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 類別 ,共計8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百年眾望經典.明日田園城市

聯經  出版
2020/08/14 出版

沒讀過霍華德《明日田園城市》,別說你懂都市計畫 城市規劃最受推崇,也最受誤解的跨世紀經典 與飛機並列20世紀初期兩大發明,超前時代的城市規劃先聲   ★本書帶領所有困惑的臺灣人,回到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規劃方案的1898年,一探理想的出發點,找尋城市規劃最原始的真實樣貌。   ★「正是(霍華德)這種敢夢又肯想的『不切實際』性格,以及努力在現實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夢想的奮鬥過程,造就了偉大的都市文明,也因此開創了一個重要的專業領域和新興學科──都市計畫。」──《百年眾望經典•明日田園城市》,〈導讀〉,吳鄭重   田園城市是什麼理念?長得什麼模樣? 它飄洋過海到臺灣,造就新北市中和、永和,新店花園新城,還是南投中興新村?   1898年出版的《明日田園城市》,是一本結合人道關懷、社會調查、都市理想、經濟理論、企業創新、政治折衝,且能付諸實現的都市計畫範本,歷經百年滄桑,依然屹立不搖,甚至歷久彌新。   國會速記員出身、深刻體察政府開發過程中的掙扎與糾結,熱情參與民間運動的的霍華德,為解決工業城市過度擁擠與快速擴張等諸多問題,提出利用信託購地,以市營企業、半市營企業和代市政企業經營公共事業,主張只租不賣、漲價歸公的土地經營策略,將規模經濟和土地增值的集體利益回饋給所有居民。要說「田園城市」是「社會企業」先驅,絕不為過。   田園城市並非空有造景的「花園新城」,而是融合都市設計、土地利用及社會工程於一體的城鄉願景。它是仔細考量財政收支,讓夢想照進現實裡的市政實業計畫;是以資本主義手段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兼顧正義與效率的社會企業基進理念;是整合區域中心城市與周邊田園城市的社會城市遠見。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絕非烏托邦式的紙上談兵。《明日田園城市》出版後短短五年內,他催生出兩座田園城市:列區沃斯、威靈田園城市,其理念更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  這本與康有為、梁啟超戊戌變法同年,比中國民國誕生更早的時代之作,試圖以明日田園城市的前瞻理念,解救倫敦、曼徹斯特等當時陷於過度擁擠的工業城市,彰顯出城市規劃的永恆之道──經世濟民、務本創新的「時代精神」。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成為孩子的頭號粉絲:鋼琴家的音樂教養心法

Veronica Yen  著
聯經  出版
2025/03/06 出版

國際知名鋼琴家 × 音樂教育專家親身經驗 × 最真誠的教養分享獻給在學習音樂的路上,愛恨交織的親子們。一起跳脫學習焦慮,讓音樂回歸純粹的美好。當孩子小的時候,帶他去學習才藝,是許多家長的教養選擇。學彈琴,是其中一個最夢幻的選擇。但,明明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看起來這麼優雅的藝術活動,為什麼最後常常演變成家長與孩子的感情修羅場?甚至讓孩子從此討厭音樂?★學音樂,該是祝福,不是折磨!Veronica Yen是旅行世界演出的鋼琴家,也是音樂教育者與一個琴童的媽媽。多年來,在音樂教學現場,看到許多陪練到筋疲力盡的家長,還有為了練琴而火爆衝突的親子關係。原本美好的事情,變得如此痛苦,也扼殺了孩子的興趣。但這一切其實是可以改變的!★學音樂,學習的其實是生活態度。《成為孩子的頭號粉絲》是Veronica Yen集結多年經驗,針對音樂學習現場的痛點,提供教養解方。包含學琴前該思考的事,如:為什麼要學音樂?只是學興趣,還要練習嗎?如何找到一個好老師?以及在學音樂的過程中,家長該扮演何種角色,到實際上練琴的各種技巧,都提供了非常深入的分析,以及精準的觀念與獨到的見解。《成為孩子的頭號粉絲》是一本溫暖、真摯的教養指南,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家長與孩子在學習音樂、才藝之路,能更加順暢,也體會到音樂、藝術的美好之處。本書提供——實用心法:從學琴初衷到練習策略,一次破解家長的常見疑問。感動故事:分享親子間的練琴經歷與心路歷程,溫暖而真摯。專業見解:鋼琴家與音樂教育者的雙重視角,兼顧專業與情感。

79 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白先勇說崑曲(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白先勇  著
聯經  出版
2025/02/13 出版

【崑曲復興二十年傳奇經典】崑曲之美深深打動白先勇,成為其創作的永恆靈感之源由當代文學大師領路,一同走進崑曲的魅力世界★ 新增二十週年紀念版全新序言 ★★集結牡丹一百、牡丹兩百慶演專家賞析,演出團隊心得感想★★ 封面由書法名家董陽孜親筆題字 ★★ 增加多幅精美外景劇照 ★崑曲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瑰寶,集百戲之大成,素有「百戲之母」之稱。白先勇認為,崑曲不僅是藝術表現的巔峰,更是中國人情感的具體詮釋。白先勇長期致力於崑曲的復興與推廣工作,並自許為「崑曲義工」。探索崑曲的悠久歷史與無窮魅力,感受這一藝術形式所帶來的心靈震撼!自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世界首演,《白先勇說崑曲》同步問世後,便成為崑曲復興的重要見證之作。二十年來,青春版《牡丹亭》巡演全球,演出超過五百場,觀眾逾百萬,掀起崑曲藝術的全新風潮。此次推出的二十週年紀念版,收錄白先勇撰寫的全新序言,回顧崑曲復興的曲折歷程,記述他如何從1987年重返上海、南京與崑曲結緣,至2003年製作青春版《牡丹亭》,並以此作品推動崑曲從國內舞臺走向國際的感人故事。書中保留過往珍貴的訪談與評論,包括與崑曲名家華文漪、張繼青、蔡正仁,以及與重量級學者余秋雨、許倬雲的對談,對傳字輩大師的致敬,同時記錄了青春版《牡丹亭》製作階段的各個重要里程碑。全新紀念版新增多幅精彩的外景照片,並特邀書法名家董陽孜題字,以其氣韻生動的筆觸詮釋崑曲之美,為本書增添典藏價值,讓讀者在字裡行間與封面書藝中感受崑曲的雅韻悠長。《白先勇說崑曲》不僅是一部對崑曲藝術深刻探討的著作,更是一部充滿文化復興熱情的生命之書,邀您一同感受崑曲之美,領略百戲之祖的藝術風華。

79 特價70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此曲只應天上有:青春版《牡丹亭》二十週年慶演紀錄

白先勇  著
聯經  出版
2025/02/13 出版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20週年紀念專書重溫青春與愛情的永恆之美,見證崑曲的復興與傳承!作為當代臺灣文學的重要人物,白先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傳統藝術的熱愛,成功將青春版《牡丹亭》打造成崑曲的現代經典。他不僅是這部作品的總製作人,更是文化傳承的推動者。白先勇從小與崑曲結緣,深知其傳承不易,於是攜手蘇州崑劇院,集結兩岸精英,將這部經典劇作重新詮釋,吸引了無數年輕觀眾,讓崑曲在21世紀重新煥發青春。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首演以來,已成為崑曲界的經典之作。2024年迎來二十週年,意義深遠。在這本紀念專書中,我們將共同回顧青春版《牡丹亭》自首演以來的輝煌歷程,探索其在崑曲復興、文化交流及教育推廣等方面的重要貢獻。《此曲只應天上有》集結青春版《牡丹亭》二十週年臺灣慶演、北京慶演、南京慶演等經典場次的眾多名家賞析專文,演員及製作團隊成員現身說法,更收錄白先勇與藝術家奚淞的精彩對談,深度探討崑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帶領讀者全方位感受崑曲的永恆魅力與文化深度。

79 特價6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堂春夢:二十世紀香港電影史論

游靜  著
聯經  出版
2024/05/02 出版

電影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本書重溯香港上世紀20至90年代的文化脈絡,建構出香港電影中文化政治的史觀,對昨日與今日的香港,提供不一樣的理解。作者游靜爬梳大量原始資料,穿梭於電影個案解讀、影人自述,及時空政治脈絡分析;大歷史與微歷史之間,國、粵片兼論,細緻勾勒出香港百年璀燦光影,洞察歷史足印的偶然與必然,為華語電影研究、殖民及冷戰研究、香港文化研究,開創新天。同時提出關鍵探索及叩問:▎對香港的思考成為協助反思其他華語文化歷史的資源。▎作為華語電影世界的夢工場,香港電影的獨特貢獻在哪些方面。▎香港電影史如何與文學史息息相關?▎香港電影成為無權無勢的庶民抒解焦慮不安的重要場域。▎李小龍的奮不顧身是香港傳奇的比喻。▎香港主流道德價值曾經歷怎樣的翻新打造。▎「大冷戰」與「小冷戰」如何影響香港電影發展? ▎香港電影史如何同時見證殖民治理與文化冷戰的軌跡?▎資本主義現代性怎樣改造性/別關係,風月片如何展現反殖心結。▎新浪潮電影如何叩問香港的冷戰前沿位置? ▎喜劇是香港夢的呈現?無厘頭揭示時代的壓迫、港式主體的反撲?透過回顧香港電影史,進一步深思過去耳熟能詳的電影、人物、性別角色、文化歷史及其構成,體味今天華語以致全球流行文化,如何依舊從這份龐大深厚的歷史遺產中取經。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等待果陀‧終局

聯經  出版
2024/02/22 出版

人生最大的否定莫過於荒謬和不定,迪迪和果果歷經漫長的等待仍等不到果陀。假如果陀是自我,他們互相依存的關係,把他們推向一個永遠難以獨立的處境,他們等待的是永恆失落的自我。假如果陀是個空缺,他們的生命是個永遠無法填滿的空隙。假如果陀是上帝,也許就如波赫士所言:「他的上帝早已經棄他而去。」——《等待果陀》哈姆和克羅夫在狹窄的空間裡做最後的生死鬥,他們面臨的是一再被延宕的終局。一位是腿殘必須依賴僕人卻掌握語言權力的冷酷主人,一位是可以自由行動卻缺乏想像力的奴僕;因此他們的決鬥像空中揮舞的拳頭,永遠碰不到對方,勝負也就難以分曉。然而只要一息尚存,他們仍將繼續參與鬥爭,直到……——《終局》《等待果陀》和《終局》被英國學者John Pilling視為現代西方劇場演變中從現代主義轉入後現代主義極重要的過渡作品。此兩齣作品摒棄契訶夫、易卜生和史特林堡的心理寫實主義,也異於亞陶側重身體符號的劇場特色。和傳統戲劇一樣,這兩齣作品被當作純文本閱讀,讀者仍可讀出興味,但是劇中缺乏故事、反高潮的劇情、扁平式的人物、片斷式和即興式的對話皆成為後現代戲劇的濫觴。《等待果陀》於2000年被英國人票選為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劇作。本書特色◎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荒謬劇《等待果陀》享譽全球本書初版於2008年01月出版。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尋找靈魂的使命:我創造藝術傑作的歷程

小松美羽  著
聯經  出版
2024/02/22 出版

日本靈性藝術家 成人版「神隱少女」小松美羽在競爭激烈的藝術界,她如何異軍突起,坐擁一席之地?當代最受矚目的新銳藝術家,探索自我的人生理論。★代表作《天地的守護獸》榮獲大英博物館永久典藏★《新.風土記》奉納日本島根縣出雲大社★三方合作VR互動藝術作品《祈禱》,成為日本首位入圍威尼斯影展的藝術家生長於自然幽深、人與異界生靈能夠交流的長野縣,小松美羽從有記憶以來即被自然擁抱,幼時甚至曾數度在山中被山犬之靈引領。她曾因與世界格格不入而被同學稱作「貓女」、「妖怪」,也曾因融入不了群體而把自己關在洗手間不想上學,更曾在默默無名時期,於紐約街頭一間間親自拜訪藝廊、屢次吃閉門羹。但她沒有因挫折而放棄守護感性,一步一步努力灌溉、朝夢想奔跑,沉浸於繪畫的世界當中,毫不懷疑自己感受到的一切。她將繪畫稱之為「我的靈魂在這個世界的使命」。小松美羽以繪畫為觀眾敞開通往異界的門扉,成為聯繫眾人靈魂與神獸世界的觸媒,融合相異的文化、宗教與歷史,又將「大和之力」推廣至全世界,連大英博物館的策展人都不禁讚嘆,她的作品中有神獸靈魂棲息。小松美羽說:「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平凡,甚至對過去感到後悔,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能察覺到,此時此刻的自己有多特別。」本書是她所呈獻的珍貴心之藥,希望藉由回顧自我的過往人生,能夠幫助、引領讀者發覺個人生存的意義。你是否曾灌溉滋養自己的感性?你是否感到懷才不遇,覺得都是時代的錯?你可曾保護自己的靈魂與感性,用心珍惜?但願各位也試著反思。你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希望你也能察覺自己的天職。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全仕事:隈研吾的建築人生[臺灣版限定附「作者的話&簽名印刷扉頁」]

隈研吾  著
聯經  出版
2023/09/21 出版

【臺灣版限定】作者的話&簽名印刷扉頁 希望能讓臺灣的讀者們知道, 不管是大型建築、都市計畫, 還是小案子,對我來說都很有趣, 都是相關聯的。 ── 隈研吾 始終都朝著夢想奔跑!建築大師隈研吾親自執筆 「建築師以外的人,也應該閱讀這本關於人生的書」 徹底解析55件代表作,完整了解大師心中的美學世界 這是一本坦承無私的分享, 也是一位大師回望30年工作軌跡, 對建築及人生的叩問。 不願意就這樣成為「社會人士」, 在混亂充滿對立的新世界,保持挑戰精神,開始奔跑。 「建築是信用的產物,倘若不一塊一塊細心堆築名為信用的磚頭,就不會有人請我打造建築,無法一蹴可幾或越級而上。所以建築師必須有著長跑選手般的體力、跑法、意志力,才能咬緊牙關,持續創造出好的作品、讓人喜悅的建築。」 隈研吾從不拘泥於作品的大或小,在他眼中,建築物的大小都是構築成日常風景再重要不過的存在,他的作品呈現中沒有框架,更極力打造貼近人心,融入背景的建築,兼具獨創與尊重自然的特質。 《全仕事》不僅記錄了他對建築的想法,同時也是他完成工作後的自我省思,更是他重新梳理截至今日職人生涯的回首。曾經年少,衝撞體制創造實驗性極強的作品,到如今更關懷人與人之間、自然與永續的未來。 身為一名國際建築師,他所有的建築作品、全部的工作,見證也映照了時代。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暢銷十週年增訂新版】(首刷限量版‧含作者的話及簽名印刷扉頁)

安藤忠雄  著
聯經  出版
2023/07/06 出版

只要心中存有希望,人就可以永遠活在青春裡。失去五個器官仍努力活在當下持續工作,世界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永不放棄的奮鬥故事!──關於作者的話&簽名印刷扉頁──首刷限量!由安藤忠雄簽名,並親自撰寫對台灣讀者的祝福,只要翻開此頁,就能感受到大師勇敢活在當下的韌性。希望讀者們也能朝著光亮的地方前進!★暢銷十年,完整記錄建築大師的人生故事★上市至今好評不斷,建築家、設計家等推薦的必讀之作★安藤忠雄親自修訂,增補內容與訪談,將這十年來的經歷毫無保留呈現沒有學歷與人脈,自學自立拓展無限可能,在惶惶不安的年代,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路。「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正因為如此,才想用盡全力把每一天都好好活下去。」在大阪工業區成長,從一個愛打架的小孩到走上建築之路,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這本文集中,坦然闡述不斷與現實對抗的建築家工作之真實面貌,紀錄生命中影響他許多的良師益友與家庭故事,並誠實剖析面對各類建築案的困難及奮鬥歷程,不改初心且期許以一己之力擴散,為下一代帶來永不放棄的精神和學習的熱誠。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所認識的齊柏林:一代空拍大師的真實人生,見證他的堅持、夢想與守候

李儒林  著
聯經  出版
2023/06/22 出版

打破台灣紀錄片影史票房紀錄的《看見台灣》上映十周年,直昇機空難意外發生六年後,透過好友的筆,讓我們重新看見最真實的齊柏林。「這個島上的美麗與遭受的破壞,不能只有我一個人看見。」他抛下一切,賭命飛行空拍,完成了震撼人心的紀錄片《看見台灣》,喚起了台灣人民對土地的驕傲,與哀愁。這些年來,他鏡頭下的美麗畫面,與他爽朗真摯的話語,從來不曾離開……「我很憨慢說話,從來不覺得自己能夠把一件事情說清楚,也不覺得真的有人願意靜下來聽你說……每次想好好說清楚的事卻永遠都說不清楚,就算是最親的朋友、伙伴都一樣,講多了自己都覺得煩。我不太希望給人添麻煩,所以,有時候自己能做的就先去做……做出來了,大家看到就懂了。不是嗎?」齊柏林,台灣空拍導演、攝影師、環境保護運動者。他花費25年、2500小時的飛行,數十萬張底片與數位影像,以台灣地景、河流、生態為拍攝的主題,向大眾提倡環境保護。2013的紀錄片《看見台灣》撼動全台,讓觀眾看見前所未見的台灣,喚起了人民對土地的驕傲,也促成了國土保育的行動。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在拍攝《看見台灣Ⅱ》途中,墜機殉難。他的好友醞釀六年,以詳實的訪查和深情的文字,將齊柏林一生的執著與熱情,做了最細膩而完整的記錄。▍本書特色★ 35張全彩照片:齊柏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攝影作品+友人收藏的珍貴影像。★ 紀錄齊導說過的話語,透過文字重現他爽朗的聲音。★ 齊導與各界名人之間的溫馨小故事:陳文茜、吳念真、林懷民、歐晉德、郭台銘等。★ 齊導與更多不知名小人物之間的真誠交流。★ 以第二人稱寫作,貼身觀察,讓讀者更深入體會齊導對台灣這片土地的執著與深情。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進擊的台劇:故事×技術×IP放大,瀚草與合影視如何打造影視台流,走向世界!【隨書附贈《這些年的台灣影視得獎作品》別冊】

聯經  出版
2022/07/14 出版

從瀚草到合影視、GrX,他們打造的台劇,很酷!   《茶金》、《誰是被害者》、《麻醉風暴》、《紅衣小女孩》   等代表作獲得巨大成功,並開啟與國際平台接軌契機的「瀚草影視」, 儼然已是新一代台灣影視產業最耀眼的團隊之一。 瀚草的兩位關鍵人物──曾瀚賢、湯昇榮, 究竟如何共同創造出這片「無中生有」的榮景? 又將引領台劇航向何處呢?   ● 隨書附贈《這些年的台灣影視得獎作品》別冊   《進擊的台劇》從瀚草的「前世」,談到瀚草的「今生」,不僅敘述曾瀚賢和湯昇榮如何結識,也挖掘、掌握他們如何以「非主流」迎擊主流,如何堅持核心價值彼此互補分工,如何摸索出獨特有效的製作流程,如何因應措手不及的變數,如何與國際影視平台交手,進而成立國際影視公司!   每個環節都是台劇影視工作者合作砥勵、永不放棄,打開國際影視市場大門的一面明鏡!   本書還訪談了影視相關工作者陳國富、李淑屏、徐青雲、程偉豪、莊絢維、林君陽、陳信吉、吳明憲、許瑋甯、吳慷仁、黃河、藍正龍、黃健瑋、温昇豪……從他們的視角,談談與瀚草合作的過程及台劇的未來。   一個人可以做自己的事,一群人可以完成大家的事!曾瀚賢與湯昇榮從2002年開始到2022年,從合影視、GrX Studio瀚草文創啟航另一段新的旅程了,歡喜邀請大家同行,一起走一段實現夢想的冒險之路!     ▍瀚草的經營策略 探勘:以有系統的開發機制,讓多元的好故事持續誕生,與業界共享。 育才:以「野草計畫」開發編劇潛能、媒合投資者,關注影視人才培育。 共好:以有機的型態與同業聯手,優勢互補合擊,共創影視精品。 放大:領先佈局國際平台合作,追求創新,突破市場格局。

79 特價4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Mr. Children道標之歌:日本國民天團Mr. Children出道30週年首本文字紀實!【特別收錄經典歌詞中文版】

小貫信昭  著
聯經  出版
2022/05/10 出版

日本國民天團Mr.Children出道30週年全紀錄! 最好解讀Mr.Children的精選輯, 回顧出道以來的音樂歷程及經典歌曲! 透過這本書,會更加了解Mr.Children, 或許也會開始喜歡吧! ──櫻井和壽 當徬徨迷惘、內心充滿不安時, Mr.Children的歌如同路標,指引我們前行! ★出道30年,32張冠軍單曲、17張冠軍專輯,唱片總銷量達7000多萬張! ★2019年首次海外演唱即獻給台北,門票在2分鐘內即完售,瞬間秒殺! ★首度收錄11首經典歌詞中文版! 「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是奇蹟,經歷無數次偶然,才有現在的你和我」。 1992年的5月,由四位團員組成的樂團Mr.Children推出首張專輯,正式在日本樂壇出道。正如團名所表達的,他們秉持想要創作「不拘泥於形式」、「無法歸類」的初心,創造出能留存在從大人到小孩,許許多多人心中的音樂。 30年來,Mr.Children的歌曲感動無數聽眾,陪伴樂迷走過許多重要的人生時刻。四位團員彼此相似卻又各有特色,可以緊密結合又能各自獨立,一路走來共享許多時光,激盪出音樂的火花。他們每個創作,都彷彿是你我的人生縮影,時而溫柔,時而激烈,指示著我們返回重要的場所,或前往令人雀躍的未知之地。 迎接出道30週年的現在,知名樂評家小貫信昭透過文字,將Mr.Children的魅力,一一展露出來。本書集結他多年來採訪Mr.Children的觀察,記錄四人從相識到成軍以來的點點滴滴。書中揭露許多音樂背後的故事,也重新採訪團員,邀請他們訴說創作背景及心情,希望將Mr.Children對於音樂的真摯及熱情,如實傳達給大家。 如同櫻井和壽所說:「音樂不只是單方面的傳送,而是期望大家能同聲齊唱一首歌,用歌曲聯繫彼此的心。」這正是Mr.Children想透過歌曲完成的事。 本書特色 ▍由最了解且獲得Mr.Children肯定的日本知名樂評家所撰寫。 ▍記錄Mr.Children出道30以來從未曝光的小插曲。 ▍收錄團員們從未公開的內心話。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如何培養美感(二版)

漢寶德  著
聯經  出版
2022/03/31 出版

如果藝術教育可為救國方針(見《漢寶德談美》之〈藝術教育救國論〉),但我們究竟該如何增進美感、培育美感呢?   「廿一世紀是美感的世紀,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美感是一種競爭力……」   本書正是漢寶德先生為國人美育提升的憂心,篇篇務實、真誠的散文,務使國人能「提前掌握美感能力」!   國內談美大師漢寶德「談美」系列新作:以「如何培養美感」為著墨,更提到學習的動力來自意志,而美感的培養就像學語言一樣,輕而易舉!更可以從教育中從生活面著手!   從美感的學習到美感的落實、從觀念到器物的舉證,本書繼續帶領讀者在美的素養培育中覺醒!繼《漢寶德談美》、《談美感》廣受讀者歡迎之後,生活美學不再是空談!漢寶德先生不僅希望引領大眾重新認識美感觀念,更推出落實的方針,期能從生活器皿出發更具體的帶領大家欣賞美!篇篇真摯、啟發人心的文字,讓我們更敏銳、真心的面對大自然的奧秘、也向美的呼喚睜開雙眼……   全書分為兩輯,輯一以談美感的觀念,輯二藉生活周遭器物,從古代器皿,更廣羅書法、燈具、傢俱、建築、彩瓷等,以實物的美感說明生活各面向蘊藏的豐富美感!   本書特色   掀起台灣談美第一人:漢寶德 落實台灣生活美學第一本:《如何培養美感》   *致力讓台灣美學競爭力覺醒,國內談美大師漢寶德先生,首位提倡、推動台灣美感提升為首要之務的推動者,最新著作《如何培養美感》引領我們提升美感從自身做起!學習的動力在於意志力,從生活著手,具體可行!   *「廿一世紀是美感的世紀,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美感是一種競爭力……」如何擺脫代工命運,以美感提升整體競爭力,聚焦全球,你我都可以從美感的培養開始,讓台灣再次站在國際舞台發光!   *繼朱光潛之後談美第一人漢寶德,致力使國人從美中深切自省:台灣想在國際上躍升,絕不可忽視的美感競爭力、美的力量!   落實台灣生活美學‧提升美感新力量 首部給大眾的實踐生活美感之書   在《漢寶德談美》、《談美感》獲得回響之後,漢寶德不僅希望引領大眾重新認識美感觀念,更推出落實方針,以「如何培養美感」為著墨,作為首部讓大眾實踐生活美感之書,使生活美學不再是空談!   本書為繼《漢寶德談美》、《談美感》之後,更完整之續作,談落實的方法,承接上一部書中直接道出他對國人對美體認不足的憂心,更進一步在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上,以啟發人心的文,引領我們戮力敲開美的大門……  

79 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樂讀普希金(輯錄樂界名家演繹12首經典曲目,超過72分鐘的聆音盛宴)【典藏珍品CD書】

聯經  出版
2021/09/16 出版

我們的一切都是由普希金開始! ──杜斯妥也夫斯基 有了普希金,俄國文學才光芒萬丈,音樂才靈思飛揚 12首經典樂曲、4位台灣名家頂尖演繹、72+分鐘音樂饗宴 重磅作品、獨家編曲、細膩解析,宛如現場演出的精巧鋪排, 帶你前往普希金的文學殿堂! 三年台港演出經驗 + 兩年潛心籌備製作 = 音樂與文學的絕美對話 以藝術見證時代,疫情期間完成的典藏珍品CD書 「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在疫情期間寫了《瘟疫中的宴會》,作者焦元溥與四位好友在新冠病毒突如其來的這些日子,則完成了CD書《樂讀普希金》,也算見證了一種歷史的巧合。 「樂讀普希金」是音樂與文學的交流,也是頂尖音樂家的合作。本是四位卓越音樂家與作者在台港兩地演出,長達五年以上的解說音樂會計畫,現在以CD書形式展現成果。 收錄的樂曲不只具代表性且悅耳動聽,更包含最高難度的重磅經典。《尤金‧奧涅金》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與《鮑利斯‧郭多諾夫》的〈郭多諾夫駕崩場景〉,向來被視為女高音與男低音曲目中的頂冠名作,聲樂名家林慈音的清麗美聲與羅俊穎的醇厚嗓音,各自為角色投注真實、豐富且深刻的情感,和亦為指揮家的鋼琴家許惠品,共同打造出刻骨銘心的戲劇場面。他們在《黑桃皇后》與《阿列可》等著名詠嘆調中,也有淋漓盡致且面面俱到的精彩演唱。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名家李宜錦,不只以弓弦歌唱出情韻綿長的〈連斯基詠嘆調〉,更毅然挑戰極其刁鑽艱深、至今錄音版本仍屈指可數的炫技奇作《金雞音樂會幻想曲》,亮麗佳績令人讚嘆。 這些作品各自都能成為音樂會招牌,如今齊聚一堂。即使是以普希金為題的錄音製作,也從未有過任何一張專輯同時收錄上述金曲。 CD書不只有獨一無二的選曲編排,也有獨樹一幟的編曲,包括以女高音、小提琴、鋼琴聯合演出的〈熊蜂疾飛〉與歌曲〈別對我歌唱〉,在音樂家的絕佳默契中更有巧妙發揮,可謂學術性與娛樂性兼備。專輯編排比照音樂會,跌宕起伏一氣呵成,深深牽動聽者情緒。長達七萬字以上的解說不只介紹普希金、討論如何詮釋普希金、比較音樂改編版與原作的異同,每曲也有精細分析,包括歌詞翻譯、演奏演唱技法與音樂設計詳解,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愛書人能多聽好音樂,愛樂人能多讀好文學」,這是解說音樂會的初衷,也是這本CD書背後的願望。樂讀普希金,希望您喜歡。 誰是普希金? 「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俄國人,都應當擁有一部普希金全集,否則他就沒有資格聲稱自己受過教育,或聲稱自己是俄國人。」雖然英年早逝,卻留下萬丈光芒,時至今日,俄國人對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799-1837)的崇拜仍然未減。他不只被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杜斯妥也夫斯基更讚嘆「我們的一切都由普希金開始」。他名作甚多,經典如《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鮑利斯‧郭多諾夫》、《青銅騎士》、《高加索的囚徒》、《吉普賽人》、《薩爾坦王的故事》、《金雞的故事》、《別爾金小說集》,以及短詩〈我愛過你〉、〈假使生活欺騙了你〉、〈紀念碑〉、〈致凱恩〉等等,不僅在俄語世界家喻戶曉,影響力更遠擴全世界。想要了解俄羅斯與俄國文學,或者只是想知道文學天才究竟能施展何等神奇,都不能不認識普希金。 普希金生於1799年5月26日(新曆6月6日,現在也是聯合國俄語日),父系為俄國古老貴族,母系也是貴族,還有非洲血統。他在法文環境中成長,8歲就以法文寫小型戲劇與詩歌,12歲進入當時剛創建的彼得堡沙皇村貴族中學,1814年即有作品刊於《歐洲導報》,才華早發無可遏抑。1817年完成學業後,他在彼得堡交遊探索,詩作充滿自由主義色彩,卻也因此觸怒當局,被命令前往高加索等地。但最終也因為遠離京城,1825年普希金無法參加「十二月黨人起義」,逃過流放苦役或處決,並被沙皇召至莫斯科看管。1831年2月普希金成婚,卻似乎是一連串災難的預兆。最終他和不斷追求其妻的法國軍官決鬥,不幸身受重創,兩日後過世,享年37歲。 俄國文學之父 「從普希金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如此褒揚並非讚譽,而是事實——這不是說在普希金之前,俄國沒有文學作品,而是俄文到普希金筆下,才真正充分發揮其語言的藝術潛能。俄語來源多重,包括本土的古俄語、隨東正教引入的教會斯拉夫語、以及在十七、十八世紀俄國西化過程中,逐步吸收的德語與法語。如此複雜的語言環境,讓「標準俄語」可望而不可得。普希金之所以不朽,在於他以不世出的語言天分,既掌握俄語各式來源,又能生動流暢地將它們整合為一。不只廣泛吸取民間語言的精華,將書寫與口語完美結合,他更融會古典形式、浪漫主義與寫實筆法,以樂觀冷靜且邏輯清晰的筆調,在詩歌、戲劇、小說、書信等各種文類中都展現傑出成就。加上諧擬諷刺的銳利機鋒與難逢敵手的聲韻美感,普希金證明了俄語的藝術性和創造性,也成為之後俄國作家與知識分子寫作的典範,等於是俄國標準語的奠基者。 文學的普希金,也是音樂的普希金 普希金在文學上的非凡成就,自然也成為其他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或許,作曲家對他最是迷戀,不約而同、各顯神通,以音符將他的各種作品搬上舞台,讓讀者與聽眾歌頌文學的普希金,也讚嘆音樂的普希金。俄語歌劇中最著名、上演機率最高的三大名作,柴可夫斯基的《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與穆索斯基的《鮑利斯‧郭多諾夫》,皆改自普希金同名創作。拉赫曼尼諾夫以普希金敘事詩與劇本譜寫歌劇,也將他諸多詩作譜成歌曲,連鼎鼎大名的〈熊蜂疾飛〉(大黃蜂的飛行),也出自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改編普希金童話詩《薩爾坦王的故事》而成的歌劇,無論你熟不熟悉普希金,你絕對已經認識和他有關的音樂創作。 十二首CD曲目 Rachmaninoff: ‘Don’t Sing to Me, My Beauty ’ from Six Romances, Op. 4 No. 4(5’03”) Cui: ‘I Loved You’ from Seven Poems by Pushkin and Lermontov, Op. 33 No. 3(1’43”) Cui: ‘The Statue at Tsarskoye Selo’ from Twenty-Five Poems by Pushkin, Op. 57 No. 17(1’24”) Britte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from The Poet’s Echo, Op. 76 No. 4(4’24”) Tchaikovsky, arr. L. Auer: ‘Lensky’s Aria for Violin and Piano’ from Eugene Onegin, Op. 24(6’06”) Tchaikovsky: ‘Tatyana’s Letter Scene’ from Eugene Onegin, Op. 24(13’45”) Tchaikovsky: ‘Love is No Respecter of Age’(Prince Gremin’s Aria)from Eugene Onegin, Op. 24(6’03”) Rimsky-Korsakov: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from The Tale of Tsar Saltan(2’02”) Mussorgsky: ‘The Death Scene of Boris Godunov’ from Boris Godunov(11’25”) Tchaikovsky: ‘Midnight is Nearing’(Lisa’s Aria)from The Queen of Spades, Op. 68(5’39”) Rachmaninoff: ‘The Whole Camp Sleeps’(Aleko’s Cavatina)from Aleko(6’15&rd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樂讀普希金(輯錄樂界名家演繹12首經典曲目,超過72分鐘的聆音盛宴)【附全體音樂人親筆簽名】

聯經  出版
2021/08/26 出版

我們的一切都是由普希金開始! ──杜斯妥也夫斯基   有了普希金,俄國文學才光芒萬丈,音樂才靈思飛揚   12首經典樂曲、4位台灣名家頂尖演繹、72+分鐘音樂饗宴 重磅作品、獨家編曲、細膩解析,宛如現場演出的精巧鋪排, 帶你前往普希金的文學殿堂!   三年台港演出經驗 + 兩年潛心籌備製作 = 音樂與文學的絕美對話 以藝術見證時代,疫情期間完成的典藏珍品CD書   「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在疫情期間寫了《瘟疫中的宴會》,作者焦元溥與四位好友在新冠病毒突如其來的這些日子,則完成了CD書《樂讀普希金》,也算見證了一種歷史的巧合。   「樂讀普希金」是音樂與文學的交流,也是頂尖音樂家的合作。本是四位卓越音樂家與作者在台港兩地演出,長達五年以上的解說音樂會計畫,現在以CD書形式展現成果。 收錄的樂曲不只具代表性且悅耳動聽,更包含最高難度的重磅經典。《尤金‧奧涅金》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與《鮑利斯‧郭多諾夫》的〈郭多諾夫駕崩場景〉,向來被視為女高音與男低音曲目中的頂冠名作,聲樂名家林慈音的清麗美聲與羅俊穎的醇厚嗓音,各自為角色投注真實、豐富且深刻的情感,和亦為指揮家的鋼琴家許惠品,共同打造出刻骨銘心的戲劇場面。他們在《黑桃皇后》與《阿列可》等著名詠嘆調中,也有淋漓盡致且面面俱到的精彩演唱。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名家李宜錦,不只以弓弦歌唱出情韻綿長的〈連斯基詠嘆調〉,更毅然挑戰極其刁鑽艱深、至今錄音版本仍屈指可數的炫技奇作《金雞音樂會幻想曲》,亮麗佳績令人讚嘆。 這些作品各自都能成為音樂會招牌,如今齊聚一堂。即使是以普希金為題的錄音製作,也從未有過任何一張專輯同時收錄上述金曲。 CD書不只有獨一無二的選曲編排,也有獨樹一幟的編曲,包括以女高音、小提琴、鋼琴聯合演出的〈熊蜂疾飛〉與歌曲〈別對我歌唱〉,在音樂家的絕佳默契中更有巧妙發揮,可謂學術性與娛樂性兼備。專輯編排比照音樂會,跌宕起伏一氣呵成,深深牽動聽者情緒。長達七萬字以上的解說不只介紹普希金、討論如何詮釋普希金、比較音樂改編版與原作的異同,每曲也有精細分析,包括歌詞翻譯、演奏演唱技法與音樂設計詳解,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愛書人能多聽好音樂,愛樂人能多讀好文學」,這是解說音樂會的初衷,也是這本CD書背後的願望。樂讀普希金,希望您喜歡。   誰是普希金? 「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俄國人,都應當擁有一部普希金全集,否則他就沒有資格聲稱自己受過教育,或聲稱自己是俄國人。」雖然英年早逝,卻留下萬丈光芒,時至今日,俄國人對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799-1837)的崇拜仍然未減。他不只被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杜斯妥也夫斯基更讚嘆「我們的一切都由普希金開始」。他名作甚多,經典如《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鮑利斯‧郭多諾夫》、《青銅騎士》、《高加索的囚徒》、《吉普賽人》、《薩爾坦王的故事》、《金雞的故事》、《別爾金小說集》,以及短詩〈我愛過你〉、〈假使生活欺騙了你〉、〈紀念碑〉、〈致凱恩〉等等,不僅在俄語世界家喻戶曉,影響力更遠擴全世界。想要了解俄羅斯與俄國文學,或者只是想知道文學天才究竟能施展何等神奇,都不能不認識普希金。 普希金生於1799年5月26日(新曆6月6日,現在也是聯合國俄語日),父系為俄國古老貴族,母系也是貴族,還有非洲血統。他在法文環境中成長,8歲就以法文寫小型戲劇與詩歌,12歲進入當時剛創建的彼得堡沙皇村貴族中學,1814年即有作品刊於《歐洲導報》,才華早發無可遏抑。1817年完成學業後,他在彼得堡交遊探索,詩作充滿自由主義色彩,卻也因此觸怒當局,被命令前往高加索等地。但最終也因為遠離京城,1825年普希金無法參加「十二月黨人起義」,逃過流放苦役或處決,並被沙皇召至莫斯科看管。1831年2月普希金成婚,卻似乎是一連串災難的預兆。最終他和不斷追求其妻的法國軍官決鬥,不幸身受重創,兩日後過世,享年37歲。 俄國文學之父 「從普希金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如此褒揚並非讚譽,而是事實——這不是說在普希金之前,俄國沒有文學作品,而是俄文到普希金筆下,才真正充分發揮其語言的藝術潛能。俄語來源多重,包括本土的古俄語、隨東正教引入的教會斯拉夫語、以及在十七、十八世紀俄國西化過程中,逐步吸收的德語與法語。如此複雜的語言環境,讓「標準俄語」可望而不可得。普希金之所以不朽,在於他以不世出的語言天分,既掌握俄語各式來源,又能生動流暢地將它們整合為一。不只廣泛吸取民間語言的精華,將書寫與口語完美結合,他更融會古典形式、浪漫主義與寫實筆法,以樂觀冷靜且邏輯清晰的筆調,在詩歌、戲劇、小說、書信等各種文類中都展現傑出成就。加上諧擬諷刺的銳利機鋒與難逢敵手的聲韻美感,普希金證明了俄語的藝術性和創造性,也成為之後俄國作家與知識分子寫作的典範,等於是俄國標準語的奠基者。 文學的普希金,也是音樂的普希金 普希金在文學上的非凡成就,自然也成為其他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或許,作曲家對他最是迷戀,不約而同、各顯神通,以音符將他的各種作品搬上舞台,讓讀者與聽眾歌頌文學的普希金,也讚嘆音樂的普希金。俄語歌劇中最著名、上演機率最高的三大名作,柴可夫斯基的《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與穆索斯基的《鮑利斯‧郭多諾夫》,皆改自普希金同名創作。拉赫曼尼諾夫以普希金敘事詩與劇本譜寫歌劇,也將他諸多詩作譜成歌曲,連鼎鼎大名的〈熊蜂疾飛〉(大黃蜂的飛行),也出自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改編普希金童話詩《薩爾坦王的故事》而成的歌劇,無論你熟不熟悉普希金,你絕對已經認識和他有關的音樂創作。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啟示的年代:在藝術、心智、大腦中探尋潛意識的奧秘 從維也納1900到現代

聯經  出版
2021/05/06 出版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跨界之作,藝術與科學最美好的結合! 探索一個時代、一所大學、一群藝術家與科學家,如何共生出令人驚豔的文藝風潮! 「這是一種新知識的泉源……能幫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什麼是能讓藝術、科學、或人文學之類的創造力,得以發生的腦中機制,而且該一對話可望在人類思想史上開創出一個新局面出來。」──《認識我們自己:藝術與科學之間的新對話•啟示的年代》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艾力克.肯德爾,以令人驚豔的神經美學角度,領我們看現代藝術與科學如何交互作用、影響,締造許多經典之作。本書出版後廣受學界與文化界讚賞,獲獎無數,包括奧地利最高文學獎Bruno Kreisky Award。 •天才輩出的維也納1900 西元1900年的維也納充滿啟示;藝術工坊、藝文沙龍大興,醫學與科學的能量飽滿、充足,人們在咖啡館高談闊論,各種進步的力量與風潮形成無法忽視的巨大氣旋,擘劃出一個黃金年代。影響後世深遠的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醫生小說家施尼茲勒,與維也納畫壇三傑克林姆、柯克西卡、席勒,便是在同一座城市、同一個璀璨環境下茁壯。 這是巧合嗎?還是有更深的淵源? •藝術經驗與科學經驗 艾力克.肯德爾以普及大眾的藝術名作為例,輔以當時精神分析、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等發展史,訴說情緒反應、同理心還有視覺歷程如何型塑藝術經驗。畫作表現出的情緒如何影響觀者,觀者如何介入、引發自身的情緒反應,又如何理解創作者,這不只與詮釋方法有關,更關乎腦神經科學的演進。 他特別關注藝術家往心裡探詢的創作歷程、觀看者參與其中的美學經驗,以及人們如何以包含視覺、認知、情感、同理心等多元方式與作品對話。 這不只是一本藝術史,更是一本認知科學教科書。 •掌握心智、拓展美的領域 為何藝術與科學間的對話如此重要? 艾力克.肯德爾指出,透過科學的方法,探索眼睛蒐集的資訊如何轉為視覺、思考如何轉為記憶等,我們得以知道自身心智來自腦內的活動;探詢藝術對人產生何等影響,則為我們提供了人類心智活動、特定感覺的蛛絲馬跡。 我們對藝術作品的認知、感受、分析,影響了科學的進展,而科學的發展,則會為美學、藝術史建立一個更廣闊的架構。

79 特價6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為社會而設計(二版)

聯經  出版
2020/12/10 出版

時尚的外觀=剛上市就過時? 設計產品不再是「必需品」,而是突顯品味的「裝飾品」 設計成為一種用來獨佔、區隔社會地位的武器,是有錢人的雅痞樂趣   當「設計」與消費文化及生活品味結合,刺激消費成了最高指導原則, 時髦卻短壽的商品正左右著社會的價值體系。 設計究竟為誰服務? 是我們的消費欲望,還是真正的社會需求?   1979年,索尼(SONY)公司推出了隨身聽、隨身看、手提CD播放器,商業設計開始以創造美好生活型式為訴求吸引消費者。SWATCH手錶不再將報時精確當作手錶的賣點,而是以五顏六色的時尚配件自居,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海尼根的WOBO計畫曾試圖將啤酒瓶做成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築磚塊,卻因為利潤太低及外形無法刺激消費者購買而宣告失敗……   「設計」原應是為消費者服務,滿足其需求並解決問題,但在消費主義的發展下,「品質」和「附加價值」的吸引力是呈現產品身分和地位的關鍵。設計師不斷替換更新各種造型樣式的產品,為企業刺激銷量,逐漸遺忘設計師的社會責任——為第三世界、環境保護、身心障礙者、醫療設備、實驗研究,及突破性的概念而設計。   《為社會而設計》並非一本反設計的書,更貼切地說,它反對的是消費主義設計。本書透過對資本主義下「消費者導向設計」發展的分析,以及因相關問題衍生而來的「綠色設計」、「責任設計與倫理消費」,以及「性別觀點」等議題的探討,檢視設計對社會的意義,以及對社會意識與價值觀的影響,藉此重新檢視設計的作用與定位。如在「綠色設計」一章中,作者提出「美體小舖」的綠色經驗,討論企業在營利與社會責任間獲取平衡的可能性,以及一項商品從生產、運輸到報廢所必須面對的「綠色」抉擇,和這些決定對消費者的影響,充分顯現了設計與消費主義間相互糾葛的複雜關係。   近年來在台灣,由於產官學的重視,設計相關產業已然成為熱潮。然而,檢視設計師的角色,多半還停留在過去的觀念:創造吸引人的商品以鼓勵消費,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為企業增加利潤。然而,在此「拼經濟」的同時,也是我們省思設計與設計師在社會所扮演角色的最佳時機。正如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所言:「任何設計方案的『對錯』將取決於我們賦予此項安排的意義。」設計師視野的盡頭不應該只有產品及銷量,而應是社會與人。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侯吉諒書法講堂:(一)筆法與漢字結構分析(二)筆墨紙硯帖【不分售】特贈作者親手篆刻鈐印箋紙)

侯吉諒  著
聯經  出版
2020/12/03 出版

「現在正是時候學書法!」 看懂書法、臨摹練字最經典的《侯吉諒書法講堂》 帶你揭開漢字結構之美的奧秘,認識筆墨紙硯帖的工具知識 ★ 出版一萬套紀念書衣版 ★ 新增作者致讀者的話,並特贈作者親手篆刻鈐印箋紙 本書共分二冊: 《侯吉諒書法講堂》(一)筆法與漢字結構分析 漢字結構,是科學與美學的結晶 漢字的發明,是從太古時代先民對大自然景物的象形描繪開始發展,字體造型即具備了內心表情、達意的功能,因而漢字結構,具有科學、美學的雙重結晶。從甲骨文、金石、以至篆、隸、行、草、楷各種書體的演進,由象形具體而逐漸抽象符號化,漢字結構、書寫的規則、精神更趨完整,在歷代無數書法家的努力下,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書寫藝術。 本書從數學、幾何、物理等現代科學的角度,首度揭露漢字結構的美學原理,對書寫和欣賞,都有很大的幫助。 ——侯吉諒,〈致紀念書衣版讀者〉 《侯吉諒書法講堂》(二)筆墨紙硯帖 筆墨紙硯帖,凝聚文人的書齋美學 書法的書寫是傳統文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千百年來建構了一套完整而複雜的筆墨紙硯書寫系統,以及由紙鎮、水滴、墨盒、印章、印泥等等事物所構成的複雜的文人書齋美學。 在文人的書房之中、凝聚著傳統文化最精緻、而又最日常使用的美學。 本書詳細介紹學習書法必須先認知到,關於毛筆、紙張、墨條、硯台的基本認識,除了物性、品名,也著重筆墨紙硯與書法風格相輔相成的原因:沒有唐朝的毛筆紙張,很難形成唐朝特有楷書風格;有了宋朝富裕繁華的物質基礎,才可能出現「北宋四家」蘇東坡、黃山谷、米芾、蔡襄各自風格特出的書法。 ——侯吉諒,〈致紀念書衣版讀者〉

79 特價6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謊然大誤(收錄〈謊然大誤〉、〈雞都下蛋了〉原創劇本)

馮翊綱  著
聯經  出版
2020/10/08 出版

眼看著就要下雪,在荒野小道旁,來到一棵老槐樹下, 我說餓了,你張開斗篷,把我裹在胸膛, 從包袱裡抽出半張乾癟的大餅,掰下一塊,再撕成小片, 盈握在兩手之間,用手心的溫度,暖熱了餅。一口一口的,餵我。   那時就決定,無論前途凶險,無論是死是活,我就是你的人了。   九天君,一個不修邊幅的中年書生,正在朗讀一篇自己創作的故事。從故事裡冒出來兩個人物,在波濤洶湧的大河渡口,等候擺渡。   燃犀人愛說故事,騎鯨客愛聽故事,他們隨著故事,扮演內容裡的角色。角色、說書人、乃至觀眾,逐漸發現故事裡「謊言」的成分,到後來都快要不能分辨真假。是該穿透謊言?還是沉迷下去?   戲劇藝術就是人類炫耀說話才能的藝術。《謊然大誤》是又一部由【相聲瓦舍】演出的黑色幽默喜劇。   得獎紀錄   臺灣文學獎 劇本創作金典獎得獎作品 推薦書評 臺灣文學獎評審感言 帶有奇幻色彩的三段愛情故事,文中文、戲中戲的佈局,建構多重敘述和寓言的層次,觸及美學想像。行雲流水的台詞,增加閱讀樂趣。  

79 特價21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她們的創作日常

聯經  出版
2020/09/03 出版

創意人最愛的經典《創作者的日常生活》作者梅森‧柯瑞 最「心」力作! 窺探143位女性藝術家 如何繪畫、寫作、表演、導演、編舞、設計、雕刻、作曲…… 如何迫使世界為她們和她們的成就,騰出空間! 她們的作息、迷信、恐懼、飲食的習慣,和其他精準或不那麼精準的儀式, 召喚她們的意志力和自我紀律, 讓她們保持樂觀和戰鬥力,創造她們的作品。 「她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請看看這143次嘗試回答的答案。 《她們的創作日常》所寫的女性來自各種的背景,她們大多數都是在忽略或排拒女性創作的社會中長大的,許多人的父母或配偶強烈反對她們努力把表現自我置於傳統賢妻良母和家庭主婦的角色之上。書中的許多人物都有子女,她們在平衡家人的需求與自己的雄心壯志之間,面臨艱難的選擇。 她們所有的人都面臨觀眾和各自專業把關者的性別歧視,其中包括編輯、出版商、策展人、評論家、贊助人,以及其他引領時尚的人士,這些人無論如何就是覺得男性的作品比較出色。甚至都還沒有考量到女性藝術家內心的障礙,她們要強迫世界為她們和她們的成就騰出空間,並忍受隨之而來的種種憤怒、罪惡感,和怨恨。 書中介紹的女性創作者如:由尤多拉.韋爾蒂、琳.方登、潘妮洛普.費滋傑羅這些在各自專業獨領風騷的翹楚,到備受讚譽的洛琳.漢斯伯里、查蒂.史密斯;由家庭生活中拼湊出零碎時間的克拉拉.舒曼和雪莉.傑克森,到拒絕家庭生活的伊莎多拉.鄧肯和艾格尼絲.馬丁;柯瑞讓我們看到這些女性為她們的藝術所做的各種大大小小(而且始終不渝)的抉擇。 引導這些藝術家的慣例(不論日常與否),琳琅滿目:伊莎貝.阿言德每一本書都選在一月八日開始動筆……希拉蕊.曼特爾靠淋浴來突破文思枯竭的瓶頸(「我是就我所知最乾淨的人」)……黛安.阿布絲做「嚙咬我心」的事……潔西.諾曼厭惡任何例行儀式,視之為「拐杖」……奧克塔維亞.巴特勒不論如何,每天都要寫作(「去他的靈感」)。 讀者將在她們的生活中,看到璀燦的心靈如何運作,為了要創作而做出的種種選擇──拒絕傳統,竊占(或偷藏)夫妻、子女,或該盡種種義務的時間。又如何影響了她們的創作。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藝術的故事(暢銷10萬本.維拉斯奎斯名畫〈宮女〉紀念書衣版)

宮布利希  著
聯經  出版
2020/07/27 出版

暢銷萬冊世紀經典,全新書衣紀念版! 封面圖說: 選用西班牙畫家維拉斯奎斯著名作品〈宮女〉(Las Meninas, 1656)為主視覺,其以透視法呈現的構圖,精巧、複雜而難解,是歷來最多詮釋、分析的名畫,帶給後世無窮的賞析樂趣,也代表藝術的趣味與美不會因時間的流逝消亡,會隨著時代的遞進不斷新生。 ──謹以此選圖,獻給所有熱愛藝術的讀者──   學習藝術是沒有止境的,總有新東西要你發掘。我們站在偉大的藝術品前,每次觀感都會不同,好像活生生的人類般不會竭盡,不可預測。 ──宮布利希,〈導論 藝術與藝術家〉   《藝術的故事》是世界藝術史的最佳入門書,其經典地位無可取代,享譽超過半世紀。 宮布利希教授娓娓道來,清晰闡釋了藝術潮流與藝術概念,讓我們看到藝術史在傳統中不斷重組與變化的過程。當代世界看似與打造金字塔的年代距離遙遠,實則當中有生生不息的傳承。他指出藝術史環環相扣、緊密牽連,彷彿漫流數千年的一條大河,河灘上每一粒細小的沙子,都是歷經淬鍊的結晶,都擁有過去的靈魂,又遙指未來。 《藝術的故事》的書寫風格和架構也迷人而可貴,宮布利希教授以直接、簡潔的語言明晰、銳利地剖析各時代的背景、作品、特色,以及對後世的影響,結合知識、智慧與特殊天分的解說,讓讀者得以自最深層之處明白何以經典為經典、永不褪色。 我們何其幸運,得以透過大師之筆,進入藝術的美好世界。 我們何其幸運,可以搭乘藝術之船,瞻望歷史的新航向。

79 特價102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論戲劇

聯經  出版
2020/04/24 出版

不只談戲論劇,而是說人生,看藝術如何演繹人生! 這才是一個藝術家的聖經!   絕對重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華文戲劇/翻譯專家的世紀性重要思想對話。   在導演當道的時代, 高行健仍然肯定在臺上直接與觀眾交流的演員才是整齣戲的魂, 對於劇作家的使命,更有其透徹的獨家看法,主張劇作家的創作自由要由自己爭取。 能夠將戲劇演繹得像人生如此精采, 感動、影響、震撼觀者的內心,才是達到藝術的巔峰。   《論戲劇》不僅分析戲劇、細讀舞台表演的美學, 更強調演員、演技、個性、語言、方法、劇作家的重要性。   2010年4月16日至22日,高行健再度受邀來台出席「21世紀世界華文作家會議」,於台灣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東華大學等校,與台灣的讀者、戲迷們分享他的創作心得。   高行健不只是小說家,更是劇作家、導演。   繼《論創作》後,高行健從《叩問死亡》、《周末四重奏》等劇作重探戲劇表演與舞台藝術的意義,為讀者整理了「戲劇是什麼」。   高行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北京以《絕對信號》、《車站》和《野人》開創了中國的實驗戲劇,之後在巴黎又用中文和法文雙語寫作,並導演戲劇、歌劇和電影,從而進入當代世界劇壇,影響日益深遠。本書以對談的方式,全面探討了高行健的戲劇創作和戲劇觀。他通過對舞臺表演藝術的深入研究,提出確認中性演員的身份和有關表演三重性的理論,從而倡導一種全能的戲劇和全能的演員,為當代戲劇開拓出新的方向,也為當今的劇作和表演提示了新的可能。無論對戲劇創作還是戲劇的美學研究來說,這本書都值得認真一讀。   本書是由華文戲劇專家方梓勳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幾次在巴黎的訪談對話錄(2004–2006)編纂而成,再由高行健完成修訂。本書說明了,高行健不是一個戲劇的工匠,他是藝術的和理論的戲劇家。高行健提出28種戲劇觀念,貫串戲劇家、演員的思想與心理,剖析表演與演技的理論和實踐,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重要戲劇觀,證明他在世界劇壇中的重要地位。   通過本書兩位作者的對話,強調了在舞台上確認演員在戲劇這門藝術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回到演員的戲劇,也就是說回到表演的藝術。   作為當代的重要劇作家之一,高行健的戲劇揉合中國性和當代西方劇場,創造一種新的戲劇,不但在形式的層面,而且為戲劇的演技和演出帶來本質上的大改變,《論戲劇》指出高行健的戲著墨於東方而不留痕跡,看似西方而感覺迥異,具象而飄逸,入世才昇華。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

邱建一  著
聯經  出版
2020/02/11 出版

故宮文物裡的「網紅」國寶,你認識幾件?「翠玉白菜」是件質地不夠好的翡翠?不是國寶?!「肉形石」其實只是一塊便宜的瑪瑙?! 人生苦短,文青可以速成!看「按讚」越多,作品越棒棒! 什麼是「好的書法」?跟著感覺走,寫遺書和寫情書是不一樣的 說到「錢」,就俗了,文青圈裡講究的是換換愛 〈蘭亭集序〉的故事,沒想到得從宅宅文人耍廢集團說起; 〈早春圖〉竟然差點成了抹布; 〈明成化窯雞缸杯〉憑什麼賣到十億八千萬? 大部分人對故宮的認知,最熟悉的就是那顆白菜和那塊肉吧?但果真透徹了解〈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比如〈翠玉白菜〉歸屬於「重要文物」,故宮再三澄清它不是「國寶」,但有多少人理會呢?清宮檔案包山包海,但連一個字都沒提到〈翠玉白菜〉,唯一的記載只知道它是 1933 年紫禁城搬遷時從永和宮裡找出來的,即便連故宮也不敢打包票,但還是一堆人圍著〈翠玉白菜〉,信誓旦旦地說這是瑾妃的嫁妝,並衍生出各種民間傳說故事,還能把慈禧陪葬品的白菜給聯繫在一起…… 故宮各類收藏都有,清宮檔案文獻資料的數量是最多的,但說起精品,主要指乾隆時期「三希堂」建立的那些書畫收藏,雖然西元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一小段時期,曾有一批文物或夾帶或偷竊而流出皇城之外,但大體上,清宮文物的書畫精品收藏大多都在故宮的庫藏之中。 相隔千年,但故宮仍離我們很近,〈橙黃橘綠〉在,〈鵲華秋色〉也在,當然大家最愛的白菜也不會缺席;趙孟頫與蘇軾還活在那兒,趙構與岳飛還在互相通信!就在台北外雙溪,每天上午八點半準時等著與我們相遇!但,若缺乏足夠的認識與理解,他們卻又離我們很遠,即便近在咫尺,卻又很陌生,如同天涯~~ 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心理的距離 要跨過這個距離其實很簡單—— 邱建一以詼諧逗趣之筆深入故宮,挖掘國寶背後的故事 《知道了!故宮》更顛覆對國家寶藏的認知與想像!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麗花的忠孝節義

楊麗花  著
聯經  出版
2019/09/27 出版

楊麗花:看歌仔戲的孩子不會變壞,因為歌仔戲的題材,都是教忠教孝、倡導節義,充滿正能量,藉由劇情的潛移默化,漸漸就能端正社會風氣。 畢生為歌仔戲奉獻,演藝生涯超過七十年,楊麗花將曾經不被重視的傳統歌仔戲帶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時不斷培養新人,並突破各種演出局限,與諸多尖端技術結合,用創新的方式讓歌仔戲提升到更寬廣的境界。 而戲台上的忠孝節義,內化成個人的修身處世,楊麗花親力親為,以身教言教自然而然地影響學生、團員,以及廣居海內外諸多世代的戲迷觀眾。忠、孝、節、義,不再是戲劇裡的傳說與故事。 ‧楊麗花因為拍戲而從馬匹上摔落,在現場一片驚呼的同時,楊麗花不吭不哼起身,拍拍身上的塵土,拋下一句「繼續」! ‧年紀輕輕就擔負起養家重擔,楊麗花懷抱著「付出是一種幸福」的心情,投父母所好,數十載甘之如飴。 ‧思想先進的楊麗花,本質卻極其傳統,和夫婿洪文棟有恩愛的互動,也有過不少紅臉的時候。然而不管甜蜜吵鬧,都守著夫妻之節,守住夫妻恩義。 ‧楊麗花有一大群相交超過半世紀的好姐妹,互動相當緊密,她常感恩地說:「她們對我是『喊冷被就到,喊餓就有吃』,親姐妹都不見得能做到這樣。」 《楊麗花的忠孝節義》是楊麗花生活態度的總結,也是對文化與社會的感恩與回饋。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一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震撼增訂新版,隨書附贈精美藏書

焦元溥  著
聯經  出版
2019/09/11 出版

呂紹嘉:本書深入淺出,可讀性極高,音樂人、一般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林懷民:元溥的書讓人覺得古典音樂充滿人的體溫,可親可愛。只有元溥有這本事! 張艾嘉:作為讀者,我除了感謝,更期待他帶我聆聽更多精彩的演出。 幾米:何其幸運,有這套書為我們開啟一扇神奇的音樂之窗。 楊照:《遊藝黑白》其實從未過時,從舊版到新版,見證的是元溥更開闊的視野、更深刻的理解、更自信的洞見! 當今音樂世界第一套、第一手頂尖鋼琴家訪談錄──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12週年最新版! 藝文名家呂紹嘉、林懷民、張艾嘉、幾米、楊照、詹宏志 傾心推薦! 創作歌手安溥 設計統籌‧繪圖 獻給音樂人,更送給所有人! 親自拜訪、聆聽、討論、反覆修訂……樂評家焦元溥二十年來田野調查,遍訪世界鋼琴巨擘,暢談當代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兼及重要作曲家與樂曲、鋼琴家學習歷程的珍貴現場紀錄!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訪問內容不只關於音樂,更包括藝術、文化、政治、社會、家庭、人生的探索。 精彩的一百多篇劃時代對談,字字珠璣,宛如悠遠無垠的靈魂樂曲陣陣傳來。 《遊藝黑白》原於2007年8月初次出版,主要收錄作者焦元溥於2002至2007年之間的鋼琴家訪問,共53篇,55位鋼琴家,53萬字。 2019年全新版本,不只更新並濃縮原作、為30位鋼琴家增加新內容,更增添53位鋼琴家與一位大提琴家,成為收錄106篇訪問、107萬字、108位鋼琴家、109位音樂家的訪問錄。 套書說明 一至四冊整體而言以鋼琴家出生年排序,但第一、二冊大致以學派或地域劃分章節,第三、四冊則漸漸走向個人化。如有讀者能按順序,從第一冊第一篇看到第四冊最後一篇,相信能對二十世紀至今的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有所認識,也能對重要作曲家與樂曲有相當了解。 第一冊提要(1912-1944) 無法隨身攜帶,價格更不便宜,鋼琴,偏偏就是能以其強大多變的表現力,讓無數音樂天才甘心奉獻一生,使它成為曲目最豐富、學習者最多,樂器中的至尊。也因如此,鋼琴不再只是樂器,而是人類文化的縮影。鋼琴家也不只是鋼琴家,更是時代遞嬗悲歡的見證。 收錄在第一冊的鋼琴名家,多是各演奏學派的重要傳人、名動公卿的大師與頂尖賽事得主,更是二十世紀音樂史不可或缺的要角。在訪問中不只能聽他們談音樂和演奏,討論作曲家與作品,更可藉由他們的經驗理解城市文化、國族動盪與政治外交,聽到來自奧地利、德國、匈牙利、西班牙、法國、羅馬尼亞、俄國、亞美尼亞、喬治亞、烏克蘭、美國與亞洲,種種不為人知的驚奇故事──如何在顛沛流離中學琴,怎樣以音樂於九死中搏得一生,誰也沒想到,鋼琴家的人生竟能如此豐富,和他們的藝術見解一樣珍貴且精彩。 這是媲美小說的真實傳奇,也是能讓人一讀再讀,時時參考學習的紙上大師班,歡迎大家一起展開書頁,進入《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的世界!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二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震撼增訂新版,隨書附贈精美藏書

焦元溥  著
聯經  出版
2019/09/11 出版

呂紹嘉:本書深入淺出,可讀性極高,音樂人、一般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林懷民:元溥的書讓人覺得古典音樂充滿人的體溫,可親可愛。只有元溥有這本事! 張艾嘉:作為讀者,我除了感謝,更期待他帶我聆聽更多精彩的演出。 幾米:何其幸運,有這套書為我們開啟一扇神奇的音樂之窗。 楊照:《遊藝黑白》其實從未過時,從舊版到新版,見證的是元溥更開闊的視野、更深刻的理解、更自信的洞見! 當今音樂世界第一套、第一手頂尖鋼琴家訪談錄──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12週年最新版! 藝文名家呂紹嘉、林懷民、張艾嘉、幾米、楊照、詹宏志 傾心推薦! 創作歌手安溥 設計統籌‧繪圖 獻給音樂人,更送給所有人! 親自拜訪、聆聽、討論、反覆修訂……樂評家焦元溥二十年來田野調查,遍訪世界鋼琴巨擘,暢談當代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兼及重要作曲家與樂曲、鋼琴家學習歷程的珍貴現場紀錄!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訪問內容不只關於音樂,更包括藝術、文化、政治、社會、家庭、人生的探索。 精彩的一百多篇劃時代對談,字字珠璣,宛如悠遠無垠的靈魂樂曲陣陣傳來。 《遊藝黑白》原於2007年8月初次出版,主要收錄作者焦元溥於2002至2007年之間的鋼琴家訪問,共53篇,55位鋼琴家,53萬字。 2019年全新版本,不只更新並濃縮原作、為30位鋼琴家增加新內容,更增添53位鋼琴家與一位大提琴家,成為收錄106篇訪問、107萬字、108位鋼琴家、109位音樂家的訪問錄。 套書說明 一至四冊整體而言以鋼琴家出生年排序,但第一、二冊大致以學派或地域劃分章節,第三、四冊則漸漸走向個人化。如有讀者能按順序,從第一冊第一篇看到第四冊最後一篇,相信能對二十世紀至今的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有所認識,也能對重要作曲家與樂曲有相當了解。 第二冊提要(1944-1953) 收錄於第二冊的鋼琴家,幾乎皆出生於1944至1953這十年之間。這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蘇成為超級強權,世界秩序重組的時代,也是百廢待舉,從斷垣殘壁重新出發,求新也求變的時代。大環境如此,鋼琴家反映世局,悲歡離合、幸運無奈,都在音樂裡細說從頭。 訪問記錄了許多驚人過往:來自蘇聯的魯迪與阿方納西耶夫,以不同方式投奔自由,過程險象環生;白建宇夫婦險遭北韓特務綁架,曾是昔日歐洲各報頭條。然而陳必先含辛茹苦的學琴過程,或許更令人訝異與震撼。此外,就像她和諸多現代作曲巨擘的往來合作,是無法磨滅的精彩故事,本冊內容中音樂教母布蘭潔給列文與羅傑的「無言之教」,1970年蕭邦大賽冠軍歐爾頌得到貴人良師幫助的奇緣,以及南美巨匠費瑞爾以音樂找到自己的過往,在在感人至深。本冊除了俄國、法國、匈牙利、德國、美國,更增加英國、韓國與巴西鋼琴家的視角,還有「匈牙利三傑」中柯奇許最新也是最後的訪問,內容涵蓋諸多作曲大師風格與經典作品的仔細剖析,過人洞見彌足珍貴。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三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震撼增訂新版,隨書附贈精美藏書

焦元溥  著
聯經  出版
2019/09/11 出版

呂紹嘉:本書深入淺出,可讀性極高,音樂人、一般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林懷民:元溥的書讓人覺得古典音樂充滿人的體溫,可親可愛。只有元溥有這本事! 張艾嘉:作為讀者,我除了感謝,更期待他帶我聆聽更多精彩的演出。 幾米:何其幸運,有這套書為我們開啟一扇神奇的音樂之窗。 楊照:《遊藝黑白》其實從未過時,從舊版到新版,見證的是元溥更開闊的視野、更深刻的理解、更自信的洞見! 當今音樂世界第一套、第一手頂尖鋼琴家訪談錄──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12週年最新版! 藝文名家呂紹嘉、林懷民、張艾嘉、幾米、楊照、詹宏志 傾心推薦! 創作歌手安溥 設計統籌‧繪圖 獻給音樂人,更送給所有人! 親自拜訪、聆聽、討論、反覆修訂……樂評家焦元溥二十年來田野調查,遍訪世界鋼琴巨擘,暢談當代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兼及重要作曲家與樂曲、鋼琴家學習歷程的珍貴現場紀錄!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訪問內容不只關於音樂,更包括藝術、文化、政治、社會、家庭、人生的探索。 精彩的一百多篇劃時代對談,字字珠璣,宛如悠遠無垠的靈魂樂曲陣陣傳來。 《遊藝黑白》原於2007年8月初次出版,主要收錄作者焦元溥於2002至2007年之間的鋼琴家訪問,共53篇,55位鋼琴家,53萬字。 2019年全新版本,不只更新並濃縮原作、為30位鋼琴家增加新內容,更增添53位鋼琴家與一位大提琴家,成為收錄106篇訪問、107萬字、108位鋼琴家、109位音樂家的訪問錄。 套書說明 一至四冊整體而言以鋼琴家出生年排序,但第一、二冊大致以學派或地域劃分章節,第三、四冊則漸漸走向個人化。如有讀者能按順序,從第一冊第一篇看到第四冊最後一篇,相信能對二十世紀至今的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有所認識,也能對重要作曲家與樂曲有相當了解。 第三冊提要(1954-1965) 《遊藝黑白》收錄許多獨家訪問內容,第三冊的齊瑪曼與波哥雷里奇訪問,更是獨家中的獨家:這是他們近三十年來的唯一長篇訪問,後者內容更超過十年追蹤,甚至包括受訪者親自解析自己的演奏錄音,跟著聆聽必然大增賞樂功力。 同樣超過十年追蹤的還有鄧泰山、賀夫、巴福傑與齊柏絲坦。聽他們講述音樂與演奏的道理,或是境遇奇絕的人生,都能收獲滿滿,尤其是鄧泰山分析如何在鋼琴上歌唱,賀夫對樂曲的思考心法。加上陳宏寬克服手傷、近乎神祕的浴火重生,布勞提岡與史戴爾對古鋼琴與歷史鋼琴的演奏提點,以及吳菡與芬柯極其細膩精到、堪稱全方位的室內樂欣賞與演奏剖析,閱讀這些訪問不只令人茅塞頓開,更能獲得前所未有的新視野。 本冊訪問增加來自波蘭、克羅埃西亞、荷蘭、加拿大、瑞典、越南、黎巴嫩與日本的受訪者,內容除了音樂,更包括文學、藝術、政治、電影、宗教、社會,甚至涵蓋流行音樂與311震災,讓我們以鋼琴家的心靈與視角觀看世界。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四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震撼增訂新版,隨書附贈精美藏書

焦元溥  著
聯經  出版
2019/09/11 出版

呂紹嘉:本書深入淺出,可讀性極高,音樂人、一般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林懷民:元溥的書讓人覺得古典音樂充滿人的體溫,可親可愛。只有元溥有這本事! 張艾嘉:作為讀者,我除了感謝,更期待他帶我聆聽更多精彩的演出。 幾米:何其幸運,有這套書為我們開啟一扇神奇的音樂之窗。 楊照:《遊藝黑白》其實從未過時,從舊版到新版,見證的是元溥更開闊的視野、更深刻的理解、更自信的洞見! 當今音樂世界第一套、第一手頂尖鋼琴家訪談錄──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12週年最新版! 藝文名家呂紹嘉、林懷民、張艾嘉、幾米、楊照、詹宏志 傾心推薦! 創作歌手安溥 設計統籌‧繪圖 獻給音樂人,更送給所有人! 親自拜訪、聆聽、討論、反覆修訂……樂評家焦元溥二十年來田野調查,遍訪世界鋼琴巨擘,暢談當代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兼及重要作曲家與樂曲、鋼琴家學習歷程的珍貴現場紀錄!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The Color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訪問內容不只關於音樂,更包括藝術、文化、政治、社會、家庭、人生的探索。 精彩的一百多篇劃時代對談,字字珠璣,宛如悠遠無垠的靈魂樂曲陣陣傳來。 《遊藝黑白》原於2007年8月初次出版,主要收錄作者焦元溥於2002至2007年之間的鋼琴家訪問,共53篇,55位鋼琴家,53萬字。 2019年全新版本,不只更新並濃縮原作、為30位鋼琴家增加新內容,更增添53位鋼琴家與一位大提琴家,成為收錄106篇訪問、107萬字、108位鋼琴家、109位音樂家的訪問錄。 套書說明 一至四冊整體而言以鋼琴家出生年排序,但第一、二冊大致以學派或地域劃分章節,第三、四冊則漸漸走向個人化。如有讀者能按順序,從第一冊第一篇看到第四冊最後一篇,相信能對二十世紀至今的鋼琴演奏史、學派與風格變化、重要名家傳承、詮釋與演奏觀點有所認識,也能對重要作曲家與樂曲有相當了解。 第四冊提要(1968-1990) 鋼琴家一如世界,多元、繽紛、燦爛。無論就風格或曲目,收錄於第四冊的鋼琴家,整體而言較前輩展現出更大的融合性,學派與地域背景對他們而言,像是遙遠的過去,他們的詮釋角度也更面向世界。也在最後一冊,我們更能看到亞洲有屬於自己的欣賞角度與聆聽觀點,亞洲鋼琴家能在努力深入了解後,以東方文化豐富古典音樂的內涵,為這門藝術開創更寬廣的表現可能。「距離一樣遠,也就一樣近。」只要我們夠虔誠謙虛,也夠積極認真,亞洲音樂家與愛樂者可以深入各類音樂,比西歐諸國彼此之間更沒有距離。 作為《遊藝黑白》最年輕的受訪者,本冊鋼琴家也最是古典音樂的現在進行式,活生生的二十一世紀音樂史,無論是音樂或生活,他們每位都有精彩故事,英國鋼琴家路易士的習樂與習琴歷程,陳毓襄與劉孟捷的技巧發展,更幾無前例可循。布雷利與紀新訪問,可說「為讀者量身訂製」,訪談充分涵蓋他們希望討論的議題與傳達的想法,值得大家細心品味。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漢寶德談美

漢寶德  著
聯經  出版
2018/10/31 出版

繼朱光潛後的「談美」第一人。  自朱光潛《談美》之後,能中肯針砭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美學問題,又可為一般人提出可理解與醒悟之途徑的,非漢寶德先生莫屬。這位在建築界享譽盛名的大師說他今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從事大眾美育工作,他的〈藝術教育救國論〉一文,不但轟動文壇,更道出他對國人對美體認不足的憂心。如今他更以真摯、懇切的文字,結集成這部「談美」巨著,藉一篇篇生動、啟發人心的散文書寫,引領我們敲開美的大門,學習張開雙眼……      台灣的社會富裕、追逐時尚,然而我們的社會文化卻因為缺乏對「美」的元素的重視,在房舍建築、生活方式與品質的思考上,隨著國際間的交流頻繁與漸次啟發,呈現無法再隱藏的、缺漏的一面。而如果我們這樣的美感有問題,那什麼是正確的呢?作者漢寶德先生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寫作功夫,為一般年輕大眾細說從頭,從日常隨處可見杯子器皿到對國家整體發展的影響,皆讓讀著有機會開始動腦思考到底我們週遭出了什麼問題,還是長久以來因襲的想法本身出了問題。作者對家國的憂心情懷亦流露在他貼切而誠摯的文字中。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Contemporary Taiwanese Literature and Art Series II - Art 當代台灣文學藝術系列2

聯經  出版
2018/10/26 出版

A sequel to the 2011 Contemporary Taiwanese Literature and Art Series, this volume introduces the masterpieces of 18 local artists from Taiwan featured in the Taipei Chinese PEN quarterly. They represent some of the best in painting, calligraphy, sculpture, ceramic, metal art, and installation art from Taiwan across a wide spectrum of styles that includes modern and classical, as well as a blending of the local with the foreign . . .向國際大眾介紹台灣當代知名的藝術家收錄18位藝術家的簡介、創作歷程、作品介紹,以及珍貴的名作圖像。除了知名畫家外,也囊括雕塑家、書法家、裝置藝術家等等。包括:王攀元、李奇茂、楊英風、孫超、劉國松、鄭善禧、朱銘、林惺嶽、李義弘、何懷碩、李轂摩、董陽孜、吳烗三、薛平南、奚淞、袁金塔、徐玫瑩、涂維政等人。

79 特價9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3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