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影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出現,到2003年陸續在中國的雲南、北京、南京,出現獨立影展,應和著彼時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但可惜的是隨著中國政府對公民社會的打壓,獨立影展在2013年後也「被禁」,隨即轉入地下放映,一直持續到現在。為了紀念曾經的獨立影展的「黃金時代」(2003-2013),檢討獨立影像的過去,展望未來。2023年,在台灣舉辦的「後獨立影展檢討會」,邀請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獨立導演共30多人,進行線上交流,並形成這本書。書中四輯,分別是:一,對獨立影展史的考古;二,獨立影像作者的個人史;三,影像工作者的具體工作的多角度描述;四,策展人和學者們的不同學術立場闡述。
與台北城南的再一次相會我穿梭於廣泛定義下的台北城南,試著用影像捕捉城市一隅。「究竟是我在城市裡,還是城市建構於我的想像和記憶之中?」看著鏡頭裡的城市,我不禁想。就像「盲人摸象」,摸到的地方不同、詮釋的內容也會不同。走在城市裡,個人來去時的感受不同,與別人體會更不同。但是,我們都在這座城裡。讓我們透過影像與記憶的拼湊,找回棲息地。
傳統工藝的文化, 手工業研究所業務的主要精神 就在設計與技術的研究創新, 如深入了解工藝的本質與社會功能, 特別要了解台灣社會文化與產業的發展歷史, 就會體會 工藝在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意涵與重要性。 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三者結合缺一不可的產業,文化是文創產業的靈魂與精神所在,創意只是基本的能力與策略,文化則是要靠長期修養的整體社會力與品質的展現,現代產業要靠科技與人文結合的設計創新,所形成產品的文化風格與品牌形象,但它也要具備優良的產業生產能力,包括材料應用、生產技術、生產管理、品質管理、組織管理、市場行銷等。
這本攝影集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編排好了,但是一直沒有想要印出來,原因是什麼也說不上,就是一種放著也不知道怎麼動下去的心情(大概也是因為缺乏資金)。裡面有十二張照片是當初選出來參加比賽得獎的作品,那時取了一個系列名稱,叫做「不被理解的孤獨」,並為此寫了一段作品自述,但現在那個書名和自述都沒有包含在這本攝影集裡面。 或許是因為時間久了,自己的想法也改變了,包括名字還有寫的內容,現在我自己看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好像很赤裸地把自己某些脆弱的地方交給別人檢視,似乎在祈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至少我現在並不喜歡這樣也不想。但照片還是存在,有些我想轉達的畫面也沒變過,我想有更適合它的名字,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這本書變成了讀者所看到的這個樣子。把這些文字印在獨立的紙張上,期待有一天它就這麼消失不見,然後書裡面的照片能成為不帶偏見的獨立存在。 我還是相信世間萬物有什麼東西隱隱聯繫著彼此,還有很多微小的東西,要用心才能發現,也還是希望看到這些照片的人,覺得被理解了什麼因而覺得溫暖。 最後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本書為作者在1998-2014年之間完成的多部劇本集結,包含舞台劇和電影劇本。其中,除了〈她她她和她〉因為是長篇劇本,缺乏人力和資金,所以未曾公演,其他劇本均已公演完成。《吉光片羽》在資金不足的狀況下,排除萬難,堅持拍攝製作,也成為作者的第一部短片作品。這些劇本的主題,多數圍繞在同志愛情這個議題上,兼及性別論述,在抒情的感性之下仍有理性的哲思。 作者以女性創作者的身份敏感於女性在社會及家庭中處境的角色的變化,他們能夠網羅的題材多樣且多變,文本中女性如何在傳統家庭和婚姻中建構自我和情慾的甦醒,以及個體在成長過程裡如何自省自己的身體、情慾與記憶的認同和失落,如何回歸到更深層更本質的自覺經過,都是我們企圖透過劇本去找出女性書寫的文學路線和女性角色的關照。女性主義批評多元化的訴求裡,我們企圖從自然化的父權觀念中把自己解放,而這些觀念包括文學與文學批評以及一種新的可能的戲劇表現形式。
異質地方一詞,目前,大衛‧哈維(David Harvey)與愛德華‧蘇雅(Edward Soja)等英語世界的地理學者之間,就米歇‧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空間範疇是否是其早年遺留的康德主義認識論根源,一種實證主義式的真實空間,還有極不同的爭議。異質地方,已經由一個相對比較鬆散隨意的觀點,進一步考量主體的行動與都市的策略,建構為可能性的空間(spaces of possibilities),以及,設想為更批判性的、更正式表達出的、根植於社會規範之中,有政治與歷史異常意義的理論概念了。而這些理論辯論,與作者早年借取傅柯的異質地方概念的目的並不衝突。由於異質地方的理論範疇是選集中不同論文一再出現的空間概念,故以《異質地方之營造》為書名。
希臘悲劇乃是人類戲劇發展史的結晶,現今西方戲劇的根本表現形式,都可以在希臘悲劇當中發現其原型,只是,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希臘悲劇演出形式的佐證資料十分有限,只能在三大悲劇家的劇作──伊思奇勒斯的《阿卡曼儂》(Aeschylus, Agamemnon)、沙弗克力斯的《伊底帕斯王》(Sophocles, Oedipus the King)以及尤里庇狄斯的《米蒂亞》(Euripides, Medea)──及現存的少數遺跡中可以發現。本書除收錄高津春繁的<希臘悲劇的構成與演出形式>以及林國源作品<古希臘劇場表演論>外,另外將尤里皮底斯的《阿耳塞斯提斯》首次以中文翻譯出版,使得艱澀難懂的希臘悲劇,並成曉暢而優美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