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叢書 書系 ,共計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台灣經濟、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賴澤涵  著
威仕曼  出版
2008/09/01 出版

本書適合選用為大學歷史科的教材。  全書主要在分析臺灣四百年之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變遷,使讀者瞭解今日臺灣演變的由來及問題所在。本書的教學目標、摘要、問題習作及所列參考書,旨在幫助讀者整理要點,並可作為進一步的探討問題或研究之用。書內討論的議題有: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荷、西、鄭氏王朝對台灣的經營與影響;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戰後台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基督教、佛教在台灣的發展與影響;日治時期台灣人的中國大陸經驗;台灣漢人社會的民間信仰與性別文化的初探等等,希望每位讀者接觸本書之後,能對台灣社會有一全面的認識。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醫與養生

呂萬安  著
威仕曼  出版
2006/03/27 出版

追求健康與長壽是所有人類共同的希望,今日隨著醫學的日新月異,以及公共衛生的進步推廣,二十一世紀是屬於預防醫學的時代,也是社區醫學即將發達的時代,現在以及未來,預防醫學與社區醫學將會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人類醫療的主流之一,換言之,第一線的醫療其重要性將是不可忽視的,中國傳統醫學擁有完整且獨特的理論體系,以及非常豐富的治病與養生的經驗。追求自然,始終是人類發展與信賴的目標,此外從醫藥衛生的角度來分析,未來中國傳統醫藥將會在預防醫學與社區醫學中以及第一線的醫療上,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不只是因為中國傳統醫學具有西醫家庭醫學科相似的屬性,更重要的是中國傳醫學結合身、心、靈,形成以人為本的整體觀,獨特的看病方法(辨證論治),滿足個體需求的醫療,同時,更能結合現科學與醫學推陳出新,另外中醫養生與保健的觀念歷來早就深植於國人的心中,因此,如何讓一般民眾以及從事醫療工作的人員,瞭解中醫之內涵,並且與代醫學能夠相互貫通運用,是一相當重要的工作。本書正是為了滿足以上的需求,將由第一章中醫基礎概念開始,讓讀者瞭解所謂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寒熱體質、陰陽學說及氣血理論等;第二章則介紹中醫養生與藥膳的原則與運用;第三章到第十一章介紹中醫內科、婦科、兒童的常見疾病之定義、病因、診斷要點、治療、典籍考據及現代研及生活運用;第十二章介紹皮膚病與中醫美容,第十三章介紹常見疾病之保健與補養方法。書人並介紹現代西醫的看法,採用現代通俗醫學來詮釋艱深難懂的中醫學,除了讓讀者瞭解中醫的內涵之外,並將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做比較,增進讀者的理論與運用。希望讀者能藉由閱讀本書,進而瞭解中醫與養生的保健方法,由淺入深,能夠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一氣呵成,達到養生之目的。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世紀的法律課題

楊君仁  著
威仕曼  出版
2006/03/27 出版

本書以「新世紀的法律議題」為軸,當代最具挑戰性的議題,內容範圍涵蓋民、刑、公、商法等法學領域,由知名教授提出深入與前瞻的專家觀點,以有別於法律專業學院式的教育模式,嘗識以更口語化的用詞,更寬廣的視野,更具教育關懷的意念,提供法律通識教育的觀點學習。本書作者與內容包括:台灣大學黃錦堂教授講授「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現況與展望」,警察大學鄧學仁教授講授「現代婚姻關係之課題」、「現代親子關係爭端之解決」、東吳大學黃朝義教授講授「新世紀經濟犯罪與追訴」,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輔仁大學陳榮隆教授講授「維護經濟秩序的憲法──公平交易法」,中央大學鍾國允教授講授「憲法理念與我國釋憲制度」,中央大學楊君仁教授講授「永續台灣與法律對策」、「新世紀的公司治理」、「法律的全球化與在地化」。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社會學與現代社會

劉阿榮  著
威仕曼  出版
2006/02/13 出版

社會學是研究社會的科學。簡言之,研究的對象是「社會」;研究的方法是「科學」。社會是由個人、家庭、團體……所構成的,它隨著時空環境而變遷,因此研究議題也必須與時俱進。其次,由於社會結構、社會現象的複雜性,社會學的研究除了思辦透析,也須藉助科學實證。 本書從社會學的理論出發,並扣緊現代(尤其台灣)社會的各項重要議題。舉凡社會學的各種理論;社會變遷;社會階層與流動;性別、空間與社會形構;消費文化;醫療與社會;多元文化、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網路與資訊社會;兩岸公民社會的啟蒙與社會發展的比較;全球化與國家治理……均包含其中。充分顯現本書的現代性與廣泛性,作為通識教育的基本教材相當適切,如欲對社會學有基本瞭解的讀者,透過本書也能獲得很好的啟發。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