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王朝末年,莫氏家族把持朝政,官員貪汙腐敗,人民生活在貧窮與飢餓之中。國王知道這一切,但無力反抗而逃跑,卻被莫氏家族抓到並關在偏遠的地方,最後被處死。 在國王被關期間,有個賣酒女孩因為每天送酒的關係而愛上國王,懷了國王的孩子,並在國王被處死後,趕緊帶著腹中的國王孩子回到家鄉。賣酒的女孩生下國王的孩子後,為了不要引人注意,故意將兒子取名為難聽的「混混」。 「混混」健康長大,支持黎朝的阮氏家族打敗莫氏家族、奪回首都,國家情況逐漸平靜;「混混」每天幫忙母親收集木材到市場裡賣,走到哪裡都為攤販們帶來很多顧客,所以每個攤販老闆都搶著邀請「混混」吃飯,「混混」因而欠了攤販們很多吃飯錢。 之後,打敗莫氏家族、支持黎朝的阮將軍在神祕靈魂的指引之下,幾經波折,終於迎回「混混」當國王。當龐大軍隊扛著「混混」國王的轎子走在城裡時,市場裡以前被「混混」國王欠債的老闆們紛紛向國王討債,「混混」國王要求官員們把錢拿出來一一還給老闆們,但是人潮實在太多,多少錢都不夠發! 最後,官員們只好封鎖街道,舉出「禁止通行」的牌子,不准任何人向「混混」國王討債,否則就要處罰他們,人潮才漸漸散去。這就是今天河內市裡靠近南門的那條街(Cam Chi)的名字由來,代表了「禁止」的意思。本書特色 一、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越南媳婦約有十萬人左右,十多年來,她們的子女(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也漸漸長大並開始就讀小學,在這個說中文的環境裡,越南媽媽雖聽得懂中文,會說中文,但讀與寫卻有一定的隔閡,在傳承越南文化給孩子方面存在著困難,也因此,孩子對於媽媽的故鄉─越南─的認識一直是很有限的。 二、有感於此,狗狗圖書公司引進優良圖書版權來提供一些閱讀素材。民間傳奇故事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融合了一個國家的民俗文化、地理人文、歷史淵源等,再加入想像之後口耳相傳的故事,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情風俗。親子透過民間故事的共讀時光,孩子不僅可以享受閱讀故事的美好,也能了解越南的文化。 三、在書籍的規劃上,每本故事分為「中文故事本體」、「附錄」以及故事「中文.越南文對照」三個部分。孩子可閱讀中文故事,媽媽則透過中越雙語的附錄,了解關於故事本體的相關話題,為孩子做故事的延伸及解讀;最末的「中文.越南文對照」則作為一個觸媒,方便孩子及爸爸學習越文,認識越南。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作沙蟹的農夫,救了農地裡一條被妻子背叛的公蛇;公蛇為了報恩,送給沙蟹一顆神奇的寶石。從那時候起,沙蟹就聽得懂動物說的話。 聽得懂動物說的話的沙蟹不小心得罪烏鴉,而被烏鴉陷害,被人民捉去官府。沙蟹在被押送到官府的路上,聽到鳥兒們說到鄰國軍隊即將來襲的事,所以一到官府的公堂,就趕緊請求官員保衛國家,不但及時阻擋了入侵者,也讓自己因為有功而被赦免。 經過這場災難,沙蟹非常疲累、無法一天之內回到家,半路借住在朋友家中。朋友為了招待沙蟹,要殺自己養的鵝;幸虧沙蟹及時阻止,才救了鵝夫婦一家。鵝夫婦為了報恩,也送給沙蟹一顆神奇的寶石──可以讓沙蟹輕鬆的走進水裡,就像在陸地上一樣,但是不能搖動寶石,否則會大亂水底王國! 好奇的沙蟹為了試試看鵝夫婦給的寶石的功能,還是走入水底搖晃了寶石,果然害得水底王國快要倒塌,因而得罪了水底王國的龍王。龍王表面上和沙蟹友好,私底下卻趁沙蟹不在家的時候,帶走了沙蟹的妻子和所有寶石。 沙蟹非常傷心,不但把家搬到海邊,還不斷的運沙填海,希望找回自己的妻子與寶石;直到沙蟹死後變成了一隻海螃蟹,仍然重複相同的動作,卻徒勞無功!這就是以下那句有名俗諺的起源: 螃蟹搬沙填東海,努力白費海仍在。本書特色 一、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越南媳婦約有十萬人左右,十多年來,她們的子女(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也漸漸長大並開始就讀小學,在這個說中文的環境裡,越南媽媽雖聽得懂中文,會說中文,但讀與寫卻有一定的隔閡,在傳承越南文化給孩子方面存在著困難,也因此,孩子對於媽媽的故鄉─越南─的認識一直是很有限的。 二、有感於此,狗狗圖書公司引進優良圖書版權來提供一些閱讀素材。民間傳奇故事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融合了一個國家的民俗文化、地理人文、歷史淵源等,再加入想像之後口耳相傳的故事,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情風俗。親子透過民間故事的共讀時光,孩子不僅可以享受閱讀故事的美好,也能了解越南的文化。 三、在書籍的規劃上,每本故事分為「中文故事本體」、「附錄」以及故事「中文.越南文對照」三個部分。孩子可閱讀中文故事,媽媽則透過中越雙語的附錄,了解關於故事本體的相關話題,為孩子做故事的延伸及解讀;最末的「中文.越南文對照」則作為一個觸媒,方便孩子及爸爸學習越文,認識越南。
在阿心很小的時候,母親和父親相繼去世,阿心只好跟後母和後母的女兒阿甘住在一起。阿心每天都要辛苦的工作,但被寵壞的阿甘每天都輕鬆的玩樂。 被寵壞的阿甘不只玩樂,還和壞心的母親一起欺負阿心,不但用計偷走阿心辛苦抓來的所有蝦子,還殺死佛祖送給阿心的刺鰭魚,並把魚骨頭藏在廚房的灰燼堆裡。幸好有隻好心的母雞吃了阿心給的米後,幫阿心找出魚骨頭,讓阿心可以照佛祖的話,把魚骨頭裝進罐子裡,埋在自己的床腳下。 不久,國王即將舉辦一場春天慶典,阿甘和壞心的母親又用計阻止阿心參加慶典。幸好有佛祖的幫忙,以及阿心自己之前埋的魚骨頭發揮作用,讓阿心得以順利去參加慶典,只是掉了一隻鞋子在路上的水坑裡,但鞋子剛好被後來經過的國王撿走。慶典中,阿心剛好能穿上國王撿來的那隻鞋子而成為皇后。知道這件事的阿甘和母親,等到阿心回家祭拜父親的時候,用計害死阿心,並趁機欺騙和接近國王。 阿甘住在皇宮、服侍國王的這段時間裡,阿心變成黃鶯、變成楝樹回到國王身邊,但都被阿甘害死。最後,阿心變成柿子樹上的柿子,被善良的老太太收留,並變回人形,跟老太太如同母女一樣的一起生活;直到國王經過老太太在市集裡的攤子,發現了阿心所捲的鳳凰翅膀形狀的檳榔葉,阿心才又見到國王,回到國王身邊。 經過這麼多波折,國王和阿心之間的堅定愛情不但讓阿心復活,也讓阿心和國王團聚;而壞心的阿甘和母親,則遭受報應死去。從此以後,阿心和國王終於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本書特色 一、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越南媳婦約有十萬人左右,十多年來,她們的子女(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也漸漸長大並開始就讀小學,在這個說中文的環境裡,越南媽媽雖聽得懂中文,會說中文,但讀與寫卻有一定的隔閡,在傳承越南文化給孩子方面存在著困難,也因此,孩子對於媽媽的故鄉─越南─的認識一直是很有限的。 二、有感於此,狗狗圖書公司引進優良圖書版權來提供一些閱讀素材。民間傳奇故事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融合了一個國家的民俗文化、地理人文、歷史淵源等,再加入想像之後口耳相傳的故事,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情風俗。親子透過民間故事的共讀時光,孩子不僅可以享受閱讀故事的美好,也能了解越南的文化。 三、在書籍的規劃上,每本故事分為「中文故事本體」、「附錄」以及故事「中文.越南文對照」三個部分。孩子可閱讀中文故事,媽媽則透過中越雙語的附錄,了解關於故事本體的相關話題,為孩子做故事的延伸及解讀;最末的「中文.越南文對照」則作為一個觸媒,方便孩子及爸爸學習越文,認識越南。
很久以前,有一對感情很好而且長得很像的雙胞胎兄弟,一個叫檳,一個叫榔。檳和榔因為父親去世,寄住在學者劉老師家裡。劉老師的女兒欣賞哥哥檳,於是劉老師讓女兒和檳結婚。結婚之後,檳漸漸和榔疏遠,榔覺得傷心又難過,有一天憤而離家出走。榔走到河邊,傷心坐在河邊哭泣,第二天變成一座石頭雕像。哥哥檳為了找尋弟弟,也走到了同樣的河邊。看到石像之後,檳痛哭失聲,變成了一棵怪樹。檳的妻子為了找尋丈夫和小叔,也出外尋找,她看到石像和怪樹,感到無比哀痛,傷心落淚的她變成一株纏繞著怪樹生長的藤蔓。有一次,雄王經過這裡,注意到這棵怪樹。雄王請僕人摘下怪樹的果子,並以藤蔓葉子包覆,將果實放在嘴中咀嚼。雄王覺得香辣合口,一口把汁液吐在石頭上,汁液竟迅速變成鮮血般的紅色。雄王被三人的情誼感動,命令大家廣為栽種,並把石頭燒成石灰,加入其中。從此之後,吃檳榔就變成越南的一項傳統文化,檳榔也成為一種重要的供品。市場分析與特色一、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越南媳婦約有十萬人左右,十多年來,她們的子女(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也漸漸長大並開始就讀小學,在這個說中文的環境裡,越南媽媽雖聽得懂中文,會說中文,但讀與寫卻有一定的隔閡,在傳承越南文化給孩子方面存在著困難,也因此,孩子對於媽媽的故鄉─越南─的認識一直是很有限的。二、有感於此,狗狗圖書公司引進優良圖書版權來提供一些閱讀素材。民間傳奇故事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融合了一個國家的民俗文化、地理人文、歷史淵源等,再加入想像之後口耳相傳的故事,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情風俗。親子透過民間故事的共讀時光,孩子不僅可以享受閱讀故事的美好,也能了解越南的文化。三、在書籍的規劃上,每本故事分為「中文故事本體」、「附錄」以及故事「中文?越南文對照」三個部分。孩子可閱讀中文故事,媽媽則透過中越雙語的附錄,了解關於故事本體的相關話題,為孩子做故事的延伸及解讀;最末的「中文?越南文對照」則作為一個觸媒,方便孩子及爸爸學習越文,認識越南。
很久以前,有一對貧窮的獵人夫婦,他們將兒子命名為房子,女兒命名為大米,希望能因此有房子住而且不再挨餓。有一次,獵人請求村長施捨一些大米給他,但是殘暴的村長不僅拒絕,還殺了獵人。村長更追殺獵人的妻子兒女,幸好有一隻虱子通風報信,才讓他們順利逃走。獵人的妻子為了躲避村長的追殺,逃進藤木林而失蹤,留下無依無靠的房子和大米。另一方面,殘暴的村長變成一隻老虎,到處作惡,不但抓走一個女人,還威脅村民如果不交出肝臟給牠吃,他就要吃掉村民。老虎命令女人去抓房子和大米,但是女人並不配合,她保護了這兩個小孩,並且使用計謀殺死老虎。雖然老虎死了,但是兩個小孩思念母親,眼淚流個不停。被淚水浸濕的土地突然長出一棵高大的芒果樹,吸引無數鳥兒前來覓食。兩個小孩不斷詢問鳥兒們,是否有看到他們的母親,終於在一隻大老鷹的口中,得知母親的下落。老鷹載著小孩飛越無數高山河流,最後抵達母親所在之處。母子團圓,以後他們再也不用擔心挨餓受凍了。市場分析與特色一、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越南媳婦約有十萬人左右,十多年來,她們的子女(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也漸漸長大並開始就讀小學,在這個說中文的環境裡,越南媽媽雖聽得懂中文,會說中文,但讀與寫卻有一定的隔閡,在傳承越南文化給孩子方面存在著困難,也因此,孩子對於媽媽的故鄉─越南─的認識一直是很有限的。二、有感於此,狗狗圖書公司引進優良圖書版權來提供一些閱讀素材。民間傳奇故事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融合了一個國家的民俗文化、地理人文、歷史淵源等,再加入想像之後口耳相傳的故事,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情風俗。親子透過民間故事的共讀時光,孩子不僅可以享受閱讀故事的美好,也能了解越南的文化。三、在書籍的規劃上,每本故事分為「中文故事本體」、「附錄」以及故事「中文.越南文對照」三個部分。孩子可閱讀中文故事,媽媽則透過中越雙語的附錄,了解關於故事本體的相關話題,為孩子做故事的延伸及解讀;最末的「中文.越南文對照」則作為一個觸媒,方便孩子及爸爸學習越文,認識越南。
一、故事內容: 從前從前,有一對好朋友鯨與劍,他們各自成家之後展開新生活。勤勞的鯨夫婦循著古老的傳說,想尋找海底的寶藏,於是日以繼夜的想將海水舀乾。 大海裡的魚群見勤勞的鯨夫婦將要把海水舀乾,便急著游出水面求饒,並送給他們五個裝滿黃金的罈子;劍知道了這件事,也想如法炮製,但是他的妻子愛抱怨又懶惰,還和他起爭執,二人僵持不下。兩個不同心的夫妻,也能得到黃金罈子嗎?二、延伸內容: 從故事了解越南俗語:「夫唱婦隨,就能舀乾海水。」的意義,以及越南舊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書籍特色 一、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越南媳婦約有十萬人左右,十多年來,她們的子女(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也漸漸長大並開始就讀小學,在這個說中文的環境裡,越南媽媽雖聽得懂中文,會說中文,但讀與寫卻有一定的隔閡,在傳承越南文化給孩子方面存在著困難,也因此,孩子對於媽媽的故鄉─越南─的認識一直是很有限的。 二、有感於此,狗狗圖書公司引進優良圖書版權來提供一些閱讀素材。民間傳奇故事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融合了一個國家的民俗文化、地理人文、歷史淵源等,再加入想像之後口耳相傳的故事,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情風俗。親子透過民間故事的共讀時光,孩子不僅可以享受閱讀故事的美好,也能了解越南的文化。 三、在書籍的規劃上,每本故事分為「中文故事本體」、「附錄」以及故事「中文.越南文對照」三個部分。孩子可閱讀中文故事,媽媽則透過中越雙語的附錄,了解關於故事本體的相關話題,為孩子做故事的延伸及解讀;最末的「中文.越南文對照」則作為一個觸媒,方便孩子及爸爸學習越文,認識越南。
一、故事內容: 很久很久以前,越南被殘暴的明朝統治,人民過得非常艱苦。 農夫黎利組了一支藍山反抗軍,但卻敵不過兵火強大的明朝軍隊。此時,海龍王派出神龜銜著寫有「順天」兩字的寶劍,想幫助黎利。劍身的部分被漁夫黎慎撈得,劍柄則讓黎利在榕樹上發現;當黎慎將劍獻給黎利之後,劍身和劍柄密合得毫無縫隙,黎利便用這把寶劍,打贏了明朝軍隊。 借了當然就得還,當上國王的黎利,在左望湖上將寶劍還給當初銜來的神龜,從此,左望湖有了一個別具意意的名字──還劍湖。二、延伸內容: 認識越南首都河內市中心的一個湖「還劍湖」的命名由來。市場分析與特色 一、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越南媳婦約有十萬人左右,十多年來,她們的子女(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也漸漸長大並開始就讀小學,在這個說中文的環境裡,越南媽媽雖聽得懂中文,會說中文,但讀與寫卻有一定的隔閡,在傳承越南文化給孩子方面存在著困難,也因此,孩子對於媽媽的故鄉─越南─的認識一直是很有限的。 二、有感於此,狗狗圖書公司引進優良圖書版權來提供一些閱讀素材。民間傳奇故事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融合了一個國家的民俗文化、地理人文、歷史淵源等,再加入想像之後口耳相傳的故事,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情風俗。親子透過民間故事的共讀時光,孩子不僅可以享受閱讀故事的美好,也能了解越南的文化。 三、在書籍的規劃上,每本故事分為「中文故事本體」、「附錄」以及故事「中文.越南文對照」三個部分。孩子可閱讀中文故事,媽媽則透過中越雙語的附錄,了解關於故事本體的相關話題,為孩子做故事的延伸及解讀;最末的「中文.越南文對照」則作為一個觸媒,方便孩子及爸爸學習越文,認識越南。
一、故事內容: 統治文郎國的雄王,想幫女兒──美娘公主,找個聰明又有才能的好丈夫。 兩個實力相當的年輕人──山神和水神,一起接受雄王的測試,看看誰的禮物稀有珍貴,能討得公主的歡心。受人民喜愛的山神,搶先一步娶了美娘公主,然而,心有不甘的水神能吞得下這口氣嗎?一場山與水之間的戰爭,就此展開……。二、延伸內容: 從故事去認識越南的地理環境、氣候特色及越南人的價值觀與想像。市場分析與特色 一、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越南媳婦約有十萬人左右,十多年來,她們的子女(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也漸漸長大並開始就讀小學,在這個說中文的環境裡,越南媽媽雖聽得懂中文,會說中文,但讀與寫卻有一定的隔閡,在傳承越南文化給孩子方面存在著困難,也因此,孩子對於媽媽的故鄉─越南─的認識一直是很有限的。 二、有感於此,狗狗圖書公司引進優良圖書版權來提供一些閱讀素材。民間傳奇故事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融合了一個國家的民俗文化、地理人文、歷史淵源等,再加入想像之後口耳相傳的故事,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情風俗。親子透過民間故事的共讀時光,孩子不僅可以享受閱讀故事的美好,也能了解越南的文化。 三、我的在書籍的規劃上,每本故事分為「中文故事本體」、「附錄」以及故事「中文.越南文對照」三個部分。孩子可閱讀中文故事,媽媽則透過中越雙語的附錄,了解關於故事本體的相關話題,為孩子做故事的延伸及解讀;最末的「中文.越南文對照」則作為一個觸媒,方便孩子及爸爸學習越文,認識越南。
「春節的竹竿」是關於越南春節風俗習慣由來的民間故事。這個古老的傳說描述了當時的人們如何透過使用竹子、弓箭、石灰、鳳梨葉以及大蒜,來趕走魔鬼,最後終於能過著快樂和平、豐衣足食的生活。【特色】台灣新住民越南新娘人口逐年增多,據統計,目前共有十萬名越南新娘在台灣,她們的子女—新台灣之子(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從小在台灣長大,對於另一個故鄉—越南,可能只有片段的認識。在這樣的背景下,狗狗圖書引進此優良童書版權,並提供中越雙語對照,希望成為越南媽媽與其子女的橋樑,為彼此營造共同的話題。越南媽媽以越文閱讀後,可向孩子講解故事內容,增進親子互動。新台灣之子則透過閱讀故事,更加了解越南的傳統文化與習俗。繪本最末提供與故事相關的參考資料,可做為孩子的延伸閱讀資料,「春節的竹竿」提供了關於越南春節的節慶習俗介紹,讓孩子學習比較台灣與越南新年的異同。民間故事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與生活態度,透過這樣的讀本能更快了解一個國家的精神與文化。
「徐識遇見一位仙女」敘述越南「徐識洞」的由來。內容描寫徐識擔任地方官吏期間,有一天參加牡丹廟會,偶遇前來凡間賞花的仙女「降香」,兩人互生情愫。後來,徐識因不滿貪官污吏魚肉百姓而辭官回鄉;一日,偶然尋訪至海上小島上的仙洞,竟與昔日降香仙女重逢,進而結為夫婦。三年後,徐識因思鄉情切而從仙界返回家鄉,卻赫然發現,人間已經過了三百年,滄海桑田,人事全非。然而,徐識欲返回仙洞卻不得其門而入,最後抑鬱以終。後人即為此仙洞命名為「徐識洞」。【特色】台灣新住民越南新娘人口逐年增多,據統計,目前共有十萬名越南新娘在台灣,她們的子女—新台灣之子(台灣每十名孩童約有一名),從小在台灣長大,對於另一個故鄉—越南,可能只有片段的認識。在這樣的背景下,狗狗圖書引進此優良童書版權,並提供中越雙語對照,希望成為越南媽媽與其子女的橋樑,為彼此營造共同的話題。越南媽媽以越文閱讀後,可向孩子講解故事內容,增進親子互動。新台灣之子則透過閱讀故事,更加了解越南的傳統文化與習俗。繪本最末提供與故事相關的參考資料,可做為孩子的延伸閱讀資料,「徐識遇見一位仙女」敘述越南「徐識洞」的由來。可先透過故事引發孩子的興趣,再協助孩子進一步去認識越南的地理風俗。民間故事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與生活態度,透過這樣的讀本能更快了解一個國家的精神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