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人物——巴菲特如果有人問起「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是誰?」,「股神——巴菲特」這個名字肯定會被十之八九的人脫口而出。這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 CEO,以其過人的投資眼光被譽為「奧馬哈神諭者」。儘管他擁有高達數千億美元的淨資產,但他的生活方式卻極其簡單、節約,顛覆了人們對億萬富翁的想像。億萬富翁的平凡生活巴菲特的簡單生活從他的住所、餐飲到座駕都能窺見一斑。他沒有住在豪宅,而是自 1958 年以來一直居住在奧馬哈市的一間房子裡,並無意出售這間他「不會用任何東西交換」的住宅。他鼓勵大家與其背負高昂的房貸,不如買一間能力所及的房產,並將多餘的錢用於理財與儲蓄。在飲食上,他沒有私人廚師,也鮮少出入奢華餐廳,而是習慣在上班路上到麥當勞買早餐。交通工具方面,他開著一輛便宜的車,甚至喜歡購買經過冰雹損壞但修復後依舊如新的車輛。他向《富比士》解釋,自己每年只開約 2200 公里,根本沒有頻繁換車的必要。巴菲特也並非只工作不娛樂,但他連愛好都非常「實惠」。他沉迷於打橋牌,甚至開玩笑說,如果有三個合適的橋牌搭檔,他不介意去坐牢,好讓他們能一直打橋牌。他每週花約 8 小時打橋牌,並和好友比爾·蓋茲因牌局結緣,建立起一段傳奇般的友誼。在科技產品上,他一直使用諾基亞翻蓋手機,直到 2020 年朋友送了一部 iPhone 11 才更新換代。他認為,即使富可敵國,也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才升級手機。這種樸實無華的生活態度,貫穿在他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他曾在一次問答中說:「你買不到健康,也買不到愛情。我的目標也不是來讓人羨慕的!」人生觀的傳承巴菲特的三個子女雖然沒有踏入金融界,但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光發熱,致力於慈善事業。長女蘇珊推動幼兒教育和社會正義;長子霍華德關注糧食安全與打擊人口販賣;次子彼得則投身音樂與原住民社區合作。他們各自在慈善領域的建樹,也體現了巴菲特將財富用於回饋社會的理念。巴菲特的女兒蘇珊曾說,父親「不在乎是否有錢」,他真正強調的是家庭。他了解每一個孫子的生活,關心他們在做什麼。這讓世人不禁重新思考:真正的傳奇,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如何創造你的人生,以及你對生活的態度。
影響一個人能否致富的關鍵,不在才華或努力,而在於是否擁有正確的「富人思維」。許多富人並非天生富有,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一套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進而決定他們的人生高度。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思維決定觀念,思維左右人生,思維創造一切,思維是進步的靈魂。」本書探討三種改變命運的思維方式:空杯思維、轉彎思維、減法思維,幫助你脫離舊有框架,走上富足與自由之路。空杯思維:只有清空心中的成見與自滿,才能容納新的知識與機會。如同老禪師倒茶的故事提醒我們——心若已滿,怎能再裝進智慧?真正的強者,往往能保持虛懷若谷的態度,隨時準備學習與更新。轉彎思維: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直路走不通時,要懂得轉彎。許多成功者正是在絕境中找到出口。思維若能轉個彎,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另一條路。如沈萬三從茶葉競爭轉向賣竹筐的創意轉彎,正是變通致勝的典範。減法思維:真正厲害的人,懂得捨棄無關緊要的雜事,專注於最有價值的目標。賈伯斯回歸蘋果時,大刀闊斧砍掉不必要的產品線,只專注於兩項核心產品,最終讓蘋果起死回生。這種「去除冗贅、聚焦關鍵」的能力,是許多人通往卓越的關鍵。本書將幫助你用這三種富人思維重新建構人生,學會看見機會、做出選擇、聚焦突破,讓你從平凡走向非凡。掌握這些思維,你將不再只是努力活著,而是有方向、有策略地活得更好、更富足。你想變有錢,思維就要先富起來。
古羅馬著名的哲學家塞內卡曾說:「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是更令人驚嘆!」但只要是人,誰都想碰上好事,見了壞事,必定唯恐避之不及。然而,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上帝多麼青睞,都難免會與失敗握手。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而不遭遇失敗。其實「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失敗是每個人步入成功的殿堂之前,必須經歷的階段。因此,如何走出困境,反敗為勝,便成了每一個人都必須慎重面對的人生大課題。大發明家愛迪生說過:「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因為它和成功一樣有價值!」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對失敗懷有病態的畏懼。因為:誰不經過失敗挫折,誰就找不到成功的真理!美國商界有句名言:「倒了牌子的名牌產品想東山再起,就像下臺的總統希望重入白宮一樣,絕無可能。」意思是說:一個人失敗了,就很難反敗為勝,重新站立起來。果真如此嗎?非也!西方還有句有力的諺語說:「上帝把門關上之時,必會打開另一扇窗。」這就是說,一個人失敗了,也必然會有一個能夠反敗為勝的窗子為他打開來,只是他一時沒有發現罷了。失敗對弱者是一次打擊,對強者反而是一次鼓勵!因此,能從容面對失敗的人,絕對有能力去尋找成功的階梯!《厚黑學》成書之時,正值連年內亂不止、外強入侵,亡國迫於眉睫之際,所以作者李宗吾以為研究反敗為勝的結構心得,也是救國之道。按照李宗吾的說法,在反敗為勝方面,古人中做得最好的莫過於越王勾踐:「古有行之者,越王勾踐是也。會稽之敗,勾踐自請身為吳王之臣,妻入吳宮為妾,這是厚字訣。後來舉兵破吳,夫差遣人痛哭乞情,甘願身為臣,妻為妾,勾踐毫不鬆手,非把夫差置之死地不可,這是黑字訣。」依此觀點,厚黑之用,可大可小。它既然可以救國、救民,當然也可以解個人挫敗、企業之圍。也就是說,厚黑之道都是一以貫之,普遍適用的。它變化多端,妙用無窮,如何活用,端看使用者的本事了。「從古至今,上至王公貴人,下至草莽凡夫,不厚不黑而能反敗為勝的,絕無僅有。不管是二十四史也好,稗官野史也罷,即使是在生活瑣事之中,你都必然發現:欲要反敗為勝,無非厚黑而已。」凡是真正的厚黑高手,必能找到那扇窗;即使沒有窗,他也會自己造一個,甚至破門而出。李宗吾認為,敗勢中,首先要保全性命。因為只有保存了實力,才有日後反敗為勝的資本。在厚黑大家看來,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失去,惟不能失去機遇。其它東西失去了可以再來,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機遇對於處於困境中的人來說,更是如同生命一樣珍貴。看到機遇,就應該像守門員看到射來的足球一樣,馬上撲將過去,將它死死壓在身下。在雙方的對抗和競爭中,誰能搶先把機遇壓在自己身下,誰就能得到翻牌的可能。「勝者王侯敗者寇。」自古以來,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所寫出的。成為英雄豪傑的祕訣,不過面厚心黑而已。然而,這「厚黑」二字應用起來,卻需日思夜想,機關算盡。不知厚黑,固然無以成為英雄豪傑:徒知「厚黑」二字而不知變用,也無以成為英雄豪傑。在厚黑大師眼裡,只有做那個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看懂『李宗吾厚黑祕訣』之真諦的人。真正的厚黑者都是實用主義者,有奶便是娘。這一點與西方一度盛行的「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李宗吾看來,朋友價值的大小取決於能自己帶來利益的多少。對我眼下有用,三教九流、雞鳴狗盜兼收並蓄;妨礙現實利益,天王老子、聖賢才子棄之不顧,甚至置之死地而後快。惟有如此,方稱得上善於敗中求勝的厚黑高手。《厚黑學》和《塔木德》的智慧十分相像,強調的是對事情如何變通以及靈活運用的思維模式。本書不僅於「曲徑」之處為世人指明了那扇反敗為勝之窗的準確方位,而且為世人無價提供了進入成功之殿堂的「通幽」密鑰。書中的案例,提供給你作為人生的借鏡,雖是歷史上的典故,但時化在變,人性並沒有變!因此,厚黑學仍然屹立不搖,仍然站在21世紀的轉折點!
股神巴菲特曾說:「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 金律一:學習、學習、再學習。 金律二:總結、總結、再總結。 金律三:永遠保持本金。 金律四:投資要趁早。 金律五:堅持長期投資。 對於以上巴菲特的投資名言,我們也可以借鏡為投資人生的座右銘―─ 我們可以期許自己:「讓成功成為一種信仰!」 定律一:學習、學習、再學習―─這句話適合各行各業的人們去精進。 定律二:總結、總結、再總結―─將各種經驗或情況做出有指導性的結論;即將已發生過的事,經由檢討而得更好的方法,以利下個階段的運作。 定律三:永遠保持本金―─對人生而言,健康就是本錢。保住它! 定律四:投資要趁早―─指的是,趁早做出人生的規劃,當你有了一份清晰的人生目標時,你就可以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了。 定律五:堅持長期投資―─英國最年輕的百萬富豪湯姆‧哈特利說:「要先成功,必須先有個目標,並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持之以恆。」―─持續的努力,就是獲得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質。 其實,人人都懂得成功的道理,但「懂」並不代表你就會成功。 「成功」是很抽象的名詞,它的範圍因人而異、而有不同的界定!所以,我們不妨問問自己:「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首先,在人生的行列中,你是否站對了位置?從學校畢業後進入社會就業,看似理所當然,而混了半天卻還搞不懂自己在做什麼?是人云亦云、還是得過且過呢?竟然毫無進展……如此未免太浪費只有一次的人生了! 人生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上場的人都要選好適合他的角色。拿破崙說:「穿上士兵的制服就會變成士兵;穿上將軍的制服就會變成將軍。」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稱的「角色期待」。 所以說,我們只要選好了角色,人生是可以塑造的、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下定了目標,繼而朝著目標開始前進,你就已經在成功的行列了……
毫無疑問,猶太民族是一個聰明的民族、智慧的民族,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榮耀是閃著熠熠光芒的。或許我們會認為,猶太人自命為「上帝的選民」。但讀過猶太人的歷史,我們便會知道,猶太人的國家數次被別人占領,二千多年以來,他們一直流離失所―—整個民族背井離鄉,無家可歸,這在整個世界上也是不多的。這個民族還多次遭到別人的迫害和打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甚至險些被希特勒為首的德國法西斯「滅種」。 這個民族是在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境地中頑強地挺過來的。他們之所以能存活於當世,除了善於學習、勤於思考、勇於創造之外,還跟他們作為世界史上最擅長經商理財,最善於聚財致富有關。因為,只有有了足夠的財產,他們才能夠避免衣食之憂,不致仰人鼻息,才能夠拒絕別人的恩賜,擺脫外力的羈絆、欺凌和控制,也才能夠獨立自主地生存和發展。 他們自命為「上帝的選民」,但實際上,在猶太人的生存史中,他們並沒有得到什麼「救世主」的幫助,而完全靠的是他們自己的能來自食其力。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這樣說,商業文明是猶太民族生存的基礎,是他們立足於世界的根本和力量。經商的才能,讓這個民族有了克敵致勝的最重要的武器,所以,對他們而言,善於經商,敢於致富,無疑是值得誇耀和驕傲的! 在知識爆炸、財富驟增、人的欲望和需求不斷提升的今天,提高生活的品質、超越自身的成就,已成為人人追求的目標。如今,致富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力爭上游的旗幟正在不遠處朝我們招手。這是一個激情可以點燃的時代,這是一個只要付諸行動,理想就能夠實現的時代,這是一個繁華就在眼前的時代,這是一個機遇與幸運並存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檢驗我們的智慧、勇氣、果敢與拼搏的時代! 無論你是一個企業家,或是一個實幹者,無論你在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論上為自己確立的目標層級在哪一級,你都需要一個實現自己人生追求的基點,這個基點就是一定量的物質財富。在當今的時代,財富的獲得固然有許多渠道,但倘若你選擇了博擊商海大潮,攪動商戰硝煙的征途,你必須學會和掌握致富的基本原則,而本書想告訴你的就是,世界上為什麼惟獨猶太人最懂得如何致富,他們致富的思考框架到底有哪些,這些理由又具體是什麼。不過,在我們正式闡述猶太人致富的思考框架之前,先向讀者介紹一位美國商人阿爾伯特‧哈伯德的商業信條,在讀者們讀過本書之後再來對照一下,看看猶太人經商的理念與之是否有吻合之處! 阿爾伯特‧哈伯德的商業信條: 我相信我自己。 我相信自己所銷售的商品。 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 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 我相信美國的商業方式(等於是猶太民族的商業方式)。 我相信生產者、創造者、製造者、銷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們。 我相信真理就是價值。 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關鍵並不是賺錢,而是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回報就會自動湧來。 我相信陽光、空氣、菠菜、蘋果醬、酸乳、嬰兒、羽綢和雪紡綢。請始終記住,英語裡最偉大的單詞就是「自信」。 我相信自己每銷售一件產品,就交上了一個新朋友。 我相信當自己與一個人分別時,一定要做到當我們再見面時,他看到我很高興,我見到他也很愉快。 我相信工作的雙手、思考的大腦和愛的心靈。 如果你要成為世界精英,就要學習猶太人的思維: 1‧正直地說話 2‧正直地做事 3‧不說謊 4‧拒絕賄賂 5‧閉目不見醜惡之事 6‧閉耳不聽醜惡之聞
1981年,傑克.威爾許擔任通用電氣總裁兼首席執行長(CEO)時,這家公司的資本額只有130億美元,並且內部機構重疊十分嚴重,官僚作風、等級觀念盛行。它的不良債務累積如山,患上了典型的「大企業病」。整家公司的價值較10年前縮水了一半! 2001年,通用電氣成為全球第一家資本總額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的公司,總收入達1300億美元,淨利潤從15億美元上升到127億美元,員工則從40萬人削減至30萬人,連續5年高居《財富》雜誌「全球最受讚賞的公司」排行榜首位,比位居第二的微軟公司的得票率高出50%。威爾許也因此而被讚譽為20世紀最成功的首席執行長、「全球第一CEO」。 綜觀傑克.威爾許領導通用電氣20年所走過的成功之路,人們不難發現,他其實是用最簡潔和最樸實的思想詮釋了那些看似繁雜的經營理念。也正是因為它的簡潔和樸實,所以才最實際,最實事求是,最一針見血,最切中要害。總歸一句話:最管用! 威爾許在上任後的第一次年會上,就公開宣告:「要做第一。只要不是第一、第二的部門就關門!」他追問員工:「你願意在第一流的公司工作,還是在不入流的公司鬼混?」他寧可將通用電氣失去競爭力的部門賣給對手,也不願讓它們繼續留下來苟延殘喘。對他來說,通用電氣要是不能做第一或者第二,還不如讓員工選擇到其它第一、第二的公司去工作。 從重塑企業文化、組織再造,到經營理念的變革,分析起來,就因為他事情不論大小,都非常堅守原則,而且實事求是,做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不能做到最好的就不要做。所以,20年間,儘管其它許多公司在嚴峻的全球經濟中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臺,他卻不僅始終領導著通用電氣,並且策劃和執行了一連串經營策略,將通用電氣打造成20世紀末全美最成功的企業。 如今,像居安思危,率先變革;面對現實,不要玩數字遊戲;管理越少,成效越好;像小公司那樣經營;拆除邊界,建立「無藩籬障礙」的公司;正大光明地剽竊……等等,這些最能體現威爾許創新經營理念的樸實語言,早已成為通行全球的「韋氏註冊商標」,引起各國企業家的高度重視。 2001年12月29日,海爾集團首席執行長張瑞敏說:「實際上,海爾一直以通用電氣為學習的榜樣,並且在管理思路上借鑒通用電氣的許多做法。」張瑞敏毫不掩飾自己對傑克.威爾許的欽佩之情:「如果有機會面對威爾許,我最想要探討的問題有兩個:通用電氣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不僅沒有大企業病,還不斷進行企業內部的改造。在通用電氣,從總裁到工人,上下級別不到5層。而在有些企業,上下級之間高達30層。通用電氣這種『零管理』的方式使每個人都充滿活力。第二個就是,海爾今年開始進入金融產業。這對我們是一個挑戰。在這方面,通用電氣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前年它的12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中,金融就占了500億美元。而且,正是金融發展得最快。我們剛剛進入金融產業,進入這個風險非常大的行業,可能需要向他請教一下。」 正因為張瑞敏最欣賞威爾許「像小公司那樣經營」的創新思想,才有了這樣一則故事:一名美國海爾產品的經銷商來到青島,在交談時隨口提到冰櫃有點深,拿東西時不太方便。令這位經銷商萬萬想不到的是,從他當天下午5點鐘提出到第二天上午10點鐘,僅僅用了17個小時,一台按照新要求重新設計製造的樣機就擺在他的面前。而在正常情況下,一台新冰櫃,從設計到出樣品,即使是歐洲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沒有兩天的時間也很難拿出來。這就是海爾集團成功的祕訣―—「像小公司那樣反應迅速!」 本書特別強調「實戰」,就是因為:惟有在面對競爭對手強而有力的挑戰與壓力之下,為了求生、求勝而擬定的種種決策和執行過程才最值得珍惜。經驗來自每一場硬仗,所有的勝利之成果都是靠著參與者小心翼翼,步步為營而得到的。現在與未來最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行動家」,而不是缺乏實際的商戰經驗,徒憑理想的「空想家」。傑克.威爾許正是這樣一位集創新經營和實戰於一身的「行動家」。 閱讀本書,你將會看到,威爾許的創新經營理念並不像火箭科學那般遙不可及,而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的學問。威爾許說:「我們不以世界企管理念的源泉自居,但我們可能是全世界對追求新好理念最饑渴的人。無論這些新好理念在何處,我們都會毫不羞怯地吸納並適應。」 怎樣把事情做完、做好就是企業的一切―—問傑克.威爾許就知道了。每一位CEO、每一位領導者、管理者、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都能從本書中獲得收益!
何謂「成功管理」?管理是最讓人頭痛的事。不懂管理,就搞不好企業。資金差不多的公司,為什麼有的能夠蒸蒸日上,有的卻怎麼都活不下去,到處像亂麻一樣,「解不開,理還亂」?很顯然,是管理出了問題。一般來說,管理不好的企業肯定是一家沒有效益的企業,終將被淘汰出局。 任何一位企業的管理人最害怕的事就是被淘汰出局,因為這意味著徹底失敗。因此,有很多管理人就想在「管理」上打主意、動腦筋,試圖改變人力資源結構,把工作程序合理化,減少不必要的障礙,同時熱切希望從每一個員工的大腦裏挖掘出聰明才智,從他們的身上調動出使不完的幹勁,最終使公司的利潤指數呈直線上升。 可以說,每一個管理人都在不遺餘力地探究「管理」的訣竅。但是,如何掌握其中之奧妙卻眾說紛紜,相關的哲學與藝術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浩如煙海的企業管理理論中,美國當代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思想以其實用性、系統性與前瞻性為世人所稱道,並被尊為現代管理之父。半個世紀以來,杜拉克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文章激勵並教育了全世界的管理人,甚至影響了商業活動的規則。 《哈佛商業評論》譽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 《經濟學人周刊》尊其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商界教皇」湯姆.彼得斯認為:「在杜拉克之前,並無真正的管理學的存在。」 《華爾街日報》認為:「杜拉克是企業管理的導師,他的理論是世界公認的條理清晰、最具體可行的管理經典。」 杜拉克著有數十部有關管理方面的專著,並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傳播。卓越的學術成就給他帶來20多個名譽博士學位和無數個獎項。但他受到的最大讚譽還是來自企業界。世界IT巨頭美國英特爾公司總裁葛洛夫說:「彼得.杜拉克是一盞指引我們的明燈,他的著作讓我們走出迷霧,找到方向。」 杜拉克運用獨特的分析手法向世人展示了工作職場中巨大變革的軌跡,幫助人們更清楚地理清管理人在平衡變革與連續性的努力過程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其管理思想常常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震撼。 他大膽地提出管理人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具有不斷變革的勇氣。他的言語切中要害又要而不煩,常有出人意料的奇思異想,但又總是落到實處,可以讓取法者即時行動起來以求改善管理,因而深受一線管理人的歡迎。 本書以杜拉克的管理思維出發,將杜拉克的管理密碼一一詮釋解密,並且以現代語言,演繹出大師的管理訣竅以及如何活學活用。如果你能掌握其中的重點並運用自如,便能在最少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成功。
考察中外成功的企業家,那些名噪天下的商界大亨,無一不是富有人格魅力、做人漂亮的人。亞洲首富李嘉誠就是一位極富人格魅力,並且做人做得特別漂亮的人。 李嘉誠在生意場上馳騁了半個多世紀―—只有對手,沒有敵人,堪稱天下奇蹟。 而這個奇蹟正是因為他「做人漂亮」所造就的。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認為,身為亞洲首富的他,將來肯定會留給他兩個兒子大把的金錢和名下的大小企業。但是,身為人父的李嘉誠卻明確地對人講,他給後代留下的,最重要的是「漁」而不是「魚」。李嘉誠說:「我不是教他們如何賺錢,而是教他們怎樣做人!因為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善待他人,做對手不做敵人。」在任何時候都不以勢壓人,是李嘉誠一貫的做人準則,即使對競爭對手亦是如此。商場充滿了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要做到這一點,不少人認為是不可能的事。 香港《文匯報》曾刊登李嘉誠專訪,記者問道:「俗話說,商場如戰場。經歷那麼多艱難風雨之後,您為什麼對朋友、甚至商業上的夥伴,都十分的坦誠和磊落?」 李嘉誠答道:「最簡單地講,人要去求生意是比較難的,但如果生意主動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多了。」 「要照顧對方的利益,這樣人家才願與你合作,並希望下一次合作。」 追隨李嘉誠二十多年的洪小蓮,談到李嘉誠與人的合作風格時,她說:「凡與李先生合作過的人,哪個不是賺得盤滿缽滿!」 李嘉誠曾經說過:「我個人對生活沒有什麼高要求。我今天的生活水平和幾十年前相比只會更差了,年輕時也有想過買點好的東西,但不久就想通了,重要的是強調方便,我穿的可能都比你們便宜。就我個人來說,衣食住行都非常簡樸、簡單,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樣,沒有什麼分別。衣服和鞋子是什麼名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一套西裝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雙有九雙是舊的。皮鞋破了,扔掉太可惜,補好了照樣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錶也是很普通的,而且已經用了好多年。」 李嘉誠另一個良好的習慣,是他特別喜歡讀書。知識可以幫助人得到成功,更加可以將人的命運改變。李嘉誠雖然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但他不僅始終重視追求新知識,而且還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李嘉誠說:「我最初做塑膠生意時,外國最新的塑膠雜誌在當時的香港,看的人並不多,但我學、我看。我認為一個人憑自己的經驗得出的結論當然是好,但是時間就浪費得多了,如果能夠將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那才是最好的。」 李嘉誠之所以如此追求新知識,是因為他認為:「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果你有資金,但缺乏知識,沒有最新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拼搏,失敗的可能越高。但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都能得到回報,甚至可能達到成功。」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鑰匙。也許從嬰兒時期開始,你就慢慢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或到老到死你都被困在不好的習慣所築起的城堡裡。這些不好的習慣往往會把你引向迷宮,它們會減少你獲得成功的可能性。 或許你不曾體會好習慣帶給你成功的喜悅,或者不好的習慣使你平平庸庸,甚至走向錯誤的深淵。這些影響是確實存在的,無論你意識到或意識不到。 但是,這些習慣和經驗的獲得是逐漸得來的。我們漫無目的地遊蕩在無知的幼年時代,在稍後的歲月裡迷茫和徘徊。當我們有足夠的經驗理解生活時,生活又毫不留情地將我們拋棄。我們誰也沒辦法改變被細菌腐蝕的命運。 經驗是對生活的積累和反思。當我們有了足夠的生活閱歷,當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遭遇挫折和磨難,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品嘗成功的喜悅、生活的滋味,我們的經驗因為累積而豐富。經驗的積累是無止境的,但是個體的經驗又是狹隘的、局限的。它很大程度上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甚至一個人死去時,他的經驗也許就得宣布作廢。 曾有許多成功者不止一次地解釋他們的成功純屬偶然,殊不知這偶然的背後是良好習慣的必然。成功者受所養成的良好習慣的指引,最終走到了成功者之列。 李嘉誠一生縱橫商場的創新思維就是:只要對手,不要敵人!
韓國知名理財訓練師傳授,最直覺、最簡單、最有成效的理財方法! 用一行記帳術排除所有的理財障礙,用一張A4紙寫下「年度財務報表」! 1.丟掉繁瑣的記帳本,每天只要省一樣,你也能存大錢! -一次只瞄準一種浪費開銷 -只要有月曆和一隻筆就OK! 2.看得到帳戶存款越來越多 -省下浪費變財產的「記帳存摺」 -「第一桶金存摺」、「退休金存摺」、「國外旅行基金存摺」開心實踐法 3.徹底養成好習慣 -把節約變習慣的立即見效法 -家庭理財變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