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意識 書系 ,共計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和孩子談性說愛,不害羞!

意識文化  出版
2022/01/19 出版

性教育,不該是18禁! 全球第一本專為父母設計的性教育課本, 讓父母和孩子談性說愛,不害羞! 「青春期」是孩子轉大人的轉換期, 「談戀愛」是孩子親密關係的練習, 面對孩子滿腦子的性與愛, 父母該怎麼做?該怎麼說? 有愛無礙, 「愛」要大聲說出來! 從現在開始,幫孩子解答各種青春期的性煩惱吧! ■ 孩子們的腦袋都在想什麼? Question 1 要怎麼做才能讓胸部變大呢?(15歲/女孩) Question 2 那裡的毛該怎麼處理才好呢?(14歲/女孩) Question 3 我的那裡歪右邊耶,沒關係嗎?(15歲/男孩) Question 4 一天可以射精幾次?(15歲/男孩) Question 5 第一次愛愛會很困難嗎?(15歲/男孩) Question 6 生理期期間不會懷孕吧?(15歲/女孩) Question 7 他不和我分手,該怎麼辦?(15歲/女孩) 什麼?!孩子們都在想這些?! 青春期的孩子對性與愛總是充滿好奇,如果父母不跟孩子聊,他們多半會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千萬別讓色情內容成為孩子性知識的入口! 翻開這本書,大方談性說愛,一起幫孩子解答各種青春期的性煩惱吧! ■ 亞洲社會,父母的解藥! 亞洲社會總是避談性愛話題,父母與孩子都缺乏學習或談論的正常管道。 面對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孩子們不僅困惑,更難以啟齒;面對身體正在變化的孩子,父母心中有再多話,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與其面面相覷,期盼心電感應,倒不如翻開這本書,一起大方談性。 ■ 每個家庭都應該要有的一本書! 父母不知道如何開啟話題也沒關係,把這本書放在家中醒目處,吸引孩子翻閱,製造開啟話題的機會。 且這本書的內容溫馨可愛,沒有露骨的實際照片,在開放空間閱讀也不尷尬。 除了投資理財、家庭收納、故事繪本之外,每個家庭都應該要有一本。 孩子還小的父母,不是用不到,只是你還沒碰到! 家有青春期的父母,現在入手不算晚!

79 特價23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鬱兒年代:跟父母聊鬱,幫孩子療鬱,7~15歲兒童憂鬱症的理解與陪伴

下山晴彥  著
意識文化  出版
2021/09/29 出版

疫情時代,在家防疫是常態, 父母小孩一起關在家, 不只家長崩潰,小孩更充滿壓力! 不能在公園奔跑、不能外出享受陽光、不能盡情玩樂…… 不能去學校上課、不能和朋友玩耍…… 就算復課了,生活也已變得不同, 不安與恐懼仍深植孩子的內心。 疫情時代下的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美國凱薩家庭基金會調查, 成人因為疫情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比例,在短短四個月增加53%;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公布的調查報告, 疫情期間,憂鬱症與焦慮症的發病率比之前同期增長許多, 甚至有13.3%的人因疫情造成的壓力、情緒而開始濫用藥物; 10.7%的人曾考慮自殺…… 大人都這樣了,更何況是抗壓性、自主性更低的小孩呢?! 純真可愛的兒童也有憂鬱症? 根據衛福部統計, 臺灣每年有約6千名的孩童因憂鬱症住院治療; 另一份全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 近三分之一的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 自殺是12-17歲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也是18-24歲青年第二大死因。   這些驚人的數據,讓我們不得不正視: 我們正處於「鬱兒年代」。 本該是孩子最燦爛的年華,卻讓父母遭受最心痛的損失, 而這份遺憾,絕對可以透過早期發現來避免。 身為父母的你,如何及早發現孩子的憂鬱,陪伴他一起快樂成長? ▍不友善的環境,加速兒童憂鬱症蔓延 憂鬱症的病因在於「身心」與「環境」兩大因素,而現下我們身處的環境,對於情緒並不友善:變化快速、不停地在適應環境、網路霸凌、販賣恐懼……,讓人們隨時處於被威脅的狀態,數據告訴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愈來愈多大人已被影響,導致憂鬱症患者數量逐年提高。然而,被影響的何止大人,「鬱兒年代」的來臨,更是我們該關心的一塊。 ▍努力的乖孩子也容易憂鬱 有學說認為,先天的氣質和個性是造成憂鬱症的一個原因。「認真、有強烈責任心和正義感、完美主義」,以及「認真、守秩序、喜歡與他人維持良好關係」是憂鬱症好發的性格。愈是努力的孩子(也就是所謂的乖寶寶),就愈容易得憂鬱症!這種認真努力的孩子大都不太會轉換心情,且會為了與人保持良好關係而勉強自己,會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壓力,消耗身心的能量,導致他們為了一點小事就會陷入憂鬱情緒中。 ▍從小就發現,憂鬱會不見 根據下山教授多年的臨床經驗與研究,許多大齡孩童或成人的憂鬱症,在幼兒時期已有輕度傾向,若能在憂鬱傾向出現時,及時給予適當的引導,是可以改變某些因天生氣質、或思考習慣而導致的憂鬱症,在未來成長與成年後,復發機率大為下降,但可惜的是,大多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孩兒的憂鬱傾向,因為幼兒的憂鬱徵兆與大人極為不同,容易誤以為在鬧脾氣,但孩子只是不懂如何用言語表達情緒。 ▍寶寶心裡苦,寶寶不知道怎麼說…… 各國研究顯示,某些青少年的「叛逆」行為,其實是憂鬱症狀的展現,他們「找不到人可以說」,於是用激烈的行為表達,那更低幼年齡的兒童呢?他們的憂鬱是「不知如何說」,因為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尚不成熟,而更難以判斷是否為憂鬱症,往往透過身體不適的症狀來展現。 如果國小的孩子有以下情況,並持續兩週以上,需要加以觀察是否疑有憂鬱症: □ 常常喊肚子痛、嘔吐,或其他的生理不適狀況,但醫生檢查後找不到病因 □ 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生氣、有攻擊性 □ 沒有食慾,而且持續了兩週以上 □ 突然哭泣,或嬰兒化 □ 晚上睡不著,或早上起不來,且容易疲倦 □ 對事物興趣減退、無精打采 □ 不想上學、只想待在家 □ 突然的學業退步,可能是因注意力無法集中、健忘 國中生(國一到國三)的憂鬱症,「拒絕上學」會演變成「繭居族」,「有攻擊性」則會變成「有暴力傾向」,最糟的情況,有的孩子甚至會想不開,採取「自傷」和「自殺」等極端行為。 ▍十歲後,確診憂鬱症的案例急速增加 台大高淑芬教授曾針對臺灣國中生隨機抽樣調查,發現憂鬱症比例在國一到國三分別是0.7%、2.6%、4.8%。作者也認為,因此時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逐步邁入青春期、加上某些未被治療的發展遲緩個案,若大人沒發現孩子在幼年時期就有的憂鬱和發展遲緩,使得症狀惡化、複雜化的機率就大為提高! ▍適當陪伴是康復的基礎,父母不要過於自責 孩子罹患憂鬱症的原因,除了天生的特質以外,有不少跟父母相關的因素,例如家族成員間的不睦、搬家、被責備等等,有些父母在得知原因後,會因自責而陷入憂鬱情緒中。當然,反省後調整做法是需要的,像是平時夫妻會吵架,或是對孩子過度責備的家長,但不要過於自責,讓孩子每天看見父母苦惱的模樣,覺得是自己的錯,可能反而使得憂鬱症狀惡化。   這本《鬱兒年代》, 由日本東京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下山晴彥編著, 集結多年的臨床資訊,分析並歸結應對方式, 希望讓父母正視「孩童也可能罹患憂鬱症」, 並傳達正確的憂鬱症知識,進而及早發現積極面對。

79 特價23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修訂版)

意識文化  出版
2011/08/31 出版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調查指出,台灣家庭溫暖指數平均73,有三成八的孩子認為家庭不溫暖。 調查中指出,從孩子對「我的家像什麼?」的形容中,除了六成二的孩子認為自己家庭很正向溫暖之外,竟有近四成(38%)相當於近21萬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其中包含有近兩成(18%)的孩子處在「高壓型家庭」,隨時擔心被責罵。一成三的孩子可能是家長過於忙碌、疏於關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冷落,彷彿住在一個雖大,但冰冷的家中,絲毫感受不到溫暖;也有一成孩子的家庭屬於「忽冷忽熱型家庭」,因為家長經常「善變」且「易怒」的情緒,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請問問自己,您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家庭環境,與孩子的互動又是如何呢? ▉教育孩子絕不能錯過的一本親子教養書! 感謝全台讀者佳評如潮,《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修訂版)》重裝上市!舉凡生活中各類與讀者息息相關,有意思的,讀者想要看的、對讀者有所幫助的,精緻叢書,一直是意識文化出版社秉持的出版主旨。前幾年,意識文化出版社親子叢書編輯部提出,有鑑於現代親子關係日漸疏離,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似乎越來越少,父母似乎忘了怎麼和孩子相處,於是想要出版一本關於鼓勵孩子,一本幫助父母和孩子維繫良好關係的親子教養書。於是在2007年,我們推出了《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原出版動機只是想幫助所有讀者擁有更融洽的親子關係,沒想到卻得到讀者熱烈的迴響,學校、婦女團體、讀書會、電視台想邀請作者演講;網路上也看到許多部落格推薦本書,並瘋狂轉載。為了感謝讀者的鼓勵與支持,出版社商討決定在2011年,意識創立10年,同時也是建國年這值得慶賀的日子裡,重新推出《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修訂版)》,全新修訂,全新包裝,給所有讀者耳目一新的感受。教育孩子,你絕不能錯過這本書。▉「讚賞」是親子教養中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課在編寫《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修訂版)》之前,我們特別針對全台灣500名的國小、國中老師以及父母做問卷調查,得知「讚賞」是最重視的一門課題,這也是我們編寫本書最大的動機。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修訂版)》中也曾提到,對世界還感到陌生、新奇的孩子更是渴望父母的讚賞與支持,在思想還未成熟時,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大多來自父母與師長對他們的評價,因此請別吝嗇鼓勵您的孩子,讓他們瞭解自己是最棒的。▉懂得讚賞,你就會看到孩子的改變!為了讓更落實《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修訂版)》所提到的讚賞教育,我們特別針對曾接受過訪問的500名老師與家長中,55%贊成以「以讚賞替代責罵」的老師與家長採訪,針對他們生活周遭的孩子或學生,曾因為獲得讚賞教育而改變的成功案例,希望能讓父母更瞭解讚賞孩子的重要性。實例1:我很喜歡畫畫,爸爸媽媽說我小時候,家裡的牆壁、地板都被我畫得滿滿的;可是他們都不會罵我,還說我很有創意喔!還有老師也有拿我的作品去比賽,我跟媽媽說我一定會更努力,畫出更多的圖畫。台北西松國中 陳亭瑀實例2:我的寶貝總是有許多的問題,讓我感到很疲憊,有時忍不住就對他們生氣,直到我警覺失控的情緒嚴重影響到孩子。於是讓自己換個角度,「以讚賞替代責罵」,學著欣賞孩子,現在再也不會亂發脾氣了!台北家庭主婦 彭君如實例3:只要我想做的事情,爸媽都尊重我的決定並和我討論,因為他們相信讓孩子快樂學習,學到的才會是自己的。現在的我也以相同的方式教育孩子,因為我也相信,在父母鼓勵下長大的孩子不會變壞!公司負責人 張君皓實例4:擁有兩個孩子,身兼家庭與工作的我,有時因為壓力大,情緒往往失去控制,面對孩子時也經常缺乏耐性,總是責備多於誇獎。但慢慢地發現孩子變得悶悶不樂,有事情也都不敢告訴我,我才瞭解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現在的我經常擁抱,誇獎孩子,看到他們每天都很開心,就覺得好幸福好滿足。台北金融業林眉伶實例5:小時候我就是個特別好動的孩子,經常闖禍,但是爸爸媽媽從來不曾責備或是打過我,反而鼓勵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算遇到問題,也不會干涉或是阻止我,而是支持我,包容我。現在我能擁有堅強的毅力與克服問題的能力,都要感謝爸媽不斷給我的鼓勵。台北服務業楊士元▉讚賞成就光榮,責罵造就失敗「就算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一如往常的擁抱他、讚美他。」孩子出生後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甚至可能造就孩子將來的成敗。將心比心,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渴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更何況是孩子呢?在《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修訂版)》中,特別要告訴父母──「讚賞成就光榮,責罵造就失敗」,別忽略了您一句鼓勵的話,可能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父母的「讚賞」,是孩子終生受用的禮物!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能是一種讚賞的方式,對孩子而言,父母的影響力遠勝於師長或同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得到越多鼓勵,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越有幫助。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父母應該觀察並發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順著自己的優勢去發展。「鼓勵可以使孩子成長,責罵卻會讓孩子膽怯。但兩者仍需並行,不可偏頗。」唯有賞罰分明,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並懂得面對錯誤並承擔責任,健全發展。只要能力所及,父母從不吝嗇提供孩子任何東西,都希望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有些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有些父母給孩子最豐富的學習資源,良好的物質當然可以提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品質,但精神上的支持其實更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動力,請讓讚賞成為一種習慣,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那會是孩子一輩子最難忘的回憶與禮物!

79 特價1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的第1本親子教養書

意識文化  出版
2010/11/20 出版

  專家說的都沒錯,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用。  當過父母的人都知道,  專家說的、長輩教的、電視上看到的教育方式好像都不太適用於自己的小孩,  那我們該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呢?  「Happy Mommy親子工作坊」集合了數十位專業媽媽,  以綜合討論的方式,歸納出最適合21世紀台灣小朋友的教養方式,  《我的第1本親子教養書:讓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49種能力》  就是他們獻給台灣父母最好的禮物。  好的親子教養書,勝過無數專家說!  ■一本讓父母瞭解「孩子真正需要」的親子教養書!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開始建立各項能力,以因應未來的社會。以致,有些父母因求好心切,導致孩子產生壓力,抗拒學習或是發展比同齡孩子緩慢。其實,教養不該操之過急,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步調,父母可以協助他們「主動學習」,而不該逼迫他們「被動接受」,孩子才能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我的第1本親子教養書:讓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 49種能力》就是一本讓父母自己去瞭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讓父母輕鬆教養,孩子也能快樂成長。  ■一本「讓孩子終生受用」的親子教養書!  許多親子教育書,經常會提出「專家說」的教育理念或經典名句: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幾歲前決定孩子的一生;  .越早培養孩子多項才藝越好……  親愛的家長,你也是遵照「專家說的話」來照顧孩子嗎?  專家說的都沒錯,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用。  專家說的話可以作為參考,但非不變的定律。父母更應該多瞭解孩子,多和他們相處,從中觀察孩子的個性與需求,進而培養真正適合他們的能力。  在《我的第1本親子教養書:讓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49種能力》中,沒有過多的「專家說」,而是透過親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例,說明教養孩子時父母應該注意的大小細節,讓父母不再為教養孩子苦惱,孩子也能透過更適當的教育方式去學習。  ■一本幫助所有父母「從生活中落實全方位教育」的親子教養書!   Chapter 1給孩子最美好的生命禮物:品德教育  Chapter 2潛移默化的自驅力:性格教育  Chapter 3行動創造價值的關鍵:能力教育  Chapter 4只為成功尋找方法:思考教育  Chapter 5不用別人督促也能做到:獨立教育  在《我的第1本親子教養書:讓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49種能力》中,作者從孩子的性格、思考、能力、品德、獨立性全方位著手,讓每位父母都能針對孩子因材施教,不論個性上的不足或是能力上的培養,本書都能協助父母培育孩子完善健康的品格。  ■一本不論已有育兒經驗或是新手父母,「任何階段都適用」的親子教養書!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只是,各位父母真的瞭解:「孩子需要什麼?」「你們所給孩子的,真的是他們需要的嗎?」  無論你是新手父母,或是已有育兒經驗的父母們,都請無須擔憂或是惶恐不知如何教孩子;暫時拋棄過去你深信不疑的教養方式或法則,用心翻開《我的第1本親子教養書:讓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49種能力》,看看本書告訴你的「教養力」。善用它們,就能讓孩子建立一生受用的能力。

79 特價1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教出第2名的小孩

田中直子  著
意識文化  出版
2010/10/12 出版

本書特色  ■因為不用爭第一,凡事才能得第一!  「第一名」是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得到的頭銜,只是第一名對孩子來說,真的就是好的嗎?  各位父母可曾想過,當你們願意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不再要求孩子凡事爭第一,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第一名呢?  因為不用爭第一,「孩子學習」衝第一  因為不用爭第一,「孩子幸福」得第一  因為不用爭第一,「孩子健康」得第一  因為不用爭第一,「親子感情」得第一  因為不用爭第一,「親子互動」得第一  因為不用爭第一,「親子溝通」得第一  《教出第2名的小孩:陪孩子一起長大》希望告訴各位家長,唯有陪孩子一起長大,才能教出第一名的小孩!因為有你的陪伴,孩子的未來才能走得穩健而踏實。  ■成績名次並非一切,培養孩子主動積極的學習心才是教養首要關鍵!  在《教出第2名的小孩:陪孩子一起長大》中,作者以其獨到的教育觀點告訴每位父母──除了成為孩子值得學習的榜樣,更要懂得「陪伴孩子去學習」,建立他們主動求知的態度。而非不斷鞭策他們,要他們考取好成績,獲得第一名而已。  畢竟孩子的未來我們無法負責,唯有讓他們發自內心,為自己的一切努力,他們也才能充滿自信,更無畏的面對未來的每一天。  ■再忙也別忘記陪孩子聊聊天──「只要每天1小時,親子關係更親暱!」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一份關於「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以及孩子認為父母到底瞭解自己多少?」的調查顯示──將近二成的國小高年級生,每天有父親陪伴的時間不到1小時,隨著進入國高中,比例更逐漸提高。  交叉分析顯示,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愈少,孩子就愈覺得父母不瞭解他們。但當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超過1小時,甚至更多時,孩子覺得父母瞭解他們的比例便提高了。  在《教出第2名的小孩:陪孩子一起長大》中,作者以親身經驗舉出多項例子和每一位父母分享,讓每一位父母瞭解「絕不可輕忽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因為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穩健的最大動力。  ■擁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孩子就是最快樂而沒有遺憾的!  完整的童年,如同一幅美麗的拼圖;但如果少了父母的陪伴,就像一幅缺角的拼圖,永遠不完整。  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第一個學習的對象都是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深刻地影響孩子的未來。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請從自身做起,並陪伴他們一起成長,給予他們一個難以忘懷的快樂童年。

79 特價1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

張芷華  著
意識文化  出版
2007/10/25 出版

本書特色 1.知名人士感動推薦(以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暢銷書《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作者──流川美加 飛碟早餐主持人──唐湘龍 中國時報副總編輯──陳萬達 中央警察大學公關室主任──莊德森 理財專家──蘇美靜 2.完全針對台灣父母所編寫的親子教養工具書 《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是作者張芷華老師以一個台灣母親的心情,完全針對台灣父母需求所編寫的親子教養工具書。每篇皆以簡單的小故事進入主題,引導您瞭解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唯有先瞭解孩子進而肯定並支持鼓勵他們,讓父母成為孩子榜樣,如此孩子才能快樂學習,自信成長。 3.「讚賞」是親子教養中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課 在編寫此書之前,我們特別針對全台灣500名的國小、國中老師以及父母做問卷調查,得知「讚賞」是最被重視的一門課題,這也是我們編寫《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最大的動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中也曾提到,對世界還感到陌生、新奇的孩子更是渴望父母的讚賞與支持,在思想還未成熟時,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大多來自父母與師長對他們的評價,因此別吝嗇鼓勵您的孩子,讓他們瞭解自己是最棒的。 4.讚賞成就光榮,責罵造就失敗 「哪怕全世界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一如往常的擁抱他、讚美他。」孩子自出生後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響著孩子,您對孩子說的任何一句話,都可能造就孩子將來的成敗。將心比心,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渴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更何況是孩子呢?在《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中,特別要告訴父母──「讚賞成就光榮,責罵造就失敗」,別忽略了您一句鼓勵的話,很可能就改變孩子的一生。 5.懂得鼓勵孩子,「優秀」是可以被讚美出來的 每個孩子都具有不同的天賦,別輕易責罵或否定您的孩子,這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抗心理,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觀察孩子並發掘他們的潛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值得被重視的。在《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中也特別提到,唯有懂得欣賞並鼓勵孩子,發掘他們獨特的潛能與優點,「優秀」是可以被讚美出來的。 6.首創「親子教養心理測驗」,先玩測驗,再閱讀!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在《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中,首創先玩測驗再閱讀,針對每位父母不同的需求,在閱讀每一章之前,會請讀者先做測驗,經由測驗結果,瞭解每位父母在親子教育上需要加強的部份,再挑選出適合優先閱讀;以及延伸閱讀的章節,達到事半功倍,融會貫通之成效。 7.懂得讚賞,孩子也能成功的改變! 為了讓更落實《親子教養最重要的1課─讚賞》所提到的讚賞教育,我們特別針對曾接受過訪問的500名老師與家長中,55%贊成以「以讚賞替代責罵」的老師與家長採訪,針對他們生活週遭的孩子或學生,曾因為獲得讚賞教育而改變的成功案例,希望能讓父母更瞭解讚賞孩子的重要性。 實例1:我媽媽是老師,所以她很懂得要如何與小朋友相處,我常看到很多同學都因為一些小事被他們的爸爸媽媽罵,我覺得他們好可憐,我很慶幸我的媽媽對我總是用鼓勵替代責罵,所以我也會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 台北天母國中 高琦 實例2:我很喜歡畫畫,爸爸媽媽說我小時候,家裡的牆壁、地板都被我畫得滿滿的;可是他們都不會罵我,還說我很有創意喔!還有老師也有拿我的作品去比賽,我跟媽媽說我一定會更努力,畫出更多的圖畫。 台北西松國中 陳亭瑀 實例3:我的寶貝總是有許多的問題,讓我感到很疲憊,有時忍不住就對他們生 氣,直到我警覺失控的情緒嚴重影響到孩子。於是讓自己換個角度,「以讚賞替代責罵」,學著欣賞孩子,現在再也不會亂發脾氣了! 台北家庭主婦 彭君如 實例4:我是一名國中老師,教學非常嚴謹,但學生卻認為我要的只是漂亮的分數。在仔細地思考自己的教學方式後。我不再將成績放第一,而是鼓勵學生努力發問,並和學生增加互動,現在我和學生就像朋友呢! 台北成淵國中老師 詹政益 實例5:只要我想做的事情,爸媽都尊重我的決定並和我討論,因為他們相信讓孩子快樂學習,學到的才會是自己的。現在的我也以相同的方式教育孩子,因為我也相信,在父母鼓勵下長大的孩子不會變壞! 公司負責人 張君皓

79 特價1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