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橫(1878-1936)字雅堂,號武公,又號劍花,台南人。為日治時期臺灣之傑出詩人、重要文化人。曾任《臺澎日報》、《臺南新報》、《台灣新聞》筆政,並創辦南社、雅堂書局、漢學研究會,發刊《詩薈》。一生投入漢文傳播事業,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詩乘》、《臺灣語典》、《劍花室詩集》、《雅堂文集》、《雅堂先生家書》。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為《連雅堂先生全集》。連橫早年遭逢乙未割臺,中壯年遊歷神州、致力於名山事業,晚年因故隱居西湖,其生活場域、行旅足跡、交遊網絡、各類著作,以及種種刊物的編輯、書局的經營、演講活動等,豐富異常,除了是研究連橫的基本功,也是校注其詩文集的重要背景資訊。本書參考鄭喜夫《雅堂先生年譜》、黃美玲《連雅堂文學研究》、林文月《青山青史:連雅堂傳》,佐以各類報刊記載,以期呈現雅堂最真實的生活樣貌。
連橫(1878-1936) 字雅堂,號武公,又號劍花,台南人。為日治時期臺灣之傑出詩人、重要文化人。曾任《臺澎日報》、《臺南新報》、《台灣新聞》筆政,並創辦南社、雅堂書局、漢學研究會,發刊《詩薈》。一生投入漢文傳播事業,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詩乘》、《臺灣語典》、《劍花室詩集》、《雅堂文集》、《雅堂先生家書》。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為《連雅堂先生全集》。 《雅堂文集》的內容,因編輯者務求蒐羅連氏「遺文」,故牽涉領域頗不一致。要言之,《雅堂文集》分卷一「論說」類18篇、「序跋」類31篇;卷二「傳狀」類12篇、「墓誌」6篇、「雜記」17篇、「哀祭」7篇、「書啟」7篇;卷三、四,多屬報刊連載之專欄文章,具筆記、屬札記、漫錄性質,共分6大主題,卷三「臺灣漫錄」、「臺灣史跡志」、「臺南古蹟志」、「番俗摭聞」,卷四「詩薈餘墨」、「啜茗錄」。
連橫(1878-1936) 字雅堂,號武公,又號劍花,台南人。為日治時期臺灣之傑出詩人、重要文化人。曾任《臺澎日報》、《臺南新報》、《台灣新聞》筆政,並創辦南社、雅堂書局、漢學研究會,發刊《詩薈》。一生投入漢文傳播事業,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詩乘》、《臺灣語典》、《劍花室詩集》、《雅堂文集》、《雅堂先生家書》。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為《連雅堂先生全集》。 《雅堂文集》的內容,因編輯者務求蒐羅連氏「遺文」,故牽涉領域頗不一致。要言之,《雅堂文集》分卷一「論說」類18篇、「序跋」類31篇;卷二「傳狀」類12篇、「墓誌」6篇、「雜記」17篇、「哀祭」7篇、「書啟」7篇;卷三、四,多屬報刊連載之專欄文章,具筆記、屬札記、漫錄性質,共分6大主題,卷三「臺灣漫錄」、「臺灣史跡志」、「臺南古蹟志」、「番俗摭聞」,卷四「詩薈餘墨」、「啜茗錄」。
連橫(1878-1936) 字雅堂,號武公,又號劍花,台南人。為日治時期臺灣之傑出詩人、重要文化人。曾任《臺澎日報》、《臺南新報》、《台灣新聞》筆政,並創辦南社、雅堂書局、漢學研究會,發刊《詩薈》。一生投入漢文傳播事業,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詩乘》、《臺灣語典》、《劍花室詩集》、《雅堂文集》、《雅堂先生家書》。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為《連雅堂先生全集》。 連橫學植宏富,知識面向甚為廣泛,集詩學、語言、史傳、評論、漢學傳播於一身;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作為世變時代的知識分子,他在殖民政體推動的現代性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實際上代表了一個世代文人的命運與時代交涉的作為。本書即以「傳統性、現代性與殖民性的遘接與調適」為主軸,探究連橫的生平交遊、文學事業,進而映射那個大時代人們的精神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