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獅率羊群,羊亦獅;羊率獅群,獅亦羊」, 天底下沒有「領導不好」的部下, 只有「不會領導」的長官; 本書以古鑑今,是「領導者」必讀經典。 成功領導者的「行為守則」: 勿與部下「比聰明」 原諒部下「無心之過」 不要忽略「不起眼」的小事 莫對部下「算舊帳」 要當好長官,須先當好部下 注意「人際關係」的經營 有時候「忍耐」比「努力」更重要 「理論」的探討,應建構在「實徵」的基礎上。歷史是一面「鏡子」,其功過對錯,當可作後人「殷鑑」;是謂「以史為鑑」。《舊唐書‧魏徵傳》載唐太宗在諫臣魏徵病逝後,悲痛之餘,對朝臣感歎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即是。因此筆者認為,歷史上與「領導」有關的「人」與「事」,不論成功或失敗,應是今日吾人研究「領導」最好的取材資料,以及最佳的切入途徑;不須太大理論,也沒有花俏模式,只要下點工夫,在瀚典古籍中爬梳蒐集,然後整理分類,再本「以事論理」、「以理證事」的方法,加以論述即可。方法簡單,但卻紮實,且能讓人一看就懂,達到「以史為鑑」的效果;這是現今中外研究「領導」所欠缺的一塊,也是筆者撰寫本書的最大動機。 本書所舉「領導」事例,共189 則,以中國為主,外國為輔;其中,中國155 例,外國34 例。本「以事論理」、「以理證事」之方法,舉歷史上的「經典案例」,述而論之,期能對「領導」作成易讀易懂,並不失條理的彙整。
妖怪手錶、星巴克、PULUS、Yahoo!超級商城…這些在市場上成功的商品、服務背後一定有包含「策略」在內。 本書介紹超過30種隱藏在商品背後的「商業策略」,並對那些「商業策略」的成功關鍵點做簡單易懂的分析解說,以幫助讀者理解、吸收。 本書解析許多知名商品的成功或失敗背後的小故事。 例如任天堂的藍海策略是什麼?為什麼曾經的藍海後來卻變成了紅海? 麥當勞成功開拓首次客的原因何在?為什麼接下來進一步想要擴大市場的策略反而造成挫敗? 定價要怎麼定?為什麼?基於什麼商業理論? 如何定義你的目標客戶? 商品價值要如何創造? ……這一連串的問題,在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耳熟能詳的案例,易於理解的商業理論。是一本讓人看過內容就印象深刻,馬上可以在工作上引用商業策略的入門教科書。若加以融會貫通,必能在商場上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本書適合擬定公司策略方向的經營者閱讀,也適合社會新鮮人藉此建立看見成功商品背後理論的思維。更適合大學院校作為教學研究與實務運用的最佳參考教材。
大立光電如何成為全球塑膠鏡頭霸主? 華寶通訊為何大起大落?群聯電子如何誠義致勝? 大洋羽毛又是如何逆境求生?小米科技為何捨硬逐軟?…等, 這些企業是如何陷於困境又是如何扭轉乾坤轉型成功,本書都有詳盡的解說與分析。 本書精選商場上企業經營36個案例,並運用孫子兵法進行解析,以進一步瞭解企業成功、失敗的原因及啟發經營者如何形塑企業典範,追求卓越創新與進步的動力。是所有企業投資者必讀經典。 「孫子兵法」的理論、邏輯與智慧,指導我們如何將人、事、時、地、物精密配合,產生特異能力,並能趨利避害,因此形成競爭優勢,俾在爭取策略目標時,能獲得最大成功機率與最佳效果。所以「孫子兵法」不但能指導軍事戰爭,也適合指導企業競爭。 本書有感於學而思確實能增加對孫子兵法精義的瞭解,特參考坊間針對企業經營之報導,包括臺灣、中國、日韓與歐美等地企業的興衰經歷,探討各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挑戰與轉折,以及其運營策略的思考與抉擇是否符合孫子兵法的經驗教訓與智慧導引?這些基於孫子兵法導引之企業經營個案解析,可以啟發企業經營者思考,並成為商管學校同學的學習榜樣,以期達到推廣應用孫子兵法於企業決策與管理之目的。
「Samson的HR日記」不僅是一部提供「人材培育」最佳手冊,它也融入了作者歷任行政院人事行政主管,國家文官培訓所所長,考試院政務副主任委員,及國際培訓總會(ARTDO international)會長等重要職務的國內外工作經驗及所見所聞,更包含了在學術界教授的大量獨立思考及獨立見解在內。因此,本書也是提供在公私部門的上班族,如因環境巨變而生職場困惑,或遭遇困境及追求成功的上班族的一明燈。
「管理」到底是在「管」什麼?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也是管理人員必須用心思索的課題;質言之,「管」是在管人、管事、管目標,「理」則在理財、理制、理關係,只要確定這六項基本工作,欲達成目標,創造優勢,贏得競爭,獲取超常利潤便指日可待。 本書作者有著企業界的豐富歷練,輔以對古聖先賢的管理智慧的深刻領悟與體驗,及對易經、老子的鑽研,以有系統的把這些學問結合管理實務,編撰成通俗易懂、且可現學現用的「管理講堂:改變思維,改變命運」專書。 全書區分老子管理智慧、易經智慧、管理定律、管理新思維等四大篇章,收錄60篇經典文章,篇篇精彩且充滿智慧,是一本融合科學與藝術,兼顧理論與實務的巨著,無論是在孕育管理新知,或是啟發實務應用,都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相信對細讀本書之產業管理者與學子,定能在職埸上獲益良多。 《道德經》、《易經》二書是中國千古不朽的哲學寶典,深奧的抽象思考及所蘊藏的辯證思維,建構了中國人思維的核心價值,其間融合的人文思想及自然萬象一切範疇,正是中國思想史最精髓的根基。《管理講堂》便是以道德經、易經二書為思想理念,透過專業的管理角度闡述古籍中的篇章,逐一將管理應用的定律與思維,以故事的手法集結成冊。「管理講堂---改變思維、改變觀念」分四大篇;第一篇老子的管理智慧;第二篇為易經管理智慧;第三篇為管理定律;第四篇為管理新思維。 老子又稱道德經,分道經和德經上下兩篇,共八十一章。從一章至三十七章是道經;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是德經。道德經是我們中華傳統哲學的原典之一,他和孔子的智慧都和周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可以說,老子的《道德經》裡無處不體現著易經的智慧!例如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四十六章)。這一思想可以視為《周易》象數本原思想的概括和昇華,兩者可以相互說明。象數就是易經裡的太極,二(陰爻,陽爻)和三(『八卦』的三爻)。道儒一家,儒家和道家在形而上方面和道家是一樣的!都是在易經的層面提出形而上的學問! 事實上,大凡工作的管理者都以西方的管理理論為學習的對象,從大專院校的管理課程可以一窺其奧,惟東方人的管理智慧與西方是完全迥異的,西方重視數字科學,將管理分工系統化、科學化,以影響力、約束力來達成目標,東方卻是強調天地人的合一,注重與人的關係、注重大自然的循環。不過環境常隨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明消費形態的變動才產生新的思維。新理論的發表則為事後的研究常有追趕不上變化的莫測,無法因應多變的需求。 基於環境變化莫測,導致許多企業耳熟能詳的西方管理理論已無法因應時代的變化,主要乃西方理論都是將一篇篇相關研究彙整而成教科書,使得分工過度無法整合,各執一端,以致無法反映現代許多非系統性的新問題,而且在發表與彙整的過程,時間冗長,等到書本發行已背離環境的變化。況且以西方文化角度來判斷事情也不見得符合華人數千年累積而成的中華文化對事物的看法,進而能解決問題。
教育需要熱情,領導需要魄力與遠見。 ★唯一一本由具教育行政主管背景經歷所寫, 專門探討教育行政面領導與管理實務的書。 面對新時代的挑戰,領導者唯有跳脫傳統理論,靈活運用相關技術,肆應機勢、通權達變,才能有效處理組織面臨的問題或困境。 本書有別於一般領導書籍的艱澀,擅用了故事的力量,透過各種教育現場上的領導實例呈現出許多新時代的領導觀,並引領讀者翻轉舊有的領導思維,激發共 鳴,進而從中獲得更多的觀念啟發。尤其書中許多真實、詼諧、令人感動的故事,相信會帶給大家更多的啟發。所以,這不只是一本給領導者看的書,任何團體中的 一份子,也都能從中獲得作者傳遞出來的智慧和靈感。 管理≠領導,如果領導者只重管理而無法發揮領導智慧,不斷強調組織結構紀律,要求績效,卻無法讓員工(尤其是行政團隊)感受到認同和共同願景,無法凝聚團隊向心,終將面臨危機。因為領導除了要管理好工作,更要懂得帶人,若無法帶動人,士氣瓦解,組織也會崩壞。 一位好的領導者知道他要往哪裡去,但也深深瞭解,沒有一起走的夥伴,沒有給這些夥伴適當的工具和方法去做事,他根本到不了那個地方。 作者身為國小校長長期投入教育工作,經驗豐富,知悉當前教育環境所面臨與遭遇的難題困境,因而提出或跳脫傳統理論的觀點,並以多年實務操作的現身說法 侃侃而談,如何找出適合教育組織的領導風格和因校制宜的管理模式,進而提升團隊凝聚力,讓每個人都樂於奉獻,樂於犧牲,積極達成組織願景的目標。 雖然本書是以教育領導的角度切入組織經營管理之問題,但是書中所表達的觀點卻是領導的一種心法,放諸四海皆準,可因地制宜,而不受組織類型差異的限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值得您用心研讀體會,也必能獲得滿滿的收穫。 本書特色 ★可作為有心投入教育工作人士的參考用書。 ★雖是一本從教育面談領導的書,但其中領導的技術與觀點也可作為一般企業組織領導實務運用的參考。 ★以校園問題為實例,提供教育工作者創新思維的領導心法,並游刃有餘的處理組織間的紛爭,激勵組織不斷地成長蛻變。 ★有別於一般領導書籍的艱澀,擅用故事的力量,透過各種教育現場上的領導實例,以輕鬆卻不失嚴謹的方式,真實呈現在讀者眼前,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兵法與易經均為我國兩千五百年前的古籍。而《孫子兵法》為古今中外學者公認「集兵法大成」的兵書,被兵學家奉為我國的武經。我國的文經─《周易》,被歷代學者尊為「群經之首」。中國文、武兩經中有一個通用之「道」,此「道」乃兩經之精華。若用現代管理學語言解讀,它就是對「決策理論」與「決策管理」指導的具體總結。《孫子兵法》可用於指導現代決策理論應無異議;但用《周易》可用於指導決策管理似需加以說明,因為「《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戰場體認《易》道之大「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但大而能致用,可以分類運用,用之於「策略管理」是分類項目之一。此種運用的作用是把古經引入現代學術的知識內,因此作者的目標是在使兩本古經得以「用」之於現代,不僅使之成為致用之學,而且要成為濟世之學。談「用」並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因為古經必須用現代的語言解讀,然後再用現代的語言來指導現代的理論,才能成為國家社會各行各業的致用之學。但一本古代的武經與一本古代的文經如何貫通其道方能致用於濟世?必須找出現代的通用理論作為介面,才能指導官場、戰場、商場的決策者、領導者及管理者,如何做正確的事?是「謀」,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做事?是「動」。而指導「謀」的是《孫子兵法》;指導「動」的是《周易》。《孫子兵法》所指導的「謀」是做正確的事,孫子要求必須貫徹全程才可能達成決策目標,《孫子兵法》十三篇是全程指導「謀」,從始計篇的遠程企劃作業(分析、判斷、評估、產生決策、策訂全(遠)程構想),經過作戰篇,謀攻篇的中程策劃作業(建軍與備戰的中程計畫),再經過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九地篇的近程計畫作業(戰略布局的近程計畫),最後落實在行軍篇、地形篇、火攻篇的執行計畫與戰術作為,前十二篇兵法的決策、計畫作業與執行都以第十三篇「用間篇」的情報計畫作業與判斷為依據。因此《孫子兵法》指導「做正確事」的程序與全程作為完全與現代致用理論─決策理論的程序吻合;《周易》指導的「動」是「用正確的方法做事」,也必須要貫徹全程。什麼是做事的正確方法?就必須透過「管理」。《周易》的六十四卦就是指導全程管理的項目,它區分高階、中階、低階,《周易》指導決策管理三個階層之管理項目,與《孫子兵法》指導決策理論的三個時程(遠程、中程、近程)契合,可以保持決策全程管理的完整性。而三百八十四爻就是指導全程的管理方法,這些管理項目有些重複於各階層,這是由於所處階層不同,所以即使管理項目相同,但管理方法則迥異。因此《周易》指導「用正確方法做事」的內容與全程作為,亦完全符合現代致用理論─決策管理。《孫子兵法》與《周易》所指導的「謀」與「動」其目的為保障「事有所成(決策成功)」,用軍方術語來說明,就是「運籌帷幄(謀),決勝千里(動)」。《孫子兵法》與《周易》道理貫通、貫徹之後,能成為指導官場、戰場與商場的致勝之學,因此本書應能達到「濟世」的目的。基於現階段國家社會和平競爭的實際需要,本書置重點於國家經濟發展與企業競合。本書特色1.連結《孫子兵法》與《周易》的目的,旨在運用古經的智慧於現代國家及企業的競爭與管理。2.《孫子兵法》能指導現代決策理論,《周易》能指導現代決策管理。決策理論與決策管理是個人、企業、甚至國家趨利避害的不二法門。3.《孫子兵法》指導的精義是「謀」(決策理論),《周易》指導的精義是「動」(決策管理),古人曰:「先謀後動者昌,動而不謀者亡。」謀動之道乃本書的精華。
作者曾在軍中服務三十年,從事各階層領導與管理事務,也曾多方閱覽有關領導文獻,卻找不到本土化領導書籍而引為憾事。退伍之後,嘗試出版了《共贏:天才將軍的另類領導》乙書,竟獲得不少長官、好友的回響,咸認為這是有意義而值得開發的園地,乃潛心蒐集有關資料。十五年前,他剛自美修習博士學位返國,即獲得林金順將軍推介,有幸向旅美學人游伯龍傑出講座教授學習「習慣領域(HD)學說」,而有如獲至寶之嘆!「習慣領域」是人類大腦的軟體,關係著我們的思維、行為與決策甚鉅。「習慣領域學說」的功能,即是啟迪我們擴大、轉化、突破自己的習慣領域,以發揮珍貴的潛能,使得人生充滿喜悅、效率與智慧。本書的特色有二:其一,是國內極少數本土化領導書籍之一。特別是它蒐集了近20則企業達人的故事,及80多則軍隊領導的事例。所謂「商場如戰場」,現代商場的不確定性,正如殺戮戰場可比擬!軍隊快速應變的決策力、沒有藉口的執行力及團隊合作的領導力,正是當今企業經營管理必備甚或生存競爭的能力。其二,本書是國內第一本以「習慣領域學說」的原理、原則來解析領導的著作。「習慣領域學說」旨在協助個人激發自己的潛能,正與「領導」是帶領部屬們,激發他們的潛能以達成任務相通,尤其「習慣領域學說」中八構、八通、七光、八擴、九深等四十個主要觀念,正是個人發揮潛能、領導人發揮領導魅力的有效策略與技巧。本書充分運用了這些優勢,每個主題都運用了HD四至五個觀念以為解析,以利讀者融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