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 類別 ,共計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日本美學:物哀、幽玄、侘寂(全三冊):從唯美的物哀,深遠的幽玄,到空無的侘寂。掌握日本美學關鍵的獨家著作。

大西克禮  著
不二家  出版
2019/02/20 出版

◤ 重新定義美與生活 ◢日本人以千年的時間,向世界提出三種獨特的美學思維以物哀為首,日本美學史上陸續誕生了西洋美學不曾涉及的獨特概念。物哀探討剎那間的美與真實;幽玄引進陰翳,追求隱蔽下的真理;侘寂是在無一物中感受無限的終極美學思辯。揉合神道、老莊、佛教思想的日本美學,在物語、和歌、能劇、茶道等藝術形式中發展出豐富的美的意義與精神,啟發了今日無數的藝術創作。《物哀──櫻花落下後》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物哀美學。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讚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唯美的物哀,象徵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後的淨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幽玄──薄明之森》時間進入中世,在日本歌人的領略下,佛法、老莊、日本的神道被揉合出一種獨特的幽玄美學。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大和民族從陰翳中發現美,隱蔽、枯寂、妖豔、寫意,最後調和成一種在靜謐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侘寂──素朴日常》十六世紀,茶道宗師千利休借「和敬清寂」的侘茶意識,奠定了日本終極的侘寂美學。侘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茶室為了滿足個人的美的需求而建,通往原始心境,並暗示了短暫、輕微事物中的美。侘寂是人類對自然、缺陷、樸實事物的嚮往,美在於素朴日常,在不完美,接受劣化,讓本質顯現。一千年的時間,日本的美學從唯美的物哀、深遠的幽玄,走向空無的侘寂。現代美學家大西克禮旁徵博引,將「物哀、幽玄、寂」定調為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本書特色◎日本文學、建築、繪畫、攝影、工藝、產品設計等藝術的原點。

75 特價6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日本美學三冊:物哀、幽玄、侘寂

大西克禮  著
不二家  出版
2019/02/20 出版

◤ 重新定義美與生活 ◢日本人以千年的時間,向世界提出三種獨特的美學思維以物哀為首,日本美學史上陸續誕生了西洋美學不曾涉及的獨特概念。物哀探討剎那間的美與真實;幽玄引進陰翳,追求隱蔽下的真理;侘寂是在無一物中感受無限的終極美學思辯。揉合神道、老莊、佛教思想的日本美學,在物語、和歌、能劇、茶道等藝術形式中發展出豐富的美的意義與精神,啟發了今日無數的藝術創作。《物哀──櫻花落下後》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物哀美學。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讚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唯美的物哀,象徵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後的淨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幽玄──薄明之森》時間進入中世,在日本歌人的領略下,佛法、老莊、日本的神道被揉合出一種獨特的幽玄美學。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大和民族從陰翳中發現美,隱蔽、枯寂、妖豔、寫意,最後調和成一種在靜謐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侘寂──素朴日常》十六世紀,茶道宗師千利休借「和敬清寂」的侘茶意識,奠定了日本終極的侘寂美學。侘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茶室為了滿足個人的美的需求而建,通往原始心境,並暗示了短暫、輕微事物中的美。侘寂是人類對自然、缺陷、樸實事物的嚮往,美在於素朴日常,在不完美,接受劣化,讓本質顯現。一千年的時間,日本的美學從唯美的物哀、深遠的幽玄,走向空無的侘寂。現代美學家大西克禮旁徵博引,將「物哀、幽玄、寂」定調為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本書特色◎日本文學、建築、繪畫、攝影、工藝、產品設計等藝術的原點。

特價61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日本美學3:侘寂-素朴日常

大西克禮  著
不二家  出版
2019/02/13 出版

在有限中感受無限侘寂(わび、さび)影響任何一個藝術領域的終極的日本美學一種簡單、自然形成的品質,可以深度地滿足與影響使用者。──Twitter創辦人/傑克‧多西最古老的事物,都會轉變成最前衛的事物。──杉本博司侘(わび)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さび)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源自道家,追求「無一物」的侘寂精神,在江戶時代松尾芭蕉的俳句中先有了吟詠蒼古的自然妙趣。十六世紀,茶道宗師千利休借終極的侘茶之道,奠定了日本人追求「和敬清寂」的美學意識。茶室為了滿足個人的美的需求而建,經「露地」通往原始心境,立「障子」引進陰影,竹支茅屋的元素與結構暗示了短暫、輕微、拙劣。美,是對不完全事物的敬畏,接受劣化,讓本質顯現。當空間縮減,時間積累,在象徵虛空之所的茶室中,隨處可得的簡朴物品可以取代最高級的藝術,價值概念更迭。美在於素朴日常,最小的元素可以建構宇宙,當下即是永恆。一千年的時間,日本的美學從唯美的物哀、深遠的幽玄,走向空無的侘寂。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本書特色◎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柳宗理的手感器物、不對稱的山本耀司、原研哉的無印良品、Twitter140字的限制……重新定義美與生活、懾服西方的日本美學。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日本美學3:侘寂

大西克禮  著
不二家  出版
2019/02/13 出版

在有限中感受無限侘寂(わび、さび)影響任何一個藝術領域的終極的日本美學一種簡單、自然形成的品質,可以深度地滿足與影響使用者。──Twitter創辦人/傑克‧多西最古老的事物,都會轉變成最前衛的事物。──杉本博司侘(わび)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さび)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源自道家,追求「無一物」的侘寂精神,在江戶時代松尾芭蕉的俳句中先有了吟詠蒼古的自然妙趣。十六世紀,茶道宗師千利休借終極的侘茶之道,奠定了日本人追求「和敬清寂」的美學意識。茶室為了滿足個人的美的需求而建,經「露地」通往原始心境,立「障子」引進陰影,竹支茅屋的元素與結構暗示了短暫、輕微、拙劣。美,是對不完全事物的敬畏,接受劣化,讓本質顯現。當空間縮減,時間積累,在象徵虛空之所的茶室中,隨處可得的簡朴物品可以取代最高級的藝術,價值概念更迭。美在於素朴日常,最小的元素可以建構宇宙,當下即是永恆。一千年的時間,日本的美學從唯美的物哀、深遠的幽玄,走向空無的侘寂。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本書特色◎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柳宗理的手感器物、不對稱的山本耀司、原研哉的無印良品、Twitter140字的限制……重新定義美與生活、懾服西方的日本美學。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日本美學2:幽玄----薄明之森

大西克禮  著
不二家  出版
2018/10/31 出版

美如真理,在隱蔽下無限延展 幽玄[ゆうげん] 影響日本當代設計者的陰翳美學   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名為「影」的苦難現實。──安藤忠雄 幽玄是人類得到光明後遺失的美的領域。──深澤直人   時間進入中世,在日本歌人的領略下,佛法、老莊、日本的神道被揉合出一種獨特的美學──幽玄。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   美從捕捉當下的物哀,走入不生不滅的幽玄。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發展出豐富的美學意涵,隱蔽、枯寂、妖豔、寫意,最後調和成一種在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內在充實,代表意象之一是秋天氤氳的薄明山林。   引進陰影,而不是光。大和民族從陰翳中發現美,又為了美的目的利用陰翳。枯山水、日式庭園、和室、壁龕……昏暗美感的空間中進駐了永恆的閒寂,靜謐、悠遠的幽玄餘情,成為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的神秘」。   物哀之後,幽玄在有限中探求無限,再開啟了日後懾服西方的侘寂美學。現代美學家大西克禮旁徵博引,將「物哀、幽玄、寂」定調為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   【本書特色】 ◎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 ◎無印良品的白、三宅一生的皺摺、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杉本博司的《海景》……日本建築、攝影、產品設計的原點,啟發當代設計者的美學哲思。   「最古老的事物,都會轉變成最前衛的事物。」──杉本博司 「現今不論是建築與城市,人類與語言,都逐漸充斥著半透明的元素,我們在其中可以感受它的新鮮和可能性,而這概念的擴張造就了我們每一天的努力,或許我們之後的大半思惟也都寄託在其中。」──原研哉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日本美學2:幽玄

大西克禮  著
不二家  出版
2018/10/31 出版

美如真理,在隱蔽下無限延展 幽玄[ゆうげん] 影響日本當代設計者的陰翳美學   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名為「影」的苦難現實。──安藤忠雄 幽玄是人類得到光明後遺失的美的領域。──深澤直人   時間進入中世,在日本歌人的領略下,佛法、老莊、日本的神道被揉合出一種獨特的美學──幽玄。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   美從捕捉當下的物哀,走入不生不滅的幽玄。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發展出豐富的美學意涵,隱蔽、枯寂、妖豔、寫意,最後調和成一種在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內在充實,代表意象之一是秋天氤氳的薄明山林。   引進陰影,而不是光。大和民族從陰翳中發現美,又為了美的目的利用陰翳。枯山水、日式庭園、和室、壁龕……昏暗美感的空間中進駐了永恆的閒寂,靜謐、悠遠的幽玄餘情,成為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的神秘」。   物哀之後,幽玄在有限中探求無限,再開啟了日後懾服西方的侘寂美學。現代美學家大西克禮旁徵博引,將「物哀、幽玄、寂」定調為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   【本書特色】 ◎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 ◎無印良品的白、三宅一生的皺摺、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杉本博司的《海景》……日本建築、攝影、產品設計的原點,啟發當代設計者的美學哲思。   「最古老的事物,都會轉變成最前衛的事物。」──杉本博司 「現今不論是建築與城市,人類與語言,都逐漸充斥著半透明的元素,我們在其中可以感受它的新鮮和可能性,而這概念的擴張造就了我們每一天的努力,或許我們之後的大半思惟也都寄託在其中。」──原研哉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日本美學1:物哀-櫻花落下後

大西克禮  著
不二家  出版
2018/08/08 出版

櫻花的美,在於它必然消逝 物哀[ものあわれ] 大和民族千年來的美學追求 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反而能找到安心感。──村上春樹 物哀的世界具有高度藝術性,也代表了人類對於極限的自覺。──丹下健三 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學表達──物哀。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讚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 古典的物哀追憶歲時,風花雪月,心嚮往之。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將物哀定義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風物的姿態變換,讓無法言說的可以呈現。 物哀情感的經典對象是落櫻。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義。唯美的物哀,象徵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後的淨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 以物哀為首,日本美學史上陸續誕生了西洋美學不曾涉及的獨特概念。現代美學家大西克禮旁徵博引,將「物哀、幽玄、寂」定調為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演進,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 本書特色 ◎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 ◎日本文學、詩歌、繪畫的精神核心,影響日本當代創作者的美學哲思。 「電影不是滿滿十分地展現戲劇性,而是只展現七八分,讓沒有呈現的部份成為物哀。」──小津安二郎 「日本的建築與自然處於對照位置,日本建築的開放性,必須對物哀世界的界限有強烈自覺,否則我們無法繼承傳統並發展。」──丹下健三 「身為日本人必須與自然災害共存,為什麼許多人仍然理所當然地生活著,沒有因為恐懼而瘋狂?我們在春天迎接櫻花、夏天看螢火蟲、秋天賞紅葉,即使所有事物最終都會消逝,日本人仍然在如此消極的世界觀中,積極找出了美學。」──村上春樹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日本美學1:物哀

大西克禮  著
不二家  出版
2018/08/08 出版

櫻花的美,在於它必然消逝 物哀[ものあわれ] 大和民族千年來的美學追求 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反而能找到安心感。──村上春樹 物哀的世界具有高度藝術性,也代表了人類對於極限的自覺。──丹下健三 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學表達──物哀。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讚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 古典的物哀追憶歲時,風花雪月,心嚮往之。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將物哀定義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風物的姿態變換,讓無法言說的可以呈現。 物哀情感的經典對象是落櫻。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義。唯美的物哀,象徵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後的淨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 以物哀為首,日本美學史上陸續誕生了西洋美學不曾涉及的獨特概念。現代美學家大西克禮旁徵博引,將「物哀、幽玄、寂」定調為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演進,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 本書特色 ◎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 ◎日本文學、詩歌、繪畫的精神核心,影響日本當代創作者的美學哲思。 「電影不是滿滿十分地展現戲劇性,而是只展現七八分,讓沒有呈現的部份成為物哀。」──小津安二郎 「日本的建築與自然處於對照位置,日本建築的開放性,必須對物哀世界的界限有強烈自覺,否則我們無法繼承傳統並發展。」──丹下健三 「身為日本人必須與自然災害共存,為什麼許多人仍然理所當然地生活著,沒有因為恐懼而瘋狂?我們在春天迎接櫻花、夏天看螢火蟲、秋天賞紅葉,即使所有事物最終都會消逝,日本人仍然在如此消極的世界觀中,積極找出了美學。」──村上春樹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請回答吧,藝術!謝謝你說看不懂:森村泰昌的藝術問答室

森村泰昌  著
不二家  出版
2017/06/07 出版

藝術如何創作?我們如何觀看?   《請回答吧,藝術!》 為你戴上鬼才藝術家現聲導覽的耳機   這是一本讓大眾擁抱藝術的「深度藝術書」。故事從哲學家、攝影家、藝廊經紀、精神科醫師、主播、高中生等三十三人拋出心中對於「藝術」或「美」的問題展開,接球的藝術家開始義無反顧一一誠實應答。   一如森村泰昌長年來在創作中對藝術經典的反思、解構,以及建立新的連結,若要找人剖析與回應關於美、藝術、藝術史的提問,並為觀者建立藝術鑑賞新次元,很少有人能比這位在三十多歲就注定名留藝術史的攝影家還要合適。   當精神科醫師問道:「抽象畫要怎麼畫?」森村泰昌的回答是:「罪魁禍首是達文西。」十五世紀的全才留下了巨大詛咒,讓六百年來無數藝術家陷入苦戰,「抽象畫」成了解放下的產物,但也是缺乏確切目的地的「藝術恐怖行動」,因此無法獲得大眾理解……「畫=具象畫,逃脫、反抗此一定義,就是抽象畫。」   藝術好難懂……作品到底在表達什麼?美跟不美、藝術跟非藝術的界線在哪裡?   帶上這些疑問,森村泰昌領讀者踏上一趟橫亙古今東西的藝術之旅,抵達他親自深入過(或說「成為」過)的藝術現場:   走進17世紀林布蘭開的畫室,看到藝術家跟追求乾淨無瑕的時代格格不入的創作堅持。 站在日本第一幅公開展示的裸體畫前,辯論這是春宮圖還是藝術? 站在杜象「在街上買來的」小便斗前,一窺自哥雅的時代以來,藝術家不斷跟藝術苦戰的歷史。 蹲在芙烈達的輪椅旁,感慨創作者如何從缺陷苦痛中獲得愉悅解放…… 聽顧爾德彈晚年版本的《郭德堡變奏曲》……   那些瘋狂、失序、模糊、充滿破綻的藝術的問題,因此有了凝視焦點,我們還看到不合時宜、追求自我的創作者姿態,如何為美學與世界充實了血肉。藝術不是八卦討論,「藝術的本質就是難懂,所以才有趣」。藝術的深度與難解,一如人生。   「藝術是驚奇、發現、想法的轉換,是小孩以上大人未滿的混沌時光。真正的藝術之都,是你自己,也是我自己。」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