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她是一個才華洋溢的年輕女子,是「蘭陵劇坊」的當家花旦,是台灣金鐘獎的「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有一天,她拋下這些身分,在皮箱裡裝了六雙高跟鞋,遠渡重洋,到美國去學戲劇。加州的牧場上,她遇見了「老先生」,老先生是個戲劇大師,更是個智者,他的訓練觸動了她所有的觀念與靈感……她回到台灣,創立自己的劇團,在自己的山上創作、訓練、演出……。長年以來,深埋在她心中的「表演者」到底是什麼?一語難以道盡,就從一九八三年夏天,第一次抵達那個加州牧場開始說起……請翻開這本書,表演課即將開始——1984年間,在美國加州偏遠牧場與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的相遇,改變了劉若瑀的人生,也啟發了台灣的表演藝術。「優人神鼓」是台灣十分重要的現代表演團體,早期從「優劇場」轉變而來。創辦人劉若瑀接受了果托夫斯基的身體訓練之後,驚覺所有的創作都必須找回自我。於是回到台灣之後,以探索台灣人的身體為訓練宗旨,創作融入傳統、祭儀、太極……等領域,並逐漸探索出以靜坐、苦行為表演質地的訓練方法。如今「優人神鼓」以打鼓來實踐道藝和一、東西交融的表演理念,持續創作,並以此表演享譽國內外。本書內容即為劉若瑀在1984〜1985年間,在加州洛杉磯爾宛(Irvine)大學果托夫斯基工作坊接受嚴格訓練的珍貴記錄與學習心路歷程,也是日後回台創立「優劇場」,以及日後蛻變為「優人神鼓」的重要關鍵。這是劉若瑀的第一本書,也是優人神鼓從創團至今的第一本書。談的是與大師的相遇,與大師的對話,以及特殊的表演訓練。而劉若瑀是極細膩敏銳的表演者,她的經歷與思索充滿了深度的靈性,她談的是表演方法,也是人生。
多次入圍世界建築節獎的曾柏庭 打破台灣建築典型意識型態 為公共空間與民眾生活帶來無限想像 連續四年共五件作品入圍世界建築節獎的台灣新銳建築師曾柏庭,能在國際大獎中與建築大師們同台較勁,靠的是他不屈服於窠臼,重新想像、定義建築的精神。 國中才剛畢業,曾柏庭就獨自跑到太平洋的另一頭,過起小留學生的生活,獨力完成學業後,在全球知名的拉斐爾.維諾利建築事務所、帕金斯威爾建築設計事務所、貝.考伯.佛烈德聯合事務所等工作。 14年後滿腔熱情與理想的他回到台灣,想用國外的所見、所學,在自己的故鄉大展身手。懷抱夢想的柏庭想在公開競爭下,用實力證明自己,積極參與公共工程競圖,雖然連續10次失敗,但他仍不放棄堅持。 在第一次成功獲得競圖的台南一中體育館作品中,他因一個「半戶外」空間所衍生的公共性,啟發了他的建築思維,成為他後續公共建築與住宅系列作品的重要切點。 在烏來立體停車場、土城國民運動中心、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等作品中,他勇於挑戰成規,在符合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即使賠錢,也要做出最貼近使用者需求的空間,不僅翻轉台灣公共工程典型意識型態,也成功獲得許多國際大獎的肯定。 在許多公共建築、住宅的競圖中,他努力提出新主張,要讓改變成為可能,期待在重新想像公共空間與居住體驗成功後成為先例,引發民眾、政府的觀念轉變,建造屬於下一世代的新建築。 獲獎 2018年 ONE海運台北總部入圍世界室內設計獎(INSIDE World Festiva of Interiors)辦公類 Green Life入圍台灣住宅建築獎 Green Life入圍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 Q-LAB辦公室入圍金點設計獎 2017年 《天下》雜誌50位台灣代表人物 《La Vie》雜誌年度創意人物代表人物 獲台灣青年建築師獎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入圍美國建築網站Architizer主辦A+Awards體育類決選 2016年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入圍ADA新銳建築獎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獲臺灣建築佳作獎 2015年 永聯物流大園中心獲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ID)工作空間類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入圍世界建築節獎(WAF)公民社區類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入圍世界建築節獎公民社區類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獲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評選為「二十七座地表最酷的建築」之一 2014年 台南一中綜合體育館入圍世界建築節獎運動類 烏來立體停車場獲Architizer A+Awards 停車場建築項目評審團首獎 台南一中綜合體育館入圍ADA 新銳建築獎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獲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公共空間類 烏來立體停車場獲遠東建築獎台灣地區最佳人氣獎 2013 年 烏來立體停車場獲臺灣建築佳作獎 烏來立體停車場入圍世界建築節獎交通設施類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獲國家卓越建設獎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獲國家卓越建設獎
全球第二本芭蕾爆笑巨作 燃燒你的芭蕾魂,這是全民跳芭蕾的時代。 ★中英對照 第一本《芭蕾女孩的祕密日記》於2014年出版, 兩本差別在於,每天練舞8小時,與8天練舞1小時所產生的差異性…… 不論你是小資上班族(或經理人)、 家庭主婦(或貴婦)、 熱中減肥者(或想增肥者)…… 也不論你是身材高挑(或者矮胖)、 環肥(還是燕瘦)…… 只要你有瘋狂的芭蕾魂, 一定可以在書中找到你自己。 穿上你的tutu,全民一起跳芭蕾! 網路人氣幽默畫家——芭蕾群陰Ballet Monsters, 再度揭開芭蕾舞界的血淚心酸史(與暗黑面), 更一針見血道出普羅大眾學芭蕾的內心OS。 從內心獨白到抱怨,從默默學習到愛現(甚至還想開直播), 不只舞台是戰場,練舞教室更是互相較勁的修羅場! 全書保證讓你捧腹大笑,拍案叫絕!
伊東豊雄建築生涯 集大成之作 臺灣真正首座前衛建築—— 臺中國家歌劇院, 已在臺中市落成,不只是臺灣的新地標, 也是世界建築地圖上的九大新地標之一。 臺中國家歌劇院由 2013 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伊東豊雄設計, 這是全世界第一座由「管狀結構」構成的無接縫式連續體。 伊東豊雄以「壺中居」形容臺中國家歌劇院, 期許它既是表演藝術場地,也是空間藝術場所, 既是本地居民活動的生活休閒場所,也是世界矚目的新表演藝術象徵。 美聲涵洞更將是一種新形態的地標,一個會呼吸的組織, 一個結合「機構」與「都市」、「藝術」與「生活」、 「內」與「外」的網絡,一座新時代的幾何構造物。 本書詳細剖析了這座新銳建築劃時代的設計理念、 伊東豊雄如何在國際競圖中擊敗札哈.哈蒂等強敵, 又如何與臺灣的營造公司聯手克服獨步全球的 3D 曲牆建築工法; 並深入描述臺中大都會歌劇院如何蛻變升級成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故事, 以及這座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將如何扭轉城市的命運、開創新局。
超簡單、好上手、絕對不失敗的攝影術, 輕鬆拍下生活的美好瞬間! 如果你-- .很忙碌,沒時間搞懂艱深的攝影技巧 .相機很久沒用了,都只用手機拍照 .不知怎麼選一臺適合自己的相機 .有些重要場合需要使用相機,可是完全不會用 攝影達人這樣說-- ‧ 拍照之前先觀察,找到最獨特的角度(不要以為亂拍一通,終會有好構圖)。 ‧ 拋下相機的全自動功能,自己掌控相機(不要讓相機掌控你)。 ‧ 拍出好照片不是靠運氣,而是你的努力。 ‧ 相機好壞新舊不重要,便宜相機一樣能拍出令人驚豔的作品。 步驟簡單,新手也能變達人。 一本最完整、最簡單的攝影寶典!
用整個身體來思考吧!用頭腦所想的事只要三天就變了,然而用身體所思考的事再久都不會改變!——伊東豊雄(2010年3月2日),寫給台灣熱愛建築與設計的年輕朋友因為伊東豊雄,是這樣的先驅者、建築家——也曾有過發不出薪水給所員、靠親友介紹才有設計案可做的慘澹經歷,也曾在提出嘔心瀝血的作品之時,飽受當地媒體抨擊……然而他始終堅持走自己「另類現代建築」的創作之路,藉由與同輩建築師相互批判、砥礪,以不斷精進自己的設計能力熬過了艱困的日子;終於,伊東豊雄的作品成為各界公認,二十一世紀新建築的代表,並摘下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桂冠——201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而即便成名,伊東仍不斷在世界各地的各種競圖案中奮戰,同時追尋著更理想的、與自然共生的新建築。於是,我們才能夠看見一位偉大的建築創作者,努力不懈的動人姿態。而幸好,我們身在台灣—— 所以才能親炙這位不曾停止進步、不曾放棄探索任何可能的前衛建築家,充滿生命力的四件大型公共建築作品,從競圖、發包到完工啟用的點滴歷程;也才得以近距離地閱讀、感受伊東豊雄的成長經歷、不斷追求創新的自我期許、在其作品背後的深沈思想;於是,我們也因而能夠從這些在台灣已實現、將實現的前衛建築風景中,找到自己心底深處的創造力,也開啟對未來的無限想像。
李安、陳凱歌、楊德昌、今村昌平、馬丁.史科西斯……他與他們談電影、拍故事,也聊生活。《北京故事》導演 王正方,與諸多電影人的交遊逸事試問電影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電影是一種表達方式,我想用它說服自己,生命比它呈現的更有價值,更美好圓滿些。作者於美國與臺灣電影圈打滾數十年,交遊無數。李安、王穎、楊德昌、史科西斯皆為其座上佳賓。他看盡浮華世界的幕前幕後與潮起潮落,有感而發,將所見所聞的大事、趣事、糗事、妙事如實寫來,化為篇章。文筆閃耀著幽默、智慧,與他對電影無盡的熱愛。他寫人、寫戲、寫電影,更寫人生。本書分為兩部分,其一談電影的「人」:導演、演員、攝影師、製片;其二談戲與電影,也談各種拍戲的故事。在作者筆下,這些人們彷彿就在面前高聲談著對電影的想法,說著那些迷死人的事,也彷彿讀者就身在拍片現場,與作者一起苦惱、一起歡笑。
那個牧場上的許多事,老先生說的許多話……,當時都不知所以然。三十年下來,終於逐漸有了一點明白——三十年前,她是一個才華洋溢的年輕女子,是「蘭陵劇坊」的當家花旦,是台灣金鐘獎的「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有一天,她拋下這些身份,在皮箱裡裝了六雙高跟鞋,遠渡重洋,到美國去學戲劇。加州的牧場上,她遇見了「老先生」,老先生是個戲劇大師,更是個智者,他的訓練觸動了她所有的觀念與靈感……她回到台灣,創立自己的劇團,在自己的山上創作、訓練、演出……。長年以來,深埋在她心中的「表演者」到底是什麼?一語難以道盡,就從一九八三年夏天,第一次抵達那個加州牧場開始說起……請翻開這本書,表演課即將開始——1984年間,在美國加州偏遠牧場與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的相遇,改變了劉若瑀的人生,也啟發了台灣的表演藝術。「優人神鼓」是台灣十分重要的現代表演團體,早期從「優劇場」轉變而來。創辦人劉若瑀接受了果托夫斯基的身體訓練之後,驚覺所有的創作都必須找回自我。於是回到台灣之後,以探索台灣人的身體為訓練宗旨,創作融入傳統、祭儀、太極……等領域,並逐漸探索出以靜坐、苦行為表演質地的訓練方法。如今「優人神鼓」以打鼓來實棧道藝和一、東西交融的表演理念,持續創作,並以此表演享譽國內外。本書內容即為劉若瑀在1984 ~ 1985年間,在加州洛杉磯爾宛(Irvine)大學果托夫斯基工作坊接受嚴格訓練的珍貴記錄與學習心路歷程,也是日後回台創立「優劇場」,以及日後蛻變為「優人神鼓」的重要關鍵。這是劉若瑀的第一本書,也是優人神鼓從創團至今的第一本書。談的是與大師的相遇,與大師的對話,以及特殊的表演訓練。而劉若瑀是極細膩敏銳的表演者,她的經歷與思索充滿了深度的靈性,她談的是表演方法,也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