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場所計畫的歷史悠久,圍繞學校、社區、職場等場所組成。該計畫為健康促進學校、健康促進職場、健康促進醫療組織、健康城市等概念的總稱,提供社會框架以接觸特定人口,並在日常生活中導入健康促進活動。健康場所計畫能夠為各個場所找到最適合的方法,將改變化為現實。這個計畫是一個健康促進生態模組,健康的定義來自環境、組織和個人因素複雜的交互作用。該計畫可用於處理下游、中游、上游階層的健康決定因素,避免健康不公平。健康場所計畫為人們平常身處的社會系統爭取資助,並為各階層的個體處理多種健康決定因素,因此得以促進所有人的健康權。本書透過健康場所計畫來促進「健康權」,認為在多種不同環境中促進健康,將確保整個社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健康生活。香港李大拔(Albert Lee)教授利用來自不同國家的實際經驗,並聚焦於香港,來討論已制定的倡議措施。每一章節透過實證將健康場所的框架轉化為日常生活的實踐,從而為不同背景下的學者提供行動指導、改善人口健康狀況和減少健康不平等的方法見解。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葉至誠校長,系統性整理高齡社會所需面對的社會議題。書中使用條列式表格,讓重點清晰易懂。◆跳脫傳統照顧貧弱老人的範圍,以促進長者健康,提高老年生活品質為目標。為探討老人福利與相關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書!高齡者照護,應從長期照顧為主的照顧服務,朝向對健康促進、友善環境及社會參與等多方面的重視。發揮健康照護最大效益,提供高齡長者安適尊嚴的晚年。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理念,將健康因素融入生活中,在食、衣、住、行、育、樂等領域上分別探討: 食:建立正確飲食知識,吃得均衡又開心。衣:選擇適當設計,符合高齡者需求,穿得舒適又愉快。住:無障礙環境與友善居住設施,住得健康又安心。行:正確的運動與保健,行得自主又方便。育:終身學習和社會參與,學得充實又自信。樂:完善的休閒活動,過的豐富又滿足。降低高齡者生活上的依賴程度,提高自主能力活得更健康,找出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等面向,建立高齡社會的新圖像。
疾病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可以有多少面向? 疾病既可被認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學事件,導致個體的軀體損傷和疼痛,也可被視為複合的心身事件;因疾病使病人添加軀體和精神上的痛楚,還可作為複雜的社會性事件,小到影響家族的繁衍,大至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 本書針對中國近代疾病剖析,從疾病社會史研究概述、近代疾病觀念的變遷、傳染病防治──醫學建制化的開端、疾病防治──衛生保健體系的建構、衛生知識的大眾化、社會衛生到疾病模式轉變中的醫患關係,強調醫學史與疾病史研究中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真實地嶄露「疾病史」的重要性! 本書特色 ★小到影響家族的繁衍,大至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 ★連西方醫史學界都熱切關注的健康、疾病和醫學的社會文化史研究!