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福建師範大學學生創作文集,其主要內容為學生在校期間創作的各類文學作品。本書中,諸多散文篇什都不是「為賦新詩強說愁」般的情感模仿,而是少年人有了真切人生體驗之後對人世變幻的感悟和感慨。其中有些內容與表達具有出乎意料的思想與情感的「早熟」之表述。青春、愛、友誼、迷惘、憧憬、記憶,從來都是青年朋友們文學書寫的重要主題,從上個世紀八〇年代繁星滿天的長安山文學之夜,到新世紀之後師大旗山校區的校園文學創作的宣導,再到今天倉山校區文學創作的大力推動和佳作頻出。所有這些,都表明文學創作是青年朋友們最值得驕傲的一種能力,也是每位大學生都值得去把握去擁有的書寫權力。青年與文學,青春與寫作,從來都是那麼生動而緊密聯繫著的。本次合集還將我院暑期赴臺交流學生的心得體會列入其中,旨在展示兩岸青年文學文創交流成果,增進兩岸青年了解互見。
一群對現代詩興趣盎然的大專生,在人文薈萃的淡水河畔,走讀馬偕、聽聞軼事,依循其精神、足跡、歷史與記憶,詩寫出腦中印刻的馬偕博士,絮語「二〇一九, 而您依舊」,與馬偕進行種種以詩傳頌的心靈對話。
坊間有關對聯的書,上焉者,深奧高雅,但難於瓣香學步;下焉者,膚淺俚俗,而缺乏研究價值。本書別開蹊徑,按其「言」數,逐章敘述。並就其平仄結構相同,有脈絡可循者,製成「聯譜」,俾初學之士,過目即悟,舉一反三。而其平仄結構獨異者,胥列為「別格」。所謂「別格」,乃別有風格之意。軼群脫俗,更宜取法。至若十三言以上,因變化大,句法錯綜,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唯無論幾十言,或幾百言,其作法仍本諸四至十二言之聯譜,萬變不離其宗。簡練揣摩,自然能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古典詩可貴之處,不在乎優美的文藻與和諧的韻律,而在乎情感的自然抒發,誠摯感人,一如姜白石所云「自然高妙」。詩無新舊,意有古今,在「意象」的經營方面,古典詩與新詩並無二 致。 本詩集以「好花祇向美人開」為書名,乃呼應晚唐羅隱〈水邊偶題〉詩句「野水無情去不回,水邊花好為誰開?」而來。本集錄詩凡一百八十三首,含古體詩十一首,餘皆近體詩也。 本集細分為八輯:「醉芳吟稿」,流連花間,醺然成章;「步瀛采風」,記環島旅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浮生雜詠」,乃生命之歌詠呈顯;「閒情野趣」,因遊冶而生趣;「高山流水」,記至親好友之相知相惜;「甲午吟稿」與「乙未詩鈔」,各寫於當年,因山水而發詩興;卷末「撫今追昔」,則懷古撫今之作。全集有寄情山水、游目騁懷之作,亦多酒酣耳熱、即興賦詩之篇。以情韻天然為務,不事雕琢,冀於古人詩境之外,另開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