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2007年的長照十年計畫(長照1.0)建立完善的長照制度,積極推動長照業務。後為因應人口快速老化與照顧服務多元化,尤其對失能、失智人口增加所衍生的長照需求,行政院於2016年核定長照十年計畫2.0,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以建立以社區為基礎(community-based)的長照服務體系。自2019年Covid-19流行,造成人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各種照顧體系更以防疫優先,而病毒更嚴重衝擊長期照顧體系,尤其病毒對中、高年齡及失能長者的影響更為鉅大,除了對長者的健康衝擊外,更加限制家屬親人的探視,也無形對長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疏離及無望感。這期間也激勵科技產業的異業合作,從視訊到遠端的心理、生理監測。科技進步也同時刺激長照產業的新發展項目,也輸入長照服務的效率化及多元性。
本書編寫主要目的在於期望能提供銀髮族正確健康資訊,針對銀髮族一般營養概念及生理發展歷程常見之毛病,如老化、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與痛風、骨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肝臟疾病、 貧血、過敏疾病、常見的腸道疾病、男性攝護腺肥大與女性更年期等現象計十三單元。除由醫師就各症狀之形成原因、預防與保健加以簡略敘述外,並由具營養專長的學者或營養師從營養觀點說明各種飲食原則。為加強讀者的學習,於每一單元前面加入學習重點,以加速瞭解各單元之重點,同時於每一單元後面加入問題與討論,期讓讀者在學習後與同儕討論或自我評估學習績效,並附上參考文獻,讓讀者可很容易找到更多相關資料,無論自學或學校老師上課之教科書或參考書都很適合。
本書以台灣社會發展為肇始,相關理論為依據,再介紹機構的經營與管理,包括行政、人事、總務、環境建構、財務管理、行銷管理與評鑑等均羅列在內,此外尚對機構內的「住民」所需現況有所描繪,提出因應高齡化時代的來臨,服務人員應從「類專業」邁向「專業」,更應本著體諒與同理之心達到優質的服務目標,獲取公資源的持續投入與支持。書中以實務操作為依據,介紹長照機構經營與管理的方方面面,是時下獨一無二的工具書。
在來自世界各地眾多瑜伽學子的殷殷期盼之下,瑜伽、阿育吠陀與梵文學者阿查里亞‧博克里希納(Acharya Balkrishna)寫作了這本《瑜伽陪伴我成長》,期許能將古老的印度瑜伽與呼吸知識傳授至學校和家庭,幫助孩子培養健康有紀律的生活。本書文字深入人心,巧妙地搭配圖片與插畫,內容有趣、充滿互動性,深受年輕讀者的喜愛。本書透過清楚的分解動作來傳授瑜伽體位、調息、拜日式、慢跑等練習,引導孩子在輕鬆舒服的狀態下學習。此外,本書多采多姿的樹木、小鳥與動物插畫,有助於學習和理解瑜伽體位;許多篇棒極的詩歌和小故事也讓這本書讀起來格外有趣。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本書全面性的內容能輔助孩子建立良好人格和健康的未來人生。
老人因罹患多種慢性病、老化及各種健康問題,需長期使用多種藥物,而有多重用藥、較多的不良反應、交互作用、不當用藥或不必要用藥等情形發生。 老人用藥安全極需被重視,如能防止老人使用具潛在性危險的藥品,將可避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本書旨在防範老人不當用藥,內容分為藥品基本概念、老化與用藥、老人常見 疾病與用藥原則、老人用藥問題與管理、保健食品與中藥等五大部分,用藥安全中包括疾病、藥品、病人及治療等四個面向,這是本書編寫時的考量目標。 從人體老 化過程,談到老人生理變化及老化對藥品的反應;老化與用藥的關係,說明老人的用藥特色與基本原則、用藥管理;並系統介紹老人常見疾病與用藥原則;蒐集大量 藥品交互作用、副作用的資料,以做為老人用藥之評估。
大腦神經細胞的老化是不可逆轉的事實,人口老化對整體社會既是一種機會,也是一種威脅。對高齡工作者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瞭解導致高齡者認知功能下降的原因,並找出提升認知功能的解決策略。」本書從「神經認知科學」的角度,引導讀者認識大腦各部分的神經認知功能,以及大腦在個體老化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變化,並專章說明大腦「前額葉皮質」在高齡者認知功能展現上的角色。本書也根據認知老化的相關理論,規劃一系列的認知促進課程,每一個活動都可以有效減緩高齡者認知功能的下降。期待本書能鼓勵更多夥伴勇敢的嘗試,透過活動讓高齡者瞭解老化、面對老化,同時減緩老化對認知功能的損傷程度。
生命教育至少具有五種取向:倫理教育、生死教育、宗教教育、生涯教育、健康教育,《護理生命教育—關懷取向》一書,即是結合關懷倫理學及生死教育的專業生命教育著述。作者以應用哲學學者身分,長期與護理學進行知性對話。全書包含六篇文章,圍繞著應用哲學意義下的關懷倫理學與科學哲學加以發揮,希望彰顯護理科學的人文關懷精神。
家庭與健康 家庭是孕育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溫床,亦是教育與養護兒童的最重要熔爐。台灣地區進幾年來的社會變遷十分快速,例如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導致社會與家庭的結構層面、功能與內涵皆衍生相當大的變化。掌握問題,並作及時的調整與改變,相信正是我們面對現今家庭問題的因應策略。 藉由本書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當前社會與家庭的變遷以及社會變遷所衍生的家庭問題,這些對於台灣學習家庭相關主題上是個很好的參考與啟示,更能呼籲「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讀者在研讀這書籍時可以將台灣的經驗加以整合,使其成為合乎本土現況的家庭叢書,並作為預測未來台灣家庭可能轉變的趨勢,以作為問題尚未發生時的預防策略。有很多準備工作是我們可以先開始著手進行的,如果我們能夠未雨綢繆,相信日後的難關必定能夠輕易化為轉機。 譯者簡介 張惠芬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 經歷/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