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 類別 ,共計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在建築中發現夢想:安藤忠雄的建築原點

安藤忠雄  著
如果  出版
2025/01/06 出版

安藤忠雄的建築,是從旅行中得來的,因為建築描繪的是各地方人們的夢想與感動,思考這些,能讓他回到原點,回到建築為何的命題……  ※安藤忠雄唯一一次在日本NHK大眾講堂系列演講結集  ※長銷20餘年經典作品   安藤忠雄在二十幾歲時因不滿身處的生活環境,而立志走上建築這條道路,他認為旅行可以形塑人,也能形塑建築,所以安藤以旅行來學習建築。  在旅行各地的同時,安藤為順應當地自然風土氣候所產生的建築深深感動,他看到了建築的生命力──反應出人類的根本欲望,是人們靈魂的依靠,是呈現每個居民夢想的地方。  因此,安藤從接觸建築以來即不斷詢問自己:「透過建築可以達到什麼?」、「建築究竟能對社會、地區有什麼樣的貢獻?」、「要如何才能讓都市擁有生命力?」。相對於提出創新具突破性的建築,安藤更在意的是建築對人的尊重、對社會的批判;比起只是玩設計風格的遊戲,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傳承、發展過去人們所留下的都市文化遺產。因而,安藤認為:建築對於其所在的環境,是有回饋義務的。  對安藤而言,現代建築的創造不再只是一般意義的形式探索,而是種精神意旨。建築也不是隨著完成即停止成長的靜止物,只要在社會上人們持續利用,就是種經常變化成長的「生物」。因而,安藤希望能透過邊做邊想的實驗性精神,將有生命的建築送到社會面前。而建築對於環境的破壞與影響,也是往後建築家們必須省思的課題。  本書以主題設定的方式來談論建築:建築原點的住宅、群聚而居的集合住宅、集合眾人的廣場、都市、不同領域對話的合作共鳴、創造特定場域特有的建築、培育人的場所、自重建出發、庭園世界,以及邊做邊想等。安藤先從主題的定義切入,接著帶出他親身踏察過的世界建築鉅作,所欲表達的理念與作法,最後陳述自己的實際作品,以及藉此作品所欲表達對建築的內心想望作為結束。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寫字:書法的基本

崔樹強  著
如果  出版
2016/12/06 出版

為什麼書法藝術這麼講究觀察自然和觀照自我? 揭開書法美學的奧祕,教你從源頭掌握書寫與欣賞的技巧。 書法的要義,並不在「字」,而在「寫」。 練書法,就是練習一種能夠把自我生命,融入於一筆一畫之間的能力; 欣賞書法,就是去領略那無聲的韻律,以及靜止的躍動。 從臨帖,到形成自己的風格,習書者必須經歷哪些關卡,你知道嗎? 王羲之、張旭、顏真卿……,如何領略這些書法名家的美學核心呢? 剛開始接觸書法的人,與書法的長期愛好者,他們都會觸及那些基本的困難呢? 本書循序漸進,一一揭開寫字的奧祕, 讓你在技法、賞析與品格修養上,一次融會貫通! 【書法的本質】 ◎ 習字最忌諱把字寫「死」了,死和活,究竟差在哪裡? ◎ 為什麼書法藝術這麼講究觀察自然和觀照自我? 【筆法與墨法】 ◎ 筆的毛料軟硬哪個好?跟紙張有什麼關係? ◎ 執筆鬆緊、高低和姿勢眾說紛紜,到底誰對誰錯? ◎ 毛筆字怎麼寫才會有力?中鋒、藏鋒、逆筆、澀筆等技法該如何應用? ◎ 毛筆字也能富有動感和節奏?為何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 ◎ 為什麼說「墨分五色」?黑壓壓的墨也能表現顏色的變化嗎? 【結構與章法】 ◎ 漢字講究均衡,那麼是不是只要把字寫得工整而對稱的字就夠了? ◎ 什麼是「計白當黑」?墨跡之外的留白很重要嗎? ◎ 行筆過程中的牽絲連帶可不可以省略? 【事半功倍的習字重點】 ◎ 篆、隸、行、草、楷書,初學者到底該從哪種字體入門? ◎ 臨摹有什麼技巧?名家的字帖為何值得再三研讀? 【領略書法之美】 ◎ 為什麼說書法表現的是「無形之相」? ◎ 講肚子痛的《肚痛帖》也能流傳千古,欣賞書法時,難道不必在乎文字的字面意涵嗎? ◎ 模糊不清的碑文到底美在哪裡? 【邁向藝術創作之路】 ◎ 由線條構成的書法要如何表現內心的情感? ◎ 古人強調創作時必須「散懷抱」,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 應該先仔細構思後再下筆,還是該隨興致所至運筆? ◎ 真的能從一個人的字看出他的人格嗎?多讀書和寫好字有關連嗎? 本書特色 ◎ 搭配逾一百五十幅名帖,圖文並茂,幫助理解。 ◎ 從挑筆、選帖到寫字重點,層層推演解說,一一解開習字者心中最根本的困惑。 ◎ 深入淺出闡述書法的精神、結構和章法,直指書法欣賞的核心。 ◎ 追溯字體演變源流,品味篆、隸、行、草、楷書各種字體的獨特之處。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

陳懷恩  著
如果  出版
2008/01/30 出版

沒讀過本書,不要說你懂圖像 自從「達文西密碼」、「四的法則」等小說風迷全球後,圖像學這門解釋平面藝術作品的學問,就從藝術研究所的課程,降到跟設計、圖像相關科系的大二課程。可見流行文化之威力,足以撼動學院。 這幾年,圖像學隨著西方「視覺文化研究」與「圖像理論」的熱潮再度登場,其特色是不拘泥在充滿意識形態的視覺觀看活動,而是提供出更細膩的藝術理解方案。根據當代學者的說法:圖像學工作的目的,是要描述或者重建那些因?時代變遷而逐漸被人所遺忘的圖像意義,好讓藝術史的門外漢和非該類型藝術的專家學者們理解這些藝術品的實質內容。 從歷史發展來說,圖像學最早是一門建立「象徵」的學問。例如在歐洲到處可見的徽章,各有象徵意義,也各有解讀脈絡。包括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也用四個象徵圖像徽志來區別學院的屬性。 到了二十世紀,圖像學成?一門描述藝術內容、理解藝術意義的學問,在藝術史研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補救了那些只從形色、明暗、構圖……等形式原理來理解造形藝術者的缺陷。藉由內容與意義的主題研究,使得藝術品重新和時代關連起來。 圖像學希望通過對作品的描述,告訴我們藝術家的創作意向,以及圖像真正想要傳達的故事內容。而對於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圖像學者也希望能夠比較出他們故事內容的異同。這時,圖像學已經不是藝術史研究法的冰冷專業名詞,反倒成?因應「歷史記憶消逝」所激發出的理解熱情。 台灣學界對圖像學方法的引介文字很多,但篇幅都不大,且散見各處,本書是第一本圖像學的中文專論書籍,內容兼具圖像學的歷史發展,以及核心課題的論述,適合對圖像解釋方法感興趣的設計從業人員,或藝術研究者及學校教學使用閱讀。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一山走過又一山:李安.色戒.斷背山

李達翰  著
如果  出版
2007/09/05 出版

這是李安「再生」的故事,一段非常值得詳實記錄的旅程。這個故事應該從李安拍完《綠巨人》之後開始說起。在電影《綠巨人》之後,李安曾一度萌生不再拍片的念頭。但是這部上映時帶來諸多批評的電影,卻成了他和父親溝通的橋樑。曾一度希望李安執教的父親,在《綠巨人》之後告訴李安,「你只能戴著鋼盔衝下去」。之後不久,父親便過世了。父親過世之後三個月,李安再度開始拍片,對他來說,父親的過世是自己一個時代的結束,他的作品必將面臨另一個重大的轉變,而那個時候,出現的就是《斷背山》。李安如何重新站起來?如何在創作中找到新生的力量?如何在《斷背山》之後,又挑戰《色戒》?這是一段非常值得詳實記錄的旅程。這是一個難得的「故事」。寫這本書,是一個熱愛李安電影的人能為李安及其電影所做的最高獻禮。也是一個熱愛李安電影的人嘗試為李安及其電影保留最完整的工作記錄。這本書,談的就是李安電影走入另一個時代的紀錄。包括《斷背山》榮耀的背後李安及所有工作人員對它的投入及思索。2006年7月李安在瑞典與甫過世的偉大導演柏格曼的一次劃時代會面。這對李安是深具個人意義的一次會面。他希望能與家人及朋友分享的一次會面。以及電影《色戒》的開鏡與拍攝。華語電影對李安來說,一直都有著特別的地位,也是讓他的藝術和創作重生的地方。創作的旅程一山走過又一山、長路迢迢而沿途滿佈險阻。正是最謙卑的身軀才能穿過狂風暴雨、最熱情的雙手才能融化冰天雪地,讓人站上柏格曼那種大師的高度、觸及藝術光輝燦爛的頂峰。李安正向這個目標邁進。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