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廣告海設計藝術與臺灣的廣告發展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拙作《紙上的摩登日本①》當中列舉了日本與臺灣以及終戰前滿洲、朝鮮、樺太的菸草、烈酒、啤酒、百貨店與交通運輸等類別海報。誠摯歡迎讀者不吝一覽。 在本書中,同樣以終戰之前日本與臺灣等地的海報為主軸,精選具代表性的知名海報,並且分為「飲料」、「食品調味料」、「臺灣食品」、「化妝品」與「展覽會」等單元呈現,其中不乏名家作品。例如日本近代商業設計的先驅杉浦非水(1876~1965)的飲料、食品大作,早已跳脫日本傳統的「美人繪」商業海報創作模式,用當時的裝飾藝術風格或是簡潔色塊構圖作為設計,可以讓人體驗到日本進入現代商業設計的進程。而代表臺灣特產的糖業以及茶葉海報,雖然主題未能跳脫「美人繪」,但是不乏具有臺灣特色的創意出現。
日本的廣告海設計藝術與臺灣的廣告發展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拙作《紙上的摩登日本①》當中列舉了日本與臺灣以及終戰前滿洲、朝鮮、樺太的菸草、烈酒、啤酒、百貨店與交通運輸等類別海報。誠摯歡迎讀者不吝一覽。 在本書中,同樣以終戰之前日本與臺灣等地的海報為主軸,精選具代表性的知名海報,並且分為「飲料」、「食品調味料」、「臺灣食品」、「化妝品」與「展覽會」等單元呈現,其中不乏名家作品。例如日本近代商業設計的先驅杉浦非水(1876~1965)的飲料、食品大作,早已跳脫日本傳統的「美人繪」商業海報創作模式,用當時的裝飾藝術風格或是簡潔色塊構圖作為設計,可以讓人體驗到日本進入現代商業設計的進程。而代表臺灣特產的糖業以及茶葉海報,雖然主題未能跳脫「美人繪」,但是不乏具有臺灣特色的創意出現。
從本島人第一次聽到所謂「錄音」的1898年開始談起。初期人們常被錄音驚嚇到:「不是人亦不是動物,居然能發出聲音,這是鬼物吧?」當時的最新科技在往後數十年持續拍打人心,創造了第一個台灣的「大錄音時代」,而本書就是集結這段期間令人驚訝的「各種聲音初體驗」:第一次面對收音妖物、第一張唱片、第一次用洋樂器伴奏、第一個流行歌風潮、第一個明星……,並以這些初體驗來開箱各式本島聲音體驗的一本怪音集。
從本島人第一次聽到所謂「錄音」的1898年開始談起。初期人們常被錄音驚嚇到:「不是人亦不是動物,居然能發出聲音,這是鬼物吧?」當時的最新科技在往後數十年持續拍打人心,創造了第一個台灣的「大錄音時代」,而本書就是集結這段期間令人驚訝的「各種聲音初體驗」:第一次面對收音妖物、第一張唱片、第一次用洋樂器伴奏、第一個流行歌風潮、第一個明星……,並以這些初體驗來開箱各式本島聲音體驗的一本怪音集。
日本的廣告海設計藝術與臺灣的廣告發展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臺灣日治時期的開始,大量的現代日常用品移入臺灣,作為其宣傳品的商業海報也原封不動進入臺灣的大街小巷、商店食堂,成為民眾生活的一種日常。而「廣告」、「宣傳」、「圖案設計」的理念,也在臺灣開始萌芽,進而成為一種美學標準。在戰後,臺灣第一代的廣告人,藉由語言之便與人脈關係,實質上承接了與日本廣告設計界的血緣關係,直到1980年代歐美系統的資本與廣告理論印進臺灣,板塊才開始出現變動。
日本的廣告海設計藝術與臺灣的廣告發展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臺灣日治時期的開始,大量的現代日常用品移入臺灣,作為其宣傳品的商業海報也原封不動進入臺灣的大街小巷、商店食堂,成為民眾生活的一種日常。而「廣告」、「宣傳」、「圖案設計」的理念,也在臺灣開始萌芽,進而成為一種美學標準。在戰後,臺灣第一代的廣告人,藉由語言之便與人脈關係,實質上承接了與日本廣告設計界的血緣關係,直到1980年代歐美系統的資本與廣告理論印進臺灣,板塊才開始出現變動。
1943年臺灣總督府因應戰時所需,頒佈86名「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名單,其中包括鄧南光、李火增在內的本島籍人士佔22名。鄧南光1935年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經濟學部,回臺於臺北京町開設攝影器材行,同時以鏡頭記錄下日本時代臺灣的風土樣貌。在一台「徠卡」相機等同臺北一棟房宅的時代,鄧南光先生因擁有優渥的生活資源,得以盡情透過觀景窗擷取社會各階層的真實樣貌,不僅呈現出其「優遊自在」的作品獨特風格,也在不經意之間記錄下臺灣與日本由榮景邁入毀滅的歷史過程。本書呈現日本時代一個來自新竹北埔的臺灣青年,來到東京留學時所見所聞造成的文化衝擊。書中也涵蓋鄧南光在新竹北埔等地的精采寫真,以及之後在臺北生活的種種影像。由《看見李火增》系列、《凝望鄧南光》等暢銷寫真書編著者王佐榮老師精選八十餘張具有代表性影像加上文字詮釋,在各領域專家團隊精心考證下,由臺灣古寫真上色創辦人、聚珍臺灣總監王子碩親自一一將色彩還原,讓讀者可以身歷其境體會當時這些場域難以重現的時代情境。
旨趣 羅淑郁女士與鄧世光先生在1962年攜手步入禮堂,至今已經來到六十年的「鑽石婚」;所謂的「婚姻」,其實就是生活不斷的堆疊,而這個「恆久遠」的堆疊將持續累積下去,繼續閃耀著光芒。 羅淑郁女士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婚姻、生活、工作、家庭甚至婆媳之間的日常,其中自然酸甜苦辣百感交陳,然而即使是淡淡的不順心,在正面的畫筆下不僅找到情感的出口,最後也累積成無盡的珍貴回憶,同時更成就了婚姻中22,000個以上的天天。不亞於公公鄧南光先生以鏡頭記錄下點滴,淑郁女士從小喜愛作畫,除了油畫、水彩之外,從1990年代開始一邊哼著歌曲、一邊隨手瀟灑畫下以獨特視角做出發的本書浪漫生活畫作,其中夫妻、家庭的相處之道尤其令人莞爾與值得當代人借鏡,原來,平凡也可以是一種甜蜜的凝望。 「生活」的背後,需要的是「生命力」,這不僅是創作的泉源,也能湧現出正能量的泉源。在「當下」中極其平淡無常的種種,透過畫筆的力量,記憶下所有看似渺小的細節,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親愛的」周遭人事物。或許每個人都應該如同淑郁女士一般,依照不同的喜好找到自己的「親愛的」,用不同的方式將喜怒哀樂獲得良善的出口。
旨趣 羅淑郁女士與鄧世光先生在1962年攜手步入禮堂,至今已經來到六十年的「鑽石婚」;所謂的「婚姻」,其實就是生活不斷的堆疊,而這個「恆久遠」的堆疊將持續累積下去,繼續閃耀著光芒。 羅淑郁女士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婚姻、生活、工作、家庭甚至婆媳之間的日常,其中自然酸甜苦辣百感交陳,然而即使是淡淡的不順心,在正面的畫筆下不僅找到情感的出口,最後也累積成無盡的珍貴回憶,同時更成就了婚姻中22,000個以上的天天。不亞於公公鄧南光先生以鏡頭記錄下點滴,淑郁女士從小喜愛作畫,除了油畫、水彩之外,從1990年代開始一邊哼著歌曲、一邊隨手瀟灑畫下以獨特視角做出發的本書浪漫生活畫作,其中夫妻、家庭的相處之道尤其令人莞爾與值得當代人借鏡,原來,平凡也可以是一種甜蜜的凝望。 「生活」的背後,需要的是「生命力」,這不僅是創作的泉源,也能湧現出正能量的泉源。在「當下」中極其平淡無常的種種,透過畫筆的力量,記憶下所有看似渺小的細節,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親愛的」周遭人事物。或許每個人都應該如同淑郁女士一般,依照不同的喜好找到自己的「親愛的」,用不同的方式將喜怒哀樂獲得良善的出口。
我(作者)對可以表現出軟性畫風的鉛筆深深著迷,同時透過鉛筆可以描繪出軍艦畫作的細節之處。雖然船艦畫作無可避免會與「戰爭繪」相互連結,但我想創作的並非「戰爭繪」。 我的作品,經常出現在各軍艦乘組員的慰靈彰顯祭活動當中。為了能讓參與祭典的遺族、相關者以及逝去的英靈,能夠透過畫作想像與軍艦共同暢行的場景,我懷抱著強烈的使命感,不停的揮筆創作其奔馳的英姿。為了保衛祖國與摯愛的人,無數的將士們懷抱著無比信念及驕傲,搭乘各式軍艦勇赴戰場。而描繪出滿懷雄心壯志、乘風破浪朝汪洋四海挺進的船艦正是軍艦肖像畫的精神所在。 在畫作上,能讓人感受到動感、聲響,甚至可以嗅聞到現場的氣息是我作品的追求目標。此外,軍艦上的必要元素還有「人」的存在。描繪出與軍艦共赴遠洋的將士氣勢,也是畫作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請務必在畫作中,感受洋面的波濤、吹過海面的風聲以及海潮的氣味,以及搭乘在艦艇上諸多將士的呼吸心跳。在畫作裡,站立於防空砲陣地、凝望著天空戒護的官兵,或許正是您的父祖輩。 鉛筆是任何人都會使用的最基本繪畫工具之一。基本上,就是畫線勾勒、上墨塗色,加上其他種技法加以組合之後,呈現出柔和的表現形成一種極具深意的繪畫風格。 雖然是黑白畫作,但依然充滿深意。從畫面中可以讀到作者的種種意念,而其中帶給鑑賞者最為強烈感受的莫過於色彩。的確未上色的作品會讓人感到樸素,但是正因缺乏色彩的干擾,可以讓鑑賞者充分發揮想像空間,去體會原作想傳達的原始意念。
我(作者)對可以表現出軟性畫風的鉛筆深深著迷,同時透過鉛筆可以描繪出軍艦畫作的細節之處。雖然船艦畫作無可避免會與「戰爭繪」相互連結,但我想創作的並非「戰爭繪」。 我的作品,經常出現在各軍艦乘組員的慰靈彰顯祭活動當中。為了能讓參與祭典的遺族、相關者以及逝去的英靈,能夠透過畫作想像與軍艦共同暢行的場景,我懷抱著強烈的使命感,不停的揮筆創作其奔馳的英姿。為了保衛祖國與摯愛的人,無數的將士們懷抱著無比信念及驕傲,搭乘各式軍艦勇赴戰場。而描繪出滿懷雄心壯志、乘風破浪朝汪洋四海挺進的船艦正是軍艦肖像畫的精神所在。 在畫作上,能讓人感受到動感、聲響,甚至可以嗅聞到現場的氣息是我作品的追求目標。此外,軍艦上的必要元素還有「人」的存在。描繪出與軍艦共赴遠洋的將士氣勢,也是畫作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請務必在畫作中,感受洋面的波濤、吹過海面的風聲以及海潮的氣味,以及搭乘在艦艇上諸多將士的呼吸心跳。在畫作裡,站立於防空砲陣地、凝望著天空戒護的官兵,或許正是您的父祖輩。 鉛筆是任何人都會使用的最基本繪畫工具之一。基本上,就是畫線勾勒、上墨塗色,加上其他種技法加以組合之後,呈現出柔和的表現形成一種極具深意的繪畫風格。 雖然是黑白畫作,但依然充滿深意。從畫面中可以讀到作者的種種意念,而其中帶給鑑賞者最為強烈感受的莫過於色彩。的確未上色的作品會讓人感到樸素,但是正因缺乏色彩的干擾,可以讓鑑賞者充分發揮想像空間,去體會原作想傳達的原始意念。
本書精選了1959年之前歐美主要國家所印製的原版手繪電影海報。各國藝術家設計的電影海報格式不一,卻都各具特色,配合簡單的文字說明,讀者可以藉由這些精彩的手繪海報,一窺各個時期歐美各國藝術風格與電影潮流的演變。 此外本書也介紹了二十五張拍賣市場上高價的原版電影海報。所謂物以稀為貴,年代久遠而且數量有限的原版經典電影海報用「奇貨可居」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這二、三十年來,稀有的電影海報屢屢以數十萬美元高價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售出,儼然成為電影文物收藏市場中不可忽視的明星商品。 早期原版電影海報印製的數量本來就不多,能夠經歷歲月的洗禮而流傳下來的更為稀少,其中保存完好得以躍上拍賣舞台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數量稀少是這些高價海報的第一個要件,再來是作品本身或主演的明星必須夠經典、夠傳奇,才能成為收藏或投資的對象。表現主義經典默片《大都會》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這部電影的兩款巨幅長型海報,分別於2000年與2005年在拍賣市場上創下驚人的成交價,被稱為電影海報「皇冠上的珠寶」。不過整體來看,現今海報拍賣市場上最受收藏家喜愛的珍貴海報還是要屬1930年代前後的好萊塢恐怖片,尤其是《金剛》以及朗卻乃、波利斯卡洛夫、貝拉盧戈西主演的經典作品。1940年代好萊塢男星亨佛萊鮑嘉主演的《梟巢喋血戰》和《北非諜影》的各款海報也是拍賣會上的寵兒,比起上述作品「年輕」了許多,可見亨佛萊鮑嘉在海報收藏家眼中崇高的偶像地位。
本書精選了1959年之前歐美主要國家所印製的原版手繪電影海報。各國藝術家設計的電影海報格式不一,卻都各具特色,配合簡單的文字說明,讀者可以藉由這些精彩的手繪海報,一窺各個時期歐美各國藝術風格與電影潮流的演變。 此外本書也介紹了二十五張拍賣市場上高價的原版電影海報。所謂物以稀為貴,年代久遠而且數量有限的原版經典電影海報用「奇貨可居」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這二、三十年來,稀有的電影海報屢屢以數十萬美元高價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售出,儼然成為電影文物收藏市場中不可忽視的明星商品。 早期原版電影海報印製的數量本來就不多,能夠經歷歲月的洗禮而流傳下來的更為稀少,其中保存完好得以躍上拍賣舞台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數量稀少是這些高價海報的第一個要件,再來是作品本身或主演的明星必須夠經典、夠傳奇,才能成為收藏或投資的對象。表現主義經典默片《大都會》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這部電影的兩款巨幅長型海報,分別於2000年與2005年在拍賣市場上創下驚人的成交價,被稱為電影海報「皇冠上的珠寶」。不過整體來看,現今海報拍賣市場上最受收藏家喜愛的珍貴海報還是要屬1930年代前後的好萊塢恐怖片,尤其是《金剛》以及朗卻乃、波利斯卡洛夫、貝拉盧戈西主演的經典作品。1940年代好萊塢男星亨佛萊鮑嘉主演的《梟巢喋血戰》和《北非諜影》的各款海報也是拍賣會上的寵兒,比起上述作品「年輕」了許多,可見亨佛萊鮑嘉在海報收藏家眼中崇高的偶像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