鄭問的創作歷程,並涵蓋紀錄片135分鐘之外。從鄭問紀錄片拍攝計畫的緣起開始,由主創者的訪談帶出鄭問紀錄片欲探討切入的角度,如何從一個喜歡畫畫的人,變成一位畫漫畫的人,從鄭進文到鄭問,對於視覺創作的追求是什麼?而又如何透過與他一起生活的人認識他對藝術的執迷專注,與為人處事的知情重義。導演王婉柔帶著劇組實地走訪,台灣、日本、香港、北京、珠海,蒐集曾經與鄭問交集過的人事物,是鄭問遠征異鄉的輝煌、技壓群雄的風光。但盛名背後,是他體力與創意的烈火燃燒、他的好勝與倔強、他的千嘗萬試、他的艱苦卓絕、他的好學勤讀,以及時刻將自己逼到極致;盛名底下的小縫隙中,還躲藏著各式各樣細微的情緒——壓抑、疑懼、沮喪、虛懷、狂烈、欲求而不得——這些是每個創作者都有過的私密時刻,於外卻不一定看得到。於外,鄭問心中的英雄是堅持、有道理、有禮貌。在每個他露臉的公開影像紀錄中,你果真看到一位謙虛有禮的漫畫家,那是他要求自己的理想典範,卻何嘗不是一個枷鎖?諸多看似背反的、矛盾的東西,集合在一位創作者身上,卻又如此真誠。戴著腳鐐跳舞,他在枷鎖箝制下還是如此勇敢奮力、挑戰極限,要創造出讓人會怕的東西。越壓抑越刺激他,不能停下;向前、向前、向前走。攝影韓哥說,我有一個目標:我們來讓觀眾目不暇給。目不暇給。一如鄭問畫作給人的震撼與繽紛,眼睛前的繁花盛開、視覺上的華麗流轉。透過受訪者與諸多資料構築他的面貌,如同他創造的人物,在畫紙上一筆一筆添水加墨,人物卻終究僅存在於平面上。所以到底是什麼,讓人物從電影銀幕中活脫脫地跳將出來,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我行其野,是鄭問走在他心相的曠野,抑或其實是「我」(自以為)走在鄭問的荒原?竟發現,這些「問」、問「他是誰」的過程,更多地其實都是反向地在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我」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我」要做什麼選擇、下什麼決定?他卻是生命的鬥士、是勇者。每個階段不論好壞成敗,他總是認認真真地面對。所以,同他一般認真地哭、享受著笑吧;好好地恨、專注地愛吧。生命的深刻只有全心全意投入的人才能體會,然後等熱情悲喜情緒都散去後、濾過渣滓後,仍然靜靜地,知道自己在何處、知道什麼事是重要的。如同看盡千帆皆過、哭笑盡蛻,大千世界依舊有情有愛。What a wonderful world。

特價44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法國漫畫散步:從巴黎到安古蘭LA PROMENADE BD,DE PARIS A ANGOULEME

大辣  出版
2019/09/10 出版

從巴黎街頭到安古蘭漫畫節漫畫迷的天堂樂園作者江家華過去為報社記者,她將分享造訪安古蘭的經驗。本書也分為巴黎、安古蘭兩個篇章,從兩地分別採訪了關鍵人物,帶領讀者深入淺出了解法國漫畫,並能成為第9藝術,也帶領大家從巴黎到安古蘭,從博物館、漫畫書店、公仔店、展覽現場等…遊逛可能出現在法國的漫畫場域。跟著法國BD去旅行遊走巴黎╱安古蘭「安古蘭漫畫節證明了:漫畫作為一項藝術,價值是普世的!」──斯特凡.波強Stéphane Beaujean(安古蘭漫畫節藝術總監)「攤開法國年輕人『經典漫畫名單』,除了傳統的《丁丁歷險記》及《幸運的盧克》、《高盧英雄傳》,日本漫畫《海賊王》、《七龍珠》緊追在後。」──賽巴斯汀Sébastien Gnaedig(獨立漫畫出版社Futuropolis總編輯)「漫畫,是繪畫藝術的極致代表。」──法布里斯Fabrice Douar(羅浮宮圖書出版分處副主任)「法國漫畫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自由的。」──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法國漫畫家)曾經走訪多次的媒體人江家華,以採訪現場模式,從巴黎街頭到安古蘭漫畫節,面對一個個策展人/創作者/編輯人,為大家勾勒出一趟旅遊的可能性,及歐洲漫畫的閱讀趣味。巴黎街頭散步從巴黎(Paris)開始,BD的魅力即以浮現。法國航空喜歡用《丁丁歷險記》串連旅行;Christine Dior 喜歡用《七海遊俠》象徵其流浪不拘的性格;羅浮宮推出了BD Louvre 漫畫系列;龐畢度中心亦常舉辦漫畫展;工藝美術博物館的地鐵站更是由漫畫作者彼特(Peeters)和史奇頓(Schuiten)所設計,成了其漫畫與現實世界的接口。漫畫早已走入法國人的生活之中。漫遊在安古蘭法國人引以為傲的「第9藝術:漫畫BD(Bande Dessinée)」在安古蘭(Angoulême)這古老小鎮冬季的四天裡,散發出迷人的魅力。為何一個小鎮的漫畫節吸引到從從法國到歐洲各地的漫畫迷參與,甚至蔓延到亞洲,從日本韓國到香港及台灣的漫畫創作者每年如候鳥般的回訪,擴展至全球各大漫畫出版社到各地獨立創作單位的列席。安古蘭,平日只有5 萬人口的山城,每年在嚴寒的1月,數十萬人潮會湧入此地,只因為一連舉辦四天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大街小巷都將陷入漫畫嘉年華的愉悅氛圍。號稱全世界三大國際漫畫盛會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已有近45年歷史,活動包含了畫展、藝術展、講座、漫畫音樂會(Concert de dessins)、銷售書籍、作者簽名、版權交易等等,是將漫畫視為一種正式藝術來推廣的活動。唯有如此,也才能讓對漫畫著迷的讀者在爛透了的天氣、嚴寒的低溫下,耗上好幾個小時排隊,只為了同自己心儀的漫畫作者見上一面、寒暄幾句。在台灣,仍將漫畫視為「孩童青少年讀物」,或許很難想像地球另一端會有如此盛大的漫畫盛會,是單純地為了鼓勵獨立漫畫的創作及藝術性而存在,也催生了歐陸重要的中、新生代漫畫家,更讓隔海相望的亞洲(包括台灣)漫畫家及漫畫迷深深著迷。2012年台灣首次以官方名義出席「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台灣館」加入了法國漫畫盛宴,理解歐洲漫畫的創作觀/敍事方法,讓「第9藝術」逐漸引起漫畫創作者及讀者的注目。向法國漫畫致敬本書特別邀請台灣(敖幼祥、常勝、61Chi、米奇鰻、陳沛珛)、香港(林祥焜)、中國(王爍)共7位漫畫家,創作「他眼中的歐漫BD in His Eyes」、「漫畫家眼中的安古蘭Angoulême in Their Eyes」為主題,自由揮灑他們在法國吸收到的養分與靈感,幻畫在每一張圖像裡。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法國漫畫散步:從巴黎到安古蘭

大辣  出版
2019/09/10 出版

從巴黎街頭到安古蘭漫畫節漫畫迷的天堂樂園作者江家華過去為報社記者,她將分享造訪安古蘭的經驗。本書也分為巴黎、安古蘭兩個篇章,從兩地分別採訪了關鍵人物,帶領讀者深入淺出了解法國漫畫,並能成為第9藝術,也帶領大家從巴黎到安古蘭,從博物館、漫畫書店、公仔店、展覽現場等…遊逛可能出現在法國的漫畫場域。跟著法國BD去旅行遊走巴黎╱安古蘭「安古蘭漫畫節證明了:漫畫作為一項藝術,價值是普世的!」──斯特凡.波強Stéphane Beaujean(安古蘭漫畫節藝術總監)「攤開法國年輕人『經典漫畫名單』,除了傳統的《丁丁歷險記》及《幸運的盧克》、《高盧英雄傳》,日本漫畫《海賊王》、《七龍珠》緊追在後。」──賽巴斯汀Sébastien Gnaedig(獨立漫畫出版社Futuropolis總編輯)「漫畫,是繪畫藝術的極致代表。」──法布里斯Fabrice Douar(羅浮宮圖書出版分處副主任)「法國漫畫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自由的。」──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法國漫畫家)曾經走訪多次的媒體人江家華,以採訪現場模式,從巴黎街頭到安古蘭漫畫節,面對一個個策展人/創作者/編輯人,為大家勾勒出一趟旅遊的可能性,及歐洲漫畫的閱讀趣味。巴黎街頭散步從巴黎(Paris)開始,BD的魅力即以浮現。法國航空喜歡用《丁丁歷險記》串連旅行;Christine Dior 喜歡用《七海遊俠》象徵其流浪不拘的性格;羅浮宮推出了BD Louvre 漫畫系列;龐畢度中心亦常舉辦漫畫展;工藝美術博物館的地鐵站更是由漫畫作者彼特(Peeters)和史奇頓(Schuiten)所設計,成了其漫畫與現實世界的接口。漫畫早已走入法國人的生活之中。漫遊在安古蘭法國人引以為傲的「第9藝術:漫畫BD(Bande Dessinée)」在安古蘭(Angoulême)這古老小鎮冬季的四天裡,散發出迷人的魅力。為何一個小鎮的漫畫節吸引到從從法國到歐洲各地的漫畫迷參與,甚至蔓延到亞洲,從日本韓國到香港及台灣的漫畫創作者每年如候鳥般的回訪,擴展至全球各大漫畫出版社到各地獨立創作單位的列席。安古蘭,平日只有5 萬人口的山城,每年在嚴寒的1月,數十萬人潮會湧入此地,只因為一連舉辦四天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大街小巷都將陷入漫畫嘉年華的愉悅氛圍。號稱全世界三大國際漫畫盛會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已有近45年歷史,活動包含了畫展、藝術展、講座、漫畫音樂會(Concert de dessins)、銷售書籍、作者簽名、版權交易等等,是將漫畫視為一種正式藝術來推廣的活動。唯有如此,也才能讓對漫畫著迷的讀者在爛透了的天氣、嚴寒的低溫下,耗上好幾個小時排隊,只為了同自己心儀的漫畫作者見上一面、寒暄幾句。在台灣,仍將漫畫視為「孩童青少年讀物」,或許很難想像地球另一端會有如此盛大的漫畫盛會,是單純地為了鼓勵獨立漫畫的創作及藝術性而存在,也催生了歐陸重要的中、新生代漫畫家,更讓隔海相望的亞洲(包括台灣)漫畫家及漫畫迷深深著迷。2012年台灣首次以官方名義出席「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台灣館」加入了法國漫畫盛宴,理解歐洲漫畫的創作觀/敍事方法,讓「第9藝術」逐漸引起漫畫創作者及讀者的注目。向法國漫畫致敬本書特別邀請台灣(敖幼祥、常勝、61Chi、米奇鰻、陳沛珛)、香港(林祥焜)、中國(王爍)共7位漫畫家,創作「他眼中的歐漫BD in His Eyes」、「漫畫家眼中的安古蘭Angoulême in Their Eyes」為主題,自由揮灑他們在法國吸收到的養分與靈感,幻畫在每一張圖像裡。

特價3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附人物點評)

馬利  著
大辣  出版
2019/01/30 出版

日本第一款以台灣漫畫家命名的電玩遊戲 《鄭問之三國誌》絕版畫集在台首次磅礴出版! 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 台灣漫畫大師鄭問——彩墨揮灑,創新詮釋三國經典豪傑 《阿鼻劍》編劇馬利——撰文點評,鎔鑄《三國演義》原典 鄭問,1990年代受講談社之邀,前往日本連載《東周英雄傳》,不但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還贏得「天才、鬼才、異才」的稱號。也因此受邀與開發《Grandia》系列的日本遊戲廠商 Game Arts 合作,推出遊戲——《鄭問之三國誌》。 這款以「畫師」命名的遊戲,有超過一百多幅三國人物的肖像,皆由鄭問親自繪畫,令人印象難忘。透過仔細的臉部刻畫及獨到的動作設計,鄭問筆下的三國英雄性格鮮明,無論是卿相或武將都透著一股靈氣及傲氣,縱橫三國的壯志雄心躍然紙上。 2001年,《鄭問之三國誌》遊戲上市,日本角川也在2002年推出原書名為《鄭問畫集:鄭問之三國誌》的華麗圖錄,但已成絕響。2019年,大辣以「人物點評版」磅礴推出《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以鄭問工作夥伴《阿鼻劍》編劇馬利的觀點、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原典文句,讓讀者可以重新認識鄭問筆下的三國人物風流。 從群雄割據到三國鼎立再到統一中國,鄭問的圖與馬利的文,相互輝映表現出英雄霸主之間才識膽略的較量。「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鮮明的人物性格造就最後的成敗,也決定了各路英雄人物自身的命運。 除了鄭問用畫筆精采地賦予三國豪傑鮮明的形象及靈魂,《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還特別收錄當初牽線鄭問與日本動畫公司的小川和久先生訪談、鄭問本人對三國創作的分享,以及鄭太太王傳自女士的解說。 繼2018年「千年一問」台北故宮大展,2019年,「故宮╳鄭問 赤壁與三國群英形象特展」前進故宮南院!

79 特價7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附人物點評)

馬利  著
大辣  出版
2019/01/30 出版

日本第一款以台灣漫畫家命名的電玩遊戲 《鄭問之三國誌》絕版畫集在台首次磅礴出版! 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 台灣漫畫大師鄭問——彩墨揮灑,創新詮釋三國經典豪傑 《阿鼻劍》編劇馬利——撰文點評,鎔鑄《三國演義》原典 鄭問,1990年代受講談社之邀,前往日本連載《東周英雄傳》,不但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還贏得「天才、鬼才、異才」的稱號。也因此受邀與開發《Grandia》系列的日本遊戲廠商 Game Arts 合作,推出遊戲——《鄭問之三國誌》。 這款以「畫師」命名的遊戲,有超過一百多幅三國人物的肖像,皆由鄭問親自繪畫,令人印象難忘。透過仔細的臉部刻畫及獨到的動作設計,鄭問筆下的三國英雄性格鮮明,無論是卿相或武將都透著一股靈氣及傲氣,縱橫三國的壯志雄心躍然紙上。 2001年,《鄭問之三國誌》遊戲上市,日本角川也在2002年推出原書名為《鄭問畫集:鄭問之三國誌》的華麗圖錄,但已成絕響。2019年,大辣以「人物點評版」磅礴推出《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以鄭問工作夥伴《阿鼻劍》編劇馬利的觀點、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原典文句,讓讀者可以重新認識鄭問筆下的三國人物風流。 從群雄割據到三國鼎立再到統一中國,鄭問的圖與馬利的文,相互輝映表現出英雄霸主之間才識膽略的較量。「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鮮明的人物性格造就最後的成敗,也決定了各路英雄人物自身的命運。 除了鄭問用畫筆精采地賦予三國豪傑鮮明的形象及靈魂,《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還特別收錄當初牽線鄭問與日本動畫公司的小川和久先生訪談、鄭問本人對三國創作的分享,以及鄭太太王傳自女士的解說。 繼2018年「千年一問」台北故宮大展,2019年,「故宮╳鄭問 赤壁與三國群英形象特展」前進故宮南院!

特價49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最強天后Oh,my Goddess!

蚩尤  著
大辣  出版
2016/02/01 出版

天上聖母制服趴 誰是台灣最強天后? 不是江蕙!不是阿妹!不是蔡依林!不是謝金燕! 無庸置疑,一定是環繞海洋的島國,每一處港口每一個鄉鎮均可見的天后──媽祖。 我們所熟悉的媽祖,都是香火繚繞後的身影,目光低垂慈祥的母性角色,這是她從人昇格為神後,我們所投射的形象。 但媽祖有無其它樣貌,在其年輕時,是否會娥眉淡掃,略點胭脂…… 在其青春期,是否也有過俏麗模樣,甚至也有目光投注的身影…… 是否也會呼群引伴,與友人們相約趕赴巿集,而每個青春年少都會努力裝扮自己,呈現出嫵媚甚至性感的神態…… 插畫家蚩尤,在畫完《制服至上》之後,回首關注這塊土地上的諸神。 蚩尤的畫風華麗細緻,創作擅長結合女性千姿百態的展現。他表示,世間最優美的線條都在女性身上,無論是手指、髮絲、眼睛的形狀……這次作品《最強天后》重新呈現媽祖由神回到青春年少、娉婷女仙、妙齡美女的姿態與容貌,正如觀世音菩薩示現美女像來度化世人一般,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的目光。 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台灣媽祖的誕生日子,也就是她的生日,在各地媽祖廟也應該開始準備一連串為慶生活動「媽祖繞境」,成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這個趴踢熱鬧非凡,陣頭表演從民初早期單純敲鑼打鼓舞獅舞龍表演,到了現代文明為了讓廟會活動更豐富內涵更像嘉年華會,神偶團、樂隊表演、電子花車大遊行,讓整個進香遶境活動增加了熱鬧氣氛。 蚩尤畫筆下新潮又具古典美的媽祖形象描繪,對台灣迎媽祖廟會活動的實地觀察,以及媽祖信仰的重要元素,都巧妙的呈現在畫面之中。除此之外,新潮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土地公,以及四海龍王、註生娘娘、中壇元帥、八仙等民間熟悉的神明,也都一一躍然於紙上。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除了傳統的吉祥紋樣之外,台灣本土許多特有的動、植物也都成為媽祖服飾中的視覺焦點,令人嘆為觀止!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最強天后

蚩尤  著
大辣  出版
2016/02/01 出版

天上聖母制服趴 誰是台灣最強天后? 不是江蕙!不是阿妹!不是蔡依林!不是謝金燕! 無庸置疑,一定是環繞海洋的島國,每一處港口每一個鄉鎮均可見的天后──媽祖。 我們所熟悉的媽祖,都是香火繚繞後的身影,目光低垂慈祥的母性角色,這是她從人昇格為神後,我們所投射的形象。 但媽祖有無其它樣貌,在其年輕時,是否會娥眉淡掃,略點胭脂…… 在其青春期,是否也有過俏麗模樣,甚至也有目光投注的身影…… 是否也會呼群引伴,與友人們相約趕赴巿集,而每個青春年少都會努力裝扮自己,呈現出嫵媚甚至性感的神態…… 插畫家蚩尤,在畫完《制服至上》之後,回首關注這塊土地上的諸神。 蚩尤的畫風華麗細緻,創作擅長結合女性千姿百態的展現。他表示,世間最優美的線條都在女性身上,無論是手指、髮絲、眼睛的形狀……這次作品《最強天后》重新呈現媽祖由神回到青春年少、娉婷女仙、妙齡美女的姿態與容貌,正如觀世音菩薩示現美女像來度化世人一般,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的目光。 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台灣媽祖的誕生日子,也就是她的生日,在各地媽祖廟也應該開始準備一連串為慶生活動「媽祖繞境」,成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這個趴踢熱鬧非凡,陣頭表演從民初早期單純敲鑼打鼓舞獅舞龍表演,到了現代文明為了讓廟會活動更豐富內涵更像嘉年華會,神偶團、樂隊表演、電子花車大遊行,讓整個進香遶境活動增加了熱鬧氣氛。 蚩尤畫筆下新潮又具古典美的媽祖形象描繪,對台灣迎媽祖廟會活動的實地觀察,以及媽祖信仰的重要元素,都巧妙的呈現在畫面之中。除此之外,新潮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土地公,以及四海龍王、註生娘娘、中壇元帥、八仙等民間熟悉的神明,也都一一躍然於紙上。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除了傳統的吉祥紋樣之外,台灣本土許多特有的動、植物也都成為媽祖服飾中的視覺焦點,令人嘆為觀止!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畢卡索的蒙馬特Ⅱ

大辣  出版
2015/02/10 出版

叛逆天才畢卡索 青春戀曲最終章 從無名小卒登上主流舞台、從派對動物蛻變為孤獨先知   巴布羅.畢卡索遇見了命中註定的對手——亨利.馬諦斯, 受到競爭心驅動,他的創作能量不斷爆發,只為了畫出能超越馬諦斯的作品。   巴布羅的佔有欲與專橫,逐漸形成牢籠困住菲儂。 她在令人窒息的愛情中尋求出路:讀書、畫畫,甚至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但是養育小女孩所帶來的衝突,卻埋下了決裂的導火線。   《亞維儂的少女》開啟畢卡索創作全新風格——立體派時期, 此時他就像一匹蓄勢待發的野馬,除了馬諦斯之外,沒有人能與他並駕齊驅。   所有人,將隨著時間流逝而被遺忘……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畢卡索的蒙馬特套書(共2冊)

大辣  出版
2015/02/10 出版

敬!永遠的壞小子——巴布羅.畢卡索 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 從窮小子到大師的成名之路   【Ⅰ摯友,戀人,與破舊的洗衣船工作室】   1900年,來自西班牙、沒沒無名的19歲小夥子巴布羅.畢卡索,踏進繁華的花都巴黎。當時萬國博覽會正熱鬧滾滾地開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畫家、詩人、小說家、樂手、舞者……齊聚在這個城市裡,尋找靈感與機會。   初出茅廬的巴布羅,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才華橫溢的朋友,遇到伯樂欣賞他的作品。當然,戀愛的機會,也接踵而至。   本書由畢卡索青年時期情人、人體模特兒菲儂的視角出發,延伸兩條故事軸線:菲儂自身坎坷的身世背景,與畢卡索初來乍到巴黎時,遇到的種種人、事、物。這兩人在菲儂開始模特兒工作之後,在詩人馬克思.雅各的介紹之下,終於相識。   當風流倜儻的畢卡索,遇上倔強美麗的菲儂,這段戀情,將帶給畢卡索什麼樣的衝擊與影響?   【Ⅱ不願安定的靈魂】   巴布羅.畢卡索遇見了命中註定的對手——亨利.馬諦斯, 受到競爭心驅動,他的創作能量不斷爆發,只為了畫出能超越馬諦斯的作品。   巴布羅的佔有欲與專橫,逐漸形成牢籠困住菲儂。 她在令人窒息的愛情中尋求出路:讀書、畫畫,甚至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但是養育小女孩所帶來的衝突,卻埋下了決裂的導火線。   《亞維儂的少女》開啟畢卡索創作全新風格——立體派時期, 此時他就像一匹蓄勢待發的野馬,除了馬諦斯之外,沒有人能與他並駕齊驅。   所有人,將隨著時間流逝而被遺忘……

9 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畢卡索的蒙馬特Ⅱ

大辣  出版
2015/02/10 出版

叛逆天才畢卡索 青春戀曲最終章 從無名小卒登上主流舞台、從派對動物蛻變為孤獨先知   巴布羅.畢卡索遇見了命中註定的對手——亨利.馬諦斯, 受到競爭心驅動,他的創作能量不斷爆發,只為了畫出能超越馬諦斯的作品。   巴布羅的佔有欲與專橫,逐漸形成牢籠困住菲儂。 她在令人窒息的愛情中尋求出路:讀書、畫畫,甚至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但是養育小女孩所帶來的衝突,卻埋下了決裂的導火線。   《亞維儂的少女》開啟畢卡索創作全新風格——立體派時期, 此時他就像一匹蓄勢待發的野馬,除了馬諦斯之外,沒有人能與他並駕齊驅。   所有人,將隨著時間流逝而被遺忘……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畢卡索的蒙馬特Ⅰ:摯友,戀人,與破舊的洗衣船工作室

大辣  出版
2014/10/06 出版

19歲的青春,殘酷、狂暴卻美麗。 1900年,來自西班牙、沒沒無名的19歲小夥子巴布羅.畢卡索,踏進繁華的花都巴黎。 當時萬國博覽會正熱鬧滾滾地開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 畫家、詩人、小說家、樂手、舞者……齊聚在這個城市裡,尋找靈感與機會。 初出茅廬的巴布羅,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才華橫溢的朋友,遇到伯樂欣賞他的作品。 當然,戀愛的機會,也接踵而至。 本書由畢卡索青年時期情人、人體模特兒菲儂的視角出發,延伸兩條故事軸線:菲儂自身坎坷的身世背景,與畢卡索初來乍到巴黎時,遇到的種種人、事、物。這兩人在菲儂開始模特兒工作之後,在詩人馬克思.雅各的介紹之下,終於相識。當風流倜儻的畢卡索,遇上倔強美麗的菲儂,這段戀情,將帶給畢卡索什麼樣的衝擊與影響? 隨著漫畫家感性而細膩的筆觸,回到重量級藝術大師的青春時期,一窺藝術家狂放不羈的本色,以及鮮為人知的愛情、友情故事。 ※獲獎記錄 2013年《巴黎人日報》(Le Parisien)年度最佳漫畫獎 2013年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官方選書 2013年 dBD漫畫雜誌最佳漫畫獎 ※ 國內好評推薦 如果你對法國美好年代前後的超現實詩與畫特感興趣的話,就別錯過這本有關畢卡索年少輕狂感情生活的《畢卡索的蒙馬特》,它將引領你一窺當代藝術家們放浪形骸的波西米亞世界。 ──政治大學歐文系教授 阮若缺 1900年的蒙馬特、畢卡索、藍色時期,與我們在這本充滿迷人色彩、帶著些許電影敘述手法的漫畫中相遇。我們得以在藝術家的貧窮與激情中,找到屬於每個人最初的感動。 ──漫畫家 平凡 ※法國媒體評論 克里蒙‧烏博希用他的繪筆加入這群相互扶持也相互嫉妒的藝術團體。編劇茱莉‧貝蒙刻劃出對那個階段的畢卡索來說,十分關鍵的相遇──馬克思‧雅各及美麗的菲儂,最初的謬思女神,這兩位深深影響畢卡索,幫助他的藝術風格逐步定型。 ──《費加洛報Le Figaro》 克里蒙‧烏博希完美重現蒙馬特的波西米亞生活樣貌。與編劇茱莉‧貝蒙一樣,懷抱有趣的好奇心一同探索每個人物,並將他們的心理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線條十分清淡具獨特風格,表現出人物的神韻,為每個場景灌入濃烈的生命力……光是看到精采的首部發表,我們便可預期接著會是最棒的傳記漫畫四部曲。 ──《電視全覽Télérama》週刊 這系列以賦格的雙線手法和洋溢的生命力表達強烈企圖心。面對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兩位作者並未選擇以榮耀歌頌的方式描寫這位奇才,相反地,卻選擇從1900年一位身無分文的西班牙年輕人抵達巴黎揭開序幕。茱莉‧貝蒙從畢卡索的第一位謬思女神──菲儂‧奧莉薇塵封的回憶中,挖掘出令人眼睛一亮的精采軼事。 ──《巴黎合拍Paris Match》週刊 茱莉‧貝蒙的劇本向來都是公正且富有創意。藍色時期與玫瑰時期,本書對「顏色」的過渡,蘊含相當細緻的詮釋。 ──《星期日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 1900年在蒙馬特度過的青春,殘酷、狂暴卻又美麗。 畢卡索曾愛過我,畢卡索曾畫過我……他讓我成為不朽。 巴布羅.畢卡索,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年紀輕輕就流露不凡才華,14歲開始作畫,到1973年逝世後,留下的作品數量達兩萬多件。 1900年,當時才19歲的畢卡索,和西班牙同鄉畫家卡沙傑馬,一同來到巴黎蒙馬特。 巴黎,這個美麗的藝術重鎮,以派對、酒精、女人迎接他們; 求才若渴的藏家、名利雙收的機會,在這裡俯拾即是。 巴黎為年輕興奮的畫家們,打開了通往花花世界的大門; 而巴黎的女人,則將他們導向截然不同的命運。 執著的卡沙傑馬為了女人放棄大好前途,嫉妒與恨意終結了年輕的生命; 性格多變的畢卡索重新振作起來,在知名的安柏‧佛拉畫廊中,開了生平第一場展覽。 詩人馬克思.雅各,在這次展覽中愛上畢卡索與他的作品, 並在畢卡索落魄時收容他、帶領他適應巴黎的生活。 另一方面,命運多舛、顛沛流離的菲儂,逃出前夫魔掌之後, 遇到雕塑家羅倫.德畢恩,並成為他的情婦。 菲儂的工作是人體模特兒,美麗的她是許多藝術家的靈感泉源, 同時也擄獲了他們的身與心,變成她的入幕之賓。 透過馬克思.雅各,畢卡索結識了菲儂, 兩人的命運在蒙馬特交會,從此陷入難分難解的愛恨糾纏。 畢卡索以《美麗的菲儂》為題,創作了不下百幅作品, 這段與菲儂的熱戀,便是著名的「玫瑰時期」。 另一位對畢卡索產生重要影響的人,是詩人吉永‧阿波利奈爾。 畢卡索遇見阿波利奈爾時,就像遇到另一個自己般契合。 馬克思、畢卡索、阿波利奈爾,三人結為莫逆之交,一同在巴黎生活闖蕩。 在其他兩人的幫助與支持之下,畢卡索贏回菲儂的芳心,展開一段新的生活…… 精彩下集預計2015年春天出版! 充滿法式浪漫的《畢卡索的蒙馬特》【預告片】http://youtu.be/KHLsGlaPdaI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畢卡索的蒙馬特Ⅰ

大辣  出版
2014/10/06 出版

19歲的青春,殘酷、狂暴卻美麗。 1900年,來自西班牙、沒沒無名的19歲小夥子巴布羅.畢卡索,踏進繁華的花都巴黎。 當時萬國博覽會正熱鬧滾滾地開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 畫家、詩人、小說家、樂手、舞者……齊聚在這個城市裡,尋找靈感與機會。 初出茅廬的巴布羅,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才華橫溢的朋友,遇到伯樂欣賞他的作品。 當然,戀愛的機會,也接踵而至。 本書由畢卡索青年時期情人、人體模特兒菲儂的視角出發,延伸兩條故事軸線:菲儂自身坎坷的身世背景,與畢卡索初來乍到巴黎時,遇到的種種人、事、物。這兩人在菲儂開始模特兒工作之後,在詩人馬克思.雅各的介紹之下,終於相識。當風流倜儻的畢卡索,遇上倔強美麗的菲儂,這段戀情,將帶給畢卡索什麼樣的衝擊與影響? 隨著漫畫家感性而細膩的筆觸,回到重量級藝術大師的青春時期,一窺藝術家狂放不羈的本色,以及鮮為人知的愛情、友情故事。 ※獲獎記錄 2013年《巴黎人日報》(Le Parisien)年度最佳漫畫獎 2013年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官方選書 2013年 dBD漫畫雜誌最佳漫畫獎 ※ 國內好評推薦 如果你對法國美好年代前後的超現實詩與畫特感興趣的話,就別錯過這本有關畢卡索年少輕狂感情生活的《畢卡索的蒙馬特》,它將引領你一窺當代藝術家們放浪形骸的波西米亞世界。 ──政治大學歐文系教授 阮若缺 1900年的蒙馬特、畢卡索、藍色時期,與我們在這本充滿迷人色彩、帶著些許電影敘述手法的漫畫中相遇。我們得以在藝術家的貧窮與激情中,找到屬於每個人最初的感動。 ──漫畫家 平凡 ※法國媒體評論 克里蒙‧烏博希用他的繪筆加入這群相互扶持也相互嫉妒的藝術團體。編劇茱莉‧貝蒙刻劃出對那個階段的畢卡索來說,十分關鍵的相遇──馬克思‧雅各及美麗的菲儂,最初的謬思女神,這兩位深深影響畢卡索,幫助他的藝術風格逐步定型。 ──《費加洛報Le Figaro》 克里蒙‧烏博希完美重現蒙馬特的波西米亞生活樣貌。與編劇茱莉‧貝蒙一樣,懷抱有趣的好奇心一同探索每個人物,並將他們的心理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線條十分清淡具獨特風格,表現出人物的神韻,為每個場景灌入濃烈的生命力……光是看到精采的首部發表,我們便可預期接著會是最棒的傳記漫畫四部曲。 ──《電視全覽Télérama》週刊 這系列以賦格的雙線手法和洋溢的生命力表達強烈企圖心。面對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兩位作者並未選擇以榮耀歌頌的方式描寫這位奇才,相反地,卻選擇從1900年一位身無分文的西班牙年輕人抵達巴黎揭開序幕。茱莉‧貝蒙從畢卡索的第一位謬思女神──菲儂‧奧莉薇塵封的回憶中,挖掘出令人眼睛一亮的精采軼事。 ──《巴黎合拍Paris Match》週刊 茱莉‧貝蒙的劇本向來都是公正且富有創意。藍色時期與玫瑰時期,本書對「顏色」的過渡,蘊含相當細緻的詮釋。 ──《星期日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 1900年在蒙馬特度過的青春,殘酷、狂暴卻又美麗。 畢卡索曾愛過我,畢卡索曾畫過我……他讓我成為不朽。 巴布羅.畢卡索,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年紀輕輕就流露不凡才華,14歲開始作畫,到1973年逝世後,留下的作品數量達兩萬多件。 1900年,當時才19歲的畢卡索,和西班牙同鄉畫家卡沙傑馬,一同來到巴黎蒙馬特。 巴黎,這個美麗的藝術重鎮,以派對、酒精、女人迎接他們; 求才若渴的藏家、名利雙收的機會,在這裡俯拾即是。 巴黎為年輕興奮的畫家們,打開了通往花花世界的大門; 而巴黎的女人,則將他們導向截然不同的命運。 執著的卡沙傑馬為了女人放棄大好前途,嫉妒與恨意終結了年輕的生命; 性格多變的畢卡索重新振作起來,在知名的安柏‧佛拉畫廊中,開了生平第一場展覽。 詩人馬克思.雅各,在這次展覽中愛上畢卡索與他的作品, 並在畢卡索落魄時收容他、帶領他適應巴黎的生活。 另一方面,命運多舛、顛沛流離的菲儂,逃出前夫魔掌之後, 遇到雕塑家羅倫.德畢恩,並成為他的情婦。 菲儂的工作是人體模特兒,美麗的她是許多藝術家的靈感泉源, 同時也擄獲了他們的身與心,變成她的入幕之賓。 透過馬克思.雅各,畢卡索結識了菲儂, 兩人的命運在蒙馬特交會,從此陷入難分難解的愛恨糾纏。 畢卡索以《美麗的菲儂》為題,創作了不下百幅作品, 這段與菲儂的熱戀,便是著名的「玫瑰時期」。 另一位對畢卡索產生重要影響的人,是詩人吉永‧阿波利奈爾。 畢卡索遇見阿波利奈爾時,就像遇到另一個自己般契合。 馬克思、畢卡索、阿波利奈爾,三人結為莫逆之交,一同在巴黎生活闖蕩。 在其他兩人的幫助與支持之下,畢卡索贏回菲儂的芳心,展開一段新的生活…… 精彩下集預計2015年春天出版! 充滿法式浪漫的《畢卡索的蒙馬特》【預告片】http://youtu.be/KHLsGlaPdaI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