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俗 在台灣的風情俗物中,年俗的成型是台灣最根柢的生命力,因為中國人向來是取重視過的民族,過新年的記憶,大家都有,而且並不陌生。但曾幾可時,年味卻越來越淡了,新年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已不那麼重要了,也因此過去講究的年俗更令我們懷念與珍惜。也許,縱使再如何強週新年的可愛,也難重回往日過新年的熱絡景象,但人總得有些懷舊之情,生命才能更踏實。 本書作者真心的用畫與文字,把年俗留下。三十篇緊扣著歲末年終和新正期間,緊湊而動態的圖文,其中,有的已被改良、有的已不復存在、有的甚至從未聽聞,但不管為何,畫中深藏的典故,都盡其所能的力求本土正統意旨的定位。 「台灣年俗」希望能夠在畫與字的對話中,漫延無盡的回憶與記憶,讓作者的情愫與怠動,能夠更深入的進駐臺灣人的心中,而不再只是似懂非懂,或存在著有點印象卻又常有說不上來的感覺,讓我們都能同繫年俗、共戀年味,延續傳統年俗生命的無限性。 作者簡介 撰文作者-邱德宏,曲栗通霄人,文人大學政治系畢業。 圖繪作者-王灝,南投埔里人,埔里大成國中老師。
台灣人與台灣鳥 去賞鳥吧。好哇!就這樣短短兩句對談,往往就是一連串驚喜、愉快的開始,曉得去看鳥,真是聰明的快樂人。 愛鳥的人,一定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當然,大前提是以健康的態度愛鳥。把鳥囚之籠中,視為取悅自己及家人的工具者,無論提供給鳥的是何等「優渥處遇」,絕對稱不上是一種健康合理愛鳥之道)。 寫鳥的書不少,寫台灣鳥的書也很多。但是把台灣人和台灣鳥合起來寫的倒很少見,甚至可以說,這是第一本為台灣人與台灣鳥所寫的書。 這一本書是聯合報熱門版面-鄉情版的熱門連載專欄之一。由愛鳥的記者、愛鳥的鳥人及愛鳥的畫家一同努力攜手完成的,歷經整整一年在聯合報版面上的連載,好評始終不斷。它寫活了人與鳥的互動。除了告訴你台灣有那一些寫,也告訴你在那兒看到了牠,和她之間發生了什麼。 作者簡介 本書由邱傑及幾位專欄作家所編著,邱傑,本名邱晞傑,台灣桃園人。十七歲起先後出版漫畫集多冊,後來聘出任聯合報駐桃園縣記者十五年,七十六晉升為特派員,八十四年奉調總社任組長職並主持鄉情版兩年,八十六年七月十二日准提前退休。 在聯合報任職間,曾迭獲報社評選為模範記者、績優記者表揚。前後二十五年在職期間獲特優考評達二十四次。公餘之暇並以寫作、攝影、繪畫自娛、童話、少年小說、童詩、兒歌、散文、報導文學、攝影作品及國畫作品分別連獲海內外各種大小獎項數十種。著有童話集、散文集、攝影作品集、少年小說選集等三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