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為歡慶遷場30周年,於103年10月31日辦理「遷場30周年研究成果發表會」,會後將各業務單位30年來的研發及推廣成果彙編成冊。本專刊內容區分為前言、作物改良、作物環境、農業推廣、埔里分場、專利及技術移轉等 6 篇,將這些領域30年來的沿革及業務發展、重要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等做詳盡的陳述。
作物新品種育成與栽培技術、有機農業及合理化肥培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農業機械應用研究、採後處理技術、建立作物品種基因條碼技術、作物品種分子鑑定技術、家政推廣教育對農村婦女生活素質影響、開發農特產伴手產品行銷成功因素及水稻大佃農擴大經營規模效益評估等主題之研究報告。
稻米一向為國人之主食,水稻為臺灣栽培面積最大的農作物,民國101年栽培面積達254,255公頃,年產量1,666,273公噸,在經濟與糧食安全都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良質米研究團隊97年7月成立,團隊成員包含農糧署、農業試驗所與各區農業改良場等研究人員。經數年之整合運作,各項研發成果相當豐碩。為盤點團隊研究成果,本場於101年10月17日(星期三)舉開「良質米研究團隊研發成果研討會」,由研提計畫學者及各試驗改良場所專家,針對良質米團隊近年研究計畫發表成果,並期望藉由相互討論及意見交流,做為日後水稻試驗研發之參考。
作物栽培與育種、肥培管理、病蟲害防治、溫室結構加強、採收後處理技術、機能性成分分析、稻米加工應用、品種分子鑑定、農機研發、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與良好農業規範導入農業生產的研究、農會銷售業務的客製化與本場數位化農民服務的效益評估等主題之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