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 類別 ,共計1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戰地紀事:羅伯‧卡帕的二戰回憶

允晨文化  出版
2025/08/11 出版

引人入勝,意味深長,一部精彩絕倫的戰地紀事二十世紀最富傳奇色彩的戰地攝影記者羅伯‧卡帕珍貴的二戰回憶重現卡帕的作品本身就展現了一顆偉大的心靈和無比的同情心……他能拍攝運動、歡樂和心碎,他也能拍攝出內心的想法;他捕捉了一個世界。——史坦貝克王盛弘/作家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沈昭良/攝影家 梁東屏/資深海外特派員 熱情推薦 特別收錄二十餘幅二戰珍貴照片,值得典藏閱讀卡帕文字裏環繞的現場、人物、氣息和對話,一方面展現了他作為攝影記者的細膩觀察和流暢書寫能力,也讓我得以據此重新面對他的攝影作品,開展更為鮮活立體的觀看。——沈昭良 / 攝影家、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系教授「如果你拍的照片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 aren’t close enough.)」。這句幾乎所有戰地攝影記者或者說所有愛好攝影奉為「聖經」的至理名言,出自於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卡帕(Robert Capa)之口,而最佳的詮釋,就是他在1936年9月西班牙內戰時所拍的那張《倒下的士兵》(The Falling Soldier)。《戰地紀事:羅伯.卡帕的二戰回憶》中的卡帕無論在工作上及私生活上(他和書中另位主角『粉紅妹』之間的故事)都超級浪漫。書中也對當時同樣身為戰地記者的知名作家海明威做了很生動的描述。總之,《戰地紀事:羅伯.卡帕的二戰回憶》是一部故事性、可讀性都很高的作品,值得讀者細細品嚐。——梁東屏/資深海外特派員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神之三部曲 : 馮勃棣劇本集

馮勃棣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25/06/01 出版

是神,也是病人是救贖,也是迷幻藥瘋狂、邊緣、挑釁、極度暴力又無比溫柔三場信仰解體,三次靈魂拷問劇作家馮勃棣,寫給這個精神分裂世界的三則狂暴寓言解剖當代人心的絕望與虛無,末日必讀神作「神之三部曲」作為馮勃棣一系列的劇本美學實驗和議題辯證,探討人神、人我、自我之間的糾葛與對存在的叩問。它以信仰為核心,擴及歷史、文明、宇宙的生成。《Dear God》是一則幽微的禱告詞,亦是質疑與控訴。它探尋人世間的苦難與罪行,藉由多樣而離散的角色關係及內心對話,省思人性,探問存在。三條故事線分別用不同的語言策略和節奏來營造不同場域的空間感,如歌如詩,充滿機鋒又流露溫柔。語言被賦予重量,使人物的痛苦與困境顯得深刻動人。《神農氏》是一首受虐靈魂的華麗告白,更是末日輓歌。它拆解神話與信仰,對終極救贖與獨一真理發出強烈的憤怒和痛苦的詰問。劇作家血淋淋地解剖每一劑被視為拯救者的藥方,如何在現今光怪陸離的世界裡,逐漸失能、失效與失常。本戲充滿藥味,恨意滿點,殺到荼蘼,至死方休。《蘑菇》是親子關係間的權力遊戲,也是歷史文明中一切狂暴的總和。它天馬行空、驚世駭俗,創造力無遠弗屆。它也是一本哲學教材,上天入地,狡黠地合縱連橫邏輯因果,華麗而不失誠意地排遣自我、人我、生命、存在、實相,遍宇宙、盡虛空最「硬核」命題的內爆。極度暴力,無比溫柔。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戲班、悟空、七十三變:朱陸豪的人生故事

朱陸豪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24/09/01 出版

疊起戲箱就是家永遠的美猴王——朱陸豪精彩的戲劇人生超越劇種的全方位表演藝術家見證我們的時代孫翠鳳‧陳怡蓁‧黃致凱‧郭子乾熱情推薦京劇大師朱陸豪,本名朱家福,母親為臺灣新竹竹東客家人,父親來自南京,自九歲考入陸光劇校,為陸光第一屆陸字科班生,十歲登台,十三歲以「挑滑車」成名,從此為菊壇注目,拿手戲甚多,如長板坡、林冲夜奔、艶陽樓、武松等。在京劇中因扮演孫悟空而聞名,一連演了二十二年,超過五百場的演出,紀錄迄今無人能及。曾到菲律賓、日本、美國、奧地利、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巴西、捷克等許多國家表演京劇。自一九六四年算起,登台演出已六十載,舞台演出經驗豐富,資歷傲人,不只身兼臺灣京劇、歌仔戲、影視演員,也是歌仔戲導演,更重要的是見證時代發展與京劇藝術的興衰起伏。這本由其本人口述,文字工作者王曉玟撰寫的傳記,不但是傳主的生命歷程,更重要的是京劇藝術的傳成與見證,絕無僅有,彌足珍貴。京劇大師朱陸豪出生在戲班後台,扎實的傳統戲曲根柢,被譽為「永遠的美猴王」,從傳統戲劇舞台上打磨出的表演實力,跨足現代劇、舞蹈、電視、電影,精湛的演技在不同的表演平台上轉換,更曾榮獲金鐘獎的肯定,堪稱全方位表演藝術家,為人和善謙沖有禮,可謂「德藝雙全」。期待傳統戲劇可以發揚光大、代代相傳。——孫翠鳳/歌仔戲無敵小生京劇是一門如此深奧講究的藝術,也正因為如此,表演起來特別細緻美妙,變化多端,而學戲的路程也就特別難行。書中,朱陸豪坦承自己曾有的磨難、失敗、放棄、轉行,又回頭的心路歷程,也分享曾有的驕傲與榮耀,和走向世界的寬闊。美猴王讓他紅遍全球,也讓他學會了勇敢無畏,隨機應變的精神,終於悟空知天命,眼明耳順,隨心所欲不逾矩,堅定的走向藝術傳承的道路。——陳怡蓁/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朱老師一站上台,舉手投足間,甚至每一口呼吸,都可以感受他在傳統京劇積累數十寒暑的藝術修為,即便站在現代劇的舞台上,依然有十足的說服力。曾經,京劇在台灣風靡一時,陸光、海光、大鵬三軍劇隊各領風騷,面對時代流轉,三軍劇隊早已整合為國光,朱老師也從傳統戲曲演員,跨界到現代舞台劇、影視。但不論是哪一種戲路,他身上都散發著老藝師的堅韌與細膩。朱老師跨越的不是劇種,是時代。——黃致凱/故事工廠藝術總監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朱老師的自傳,不只勝讀萬卷書,更可以豐富人生閱歷的道路!——郭子乾/模仿大師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雄獅美術李賢文的回憶

李賢文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24/06/01 出版

李賢文為回顧《雄獅美術》,並且向他曾親炙的藝術家表達致敬之意,用幾年的時間,逐一將這些美術史高峰上的藝術家融入他個人的創作。這批畫作不但掌握前人一生創作的精華,同時也描繪他心中所見畫家親切的容貌。這些畫家們曾以灼灼之眼,召喚著臺灣美術創作的理想,幻化成不朽的青春。相信李賢文在用心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並與老師們對話,他們也將永遠以灼灼之眼,召喚著作者的靈魂,繼續不斷地創作臺灣美術史上的高峰。——顏娟英這本《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書中,收錄了二十篇從二○一七年底到二○二三年的作品及畫記,共分成四類:西畫雕塑、膠彩、書畫,以及其他類。我收到書稿時的驚喜與感動,就像我第一次搭北迴鐵路,藍皮火車穿過了崇山峻嶺之後,太平洋倏然在眼前開展,我忍不住驚嘆,看見了一個台灣的美術時代在書頁如波濤湧動。二十個藝術家,不同的人生故事,在編輯的過程中開始在靈視中浮現:我讀到梳著光潔小髻的張捷阿嬤為李賢文前輩把陳澄波的畫作開箱那一刻,內心激盪不已,眼角泛淚;我循著作者腳步下到礦坑看著畫家洪瑞麟如何蘸著汗水和地上褐土畫下礦工的群像;我看到庶人畫家洪通站在他以生命彩繪屋子前展現他的夢想;我還看到畫家席德進在他生命的最後那望向人世的炯炯目光。不只是畫,不只是文章,我看到是一列行走的台灣藝術家如何點亮我們的世代,而推手正是本書作者李賢文。——廖志峰臺灣美術的視角,如果能夠包含對歷史的敬意與對人性的溫情,那麼,這樣的史觀,必然更貼近歷史真實,也更具創造性的想像!於是,我試圖用「文字」記錄當年與先行者的關係與對應;用「繪圖」表現他們「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的音容樣態。以意像與圖像,雙重建構出臺灣美術更具景深的願景。當回憶細節與文學情境,再度綻放歷史的光影,一個又一個美術前輩的出列,也站立出臺灣美術發展的稜線。——李賢文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孽子舞台劇二○二○全紀錄

允晨文化  出版
2022/05/01 出版

《孽子舞台劇二○二○全紀錄》可說是一部橫空出世的舞台劇全紀錄,不管是就全球或華文世界的出版品來說。 從小說名著《孽子》延伸出的電影、電視劇,引起的話題不斷,造成風潮不衰,已是華文世界中的異數,2014年更首度登上國家戲劇院舞台,造成轟動。2020年,原班製作團隊重從新調整劇本,舞台劇以更謹飭的節奏,精致的舞台演出,讓觀賞者忘情喝采,幕落後仍難以忘懷。 這套全紀錄的出版即以精彩的舞台劇照影像,搭配劇本情節的推進,讓錯過現場觀賞的廣大群眾得以紙上觀賞並回味。尤其難得的是,除了劇本,更廣邀學者作家、製作團隊、藝文人士、演員群、作曲者、觀眾等,從多角度多面向書寫,組合成最不可思議的寫手陣容,包含白先勇、董陽孜、奚淞、王童、童子賢、王安祈、陳小霞……,編成華麗夢幻的文集,值得典藏,也是允晨文化成立四十週年的代表鉅獻。  

66 特價19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二版)

陳景容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22/01/01 出版

本書為藝術家陳景容先生數十年來聆賞音樂會、歌劇時代的感觸寫成的散文與當場即興所畫的素描;書內圖文並茂,展現了古典音樂與繪畫藝術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最真情的見證:藝術沒有媒材上的界線,不同的展現,來自相同的感動。 《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集結陳景容數百張重要速寫、在音樂會即興作畫的素描,搭配文字記錄與文章,重現每一次沉浸美好藝術時空的感動。在音樂會中描繪的作品,相較於隨意畫下的素描,反而是認真補捉瞬間而描繪的作品,蘊藏著當時的感動和描繪的興奮。

9 特價6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重翻照相簿子

陳輝龍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21/09/01 出版

三十年後的歸來,我們重翻照相簿子1986年,陳輝龍從四百卷黑白底片,上萬張膠卷中挑選岀來的六十幀作品,舉辦了人生第一次攝影展,《照相簿子》,1992年出版同名攝影集:偽家人的家族照、荒凉的海灘、溪谷、少年、蒼苦的老者,礦工、廟宇、野臺戲、小火車站、夏日午後的公園、充滿魔幻氣味又懷舊的影像,令人驚艷,就此成為藏家傳說。三十年後,走來了從1980年回來的少年,重新編輯了影像,選入73幀作品,延展了上世紀八○到九○年代的記憶,加入回視人生的敘事,轉動停格的時間,重現時代消失的風景和少年的自己,奏起了影像與文字的交響詩,是為《重翻照相簿子》。是陌生人,也是親人。輝龍懷著這樣的心情,背負照相機,帶著孩子般的笑,與偶爾相逢的人攀談,拍下照片,並收進他的《照相簿子》裡去了。在南横摩天,布農族的獵人向輝龍談起他昔日輝煌的狩獵,並向攝影鏡頭展示他被山豬觸瞎的獨眼。玉米田邊,退休的布農族獵人因此也成了輝龍的親人——收進屬於家族記憶的《照相簿子》裡去。——奚淞輝龍的《照相簿子》以看來寫實的圖像,結合著若即若離的文字,所營造的效果便恰恰是達達到超現實運動中對文字與圖象的態度,他的這本《照相簿子》也因此不只是「攝影」,而更是藝術家運用不同媒體完成的另一種形式的作品罷。有趣的是,輝龍從圖像到文字到生活的態度,都沾染著不可擺脫的五○年代的頹廢、叛逆、苦悶的調子。詹姆斯狄恩式的冷漠與靦覥,鮑伯狄倫的流浪與失落,卡繆的深重的憂鬱與自苦,混合著芥川對生命絕決的態度,川端的耽美:從照堂到輝龍,那從日本的憂傷到西方戰後的迷失,似乎都在這台灣小小島上混合成一種文化的異質,在敏感的青年身上一再散發著夢魘似的幻象。 ——蔣勳三十年後,《照相簿子》轉身成為《重翻照相簿子》,從當年自1981年到1986年之間所拍攝的照片挑選編輯而成的集子,再往前向後,時序跨度為1980至1990年,恰好是一個斷代。這個十年,台灣經歷了政治上最風起雲湧的變動,上一世代的回歸現實與鄉土運動仍持續作用,是嚮往自由解放,也是追尋主體與民主的時代,更是報禁解除前後的紙本媒體興盛年代,造就了許多專職攝影記者與街頭攝影的時代。陳輝龍在這時期歷任許多紙媒攝影或編輯工作,《照相簿子》的影像大多累積於這些工作之間。陳輝龍的照片與八○年代的紀實攝影共享類似的主題與氣質,並繼承著七○年代報導攝影者的影響。——陳佳綺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名畫紀行: 回到1929的公會堂

林皎碧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19/07/01 出版

帶著那份畫家清單踏上扶桑地時,心中有種去找祖父和姑母的錯覺,同時感覺有他們在冥冥之中牽引,才能夠得到許多人的協助,得以穿越時空穿越語言,得以帶回成果裝滿回憶,因此願意把這份虔誠和感動與大家分享。三十七位畫家當中的山口蓬春、荒木探令、高橋秋華,分別造訪過兩處淵源地,所以有四十篇紀行。書中編排不以造訪先後,大略以地區排列,瑣碎雜事,容此說明。——林皎碧 一批穿越世紀,穿越不同政治時空的畫,該如何評價和定位? 它們何以出現在中山堂? 又為何被世人遺忘? 畫家是台灣人?還是日本人? 沒有足夠的線索,除了 一九二九年(昭和四年)八月二日《台灣日日新報》 ……。 這批遺忘多時的畫作在二○○二年底台北市中山堂整理倉庫時才重又出現,之後移交台北市立美術館,二○○五年,美術館員林皎碧(也是名譯家)從此展開了一趟神奇的訪畫之旅,多次踏訪日本,足跡遍及全日本,重新撥開畫作的身世,讓畫家重現時代身影。以最親切生動的筆法,為讀者道出一個溫暖的、跨國的時代軼事,滋味無窮。 名人推薦 傅月庵 真情推薦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吼叫一九八九

謝三泰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19/06/01 出版

王丹 推薦 1989年4月17日,我從香港轉機抵達北京後,直接從機場驅車前往天安門廣場,從那天起,在廣場上見證了中國爭取民主沸騰的熱血和眼淚。 回台灣後,我在出差核銷單裡夾著辭呈,以離職抗議報社強制要我回來的決定,那些記錄北京學運的影像,跟心裡的遺憾,三十年來被隱藏於角落裡,一直到張照堂老師看見了我在1989年所洗的照片。他告訴我:「不是非得待到6月4日才算完成任務,不要覺得遺憾,重要是參與過,過程也很重要。」 轉眼間,天安門學運已經30週年,這些塵封了30年的影像重見天日,看著那些如今已不復見的北京樣貌和廣場上奮鬥的臉孔,想起學生們浪漫的情懷,希望我留下的影像能表達學生們對民主自由渴望的千萬分之一。——謝三泰 歲月會抹去很多痕跡,這是我們無奈而必須反抗的事情。而有一種反抗的方式,叫做記憶。而有一種留存記憶的方式,叫做攝影。三泰兄當年就在現場,他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對時間的無情作出了反抗。 中國有六四,台灣有二二八,二者儘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兩者,其實也有很多的相同。當年台灣黨外運動時期留下的那些珍貴抗爭照片,在那些人權鬥士臉上看到的堅毅、悲壯和神聖,在這本攝影集中的那些中國抗爭者們臉上也同樣可以看到。這樣共同的歷史影像,是極具有象徵意義的,它代表著,我們內心深處,有一些是共享的。這對未來,意義重大。——王丹

9 特價13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吹過島嶼的歌

黃楷君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19/03/01 出版

巴奈/歌手與音樂製作人‧李明璁/台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馬世芳/廣播人與作家‧浦忠成/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張鐵志/音樂與文化評論家‧舒米恩/歌手與音樂製作人‧鍾適芳/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熱烈推薦這是一個從音樂看見歷史;也是一個從音樂建構歷史的一本書。吹過島嶼的歌這本書的問世,正讓我們思考著台灣原住民族歌謠的傳唱、記載與行動記述的島嶼歷史、生活變遷、社會脈絡;進而看見島嶼認同及族群界線關係。音樂,對原住民來說,無疑就是一頁頁的史書。縱橫著時間軸記憶過去,也反映持續發生變動的過程,同時也記錄了自身認同持續的改變與適應。這樣的紀錄是當我們無法從文字的載述中尋求的時候,它早就已記取的部分,並作為台灣這塊島嶼建構重要的基礎與延續的依據。本書提及時代下的梳理、拼湊,正宣告著原住民族在形塑、凝聚族群、島嶼記憶,透過傳唱之中的內聚力得到了驗證。我們用歌,唱出生命底層土壤的連結,我們的聲音,震動時代下衝擊與抵抗。吹過島嶼的歌從節目躍上了文字,我們期許它並不只是突顯歷史上的沉寂之聲,而是更積極地完整了島嶼的記憶,是你我共同建立的體認與追尋。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

陳景容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16/09/01 出版

本書為藝術家陳景容先生數十年來聆賞音樂會、歌劇時的感觸寫成的散文與當場即興所畫的素描;書內圖文並茂,展現了古典音樂與繪畫藝術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最真情的見證:藝術沒有媒材上的界線,不同的展現,來自相同的感動。 《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集結陳景容數百張重要速寫、在音樂會即興作畫的素描,搭配文字記錄與文章,重現每一次沉浸美好藝術時空的感動。 在音樂會中描繪的作品,相較於隨意畫下的素描,反而是認真捕捉瞬間而描繪的作品,蘊藏著當時的感動和描繪的興奮。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作家的書房

陳文發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14/08/01 出版

驅使我硬著頭皮寫專欄的主因,是我可以藉此機會去拜訪作家的書房,去聽聽他們開口講自己的故事,親身去感受作家,作品以外的情緒起伏。——陳文發 攝影工作者陳文發多年來結合攝影專業與文學愛好,陸續進行以「台灣前輩作家」、「台灣詩人群像」為主題的拍攝計畫,二○○七年起開始在《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上,連載「前輩作家寫真簿」專欄,廣獲好評;二○一○年三月,於《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開設「作家書房」專欄,四年多來,已訪談二十四位作家,以平實動人的文字,配合極具人文色彩的攝影,深入作家的心靈深處,捕捉創作者的不為人知的生活故事,為讀者開啟了作家內心私密的世界。 受訪者含括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學者,和翻譯家,豐富了所謂「作家」的陣容。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家橫跨不同的世代、背景,具體而微地勾勒近半世紀來台灣文壇的變遷。其中有些人漸漸淡出文壇,隱居山林,藉著受訪書寫而重新躍入世人眼前,喚起讀者的時代記憶,如黃靈芝、喬林等。而於二○一三年辭世的一代散文大家蕭白,更在此書中留下珍貴的最後身影。 作者群中既有「笠詩社」一代的林亨泰、李魁賢,也有《現代文學的》陳若曦,以及詩的信使詩人李敏勇;有台灣重量級小說家李喬、鄭清文,也有中堅作家林弗兒、林文義、心岱及詩人吳晟等;有失聲畫眉般的凌煙,也有台灣最重要的推理小說推手傅博;有學院學者如林瑞明、李瑞騰、吳宏一,也有民間學人莊永明;以及吳敏顯、謝霜天、林錫嘉、張香華等諸位作家,一一登場,各具風采,共聚於一書,重現多年來難得一見的作家身影,猶如一場盛宴,為時代留聲。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移動的桃花源

石守謙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12/02/01 出版

山水畫向來被視為中國藝術對世界文明的特有貢獻。它對自然所表現的尊崇與不斷企求回歸的態度,配合著繪畫形象的展示,被認為呈現了一種「西方所無」的精神,甚至是「東方文明」的代表。中國山水畫的高度成就,也被由它對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影響的論述,予以強化。本書以更審慎的態度,嘗試在風格學的研究取徑之外,在理念、知識、人物與繪畫相關物品等不同層次的往來移動中,重新評估過去論者以漢文化為中心論述中國山水畫的有效性,並以中日韓互動的事實為架構,探討十至十六世紀山水畫在東亞的發展,及其所共組成的文化意象,找回過去被「一元」論述所犧牲之重要的歷史訊息。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製造:文化創意向前走

文建會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07/08/01 出版

本書將台灣豐富在地的特色以文化創意的方式呈現給大眾,將讀者帶入了創意的生活裡,台灣製造介紹華山藝文特區整建過程、台中酒廠改造而成的台中創意園區、在故宮博物院登場的《衣-party》、手工稻草製做的公仔—紅豆姑娘、鶯歌陶博館的精緻陶瓷工藝及金門戰地碉堡及坑道的藝術開發為光觀資源…等文化創意的idea將台灣推向國際舞台。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傾聽:維也納人文記事

洪雯倩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06/08/25 出版

【內文簡介】這是一本關於音樂生活學習的隨筆,紀錄作者半輩子以來,於音樂之都所留下的音樂人生歷程。 真正的樂音,並不寄身於音符中,而是存在無聲裡。藝術,是研讀人類靈魂的歷史,不是彈琴耍技的本領;而如何聽到這靈魂絮語,這,才是藝術的真諦。 一個蘊育出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史特勞斯、馬勒、荀白克的城市,應要以何種態度面對她?真善美的外表之下,卻如此的深沉,隱藏的是這些音樂家以血淚舖砌而成的故事。他們,在此受盡磨難之後,卻趕也趕不走,這,就是維也納。這本維也納的隨筆,滿溢藝術的沉思,引領讀者聞得維也納真正的弦外之音。適逢在莫札特誕生250年之後,在佛洛伊德誕生150年之後的今天,將這些人文點滴,塑造、累積成維也納內在的精神風貌,獻給所有追求美感心靈的傾聽者。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貿易陶瓷與文化史

謝明良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05/11/01 出版

本書所收錄的論文計十五篇,是作者研習貿易陶瓷史的結晶。作者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在正確把握研究史以及廣泛擁有考古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專題考察。由於作者對於陶瓷作品的觀察敏銳,視野寬廣,因此可以用宏觀的視野來處理小的問題,而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則又在作者循序細膩舖陳導引之下,成了理解當時大環境時的重要例証。本書特色1.給予台灣出土貿易陶瓷新的定年與歷史意義。2.重建東西貿易陶瓷的過程。3.為一向被侷限在經濟範疇的貿易陶瓷開拓文化史面向的新格局。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弦裂

赫爾穆特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03/09/01 出版

一九三八年,赫爾穆特‧斯特恩的父母親決定流亡中國時,赫爾穆特只有十歲。在逃往滿洲里的途中,他帶上了他的小提琴。小提琴很快成為斯特恩一家在流亡中重要的生存工具。在哈爾濱,為了一頓飽飯,赫爾穆特常常在中國人的婚禮上、夜總會或飯店裏演奏。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斯特恩組織其他流亡者離開中國到以色列,也成了以色列樂樂團的成員,和指揮家伯恩斯坦共事。 然而赫爾穆特的流亡生涯還沒有結束。一九五六年他為了看望在美國重病的父親到了美國。為了謀生,不得不做推銷員,賣過鞋子和風琴,直到能在聖路易斯和羅徹斯特重拾琴弓。一九六一年他通過考試,成為柏林愛樂樂團成員,後來晉升為第一小提琴和樂隊首席,與卡拉揚合作多年,還被選為柏林愛樂樂團常務理事,直到退休。 斯特恩在《弦裂》中坦率地敘述了自己生活中打上歷史、政治和文化烙印的各個階段。其中涉及到猶太人和德國人以及納粹的關係。在斯特恩的回憶錄中,所有的一切是異常真實與感人,因為他描述的不是抽象的知識,而是切身的經驗。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舞者之歌

允晨文化  出版
2001/04/01 出版

依莎朵拉.鄧肯,是二十世紀初最重要的舞蹈改革家,另一方面,也是女性主義者的先驅。 作者一開始即自詡要效法盧騷撰寫《懺悔錄》的精神,向世人揭露其最隱密的行為與思想,相形之下本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透過這本回憶錄,作者將自己的靈魂赤裸裸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9 特價3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弦外之音

允晨文化  出版
2000/04/10 出版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